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1.MOOCs与电大远程教育相同之处两者都向学习者开放学习资源,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媒体资源、时间、地点和学习进度,都是依靠互联网在线学习,都能组织容量较大的教学班级等。

2.MOOCs与电大远程教育不同之处

(1)形式不同。电大网络视频课多为专家讲座式,严肃拘谨,偏向于学术化;MOOCs形式灵活,深入浅出,很容易吸引听众,更像是置身课堂,与教师面对面。

(2)时长不同。电大网络视频课时间基本都较长,需要用大量的整块时间完成学习;MOOCs课程的视频大多在5-10分钟左右,便于利用零散时间学习。

(3)开放程度不同。电大远程教育在线课程是注册并收取学费后才能学习,只对电大学生开放(国家开放大学最新推出的五分钟课程等社区教育资源可免注册直接使用);MOOCs是免费注册后即可学习,向互联网上任何人开放。

(4)学生参与程度不同。MOOCs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的渠道很多,大家发言踊跃且气氛热烈,MOOCs的教师、助教和全世界的同学都有可能针对某些学习问题在线互相帮助;电大网络课则互动较少,学生观看视频常类似于场外观众看电影,不能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5)对品牌效应重视程度不同。电大远程教育投入名校名师资源有限;MOOCs注重名校名师的品牌效应,基本都是国际上的名校名师或国内的名校名师参与其中。

(6)开课时段不同。电大网络远程教育强调注册以后“任何时间”都可学习课程;MOOCs规定上课时间,多数MOOCs课程都会提前预告开始时间,并在开课后持续几周时间结束。

(7)评价方式不同。电大远程教育的评价手段主要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MOOCs则是多元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系统自动评价等。

二、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适合电大远程教育

“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将教学视频和测试题等上传到网上,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行观看,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则由教师带领学生探讨问题、做作业和答疑,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这与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领域。然而,普通教育实行翻转课堂,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通过MOOCs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势必加重学习负担,如果将在线学习搬到课堂上进行,又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因此,本文认为,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更适合于电大的远程教育在线课程。

1.电大学生特征适宜采用翻转课堂电大主要是非全日制的成人学生,他们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动力,通常出于工作需要学习,期望能学以致用,他们有条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网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寻求帮助,他们侧重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而不是单向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电大学生特点而言极为适宜。

2.电大办学特征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电大远程教育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突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师生分离,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依赖互联网、强调自主在线学习的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更适合电大远程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会吸引更多的电大教师参与。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大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1.课前基于MOOCs的教学视频制作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学生与教师的主要交流形式,要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和优化,强调学习资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电大学生常用的学习平台是各级电大在线平台,包括各类教学文件以及学习资源。但是,这些学习资源有的几乎是书本搬家,有的则显得拖沓冗长,均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热情,视频类资源缺乏现场感,因此有必要对已有传统视频按知识点进行切割,并进行优化。基于MOOCs的在线教学视频的制作,时长应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控制在学生有效注意力时间范围内;每个视频应基本讲解一个问题,让学习内容碎片化,且要有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学生在较短时间学习课程的需求,符合电大学生学习时间零散化的实际情况;视频资源的制作应考虑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要能适应基于手机、Ipad等设备的移动学习需要;视频应具有暂停、快进等控制功能,可调整播放速度,可控制字幕显示与否,便于自主学习。各级电大任课教师,应积极制作自己的教学视频,参与教学平台视频资源建设。

2.在线课堂上的学习讨论和教师答疑

(1)学生个人学习。学生利用电大平台提供的MOOCs视频学习资源,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自主决定学习速度、进度,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在MOOCs视频播放结束之后,完成教师提供的测试题目,然后带着问题参与在线讨论。

(2)学生在线讨论。在网络环境中在线讨论、合作学习,是远程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学生在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模式下,交流学习经验,交换信息资料,探讨学习内容,消除个别化学习的孤独感,在讨论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还可以构建微信群、QQ群、教育Blog等作为MOOCs平台交流的补充,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网络课堂学习就像与真人面对面交流。

