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范文第1篇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扑面而来,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面对疫情,无数医护人员站在了第一线,为加强我院疫情防控,杜绝院内感染事件发生,我院感控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一线分类指导疫情防控措施,筑起了抗击新冠疫情的层层防线,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零感染的好成绩,具体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调整组织结构、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提升感染控制能力

重新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并担任感染监控科主任,落实院感防控工作主体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实行院、科、院领导包保管理,全院各科室重新梳理各自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重新修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制度,成立了牡市二院骨科分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防控消毒组、培训组、疫情报告组、物资供应组等小组,明确疫情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二、制定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会议要求与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行动,制定院我院的新冠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制度、预案、流程等20余份,并深入科室督查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认真指导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防护,使各项措施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

三、慎终如始的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做到考核上岗

为提升全院医务人员疫情防控能力,慎终如始,从严从细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积极开展市级、院级、科室三级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培训涵盖了医务人员、机关、后勤、保洁等各科室。形式为感控工作间、面对点对点、视频会议等形式。培训内容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应急预案、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规范、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关于新冠疫情文件的解读等。培训的同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深入科室加强督导考核

每天持续深入全院重点科室如预检分诊、缓冲病房、CT室、手术室、急诊科、医疗废物等科室进行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督导检查。定期对各病区、保洁员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实时监督检查,确保开窗通风次数和配制的消毒剂浓度达标。

五、实行感控督导员制度

为分发挥临床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职能,每科室设立了一名感控督导员,及时监控科室各个感控环节,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避免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水平,制定了《普通病区内突发新冠疑似病例患者应急预案》、《门诊发现阳性病例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不仅提高了医务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了医院的整体联动和配合能力,更找出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处置预案,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坚持常规工作不放松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12月份共查出院病例 例,院内感染 例,感染率为 %。

2、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按照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规定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并保存记录,全年共监测 份,监测不合格时及时报告,落实整改,进行二次监测。经复检全部合格。

八、加强职业暴露管理,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并有相关措施,根据各科室工作特点配备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九、加强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通过对重点部门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查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十、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认真落实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与转运、登记检查,保证了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整体运行规范。

十一、查漏洞,找短板,实行周自查制度

为全面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查找漏洞,深入实行周自查、周报告制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设立整改时限,深度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排查到每一员工,每一岗位、每一流程,排查分三个层面:

1、科室自查,发现短板,建立台账,每周三进行上报;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dd0128”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8日、8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职能。近期,我们组织专班围绕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家,其中县直属医疗卫生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民营医院4家。高级职称医师有120人,中级职称医师有106人;高级职称护士有38人,中级职称护士有203人,公卫医师有112人,全县共计有2447张床位。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孝昌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二、具体做法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我县成立了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公共卫生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建立并完善了《孝昌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组织管理和指挥体系从无到有、管理职能从分散到集中、管理方式从经验管理到依法科学管理、工作重点从重处置到预防与处置并重、协调机制从单一部门应对到跨部门协调联动的重大转变。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对内负责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工作,对外负责与宣传部、气象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应急处理方式,初步建立起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紧急状态相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

(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队伍建设。秉承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布局合理的基本原则,我县成立了一支主要由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的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分别为医学救援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类、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四类卫生应急队伍,第一梯队由现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组成常备队伍,其它由曾从事过相关专业的业务人员组成预备队。

(三)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非典以后,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我县在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人禽流感疫情、伤寒疫情、水质污染事件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县卫生应急工作反应迅速、有效的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作为孝感市第一县市获得“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先进县”称号。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县新冠肺炎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民参与联防联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水平低。一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因经费不足,无常态化财政保障机制,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我县疾控中心近十年仅自购1台离子色谱仪大型仪器,有些仪器因精度不合标准,已处于停用状态。二是业务用房面积小,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医院与办公区域混合办公。我县没有一个规范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应在医疗机构内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的“三室两通道”标准,才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三是各医疗卫生机构资产负债率较高,运行困难。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处于负债运行,特别是近半年因疫情原因,业务收入基本为零,但医护人员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硬性支出不断增加,导致入不敷出,均出现不同程度财务困难。

