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课程教育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网络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网络课程教育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第1篇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第2篇

本文认为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我国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和使用的网络课程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络教育学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对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反思,同时提出了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等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制约远程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课程问题。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课程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网络学习者的需求;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当前网络课程的现状作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课程之角度对远程开放学习做一反思。

本课题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涵盖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一、二期的部分网络课程以及部分网院自行制作使用的一些网络课程;涉及网院的母体学校包括,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学科包括理论力学、日语初级教程、刑事诉讼法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脑广告设计与制作、机械原理、针灸学、财政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动物生物化学等等。

一、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后的总体评价

课题组在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的总体评价如下: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演示”环节,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各展所长,如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h动画等,更有使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以尽可能将课程知识讲全、讲细、讲系统,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皆按印刷课本章节顺序编排。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栏目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发挥学科所长、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h动画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其他学科如法学的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医学的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常用的几种教学方式归纳如下:

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多以Flash为主)

文字+图片+表格+视频(流媒体、其它格式)

文字+图片+表格+多媒体动画十教师的电子讲稿(PPT)

5.网络课程基本栏目包括:导航、课程介绍、课程教学、练习。

6.基本上都注意到了综合使用多种媒体,有的教学信息的表达更活泼、更有效。

7.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整体上讲,这些网络课程共同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其二,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个别的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其三,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其四,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及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

二、具体指标项的分析

1.关于导航

导航应该包括软件使用导航和课程内容导航。在被调查的网络课程中,基本上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课程内容导航,而提供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的有60%,其中只有33%的课程提供了较为系统、完整、规范的软件使用联机帮助系统。有53%的课程使用了路径导航。

我们认为,导航并不是越细越好,对于界面设计清晰、层次结构简洁的网络课程,用户无需花很大功夫就能够熟悉和掌握。导航应简洁明了,但必要的导航是不可或缺的。

2.关于教学/学习目标

调查显示,67%的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而只有13%的课程对目标做了细化,清晰地告知学生各章的目标层次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设置的)。

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在远程学习中,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分离的,而网络课程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应该承担起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角色与任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环节在网络课程中应该通过相关栏目体现出来。远程学习者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对于教学/学习目标的了解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远程学习者不但要清楚整个课程的总体目标,而且也要明晰各章节,各知识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依据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学习目标层次化、阶段化、可视化原则,我们认为,网络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实现从课程目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化:即,从共性目标转化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高效个性化学习目标;从教师制定的抽象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共同制定的,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目标的转化——一门网络课程不但要有教师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还要有小组的学习目标及个人的学习目标。总之,要注重学习者目标意识的培养,努力培养学习者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3.关于教学对象和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与说明调查显示,有47%的网络课程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40%的网络课程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者的开放性。如果远程教育发展到准许学生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的话,那么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习者来学,须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学,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且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了。

4.关于课程的教学/学习安排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0%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此项信息。

远程开放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

(建议),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

5.关于学习指导与建议调查显示,有67%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而仅有27%的课程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进入远程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他们是因为无法进入传统高等院校校园进行学习而求其次才选择网络教育学院的。因此远程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远程开放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它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是有其自身特点的,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不仅高且还特殊;而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是基于传统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的。对于远程学习这种方式,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感到孤立无援,因此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与指导。

6.关于网上学习资源调查显示,有73%的网络课程设立了网上学习资源的栏目,但内容的设计差别甚大:有的只是简单地列出了网址,没有任何介绍;有的进行了分类,且每一类中都给出了相关的网站;有的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相关专业的搜索引擎。

7。关于形成性练习(测验)

调查发现,除了一门课程外,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练习/测验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还有的有栏目,却无内容(其将该项功能留给了平台)。

8.关于流媒体视频的运用调查发现,有33%的课程使用了流媒体视频,但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有对实验及操作过程的演示。

9.关于课程评价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没有关于课程评价的说明与介绍(只有一门课程在导航中列出了“教师评价”、“评价教师”的栏目标题,但内容却是空的)。

作为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也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当前,我国大部分网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依赖于传统的集中式的一次性书面考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可能只是传统方式的补充或可选择项。大多数的网院都通过光盘、教学点(学习中心)的集中听课、面授辅导、印刷材料等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使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民主化,则是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关于协作学习的设计调查显示,所有的网络课程基本上没有协作学习的设计。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交流和沟通。对于协作学习的关注,目前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大多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阶段。网上的协作学习如何设计与实现?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还是属于平台的功能?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1.关于网络课程学习中的交互

调查显示,大多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并不清楚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如何操作与实施,哪类交互是网络课程本身能够实现的?哪类交互则需借助平台的功能?

