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第1篇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数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日常的生活经验运用出来,自觉的实践可以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实践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售货员与顾客,让他们在模拟的买卖中实现对生活情境的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经验,而且对货币、交易等都有了深刻的意思,使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了提高。

2、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应对于用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符号来解决模拟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与兴趣,提升他们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熟知的情境进行改编和加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的人数确定之后,相互之间可以邀请对方的同学加入,同组的学生也可以自愿到别的组去。这样在调整之后又会得到一个数字,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计算现在每一组人数同原来人数之间的关系。如,原来A组有学生21人,邀请加入的学生有5人,到其他小组去的人数有11人,那么现在哟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感受人数的变化,在此情境之上在让学生做出计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数学的作用。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5-02

数学,不仅是一门理性与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与艺术性学科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加强数学文化教育,是促进数学学科长久发展的必然之计。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想的启蒙阶段。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因此,笔者选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之所以成为许多小学数学教育者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因为数学学科的发展与当代小学生的发展对其有很大的需求。下面就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1.1 数学学科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兴盛,人们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没有其专有文化的支持,其发展就缺少必要的基础与动力。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发展来讲也是一样,凭空进行数学理论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成效的提高都极为不利。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实,数学理论的出处得到明确,数学学科发展会更加迅速。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理论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发展。因此,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数学学科发展的需求。

1.2 小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代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低。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抵触情绪,在课堂上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得不到体现。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学生找到除了数学理论之外的关注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学习热情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分析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对于数学学科与小学生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这就使得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成当代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下面就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2.1 对课本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文化因素。正是这些数学文化,使得小学课本内容更具有趣味性与生活性,使得小学生愿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与学习。一般来讲,课本上的数学文化经常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是为了引出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一起,为小学生打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也正是数学文化使得学生认清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立体地对待与观察数学学科,产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知识对数学文化进行介绍。比如在学习小数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数的进制方面对十进制及十进制的由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我国引出十进制的数学家刘徽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十进制计数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小数知识的同时,也可对我国的数学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数学文化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数学课本中存在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使数学文化服务于数学知识的讲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认识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2.2 凸显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一些小学生认为数学与语文这类文化类的科目是相互对立的,数学与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这就要求当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时,突出数学学科的文化属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文化的存在。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对于一些数学定义与规则都要进行死记硬背,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数学学科的发展也有面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社会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在进行《圆》的讲解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另外,教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圆形进行分析,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圆,是因为圆无棱无角,象征着圆满与安全,等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学生会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文化的支撑,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学生会摆脱对于数学的刻板枯燥的印象,认识与学习数学文化。

2.3 丰富数学活动形式。数学活动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游戏与竞赛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类型,老师可以利用竞赛小游戏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进行学习。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就与学习知识相关的数学文化进行提问,当有学生回答出时,教师给予奖励。并告诉学生,在下节课,教师还要就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文化进行提问,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在第二节课,教师可以利用抢答的形式组织学生对数学文化问题进行回答,抢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红花一枚。在这样的活动之下,学生的数学文化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学习热情也会随之高涨。

3.结语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0-0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作为数学教师,要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究,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促进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如下几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作出如下概念界定:“生活教育即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它是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原有以及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对于生活教育和传统教育方式有哪些区别,陶行知(1934)在其发表的《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进行这样的论述:传统教育是一种吃人的教育方式:教学生自己吃自己,教学生吃别人。而生活教育与之恰巧相反,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陶行知之所以会提出上述观点,是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发展至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则拥有了全新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让教育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更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必要在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式。

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呼唤生活化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需求现状,于2015年4月期间对3~6年级的4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5%。具体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部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远离生活。调查表明:在398名被调查的学生当中,23.1%的人表示数学授课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34.2%的人表示数学授课教师偶尔会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42.7%的人表示数学授课教师从不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总体来看,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频率并不高,很多数学教师从不会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2)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目前数学教师采用的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呢?调查表明:在398名被调查的学生当中,31.4%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对数学学习感兴趣,24.9%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程度一般,43.7%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并不感兴趣。总体来看,在当前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程度并不是很高,且有待提高。

(3)学生期待生活化教学方式。调查表明:在398名被调查的学生当中,91.9%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希望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8.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希望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非常希望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在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如果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那就太有趣了,我相信自己也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学习。”有学生表示:“我已经习惯了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方式我并不是很能接受。”虽然有部分学生并不赞同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但是这部分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非常期待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从上述问卷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非常希望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如下生活化教学方式。

