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科技论文

网络科技论文

网络科技论文

网络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进行科学教学工作的科学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在查阅这些资料时,许多教师可能需要去图书馆进行查阅,这样不仅费时,而且还很有可能查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就不需要科学教师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科学教师只要利用计算机查阅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将课堂上所需要的知识复制下来,利用计算机将其制作成PPT,甚至科学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视频、音乐保存在U盘里,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

2.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教材中会涉及许多图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去教室进行授课。对于教师来说,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进行教学不仅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会遗漏某些教具;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坐的比较靠后的学生可能根本就看不清图片、模型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可能在观察图片、模型之后,还是不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就可以改善这一点,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将课堂上所要用到的图片通过PPT进行播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

3.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了解怎样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还应了解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难免会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会降低原本的教学效果,对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紧凑、更加生动。

4.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为学生创造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查找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而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主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5.注意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完全没有课堂情境这一说,因为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以及课本等三个元素,学生要获取科学知识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教师也没有任何途径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昆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昆虫的叫声组成的音乐,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影像,使学生对各种昆虫的印象更为深刻。

6.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在进行知识的延伸时,教师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模型,除此之外,所使用的道具也只有粉笔和黑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有些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使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仍以《昆虫》一课为例,教师利用电脑为学生设计简单游戏“送昆虫回家”,让学生为相应的昆虫找到自己的家。设计这种游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有关昆虫种类的记忆。

7.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

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背景知识在所有课程中是最丰富的,对于教师的科学修养要求较高,需要教授科学课程的教师能够掌握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环境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网络普及的今天,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利用方面快捷的网络技术,不断汲取最新最科学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教学。

二、总结

网络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要遵守规范性的原则。只有其本身是规范的,能保证它的发展和应用过程都是科学技术、规范的,才能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效率,才给用户提供准确、方便、快捷的服务。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过程,就要坚持规范性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和功能,才能保证网络系统运行中的精度和协调度,进而才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还要遵守便捷性的原则。再选择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时候,要考虑系统的简便性、折旧费用等,在保证软硬件可以满足技术需要的同时,还要考虑网络系统的特殊性,既要充分发挥网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还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坚持计算机网络应用便捷性的原则,在遇到产品更新升级、设备维护、维修及故障排除等问题时,解决起来会变得简单、容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一定要遵守规范性和便捷性的原则,才可以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满足人们对网络的不断需求,提高网络的应用效率,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Internet技术不仅在办公中实现了远程操作,而且在教育中,很多网络课程教学、优秀课件的共享等,都极大地方便了教育与交流。尤其在生活中,商业进入网络后,人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生活用品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有的衣食住行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人们足不出户,只要有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所有的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工作问题等都可以迎刃而解。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更加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小巧、易携带,但连接网线,却影响了其便携性,而今的WiFi网络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了WiFi技术,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就更大了,在所有的场所,人们都可以共享网络。现在的手机已经由原来的3G升级为4G,网络速度更加快捷,弥补了没有WiFi网络覆盖的不足,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的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现在的生活中,如果某一环境或时刻,没有了网络,人们就会感到好像什么事都无法进行了。因此,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也将朝着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方向发展。在生活中,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时空上的束缚,实时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中,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办公的愿望,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就要求其不断提高“品质”。现在的网络技术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求网络技术要更加的稳定,而且还要快速。因为网速过慢,使信息不能及时传播或共享的下,尤其是企业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就是网络技术的安全性,虽然现在的网络技术都有加密保护,但现在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人们财产和隐私中,所以将来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就将是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要不断地研发、升级,给用户提供更多既安全便捷的应用,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4结束语

网络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有效途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通过研究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来反映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主要源于大量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而严格的教学环节在培养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肃的科学态度、创新性的思维,以及在产生高质量学术成果方面起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奠作用。本文从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出发,讨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思路、教材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二是研究生与本科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三是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并重问题;四是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1.1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

研究生的教育必须突出“研究”,教材要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一本好的研究生网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该是:在保持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当前技术的发展,综述最新研究的领域、课题、方法、成果与趋势,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方法、进展与趋势。

与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技术发展速度更快。而在计算机学科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尤为突出。因此,保持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更为重要,也更加困难。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科研教学团队的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南开大学网络实验室在多年来一直注意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科研预研工作实践,了解当前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跟踪美国ACM和IEEE/CS最新制定的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术交流。

(3)跟踪和浏览国外知名大学教学网站,研究和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以及作业与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控制方法改革的动向。

(4)选择国际流行教材,分析如何处理新的技术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梳理技术的内在关系与发展主线。

(5)跟踪国际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与网络软件公司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认证与考试内容的变化,了解产业界对技术与人才需求的变化。