(3)教师在线答疑。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在线课堂提供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进行实时和非实时讨论,通过互动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教师可以在MOOCs中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后续的网络课堂上给予针对性辅导反馈,如美国的MOOCs平台Udacity的一些课程,在视频中设置了“答疑时间”环节,在教学视频中解答学生在讨论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3.课后对学习成效的多元化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电大网络远程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课程内容(平时作业)评价和学习过程(课堂讨论、网上学习、BBS讨论等)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根据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强调学习结果。电大学习评价只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显得较为片面,且终结性考核占比重过大。

(1)电大远程教育应采用多元评价。传统的考核评价,势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理念下,电大必须合理考虑减小终结性考核比重,同时要采用新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全程记录教学与学习过程相关数据,通过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及获得的成果,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形成科学的评价。

(2)电大远程教育应开展学生自评。学习效果评价,还应该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开展自评,促使学习者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超越。

(3)电大远程教育应支持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拥有相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在互评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完成翻转课堂上的知识内化过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互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明确评价量化标准,保障评价活动顺利进行。

(4)电大远程教育应能够实时评价。及时反馈是MOOCs评价的特色之一,学生做完课后测验或在线提交作业后,马上能看到平台给出的评价结果,如果没有通过或成绩不满意,还可重复进行练习。网络平台代替教师自动实时给出评价,可以减轻教师劳动量,克服了评价不及时的弊端。

(5)应能将评价转换成学分。MOOCs的学习者学习完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测评,就能获得学分,并拿到课程证书,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不过,目前多数证书还不能与高校学分和学历文凭实现转换和互认。因此,各地电大应尽快推出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网上学习成果评价转换为学分,甚至将学分银行制度用于实现各种办学类型、各种学历层次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在增加一种学习评价方式的同时,也会极大增强电大吸引力。目前上海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研究与实践已有较大进展。

四、翻转课堂理念下电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1.提高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电大远程教育的特征,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电大远程教育学生在利用MOOCs视频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时,由于年龄偏大、工学矛盾突出、基础薄弱等原因,他们通常能够掌握一定的网上学习方法,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但依然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对教师依赖性强的问题,必须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参与集中面授辅导,或参与网络课堂讨论时,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助学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学生在线合作学习能力远程教育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方面,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发现问题、归纳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带着问题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在网络课堂或集中面授环节,有所侧重地进行释疑解难。教师可以将远程教育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大教师角色定位

1.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电大教师必须直面角色转换和成长的困境,由课程的主导者成为课程的协调者,由单向指令性教学变成支持服务性教学。翻转课堂使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学生可能在个性化学习中提出各种各样的棘手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引领学生在“课程讨论区”进行网上讨论和答疑等教学活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掌握各种网络技术,学会网络资源的甄别和使用。

2.教师是学习策略制定者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调节自己的学习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指导教师无论在网络课堂指导还是集中面授辅导,都应针对具有不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要求的学生量身定做学习策略,使之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掌握正确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教学 创新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35-01

1 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的重要意义

由于中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很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愿继续就读高中而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即中职)。但由于这些初中毕业生存在如下特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有较大的厌学情绪,因此,中职教育的高质量是解决上述问题和实现这群初中生与社会完美对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劳动力质量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迫切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电子电工专业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2 浅谈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评价

2.1 目前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

大的发展,使我国的中职教育更加规范化。但目前中职教育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到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电子电工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动手能力的锻炼。

由于中职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并且很多都对传统式教学有种厌恶情绪,传统式教学的特点是老师更加注重的是教材理论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也必将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在中职教育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同时,我们的中职教育中也往往不重视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但这是提高电子电工专业个人创新能力的基础。

(3)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未能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的良好融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电工技能教学是电子电工专业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讲述的内容。因此,我们要将素质教学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三基”与能力培养的良好融合。

2.2 中职电子电工教学所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上面提出的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

(1)大胆革新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方面,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只有熟悉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动手能力和创新力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轻松。另一方面,电子电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熟悉器材,并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2)积极营造课堂学习环境,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外部良好环境的营造对于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并且,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学习、交流。

