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由于煤矿开采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设计软件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主要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煤矿通信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移动设备结合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引导下,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管理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探讨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安全;网络体系

0引言

安全是人类根本需求,安全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于煤矿开采存在自然灾害威胁,职工素质不高等不利情况,我国连续发生多次煤矿重大恶性伤亡事故。近年来国家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成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煤矿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虽然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低,但相比发达国家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目前矿山安全处于落后局面,煤矿安全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其他安全管控方法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管理要与信息技术结合,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1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煤矿是高危行业,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突发事故几率高。近年来频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煤矿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煤炭企业改革方向是不断扩大规模,适应经济的发展[1]。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前提,目前国有煤矿开采平均深度达400m以上,必须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煤矿企业具有信息来源途径广等特点,煤矿信息处理包括生产日报、通风报表、物资供应计划统计等,为确保信息及时有效,避免造成煤矿混乱,对信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长期采用人工管理模式,信息采集处理通过手工填写完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确保信息统计分类准确无误[2]。

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发展,当前煤矿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管理形势,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煤矿企业领导者决策水平,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必要。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图文声像信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改变管理者工作模式,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催化作用受到各行业的关注[3]。利用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隐患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具有重要作用。使煤矿企业有完善的管理措施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处理各种隐患信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打造煤矿科技兴安管理氛围。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隐患分类明确,建立基层区队与矿领导沟通媒介。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煤矿安全问题突出,安监局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重大煤矿事故,反映出我国矿山安全严峻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注重预防应急处理煤矿,充分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管理融合,保障矿井安全有效建设。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安全问题是煤炭生产管理的重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面临巨大考验。近年来由于安全问题导致矿难事故频发,为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管理[4]。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进行煤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系统功能设计,将信息通信监控与数据通信等功能融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在线监测,利用信息通信系统获得数据采集分析,获取安全事故频发关键环节,减少安全管理工作盲目性。当前计算机信息化在生产运用中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我国大部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为安全产生带来很大困难。冲击低压危险性加大,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无法提供准确识别地质条件的信息技术,如建立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对各项安全设备研究设计等提供动态化监控评价,我国大多数煤矿对信息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环境未形成,煤矿企业忽视安全设备的投入,信息化设备普遍投入不足。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设备配备未达到相应标准,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中小型矿山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3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是综合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构成无线监控传输系统,对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瓦斯等环境数据进行远程无线监控。可根据上传告警信息确定煤矿事故情况,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帮助。克服矿井数量多等问题,充分发挥瓦斯监控设备的作用[5]。加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形成安全信息监控预警等功能齐全的安全管理平台,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目前煤炭企业中网络系统应用广泛,有的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的建立煤炭网站等。网络应用不断增多,但大量网络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涌现,黑客侵入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煤炭企业网络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对如何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有不同看法,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保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制定国家标准描述开放性系统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完善。要结合企业常用安全标准,建立煤炭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某煤炭集团公司网络平台应用有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内引外联。网络架构方面有核心层面交换机CiscoCata-lyst4606,公司本部与子公司通过路由器Cis-co7500互联;采用ISS千兆入侵检测系统RealSe-cure实现对网络入侵等非法行为实时监控,为分析安全与追踪入侵等提供重要数据。对局域网内计算机进行监控。在人气有限原则下建立规范可行的安全制度,对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安全培训。

保证网络数据应用机密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包括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管理系统等。随着我国大中型煤矿装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对井下人员救援缺乏可靠信息。开发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可以从监控计算机查询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利用信息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考勤管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无线数据传输、自动控制等多技术学科综合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实现目标自动化管理。GIS是描述分析空间信息的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开发包括利用计算机语言集合其他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与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融合,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基于INTERNET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当代先进Internet技术构建,由文本数据库、INTER-NET网络构成。基于GIS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提供监测分析决策等功能,按功能分为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服务支持系统等。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媒体安全生产中应用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煤炭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现有有关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较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缺乏行业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目前煤矿行业生产软件研发相对落后,缺乏适合煤矿行业特点的软硬件仪器。加快发展适合煤矿安全的电子产品,提高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是今后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丹 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论文2

