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通过将教育平台优化整合,形成网络化平台,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平台结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此深入分析,认为高校网络教育平台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传统教学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单一培养模式向网络多样化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从事业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的理念基础上.

关键词:

高校;网络教育;教育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不同高等院校针对高等教育所开发的很多网络教育课程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体现在课程内容、学分分布、教学重点等各个方面.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问题:高等教育应该向何处去?网络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的回答,需要人们关注高等院校网络教育平台及教育理念变革的新理念和新形态,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1学校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增量呈指数累加、知识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效应日益明显和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功能分化、构造复杂化、联结网络化的态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结构、分布途径、衡量标准、培养模式等必然受到强烈冲击.就人才需求而言,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动态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具体社会部门运作需要的、能及时解决问题的适应性人才问题.长期以来,将高校教育视为教育终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将高等教育简单等同于学历教育,这种理念把教育的边界限于学校,指望一纸文凭就能够受用一生.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较为封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前瞻性;是闭门造车、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形而上学的培养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对社会、对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硬伤”.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校毕业生面对变动的社会、变化的工作表现得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教育理念急需“现代转型”.基于此,人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网络教育理念,它要求人们站在一种新的视野上重新认识高等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框架中解脱出来.这种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延续性,其认为学习和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社会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去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育.这种网络教育理念,建立了一种一体化、整体化的延续性教育体系,改变了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缺乏联系、相互独立的状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了过去学校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模式.现在,网络教育的思想强烈冲击着英才教育和阶段教育,极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网络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途径,被许多专家称之为“生涯教育”[1].这种理念强调人才的过程培养、动态培养、全程培养,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适应了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因此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倡导,并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从中国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出发,信阳农林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并结合Moodle特点优势,将Moodle与研究型教学拟合构建高校定向委培生“自助餐”式的学习平台,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学习.利用“PBL+研究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将实际课程整合,以“课题驱动”式开展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今后高校教师应用Moodle组织研究型教学提供参考,充分发挥魔灯的神奇魔力.

2传统教学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挥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陷入了一个让人无奈的怪圈,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人人口诛笔伐;另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却人人实践.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支配下,教育就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2].“封闭式教学”最大的危害是将受教育主体简单化地禁锢在教室和课本之中,受教育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发挥,更妄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知识的获取上依赖于教师的传导;在现象的分析上依赖于教师的思路;在问题的解决上依赖于教师的答案.总之,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种心理从基础学校一直延续进高校.高校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考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桎梏,没有了“高考”这座大山阻挡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但让人遗憾的是,在高校不管是教师的思维模式、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学传导模式等,都没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阴影: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甚至于有人把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形象喻为“四部曲”:课前“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课时“填鸭子”———教师传导知识一个学期几本教材如行云流水,教师猛灌、学生狂抄笔记;期末“考鸭子”———60万岁、考试大吉;最后“板鸭子”———学生成为流水生产线的标准产品.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本扭转学生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真正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压制了学生的灵感,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国家在高度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问题,积极探索打破这种教育模式瓶颈的有效路径.而网络研究型教学,恰恰是社会各界在长期地摸索和试验中发现的一种医治传统教学模式的良方.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素质培养,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释放.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完成了教育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这种转变,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3].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研究型教学逐步得到发展,也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探究、主动研究和积极创新.这种教育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未来适应性,因此,信阳农林学院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及学生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更使得学习者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情景构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通过实践表明也是富有成效的.但是,由于社会资源有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要求所有课程完全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教育,即完全在现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不切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研究型教学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学校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研究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来完成课程的信息搜集及教学资源的整合[4],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信阳农林学院创新教育带来历史性的契机.

