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

任何课堂教学的好坏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标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评价体系相对比较落后,无论是评价体系的参与者,还是评价体系的制定者,都无法满足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原有的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呆板、主观,评级体系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无法对初中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1.将知识衔接做个承上启下的铺垫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跳跃性的知识是通过教材呈现的,因而要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对知识灵活运用,不要死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学生们的指路人。此外教师可以将彼此之间有关联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只要学生掌握一个点,教师便可由点及面,在学生掌握了全部知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加强,为课堂教学改进做好铺垫。

2.将教材内容体系结构与学生思维进行有机结合

初中生思维能力与结构还不太完善,这就要求老师有义务对知识进行处理。人从呱呱坠地起便会学习,但是如果后天不正确引导,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意识可能会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初中生思维能力还停留在直观具体层面上,对于抽象事物还没有感官。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时,要基于学生之前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个逐渐加深的过程,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对知识掌握抱有主动权,如果按照这种办法进行教学那么改进课堂教学也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3.变复杂为简单,开拓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不是很高,往往会忽视教学内容复杂笼统的特点与学生对于抽象事物掌握的困难。如果老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且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学生可能会一无所成。对于数学课程的复杂笼统要求老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务必讲求方式方法,根据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学生思维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我们相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改进的。

三、结语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等数论;教学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21-02

初等数论是数学专业本科阶段代数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与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等已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相比,初等数论课程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等方面,由此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等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学、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仅就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问题。

一、在思想上给予初等数论以足够的重视

初等数论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主要研究数的性质和方程的整数解,是中等数学中数的理论的继续和提高,是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最好衔接。尽管其使用的方法是初等的,但应该看到其很多内容及思想为高等代数和近世代数做了很好的铺垫,提供了抽象理论的具体实例。初等数论为后续的代数提供了一个样板,很多理论都要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上去。在整数集这个熟悉的领域中体会好代数的思想和方法,为将来学习和研究的提升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目前RSA公钥体制和离散对数体制均来自初等数论,并且正在不断采用数论更为高深的理论成果[1]。这反映出初等数论在实践应用上的价值。既然初等数论课程如此重要,那么一些高校数学专业为什么会不重视这门课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门课程内容表面上相对浅显,教学单位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初等数论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真实作用,低估了它存在的价值,他们认为大学数学应当讲授更为抽象的问题,初等数论的存在比较尴尬,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突出这门课程的地位。不但没有将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讲授,而且有的将其由专业必修课改成大三讲授的选修课。这种错误的课程设置,抹杀了初等数论这门课衔接中学与大学数学教学的桥梁作用。此外,大三学生面对相对浅显的数论课程,也确实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备课、授课的重视程度。这种情况冯克勤先生曾经撰文提到过,并且阐述了大一新生开设初等数论课程的理由和积极意义[2]。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仍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现在,我们采纳冯先生的建议尚不算晚,应当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上做出切实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初等数论在大学数学学习与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使之在应用领域能为人熟练地应用,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

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重视程度和履行情况也至关重要。教师不但要积极讲授这门课程,而且还要下一番心思认真准备,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怎样开始,怎样展开,结尾应强调什么,知识点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等,这些环节都极为重要。教师投入热情,自然就会带动学生的热情,师生互动达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水到渠成。备课充分与否,教师和学生都能体会得到。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于教师课堂讲授演算、随时提问的方式。这种方式立足于教材本身,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中规中矩,对数学专业课程的讲授而言有它的优势。对初等数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上文所言,不科学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是将初等数论这门课程置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其内容简单,又在大三开设,甚至属于选修课程。带来的结果是听课的人少,学生和老师的情绪互相影响。学生认为没什么可听的,过于简单;教师认为学生一看都懂,讲起来也没什么意思,双方的情绪都不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地位,采取相应的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增加与基本定义及定理相关内容的介绍

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定义及定理的背景、来源、研究动机、目的与其应用的讲解是必要的。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它们如何得来,有何应用。如讲质数问题,就要提及整数。整数是最先接触的数集,都以为整数是最基本的数,但中国古代数学家把质数叫做“数根”,意思是数的根本。因为任何整数或者是质数,或者是几个质数的积。古希腊时代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就已经给出质数的若干性质。欧几里得给出算术基本定理在普通整数中的证明,后来高斯在复整数集{a+bi|a,b均为整数}中得出证明。高斯曾经在《算术探究》提过:“区分质数和合数,并且将合数分解成质因子,是算术中最重要又最有意义的问题。”高斯明确指出了质数的重要性。今天,质数理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应用上日益重要。基于大数分解方案的公开密钥体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把以上的相关内容向学生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一方面,丰富了质数问题的知识含量,另一方面强调了质数问题的重要性。不但从数学史的角度深化了学生对质数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史方面的适度渗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用到,效果良好。