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最主要的信息化手段。但如何在医院无线网络的影响下,保障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医院医疗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当前所重点研究的方向。因此,本文结合医院无线网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安全管理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基于该方法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医院无线网络及安全系统结构

首先,想要充分地满足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结合并克服医院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以病毒查杀软件、IPS入侵防护技术等方法,实现对医院无线终端在线、离线的管控。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并满足医院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并保证医院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其次,依据网络安全三级等级保护标准的要求,医院在进行构建无线网络安全系统时,需要进行严格将网络区域划分为接入区、控制区以及核心区等3个区域[1]。并保障每个区域之间均可以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地保障系统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具体结构拓扑图如图1所示。从上述结构图中可以认识到,当医院无线网络接入区中的平板以及PDA接入无线网络当中,就会经过控制器实施IP+MAC以及用户名与密码等多重验证之后才能够进入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充分地说明了只有授权的无线终端才能够通过无线控制器进入安全管控系统。而在安全管控系统当中,可以实现对用户名与密码的认证、设备终端绑定以及杀毒等[2]。

2医疗无线网络的特点及其接入方式

(1)特点首先,基于医院无线网络具有较强的移动性、高效率、低延迟以及高效性和低安全性等特点。其次,医院的无线网络虽然具有很好的性能。但由于医疗方面的数据加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压缩技术不成熟以及在数据传输过程之中存在些许漏洞,进而导致医疗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产生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也是造成医疗信息安全性较差的原因[3]。(2)接入方式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网络接入具有开放性与隐匿性等特点,因此针对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从其物理层面中来发现问题。而无线网络接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具体见图2所示。而医院本地区域之间构建的移动护理终端与移动医生终端等设备均是通过分布在楼道中或每间病房中的无线接入访问节点与医院中的网络进行直接连接在一起的。通过,接入访问节点、局域网,与楼层交换机进行连接。再由交换机通过光纤,和汇集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等相关装置,最后才能够接入到中心机房当中。但,由于每一个移动终端都能够接入无线访问节点,从而无法从物理层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网络非法接入与恶意攻击的主要方面。

3医疗信息安全系统需求及设计

3.1医疗无线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

(1)数据加密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从医疗无线网络数据方面入手,网络数据加密。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节点安全。在医疗无线网络中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网络节点。当少数的网络节点遭到破坏时,只对医疗网络的安全起到极小的影响。但如果当Sink等遭到篡改,就很容易导致网络出现瘫痪。因此,针对医疗无线网络中的恶意节点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清除,不仅是起到保护节点安全的作用,还起到了保护医疗信息的安全。第二,被动防御。从该方面来看,是指当网络受到入侵时,被动防御会起到对数据的保护作用。而对该方面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第三,主动攻击,该方式使得医疗无线网络具有主动对风险识别的能力。第四,信息安全需求。数据加密可以将医疗信息中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并且,也是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无线网络中的主要需求[4]。(2)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可以将医疗无线网络中传输大量数据,通过压缩技术应用到数据处理当中。这样可以起到数据传输效率的作用。而数据压缩算法,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周期分段长度的设计,达到提高数据压缩和保障数据传输稳定的目的。(3)数据传输医院无线网络对患者信息以及相应体征数据监测的收集方法相对较多,因此可以要求患者通过穿戴或者携带的方式,和传感器设备之间保持相对的静止关系。以此通过相关设备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将所得信息传输到医疗监护中心。这样一来有效提升了数据收集以及其传输的实时性,还可做到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医疗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5]。

3.2基于医院网络的医疗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2.1系统功能设计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从系统的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包含5个方面,具体设计如下:(1)数据采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通过利用传感器设备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而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是由医疗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2)数据加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对所采集到的初始数据,利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以及对现有的密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升,降低患者信息的泄漏风险。(3)数据压缩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将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压缩算法将数据信息进行压缩,以此实现网络消耗降低和提高医疗数据信息传输的目的。(4)数据传输与解密等功能设计,前者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支撑数据优先级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确保重要信息数据能够被及时获取,还可以促进医院医疗监护水平及实时性得到提高。后者通过逆序密钥的方式实现迭代计算解密数据,从而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5)监护功能设计,该功能的设计可以为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检查,提供方便。