3单一培养模式向网络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在空间上,学生培养基本是在学校,教学的地点主要是课堂;在时间上,强调“学校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知识传授和教师口头传授为主[5].在此模式支配下,信阳农林学院努力使学生从获取知识途径有限、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内容枯燥和形式呆板的环境中走出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采取高校培养、社会培养、组织培养、合理流动及有效整合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增长知识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发挥自身知识建构主体的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根据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来接受远程教育以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重塑.在科技的渗透和推动下,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和培养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在教学模式上,单一教学模式被打破,多角度、多途径和多选择的网络多样化教学模式正在兴起.最明显的是网络课程的广泛开发和远程教育的普及.这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首先,知识获取的单一结构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校、课堂和教师外,还有网络课程、网上互动学堂、远程教育课程、网上视频授课等等,可接受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展了[6].其次,知识构建的单一模式被打破.建构主义的先进教育理念在网络时代找到了最佳表达的技术工具,学生知识建构的手段有了多样化的途径.再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单一局限被打破.教育的地域性首先被打破,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的获取就在眼前.教育的时间性也随之被粉碎,错过了大学学习的阶段,或者说在大学错过了学习的阶段,并不意味着就错过了接受同样课程教育的机会[6].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教育的围墙已被,高等教育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慢慢消融,人们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大学的教育就在眼前,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大学,同样地精彩!”

4从事业经营向产业经营的转变

从组织性质看,高等院校几乎都是事业单位.即将高校视为公益性单位,进而采用国家统包统揽的做法.随着社会发展,这种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由于教育市场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解决这种社会需要的方法,就是中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显然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其实,事业单位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活动,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依靠国家投入[7].换言之,教育公益事业完全可以采取网络多元化的路径去实现.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具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路径的提出,网络教育产业化理念转变.高等教育产业化,一直存在不同的社会争论,批判者有之,赞誉者有之.批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进行产业化运作.何况,从社会理念上,高等教育是神圣的人类事业,不能让铜臭味毁掉这种神圣的事业.就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这一点上而言,批评者言之在理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理念和实现手段问题,是目的和手段问题.教育市场化在发达国家早已有之,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早有论断.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提倡教育市场化,并充分论证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8].他认为,19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制度,本质上是由国家或政府垄断的.这种垄断是直接产生的,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因此,对这种垄断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约束.政府垄断教育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这种教育整体上是失败的.此种判断是否妥当,笔者暂存不论.从实际看,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市场化和产业化,相对于纯粹的国家包办教育,是富有效率的.至少,它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有效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9].例如,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本质上,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的公益性并非水火不容.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全面否定教育的产业化,有失偏颇.具体到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适当将之产业化和市场化,可以打破高等院校对政府的过于依赖的现状,建立多渠道的网络教学研究平台.这是一种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新型教育机制,值得推广.为此,要求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5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靠知识而不是靠劳动力和物质资金发展经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是知识产品生产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需要回应.为此,网络教育需要系统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网络教育是实现这些教育转变的平台.但是,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变革方向,永远是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赵莉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中显.适应性法律人才开放式培养理念与路径选择—以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09):67-71.

[2]吴海珍.论研究性学习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J].中国证券期货,2010(8):56-57

[3]马亮.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3-106.

[4]赵莉.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56-59.

[5]李筱梅.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55-57.

[6]郭秀峰,尚建贞.云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34-36.

[7]王金发.整合理念:构建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24-26.

网络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当前,高校德育正伴随着社会网络化的趋势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对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的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端正研究生网络使用动机,增强研究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促进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健康、全面发展,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献计献策。

关键词 :高校;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3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沈阳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1—24

作者简介:贾玥(1982—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张林芝(1974— ),男,辽宁鞍山人。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万敏(1971— ),男,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化。当前,研究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已较为常见,研究生网络道德失范损害研究生身心健康,扭曲研究生人格发展,降低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研究生德育教育,而且,影响校园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不懈地探索解决之道,是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网络道德的概念及研究生网络道德行为现状分析