(6)参与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通过与产业界、政府各级管理人员的合作,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以上工作在我们把握研究生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内容衔接问题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本科阶段都修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同时,由于学生不是来自一个学校或同一个本科专业,所以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差异很大。这个问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更为突出。教师很难在某个起点上安排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比较为难,照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吃不饱”;考虑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跟不上”。无论老师想什么办法,都无法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是在很多大学都很普遍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要为实现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就必须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入手,研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网络教材体系。

1.3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问题

团队成员通过总结多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体会认识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他们在参加科研项目和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在多年指导和审阅相关学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们深刻地感觉到: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眼界不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编程能力亟待提高。如果能够在他们准备学位论文之前认真地训练这一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的论文的研究深度与论文水平还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中的课题、大编程量的训练来实现。提高网络软件编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研究生今后的研究工作与就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些编程课题应该是由教学科研团队从研究工作与开发的课题成果中提炼出来,将科研成果有选择的转化为“近似实战”的研究生训练课题。这种训练对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原理与实现方法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日后的科研工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也是很有益的。

1.4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从研究生自身学习的角度应该强调“研究性”与“自主性”,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听课、做笔记”转向主动的、研究地学习和提高。从任课教师与导师角度应该强调“因材施教”。

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同一届的研究生实际能力差异都很大。研究生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研究重点、不同的起点,有不同的训练方案,不能没有区别。导师的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研究方向,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编程量,或不同的难度级的课题自主的完成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际能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和积累很多教学资料。经过10多年的积累与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研究生教材不应该仅是一本一学期使用的教科书,更应该是一本技术参考书,甚至是一本手册。导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为基本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自学和阅读,完成编程训练。有些内容可能第一次仅仅是读过和了解,如果今后科研、开发工作需要,可以再回过头来继续阅读和参考。

为了适应研究生“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内容的覆盖范围宽,涉及当前网络研究的多个领域;《计算机网络高级编程技术》总的编程训练量大,问题近似实战,难度差异也比较明显。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每个课题都提供了入门所需要的资料、工具与实现方法的范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训练要求。

2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教材的编写

研究生教材体系由《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与《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两部相互配套的教材组成。主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重点讨论了网络研究的最新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力求达到“反映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分12章按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讨论了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其中:

第1章对网络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阶段、重点问题和基本概念,以及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作了一个概要的总结。

第2章讨论了广域网(WAN)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3章讨论了局域网技术,尤其是对高速局域网(Gigabit Ethernet与10 Gigabit 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作了较为系统地讨论。

第4章讨论了城域网(MAN)概念的演变,以及宽带城域网组建技术与接入网技术。

第5章对IPv4协议近年来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和讨论。

第6章对IPv6的基本内容与应用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

第7章对移动IP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作了系统地介绍。

第8章对传输层分布式进程通信的概念,以及TCP、UDP协议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9章对应用层协议与Internet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10章对无线自组网络(Ad hoc Network)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网格网(WMN)的概念、特点、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了比较全面地总结和介绍。

第11章讨论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第12章对国外大学与产业界在评价研究成果时常用的网络性能分析开源工具、网络模拟开源工具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在准备这本书的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有两点体会最为深刻。一是尽管Internet技术与Ad hoc网、WSN、WMN在设计目的、应用的领域与技术特点上差异很大,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是相通的,并且在高层又都汇集到Internet之中。二是尽管作者认真地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20多年,但是网络技术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个人的研究工作与阅历不可能涉及到各个领域。个人与团队的研究工作也只能是限制在网络技术中的几个比较窄的方面,深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系统地总结网络技术领域的研究与进展时感到难度很大。尽管也经常与同行交流和请教,仍然是力不从心。但是本着对学生学习负责的态度,还是坚持完成了写作任务。这部教材应该说是汇聚了很多人的研究心血,作者只能是将个人能够理解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以便读者学习和研究。作者试图在相关章节的后面注明某些研究工作总结与论文的出处,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文档与标准,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阅读相关的文献与标准。

3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教材的编写

高素质创新性计算机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是真正懂网络技术,能够具备深入到网络协议内部的高层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和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软件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也是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研究生要能够做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的成果,就必须踏踏实实地苦练内功。编著《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一书,是希望对高级网络软件人才的培养贡献一点力量。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在总结了20多年科研工作经验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思了教材的写作思路与全书的内容结构。

(2) 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网络课程训练与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在员工网络软件编程训练中的相关资料与文献。

(3) 结合了网络技术在Internet、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3条发展主线,总结提炼出22个网络软件编程题目。

