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1篇

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实力也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下,国际化体系正朝向有利于新兴国家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和建设,能够确保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带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2.1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现状。自从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步接解除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限制,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果。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外汇交易货币,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相对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比较快速的,即使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不是很好,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依旧保持稳步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也使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提升,采用人民币交易可以使得交易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也带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2.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未来展望。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已经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各个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贸易交易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易方面。国家央行行长曾经说过,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市场驱动的过程,相信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会越来越快,能够改变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并且资金池已经达到了800多个,涉及的企业就已经达到上万家,而且其他国家的人们所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也在稳步上升,这也就直接说明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会越来越快,全球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国家以及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使得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带动全球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3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1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有欧元货币体系和美元货币体系,但是后者的发展时间和发展规模是在全球内进行的,而欧元主要适用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中。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导致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越来越差,以人民币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追赶。主要就是因为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涉及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却相对比较稳定。由此可见,以美元为主体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其体系内部存在很多矛盾体,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3.2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相对会比较稳定,会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好,以其他新兴国家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其次,随着未来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世界经济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货币体系定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将会趋于稳定,能够利用这些稳定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带动其他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目前新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综合考虑国际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结合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史,可以发现国际货币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稳定性问题。首先,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得到了加快,人民币对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会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就会得到全面提升,带动经济全球化模式的高效发展和应用。其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会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时其他国家就可以购买我们国家的货币证券,使得其他国家的货币储备更加多元化,这样能够保证国家储备货币的偿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最后,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能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会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其他国家储备货币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使得人民币成为全球经济化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货币。基于这几点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全面稳定建设和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建设。

5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带动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发展

5.1加强人民币在国家之间贸易中的使用。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第一贸易交易国,比如对美国、对澳大利亚、对日本、对东亚各国等,这也就说明了我国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与重要,如果能够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建设,在交易过程中积极使用人民币,那么就可以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速度更快,能够确保各个国家之间贸易交易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我国开设一些人民币储备汇金,出售人民币汇金货币,让更多的国家能够购买我国的货币汇金,而不是美元货币,这样同样是可以带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因此,在接下来,国家政府应该加强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争取把人民币打造成全球重要使用货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建设和发展。5.2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但是目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规模也就很大,而且即使经济危机到来,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依旧不可撼动,所以说美元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动摇。这种情况下,想要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就需要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宏观经济的监督,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因此,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我国优势作用,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建设,争取能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购买我国的储备货币,增强人民币在各个国家中的影响力,只有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相一致才能够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得到持续平衡和发展。

6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因此,我国需要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变大,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有利的影响,从而确保国际货币体系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翁东玲.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J].亚太经济,2016(6).

[2]范小云,陈雷,王道平.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J].世界经济,2014(9).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尤其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相关服务。为提高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主动性,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

(一)货币国际化:理论分析

从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实践历程和理论研究看,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满足如下基本条件:一要有足够高的国际贸易占比。Grassman(1973)认为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贸易中,一般会选择出口国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贸易规模直接决定货币的国际需求。英镑和美元国际化初期,英国和美国进出口贸易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和15%左右,联邦德国和日本也分别为10%左右。二要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Bergsten(1975)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应包括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关键货币是由最强的经济实力所支撑的。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分别占世界的5%和27%;马克和日元成为国际货币时,其GDP占世界的5%和7%。三要保持较稳定的货币币值,Krugman(1980)认为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的前提,而稳定的价值对于一国货币保持低水平的交易成本至关重要。

1970-1989年联邦德国年均通胀率为3.9%,汇率年均变动仅为1%,为马克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金融市场发达、货币可自由兑换、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也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成功发展成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均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采取一定的制度安排。李建军(2003)认为英镑利用了殖民战略,美元利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制度,马克和欧元国际化依赖的是货币联邦制的区域性制度安排,而日元由于单边推进并实施了不恰当的政策,所以未达到预期目标。