(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应急管理体系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卫生应急管理效能。如我县疾病控制中心因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近年来学科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应急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存在一岗多职现象。如卫店镇卫生院王平医生,一人身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村医管理、应急管理、预防接种门诊数职,工作强度大,无法专心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三是应急人员缺乏专业学习培训,救治处置能力不足。卫生应急队伍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和演练基地,不能科学、系统、有效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应急队伍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影响救治处置效果。

(三)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预测预警能力不强。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尚未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的信息资料库,各方面工作经验不足,监测报告网络系统领域建设处于空缺状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与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有效协同不够,区域内各领域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发现、报告和早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能力薄弱,极大影响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和判断,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影响救治效果。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抓住国家当前对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应急与谋远的卫生项目,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能力不足、疾病预防控制硬件设施和设备配置落后的状况,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适度超前逐年增加,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和不断加强。补齐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短板,调整医疗资源投入结构,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加大向基层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规范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教训,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做到专项预案体现专业应对、部门预案体现部门职能、单位预案体现具体处置、重大活动预案体现预防措施,逐步形成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若干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分事件类别的部门单项预案,处置流程、工作规范所组成的卫生应急预案和规范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应急平台。加快建设以县、乡应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为主干,县直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为枝干,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为支点的全县应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公共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等整合为一个综合管理平台,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机制,实行科学分工,分级负责。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充分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指挥协调、综合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职能。

(四)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医卫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救治队伍专门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能打胜仗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择优选拔相关业务的技术骨干,组成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车辆和必要的设备,并分设各个专业应急工作组,覆盖形势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社区指导、物资调配等领域,同时在各主要业务单位组建应急工作后备梯队,充实壮大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队伍的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五)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讲究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也强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要推动将健康元素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卫生城镇创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崇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坚决预防和严格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关于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2020年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8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围绕“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赴县市区及部分疾控医疗机构、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开展网络议政,召开市直单位调研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卫生机构建设不断加快。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等项目相继启动,投资达18.45亿元。各县市区实施重点医院改扩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16个,总投资12.325亿元。

(二)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传染病病区初步建成。完成6个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建设,建成乡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35个。市县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县市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完成。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市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4个;联合组建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3支。按照“四集中”原则,强化“四早措施”,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和常态化防控,取得确诊病例全省最低(6例),每万人口感染率全省最低(0.02)的显著成效。

(四)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急救分站为纽带,乡镇急救点为支点,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急救体系。参与构建“长三角院前急救联盟”等跨地区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应急跨省演练,提升了我市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诸多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均为临时设立,没有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部门应急职能不清晰,沟通协作不够高效。卫健系统应急管理与指挥体系不完善,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缺乏,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不顺畅,存在“防控-治疗”分离问题。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考核评估机制,推演验证不充分,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不相适应。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市本级无传染病专科医院,市县综合医院都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和发热门诊,多为临时改造和搭建,基层卫生院(室)重大疫情基层首诊、预检分诊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进展不快,利用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平战结合设施未启动。市本级财政专项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缺人缺设备缺技术,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现场处置等专业设施普遍缺乏,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三)专业人才不够充足。全市疾控机构省定编制434个,实有编制423个,整体空编率15.6%;乡镇卫生院空编362名;村医1167名,50岁以上占46.3%。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突出,特别是基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全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紧缺,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仅占2.5%和1.3%。

(四)物资保障不够有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职能部门没有明确,尚未建立物资储备库。物资保障生产流通网络和物资采购储备、调用更新、收储补偿机制不健全,大数据平台没有建成,分级使用、分类管理规范标准缺乏。目前,我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经费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和省财政经费为主,疾控中心物资储备不足且更新不及时,医疗机构常规储备仅能维持日常所需,难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对策建议

强调,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特别面对秋冬季第二轮疫情扩散风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系统、更加高效的应急预警决策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加强领导,健全应急协调机制

研究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成立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统筹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落实长三角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深化长三角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疫情协查、联合培训演练、防控物资调配机制。

依托“数字宣城”综合平台,整合现有信息业务资源和管理系统资源,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功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疾病预警监测信息系统,配套重大传染病流调、疫苗可追溯、应急医疗物资管理和调配等子系统,构建智慧应急新模式。

