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范文第1篇

夏延民

办公楼前的院子里,石榴树上已是果实累累。橘红色的石榴,压弯了枝头,骄傲的在枝头摇曳。旁边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蝉鸣没了最初的高亢,断断续续有些忧伤夏的离去。早晚的空气里,有了一丝凉意,空调已经关了,把窗子打开,凉风习习,惬意极了。

秋天到了,仿佛就在昨天,还沉浸在夏日的热烈中,转瞬却感受到了如水秋凉。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在微凉的风中,想到已是秋天,不仅对时间的快速流转有了一丝伤感。岁月倥偬,时光如梭,四季就像幻灯上的图板,几个闪灭,已是物是人非,换了季节。然而,仔细的想一想,秋却是四季最重要的季节,所有的勃发、成长,都需要秋天给一个结果。果实累累的土地上,秋黄中总是满是丰硕的收获。

春华秋实,四季是从秋开始的,也是至秋结束的。收获是秋天的主题,硕果是秋的内涵。经过冬的含蕴、春的萌发,夏的成长,最终迎来了秋的收获。如果四季是一首诗,那么秋就是这首诗的“眼睛”。如果四季是一首歌,那么秋就是这首歌的主旋律。如果四季是一场戏,那么秋就是压轴的终场结局。

甜甜的平顶脆梨带着果香已经摆在了茶几上;苹果也红了脸蛋儿,羞怯的进入了万千百姓家;嫩玉米的濡香在街头小贩的三轮车上芳香四溢;红壤的地瓜憨态可掬的挤在超市的熟菜架上,让人忍不住的放进篮子里;五香花生胀满着粉红的果豆,嫩嫩的等待你品尝;毛豆带着豆子的清香,也摆在了餐桌上。秋果香,粮满仓,好一个沉甸甸的秋,好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收获季。

读诗,总是感伤于诗人关于秋的描写,那些略带落寞的笔触,让秋有了悲的色调。而刘禹锡的《秋词》,却让人耳目一新,顿感秋的朝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8个字,豁然开朗,如江河拍浪,写足了秋的大气和神韵。而北宋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却在秋伤之中,笔笔写出了秋的韵致,四季好景,最应该记取的是这“橙黄橘绿”的收获。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粉笔壮春秋》 歌词 曲式

有位哲人说过:有一种声音是多彩的,那就是“音乐”,人类的一切情感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

有位伟人说过:有一种职业是多彩的,那就是“教师”,人类的一切进步都必须靠教师来推动。

用音乐来讴歌教师也就成为了必然。

现在捧在我手上的一首新歌《粉笔壮春秋》,无论词曲,都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粉笔壮春秋

讲台育桃李,西席织锦绣。

人生多奇彩,粉笔壮春秋。

啊,敬爱的老师

你手中的粉笔,色彩斑谰,倜傥风流;

你手中的粉笔,宁折不弯,刚直赳赳;

你手中的粉笔,风生水起,行文若缪;

你手中的粉笔,可详善恶,可卜休咎。

你手中的粉笔,写谦恭也写 志存五洲;

你手中的粉笔,写淡然也写 为国分忧;

你手中的粉笔,写博爱也写 嫉恶如仇;

你手中的粉笔,写虚怀也写 才气悠悠。

敬爱的老师,敬爱的老师,

教书育人,粉笔壮春秋;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粉笔壮春秋;

粉笔壮春秋!

歌词的开篇采用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五言句,这种简短、整齐的排列,极易让人联想到我国的五言绝句;言简而意丰,语近而寓远。作为现代新歌,语言要求平白朴实,所以不受格律约束,故不应当作格律诗来读,我们欣赏到的是,古诗句的排列方式和写作手法,可以丰富我们现代歌曲的表达方式,而且琅琅上口,音乐感与生俱来。所以,中华民族的古诗词这一奇葩,承继得法,的确可以让现代歌曲绽放异彩。

这首歌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词作者抓住了最能代表教师职业特点的工具——粉笔,由此展开对教师赞美的理由。

通过歌词主体的铺陈,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了这样一个生动的形象,他才华横溢,他学富五车,他风度翩翩,他德行高尚,他谦恭平和,他淡然超脱,他忧国忧民,他胸怀大志,他不计名利,他既教书又育人……

这一切,正是新世纪对教师身份的完美要求,也就是新时代教师职业特点的全面概括。

读完这里,我掩卷低吟,这样的教师多么值得我们用最美的、多彩的声音去讴歌啊!