李稻葵、刘霖林(2008)认为在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逐步改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为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创造成熟条件。任哲、王思程等(2008)认为应在时间、区域、功能上取向阶段性,先周边后区域再全球,先贸易后投资再储备。即在地域上先使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及俄罗斯和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流通,逐步再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在货币职能上先使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并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二)四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分析

1.英镑与美元。英国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具备了绝对的经济优势,但其贸易收支却始终是赤字。已显现大英帝国逐渐走下坡的征兆,但从金融循环来看,贸易赤字(逆差)将本币英镑作为世界货币播种到全世界,由于英国实行金本位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在1870-1914年英镑发挥了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然而在二战中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的美国,为挤开传统世界货币―英镑,先是在大战期间对欧的军事援助都使用美元结算,战后再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复兴援助,仍要求用美元结算,其目的实际上起到了保证有一定规模的美元外流的作用,并有效地将美元渗透入欧洲,然后实行自由贸易主义,开放国内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推进了美元全面成为世界结算货币的进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美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但美国却一直利用积累的贸易顺差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以弥补美元的回流。美国利用其在二战中建立的世界霸权地位和世界第一的黄金储备量,通过布雷顿森林条约,将美元升级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并由此站稳了世界结算货币的第一把交椅。虽在1971年美国出现战后的第一次贸易赤字以后,且贸易赤字在1984年起还不断地扩大,其巨额的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国内经济产生了很多负面作用,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却从未受到丝毫撼动。至今,全世界已到了虽不想储备美元但又不得不储备的地步。可见,长期的贸易逆差在客观上起到的使美元净流出并被储备的效果。

2.马克与日元。德、日两国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处环境大致相同,大量的贸易顺差给两国货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经济都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德、日两国都选择逐步放松并最终放弃外汇管制,两国货币的国际化都始于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得益于区域货币联动机制的制度设计。德国在马克升值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通过资本账户逆差大量向外输出马克,增加了国际市场上的马克供应,减轻了国内的通胀和马克升值压力,避免了因美元贬值购买资产的损失。德国马克稳健的走势加上德国央行的公信力,导致马克在区域贸易投资中被广泛采用,并被广泛接受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促进了德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通过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国内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日元面临升值压力。但日元的不稳定和自由浮动,其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效能也无从发挥,这是扼杀日元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可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对国际化结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日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当今中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本币进入升值的通道。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已基本成型,人民币要想楔入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必将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抵制。

纵观历史上英镑、美元、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货币国际化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相联系的,与该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化进程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在持续大额贸易顺差条件下,由政府通过推动各种形式的本币对外融资输出金融资本,继而带动产业资本输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本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强化本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储备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本币的境外自我循环,最终实现国际化。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经常项目层面: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人民币成为区内贸易货币结算奠定了基础。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已超过GDP的60%。2011年3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不断上升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越出国界发挥货币职能的条件;同时货币多样化的组合可以减少因为储备货币的币值波动,而带来的储备货币资产的缩水情况。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国际货币的币种和数量,形成多元国际货币的格局,有利于发挥“反格雷欣法则”,使处于强势的国际货币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同时使处于弱势的国际货币减少其发挥效应[1],该机制的优势性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很好验证。因此,我国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而且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或兼并收购,从事跨国投资、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底,参与试点的出口企业由最初的365家增加到67 359家,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奠定了基础。

2.走向资本领域: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动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和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时代。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为此,各国迫切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币种。从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也让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受到欢迎,如人民币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已经成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人民币跨境结算有效避免了美元汇率波动过大所造成的损失,实现了人民币作用范围从国内向国际的扩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与恶性循环不断演化的形势下,不但境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而且那些希望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及在内地有相当投资规模和人民币收入的外资企业,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也具有较大需求。因此,应在全球多元贸易结算体系中增加人民结算的领域和空间,使全球多元结算体系更具有灵活性和活力。

