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4.421 文献标识码:A

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 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心。《电子技术》在大学中广泛开设,对此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很大,因为学生还没有把高中阶段的感知上升到大学自学阶段。笔者作为在校本科生,本文从学习者的体验和需要的角度就大学《电子技术》的教学,谈几点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

一、教学设计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个方面。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

下面以《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地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这样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弹性,能够较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各环节的实施如下:

(一)“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 引用同学们主观的逻辑观点来与《电子技术》中的逻辑电路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逻辑电路与现实思维逻辑的理解,很好的把课堂知识掌握。

2. 三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三个人一组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也可以互补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综合素质的双丰收。

3. 由实验总结出逻辑关系。通过实验现象结合理论,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报告纸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这节课的学习是在A+B=Y, A非A•B=Y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三)“检测和小结”的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通过挂图、模型、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口答、笔答,在黑板上画图等,获得即时反馈。小结的作出是学生对知识内化的结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和锤炼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的方向,对一般同学要求熟练掌握判断电路的逻辑关系,会画逻辑电路图。

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应交给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对于《电子技术》这种实验与教学同步的科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最好是同一老师,这样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解答实验中的问题,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与实际。

二、教学过程重在能力培养

(一)准确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学《电子技术》的学生,容易混淆一些概念,往往张冠李戴;认知直觉的错误,不易纠正。针对这一情况,在对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中,应强调运用比较、分辨等方法。如《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一节,应结合阅读课文,对与门、或门和非门几个重要概念画表进行比较、区分、总结,并选编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给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解习题做实验时,往往照套,模仿性很强,不善于独立思维,对此,应强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并且做出相应的总结。自已动手做实验。对一题多解、实验操作正确利索、分析独到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如减法器及其应用的实验,应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过程,这是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极好机会。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实验原理又会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创新思维,将学生的新想法、新观点要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有必要的要给予科学的实验来验证,从而使学生能有被重视的感觉,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深层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学《电子技术》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一些原理、功能等较深的层次,很少提出问题。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如讲完《触发器和逻辑电路》一章,应要求每个学生提出几个疑问,汇总后,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讨论,详尽分析各个逻辑关系,然后列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选一、二学写论文,以便得到较深刻的认识。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也是有很大帮助。另外,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结论给予评价和解析,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创造欲强,这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根据教学进度,选编一些想象题发给学生,每道题都提出要求,规定范围,正确引导,及时总结。按周、月举行组、班的科学想象汇报会,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想象思维的不断加深。想象思维可以激发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新型的发明创造是在提出新的想法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懈的研究、实践、探索而逐步实现。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应该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多出点子,出好点子。

(四)能力培养上主要障碍的解决

对于普通学校的大学生,当前在《电子技术》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去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仍然没有明白。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常此以往,恶性循环,所以总觉得《电子技术》“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套答案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应该开拓多种教学模式,针对现象而调整教学方案。

(五)鼓励学生“班门弄斧”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鼓励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逻辑题,同学们可能按照常规理解,任课教师不能简单处理,应当就某道题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理解此类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学生 “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只有敢于“班门弄斧”的学生对科学的发展上才能有所促进。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老师多充当“教”的角色,学生多充当“学”的角色,在这种固定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养成了依靠思维。浏览国际知名大学的教育方式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弊端,由此鼓励学生、老师适当转换角色来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改革 。

三、搞好教学专题研究

所谓教学专题研究,就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探索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搞好教学专题研究,首要任务是要弄清进行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任课教师不搞教学专题研究,只凭教学经验,也许能把课勉强地讲下去,但教学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结合教学进行专题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教育对象和教学规律,将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会使教育者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教师重视教学专题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和总结,会取得丰硕成果。如何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关键。任课教师应该从大学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种从教学实际中选题的方法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掌握教育理论是搞好教学专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专题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探索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教学规律。任何脱离教育实际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教学专题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术水平,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把教学专题研究工作搞好,以促进大学《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搞好专题研究要立足于自我基础之上,积极主动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形成外联内引的良性机制。学校也要对教学改革给予有力支持,闻名的剑桥下午茶喝出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学校提供的宽松、科学、良性的学术环境对于教学专题的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导老师:赵彦威老师)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子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电子电路教学,教学方法

 

《电子电路基础》是电子电工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而其中放大电路的分析又是重中之重。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难掌握,缺乏兴趣,学不好这门课,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为顺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以下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法,主要还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所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在电子电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和关心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和素质。。②

《电子电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先从实际出发,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参与进来,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如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进行音乐门铃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三极管,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介绍完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之后,再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由于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使音量增加了许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对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感性认识,提高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随时都能得到应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关键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③