(1)基于谈话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用谈话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运用方式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不谋而合。【案例】执教“认识方向”的时候,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有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生活经验,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们是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问题提出之后,很快就有同学举手回答说:“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太阳落山的地方是西方。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本常识进行方向判断。”听到这名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也纷纷称是。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同学们不仅增添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当中,何乐而不为呢?基于谈话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实施起来较为简单,只要数学教师精心预设,课上有的放矢地执行即可以。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谈话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基于多媒体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的出现似乎天生就是为生活化教学服务的,有了多媒体之后,原本无法实现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也可以轻易实现。【案例】执教“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生活化教学。视频呈现内容:过年了,长辈们开始发红包,小朋友们都非常开心。但打开红包之后,却没有人认识红包里到底有多少钱,这可难住小朋友们。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我微笑着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人民币吗?”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同学都表示认识。基于同学们的这种积极表现,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要求学生辨认。看到多媒体上熟悉的人民币,同学们集集体之智慧快速认完了所有人民币。看到学生的表现,我也感到非常开心。于是说:“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但我发现仍然有部分同学不认识人民币。接下来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认识人民币,我会在本课中教授一些大家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听到这样说,同学们的学习兴致似乎更高。基于多媒体进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的运用可以给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好的、更加直观的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可以在这个生活化情境的影响下高效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3)基于角色扮演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角色扮演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利用角色扮演也可以很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有效利用角色扮演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如果可以科学、合理、适时地运用,同样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案例】执教“千克和克”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与一名同学一起进行这样一个角色扮演:一名顾客去菜场买菜,不料却和摊主发生争执。原来,摊主错将白菜的价格写成1千克0.3元。而事实是,白菜的价格是500克0.3元。在结账时摊主发现了错误,想向顾客多收钱,但是顾客却不干了,指着牌子说:“明明标好的价格,为什么现在要变卦呢?”角色扮演结束之后,同学们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生活情境中。此时,我说道:“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一生活事件,你们觉得搞清楚千克与克是不是非常重要呢?”问题抛出之后,很容易激发同学们学习新课的兴趣。除了在新课导入阶段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践行生活化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中、课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生活化角色扮演活动,让同学们边表演、边体验,更好地体验生活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知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很有帮助。

(4)基于儿歌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儿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为了激发学生生活的体验,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儿歌在数学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方式。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别致新颖的,也是同学们所普遍喜爱的。【案例】执教“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我说道:“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唱儿歌吧?老师今天和你们一起唱一首儿歌,看你们会不会。”话毕之后,我唱道:“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在唱的同时,同学们也大声跟唱。唱完之后,我说道:“你们谁可以用字母将这首儿歌中的数字进行替换呢?”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有同学回答说:“可以这样用字母进行替换:A只蛤蟆一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2A只蛤蟆两张嘴,4A只眼睛,8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受到这名同学的启发,很多同学成功地完成了字母替换。基于儿歌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儿歌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效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有效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方式,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四种,本文所述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还需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问题。第一,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应灵活变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是该理论中的有些知识与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并未完全契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取其精华,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第二,数学教师应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观点,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最应该吸取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学之余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生活素材,进而将这些生活素材有效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式并未真正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这不仅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践行,对于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也是非常有利的。

五、结束语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的本土教育理论,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展开相关的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的生活化特征,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宽明,刘静.关于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02).

[4]王红霞.探析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8).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核心素养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素养,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数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数感的素养策略分析,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感;策略;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全面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跨学科素养,在各阶段教育目标制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数感是一种促使人对数及数的运用产生主动、自觉、自动化理解的感悟意识,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着联系数学概念与现实问题的重要作用,因而也可视为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2011版数学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中,数感被列入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关键词。作为学生激发学习意识、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阶段对培养学生数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本文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基础,针对如何培养小学学生数感提出建议。 

一、培养小学学生数感的实际意义 

学生们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前,经启蒙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影响一般会对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感。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能会因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影响,而教师过于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运算知识,提升运算能力,而不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以此虽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精算能力,但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数的感悟能力,无法培养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不仅会对数学教学的开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水平因缺乏良好数感而难以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通过培养小学学生数感,帮助其正确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促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意识,引导其形成可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意识。 

二、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数感的影响作用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可受用于其终身发展,并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详细说来,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拥有完善的知识基本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正面的价值观念,而其素养又属于可影响学生各个学科学习质量、学习思维、学习态度的跨学科素养,由此得知,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完善对学生来说具备较为关键的影响作用。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认知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感,则意味着应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正确意识,使其具备数学学习的必备品格,掌握感知数学的能力。并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正确思考,确保能真正提升其数学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继而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其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全面完善其数学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感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现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感首先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所谓“数学的思考”主要是要求学生感悟到数是通过对数量抽象转换得来,且明确数与其实施抽象的数量对象之间的关联性。在“数学的思考”中,则要求教师应重视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经历过的生活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借助对应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生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活事物中包含数与数量关系的感悟能力,继而有助于学生在面对生活现象中自觉地形成数与数量抽象转换的数学思想,并由此形成基本的数感。在感知数学、思考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培养起自身的数学意识,并在解决生活实例问题的基础上地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可见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可起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进行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可在黑板上画出5个糖果,首先请学生们数出现有糖果数,然后擦去一个糖果,询问学生们现在黑板上的糖果数可用几个来表示,当学生们纷纷说出4个以后,教师可再擦去一个,再询问学生现有糖果数。在此过程中,可让学生们理解到减法便是在原有物品基础上去掉相应物品数量,以此可促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示数量。在《克和千克》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准备1分硬币、一袋糖、一些豆子等,指导学生掂量看哪个物体较重,学生们便指出一袋糖重,教师便可告诉学生硬币和糖均可用“1”来表示,但硬币是1“克”,而糖是1“千克”,让学生形成数与数量关系的正确把握意识,帮助其对生活实际数的感悟形成基本的数感。 

