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第1篇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六年级上册《愉快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前两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一段视频----三源浦镇明德小学简介,学生对本学校的历史及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明德”一词的由来,谁出资兴办明德学校?等问题,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明德小学”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有差距,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1、任务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三源浦镇明德小学简介,使学生对本学校的历史及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对“明德学校”的浓厚兴趣。为什么被称为“明德”小学?谁出资兴办了明德小学?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

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搜狐:;中文雅虎:;新浪:.cn;等一些相关网站;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

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关于明德小学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

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10-02

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各项电教设施配备比较齐全,但由于教师观念较陈旧,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电教器材的使用率也不是很高,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已形成了“三步骤六环节”教学模式,如何让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巧妙结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以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让QQ群为集体备课搭建平台

如今,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需在教室上课。面对面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过于频繁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便于集体备课的研讨,除了必要的集中外,我们建立了QQ集体备课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集体备课。

为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备”,具体要求如下:

一备: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备课组长分单元或章节把备课任务落实给各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按照备课组长分配的课时数,利用网络搜集一定的资源,并结合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保质保量备好导学稿,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完成任务后把所备内容放在集体备课群中,供大家交流、研讨,备课组成员要根据一备教师的备课情况,在备课群中发表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二备:备课组长根据大家所发表的建议,对每位教师所备的导学稿、课件进行整理、修改,必要时候还可以再次在群中进行研讨,集思广益,使得格式正确,模式统一,环环相扣,便于印刷与操作。

三备: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情,利用集体备课的“导学稿”及课件进行三次备课,在导学稿用纸上用红笔作出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整,对重点教学环节要充分“预设”,形成适合任教班级的最佳导学稿,修改的部分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告知学生。

集体备课小组充分利用QQ群,将这“三备”落到实处,为课堂教学提供保证。

二、让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学生课前简单的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给课堂教学扫清一些简单的字词障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字典已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引导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解决一些字词问题,或查找课文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等,从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但教师要重视学生上网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健康上网。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高效。(1)预习检测:首先教师要通过课件,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导入情境,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高效学习的过程。然后进入预习检测,在课前学生通过读书、网络查资料等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检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预习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认字解词,能把课文读通都顺,部分课文则需课下了解作者或时代背景等。在上课初的3―5分钟时间内,让学生在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稿上做预习检测试题,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作者资料或时代背景。对于书写较难的生字,教师可通过课件向学生示范其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而对于文章的作者及时代背景,教师也可制作课件和学生共同交流有关文章的信息,从而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为提高课堂学生自主阅读奠定基础。(2)自合探究: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及自学方法指导、合作交流方法指导;把学生合作交流中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问题收集整理,存放于资源库中。在此,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是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3)展示提升:此环节也是学生自合探究成果的小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提倡各小组成员人人参与,让学生尝试“学后能说”的体验,且说要有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课件出示重点段落或句子,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感情朗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自合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点、难点知识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借助课件及网络资源进行重点点拨、引导,引导后让小组代表再次进行展示,展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由小组同学补充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质疑、纠错、拓展、延伸、联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敢说、愿说、能说、会说、勤思、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4)小结强调: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此时,教师也要充分借助课件,对本科所学内容通过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5)检测反馈: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检测试题也呈现在导学稿上,并当堂反馈,对于个性的检测试题教师要借助展台在全班进行展示,从而落实学生当堂知识当堂完成的有效性。(6)拓展延伸: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课下,根据当堂课所学内容,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笔、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进行资料搜集等,总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目的。

三、让博客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讲学稿;初中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18-01

以讲学稿的教学形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将讲学稿编写的要求和目的进行阐述,从而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这方面的参考,使讲学稿这样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更多的人认可,能积极的投入到运用中,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实践信息技术,使学生在信息实践中可以发挥想象,创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内在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1.讲学稿的制定要求