据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的观点,远程学习中的交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1989)。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如何设计与实现?我们认为,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应侧重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需要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得以实现。

三、困惑与反思

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诸多困惑与反思:

1.网络课程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课程型态?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课程理念?追寻媒体用于教学的历史,曾经出现过“广播课程”、“电视课程”等说法,今天的“网络课程”,是否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延续?是否有质的不同?从教材到课程,从课件到课程,其根本区别在哪里?今天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所谓网络课程,从本质上讲是属于“网络课程”还是属于“网络教材”?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媒体+课程”的组合?

2.在对网络课程进行界定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参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认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对于“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学者认为其“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解释与界定。但在对网络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时,对于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我们仍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世纪网络

程建设工程立项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支撑平台已提供的功能,实现与教学平台的挂接”。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支撑平台,因此如何做到网络课程开发时既基于平台,同时又独立于平台,这是我们在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时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网络课程与教学平台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功能如何互补?哪些是平台支持的功能?哪些是网络课程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涉及到交互、协作、答疑、讨论、测试、搜索等功能时,网络课程在开发与设计时如何与教学平台配合?

我们认为,在依托教学平台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课程的责任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平台对教学和学习活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开发,这样才能对远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同时,我们建议在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时,将其分为核心模块与扩展模块。扩展模块依托于课程实施过程中责任教师对网络课程的扩展与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测验、实践操作等环节,一门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教学实践的。

3.网络课程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吗?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成为主要的方式?它可以是唯一的方式吗?如何解决某些特定课程中实验与实践操作的环节?

4.网络学习适用于所有的内容与学科吗?什么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适合网络教学?反之,什么又不适合网络教学?

5.当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2]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2002年5月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程

网络教育是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网络教学资源在使用环境、内容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不同。由此可见,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网络教育课程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的提供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是在科学、系统、规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该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1)个性化

网络课程在设计时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

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网络为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环境平台,因此要发挥这一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Internet和Intranet向高宽带、高网速发展,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网络教学的动态更新特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交互性

对于教学媒体来说,交互性的教育在于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网络教育中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必要。网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开辟出常见问答库、教师信箱和集中答疑等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6)共享性

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学习,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图1所示。它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分析和设计两个子过程。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图1网络课程开发步聚

图2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中,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

1)分析。包括教学资源分析,学习者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教学资源分析是通过对具体的知识点的分析。确定学习主题、知识结构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三个组成部分。这种教学资源分析形成的网络知识结构不仅反应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在Web环境中实现。

学习者分析是对网络课程面向对象的认知特征、知识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初始能力的分析。它与目标分析的结果共同确定学习的起点。

外部环境分析是对学习者的软硬件环境的分析。对于软件,如浏览器是否支持各种媒体(如最新的MPEG4、WMA媒体格式)等。对于硬件,如上网的速度,计算机的配置等等。这些都必须成为考虑考察的对象,对它的分析和调查的结果,直接影响着各种媒体的选择、策略的制定和情境的创设。

2)设计。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确认该知识主题适合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标准是看它是属于基本概念、定义和事实等良构知识,还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或情感类学习等非良构知识。前者比较适合于“教”,后者比较适合于“学”。然后采用基于目标的或环境的教学设计方案。对于界限模糊或复合型的知识点,可以考虑同时采用两种设计,利用Web强大的集成功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若选择了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每一个知识主题及其知识结构体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确定学习者控制的交互与反馈方式,重视学习目标的实现,强化学习结果。同样,若选择了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就应该对每一个知识主题及其知识结构体系选择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相应的情境,重视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独立探索发现的环境和与人协作的环境。

对于与知识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则可以作为学习辅助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同时注意与知识主题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面,注意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外部环境分析中考察了学生的软硬件环境,在实际考虑媒体选择、策略选择、情景创设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进来,使网络课程最大限度的弥补学生软硬件环境的差异。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①为避免网络“迷航”,应营造一个清晰的导航结构。首先应该让学习者知道整个网络课程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其次,超媒体结构层次不宜超过四层,否则点击率会直线下降;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应标明学习者目前所处的位置,同时,超媒体结构各节点之间应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解说、比较、判断、反思和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结构化、层次化的导航环境。

②认知工具与知识主题应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除了一些公共的认知工具和管理工具之外,将大部分认知工具整合到学习策略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从不同侧面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本阶段将知识主题中的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策略、情境变为现实的网络学习环境,变为现实的文本、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同时在这个阶段开发出各种公用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管理工具。这样整个网络课程到此就基本成型。

目前,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如WebCT,它是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工具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或学生作为课程“建造者”来组织教学材料,十分便利,支持所见即所得。通过这种软件,能直接开发出网络课程,无须编程,所以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较容易掌握。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1)我们在采集和制作媒体时,要应用占带宽比较小和技术比较先进的媒体。如在使用视频时,应采用real格式的流技术或微软的MPEG4;使用图片时,采用gif格式或者jpeg格式等,这样能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