(3)变革传统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应注重乐学理念的构建。

所谓乐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切身体会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其基本特征是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升华到审美愉悦的境界,强化和优化教育的正向功能,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性,重视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

2.3 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显现在教学主体(学生)身上。

(1)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三种学习状态:①评价学生参与状态。一看多样性,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否多样,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等;二看广泛性,即学生是否很投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三看深刻性,即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是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②评价学生的交流状态。一看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能构建师生、生生和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二要看是否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学生是否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③评价学生的达成状态。既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制订适合的学习状态评价表。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状态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制订出学习状态评价表,将准备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和达成状态作为学习状态的具体构成内容,作为六个方面的评价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标准。通过对它们的完整考察和对评估标准的全面分析总结,教师能够对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学习效能的高低做出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的。

3 结语

综合考虑学生、督导、同行、领导等各方面评价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根据电子电工教育特点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具有电子电工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思想、原则和方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更新完善中职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考核;计算机通信专业;学业评价

作者简介:刘鹏(1977-),男,山东威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李进(1975-),女,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材料学院,助教。(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212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64-02

教学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1]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评价;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一、目前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教育一直都是应试教育。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2]

目前高职院校的考试,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中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这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计算机通信人才的培养。目前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评价重心不合理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试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是检验教学工作好坏以及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是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

目前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对考试的目的认识十分模糊。考试评价的重心仍过分关注学生课程成绩,忽视评价学生的平时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例如,教师只是通过批改试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基本不考查甚至根本不考查。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考试,甚至出现了平时不上课,只有在期末参加考试的情况。而管理者也只是通过最后的考试试卷和考试成绩,来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考试内容十分片面

高职院校中,现行考试的内容仍然局限于教材或课堂笔记,考试内容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对记忆能力和共性知识考核较多,但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这种考试方式,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激励学生主动研习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学生消极应付考试和瞬时遗忘的过程。

3.考试方式过于单调

一是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尤其是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大多数是考试课,很少有考查课程。二是笔试方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刻理解。三是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限于一些课程的教学条件,很多课程如移动通信技术只是理论考试,而没有安排实训考试。四是一次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考评少。

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知识覆盖面窄,考查代表性差,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4.考试过程十分松散

管理者、教师往往只重视命题、监考、成绩评定等前序环节,忽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讲评等收尾工作。缺少了考核结果分析、讲评,管理者、教师就无法知道现行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方向,学生也无法通过考试来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5.学生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考试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了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二、计算机通信专业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计算机通信专业的课程可以分为三大类(见图1):[3]I类是理论课程:指完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和“移动通信技术”等;II类是实践课程:指完全以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为主的课程,如局域网组网实训和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等;III类是理论实践混合课程:兼有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课程,如宽带接入网技术和交换与路由技术等。

不同类别的课程,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不同:I类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平时提问和讨论、作业和课程论文、课堂考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6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40%。II类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提问和讨论、作业和课程论文、课堂考勤等组成部分,不采取理论测试的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6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40%。III类是理论实践混合课程,评价体系包含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提问和讨论、作业和课程论文、课堂考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实验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4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为20%。

具体实施时,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师以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来定具体课程考核体系指标。在课程开课初期将考核评价体系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

三、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实践

1.更新观念,明确考试目的,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众多高职院校仍旧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考试内容和方法。[4]应试教育的观念无论在管理者、教师,还是在广大学生中仍然根深蒂固。要想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首先要更新观念。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大讨论、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了广大师生深入分析、探讨,形成切合目前实际的、正确的考试理念,认识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的优缺点,逐渐将新的考核评价模式作为一种指导性意见或制度去执行。采用开卷、闭卷、实践、平时等多种考核形式,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2.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

通过调研,形成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意见,确立考核指标体系,将计算机通信专业的课程分为I类理论课程、II类实践课程、III类理论实践混合课程。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形成相应指标占总评成绩的比重的指导性意见,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实际以及学生群体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决定总评成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

建立了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考核结果分析表。每一课程的考核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考核结果的科学分析。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通过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设计和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形成“教考相长”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