3.政府间合作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扩展,需要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政府间合作是树立人民币的国际信誉,保障和推动人民币的全球流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目前,合作内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双边贸易本币结算,“金砖国家”等对此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向,中俄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已经签署;二是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我国已与韩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三是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即在边境贸易中推动人民币结算,已在中国和越南等国的边境贸易中付诸实践;四是与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ADB)、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在人民币参股、经济合作与发展、贷款、官方援助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是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典型案例,实现了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局部均衡和重大突破,这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谋求一般均衡提供了有益借鉴[2]。

4.企业效益层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效应。相对外汇结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优势明显。据统计,仅仅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的费用就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同时还涉及到开信用证、结汇以及汇兑等费用。综合起来,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可降低了企业4%-6%的贸易成本,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银行间合作层面:商业银行进行海外拓展、完成国际化布局,开辟新的盈利空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业务逐渐在周边、区域、全球等不同范围,投资、融资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提高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开辟新的盈利空间。随着人民币对外投资的放开,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扩张的步伐、加速完成国际化布局,商业银行通过海外网络扩张,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

1.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展面临制度和政策约束,如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边境贸易外汇管理的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难度。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更大国际风险冲击,对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央行、银监会、外汇局、海关、财政部、商务部、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权责关系不明确,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容易出现不协调,难以形成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效监管。由于货币壁垒的消失,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有可能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我国。境外人民币资金将可能以热钱形式流入境内,增加境内流动性泛滥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后,对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从交易成本看,境外企业一旦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其交易惯性将持续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由于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民币结算的境外推动力不足,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愿不强,美元的世界货币功能短期内还难以撼动。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在与中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约80%;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前者大大低于后者,而且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两地分别占总结算量的74%和13%。因此,在货币地位上难以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竞争,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纵深发展。

退税环节与边贸核销[]退税时提供银行入账单应与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出口收汇核销单相匹配⑥。 []收汇核销时提供的核销单与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无需一一对应。[]人民币现金结算不享受出口退税,人民币出口退税与核销政策不匹配影响边贸企业正常退税,政策预期效果难以发挥。

真实性审核管理要求[]结算行应按规定负责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审核,央行按日总量匹配核对,出口报关和退税均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⑦。 []边贸企业应按出口收汇核销管理规定向外汇局申领出口收汇核销单,办理出口报关、收汇及核销等手续⑧。 []企业出口只要用人民币申报,海关就允许不用核销单报关,且这部分报关数据不会通过电子口岸传输到外汇局⑨。 二者要求不一致,真实性审核政策差异导致外汇局出口报关数据缺失。

4.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对我国专业人才队伍与交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我国商业银行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台系统建设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改制后,已逐渐培养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人才,但与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后台系统仍处于本外币隔离的状态,不适应境外人民币创新业务的需求。第二,人民币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规避机制仍有待完善。人民银行与我国周边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之间尚未建立货币定价机制。由于周边国家的货币多为非自由兑换货币,与人民币无法形成基准汇率,结算需通过第三国货币(美元或欧元)进行套算;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经营业务相对简单,缺乏境外经营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利用汇差、利差的套利产品对商业银行的汇率利率组合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使境内外资金流通更加便利化,境内外融资产品的套利空间存在也引发了一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业务的产生。不仅为洗钱等金融非法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一是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以利于中外金融机构能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健全的金融法制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发展,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定[3]。二是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培育和发展人民币业务海外市场。注意认真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以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领域为引导,逐步培育和发展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增强本区域货币联动。应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要求,制定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协调政策。鼓励境内外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各类外贸人民币信贷工具,降低人民币国际结算成本,不断完善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健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货币跨境流动的监测机制,制定相应的检查管理制度,明确检查主体资格和检查流程,对违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种行为实施处罚,有效维护正常的人民币国际结算秩序。