在制定讲学稿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1)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计符合学生当前学习范围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制定讲学稿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制定内容相符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并能产生与学生的兴趣比较接近的学习意向,使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来掌握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的难易程度。(2)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来研究编写讲学稿的内容。在编写中需要结合案例来增加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案例中可以学习到实用的技术。教师在制定讲学稿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必教的知识还有深入探索教学的知识,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教师只教学到必教内容就可以了,使学生了解课本教学的重点了解掌握的知识点,只要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熟练的掌握,在技术操作方面可以掌握实践操作方法就可以了。而针对探索学习兴趣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深入探索了解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这些学生,使这些学生可以在教学探索资料的引导下,提高信息专业化能力。统一起来可以将讲学稿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任务明确。(2)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将之前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思路更加清晰的了解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3)在讲学稿中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增加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4)在讲学稿当中,教师要设置思维性的提问,并结合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良好的解决办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5)做好检测和练习教学任务,使学生可以学懂会应用。(6)观察学生的参与互动性,用趣味的教学语言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2.培养学生的个人技术能力

2.1 提高学生的个人实战能力。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操作和思维创新能力的结合产物,其学习的目的在于服务于社会,给人们带来技术和视觉上的冲击,用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与舒适。但在目前的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从根本原因上解决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能力价值体现方面,使学生在平时的实践操作中更多的展现个人的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个人思维和创造性。

例如,在每一年的技术展览上,具有创新表现力的作品非常的少,学生的作品还处于模仿和借鉴的阶段,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潜能,教师也要从中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的去做出教学改变,在学生编辑创作作品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丰富学生思维的语言启示,从而用多种奇特的思维模式来激发学生构图和思维的创新动力,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在思考中想象到更好的点子,从而运用技术来实现自我的创想。

2.2 培养学生乐学的品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讲学稿的教学办法,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更加的有热情,在教学的促进下,学生更能主动积极的去展开思考学习,变"接受知识"为"快乐探索",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为了目标去努力奋斗,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投入到思考中,灵敏的发现技术的组合操作方法。教师只有启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才能很好的督促学生创新创新,把知识灵活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善于突破自我的极限,敢于挑战新奇的事物,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的创造出个人的价值。

2.3 角色转变的教学模式。在讲学稿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自己改编好的讲学稿资料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做今天的课程讲述,把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体验教学中,个人素质和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待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内容进行补充,并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讲课学生的表现,从而使W生发现自己的另一项特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调动全体学生的行为力,从而更好的在信息技术学习和创造中提升自我,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视角 高效课堂 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93-0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能力,就没有教育。”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俯下身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发展的实际,设计符合儿童能力特征的教学环节,才能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激励学生实现信息技术素养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一、从儿童需求出发,以需促学

“需求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有需求,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课堂变得丰富而有生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需要,尤其注重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资源,引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使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学习信息技术,在应用信息技术中发展、提升。笔者在教学苏科版三年级第27课《美化文档》时,首先和学生谈学校校刊《阳光》对我校的影响――是我校的骄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荣誉。紧接着我又告诉大家《阳光》出版发行的过程,在这里重点提到排版、美化,就利用我们学习的编辑文档、插入图片、美化文档的方法。最后,笔者向大家一则通知,《阳光》编辑部正准备招聘小编辑来排版、美化文档。(此时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抛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发展需要激发个人的无限潜能。在这里教师不是去鼓吹知识的重要性,而是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轻轻一碰便激起学生无限渴望发展的欲望。教学内容是学生身边正在发生和即将经历的事情,学生活动中倍感亲切。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更使学生感受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

二、从儿童发展出发,学以致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俗地说就是要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笔者在教学苏科版四年级主题活动《创作演示文稿》(结合学生学习WPS演示文稿制作,放手让学生尝试进行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创作)时,由于他们正在学习《雾凇》一课,于是笔者就从雾凇入手,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首先收集网络上关于雾凇的素材,如:雾凇产生的原因、雾凇的图片。结合以上素材让学生利用所学独立创作幻灯片,最后在课堂上用极域软件的广播命令向全班学生展出优秀作品。这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学去创作幻灯片,实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大融合,不仅可以在语文素养方面使学生得以发展――对雾凇的知识有更深层的认识,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怎样收集素材制作演示文稿。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引入语文,这是笔者教学行为的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里对学生的网络收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制作WPS演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让学生自主创作演示文稿,彻底打破了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僵局,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学生也能在交互式的网络环境下,平等共享世界的文明资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协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实践性。学生在这种自主、开放的创造空间中,享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三、从儿童认知出发,化繁为简