3.2.2监护系统设计监护系统设计,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终端、网关节点以及加密解密和监护、防火墙等部分共同组成。首先,从终端方面来分析,该部分通过患者所佩戴的传感器,来实时关注和采集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相关监测指标数值,并通过设备和无线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护中心。其次,从防火墙方面来看,防火墙的设计,可以及时有效地研究医疗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护系统的安全,还可起到保护医疗信息数据的作用。

3.2.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MySQL数据库为主,进行患者信息与医护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设计。不过在设计患者信息模块时,不仅要将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相关的资料设计在内,还需要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态监测数据进行记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信息之间的描述和数据类型之间并不相同。针对医护人员信息方面的设计,主要包含了姓名、年龄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和监护信息等[6]。

4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分析

4.1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1)加密模块针对该模块的实现,研究以加密算法为标准,设计出加密模块。该模块可以将患者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加密,从而有效防止与避免患者信息被窃取。而未经过解密模块进行解密时,数据信息即使被打开会以乱码的方式进行展现出来。因此,即使信息被盗取,也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而相关信息只有经过相应的逆向解密方法,正确的解密之后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2)压缩模块该模块的设计,是通过将初始数据进行过压缩算法进行压缩到最小化,以此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如,脉搏信息、体温以及血压等体征监测数据均为主要信息。例如,以心跳为例。经过压缩模块后,当通过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为70次/分钟,经过多次呼吸调整,可以将所传输的数据降到65次/分钟。而数据压缩算法的具体流程为,压缩算法启动后,可以将所采集的数据组合成时间;接着,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判断,是否能够有效满足模型的需求。当数据满足时,即可实现数据压缩。若是不满足,则需要对采样时间进行调整,并重新建立新的时间序列集合。并重新构建新的回归模型,以及对数据进行再次压缩[7]。但需要注意,压缩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压缩算法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数据压缩功能得以实现。(3)传输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对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的监护模块中,方便医护人员的观察。在数据显示模块当中,包含了病人管理、呼叫中心以及数据分析和监护、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如果,患者身体体征存在异常,则会在页面中进行提示。

4.2试验证明及评估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通过网络仿真软件NS2,搭建出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仿真平台。并通过以某个医院临床医疗中多种医疗信息所产生的文档为实验数据。且该文档中一共包含了3000条医疗病历数据信息。其中2000条数据作为测试数据,1000条作为训练的数据。不过为了进一步保障测试的真实性,因此将试验划分为2个部分来共同进行。第一步先进行定义评级指标,来评估该方面的可行性。第二步,通过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对比。以此来分析数据安全管理的脆弱性。这样一来,既可以清楚认识到本文所提方法的安全管理算法的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抵御恶意节点的攻击。同时,还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节点,进行了试验和检测。

通过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恶意节点攻击,并对其检测效果展开了观察。通过相关试验结果发现,在医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未得到应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的攻击,网络节点信息较低。当安全系统得到应用时,网络节点的信任值会随着时间单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未出现患者病历信息丢失的现象。由此可以表明,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起到恶意节点的识别作用,还能够促进医疗数据信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提高。接着将本文所提到的加密算法与传统的WBAN数据加密算法,结合相应的医疗病历数据信息,进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在解密后的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发现加密算法在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系统设计方面,不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满足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对其安全管理质量的需求。并且,试验证明,所提的系统设计与加密方法,还为医疗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8]。综上所述,研究以医院无线网络为标准,提出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来实现对医疗信息安全的管理。从而降低并解决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医疗数据以及信息的传输速率等稳定性、安全性及完整性,还通过加密方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提高对恶意节点的检出率,促使医院医疗工作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赵桂兵 单位: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信息科