(二)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一是加快跨境人民币交易网络系统建设,提升清算质量。应加大本外币系统的融合力度、提升本外币系统的联动效率。应尽快将本币结算币种纳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提升境内外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质量,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是构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风险监测体系。应加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联动的分析、预警、预测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避免出现像日元那样的大幅波动,导致非居民对人民币稳定缺乏信心,探索建立货币清算银行。应该建立区域性或多边性的货币结算或清算银行,解决多边货币结算所带来的众多问题。三是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增加其自动识别和分离人民币跨境汇款的功能,升级统计监测系统的银行接口程序,增加人民币会计账户系统向统计监测系统导入人民币跨境收支基础信息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三)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一是依托人民银行RCPMIS系统,按照便利化原则,搭建人民银行、外汇、反洗钱、商业银行、海关、税务、环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网,建立起进出口人民币报关、人民币跨境收付、出口退税及绿色环保的联动监管机制;并提高决策部门的调控能力。政府部门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决策体制,对新出现的经济问题及时反应、迅速调控。二是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境外分支机构、外部评级公司、咨询公司等渠道,搭建境内外信息资源平台,力争尽快熟悉掌握境外市场规律和有效识别境外市场风险,有效提升包括境外信用风险、政治风险等风险敞口的管理水平;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公开披露信息,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举。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和海外分支机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商业银行人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应进一步提高国内经济研究水平,建立一批高水平智囊机构,能对出现的各个领域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专业性研究,并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需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国际结算及相关业务的人才,有效推动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快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提升对境外风险的识别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定价能力,有效控制创新业务的汇率风险。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过程中新出现的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进行研究,特别应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防控,防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三是银行机构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的动态管理系统,引入适当的资产管理工具,面向收益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创新,将贸易融资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结合,推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层次发展,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4]。

(五)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及协调,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应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与周边国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稳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业务的开放[5]。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培育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加强政府间的沟通,消除一些政策壁垒,共同营造互惠互利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环境;加强与香港、澳门监管当局协商,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参加行在当地办理企业人民币存款质押融资业务,适当放宽企业在当地银行人民币账户取现限制。此外,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贸易对象国金融主管部门,促进在其境内银行开展人民币相关业务,帮助中资商业银行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支持中资商业银行在对方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构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环境。

注释:

① 《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0]249号)。

②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3]113号)。

③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边境省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0]40号)。

④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试点地区银行申请人民币购售额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办发[2010]162号)。

⑤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广西边境贸易银行结算账户结售汇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汇复[2009]274号)。

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0]26号)。

⑦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公告[2009]第10号)。

⑧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3]113号)。

⑨ 海关总署《监管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监管函[2009]255号)。

参考文献:

[1] A.K. Rose. Currency Unions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Z].NBER Working Paper, 2002.

[2] 卜凡玫.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资本推手:中委大额融资项目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1(1):33-37.

[3] 曾.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1):78-81.

[4] 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9(5):47-48.

[5] 马松峰.我国边贸结算本币化与人民币区域化问题[J].经济视角,2009(2):44-46.

[6] 朱君.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0(9).

On Cross-border RMB Settlement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XIE Qing-he

(Nanping Branch,China Construction Bank, Nanping 353000,China)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3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跨越国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经济过程,也就是由国内货币转变成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在其实现自由兑换后,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成为国际支付手段。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在货币领域的延伸。目前,境外人民币使用主要在边境贸易、旅游消费和价值储藏等方面。在边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已发挥重要作用。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贸易的90%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境已开通人民币的银行结算业务,越南农业银行已开办人民币储蓄业务。在旅游消费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对人民币在当地流通开始采取默认态度;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双币卡也使得人民币得以间接流通。在价值储藏方面,币值坚挺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抢手货。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居民保值的重要币种;马来西亚、韩国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在毗邻国家和地区已被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同当地货币自由兑换,甚至全境或局部通用。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已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老挝,人民币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每年出入的人民币达10多亿元。在越南人民币已实现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

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人民币每年的跨境流通量已达20-30多亿元。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的外国货币,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的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强。朝鲜边境贸易中主要使用人民币。在欧洲一些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开始收受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向纵深方向发展。自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试点结算。后来,国务院又决定在上海、广州、珠海、深圳、东莞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将使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走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即“熊猫债券”,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启了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国际化历程。