《粉笔壮春秋》这首歌的旋律优扬,深情而质朴,词曲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歌曲的结构为不带再现的三段体,采用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在声部的安排上,随着旋律的发展而层层递进(独唱一齐唱一合唱),最后在掷地有声的高潮中结束全曲。

我们先看看该歌的第一部分,作者采用的是歌谣体音乐语言风格,带有呈示特点的旋律将一幅“粉笔壮春秋”的让人敬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这一乐段由两个大句组成,曲调饱含深情,朴实无华。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范文第3篇

这是一所青瓦白墙、气宇轩昂的江南厅堂建筑,坐落于常州市延陵西路西段北侧。大门正中横匾“瞿秋白同志故居”系茅盾先生所题,分列门两侧的一幅楹联是“秋水伊人品格,白花此地光荣”,镶嵌“秋白”二字。据史料记载和讲解员的介绍,此“故居”原乃瞿氏宗祠,系时任湖北布政使的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于1898年晋京觐见皇帝后顺道回常州斥巨资建造。祠内东厢房原本系供祭祀之用的场所,后因瞿秋白家家道中落,无以为居,遂于宣统三年(1911)来此栖居。

望着故居正厅中神情沉毅坚忍的巨型瞿秋白塑像,笔者的思绪飞回那遥远的年代。

命途多舛的青少年时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于清光绪廿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常州八桂堂天香楼。童年时代因祖父瞿贞甫早逝,只得依靠叔祖父瞿赓甫接济为生。光绪廿九年(1903年),瞿赓甫在湖北病逝,其遗眷悉返常州八桂堂定居。瞿秋白一家困苦颠连,几经转徙,最后只好落居瞿氏宗祠。1910年春,瞿秋白进入常州府中学堂就读,至1915年夏,因家贫仅差半年未能拿到中学文凭即被迫辍学。中学时代是瞿秋白修身苦读的时期。他除了完成学校里的读经、国文、外语等必修课程之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类书籍,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庄子集释》、《老子道德经》、《资治通鉴》以及当时风行的谭嗣同的《仁学》、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等,涉猎颇广。在故居东厢的“读书间”,有当年瞿秋白读书的书案、书橱,有大量叠置的线装书,一部《天演论》的书皮书角已大部磨损,依稀可见青少年秋白伏案苦读的情景。

故居内还存有一份瞿秋白于1916年清明节写成的《哭母》七绝诗手稿:

亲到贫时不算亲,

蓝衫添得泪痕新。

此时饥寒无人管,

落上灵前爱子身。

1916年2月7日深夜,瞿秋白之母金璇女士因家里债台高筑,万念俱灰,于绝望中服毒自杀,年仅41岁。

母亲死后,瞿秋白“一家星散,东飘西零”。迫于生计,瞿秋白只得奔赴无锡,谋得一小学教员职位,得以糊口度日。

是年4月5日清明节,瞿秋白悲伤地题写了这首诗,奉献母柩之前(瞿母逝后因无地葬埋,暂厝祠内),笔触凄婉,如今诵之,依旧令人黯然泣下。

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

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2个月后,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历史上开辟了崭新的纪元。瞿秋白为世界上这黎明的曙光而欢欣鼓舞。1919年,他积极投入五四爱国运动,站到了“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顶端。为了寻求真理,改造中国,“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1920年10月,应北京晨报馆之聘,瞿秋白作为驻俄特派员赴苏俄采访,并于翌年1月抵达莫斯科。在居苏俄两年的时间里,瞿秋白除了采写大量的新闻报道,不断发表在《晨报》及《时事新报》之外,还撰写出版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散文通讯集,热情讴歌十月革命,赞扬苏俄这一新兴国家具有“不可阻的伟力”,其“一线光明”必将“照遍大千世界”。故居中现存的琳琅满目的报样和书影,可见证瞿秋白为此而倾注的大量心血。