“网络道德就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换言之,网络道德是生活于网络社会中的人们都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网络德育具有开放性、互动性、预见性、趣味性、主体性、隐匿性等传统德育所不具有的特点”。[1]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研究生网络道德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生在科研、学习、生活中严重依赖于网络。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网络行为的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网络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90.82%的研究生每天都需要接触网络,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宿舍,52.55%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有39.29%的学生甚至超过3小时。从以上数据来看,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研究生对网络的利用更趋于理性,上网动机较为端正。调查结果显示,89.29%的研究生上网主要是查阅文献资料,70.14%的研究生上网是进行与学习相关的内容,57.65%的研究生进行资讯浏览。相对来说,研究生群体能够比较自觉地运用网络来促进专业学习,从网络当中吸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当然,在以学习为主导的前提下,网络也是研究生放松身心的主要娱乐方式。

(三)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网络安全意识较强。调查发现,仅有15.03%的研究生愿意与他人共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希望能够通过网络最大化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内容,但同时不愿意个人的身份隐私被暴露,也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

(四)具有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有很清醒的认识,对反动、淫秽信息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遇到不法信息时不会主动进行散布、传播,但也不会主动举报。据调查,仅有32?33%的研究生表示会主动举报网络不良信息。

(五)对网络道德的相关法规政策内容了解得不够,引用网络资料文献时标注不够规范。尽管当前研究生能够自觉地抵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但对网络法规的相关细节了解仍然不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另外,在进行网络文献查阅时,很多人缺乏自律性,16.84%的研究生表示有过将间接

参考文献改为直接

参考文献的行为,没有严格遵守引用标准,养成正确的标注习惯。

二、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探讨

(一)开设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课程

既然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已离不开网络,我们就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能采用粗暴、强制的手段来压制、反对。应当为研究生开设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课,要让学生了解网络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世界,要懂得保护他人权益,尊重知识产权,在共享信息资料的同时,杜绝学术抄袭、剽窃行为,自觉摒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主动传播反动、淫秽图片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进行传授,并且9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开设并且愿意选修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为学生开设网络法规政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网络规范意识。

(二)从技术源头抓起,推动技术创新

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网络技术滞后势必影响网络道德的实效性。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仅靠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去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一定的技术约束也是帮助道德完善的必要手段,任何主权国家都应该有义务和能力对外来信息进行审查与控制。[2]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开发防火墙软件和网络监控程序,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过滤、甄选,防止反动、消极等不良信息的传播、蔓延,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多媒体教学平台,提升网站内容的丰富性和优质性,增强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彻底改变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方法陈旧、网站内容泛化、网络功能单一等状况。[3]各高校及相关单位“堵”与“疏”双管齐下,加大网络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定能为网络道德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前,研究生群体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内容和方法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努力将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将课堂说教与具体服务结合起来,针对研究生年龄大,自主性强,知识水平高等实际特点,采用微博、微信、网络图片、电子邮件、在线答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加强针对性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确保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加强网络德育专业队伍的建设

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尽快打造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网络技术过硬、政治素质高的网络德育专业队伍。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网络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有影响力地开展工作,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多媒体应用水平,这样有利于在工作中创新网络平台,优化网络服务质量,及时发现网络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另外,高校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当熟悉网络语言,这样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可以迅速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和力,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使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加细致深入。

(五)制度建设是关键

科学、健全的制度体系是高校网络德育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研究生网络道德自律性差,网络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一手抓严格有效的制度规范,两者的契合是实现研究生健康成长目标的关键所在”。[3]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德育相关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订出符合研究生实际需要及符合网络环境的工作管理制度,以确保网络德育真正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尹发跃,周均,薛娟.研究生网络伦理道德现状及对策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

[3]何期,钱玉博,陆茜.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制约因素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1(4).