(二)科学设计,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抓紧修订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技术指南,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编制相应应急预案。汲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对已有预案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优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保障、舆论引导等环节,调整充实相关内容。

设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日”,建立预案动态更新和演练制度,每年组织跨区域实战演练或桌面推演,在实践中推动不同层次类型、不同部门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编制、实战演练及效果评估、疫情信息摸排等工作。

(三)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摸排我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现状,等高对标沪苏浙,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启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过渡期内保留同翔医院作为应急医院,新建市立中医医院,推进市体育馆平战两用改造升级,配足负压病房和救护车,力争在“十四五”时期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市县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规范化改(新)建,确保年底前完成。加强乡镇医疗救助点建设,提升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增加急救机构辅助岗位投入。加快推进市级及县市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配备、更新实验室设施设备,提升新冠病毒核酸以及其它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优化市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专业人才引进流程,盘活用足现有编制资源。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疾控中心和基层卫生院(室)绩效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重视加强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组建公共卫生应急专家智库,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疾病防控基本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大型设备购置、应急医疗物资更新等专项支持力度。

(四)平战结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设立市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依托各类综合医院建立储备点,明确主管部门及职能,健全“市-县-机构”三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目录、标准、品类,科学评估存储规模和布局,出台相应采购标准,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实现科学调配和高效管理。

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协议实物化储备、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原材料储备与生产设备储备、本地供给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完善补偿机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在我市布点,建立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基地。

(五)基层导向,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3)04-0078-02

【摘 要】目的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流行时的处置能力。方法 针对突发性传染病特点,快速开展全员教育、重点培训,以及模拟演练检查。结果 快速建立培训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和管理制度;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注重培训后效果评估,不断完善。结论 通过规范化教育培训和监测督导,才能科学、有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规范化;培训

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特别是突发性的传染病流行时,更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健康。从SARS的出现、到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等,说明现阶段流行特点是新传染病不断出现,一些被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死灰复燃[1],我国传染病防治面临新的挑战,形势非常严峻。如何培养与传染病防治新形势相适应的医务人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院近年来,尤其2009年,遵义地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我院在2个月的时间内,诊治发热患者( 4653人次)、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1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112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认为规范化的培训是应对突发事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途径,现报道如下。

1 规范培训制度和体制

1.1 快速建立培训组织 迅速成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培训领导小组,以主管部门(医务处、护理部)、感染控制科、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构成。并依据国家卫生部下发的防疫措施、纲要对培训提出要求,做出针对性、可行性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场地、设备。由主管部门明确培训对象、教员、内容等。其中对象为:全院职工,重点是导医、门诊、急诊、感染科病房的医务人员。教员:相关科室专家。内容:国家卫生部下发的防疫措施和诊疗方案等。

1.2 制定培训计划和管理制度 针对全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习进修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将培训当时的考试成绩编制培训学分表,作为参加培训依据。由继续教育办公室建立可信的登记册,了解并督促医务人员培训,确保培训率。

2 明确培训内容

2.1 培训前评价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业务知识、工作现状,为其设计培训内容。评价可通过简单问卷调查、谈话、提问等形式得到结果。

2.2 培训内容包括有关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上报途径和时限、标准防护知识和技能、疾病诊治流程和筛查方案、危重患者的救治原则、不同区域、尤其是隔离病区的防护、隔离、消毒工作方案和程序,以及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进出隔离病区的规定,健康知识宣教等。

2.3 不同人群应有所侧重:如行政管理人员侧重医院感染管理法规、信息报告;医务人员侧重疾病诊治流程、筛查方案、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合理用药等;护理人员侧重消毒、灭菌、隔离的应用;辅诊科室人员掌握检查方法;后勤人员依据工作特点掌握疾病的预防和自我防护。

2.4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普遍暴露的薄弱环节是对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因此各类人员培训中均将三级防护的要求、防护技术、防护用具的使用、消毒隔离技术作为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

3 培训方法

3.1 选择培训形式,采用全院集中讲授与部门分散讲授相结合,以及理论与模拟演练相结合。依据内容分重点和了解两部分:采用多场次、滚动式进行,各类人员按要求必须参加培训。