网络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从网络诞生那日起,人类就开始了对网络价值的思考与探讨。在网络价值观上,存在着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所谓“技术论”者,对网络充满了乐观的情怀,认为全球网络的建立是“人类学会取火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变革”,向世人许诺了一个虚构的乌托邦,认为网络将削弱独裁政府的统治,创造新的财富,提高少数派的地位并带动社会变革。一种是所谓“灾祸论”者,对网络充满了忧惧与悲观的情怀。他们声称:网络是一条非法的肮脏之所,其中充斥着罪犯和变态者。如果你的孩子登录上去,他将受到色情作品的腐蚀和恋童癖的引诱。如果你下载某个软件,病毒会吃掉你的硬盘。

显然,无论是技术论者(乐观派)还是灾祸论者(悲观派),都体现了人类对一种伟大的技术发明的复杂心理、理性诉求及文化上的终极关怀。但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看,二者的观点不免严重失之偏颇。技术论者兴奋过度,把网络想象成了上帝头顶的“光环”,无视其负面效应及有害的一面;灾祸论者悲伤过度,把网络想象成了一只潘多拉匣子,大有末世将临之感,无视网络的正面效应及有益的一面。

网络价值观的8个哲学视角

哲学与文化需要的是冷静与明智。只有当我们以客观的心智去对待网络这一“技术客体”时,也才有可能取得关于这一“技术客体”的本质认识。

初始阚值。计算机技术及其网络的发明,本来是出于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贪婪攫取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并利用劳动者的“潜能”,迫使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最大量、最大值的工作之目的。假设离开了“初始”目的,离开了人们的使用,网络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因此,人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是完全主动的。

工具与工具性。网络是为了工作与生活,也许,较之人类前此的一切科技发明及工具发明来,现在网络具有显著的集中的普遍的强力的工具性。这一客观的工具性更加强化了并且放大了人类的工具理性。同时。网络也“培育”出了人类近乎“迷信”与“崇拜”一样的“工具理性”。

技术值。网络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技术化――技术之上的“技术”――技术之“形而上”的客体化事物。这种技术媒介之所以较之“单纯”的媒介工具有着显著的不同,就在于它提供了媒介“内存”的极大的丰富性、多样性与似乎是无穷的可能性、中间性。因此,掌握了网络的人才必然有可能在网络世界实现其“黑暗”的各种可能。

语言。网络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还是中和的以及间性的。事实上,较之古典时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网络语言尤其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不确定性、符号化、不规则性、非线性及延殖性――非程序性。网络语言的这种特性称之为它的“变异性”。但不论网络语言如何“变异”,也逃不出人类既有语言文字这只如来佛的手掌。

异化。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自然本性的丧失或异变。在网络环境中工作与生活将使人们远离崇高的大自然,远离客观的原生态环境,远离古典时代诗性的文化,造成普遍的生存“阻隔”,从而自觉抑或不自觉地“囚禁”于“人――机对话”的单一而又“狭窄”的“羊肠小道”上。现实中,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吧,彻夜不归,其时已经“异化”为“网络人”而非复“自己”。

潘多拉匣子。网络的即时、速率、隐匿等特性使它成为了“发泄”基于人类“原欲”与“原罪”的“智能化”超级武器。例如,一位匿名者在网上污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位副教授,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显然,网络这只“潘多拉匣子”传播的并不都是乐观派们扬言的“福音”,而是还有乾坤颠倒的、令人作呕的斑斑“罪恶”。然而,佛经有云: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邪。以正抑邪,理应成为网络媒介传播中的永恒主题。

网络自由。网络自由正是基于网络客体之“时空”性上的人的自由的展现。网络为人类自由提供了似乎是无穷的“可能”。人类关于自由的潜意识、梦幻、欲望、精神、灵魂、文化、言论,凡此种种,都在网络自由的时空中实现了其现在的“表达”。但是这种美好的“网络自由”又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惧怕与担忧。归根结底,“网络自由”实质上还是人的自由。人的自由受制于其时一般的社会物质状况与文化状况,因而只是一种相对有限的自由,而不可能成为绝对无限的自由。

虚拟现实。虚拟世界是真实与梦幻的混合体,是一个人自身“裂变”出来的世界,在“虚拟”的时空与语境中,人们的生存方式将变得简单而单一,地球也将变得“狭窄”,而每当人们走出“虚拟现实”的“美满姻缘”时,则往往会感到周围客观世界的陌生,甚至不知何去何从。作为传播主体,不论是在客观现实中,还是在“虚拟现实”中,人都不应“忘我”。

网络文化。只有将网络置于科学技术的语境及人类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语境中来考察,网络文化才具有它的内涵及价值。网络文化在其纯技术层面、工具理性层面以及物质客体层面是既定的,它的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蕴则主要在于其“人化”(或主体性)上。网络创造了文化,它本身也成为了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

