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守妇女总结

留守妇女总结

留守妇女总结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妇女;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因为生活的需要,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独有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始出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些留守人口群体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也最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也最大。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南充市西充县随机的5个乡镇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对策措施,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南充市西充县5个乡镇采取分层随机的方式,选择留守妇女600人,年龄都是25~50岁,平均年龄37.5岁。

1.2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夫妻关系等典型问题上进行调查分析。发放调查表各600份,回收有效问卷各550,有效回收率为91.7%。数据资料录入Excel2003软件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年龄在25-37岁占22.5%,36―50岁占77.5%,在调查中的58.6%是农村留守妇女是小学文化程度,仅39.8%是初中文化程度。且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2.2 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总评及生活状况

表1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总评(%)

自评结果 良好 一般 不好 很差

自评身体好坏 37.50 22.66 28.13 11.72

自觉睡眠状况 27.34 32.81 30.47 34.38

自评生活状况 34.38 30.47 24.22 10.94

调查显示:从她们身心健康情况来看,留守妇女自觉身体健康、睡眠状况、生活状况良好者甚少(表1)。在调查生活状况中88.3%的留守妇女负担着高强度的劳动、子女教育及老人赡养,其中57.8%有经济困难。有72.2%的遭受过挫事,22.7%有社交及生活琐事压力,所以整体有68.4%对留守生活产生了逃避心理。

2.3留守妇女的期望

经调查示:42.2%期望得到政府的关注及其帮助;45.3%的希望的到丈夫的信任与支持和子女和父母的理解;仅12.5期望的到社会大众同情与理解。

3.讨论与对策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群体,她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多角度出发,缓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压力,减轻留守妇女的身体、婚姻、精神、安全等负担,改善其心理问题,造舒适心情,促进农村留守妇女的发展。

3.1必须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素养

农村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根据人大代表毕红珍对“关注留守妇女”这一群体的号召以及两会上提出的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府应该协同妇联在非农忙之际,开展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健康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训,以及文娱活动,心理咨询等,为她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使其心态平衡、生活较轻松。

3.2身心健康状况不佳,而且生活压力大

妇联应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妇女之中,多开座谈会,多了解她们的压力来源,为她们排忧解难。在教育孩子方面采取互帮互助,成立教育孩子学习小组,大家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留守妇女应该养成良好心态,正面生活负担,知道并学会一些减压方法,如唱歌、跳舞、做手工活等,进行自我鼓励、能量发泄等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尤其是要学会交流,这样,可找朋友倾诉。

3.5有夫妻多沟通,促和谐生活

调查表明:留守妇女主要通过手机、电话与丈夫联系,联系的次数较多,且关心话题多以小孩和老人为主。妻子留守、丈夫外出的分工,实际上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的被动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妇女的婚姻生活质量和人生安全感[3]。为此,丈夫应多关心妻子,多沟通,有条件多回家看看家人、帮妻子干重活等,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做有责任心的丈夫。

3.3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

经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守妇女都存在高强度的劳动及经济来源困难的生活压力,且大多数留守妇女都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和关注[4]。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留守妇女自家经济的发展,可以多发展留守妇女自家开展农家乐,让她们有更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许传新.西部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人口,2009 24(2):49-56

[2]鲍常勇.孙金华.河南农村留守妇女的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 19(4):195-198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 留守妇女 生存现状 研究

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因出外打工(通常半年以上),而仍留守看家的农村妇女(刘文明2007、杨云霞,2008)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表现主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丈夫异地分居,同时见面几率低。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农村和乡镇经济的加速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与乡镇企业经济差距却逐渐扩大。这种不平衡,使得经济落后的农村中产生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即“留守妇女”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达到4700万左右(该数据出自于2006年《中国妇女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白南生教授于的计算:“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已婚人数为10621万人,其中已婚流动人口中仅一方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万,按男性70%的权重计算,留守妇女的人数规模达到4700万。”)。作为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目光,而农村留守妇女作为留守家庭的顶梁柱,却未能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从仅有的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的研究中,将留守妇女现状系统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农业女性化

妇女由于受传统和现实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女性在教育资源上的缺位使得留守妇女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但男生外出务工,女性则无疑充当了家里唯一的人力资本。金一虹(2010)早在2006年提出,女性在从事农业劳动者中的比例由1996年开始的十年间提高了近10%,据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课题组的调查,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承担了种植业94.6%的劳动,无疑留守家庭的农业成了女性主导经济。但留守妇女群体受教育程度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留守妇女的文盲率是40.6%,远高于平均水平国家15.6%。她们交往圈子窄,无可靠的科学生产知识渠道,无法获得有益生产的信息(韩国明、张佩,2012年)。这使她们在农业生产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需求来组织安排生产,运营能力差。