信息技术论文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成为对广大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它是教师群体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浪潮中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线上教学实践暴露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诸多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中小学来说,此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既是教育领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危机应答,也是推动教育主动变革的一个重要机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目标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线上教学揭示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现代信息技术困境

由于缺乏相应准备,面对陌生的教育教学平台和设备,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前期一度感到手足无措,时常出现各种“翻车现场”,软件使用不畅、操作不当、平台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播过程中画面卡顿、忘开语音、闪退、作业批改流程混乱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可否认的是,经过疫情阶段的线上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普遍得到较大提升,但离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部等五部门2018年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简称《计划》)特别强调要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1],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前期的反馈来看,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储备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与《计划》的预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教师不具备熟练应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对新生的线上教学设备及教育教学平台操作流程不熟悉,有的教师甚至是从零开始。为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他们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线上教学已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教师必须接受、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装备的操作方法,这实际上也反向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如何熟练操控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教育技术装备,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中信息技术短板的行动策略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要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2]。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出培养与培训分离、培养与培训机构并行的二元结构。培养、培训系统分离,会形成体制性障碍,不能产生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需要加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改变培养、培训分离的现状。具体而言,应将学院教育、教育实践、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培训等多种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既要重视职前教育,更要重视职后教育培训,从长远看,尤其要重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优化学院教育的教师教育课程

研究显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化等问题[4]。学院教育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源头,只有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并一以贯之,才能培养出一支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2.深化教师职后教育培训

相较于学院教育和职前培训而言,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最为重要,因为它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时间长,跨度大。随着时代变迁,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也需要随时展而不断更新,除教师自主学习外,教育行政部门还需要经常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以满足现代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备课、上课、评课、科研、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等都应涵盖在职后教育培训内容之中。以苏州市为例,教育局下设教师发展中心,学校设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行政部门到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在岗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学年不得低于50个区级继续教育学时,并形成制度。学习内容大多与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高度相关。继续教育培训较好地提升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重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时代需求,才能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能局限于教育教学技能的成长和发展,更要重视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从线上教学期间的表现和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中小学教师群体需要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储备。线上教学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遇到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苏州市非常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每年会推出相关培训活动。依托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大力推进“教智融合”及“易加学院”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举办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赛,较好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加强教育教学反思

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都认为写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帮助。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成长[5]。无独有偶,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也曾说: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名教师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6]。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挑战,中小学教师要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尤其要注重总结失败原因,反思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挑战,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蜕变和自我成长。如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记、与学生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7],既要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更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改进和强化教学策略。笔者所在区域的许多教师十分善于抓住机会,依托区域开展的各种教育论文征集比赛,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参赛,屡屡获奖。他们通过教学反思,一来反思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不足,可以针对问题予以重点解决;二来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积累了材料,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可谓一举多得。

5.建立学习型组织共同成长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政策举措来完成远远不够,更需要教师群体自主自发地学习和提高。吸取线上教学的教训之后,相当一部分教师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短板,继而自发组团学习。例如定期开展讲座,由某一位教师就某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或软件的应用对其他人进行培训。如在2021年12月的两次活动中,L教师就一套整合了代数、几何与微积分的动态数学教学软件——GeoGebra的使用进行了两次讲座。通过两次培训,大多数参与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用GeoGebra软件画动态平面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圆锥曲线、立体图等的方法,体验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通过这种学习型组织,大家从实际需求出发,就共性问题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较好地弥补了继续教育培训的不足,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语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公平、高效、有价值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教师群体快速更新知识库,加快专业成长,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危机应答、课程建设等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中小学教师要未雨绸缪,把功夫下在平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3]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4):3-7.

[4]董新良,闫领楠,赵越.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问题、理念及对策—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0(1):1-7.