网络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调研,形成了一套颇具成效的课程教学创新办法,主要反映在: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尽可能保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思想,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主要做法为:1.总结历年考试经验,探索考试发展规律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占40%,操作题占60%。内容划分比例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约占30%,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约占35%,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约占25%,信息安全和多媒体基本应用约占10%。从系统随机抽取的几套样卷看实际比例为28:34:24:14。由于后期考试中将Excel减少一题,WinRAR单独作为知识点考核放最后,但因学生对题目结构的不了解往往会来不及做WinRAR操作题而导致失分。通过研究历年的试卷(见表1),辅导教材前五章考试中所占比例超60%,在辅导课中要重点讲解。分析2011年学校各类别学生的考试报名情况与合格率(见表2),基本上在全国平均之上,有的甚至达到100%。但考试的到考率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有很多学生想报名,但因为网络、缴费卡等客观原因未能及时报上名;另一方面又有近20%的学生报名后没有参加考试,浪费资源。此外,到考率的不高也导致某些合格率其实是虚假偏高。例如2011年9月复旦远程报名的10人实际只有5人参加考试,单独看参加考试的5人成绩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但是如果将缺考的5人算上,实际的合格率仅为50%。为便于研究,现将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作为具体研究对象。2.理论与实践结合,归纳实用应考技巧通过前期分析,将考试合格率与到考率结合起来,寻找考试发展的规律,结合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与考试范围大致保持一致的教学辅导内容,并制定相应的、逐层深入的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知识点,强化实践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七大部分: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和IE、OE、WinRAR,重点在前面四个部分。对于每个操作题部分,都会有个别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容易犯的通病,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面授课的效率。考前辅导主要是强化记忆,反复练习,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将一些考试技巧提示给学生,比如做操作题的时候先易后难,最后一题WinRAR较简单可以提前完成,答题的时候可以切换到小题板便于查看题目。通过组织师生座谈后发现,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约束一些学习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通过班主任老师的短信、电话、QQ等形式,督促学生在考前参加辅导。在强化管理运作一段时间后,应该说取得了一定了效果。通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人数、到考率、合格率,在2012年较2011年有显著提高(见表3,表4)。3.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学生在线学习时间、登录学习平台的次数行为与学生是否能尽早通过统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直接关系。调查统计发现2012年新生入学后一次性通过统考计算机的学生,有60%左右为在线学习时间超过30小时。对比发现,未通过的学生中60%左右在线学习时间不足30小时。同时有16%左右学生虽然在线学习时间超过50小时但仍然没有通过考试,是因为没有重视实践操作练习。因此不能只重视在线理论学习,还要积极完成实验操作,才能有助于考试通过。可以看出,在线学习达到30小时以上再辅助以实验操作练习,可以提高考试通过率。而在线学习时间少于20小时的,44%以上都无法通过该课程考试,过少的在线学习时间导致考试失败的可能性很高。学生首先自身要明确学习动机和培养学习兴趣。因此除了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外,还要求学生有自主上网学习的主动性(见表5)。

(二)教学形式的拓展充分利用一切实践教学机会,极可能多的根据学生要求安排课程辅导,针对单次课程辅导班开设时间有限的瓶颈,为广大考生搭建更为丰富的实践操作平台,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努力营造各类远程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从学生专项经费中划拨出一部分,对部分学习较积极并在各自努力下顺利通过统考的学生进行奖励。组织学生建立QQ群,遇到难题大家在网上参与讨论解决,目前还在策划开设“技能大比武”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类似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业余学生的凝聚力,也为学生能尽快通过网考提供机遇。2.有效发挥高职教育和电大教育并驾齐驱的特点翠苑校区现有可用实验机房6个,其中两个机房是2012年新采购设备专门用于统考的专用机房。浙大远程翠苑校区的学生在上课时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实现“实训基地共享”、“教学组织共建”的方法,为广大开放、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与辅助。3.加强与合作高校的联系学校作为多年统考考点,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有多年友好合作的经验,无论是浙大还是人大网上资源丰富,并设有专门的统考专栏。翠苑校区的考前辅导安排中就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将浙大、人大等的网上统考资源融会贯通,整理后发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计算机操作的专业实践素材,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三)教学成效的显著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从横向比较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合格率是各类别学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较2011年提高4.87%(见表6)。2.从参加考试报名人数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是考试报名人数增长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为受2012新增延安路校区61学生的影响因此影响数据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65学生的影响,实际浙大2012全年增加报名人数为215人,较2011年提高29.70%。而浙大翠苑校区学生人数增加150人,百分比增加30.93%是居各类别学生之首(见表7)。3.从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是实考人数增长最多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表格中因为受2012新增延安路统考考点实考55学生的影响因此影响数据有偏差,如果去掉延安路55学生的影响,实际浙大2012全年增加实际参考人数为188人,较2011年提高31.23%。而浙大翠苑校区学生人数增加145人,百分比增加34.20%也是居各类别学生之首(见表8)。4.从到考率比较看,浙大远程翠苑校区学生的考试到考率虽然不是各类别学生中提高最多的,2012年较2011年提高2.61%,仅次于复旦的3.49%,但从学生人数绝对值看,浙大翠苑校区2012年增加的569人远远高于复旦的20人(见表9)。5.从浙大远程三个校区学生的到考率和合格率比较看,翠苑校区学生的到考率及合格率是最高的(见表10)。