从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国际货币主要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充当价值标准、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特别是在没有本国参与的第三方交易中使用,才算得上真正的国际货币。而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是人员流动的结果。华人多的地方,人民币接受程度就高。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既会从中获得收益也要为之承担风险。就其收益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获得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是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铸币税收入。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货币发行国是十分有利的。发行国可要求其他国家接受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从而把这种逆差作为对国际贸易进行融资的必要手段。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则意味着中国可利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有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了无息贷款,从而获得了额外的国际资金来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国开辟资金利用的新渠道。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以纸币换实际资源,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中国因使用外币引起的财富流失。以美元为例,截至2008年,美国发行国债总额为9.6万亿美元,欧洲美元为4万亿美元以上,两项合计,美国获得的铸币税收入超过13.6万亿美元。如果再考虑到部分美国境内的外国存款、境外流通的美元,以及境外持有的约12万亿美元的公司债券,美国的铸币税收益会更大。仅考虑前两项,此数字已与美国2008年的GDP总额相当。

(二)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截至2010年7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已经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解决外汇储备增长与国内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放松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已成为中国货币可兑换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当前看,人民币境外流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缓解中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具有一定作用。尽管其作用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但毫无疑问,鼓励人民币流出,既是出于长远的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战略考虑,也是短期内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之一,即所谓的“泄洪减压”方法。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也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中国就是为美国财政赤字买单者之一。中国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已成为国民福利损失的巨大黑洞。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逐渐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其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这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状况将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逐渐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也将随之改观。显而易见,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也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在看到收益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加大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将会有大量的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这就有可能扰乱中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例如,当国内因发生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很方便地从境外市场借入大量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同时其他趋利性资本也会迅速流入。大量人民币资金迅速回流,势必导致紧缩政策的效应难以发挥,使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入被动局面。

其次,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增大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经济体系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会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国内。特别是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就将给国际游资以投机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增加中国金融监管的难度。一方面,伴随着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而出现的非法资金流动不仅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的难度,而且将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更加困难,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压力。

再次,中国将面临“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将承担国际金融稳定的义务,并在必要时充当区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由此,中国将可能与美国一样面临“特里芬难题”。实际上,由任何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都会存在“特里芬难题”,即在以贸易逆差向储备国提供结算与储备手段的过程中,本币贬值的压力与保持本币币值稳定之间存在的冲突。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通过收支赤字来提供人民币资产以满足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这种状况必然削弱中国国际收支地位;而如果中国存在持续的赤字,就将使持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尚未成熟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既取决于该国的货币制度和政策,也受国际市场对该货币评价和接受程度的影响。货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国际市场对该货币选择的结果,也与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对此,林毅夫认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从现实角度出发,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显然还停留在广泛的议论中,与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外界对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议论早已见诸报端,并不断升温,中国国内学术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探讨也不绝于耳,但中国官方对此却十分慎重和低调。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储备货币还有相当的距离。

目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决定了人民币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可以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可以在资本项目上进行自由兑换。一国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意味着取消对一切外汇收支的管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有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所必然要求的技术性条件。这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为基础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本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一种货币如果不能自由兑换,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必然十分有限,也将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

国际货币的使用具有的惯性也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困难重重

在世界范围内,一国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决定的,在这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国际货币的使用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在未来一个很长时间内要改变这种习惯是很困难的,即使出现了更好的国际货币也是这样。现在,国际市场上有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几种主要的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境外居民改变以前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的习惯,以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而习惯的改变是很困难的。并且,国际货币的发行国肯定不会自动放弃其货币国际使用的各种收益, 最主要的是铸币税收入,因此会采取各种手段阻挠人民币国际化。当年欧元出台,美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遏制欧元就是一个例证。