[5]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6]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挑选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送检病理科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标本252例。所有的患者最后均确诊为肺癌。男184例,女68例,年龄44~85岁,(平均66.3岁)。所有的患者行支气管镜刷检,同时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与传统涂片。

2、仪器:美国SurPathTMPrepstain全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染片机(BDTriPath,BurlingtonNC,USA)及相关耗材。采用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BF-260或1T260工作镜)进行检查。镜下发现肺癌的直接征象或间接征象者,根据胸部CT提示的病变行透视下支气管镜肺活检。所有患者均在活检部位采用南京微创一次性保护型细胞刷刷检,将毛刷头直接在玻片上常规涂片1张。再将毛刷头置于盛有10mlCyteRichRed固定液的50ml离心管中充分震荡漂洗收集细胞。

3、制片方法

3.1传统涂片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刷头直接涂抹于载玻片上,涂片1张,干燥,95%乙醇固定10min,常规HE染色镜检。

3.2BDTriPath制片方法:标本加入专用50ml离心管中,使用程控离心机以Hettich3#程序600r/min离心10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加入CyteRichRed固定液20ml,静置30min,Hettich的3#程序以600r/min离心10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涡漩混合器振荡均匀,加入10mlTris缓冲液,混均,移至12ml的离心管,Hettich的4#程序以600r/min离心5min,迅速管架倒置180°倾出上清液,涡漩混合器振荡(15±5)s。管架放在PrePStain系统上,静置10min,等待上机自动制片染色。

4、判断标准:涂片诊断采用正常、可疑癌细胞、癌细胞三种分类方法,后两项为阳性标本。尽量由同一位医师操作电子支气管镜采集标本,由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同时阅片镜检,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

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种涂片质量比较:传统涂片,涂片范围大小不一,涂片背景红细胞白细胞多,细胞分布厚薄不均,胞质核浆结构对比不明显,胞核染色质均一模糊、核仁不清;支气管镜刷检细胞标本LCT制片后,细胞集中于涂片范围直径15mm专用玻片上,细胞界限清楚,涂片背景干净清晰,细胞分布单个散在或成团分布,有立体感,胞质着色鲜艳、易于观察,胞核核膜分明,核内染色质及核仁清晰可见。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诊断肺癌阳性率为58.33%,(146/252),其中中央型肺癌98例,周围型肺癌48例。传统涂片诊断肺癌的阳率为33.19%,(84/252),其中中央型肺癌68例,周围型肺癌16例。液基薄层细胞学与传统涂片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标本应用传统涂片方法制片,受细胞新鲜程度、细胞量、出血及炎性背景、制片技术等因素影响,造成背景不清晰、涂片细胞易重叠、厚薄不均、细胞形态不易观察、有意义细胞数量偏少,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漏诊重要病变。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LCT)是近年来出现一种制片技术的革新,明显优于传统巴氏涂片的检查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BDThiPth离心沉降技术和新柏氏(ThiPthTCT)模式技术。两种方法工作原理不同,分别为重力沉降式和过滤膜式,已经广泛成熟应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和TBS诊断报告,对比传统巴氏涂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大大提高,标本采集及制片质量的优越性是传统涂片技术无法比拟的,特别是BDThiPth制片技术在细胞数量、背景去除非诊断性杂质、全自动制片染色及诊断质量尤为突出。美国FDA认证:超柏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所有液基细胞学技术中检出率最高的技术。2005年美国病理协会非妇科细胞学实验室比较液基制片方法与传统制片方法在体液样本检测能力,证实液基制片方法更容易检出肿瘤。

对比传统涂片,LCT制片使细胞在载玻片上分布均匀,厚薄一致,细胞数量多,集中于15mm范围内易于阅片,核染色质着色鲜明,核浆对比效果好,易于观察核结构,染色背景清晰,制片质量十分满意,阳性率显著提高。LCT制片技术和诊断质量体会:支气管镜刷检由于全部收集或大部分收集送检标本,最大程度保留病变细胞,尤为适用LCT制片方法;液基涂片中的细胞核可能不如传统涂片中那样深染,但细胞核异型性是判读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的重要重要标准,一般认为核占优势、核浆比例高、核膜不规则、染色质凝块状、核仁清或多个小核仁为恶性证据;巴氏染色胞浆在区分腺癌或分化鳞癌很有帮助,前者胞浆见空泡,后者胞浆橘黄色、含角蛋白;仔细观察成团核深染的细胞,如怀疑异常,在背景中全面寻找单个异型细胞更有意义;提高制片质量显著,但诊断阳性率的改善还需病理诊断医师勤于积累,LCT在支气管镜刷检细胞标本应用时间及应用范围还比较晚,对同一份标本同时进行普通涂片,以积累经验,减少误诊。