二、留守妇女幸福感研究

(一)主观幸福感

学者在关于“留守妻子”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中,总结其幸福感的表现主要在: 一, 家庭收入的增加,即使留守妻子务农的经济收入微薄,但是丈夫外出打工的经济收入增加,使得家庭收入绝对值增加;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使留守妇女的辛勤劳动得到慰藉,多数人觉得为了孩子,觉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另外,陈雪娥(2007)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是与其文化教育程度成反比,还与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网的满意的程度成正比。

(二)婚姻幸福感

国内研究中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主要受收入增减情况的影响,另外,夫妻间的见面次数,距离也成了重要影响因素(王嘉顺,2008年)。自愿为丈夫见面奔波的留守妇女,其婚姻幸福的偶值较高,且丈夫与留守妇女的距离与其婚姻幸福感成反比。且考虑到婚姻解体成本较大,留守妇女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婚姻幸福。尽管苏靖巍(2008)透露出留守妇女的酸楚,称即使日子过得像“活寡妇”。

三、社会交际网

农村女性结婚后,留守妇女开始了在婆家的社会关系网。因受时间、经费等限制,不可能经常回娘家,留守妇女不得不依靠娘家关系,也不得不有选择地动用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重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刘文明,2007年)比如邻居与留守妇女在生产劳动互相帮扶,而朋友则在情感慰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更多地走出家门,走向社区公共领域,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四、家庭决策与政治参与

(1)家庭决策。丈夫离开后,留守妇女顶住生活重担,生产和生活上的自主空间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她们在财政管理支配权、重大农业生产决策权和生活决策权等方面更多的权利。但从劳动市场价值视角分析,农村家庭的小经济活动没法用货币或实物准确衡量,因此妇女的价值失去了尺度分析。因此,加上“男尊女卑”、以经济价值衡量家庭地位的传统观念仍主导着留守家庭角色的判断(左海霞等,2008年)。尽管陈志光、杨菊华(2012)利用多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丈夫外出务工,提高了妻子的家庭决策地位;而西方许多研究也支持了这种观点。

(2)政治参与。农村村民自治使妇女曾为了村务管理,政治决策的重要力量,增加妇女参与村务政治管理的机会,促进妇女自觉当家意识的形成。但有研究表明, 在决策层中, 由于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和自信受限,妇女参政的比例低于30% (左海霞等,2008年)。

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我们须通过成立互助组,培养一些有干劲、有思想的女强人积极创业和投入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地方妇联的作用,做好农村妇女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真正使农民受惠等政策来根本解决农村留守问题。

参考文献:

[1]左海霞, 郭明顺, 杜鸿波,张娟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妻子”生存状态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杨云霞.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妇女[D].贵州师范大学,2008.

[3]刘文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妻子与新农村建设,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Z].中国湖南长沙,2007.

[4]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热点关注理论月刊,2012.

[5]苏靖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及解决对策初探[J].社科纵横,2008.

[6]王嘉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五市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8.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第3篇