二、结论与展望

网络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网络已经走进教师的生活,网络教研已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教研的组成部分,借助网络与同行研讨、寻找教学资源等已经成为教师主要科研方法之一。网络教研是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进行网络教研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科研模式,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 网络教研的概念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相互学习、交流、共享,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传统教研形式的有益补充。

3 网络教研形式的优势

3.1 形式灵活多变

3.1.1 可以是用某一聊天工具群先放录像,如,专家的新课程培训报告,某一名师的优质课录像。等录像播放完以后,然后大家在一个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

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感知我们以前大多通过专题讲座和观摩优质课两种方式获得。前者理论性太强,缺少具体案例,听者觉得很是空洞,无法将理论和实践建立联系;而后者只是获得感性认识,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听者说不出所以然,无法将具体操作升化为教育思想。而通过网络教研是以具体的课题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通过体育课实时录像与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将具体问题提高到理论水平来分析,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检验,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理论。这样,让我们听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我们在知行统一中得到提高。

3.1.2 可以是两人的私聊。可以是讨论共同爱好的问题,可以是共同合作的问题,可以是专家向体育教师答疑。这种聊法更具有针对性,对咨询人见效最快。

3.2 打破了时间、空间、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展现了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展现了区域研究特色和优势。

3.3 这种教研模式集教研、培训于一体,在开放互动中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开放性的和互动性的。教育思想的内化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交织和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我们一线教师有较多实践经历,但缺少理论指导。当我们把实践中的疑惑在这里提出,得到专家的指导时,那种“云开见日”、“柳暗花明”的喜悦油然涌上心头。通过网络平台,我们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我们有和颜悦色的聆听,有直面尖锐的问难,有针锋相对的辩驳,更有心悦诚服的赞许。你的真知,我的拙见,心与心在交融中产生共鸣,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并内化为教学行为,贯穿与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是一点体会,一个案例,而是自身全面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新课改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增强了我们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网络教研的形式

网络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形式有网上收集资料、网络备课、网络聊课、专题聊天等。

4.1 网上收集资料

学会上网至今,我一直通过网络在收集资料。除了平时在论坛里看到好文章,及时把它复制进行分类保存以外,我还经常做一些专题收集,建立了一个分类明了、内容详尽的资料库:数百个名优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数百篇的名家教学理论文章和专题讲座资料。

4.2 网络备课

通常的备课是个人靠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单枪匹马干出来的,要是能得到教研组几个同事的集体研究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得到骨干教师的指点则更佳。但这都无法与网络备课相媲美。网络备课能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作用,可以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而且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指点,效果可想而知。

4.3 网络聊课

就是以网络聊天工具为媒体,通过语音、视频、打字等方式,确定固定的时间,每次活动确实一明的讨论主题,有特定的主讲人或者主持人,有一定的网络群体人员参与讨论的教研形式。