(二)盘点每堂课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多练习

课堂上可能学了很多东西,学生能消化吸收多少?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又记住了什么?我们自己要经常问自己,更要经常问学生。换言之,即要求学生每堂课过后要关注教师的总结,也要自己去总结。课堂上会有一些具体细致的计算与证明,这对领会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执著细的方面,以至于只记得怎样做,而忘了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要注重讲系统的方法,并展示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说明为解决另一些数学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数学。可以在每次课的结尾盘点当天的主要内容以加深印象。但一定要要求学生课下动手做,要多练习,使其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学期末,教师要向学生盘点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初等数论都能让我们想到什么,哪些是这门课程的精髓。初等数论的重点是算数基本定理、中国剩余定理、模n的剩余类、欧拉定理(费马定理)、高斯二次互反律等。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对而言,初等数论这门课内容简单,易于达成师生间的良性沟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不同授课内容,学生的反应会有所不同。有时学生会对某个问题较为敏感,思维也比较活跃,能够积极思维并参与讨论,带动其他同学,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好的。有时学生会对接受的内容产生诸多疑问,因此,表面上课堂并不活跃,大家都在默默地、积极地思考,沉浸在一种数学的氛围之中。这种课堂氛围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四)调动学生参与到应用数论解决简单的实践活动中去

初等数论课是一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课。作业中会发现对同一个题目,他们可能有很多种做法,应该对他们给予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数论课还可以让学生编一些解决问题的算法。比如,编程解决素数判定(当然是适当大的数以内的)、最大公因数的求解、一次同余式的求解。在全班同学范围内编一个密钥表来模仿公开密钥体制给学生发加密信息等。可以让学生互相比较谁的算法好、速度快,这些既锻炼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我们还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方法。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问题。这是涉及既能保证普遍的教学质量,又能注重优秀学生培养的一个老问题[3]。有的学生天赋好、基础好,常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问题,要积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鼓励他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这可能同时涉及其他课程、其他学科,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

在初等数论课堂教学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利用这门课程的教学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某些思想是有效果的。通过这门课程的教与学,很多学生都明白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他们学习前人得到的概念、定理及方法的过程。这些理论的叙述都是倒叙式的,与前人得到的顺序是相反的。师生虽然不能完全模拟当年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也应尽量一起分析这个问题的产生、可能的解决思路,最终方法的确定,一同回味和享受这个过程。这一过程对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体会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研究能力[4]。

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基础课教学的探讨永无止境。我们只能探索、改进、再探索、再改进。

参考文献:

[1]冯克勤.高校代数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C]//大学数

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9-52.

[2]冯克勤.高校代数课教学的一些作法和看法[J].大学数

学,2004,(5).

[3]曹重光.高等代数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8,(29).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0-01

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与从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都是在不断的改变,教师已经不再是像从前一样只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和分析,枯燥的将一些理论性、应试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尽可能的做到帮助学生寻求一种学习的方法以及形成自主探讨和探究的精神。基于这样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同时对于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以不再是传统角色,由从前的注重讲解转变为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恰好符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更大程度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开展教育工作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一)整体的教学氛围凝重枯燥

许多的初中院校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课堂氛围都很严肃,学生和教师形成一种看似对立的关系。教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困难,这也不利于建立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新课改的含义

许多初中并没有将新课改的目标融入到教学之中,这就造成教学的开展还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其中的作用,导致学生依旧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形成实践性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喜欢“一言堂”主宰课堂教学

当前,由于数学科目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都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的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而留给学生进行实践和消化的时间很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下降。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角色都发生一定的转变,教师应该学会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应该更好的辅助学生开展教学,而不是像从前一样,按照传统模式开展,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和措施

初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同时,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设定也在改变。所以教师要学会转变从前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室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会自主探究、亲自实践,从而掌握知识和要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必须要学会转化自身的角色,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不再像从前一样被动的接受知识。

(一)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呈现,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引出教学问题

顾名思义,情景教学就是以情景的方式植入教学的教学理念,以生动丰富的色彩、画面向学生阐述学习的内容,它能够使学生激发对学习探索的欲望。此外,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欣然的接受这一上课理念,由被动的上课心理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再引入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学生的思路始终都跟着教师走,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以及有助于学生引起思考,积极响应教师,从而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形成。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因此,教师应充分的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提升学习效果,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二)以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大多数时候,在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问题发生改变,就会产生不同的计算结果。这时候,就是对于教师提问的要求了。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要训练学生自己拿着三角板进行操作和比划,从而通过动手来掌握解题的能力与方法,更好的发现和总结初中数学学习当中的规律。