一、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劳务输出量不断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县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1.5万人,其中男性6.3万人,女性5.2万人。留守妇女总数29012人,平均年龄为34岁,占全县农村妇女总人数的34.1%;留守儿童22665人,占全县农村儿童总人数的38.2%。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并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各镇(社区)、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在明确任务和夯实责任的基础上,确定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基本工作思路。同时,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进行了摸底统计,建立了信息档案;并通过县公众信息网、党务公开网和县电视台、《今日县》等媒体开专题、设专栏进行集中宣传;在开元广场隆重举办了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启动仪式;县政府一次拿出1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首个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带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上百万。目前,在全县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各界参与”,共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但是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县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一是缺少劳动帮手,农忙劳动压力大。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妇女从丈夫的贤内助一下转变为家里的顶梁柱,一个人承担了夫妻双方共同的家庭劳动。特别是在果树疏花疏果、套袋施肥、喷药的农忙季节,农活时效性强,家家争分夺秒,农村劳力极度短缺,就是花钱也请不到好劳力,更何况没太多的钱雇请劳力,只好重任一肩挑。二是缺少文化知识,教育孩子压力大。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都期望儿女品学兼优,长大好有出息。然而留守妇女大都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只能管好儿女的吃穿,至于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辅导孩子的功课,则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无能为力。看着孩子学业平平,贪玩贫耍,甚至染上一些小偷小摸,抽烟泡网,结伙打架的坏毛病,要么以奖代管,过分溺爱,要么拳脚相加,恶言相向。三是缺少创业技能,家庭增收压力大。留守妇女大都没有一技之长,光靠地里的一点收成和丈夫打工收入拮据度日,大量时光白白浪费。对于一些家里无地的农村留守妇女,整天带个孩子,稀里糊涂做几顿饭,时间一天天流逝,看着左邻右舍都富起来,自己又不能离开穷家去打工,又没啥技术,不能给家里创造一些收入,干着急,没办法。四是缺少情感交流,情绪缓释压力大。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基本是过年时才回家一趟,一家人四零五散,平时的苦、平常的累无处诉说,平常的牵挂、平常的幸福无人分享,儿女的病痛儿女的烦恼无人分担,有家却不像个家的样子。五是缺少娱乐活动,融入群体压力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日趋减少。家家户户基本白天围着承包地转,晚上围着自家电视转,有的甚至沉迷于小麻将,东家长、西家短,是非不断。大家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间少了,情感淡漠了,凝聚力减弱了,乡情也缺少了载体。六是缺少创业自信,实现发展压力大。通过一周的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有不少的农村留守妇女缺少创业自信,对家庭发展前景无计划,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幸福指数上有很大的压力。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是情感脆弱。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亲情关爱和呵护的成长阶段,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长期远离他们,唯一的亲情交流方式便是电话,你在这头,他在那头,缺少了眼神的对视,导致亲情疏远,甚至是缺失。亲情固然可以从爷爷奶奶那儿获取一些,但严父慈母般的亲情却难以体会。二是教育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阶段,正处在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人生发展的起跑线上,农村留守儿童输在了教育上。不管是祖父母管养、亲戚代养还是母亲单方教养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学校教育管理出现的漏洞,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课业水平下滑,正确人生观难以形成,沾染上各种不良习气,影响自身健康成长。三是性格孤僻。由于亲情关爱缺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短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其主要表现为或者孤僻怪异,胆小怕事,不能融入集体;或者遇事无主见,随波逐流;或者不受约束,想干啥就干啥;或者崇尚暴力,以过激行为解决纠纷。

三、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是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发展变动着的复杂问题。

1.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首先,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入蓬勃发展的大城市就业。其次,城乡二元制度壁垒造成遗害深远的“三农”问题,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只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第三,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均衡,自然资源地区差异性大,在不均衡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更加突出。

2.从家庭劳动分工的情形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特色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下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分工的独特表现。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盛行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导致长期以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模式。延续到今天,具体到我县,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劳务输出工程的连续实施,这种模式演变为男的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女的守家带孩子。近年来,我县劳务输出量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和问题越加突出。

3.从留守妇女自身的状况来看。在所有的农村留守妇女中,15%为小学毕业,多年的生产劳动使她们早已将原先所学忘得一干二净,具体的文化运用也仅是签个名,算个简单帐而已;10%的妇女为初中毕业,年龄大约在20—45岁不等,大多都是为了孩子而没有创业的打算;个别的还有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但因为刚结婚生子,不具备创业或连同丈夫一同外出的条件;还有一些彻底是文盲,且年龄均在55岁以上,操持着一家人的吃穿住行,别无他求。极多的农村留守妇女表示没有任何一技之长,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业务技能培训。整体素质偏低,加之没有一技之长,决定了农村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的困难与问题。

4.从接受文化教育的层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个侧面反映。学校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导致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教育措施不到位,使其没有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

5.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来看。对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具体的扶持措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虽然镇(社区)在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主要的组织者——村两委会班子,对农村留守妇女关爱不够,特别是村级妇代会组织不健全或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妇女缺乏教育,你的,我的,一盘散沙,不能形成一股合力来共同发展产业或副业来增收。

四、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留守妇女儿童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从长远看,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性别歧视的发展制约;从当前来看,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妇联组织的正确引导及各社会团体的全力支持与社会爱心人士的热心关怀,应采取“政府投、企业捐、各界帮”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具体的政策扶持和有效措施,逐步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及学习状况,创造更多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与生存能力,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