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刷检联合组织活检的重要手段。传统支气管镜黏膜细胞学检查是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用支气管毛刷直接在普通玻片上涂片,诊断率低。LCT对肺癌有更高的诊断率。国内也有少量文献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与组织病理学对照,普通涂片法检出敏感度为33.19%,而LCT检出敏感度为58.33%,较普通涂片法提高了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总结

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油菜河水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风境区上游9km,距安顺市约13km,是安顺市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是一座集灌溉、发电、防洪、供水、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利用的龙头水库。该水库是在强岩溶地带堵洞筑坝建库。水库正常高水位1290m,总库容5960×104m3,坝高41m,坝型为浆砌石单曲拱坝。发电引水隧洞洞轴线穿行于溶蚀洼地、峰丛洼地、峰林谷地之中,引水隧洞开挖至0+620时,掌子面突发涌泥现象,洞渣封堵施工面至桩号0+730m,在此过程中,施工方共计清理塌方淤泥1450m3以上,清理长度为100m(0+730~0+630桩号之间)。此后,掌子面再次突发涌泥现象,由于担心掌子面再次发生涌泥现象产生较大的人员伤亡,目前处于停工状态。经专家研究决定,初步采用改线方案。本次电磁波CT探测查明岩溶洼地新改线处岩溶发育情况。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

2.1基本原理钻孔电磁波CT技术基本原理借助于医学CT技术。医学CT技术是利用X射线扫描人体切面,经计算机处理显示人体病灶的精确图像。依据这一理论,当要研究两钻孔间岩体内构造时,在一钻孔内发射电磁波,而在另一钻孔内接收电磁波进行断面扫描,经地球物理反演计算,就可重建目标体的二维图像。井中电磁波CT层析资料的解释基础是基于不良地质体与其完整围岩吸收系数的差异,而破碎带、溶洞或溶蚀裂隙等都可以形成吸收系数差异较大的非均匀体,产生出局部高吸收系数异常,从形态和大小上易于识别。因此,跨孔电磁波透视在孔间可以较好地探测不良地质体,确定空间位置和形态。

2.2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资料处理是在微机上完成的,处理流程为: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建立成像区域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层析反演成像成图。1)CT输入数据的形成。对每对跨孔剖面的原始数据输入到微机,按建立的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文件。这次野外采集工作中,以孔口高程最高的孔为坐标原点,X轴沿水平方向为孔间水平距离,建立坐标系形成CT输入数据。2)层析反演。CT输入数据直接送至EM-SYS层析成像软件处理流程中,进行电磁波层析反演,其计算过程如下:由电磁波理论知道,在各向同性均匀岩体中,当在一钻孔中发射电磁波,另一钻孔中接收电磁波时,若发射天线长度远小于两钻孔间距离,则接收到的电磁波场强为:E=E0fS(θS)fr(θS)R-1.exp(-∫Lβdl)(1)式中:E0是发射击天线初始辐射常数;E为相距R处接收到的电场强度;fS(θS)和fr(θS)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方向函数;θ为天线的辐射角度;L为射线路径;dl为积分元;β为介质的吸收系数。经变换:InA=In[E0fSfr(ER)-1]=∫Lβdl(2)对于式(2)中的投影函数A进行图像重建可求出目标函数β。具体算法即把图像划分成M个互不重叠的像元,以各像元内的重建结果组成数字图像:∑DijXj=Yi式中:Dij为第i条射线在第j个像元中的长度;Yi为第i条射线迭代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Xj为要求的第j个像元中的衰减系数β。上述方程实际上是求解一个大型稀疏矩阵议程组。具体算法有:反投影法(BPT)、代数重建法(ART)、联立迭代重建法(SIRT)和正交变换投影法(LSQR)等等。本次反演方法为联立迭代重建法。3)层析成像成图。最终层析成果采用GoldenSurfer绘图软件,显示每对跨孔声波层析成像图。层析结果采用统一格式成图,在二维断面上,发射孔孔口位于区域左侧坐标原点,以孔口高程取代Z轴0点。水平方向X轴向右表示为跨孔水平距离。将层析反演输出数据输入至成图软件,形成二维区域网格化文件。然后再将网格文件送入成图程序,获得层析成像图。