瞿秋白于1923年1月回国,经推荐,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并参加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大革命期间,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工作,主编《热血日报》等报刊。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于8月7日在汉口主持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瞿秋白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他立志要把一个“阴沉沉、黑”的中国,改造成一个“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新中国。

徜徉在瞿秋白故居,展壁上展示的当代诗人钱小山所作的《怀霜诗词一束》,有“确信平生主义真,才华满腹更无伦”之句,唤起人们对瞿秋白无尽才情的崇敬和感佩。

1923年春夏之交,瞿秋白重新翻译了《国际歌》歌词,并于当年6月15日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此前,《国际歌》在我国已有3种译文,但内容尚不准确,且与原歌曲谱难以配唱。为此,瞿秋白对照俄、英、法各文本,相互参证,重新翻译。他利用一架旧风琴,边弹唱边修改,直至顺口易唱为止。为使法文“国际共产主义”一词,唱起来声调铿锵,求得全世界无产阶级“语同声”,瞿秋白决意采用音译“英特纳雄纳(耐)尔”,取得良好效果,传唱至今。

在瞿秋白故居,翻阅《新青年》季刊创刊号,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是瞿秋白的力作《赤潮曲》:

赤潮澎湃,晚霞飞涌,

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

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

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

猛攻,猛攻,捶碎这帝国主义万恶丛!

奋勇,奋勇,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

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从今后,福音遍天下,

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看!光华万丈涌!

这首歌曲发表时署名秋蕖,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歌曲,是瞿秋白诗歌创作上新的里程碑。歌词形象凝练,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后人写诗颂道:“鸡鸣风雨转光明,赤潮留作千秋唱!”

长夜未央相待旦

在瞿秋白故居的大展厅里,现代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的一幅《鲁迅与瞿秋白》画像,熠熠生辉。左旁茅盾有诗曰:

左翼文台两领导,

瞿霜鲁迅各千秋。

从1931年到1933年,在短短的两年多的交往中,鲁迅和瞿秋白就结为了知己,鲁迅为此特墨书条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与瞿秋白。这两位无产阶级的文艺斗士,在左翼文化阵营里彼此呼应,携手共进:他们窃“天火”给国人,点燃思想火种于莽原;对新月社、自由人、民族主义文学斗争的步调一致;推进“文艺大众化”,整理中国文学史的知识。1931年至1933年白色恐怖最甚的时期,敌人屡次跟踪追捕瞿秋白,庶几濒于绝境。鲁迅冒生死之险,将瞿秋白藏于自己家中避难,计三次之多,使瞿秋白在危境中脱险,为世人所称道。

在故居敞壁上,依稀可见邓拓怀念瞿秋白的诗词,那是写于1961年9月的一首《青玉案•〈战友――鲁迅和瞿秋白〉》:“凄风苦雨寒天短,最难得知心伴。长夜未央相待旦,谈文论道,并肩扶案,不识何时倦。”诗句形象地勾画出两人的战斗情谊。不仅如此,瞿秋白在上海所写的《王道诗话》等十多篇杂文,鲁迅著上自己的笔名发表;而瞿秋白为《鲁迅杂感选集》所写的长篇序言,则更得到鲁迅的首肯。冯雪峰回忆说:“鲁迅同意瞿秋白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还感慨地说‘作这种评价的还只有何凝(指瞿秋白――笔者)一个人!’”相似的学术修养与相近的艺术悟性,使他们之间的文学唱和达到完美的融合和一致。

在瞿秋白故居,还保留着一张颜色泛黄的报纸,这是1985年6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该报刊载了诗人林林纪念瞿秋白的诗词,内有“视死如归名节在,鲁迅翁亲切称知己。《述林》出,哀思寄”之句,所述情节是,瞿秋白英勇就义后,革命者深感无比悲痛,而这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人们只能在心灵深处默默祭奠。但此时,鲁迅没有沉默,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公开表示纪念。痛失亲密战友,鲁迅自然悲怆至极,但他“以为哭是无益的”,相反的,他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于是,他不顾身染重病,集瞿秋白译著,终于编成《海上述林》上、下两卷,以“诸夏怀霜社”名义出版发行。“诸夏”者,中国也;“怀霜”即怀念瞿秋白之意。同志深情,溢于词表。