二、紧抓重点,有的放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电子电路学习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电子电路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放大电路是电子电路学习的重中之重。放大电路一般不是单一的直流电路或交流电路,而是交、直流共存一个电路中。放大电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有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要搞清其中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放大电路是非线性电路,电路定量的应用有局限性,在分析计算方法上,更多地采用估算法和图解分析法,具有近似性。

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则应在熟悉教材、熟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确定。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可对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进行类比,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教师在详细讲解后,需要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重点的掌握。

三、把握方法,拎清概念

放大电路变化复杂,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要采取精讲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关键的几个电路,教师要举一反三,由浅入深,由典型到一般,循序渐进地讲解。

有些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工夫,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这一章中,很多学生对反馈的概念及反馈的形成感到模糊。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概念法。本章的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主要原因是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不一样。比如教材中“把反馈信号的全部或部分送到输入端”一句话,有些学生认为既然把全部信号反馈到输入端,那肯定没有输出,但实际上不是,主要是对“反馈”和“反馈信号”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反馈信号的特点,讲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上新课之前可采用提问、提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概念。事实证明,概念掌握越清楚,理解起来越容易。④

(2)总结法。对反馈的判断历来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套办法:反馈放大器多数是共发射极放大器,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若反馈至发射极为串联反馈,若反馈到基极为并联反馈;从发射极向前级反馈为电流反馈,从集电极向前级反馈为电压反馈。这样,学生记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善于总结,完善认知

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电子电路基础》中的各种基本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子电路,需要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例如,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和功率放大电路在教材的安排中,都是各自独立成一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认为它们是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学起来感到内容多、繁、难,但是,如果把这四个电路进行概括比较,就可得出“基本放大电路是基础,是核心知识,其它电路都是在这个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变化而来”这样一个关系。基本放大电路加负反馈网络组成负反馈放大器,两个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器件组成多级放大器,基本放大电路加上选频及正反馈网络就组成正弦波振荡器等。学生自己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不再难学,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放大电路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际探究需要,灵活设计教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从而全面提高技工学校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准。

参考文献:

①苗建宇,刘永昌.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5.

②刘重庆.职业教育心理学[M]. 江苏:江苏技术师范学院.1998

③陈晓黎.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④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格式(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

生理学实验报告的写作写实验报告是对所做实验的再理解再创造的工作,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写科学论文的初始演练。(一)一般要求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报告纸。

电路实验报告要求同学您好: 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 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合适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科技实验报告一、定义与作用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

电子商务实验报告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测量学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 测量学(又名测地学)涉及人类生存空间,及通过把空间区域列入统计(列入卡片索引),测设定线和监控来对此进行测定。它的任务从地形和地球万有引力场确定到卫土地测量学(不动产土地),土地财产证明,土地空间新规定和城

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亲近母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实践与研究》之子课题《诗词诵读基本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浩友慧全一、课题提出所谓儿童经典背诵,是指在0-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里,各国儿童们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系列训练实验报告一、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诸项任务中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从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实验一:站点设置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例谈科学探究实验与实验报告 山东菏泽曹县第二中学陈焘 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试验内容1、数据表的建立基本表《简单的》带有主键带有外码约束的(外码来自其他表或者本表)2、数据表的修改添加删除列修改列属性类型添加删除约束(约束名)元组的添加,修改,删除删除数据表试验过程1、createtable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商务信息检索与利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主要方法。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继续补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复劳动,因此需要首先把预习报告做的规范、全面。

“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实验总结“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优化研究”在我们实验点开展五年了。这个课题的实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我们学区收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全学区教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SQL数据库制作考务管理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p语言的应用3. 掌握asp的页面结构和内置对象4. 掌握asp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和应用5. 掌握asp 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应用6.制作一个功能完善的考务

小学课题阶段实验汇报“信息”服务于“学科”“技术”致力于“教学”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十一五”课题阶段实验汇报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惠生”战略呼唤下,确立了“以教研带科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

校本培训课题实验总结报告范文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语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课题实验语文组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总结如下: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一、开题背景: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通过短短一学期对电子政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实践学习中,我基本掌握了电子政务操作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对各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了了解,对电子政务的整体有了认知。

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实验报告我区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报经阳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中小学生班级群体心智潜能开发研究》实验课题,经过XX年6月至XX年年6月的三年时间的实验。

《心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主题词:心育知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渗透 XX年7月始,我们在全县21所中小学校中进行了“心育”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该实验在XX年经教育部规划课题总课题组批准,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子课题,此课题经过四年的实