3工程地质物理勘探技术应用成果

评析经上述数据处理,结合钻探、地质调绘成果得出本次物探解释成果,现将本次物探勘察成果分述如下:

1)ZK1-ZK2剖面:本剖面见4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4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异常主要集中在孔深25m以上,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影响较小。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2)ZK2-ZK3剖面:本剖面见3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2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下部两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3)ZK4-ZK3剖面:本剖面见2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2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推断2处大于0.6dB/m的异常区域为溶蚀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形成小规模岩溶。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4)ZK4-ZK5剖面:本剖面见4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4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本剖面未见大规模岩溶破碎带发育。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5)ZK5-ZK6剖面:本剖面见3处电磁波高吸率异常,其电磁波吸收系数均大于0.4dB/m,说明电磁波在穿透过程中急剧衰减,结合钻探分析,推断3处0.4~0.6dB/m的异常区域为节理裂隙发育带,带内岩体完整性较差;本剖面未见大规模岩溶破碎带发育。由于下部异常在新改线隧道附近,对隧道施工及安全运行有一定影响,因此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异常洞段。吸收系数小于0.3dB/m的区域岩体完整性较好。

4结语

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VPN、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

1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实现。

2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

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

3安全需求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

可用性: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

4风险分析

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

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

5解决方案

5.1设计原则

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

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保持网络原有的性能特点,即对网络的协议和传输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3.易于操作、维护,并便于自动化管理,而不增加或少增加附加操作;

4.尽量不影响原网络拓扑结构,同时便于系统及系统功能的扩展;

5.安全保密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一次性投资,可以长期使用;

6.安全与密码产品具有合法性,及经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可或认证;

7.分步实施原则:分级管理分步实施。

5.2安全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以下安全策略:

1.采用漏洞扫描技术,对重要网络设备进行风险评估,保证信息系统尽量在最优的状况下运行。超级秘书网

2.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构筑防御系统,主要有:

(1)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的对外接口,采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层进行访问控制。

(2)NAT技术:隐藏内部网络信息。

(3)VPN:虚拟专用网(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它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公司业务伙伴等与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在该网中的主机将不会觉察到公共网络的存在,仿佛所有的机器都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公共网络似乎只由本网络在独占使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4)网络加密技术(Ipsec):采用网络加密技术,对公网中传输的IP包进行加密和封装,实现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它可解决网络在公网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也可解决远程用户访问内网的安全问题。

(5)认证:提供基于身份的认证,并在各种认证机制中可选择使用。

(6)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企业级的防病毒系统,对病毒实现全面的防护。

(7)网络的实时监测: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对主机和网络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外来攻击的能力。

3.实时响应与恢复: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对网络攻击等实时响应与恢复能力。

4.建立分层管理和各级安全管理中心。

5.3防御系统

我们采用防火墙技术、NAT技术、VPN技术、网络加密技术(Ipsec)、身份认证技术、多层次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技术,构成网络安全的防御系统。

参考文献:

[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春森.系统设计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郭军.网络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4]张铎.电子商务加油站.[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1