我是江南第一燕

在瞿秋白故居的资料展厅中,有两幅照片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其一是瞿秋白写给王剑虹的一首诗的手迹,其二是瞿秋白赠与杨之华的一个金别针。纵观瞿秋白一生,经历的爱情婚姻有两次:第一位爱人是王剑虹,第二位爱人是杨之华。致王剑虹的诗云:

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

此诗表明瞿秋白对王剑虹的无限钟爱,一往情深,也抒发了诗人博大深邃的革命情怀,使人思及他们的爱恋往事:

王剑虹,原名王淑,1902年生,四川酉阳人,自幼丧母。1917年夏,考入湖南桃源女子师范学校,与蒋冰之(丁玲)同窗。1919年,爆发,王剑虹成为“全校的领头人物”。1921年中共成立前后,她来到上海,结识了陈独秀、李达等人。同年12月10日,中共领导的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创刊,王剑虹出任编辑。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在南京召开 ,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到会指导。会议期间,经施存统(复亮)介绍,认识了王剑虹。瞿王二人一见倾心。王剑虹早已读过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对瞿秋白更是仰慕已久……瞿秋白与王剑虹于1924年1月结婚,不幸的是,仅仅7个月后,王剑虹即因肺病离世。

之后,杨之华渐而进入了瞿秋白生活。

杨之华,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一个绅士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其父亲杨羹梅是当地有名的开明人士,与“左派乡绅”沈玄庐世代交好,于是两家结为“亲家”。1921年,杨之华与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完婚。当时,沈剑龙尚为在校学生,风度翩翩,喜好诗词艺术。婚后他们生有一女,甚为美满。谁知到上海十里洋场后,沈剑龙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而堕落了,成了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时常出入舞厅酒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杨之华竭力规劝,毫无成效,夫妻感情濒于决裂。她气愤之下将女儿“晓光”改名“独伊”(意味只生这一个),以示夫妻关系行将结束之意。

1923年底,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成为瞿秋白任教班级里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瞿秋白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讲课深入浅出,见解精辟,杨之华听了他的第一堂课,便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思想进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深得瞿秋白喜爱。不久,瞿秋白作为介绍人,介绍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艰苦环境中的频繁交往,相互关照和帮助,使他们彼此倾慕的感情,越来越深。爱神降临了,杨之华内心却充满矛盾,她选择了回避,跑回萧山母亲家。瞿秋白在几经思索后,利用暑假来到杨家。此时,沈剑龙亦恰好在此。不成想,沈剑龙和瞿秋白一见如故,三个人遂开始了一场奇特的“谈判”,谈判结果。1924年11月7日,瞿秋白、杨之华在上海举行了结婚典礼,沈剑龙亲临祝贺,并以6照片相赠,上题“鲜花献佛“四字。随后,《民国日报》登出了三则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瞿、杨婚后,赤诚相待,相濡以沫,携手共艰危,共历风雨程。一日刻图章,瞿秋白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三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

故居老照片上的“金别针”,有瞿秋白亲自刻写的“赠我生命的伴侣”七字,是他赠与杨之华的信物。杨之华一直把它留在身边,伴随她走完了漫长的人生旅程。

不及星光照汗青

在瞿秋白故居所存资料及图片中,最感人最令人震撼的莫过反映瞿秋白视死如归、英勇就义的那些内容。

1935年6月18日,这是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天清晨8点钟, 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奉师长宋希濂之令来到囚室,向瞿秋白出示的“就地枪决”的电令。适时瞿秋白正伏案挥毫书写一首绝句(集句):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集句下复又写如下文字:“方欲提笔录出,而毕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

9点许,军事法庭宣读枪决令,之后,瞿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拍摄呈验正身的照片。故居所存的当时《大公报》尚能清晰见到记者报道的文字:

瞿秋白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止。

秋白信步行至亭前,独坐其上,谈笑自若,神色无异……

此时,敌人得意地说:“杀尽了共产党,‘革命’便可成功了。”瞿秋白冷笑着回答道:“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没有共产党,革命是不会成功的。”随之,瞿秋白用俄语唱起《国际歌》,沉寂的空气为之打破。近10点钟,瞿秋白被刑兵押出中山公园,走向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瞿秋白奔赴刑场的遗照,至今悬挂在故居的展壁上,向人们展示着75年前的情景:他上身着黑色布褂,下着白布短裤,脚登黑色线袜和布鞋。目光坚定,神态沉着。在自中山公园至刑场的1公里的行程中,瞿秋白态度镇定,手持香烟,视死如归,极度从容。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路旁的父老乡亲,眼见此情此景,无不肃然起敬。行至罗汉岭前养济院左近的一块草坪中间,瞿秋白盘腿而坐,点头微笑说:“此地甚好!”旋即枪声响起,凛然就义。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随笔;“自我表达”;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69-02

\[作者简介\]赵晓雷(1970―),女,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中学高级。

随笔是最自我的文章,好随笔,关键要有“我”。

初中生开始学习随笔,自由写,没有任务、约束,但一定要让随笔有“我”,要时时刻刻体现“我”在这里。

一、我有一双慧眼,我自己来看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从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素材的慧眼,一双属于“我”的独特眼睛;我有一双慧眼,我自己来看;这是初中随笔写作中培养学生主体性人格的重要前提。

(一)自然物语

万物皆有情,我心更珍贵。自然在我们的心中是那么飘逸灵动,那么韵味悠长。一花一世界,诗的世界,令人沉醉的自然物语。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月亮像个羞怯的少女,轻移着莲步,也牵引着我的视线。我仿佛看见了凄冷的广寒宫里那轻舞广袖的嫦娥,看见了这位月华仙子幽怨的眼神,还有她腮颊上思乡的泪痕。她把寂寞惆怅,痛苦彷徨,全都融入了她曼妙的舞姿里。相思的人儿也许可以在坡的词阕里,寻求到一种心灵的抚慰。

――《月光》叶亦馨

习作片断中,小作者别具慧眼,寻常所见的月光也能牵惹起少女的缕缕情思。她神思灵动,自然物语如涓涓小溪汩汩流淌于笔尖。

(二)活生生的这一个

生活中有太多相貌平平,身份低微但充满自信的普通人。他们低调地成长,高贵地生活,他们身上具有旁人难以企及的美丽和魅力。

那是一个破旧的小院,是屋子旁一个不起眼的小茅屋,茅屋前后堆着许多的废品。老张住在这小茅屋里有些年头了,他每天蹬着三轮车在村里村外来来去去,每次都伴着吱吱呀呀的车轮声。

不知什么时候,我被这朴实而善良的老张打动了,被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那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尽全力帮助他人的心打动了。老张真的老了,他已不再那么忙碌,可他依然热爱生活,依然很用心地感受着生活。

――《高贵的普通人》王嘉琪

独自一人读杨红樱阿姨的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津津有味。那样一个炎热的夏夜,因为有了书籍的陪伴,夏天也变得凉爽了。教师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面对险境,她巧用计谋获得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前她竟带着全班同学去郊外踏青……我感受不到汗水正涔涔地顺着脸颊往下流,也感受不到蚊子和我的亲密接触。明亮的灯光下,不被打扰独享一份精神大餐,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潇洒!

――《我读书我快乐》陈映璇

广泛阅读,让小作者有了自己的独特感触。酷夏,她一书在手,流连忘返,自得其乐。在汗水涔涔滑落之时,思维的火花也在迸射。

(三)心灵驿站

生活海洋处处会泛起美丽的浪花,心灵深处时时会闪现思想的光芒。我们从这里感受温暖,消除疲惫;从这里明确航向,增添勇气;从这里感受美好,享受甜蜜;在这里驻足,在这里徜徉。

我的肩自然在她伤心时就属于她的,她伤心的时候就像只贪婪的小猪,靠在我的肩上,小声地抽噎着,而我也不说话去安抚她受伤的心,只是轻轻地拍拍她,因为我们彼此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心来传递。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张颖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深深地凝望着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着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两个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心与心的交融,使她们达到了情感的空前默契。也许只是淡淡的一个微笑,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自然的一个手势……