(二)利用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培养数感 

在2011版数学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中表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令学生感受到数应用的真正意义,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感受当中切实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并通过思考以寻找探究答案的不同方式,以此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同样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让学生在真正地参与至数学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切实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活动问题的过程中,令其逐渐增强自身数感。且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过程中,可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挖掘不同问题解决方式,使其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契合感。 

例如,在完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组织“设计师”的活动,要求学生们回到家中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自己房间地板的面积,并为学生提供40×60cm、60×60cm、80×80cm等尺寸不同、花色不同的瓷砖,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瓷砖,然后计算出铺设自己房间地板的面积,需要多少块相应的瓷砖。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起探究兴趣,还在亲手测量、计算的过程中锻炼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了自身数感。 

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范文第5篇

查看更多《教育科研论坛》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

本期视点

(1)等待花开 邓少勇

本期特稿

(4)践行中的思考——我眼中的悦本教育与悦动课堂 钱海燕

课改在线

(5)小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教学的“适性”培养 张娟华

(6)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王小丽

(8)目标教学下的语文拓展练习 李娜

(9)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李锡坚

(10)让“解放”成为英语单词教学的主旋律 王艳芳

(11)践行行知思想,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儿童化” 丁美虹

(13)生活,“科学下嫁”的大课堂 曹补泉 姚阿江

科研纵横

(14)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沈建强

(1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 赵菊

(17)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 胡小妮

(19)数学悖论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黄静

(20)“自我效能理论”对小学起始阶段英语单词识记指导策略 陈红梅

(22)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的优化策略 徐铁柱

教学新探

(23)低年级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兴趣的培养 顾益鑫

(25)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何秋玲

(26)略读课文的“四步”教学法 倪永美

(27)让数学学习兴趣伴随学生成长 吴永红

(29)小学计算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合理渗透 王晓峰

(30)在问题解决中强化数学学习 张美娟

(31)课外作业须突出“四性” 翁光伟

(32)让“情境教学”真正为英语教学所用 陆燕芳

(34)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夏春

课堂聚焦

(35)语文课堂的学贵有疑 钮梅芳

(36)以爱心引领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 谢苑清

(38)课“浓情”,人“深情”--构建体现育人价值的高效英语课堂 张慧敏

案例解读

(39)让阅读对话更精彩--《雪儿》教学谈 雷长竹

(40)让亲情溢满课堂--《第一次抱母亲》以“亲情”为主线的“三步”教学法 邹美林

(41)课题:打开文本的一把钥匙--《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两读课题的导入教学 周乐

(42)让新课标理念真正成为教师教学之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教学听后感 王育才

&n

bsp; (44)直面“解题策略”,追寻“教学策略” 顾培华

(45)“分数的再认识”,认识什么? 唐启科

(46)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学定教”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孙丽萍

(48)融合“情”“理”“法”,凸显生活味--《不说话的“朋友”》教学谈 沈小奇

(49)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我可爱的孩子,我亲爱的家长 吴宇晖

(50)后进生的辅导策略 姚少萍

学前教育

(51)园本教研组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孙?

(52)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让孩子学会快乐阅读 朱玲

(53)以主题艺术活动为纽带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叶艳梅

(55)区域游戏:为幼儿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 谢小妹

(56)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兴趣的培养 滕若娴

(57)在同课异构中取长补短——小班活动《我爱吃蔬菜》的教学与评析 任云

教育链接

(58)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着力点 杨莉婴

(60)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刘献菊

(61)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海

(62)发挥主题班会德育功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周红英

话题研讨

(63)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 林伟涛

(65)精略有致,教略学丰——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探讨 闵甜英

(66)激趣·导序·自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张洪烨

(68)重教学有效追问,促数学精彩课堂 杨洁

(69)有效利用学生评价,培养白主性学习能力 钟天文

(71)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有效拓展 周琳

教育博客

(72)守望教育的“生本时代” 宋丽敏

(73)“宽严相济”的教育方略 王国斌

特别关注

(74)学会感恩 陈然

(75)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沈志琴

主题沙龙

(77)做一个让学生期待的老师 唐从琼

(78)做一个有声音的语文老师 陈红柳

(79)小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刘文

视野搜索

(80)不要忘却那些“金玉良言” 陆敏玉

(82)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段步刚

(83)边学边“分”,呈现数学“理性”之美 刘冲

专题研究

&nbs

p; (84)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陆倩倩

(86)在开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王洁

信息快递

(87)程满仑书法作品展在新郑开幕 赵喜生 牛茂河 武晶晶 段春节

(88)积累“认数”经验,发展学生数感 吴怡

信息快递

(89)郭善云先生中国书法讲座在郑州开讲 赵正?B

专题研究

(90)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赵志英

特色建设

(91)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宗惠芬 蒋燕

(93)文化立校,润物无声 邓敏凯

管理论坛

(94)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展现自我 沈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