2)在开发各种认知工具、教学和管理工具以及数据库时,应采用同一技术规格,同一语言或同一开发工具来开发,使网络课程易维护和管理。

(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这样的开发过程也称为原型化开发。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最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关于网络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导航;2)屏幕设计;3)信息呈现;4)媒体集成;5)功能完善等。

(4)课程与维护

是指将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课程“搬”上网,向学习者开放。这一阶段的完成,也是整个网络课程开发过程的结束。维护是指网络课程的管理以及升级(功能上的扩展、修改和内容的丰富等),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探索。

当前的网络课程的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上传至学习支持平台(如LEARNINGSPACE,WEBCT等),开发者只需将HTML语言格式的教学内容或资料上传至这些学习平台的服务器上即可,系统会自动生成大量的学习辅助工具及教师管理功能。这样,大大减轻了开发者或教师的劳动量,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门课程的认知工具、管理工具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的问题,同时,需要额外购买相应的软件。第二种方式是开发者独立开发课程,包括各种教学资源,各种认知工具、教师管理工具等,然后上传至Web服务器(有个人主页、虚拟主机、委托主机、专线等四种主要形式)。这种开发出来的课程融入教师的经验和新颖的想法,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开发的劳动量极大。

4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从而推动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人们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真正体验21世纪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丁兴富.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2001.(1).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程开发应用

21世纪,充满着技术的神奇与活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快乐学习”,是便捷和十分的个性化,是最佳效果。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促进了国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进步,改善了教育的环境和手段。其效果绝非以往的常规教育。目前,我国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有关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完善。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将迎来灿烂的明天,甚至可以彻底改变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展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个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工具软件、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它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学习导航及工具: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5)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网址,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2、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1)个性化: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协作化:要发挥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动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共享性: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构架、分析和设计;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优劣。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介于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教学或学习效果。我们理想的设计是重视学习目标实现、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

(2)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阶段实质上是运用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将设计蓝图变为网络上虚拟的教学和学习资源的过程。它包括媒体的采集、信息资源的收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

开发网络课程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Web开发工具(包括各种网页开发工具、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脚本语言),这种开发因为涉及到编程和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支持。另一种是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它一个简单易用的网络课程开发软件,可以为那些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们建构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

(3)课程评价

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而总结性评价是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之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判断。

网络课程教育范文第5篇

远程教育的技术系统直接可以认为是远程教育系统的软硬件系统。虽然每一个具体的远程教育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远程教育系统大体上可以由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和教学资源三部分组成。

1.1通信网络

当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系统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大网络系统,它横跨了卫星广播网、计算机网络以及有限电视网和邮电通信网络这些系统。它可以根据不同在情况进行相应的几种信息通道的融合,最终达到传输目的。但这都必须要在保证信息传输速率,支持多媒体网络传输下进行,因为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多媒体宽带网络的支持,就不能很好地对教学质量予以保障,也就不能达到教育目的。

1.2多媒体终端设备

远程教育系统的终端设备所要做的就是对自身信息进行处理,将自身信息予以传播以及对外来信息进行接收这几项工作。对自身信息的处理一则是说对将要予以传播出去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加工,让它能为教学目的提供条件;再则就是对信息的传播格式进行修改,让它能在适应网络传输格式需求的情况下顺利传播。而将自身信息予以传播,就是说让信息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终端的己方这一端输送到网络上去,来完成信息的传递。最后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接收,顾名思义就是讲己方终端设备对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接收到设备上,并最终以能够使人接受图像、声音的方式转换出来。比如要对课堂上一段课程进行视频传送,首先要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对视频信号内容进行编辑,剪切不要的部分,配上字幕等,第二要对视频信号的传输格式进行转换,但为了避免传送数据过大也需要对其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就是对视频信号的传播。

1.3教学资源

通信网络与终端都是依靠教学资源来做基础的,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其对信息所做的处理、传输以及呈现过程都是徒劳。因此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系统的根本核心。它是远程虚拟学堂的重要组成,如果没有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评价等等工作,远程教育将不能进行下去。通信网络与终端只是给予远程教育提供硬件支持,教学资源就是远程教育的软件支持。在硬件支持的保障下,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远程教育系统将是空洞而且不完善的。

2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原指讨论的方法与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现当今,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大量采用课堂或现场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专题讨论、亲自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而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生动形象地解释所学的内容,深刻揭示其哲理内涵,最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知识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学者主要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整个课堂的主体还是学习者。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对案例事先有个了解,然后同学之间进行辩论,老师进行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来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同时教师辅以点名提问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最后做一个总结来概括知识点。