二、我有一支神笔,文因“我”生神

拥有一支神来之笔,一只带有“我”风格印记的生花妙笔,是随笔写作“自我”表达的关键。

(一)我手写我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有些学生作文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语言可憎。叶圣陶先生有言:“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他告诫人们要力求做到“吾手写我口,吾口写我心”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如实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在内心深处自然流淌。

家靠水塘,蛙叫是每天晚上必不可少的盛大音乐会,只听青蛙有个领唱,它先叫了一声,接着另一只也跟着叫了一声,好像在比赛一样,接着所有的青蛙都叫了起来,此起彼伏,仿佛永远不会停。爷爷奶奶听着心烦,叫我和哥哥往里头丢石头,于是我往里丢了一个石块,顿时鸦雀无声。不过只停顿了一会儿,又有带头的勇敢地叫了一声,接着又是一片杂乱,我有些生气,大声呵了一声:“不要叫了!”不过没过几秒,他们又都叫了起来,气得我在岸边直跳。

――《快乐老家》周靓宇

一个普通的农家水塘,在学生眼里却有着无限的乐趣。这乐趣如轻轻抛至水塘中的石子,泛起生活长河中的朵朵美丽的浪花。

(二)文字绘出的图画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的图画常常比图画更美丽。

秋越深,叶越红,那红色久久不褪。若在深秋季节进入枫树林,看那“万山遍红,层林尽染。”定会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觉。

古人云:“一叶而知天下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在你不经意时秋已悄悄地走近了你,你也走进了秋。

――《树叶的秋装》修h

走进秋天,感受秋天,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枫林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小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的图画,传达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情韵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也许,有时候一个缺口可以成就一段美丽,一个缺口可以成就一段人生。

就像,如果你在一个荒僻的乡间小路上走,你一直冲着那个尽头,却不知道随时都有可能有一只土狼或一头猎豹从你的左侧或右侧冲到你的面前,何不选择一个岔路口,通向人多的地方,或者在走过的路上挖个地洞,这样给自己的道路留个缺口,却为生命留下一个希望。

一个缺口像是一段美好的距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给自已一个缺口》王宛岑

自由的随笔写作,力求“自我”地表达,学生这样写作会有感觉,文章也更有味道。

参考文献:

\[1\]陆金兰.随笔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9(15).

关于中秋节的随笔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引导学生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憧憬”“忐忑不安”,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书写时注意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注意钢笔字书写的握笔姿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我会查字典、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2)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2.我学习,我运用。

(1)查字典理解词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2)

(3)

(4-6)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找出其正确解释。也就是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

(4)换词法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我们可以用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替换,从而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5)拆拼法理解词语: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6)做动作理解词语:对于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我们可以试着做做这些动作,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蹑手蹑脚——踮着脚走路,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7)用比喻解释法理解词语:这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语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8)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9)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板书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3.我拓展,我积累。

(1)多看书:同学们,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阅读时,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很生动的不妨多读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怎样把词语应用于自己的文章。

(2)摘记法: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

读书笔记本上,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3)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①提示: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的季节?

季节的到来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受得到,这儿举例子写春季的词语是从触觉(暖和)和视觉(春光明媚)两个角度写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再写几个春季词语,然后写出几个其他季节的词语。(板书

词句段运用:描写四季的词语)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做汇报交流。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2.

练一练,学运用。

(1)什么是“五觉”?(“五觉”也叫人的五感,分为: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

(2)按照”五觉”给上面描写四季的词语重新归类:

①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小组交流重新分类。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视觉:春风

绚丽多彩

橙黄橘绿

荒野

听觉:春雷滚滚

莺歌燕舞

鸦雀无声

味觉:香甜

甜甜的菠萝

嗅觉:香气四溢

瓜果飘香

(7)

(8)

(9)

触觉:炎热

凉爽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句?