4.4 专题聊天

人教社曾在人教聊天室组织过几次专题聊天,有识字教学、亲子阅读等内容,很多教育网这样的专题聊天。专题聊天的内容广泛,如 “如何评课”、“怎样上好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聊天一般在QQ群里进行,由专家在线,参与活动的教师很多,交流效果也不错。

5 网络教研的具体组织

聊课需要一定的人员去参加,可以两个人之间私聊,也可以邀请几十、上百个教师群聊。也可以在用QQ等聊天工具,也可以到聊天室。只要在电脑前摆上教材、教学参考书就可以进行聊课了。聊的内容包括教材的解读、教材的背景资料、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反思等等。

聊课有一定的自发性,也有一定的组织性,参与的人员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无任限制的随时加入,也可以是邀请参入。聊课群体人员可以是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和专家,也可以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每次活动前,我们都提前在群和论坛活动信息,说明活动内容、主持人、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交流时,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看法和设计说出来。一种想法可能会受到质疑,也可能会得到支持,但是无论是什么,我们在共同参与和切磋的中不断吸收、不断成长。

6 网络教研的弊端

6.1 在网络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很多资源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老师感觉只要是新科技那就是好的,甚至不敢于去批判,而是盲目追从。

6.2 聊课不利于长期交流同一问题,而是仅限于当时在场的朋友们,它不具备时间上的延续性。交流过后,论坛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群活动前进行宣传,并将QQ群聊天记录到论坛,延长讨论的时效性。

6.3 聊课具有随意性。

6.3.1 时间上的随意性。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时,有的老师却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正常参加活动。

6.3.2 选题的随意性。群里的选题,并不是一个人拿出来的,而是众多人随意选择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聊的话题杂乱无章。有些话题缺乏科学性或者不值得去讨论。

7 建议

7.1 网站与聊天工具结合使用。

7.2 参与者是需要进一步判断和筛选,有些片面和偏激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进行辨别、研讨、纠正甚至抵制的!

网络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中国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于2004年12月1日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年6号),成为当前开展社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由于目前受到入户带宽和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限制,我国社区教育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广电总局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共同推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已进入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开发应用的新阶段。NGB将建设成为一个可管理、可审计、可交互、可控制、可迁移、可漫游、可扩展、可运营的网络。基于NGB的技术和功能特点,NGB可以为社区教育平台解决家庭接入网络带宽和终端设备的问题。NGB在家庭接入网络上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使入户带宽高达几十兆比特/秒,在终端上提供三网融合的智能设备,在NGB网络上能运营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支持双向交互,可以为社区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和技术基础。文章重点研究基于广电NGB的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及相关技术问题。

1社区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系统需求

社区教育是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主要特点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区所有居民都是潜在的教育对象;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基于社区教育形式的特点,社区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功能需求有:1)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2)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3)支撑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4)对社区教育教员、学员进行管理,并提供互动的平台。主要非功能需求有:1)安全、稳定可靠性。作为一个公共网络教育平台,必须能够抵御各种非法破坏,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可靠服务。2)可用性。由于社区教育中的大多教学资料都是流媒体,所以平台必须建设在较高的网络宽带基础上,确保居民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3)可扩展性。平台应该能够方便集成各种教育系统,具备高扩展性。

2社区教育平台网络拓扑和技术路线

2.1网络拓扑整个社区教育平台前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磁盘整列等设备,并可根据需要划分为多个虚拟网段。硬件设计考虑到可扩展性,可方便增加和替换设备。前端系统通过NGB网络连接社区各种终端设备。整个网络拓扑(图略)。

2.2技术路线社区网络教育平台采用SOA架构技术、RCP客户端技术,支持浏览器访问和客户端访问模式。整个系统采用分层设计,主要包括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等。平台技术架构如(图略)