[5]王缜,叶林.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M].河北:河北工业科技报,2002

[6]张炯明.电子商务安全使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劳帼龄.网络安全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祁明.网络安全与保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1.1原油脱水技术在油气集输这项工作中,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原油的脱水技术。在我们对原油脱水过渡层进行处理时,不但具有非常繁杂的流程,而且还必须使我们能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进而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在其它国家,目前对其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将原油首先进行排除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虽然我国也使用了这种处理方式,但是由于我国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验上对于该项技术的应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对其实际处理时对于过渡层的处理效果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同时,我国在原油脱水方面所使用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借助游离水脱除器的应用,虽然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原油脱水的效果,但是其也由于不能够对高含水油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及自身结构方面的问题而使我们能够获得的效果也较为有限。目前,我国对这种设备也正处于一个积极的研发阶段,并不断提升该设备的作用效果。

1.2原油集输工艺近年来,油气集输工艺在我国油田开采中所具有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在不断升高,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但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关于油田开采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我国的很多油田也处于一个高含水期的阶段,而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油田开采技术对于油气集输工艺具有了更高的需求。对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能够对我国目前的油气集输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研究。在高含水期,我们可以根据原油所具有的流动性而对油气技术工艺进行一定的改进,即在原油在被我们开采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的运用使其在运输过程中所具有的温度得到降低。同时,对于油田开采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也会对我们所使用的油气集输工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则需要在面对不同情况时选择不同的集输方式:对于原油中蜡含量较低的情况应当以单管集输的方式对其输送,且在运输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加热;而当原油中蜡含量较高时,我们则可以通过单管集输以及运输加热、或者是通过降凝降粘类型化学药剂的使用来获得更好的油气集输效果。

1.3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技术性最强、最新,也是油气集输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目前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在该项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其原油集输方式中加入了电热技术,并以此来获得了更为高效的集输效果。同时,这种方式的应用还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处理成本。

2未来我国油气集输技术的发展分析

2.1在我国目前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其开采的地形条件愈发复杂,且具有着油气田开发难度增大以及开发成本提高的趋势。尤其是对于我国山区等地形非常复杂的区域来说,其所具有的开采难度将随着当地油田开采进度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而我国西部位于沙漠以及荒漠等地段的油田来说更是如此。同时,其所具有的恶劣环境也会使我们对于油气运送的效率、难度以及资源供应的难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我们的开发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另外,随着我国近年来油气资源消耗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国油气开发的幅度以及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在这部分较易开发的油田之后,没有被开采的油田更多的是具有低产以及低渗性质的油气资源,不但具有压降速度快的特点,也会使油田工程的产量也得到降低。

2.2在我国油气开采工作开展的同时,我国目前也更加提倡油气集输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绿色性。这种来自国际以及我国环保部门对于碳减排以及绿色发展的需求,以及我国关于环保一系列措施的完善,都使得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所面临的难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且对于我国油气集输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及难度,而这也是我国未来油气集输工作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2.3我国油气集输以及其配套工艺还面临着急需统一的需求。目前,我国非常规地面的油气集输工艺及其配套集输都面临着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而在我国煤层气田以及页岩气田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在地面的油气集输技术也存在着非常多的类别,且其所具有的投资差异也是非常的大,使实际油气集输工作往往会面临到意想不到的难题。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我国能够及时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行业规范,从而使我国相关的石油开采企业能够在实际开发时有据可依,并在根据规章制度工作的基础上能够逐步的排除处理能力以及开发效率较差的技术。

3我国油气集输工艺未来发展需求

未来我国需要能够在不同方向的油气集输工作中,根据技术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高含水油田的开发来说,需要我们能够研究出一种新型、具有一体化特点的技术,从而使其不但能够强化油气中的除油效果,而且还能够保证预分水中的出水含油指标能够被降到合理的指标范围之中。对于低压低渗特点且地形地貌情况非常复杂的油田来说,我们则应当对原有的油气技术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在保证地下、地面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其标准化建设。而在超稠油的油气集输技术方面,我们则要重点把握低黏液环输送、改质、乳化降黏、催化裂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大力发展煤层气田开发的油气集输工艺地面配套技术,使集输工艺优化简化,同时提高针对煤层气特点的集输技术,研究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并制定相关标准。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拓宽可再生能源在油气集输工艺上的应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对风、光、电一体化的能源的利用的研究,并研究油田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从而使我国的油气集输工艺向着更为绿色、环保以及高效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