(三)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不能在只看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的时候,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要领之外,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数学的理论知识引用到现实生活当中解决实际性的问题,这才是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数学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对于课堂教学完全没有兴趣,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同时也会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具备可操作性,一遇到实际的问题就无法正确的解决。又如初中数学教师讲授《三角形的性质和定义》时,上课之前就应将三角形的所有内容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三角形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无论是等边还是等角这种易混知识点,学生有任何的疑问,教师都可以予以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重要知识,以此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初中数学要想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具针对性,并应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塑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此外,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白瑞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李平.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3,03:141.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第4篇

2.从博弈论视角探析长三角高校间的合作郭必裕,GUOBi-yu

3.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陈喜凤,陈传忠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林希一

5.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探析茌良计

6.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国内外比较——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刘洁,LIUJIE

7.从新加坡双语教育来反思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丁丽红,DingLihong

8.论教育工程对教育工程师的培养王立

9.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周雅屏

10.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钟宝霞

11.行知学院英语教学改革金菁

12.汽车市场发展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罗华

1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游晓琴

14.浅析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模拟中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谢元明

15.高校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初探宋伶俐

16.职教班主任"减负"二法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李理

17.论工程型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策略成奋华,ChengFenhua

18.提高素质,优化班级管理文泽洪

19.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赵伦芬,谢辉

20.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教师合作团队的结构与工作方式黄东捷

21.从心理学视角看孝道蒋剑祥,周守珍

22.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张丹

23.多角度多方位实施品德教育杨宏亮

24.大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降低学生沉默的研究孙维,朱秀丽,张在钊

25.推进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魏希娟,weixijuan

26.合作学习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探索张苗苗

27.学分制下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整合——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赵康,魏荣娟,高勇,ZHAOKang,WEIRong-juan,GAOYong

28.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索徐永,陆天宇

29.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山东交通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闫德志,刘娜

30.软式排球的特点及其与硬式排球的比较吕伟宏

31.浅议金融危机形式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机会与挑战邢志美,鲍春益

32.基于熵权和物元分析的教员业务考核模型邹杰,王涛,宋娜

33.浅论如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张秀兰,ZHZANGXiulan

34.浅谈农村初中历史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谢玲玲

35.试论高职英语课堂的活力彭爱武

36.浅析职业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张玮玮

37.职业中等学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俞建芳

38.非参数密度估计的数值模拟黄高英,李晓静

39.论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丁原

40.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及对策探讨曹秀芳

41."蝴蝶效应"之教育启示录朱万虹

42.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综合运用——再论巴金的《家》钟咚燕,胡冰茹

43.犹抱琵琶半遮面——语文"模糊教学"艺术摭谈黄蓉蓉

44.为苦难磨砺的灵魂——试论余华《活着》的生命意识郭慧

45.浅谈电子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吴永静

46.谈职校政治课教学形式的创新和运用张淑文

47.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秦叠花hHTTp://

48.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吴海龙

49.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鞠花,王久祥

50.思想政治理论课"五步教学法"赵竹村

51.英语语法教学幽默的释义及其有效运用刘林婷

52.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叶琳

53.引导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李启科

54.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反力方向的教法研究阮才锋

55.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刍议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牛翠云