(1)小组交流,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评议并小结:

春季: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冬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学生熟读,背诵积累。

(二)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朋友,你觉得本题中加点的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呢?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

①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般会想办法去理解(交流平台整理出的方法:查字典、拆拼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理解、

(10-13)

(14)

(15)

图示法、造句、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方法)。

②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a.“憧憬”这种书面化特别强的词语,一般用查字典的方法,字典查出它是“向往”的意思,再回到原句: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向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b.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前文“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文“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前后联系理解,“忐忑不安”就是指小明心里极度不安纠结。

“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拆拼法理解:“忐忑”从会意字的角度理解为“心上上下下”,与“不安”合起来就是“心上上下下,不安宁”。

“忐忑不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果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会怎么想?自责、担心、害怕……

(4)指名多个学生发言,再次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板书

词句段运用: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查字典)

(2)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联系课文)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看图、找反义词)

三、书写指导。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③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这些字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间架结构,还要注意横画写平稳,竖画写端正。竖画

(16)

(17)

(18)

要写端正,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板书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3)如何写好钢笔字呢?

①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②注意握笔和坐姿。

③做到横平竖直。

2.练一练,学运用。

指导书写。

(1)在书写汉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结构。汉字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在看清结构的基础上,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大概比例。

例如“狂、排、铺、印、副”等是左右结构的字。“狂、排、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印”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基本等宽;“副”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

再如“盖、票、雀、寒”是上下结构的字。“盖”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上长下短;“票”字在书写时注意上下基本同样大小;“雀、寒”在书写时注意上短下长。

(2)田字格中的横、竖中线把田字格分为四小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书写前要看清汉字的每一部分大概在哪一格的什么位置,尤其是关键笔画的位置。

关键笔画指的是写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如果找准了一个字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那么就定下了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能基本上把字写端正。例如“盖”字,其中上半部分的竖和最后一横,两笔就非常的关键,基本上是压着竖、横中线写的。

关键笔画还指整个字中最长或者是最短的笔画,如“印”其中的竖就是最长的一笔;再如“盖”的最后一笔、“票”第八笔都是最长的一笔,“寒”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3)中国汉字的最大特点是方块字,但是不同的汉字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汉字都写成是方方正正的字,那汉字就缺少了自己的形体美。

像“目、月、音、亮”等,他们的大体形状就应该是长方形的,我们今天要写的这些字大体形状就应该是正方形的。

(4)汉字书写的一般要求是横平竖直,按照这个要求写出的汉字,可以说是非常的公整,但是谈不上漂亮,因为总觉得缺少一些变化、灵动的韵味。

例如以“横”为起笔的笔画,像“横钩、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等,其中的横部分要写得向上斜一些,整个字就会好看得多了;再如,有“折”的笔画,像“横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等,在折的部分要写得向左斜一些,整个字就会

好看得多。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我拓展,我积累。

(1)选择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学生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①一是笔画要写规范:写字时不能太随意,要掌握基本的规则横平竖直,对于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不能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

②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在什么格子中书写汉字,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2)教师小结:以上说了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些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始终贯穿,不断感悟的。小小的汉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它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有生命力的美。希望大家能练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识字、析字、写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记忆呢?

①这些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②背诵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效果会更好,借助画面不仅有利于记忆,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后续的运用。

③分类积累:

描写天气的: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板书:描写天气的)

描写植物的: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板书:描写植物的)

描写丰收景象的: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板书:描写丰收景象的)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天高云淡:秋天的天空,天气晴朗,天少云而高,云轻薄而淡。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轻轻地吹。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

(19)

(20-21)

(22)

物发展的趋向。

金桂飘香:金桂,就是木樨,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来了。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五谷丰登:登,(谷物)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果实累累: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形容果实多。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2.

练一练,学运用:下面的古诗描写的意境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叶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层林尽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高云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秋风习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秋高气爽

3.

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1)小组交流,积累词语。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学生朗读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有:

秋风萧瑟

硕果累累

秋风瑟瑟

秋雨绵绵

秋色迷人

秋风送爽

秋风习习

北雁南飞

金桂飘香

枫林如火

(23)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描写四季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二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描写天气的

日积月累

描写植物的

描写丰收景象的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园地二中学会理解词语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