关于网络之正面作用的论述和赞美之词已经非常之多。例如德克霍夫使用了“共和国”、“环球村”、“全球意识”、“透明性”、“即时性”、“改变现代身份”、“技术假体”、“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集体智能”等词语来加以论述。

不论网络媒介发展到何种地步,也无论是超越论者还是实证论者的论述,网络媒介终究只是一种工具,潜伏于其背后的决定因素不外乎是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以及民族国家的哲学习惯及文化治力。

在当今甚嚣尘上的“全球化”(其实是西方化)浪潮中,网络媒介扮演了“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媒介“主角”。

网络价值观的科学重塑

鉴于网络的双重属性(有利、有害)以及网络世界存在的严重现实问题,必须树立科学的网络价值观。

普及网络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网络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消除进步与发展中一切不良的、有害的现象,而不是利用互联网去从事违法乱纪、伤风败俗、危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的行为。

以人为本,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互联网的使用者和技术更新者是人,网上信息的“操纵者”也是人。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因此提高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保障正确对待并使用网络的根本之道。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治理网络低俗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总书记最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要求为指导,全力以赴地做好这项工作。

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以法治网。大力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以法治网。对于网上作奸犯科、违背公德的“害群之马”应毫不手软地绳之以法,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网络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

科技查新是一种关于情报研究的工作,其工作方法依托于文献,一切的资料来源都是以文献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将文献检索与情报研究有机结合,最终汇总出一个精准无误的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汇总方法是综合分析、科学审查并不断的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查新的整个过程是客观并且严格的,要有理论依据和鉴证事实,科技查新不等同于文献检索更不等同于专家评审。纵观科技查新的整个发展系统与现在的全貌还存在着资源不共享,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在科技查新工作网络化管理方面,本文将在明确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关于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新型标准化网络模式构想。

1 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概述

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就是是依托于网络建立一个稳定并且有序的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查新工作。现阶段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图书馆运用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本部分将明确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劣势。

1.1 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科技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明确来说就是在科技查新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既可以简化管理的相关繁琐程序还可以结合网络自身操作起来轻松便捷的特点来进行网络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具体说来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一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与传统的科技查新方式相比,网络化管理系统只需要电脑磁盘中与相应资料库匹配的空间,更节省资源;另一方面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与直观性强,只要掌握了操作方法就可以实际运用,并且科技查新网络化的管理系统界面简单,易于操作,这是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相对显著的一个优势;科技查新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又一方面优势是较之传统的查新方式相比更简单快捷,并且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好;最重要的是科技查新的网络管理系统便于项目统计分析,并且能够更快捷的提供领导决策。

1.2 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劣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级人员对科技查新期望值的上升,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具体劣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政府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无论是传统的科技查新方式还是科技查新的网络化管理系统都要求过高,科技查新的系统亟待优化;另一方面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体系尚且不规范,急需有一个合理的方案进行完善和管理;最重要的是,科技查新网络管理系统被要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这样的三高要求对于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但是针对现阶段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实力来看,无疑是挑战大于机遇的。这就是现阶段的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劣势具体分析。总结起来优势就是节省资源、操作简单、范围广泛,劣势就是现阶段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继续完善和规划。

2 科技查新网络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式构想

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现阶段最主要问题就是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发展模式,有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就能够系统的完善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使之更加有序的工作与分析。本部分将提供一个关于科技查新网络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式。关于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模式具体由四个系统构成:科技查新客户端系统、生成用户查新报告系统、统计查新数据系统、全国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查新系统。

这四个系统是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构成环节,缺一不可。其中科技查新客户端系统是实现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的第一步,要求相关使用该系统的人员注册登录并进行委托;生成用户查新报告系统要求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首先形成一个报告的具体规范格式,然后将用户的需要分类保存,最终达到满足更多的顾客的需要的目的;统计查新数据系统是基于生成报告之上是,将报告统计后可以重复使用,避免了用户重复搜索也要多次提供更多麻烦;科技查新全国统一模式的统一标准是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实现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全国实现一个数据的明确统一才能更规范更系统,更方便于无论是工作者还是使用者,这要求国家能够明确相关规定,统一要求项目信息与字段。

这就是最完善的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构想,一整个标准化流程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其中顾客方面的规划是基础,报告方面的规划是核心,全国同一系统的建立是最终目的与要求,是实现科技核心网络化管理标准规范的最终要环节。

总之,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在随着科技查新的越发广泛的应用而逐渐进步发展并被推广。科技查新网络管理系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他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也有着需要完善的劣势,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最终达到最优发挥的效果。另外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需要优化和规范,最合理和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要实现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的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是科技查新网络化管理系统无论是之于使用者还是管理者都便捷合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