56.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颜廷云

57.创设和谐课堂,促进和谐发展宗志云

58.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英语的兴趣王兴华

59.适度介入: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应有的管理姿态顾玉

60.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的调整与思考胡玉森

61.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杨青枝

62.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刘冬雪

63.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培养江平

64.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谭深义

65.高职英语专业新生课外自主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刘海云

66.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刘冬玲

67.口头语言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原则黄永辉,黄东捷

6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武俊杰

69.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杨瑞春

70.如何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周晓明

71.初中数学和谐课堂的构建刘伶俐

72.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马红

73.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黄霞

74.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张红英

75.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提问呙荣照

76.谈谈初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衡彦红

77.数学中"等与不等"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李洪武

78.强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胡玲珑

79.数学复习课的操作程序例说周建祥

80.做一个学生信赖的班主任董剑

8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与"不变"满玲

82.Warming-up课堂教学初探杨国云

83.多管齐下抓住要点对钥启锁——小说阅读主旨理解之探究张辉

84.有效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陈军洪

85.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陈士成

86.班主任的"借力"艺术王婷

87.关爱留守儿童之我见薛影

88.激活语文教学共创效率课堂吴新建

89.从激发兴趣,到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罗君

90.初三中考化学小专题复习策略石文杰

91."四活教学"让化学课焕发出新的生机蒋红英

92.剪纸艺术走进高中美术课堂徐锋军

93.让孩子爱上快乐美好的音乐课陈宁

94.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地理课堂"活"起来陈敬东

95.合作学习中的预留思考时间徐祥香

96.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新策略刍议朱玉萍

97.动态生成激活课堂顾学华

98.学生的个性在写作教学中张扬孙德玉,付聚刚

99.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吴建东

100."三权分立"——中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曹燕

101.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该多一点诗意蔡金芸

102.小议如何在思想品德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蒋淑芬

103.丰富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幼儿音乐情趣杨莉

10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崔艳

105.数学课中的"悬念设置"刘美琴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范文第5篇

2.内蒙古普通高校排球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黄浩

3.终身学习与图书馆左洪英

4.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徐文芝,曾路

5.方言发音习惯对英语语音的影响王甜静,达芬琦,桂萍萍,张周梅

6.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张卫彬

7.浅谈现代网络教育吴建华

8.浅谈电视作品中的解说词菅越

9.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霍丽红

10.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林飞

11.金色年华(下) 浅谈班级管理顾金云

12.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备课"的开放性与灵活性田贵民

1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苏锦

14.如何突破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刘晓琼

15.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及方法途径杨曦,周建伟,孙微

16.中学数学中的创新教育初探夏春琴

17.元认知监控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矫秀丽

18.浅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孙珍珍

19.浅谈从学生的角度看好课的标准苏秀芬

20.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郝福顺

21.浅谈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赵海荣

22.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卢宇洁

23.浅谈初中语文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沈翠兰

24.反思与语文教学陈晓霞

25.浅谈由新课程标准把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动向张立,张从敏

26.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讨王志军

27.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践与思考李海燕

28.浅谈当代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刘会梦

29.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梁庆丰

30.略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导学冯广杰,王民川

3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孙微

32.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金色年华(下) 杨瑞芳

33.浅议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刘洪生

34.浅谈初中政治教学及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史银贵

35.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杨卫芳

37.AestheticProgressioninLiteraryTranslation夏金玲

38.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探讨胡大伟

39.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谈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李瑞华

40.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谷瑞春

41.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优化中学英语教学韦启富

42.提高大班型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杨立芳

4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提问陈向灵

44.更新教育观念创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李金祥

45.如何提高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张秉东

46.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田军朝

47.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陈小琴

48.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定位和创新张明翼

49.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李跃旗

50.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张琳

51.电工专业教学体会张建山

52.浅议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赵美利

53.郑州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王锐,耿在丹

54.为后进生插上"爱"的翅膀朱忠俊

55.农村中学学困生问题之我见郭振礼

56.数学教学中应做好抓两头促中间胡天凤

57.浅谈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于洋,陈宇

58.金色年华(下)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朱凤茹

59.抓住特点激发兴趣玩中发展郭丽

60.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相互倾听,与同学结成"同盟"严培娟

61.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王书旗

62.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法指南许建全

63.试析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改革张兰凤

64.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潘群

65.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田福有

66.现代远程教育"督导结合、教辅互动"教学理念的探索娄红

67.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若干问题初探王宏渠

68.试论高中英语整体性教学原则刘淑君HtTp://

69.在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政治课的跨越段庆丰

70.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武锦

71.浅谈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柳艳芬

72.中学英语教学刍议王艳敏

73.体验,让学生享受数学韩斐

74.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形式王淑梅

75.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论"说"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性羌燕

76.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郭艳丽

77.初中语文教学中巧用文言实词与成语的联系孙坚

78.VisualFoxPro表达式和运算符金色年华(下) 黄应虎,路文祯

79.我对初中地理教学课改的实践和体会姚于兴

80.浅析非主流元素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陈春燕

81.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朱春风

82.开发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李新梅

8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张海燕

8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梁守中

85.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石蕊

86.再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迁移"阮晓楠

87.浅谈科学发展观黄华维

88.生动的历史与历史的生动——兼谈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赵艳春

89.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途径吴刚

90.高中历史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尝试贺英芬

91.浅议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李春刚

92.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苗芳

93."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贾小丽

94.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王九珍

95.一切从"心"开始——浅谈如何活跃科学课堂叶海君

96.初中数学"魅力课堂"的探讨与反思石小梅

97.金色年华(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王树坤

98.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读、练的思考郭英娴

99.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反思郭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