2.2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作用

远程开放式教育是让学习变成学生自主的一个行为,老师通过远程教学辅导的服务,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跟学生能够处在永久分离的状态下。所以,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法式提出了考验,老师必定要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上做出改变,此类教学探求的重点在于:首先,要调动起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保持不停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同步进行;其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独自准确地理解法律条文的深层以及引申意义。最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处理能力。案例教学可以理解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讲解实际法律事件例子,按照法庭审理方式建立模拟法庭等等形式的授课方式。这类方法重在给学生营造有特色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一方面,案例教学模式能充分地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案例通常会具备形象具体,鲜明有趣等特点,这些就能很好地调动其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填补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以及抽象等性质缺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动性很强的新型关系性教学。其案例可以来自学生自身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然后经过老师为其引导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培养了学生对实际事件的处理实践能力,而学习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资源和视野,双方都在教学互动中得到了提升。

2.3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大“民事诉讼法”为例

随着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这方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地被用在辅助教师教学相关方面,这就造就了多媒体教学案例的优越性。在进行法律基础教学过程当中,采取视频教学的方式,即为法律基础与信息技术科学结合体现,这也是为教学最终达到的目的提供了最有效的支持。

2.3.1网络课程中情境设计对教学的重要指导作用

在笔者看来,网络课程中对于情境设计可以理解为把已经学会的理论知识与解决办法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加以还原进行分析的特殊学习形式。通俗地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将来从事的工作中,或者身处的环境中遇到问题时,并且还能够用其来提供、制定应对措施。目前这种学习办法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目前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招聘到公司岗位工作时会出现很多事情都无从下手,因为当前的教育体系下主要看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以至于社会各界都给大学生提出了毕业再去技校学一年的呼声高涨。但现在出现了这种网络课程中情境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学生就能摆脱人们对于其动手能力弱的批判。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当中,模拟法庭教学学生可以各自扮演角色,在扮演的角色情景下充分吸收到课本知识,还能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既生动又高效准确。

2.3.2网络课程需求性知识的设计与研究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不同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存在不同需求。广播电视大学法学院在校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需求存在差异。当被问及“你希望本学年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所需要占到的比例的问题”时,高年级中大部分的学生是选择30%到60%,而04级的只有14%的学生选择这一比例。这从整体上反映出,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更能够吸引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缺乏一个系统的知识储备,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太多的需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作用以及能否对自己的学习起到更好的促进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做好信息的沟通以及反馈,促进教与学之间的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馈,做好必要的调查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教学者可以同其他学校或者本校的教师共同交流学习,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案例教学方法的完善以及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2.3.3网络课程案例与理论知识衔接性研究

随着我国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才实际能力的需求加大,之前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就逐步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取代,如何才可以解决国内对于法律教育教育缺乏实践能力的培训,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难题。而解开这个难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完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灌输”的教育方式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法式转变。模拟法庭教学方式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突破了单单只依靠老师笼统重复地灌输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拿“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来说,完全都是理论课程,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假如只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学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其深层次的法条含义。案例教学全程包括对案件的分析,进行庭审环节示范以及模拟现场法庭等等方式来给予学生启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分析,提高实践能力。这不仅能摆脱传统无趣的教学环境以及枯燥的课本知识,还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深刻,学得透彻。

3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建议

3.1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

首先,收集“民事诉讼法”课程相关的媒体素材,常见的有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其次是准备丰富的试题库。“民事诉讼法”的整个课程对于每一个章节的练习以及考核的试卷,都会配有相应的参考答案,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次,对于课程的学习设计了独特形式的教学课件。运用媒体信息把知识点整合教学,这样可以进行完整教学的课件可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程中出现的一个重难点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个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课件供学习者上网搜索并自主下载,方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最后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每一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包含,包括对事实的详细描述、案例的相关背景、对案例的分析以及评价、能运用在哪些领域、对于教学的建议等等。

3.2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法设计

大部分执教“民事诉讼法”的教师,尽管都接受了有关信心技术方面的培训,可是教师在这方面毕竟不能跟专业人士相比,这就要依赖于教师们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摄取量以及培养这种不断摄取信息的意识。教师之间还要互相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跟及相互学习,凝聚成一股智慧囊。进行“民事诉讼法”的视频案例制作时,要注意结合一些实际理论,能够向相关人士请教,并在其指导下去行动,比方说,可以把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原理等相关的理论结合起来。现今的“民事诉讼法”中文本案例占大多数,但是视频案例就很少见。这样就要求教学老师利用一些电视节目,把其剪辑制作成视频案例来教学,比如把像央视的一些法治栏目《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等,还有其他电视台的法治栏目,把需要教学的内容与视频结合剪辑,采取这样的方法无疑可以减少备课时间以及更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3.3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网络课程把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一个依据,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衡量、测定学习的整个过程和产生的结果,从而达到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的一种形式就是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对于评价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网络学习的一个监控和管理,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学,同时对学生做一个必要的调节,使学习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定,把教与学更好的统一结合起来。电大进行“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定期做好反馈工作。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