(一)党政合力,政策保障。一是把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以及各镇(社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制定出台《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五年规划》、《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方案》,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评等方法和措施,全面推动我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逐步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二是建立全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委牵头、政府落实,妇联、团委、教育、卫生、计生、农业、扶贫、社保、民政、综治、公、检、法、司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全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阵地。依托农村留守妇女之家,整合村委会、学校等资源,分期分批在全县247个行政村,建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完善配套设施,构架起有力、有效的服务网络,开展各类关爱扶助活动,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进行帮护、管护、保护,让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与其他妇女儿童同享一片蓝天。四是逐步完善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依照自愿原则,通过土地转包,降低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合适的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促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防止土地撂荒,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而且有利于农村留守妇女摆脱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从而与丈夫一起外出打工,或转向手工业、养殖业、商业等行业。五是建立创业支持制度。首先,鼓励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积极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优惠,降低政府贴息小额贷款担保门槛,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其次,配齐村级妇代会主任,落实村妇代会主任报酬。村妇代会组织是妇女之家,是活跃在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基层妇女组织,但目前我县村级妇代会主任报酬尚未落实,严重影响了妇代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建议县委、县政府把妇代会主任纳入村级班子,并将其工作报酬列入县财政预算,以调动妇代会主任参与本村妇女儿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及时发现、培养、鼓励、任用农村留守妇女中的致富能人担任村两委会正职或副职,逐步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地位,激发农村留守妇女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

(二)基金扶助,产业带动。一是用好关爱基金。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建立关爱阵地,积极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舞起关爱行动的龙头。二是提供创业扶助。充分利用县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等各类扶助资金,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各镇筛选2-3个示范村,发放贴息小额贷款,扶持妇女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业、乡村旅游业、手工艺品等致富产业。培养树立一批农村留守妇女致富能手和创业带头人,创建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示范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农村留守妇女自立自强、创业致富的信心。三是强化素质培训。依托妇女之家、农民学校,在留守妇女中开展扶志、扶业、扶技活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创业知识、家庭教育知识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水平。四是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城区的二、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我县,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做到“挣钱养家”两不误,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数量。五是鼓励回乡创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动员、鼓励有专业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使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实现本地创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

(一)围绕示范带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妇联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从强化宣传发动、弘扬文明新风入手,以大宣传营造大氛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推动者、“生活宽裕”的先行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塑造者和“管理民主”的参与者。充分发挥55个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1个“巾帼示范村”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团结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的阵地和窗口。在全市深入开展“四进农家”(文化科技、致富项目、美德新风、普法维权进农家)和“岗村联动”结对共建活动,引领妇女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有101个“巾帼文明岗”与101个村开展了“岗村联动”结对共建活动,切实有效解决了帮扶村妇女儿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城乡妇女互动、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二)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提高妇女增收致富能力。在“双学双比”活动中,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妇女文化技能培训,

二、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一)加强法律宣传。深入实施妇联“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以“三八”维权周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赛、“送法到农村”、培训会等各种《妇女权益保障法》学习宣传活动88场次。市妇联组织市区直35个单位的妇委会,举行了以“十万妇女学法律家庭平安促和谐”为主题的大型法制宣传咨询活动,悬挂横幅28条,设立咨询台32个,摆放展板20块,向过往群众散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义诊100多人,免费发放药品、药具4000多份,为50多名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

(二)不断提升维权服务能力。各县区妇联充分发挥维权法庭职能,8名妇联干部积极履行人民陪审员职责,为妇女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市妇联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定西市妇女法律援助中心”,连续七年聘请常年法律顾问1名,聘请4名法律工作者为“定西市妇女维权志愿者”。今年上半年,全市妇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146件,处理137件,办结率达90%以上。渭源县妇联陪审一起猥亵妇女案件,使施暴者受到法律的严惩,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合法权益。陇西县妇联争取到“贫困儿童危难救急基金”1万元,为文峰镇马河镇马河村患白血病7岁女童袁乐乐等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

(三)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社区、乡镇村社创建平安家庭示范点53个。5月9日,市县区及部分乡镇妇联同时举行了全市“创平安家庭,保奥运平安”百万妇女大行动启动仪式,散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号召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平安村社”、“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定西、平安定西做出努力,推动文明风尚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安定区、通渭县妇联开展了700多人参加的“创平安家庭,保奥运平安”签字承诺活动;渭源县妇联命名了20户“平安家庭”。各级妇联以“6·26” 禁毒集中宣传活动为契机,共发放宣传资料17000余份,展出展板40余块。临洮县妇联举办了艾滋病、结核病预防知识培训会,使艾滋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农户。