笔者教学苏科版四年级《快乐的小猫》(让学生用“移动”“面向”“平滑移动”等动作命令对演员进行定位移动)。本课涉及到的概念颇多,其中“坐标”学生就难以理解,于是笔者专门针对“坐标”进行设计,因为我校的微机室学生按四列十二行对坐,笔者在上课伊始创设“找位置”游戏情境,让学生描述袁乐的座位在哪里,生1说:“第3排第1行”;生2说:“第3列第1个”……虽然学生的表达结果各不相同,但都要能说清她的位置,于是笔者借机点出:“袁乐的位置是(3,1)。”所有学生明白(3,1)能够准确描述袁乐的位置,而且简单易懂。这时笔者出示PPT向同学介绍坐标(X,Y)。在这里笔者没有机械地照搬教材先讲授“坐标”的概念,再讲授怎样用数字去表示每个点的位置,而是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将新知融入生活使学习内容简单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到渠成。

反思这次尝试性的翻转课堂,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彻底点燃,个个都兴趣浓厚地参与思考、分析、辩论,使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在争辩的课堂环境下催生了学生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从新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考虑,结合儿童认知规律,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课堂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及所处的文化环境,从儿童视角灵活地选取素材,创造性地设计有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讲学稿;地理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22

提高课堂教学就是要进行有效教学,就是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笔者和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中就体现为运用讲学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带进课堂,勇于创新

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地理学科教学。而我校的模式为以讲学稿为依托,在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快更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

在教学中笔者也深有感触,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是地球运动,笔者记得当时几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当考试考到这些知识时,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在答题的时候,他们不会看那些图,也无法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那时笔者有种深深的失败感,因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讲这一节的内容,却没有一点成效。后来笔者在网上寻找到了一个有关地球运动的Flas。在上课时,笔者首先打开了这个动画,同学一看到这个动画立马就来兴趣了,笔者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了两个意外:一是跟笔者一年前在课室上课时轻松了很多,课堂气氛非常好;二是课后学生反映说因为看了那个Flas,地球运动这一节好学多了,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提高了。这一节课后,笔者深深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有多重要,而且效果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二、把生活带进课堂,丰富课堂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学生喜爱学地理”一直是笔者从事地理教学以来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笔者也知道让学生喜欢地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是地理,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笔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相的变化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生活处处是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非常有用的。

在地理课堂中,在上世界六大板块的课时,笔者先给他们读了一则过时的新闻: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约2万人失踪。桥梁建筑被毁,供电供水中断,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生活困难。读完这则新闻后,笔者让学生先为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然后就让他们看书,查资料,找出地震发生的原因。十分钟之后,同学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我国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还有的同学说,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报道――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然后让他们课后分组讨论,1. 造成了哪些损失?原因有哪些?2. 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板块的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渗透一点德育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积极研究探索实现的途径,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三、用歌曲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偶尔引用一两句歌词,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了课堂教学。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一上课笔者就为学生唱了两句当年歌颂的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思想……”同学们一听就来兴趣了。这时笔者就引入我们要讲的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在讲黄河中下游某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时,笔者及时引入了《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趁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提问:黄土高原上是否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盛行在哪个季节?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设置在城市的哪个方位比较合理(分布在季风对吹方向的垂直郊外)?

四、以讲学稿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明朗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上,而教师就要把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加明朗、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而笔者采用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分层次、梯级地制作成讲学稿,从而使教学更加明朗化。

每一节新课,笔者都会以讲学稿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这节课时,笔者的讲学稿设计了如下的环节:1. 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内容。2. 给学生提出这节课的重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让学生引起注意。3. 给学生一些教师在课上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尝试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4. 学生巩固模块:对自己绘制的三圈环流进行修改和完善。5. 课堂练习。6. 课后作业:气压带和风带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讲学稿的制作和运用是我校的教学模式,也是笔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目标,希望以后会使讲学稿越来越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更是笔者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探索的,未来的路会更加漫长,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的同时更要“自知”,希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 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