3社区教育平台设计原则

3.1技术性设计原则社区教育平台的技术性设计原则为:1)先进性。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NGB网络技术,参考了国际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力求整个系统设计的规范化。在软件平台实现方面,应用当前最新的软件架构技术SOA以及客户端技术RCP。2)可靠性。在软件方面,采用成熟的架构技术、商用的中间件服务器(Weblogic)和数据库(Oracle),平台自身设计也考虑了稳定性及冗余。在硬件方面,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应用双机热备份及磁盘阵列技术。3)安全性。由于系统要连接到Internet,所以系统的安全性就极为重要。首先采用通常的路由防火墙设计将外部对内网的攻击进行屏蔽,同时采用服务器(PROXY)技术,对网内外出及外网进入功能进行限制,充分保证系统网内的安全。4)可扩展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社区教育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社区教育平台必须能够不断扩展。该平台设计的可扩展性体现在如下方面: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方便增加服务器;采用SOA架构技术,容易集成新的应用。

3.2应用性设计原则社区教育办学模式多样,教学对象差异化较大,在应用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能够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次、多种对象的交互式教学环境。遵循以社区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原则,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思想;建设丰富而标准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提供统一的外部接口,方便接入各种外部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NGB的网络特点,提供丰富的数据、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支持多种教学平台访问终端(PC、电视、电话、智能终端等)。提供个性化设计功能,使用户可以定制界面环境、学习和研究的路线、方式及其资源,使用灵活便捷的个人工具等。提供多种方式网络交流平台,满足网络环境下社区交流的各种需要,打造丰富多样的虚拟社区教育环境。

4社区教育平台模块结构及功能设计

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主要包括5个部分:学员关系管理、教学运营管理、资源运营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和教育平台支撑模块。1)学员关系管理学员关系管理包括接触渠道整合、业务受理、学员课程管理、学员管理以及市场分析及挖掘模块。接触渠道整合模块将提供给社区人员多种方式的平台接入。社区人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社区门户网站、电视终端以及社区教育推广渠道等多种方式申请使用社区教育平台。市场分析和挖掘模块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社区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2)教学运营管理教学运营管理是社区教育平台的重要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等模块。计划管理主要包含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等;排课系统供社区教育运营中心安排课程;选课系统可让学员进行课程注册;成绩管理是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同时也能供社区教育平台运营中心进行教学评估;教师管理模块统一管理教师相关资料。3)资源运营管理资源运营管理模块主要对基础资源、组合资源、课件等进行管理,并构建公共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公共资源库由系统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将资源上传到该库中。个人可以构建自己的资源库,并可以设置共享权限,进行授权共享。4)合作伙伴管理合作伙伴指与社区教育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个人或组织。社区教育运营中心要满足社区教育的日益扩大的需求需要合作伙伴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合作伙伴管理体系,可以规范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整合与合作伙伴的业务流程,提高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效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效果,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和服务延伸,满足社区人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5)教育平台支撑模块教育平台支撑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支持系统、收缴费系统、结算系统和系统管理模块。教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备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虚拟实验室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和公告系统等。社区教育不完全是免费教育,收缴费系统对教育平台收费进行支撑。结算系统主要管理社区教育运营中心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结算。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运营管理。

5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关键技术建设

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用到的关键技术有:1)采用SOA的架构技术,基于J2EE标准研发的N层结构,实现软件的跨平台使用,能适应不同类型软硬件环境。2)采用Webservices技术,方便和其他外部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应用XML技术进行社区教育资源库的标准化研究和规范化建设。3)基于企业级服务器,采用Solaris+Oracle+Weblogic软件环境,基于高带宽的NGB网络,确保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访问质量和效率。4)参考RUP过程,采用OOA/D的设计理念,进行全程建模,使升级、维护更为方便。组件化的设计,使得整个系统扩展性和伸缩性较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整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系统。5)采用N层设计,B/S和C/S相结合技术,支持浏览器方式访问,也支持RCP客户端访问。另外整个平台架构在NGB网络上,可以支持多种NGB终端访问,适合社区学员的多种需要。6)应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大量的学员信息库、教学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社区学员行为进行分析,指导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