(四)着力推进“两规划”实施。我市各级妇儿工委把“两规划”的实施作为提高全市人口素质,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促进定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儿工委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5月23日,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召开了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就中期监测评估以来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的召开,对我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市妇儿工委在全市表彰树立“重视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10名,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三、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庆“三八”活动精彩纷呈。“三八”期间,市妇联在《定西日报》开辟了栏目,集中登载宣传我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妇女典型、全市妇女工作的通讯文章12篇。市妇联隆重召开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8周年暨百名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市上党政主要领导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女领导参加了大会,表彰树立全市“十大女杰”、先进妇联组织、先进妇女工作者、优秀示范家长学校、重视支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创业女标兵、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优秀家庭成员100个,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举办了定西城区妇女“庆三八、迎奥运”健身大赛,来自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系统、社区、老年人文体艺术团等16个参赛队600名参赛队员参加活动。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三八”文艺健身表演、“庆三八、迎奥运”妇女健身展示汇演、“十字绣”作品展、全民健身操表演、妇女手工制作作品展评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全市广大妇女以各种形式共庆“三八”,营造了温馨、和谐、发展、奋进的氛围。

(三)迎奥运活动主题鲜明。为了增强广大妇女的民族自豪感及喜迎奥运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妇女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做贡献,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文明风尚的传播。配合市县区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知识大赛;陇西县妇联举办了“迎奥运倒计时100天全县健身展示”活动;漳县妇联开展“迎奥运千名党员进社区”文艺汇演活动;临洮县举办迎奥运万人爬山大赛;岷县举办迎奥运健康礼仪知识讲座、千名妇女环城赛活动;渭源县举办“庆七一、颂祖国、迎奥运”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安定区国税局妇委会在全局女干部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女职工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和谐、树立新风。通过各项主题鲜明的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宣传了奥运精神,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深化“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市妇联把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全市劳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开展工作。市县区政府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从组织、人员、经费上提供保障。今年新创建3所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3所,市、县区级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17所。年初,召开了定西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全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制定下发了《定西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编印下发了《定西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简报》。各级妇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市妇联在内官营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中开展了“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展评、展播活动及普通话讲演赛和文艺表演。通渭、陇西等县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先后都开设了“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电话,方便孩子们和父母的联系;渭源县妇联开展以“亲子团聚叙亲情,心手相牵促成长”为主题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三个一”活动;陇西县妇联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爱心“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以村组为单位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课外小组活动,举办“亲子书信”比赛、“亲子同乐”春节团聚家庭交流等亲情互动活动,搭建留守儿童与父母等亲人感情沟通的桥梁。“六一”期间,市妇联10名干部购买了衣服、书包、图书等学习生活用品,深入到各自结对帮扶的安定区内官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家中看望他们,与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并结合实际拟定帮扶计划。通过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和特色活动,先后组织动员“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家长”与1937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从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给予更多亲情、更多关爱,先后捐赠价值37.84万元的现金和学习生活用品。 【返回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五、积极搭建平台,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六、加强组织建设,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上有新提高

留守妇女总结范文第5篇

xx县位于xx省西部xx区,湘西中部偏东,是国家贫困县之一,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总面积1297 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镇,总人口13.82万人,妇女占6.9万人,农村人口11.8万人,其中农村妇女5.34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5.2%,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出现“留守妇女”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留守妇女”占农村家庭的70%以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9月下旬,县妇联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默戎镇、古阳镇共5个村的45名“留守妇女”进行抽样调查。

一、基本情况

因为丈夫长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由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成为家庭生产中的绝对主力,据调查,85%的男劳力主要集中在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留守妇女”平均年龄为42.7岁,留守妇女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家庭收入的33.6%,平均有1.7个老人需要赡养,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费3000多元,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安全感降低,人身及家庭财产受威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部分农妇力不从心。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默戎镇、古阳镇大多数的留守妇女都需要承担家里的农业生产,45份调查问卷表明,靠留守妇女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平均占家庭经济收入的42.5%,其中又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而那些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遇到的困难会更大。

二是文化程度低,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调查中,80%的农村留守妇女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对现在家庭购置的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利用。男劳力外出后,留守妇女节由于文化水平低,很少懂得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文化水平的低下也造成她们难以接受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增加了她们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

三是精神压力大,身心易受伤害。由于丈夫外出务工,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虚。由于农村留守妇女长期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容易产生失眠、焦虑,严重影响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

同时,留守妇女丈夫外出打工,长期的两地分居再加上留守妇女没有时间、也舍不得钱去打工地看丈夫,久而久导致情感疏远。丈夫面对城市生活的诱惑、长期性的压抑以及社会监督的弱化,容易使婚外情趁虚而入,第三者插足和婚姻破裂现象逐步增多;调查中,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发生于该群体的离婚案件通常占到离婚案件的60%到80%。 留守妇女为家庭做出了许多牺牲,当出现婚变时,由于对丈夫在外收入、生活情况不完全了解,她们往往无法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