人民币国际化仍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相应的依托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十分发达的国家金融市场支撑,而国家金融市场应具备国际金融市场的条件。目前,中国上海正在筹划的国际金融市场还未成形。中国金融市场的特征是:银行业是主导,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比重很低,并且债券市场尤其狭小。根据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09年底,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组成显示,证券资产(股票和债券)总价值仅占中国金融总资产的37%;而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的证券资产(股票和债券)总价值占其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82%、71%、62%和75%。相对较小的直接融资市场限制了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的使用。相较而言,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很小。截至2009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仅占总金融资产的6%,其中5%为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仅为1%。这与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相对成熟的市场相差甚大。历史经验表明,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并没有终结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比美国的两个竞争对手欧盟和日本,美国有全球最具流动性、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探讨;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5日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现存世界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施货币多元化的呼声渐长,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值得考虑的发展对策。虽然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国际化持有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大于其弊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及发展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能够脱离本国国界,在国外范围内流通,成为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蒙代尔认为,一国货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有标准的,如货币流通范围大于原有法定的流通范围,或者是该货币被其他国家及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大量模仿并广泛使用。一般来说,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中国范围,在国外流通,并且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使用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支撑才能更好地进行,如稳定的政治局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在货币领域作为世界货币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目前,国际边境贸易、旅游花费和价值储藏等是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主要范畴和方面。香港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世界各国货币可以在香港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也可方便地兑换成外币。在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各国,人民币每年的国外流通量也都很大。人民币国际化正向更大更广的范围发展,世界上好多国家都允许和人民币相关的自由兑换活动。具体表现为: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一起签署了《清迈协议》,此协议将方便其协约国的货币互换,提高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200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与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等签订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09年,先后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3年,第五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

(一)在国际方面的利好

1、利于国际货币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世界货币,美国政府为获取更大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发行不合理的货币计划,使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贬值造成各国外汇储备的相应缩水;相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外贸易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等。这些将使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我国有条件且有能力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各方面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减轻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负担。

2、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使不少国家遭到巨大损失。为了防范及应对金融风险,各国不得不考虑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各国不同的货币需求,防范、减少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如中国有价证券,中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短期存款,股票,储备人民币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我国相邻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决定将人民币作为可靠的官方储备货币。

(二)在国内方面的利好

1、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于贸易结算,广泛应用到直接投资、金融领域,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贸易活动和范围的扩大,我国经济贸易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获得铸币税收入,与其他国家贸易合作加强。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将使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同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贸易有助于避免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简化贸易结算程序,提高效率,也利于减少我国巨大外汇储备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促进金融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促使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将帮助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相关金融方面改革,同时又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高稳定性。人民币进入国际化,需要我国拥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如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各方面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等。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好地发展。

3、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压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使我国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如支付前支付后需根据相应情况兑换相应的外币,这就使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金融危机及美元贬值使我国外汇储备含金量价值大大降低。相对而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化的风险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4、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国际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很大帮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5、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然而人民币却并不是世界货币,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显现并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相关事务中发言权,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存的世界货币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

(一)在国际上的弊端

1、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人民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使用。由于国外人民币使用量的不断扩大,供不应求情况严重,人民币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汇率的波动也会随之发生。

2、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可能遭到美国的不满。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虽然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它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必然会想尽办法继续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它国货币的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会冲击到美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导致美国既得利益的减少。如铸币税,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等。相信美国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考虑到本国的利益,在以后的贸易或交流中也会防范阻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其他国家的阻挠。在亚洲,日元已成为国际强硬通贸,为维护本国的相关利益,日本绝不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不管不问,定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欧元区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也会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国内弊端

1、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后,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将会流入国际市场,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拥有。这样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考虑国内的情况,还应顾及国外的情况,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将会受到牵制,其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内的金融市场,影响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这样,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度和有效度将被大大降低。

2、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和便利性,人民币必将成为国内人民争相疯抢的币种,人民币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人民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变化。

3、面临“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其大致意思是:美元为了维持国际货币核心货币的地位,须保持贸易逆差,让更多国家乐于获得美元;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要求,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拥有长期的贸易顺差。顺差逆差的相关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最近几年,这一难题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必会面临这一类似难题,人民币国际化要取得进展须让人民币稳步升值,这样人民币才能在海外受到欢迎,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才会增加。但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人民币在世界上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继而引发贸易逆差、人民币贬值、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