3.2 分时段培训,疫情初期普及有关基础知识,组织学习疾病防治宣传材料,分析疾病的传播特征,以及应急预案的培训。疫情发展期重点培训环境消毒及污染物品处理方法,特别是护理人员必需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配制、消毒方法选择、消毒设备的使用、消毒范围和频率的确定、医疗垃圾正确处理等。在应对新发的传染病时,根据卫生部下发的防治方案,要不断改进措施,随时培训新技术,解决各种新问题。

3.3 抓重点培训 门诊、导医处、急诊科及传染病房医护人员设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训后逐个进行考核,合格率要求达100% 。同时采取不定期监督检查的方法,将消毒、防护措施落在实处。主要以正确洗手、正确穿脱防护服和防护用具、正确进出隔离区的程序等,确保不发生院内感染。并由医院感染部门,迅速在各部门发挥宣传、指导、监测、监督作用,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到每个细节和角落,发挥其中间联络作用,提高全院应急反应能力。

4 培训效果评估

4.1 培训前进行提问或问卷调查,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内容为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自我防护、消毒隔离及专业相关知识,根据答题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

4.2 培训后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主要是实地演练,通过参加遵义市卫生局组织的甲型H1N1模拟患者的演练工作,了解知识掌握水平。

5 结论

5.1 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普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了预防意识;使得我院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诊治中,医院各类人员严于防范,没有院内传染病的流行和一例院内感染的发生;充分证明了规范化的培训的作用。

5.2 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高了法规观念、医务人员掌握了传染病的法律法规、上报途径和时限,为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控制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在应对和控制疫情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医院相应的职责。其职责是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和预备状态[2],确保人民的健康。

5.3 通过模拟演练的培训以及实地演练的检查,提高了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了传染病的诊治流程,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医务人员在接诊大量的发热患者时(一个月夜间门诊量平均达近90人次),做到了有条不紊,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5.4 通过对三级防护的要求、防护技术、防护用具的使用,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区规定,消毒隔离制度,统一消毒方法和操作程序的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了防范意识。在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做到了临危不乱,充分意识到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是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例被传染,增加了全体医务人员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治愈率。

5.5 通过健康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了疾病的预防知识,对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尤其是在隔离病区住院的患者,取得了患者良好的配合,保证了病房工作正常运转。

总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通过强化管理和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提高及时发现和识别传染病的能力,确保科学、有序、有效应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以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范文第4篇

京粤制定SARS防治方案

8月25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报告当前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时也发出警告:“尽管我们已经取得抗击SARS工作的重大胜利,但SARS是一个新发传染病,不会在一次发作后就销声匿迹,如果不加强防范,必然会再次发生。由于我们对SARS的传播途径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方面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防止SARS反复的任务依然严峻。”

同日,北京制定出了《防治SARS应急预案》,以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SARS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有效防止SARS疫情反复。

《预案》总则部分明确了指导思想及六项工作原则,即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负责、分级控制、快速反应和依靠科技;同时确定了三个级别的疫情预警,从低到高依次是三级、二级和一级,各级别都有相应的确诊病例人数标准。三个不同级别的疫情预警中任何一级的应急响应一启动,全市都会相应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任何一级别的末例SARS病例治愈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专家预警委员会研究提出报告,经市卫生局报市政府和联合工作小组决定,本次应急响应结束。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冯鎏祥和省卫生厅疾控处处长、省疾控中心主任三人近日进京,携带经讨论改进的SARS防治工作方案及防治经验和全国各地卫生部门磋商,进行病例分析及经验总结交流。

据了解,《2003~2004年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对疫情报告监测、重点地区与人群的防治、设立发热门诊、收治转运病人、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做了详细指导。按要求,省市卫生部门继续保留指挥协调组织形式,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继续保留定点收治医院,各定点收治医院的“非典”防治设施、设备不得拆除;各综合性医院要继续规范做好发热门(急)诊工作,设立预检分诊点。

9月底前开展紧急疫情模拟演练

另据香港《文汇报》8月中旬报道,SARS疫情会不会在今冬明春反弹,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中央领导人非常关注。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7月底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专门就如何防范疫情反弹做出周密部署。

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疟疾 疟原虫 卫生行政部门 《国际卫生条例(2005)》

中图分类号:R5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59―02

【Abstract】 One crew was in the diagnosis for the vivax malaria in Zhangjiagang Port. The crew received the transfer treatment in assistance with the health sector and the other crews had take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disposal of this even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it is significa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port core competencies of public health.