通过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建立了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最近几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并且,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青睐。计算机通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5%。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毕业生中有部分在三年左右已经成长为企业的部门经理和技术骨干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侯梅英.高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3,(4).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 国内作文自动评价系统应用研究综述 作文自动评价系统在高水平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中的应用 英语在线写作自动评价系统的初步应用 写作自动评价系统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性研究 基于语义网技术的英语作文自动评判应用研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关于煤矿排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系统中文本聚类的应用 自动写作评价系统在高职高专汽车营销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国内配网自动化整合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PVD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济钢环境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皮带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融入自动评价系统的英语写作实验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与研究 数据加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安全中的研究与应用 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IPC自动分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1-15.

[3]桂诗春.潜伏语义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J].现代外语,2003(1):76-84.

[4]张梅.英语论文自动评分系统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5-97.

[5]张梅,印勇.英语作文计算机评分技术综述[J].外语电化教学,2010(6):44-47.

[6]梁茂成,文秋芳.国外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评述及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7(5):18-24.

[7]葛诗利,陈潇潇.国外自动作文评分技术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5):25-29.

[8]陈潇潇,葛诗利.自动作文评分研究综述[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5):78-83.

[9]韩宁.几个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的原理与评述[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3):37-44.

[11]刘建达.现代技术与语言测试――应用、影响及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3(4):46-51.

[12]万鹏杰.电子软件评估系统测试大学英语写作的研究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5(3):11-13.

[13]蒋学清,等.探析自动作文评价系统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11(6):36-43.

[14]王淑雯.如何利用Writing Roadmap 2.0进行在线英语写作反馈[J].现代教育技,2011(3):76-81.

[15]杨玲.作文自动评价系统在高水平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5):76-81.

[16]周颖.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困难及对策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9):88-93.

[17]吴一安,唐锦兰.融入自动评价系统的英语写作实验教学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影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4):3-10.

[18]唐锦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关键要素探究――项教学实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2(7):75-80.

[19]唐锦兰,吴一安.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53-59.

[20]唐锦兰.探究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49-57.

[21]唐进.BETSY在自动作文评分中的原理与应用[J].当代外语研究,2011(1):44-47.

[22]白云.自动作文评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185-187.

[23]鲁艳辉,等.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6):56-58.

[24]王莺莺.《新视野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的效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39-142.

[25]石晓玲.在线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句酷批改网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67-71.

[26]何旭良.句酷批改网英语作文评分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5):64-67.

[27]曾用强.过程化的写作评估模式[J].福建外语,2002(3):26-31.

[28]葛诗利,陈潇潇.中国EFL学习者自动作文评分探索[J].外语界,2007(5):42-50.

[29]李艳,葛诗利.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中分级词表的效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47-52.

[30]葛诗利.面向大学英语教学的通用计算机作文评分和反馈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

[31]葛诗利,陈潇潇.文本聚类在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中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6):145-148.

[32]葛诗利.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方法比较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3):87-90.

[33]葛诗利.自动作文评分中词汇接续错误自动识别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4):15-20.

[34]葛诗利,陈潇潇.大学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3):21-26.

[35]李金辉.使用潜伏语义分析理论研究计算机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36]李霞,刘建达.适用于中国外语学习者的英文作文全自动集成评分算法[J].中文信息学报,2013(5):100-106.

[37]蒋艳,马武林.中国英语写作教学智能导师系统:成就与挑战――以句酷批改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7):76-81.

[38]刘卫忠,余力.基于链语法的英语作文自动评分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83-287.

[39][41]CSDN. 专访批改网创始人张跃:设计产品一定要遵循两个“凡是”[DB/OL].http:///article/2011-07-31/302431,2014-09-10.

[40]百度百科.句酷批改网[DB/OL]. http:///view/5162723.htm. 2013-10-25,2014-09-10.

[42]梁茂成.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D].南京大学,2005.

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__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__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__年5月-20__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__年9月-20__年1月,开发软件

20__年2月-20__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__年9月-20__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

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__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__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__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__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__年(新加坡)、20__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__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__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