4、金融体系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将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好坏和金融危机将会波及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者,国际货币利率和汇率的忽高忽低将会刺激短期不合理投机性资本的流动,这些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再者,由于央行对人民币境内外流动监测体系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和我国的利率、汇率产生碰撞,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基础,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显露出来,要想使人民币更好地走向国际,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原始贫困的经济基础,维持经济增长、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重要。国内各行业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好好利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并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充足准备。总之,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为人民币的对外输出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汇率是货币兑换价格确定、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为改变过去落后的、缺乏弹性的汇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完善现有的汇率浮动机制很有必要。如建立弹性汇率浮动机制。这样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套利资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动。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正是如此,利率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改革必须注意的核心因素。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急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推动国内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作支撑,这要求我国要推动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如发展离岸市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等。只有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增强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通提供可靠的环境和平台。

(四)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离岸市场发展应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相符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及货币的境外流动需要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市场,以保证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和自由流通。离岸金融市场可满足国外人民持有人民币的心理需求,构建境外资本融通通道,找到合适可靠的信用货币基准价格等。目前,我国有香港、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和交易范围,在境外尽快形成更好的金融市场。

(五)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资本可兑换才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量及流通量,从而使更多的非中国人使用人民币。借机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继而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其中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很有必要。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汇率体制改革,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等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

(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还不够有经验,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避免重复走不必要的弯路,以更好地推进人民国际化。人民币要想更好地实现世界化,必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的理解和拥护。如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的成功主要是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鉴于此,我国要加强与亚洲货币合作。另外,学习其他货币国际化国家的经验也很重要。学习吸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不足,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活动。如开展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体系的研究,与东盟就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等。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认识货币国际化的风险,采取合理对策防范或减少风险危机。

六、结论

货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要想获得持久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国际地位,必须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好远远大于弊端。我国需在分析了解其利弊的前提下,审慎、稳步、实事求是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科峰.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2]于孟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满足一个基本前提,即国际经济社会认可这种货币,愿意使用这种货币充当贸易结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也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换言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有需求。但由于美元、欧元等世界性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不强,使得进口国并不热衷于接受人民币结算,大多数国家也不倾向于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外汇储备中某种货币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该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因而,人民币一直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缓慢前行。

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不如预期,而人民币在暨2005年汇率改革五年后,开始悄然加速走向世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8月17日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央行的这一举措解决了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渠道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虽然从目前来看,离岸人民币的规模仍然有限,但不可否认未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将逐步扩大。

成功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对银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上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来货币的跨境流通,银行体系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着载体和渠道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减少业务成本,降低外汇风险,可以说,这是我国金融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对国际业务的拓展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和银行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效应。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尤其是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民币就有可能成为计价货币,从而提高我国对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定价权。同时,人民币如果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我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将享有“铸币税”(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铸币税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最直接最大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几乎是无成本的,使我国享受到独立的“经济”,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受美元政策的负面影响,并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一定程度上制衡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霸权。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利于我国完善经济增长模式。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会带来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和汇率的自由浮动,将减少净出口,降低外汇占款,从而有效控制我国的通胀水平,使我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得以提高,从而实现通过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增加本国居民收入的目标。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对外贸易就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而外汇风险是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有效降低外汇风险和结算风险,风险降低后又可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乃至我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对于我国的边境贸易,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双边贸易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贸易往来,加快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五,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金融市场必然会不断推出更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或金融衍生产品,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换,从而逐步确立我国作为金融大国的地位,进而通过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繁荣,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尤其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劳务人员的流动,技术创新与进步等方面。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会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造成短期内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增加货币当局宏观调控和检测的难度等。我们应该相信,尽管货币国际化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从长远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远远多于挑战。美元、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作为政府监管当局,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有利影响,同时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尽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为了成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我看来,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主要表现在更大程度的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和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二要完善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加强保障力度。要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建立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三要应该清醒认识到,尽管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动摇,但人民币还不足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被普遍使用。因此,谨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