【Key words】 Malaria, Plasmodium,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2005)”

张家港口岸对一起国际海员旅途中感染疟疾病例,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配合下,该事件得到了较好处理,给进一步提升口岸核心能力留下许多思考。

1 流行病学调查

该轮为巴拿马籍,共有船员30人,均为外籍船员,分别于9月2日、12日和19日停靠新加坡、中国曹妃甸港和张家港,装载货物为铁矿石。

患者,男,24岁,印度籍,于2007年8月23日在印度登轮工作。9月7日患者自觉身体发热,体温38.9℃,随后又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疑为流感,当日无明显诱因。9月12日在曹妃甸港检查并进行对症治疗,但症状略有缓解。19日该轮停靠张家港后国际航行船舶单位传染病监测点向检验检疫局汇报有船员体温偏高,卫生检疫人员随即禁止该船人员上下,对患者进行隔离,并对其他船员进行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取得联系,按医疗急救流程将该船员送至就近口岸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继续采用对症治疗。9月24日夜,该患者突感症状明显加重,卫生检疫人员在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后将患者送至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血液涂片检测发现疟原虫,确诊为间日疟。

患者否认以前曾患有疟疾,否认此次登轮后有蚊虫叮咬史,否认输血、献血、手术史,承认登轮前有蚊虫叮咬史。

其他船员否认输血史、疟疾过去史、近期发热史、蚊虫叮咬史,承认有疫区造访史,体温测量均正常。

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与9月28日从上海浦东机场回国继续治疗。在对该轮进行消毒和排除其他船员感染疟疾后与9月27日对该轮签发出境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证书,准予离境。

2 防治措施

2.1 对患者按氯伯八日疗法进行治疗,数日后症状消失。要求患者归国后继续治疗;

2.2 对船员进行疟疾相关知识的宣传,询查全体船员健康状况,对全体成员进行预防性服药,并配备了足够数量的预防性药物备用;

2.3 对该船进行蚊类监测,在船员宿舍和会议室、餐厅、走道等公共场所设点,未发现和捕捉到蚊虫;

2.4 对该轮进行预防性灭蚊处理;

2.5 根据船方的申请,对全体成员抽取血样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涂片疟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2.6 整理相关资料,按规定及时进行疫情上报。

3 分析和思考

3.1 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是确保疫情及时通报的基础。

由于该轮上一港为中国曹妃甸港,已经办理过进境检疫手续,靠张家港后不需要进行入境检疫查验,为发现疫情增加了难度。张家港口岸建立了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在船舶公司、码头单位、劳务公司和指定医院等单位均设有传染病监测哨点,监测哨点发现相应症状和确诊疾病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进行上报,检验检疫机构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此病例中,单位一线业务人员发现有发热病人后通过上报渠道及时向检验检疫机构汇报,为及时救治患者争取了时间,也避免了疫情的可能扩散。

3.2 加强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是确保医疗急救网络健全不可或缺的环节。

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与张家港市卫生局建有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有完善的医疗急救网络,指定码头沿线两家市级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救治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为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医院。检验检疫机构与地方卫生机构一起参与了多起突发事件的演练,能够做到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在此病例中,相关医院均能及时进行医疗急救,并在确诊的基础上给与有效的治疗。

3.3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日常的演练是事件妥善处理的保证。

张家港口岸围绕口岸核心能力提升,建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类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每年均能进行相应演练。当遇到疫情汇报时能做到临阵不乱,处理及时,按流程操作。在此病例中,检验检疫人员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了患者救治、媒介生物控制、环境消毒、预防性服药、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覆盖了疟疾疫情控制的各个环节,而且由于日常的演练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操作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