节能照明灯安装实验报告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节能生产,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经采油厂生产运行科安排,在xxx采油大队开展陕西省中生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照明灯实际节能实验,现将安装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安装基本情况2010年6月

英语课题组阶段性实验总结紧张、忙碌、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实验工作,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明德项目组对实验的总体要求,狠抓攀登英语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提高实验老师的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攀登英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学习方式研究的实验汇报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探究创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关注过少,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

“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5月,项目正式启动。初期项目主要面向西部12省(区、市)基层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各省级广播影视局推荐了800名基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最终录取了279人。对学员网上学习的数据分析显示,学员平均每周上网学习2~3次,均能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其中,16%的学员坚持每天上网学习。从课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看,80%的学员成绩达到合格,5%的学员成绩达到优秀。

项目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蔡赴朝部长的高度评价,他提出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面向基层扩大远程培训规模。从2013年起,本项目开始面向全国广电系统推广,同时扩大招生专业,涵盖新闻宣传、艺术创作、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岗位。

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进展,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年5月联合召开了“2013年广播影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并研究部署进一步工作。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和国家广电总局人事司领导,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广播影视局人事教育负责人和中国传媒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各级单位理解项目精神、落实项目方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特色

为了确保项目组织工作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项目从顶层设计,形成了以下运营管理模式:

(一)分工协作

本项目由国家广电总局、各省级广播影视局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实施,各单位明确分工。总局人事司负责计划、指导和协调,中国传媒大学及其校外学习中心负责招生和教学,省级广播影视局负责招生组织、受理学费资助申请、审核奖学金名单等。

(二)政策支持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意见》(广发【2012】61号),把“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远程学历教育项目”列为五项重点项目之一,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

(三)经费支持

为了鼓励基层学员积极完成学业,并尽可能减轻经济负担,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筹措资金,对优秀学员进行资助。

资助分为两种情形:对于西部12省(区、市)的基层学员直接给予学费资助,资助办法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按照30%的比例降低学费标准,剩余的学费由总局承担80%,学员个人(或其单位)承担20%。相当于西部地区的学员承担的学费总额不超过1000元。

对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层广播电视单位学员,以及未获得学费资助的西部地区学员,则设立“广播电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奖学金”。该奖学金以《广播电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奖学金实施办法》为依据,分一、二、三等奖,可以覆盖学员总数的40%~50%。

(四)招生方式

本项目采用严格的资格审核和招生录取程序。首先由符合报名条件的学员向所在单位提交申请,单位进行选拔并推荐、上报给省级广播影视局。各省级广播影视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后,上报给国家广电总局进行最终审核并备案。中国传媒大学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名单为基准,组织学员进行入学考试并择优录取。

(五)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以网络学习为主。学员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教学平成选课、自学、答疑、讨论、小组活动、作业、选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并按要求到中国传媒大学校外学习中心参加辅导活动,期末考试安排在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学员在完成主要课程学习之后,国家广电总局将从中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开展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面授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专业骨干。

(六)质量保障

多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坚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方针,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资源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化教学督导,严格考试和考场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

在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还加强了对学员的教学辅导与支持,通过学员分析和学习过程分析,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员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三、项目评价

国家广电总局对本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总局人事司司长邹伟认为,中国传媒大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基层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苏志武校长认为本项目顺应了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顺应了传媒文化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符合基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学习需要,对于促进广播影视基层人才建设和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省市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例如,贵州省广播影视局在参与项目后出台了《贵州省广播影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作为本项目的地方配套政策。该政策旨在借助本项目,使贵州省广播影视系统从事专业技术管理的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使贵州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大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项目发展前景

本项目探索了一条适应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基层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得到了基层广播电视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大学前教育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课本;教科书;电子书;术语概念;特性;功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05―07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技术越来越成熟,无处不在的电子阅读在社会生活中迅速普及开来。教育传播理论指出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内容四要素,总的来说,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电子书包的产生促使“物的要素”走向融合,其中电子课本在电子书包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国外,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地平线报告中指出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熟,在国内,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地的电子书包项目纷纷开始示范应用。在电子课本的研制方面,已有相关出版机构、厂商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国家工信部和新闻与出版总署开展了电子书标准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于2010年10月向全国信标委申报成立了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以下简称“专题组”),设立了总体专题项目组、电子课本标准专题项目组等,作者作为总体组负责入,对专题组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标准》中进行定义,电子课本术语包含在内。本文在电子课本标准组研究的基础上,从与电子课本联系最紧密的“电子书”和“教科书”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电子课本的属性、特性及功能,以更好地揭示电子课本的内涵与优势。一电子课本的概念

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书,是传统教科书与电子书技术走向融合的产物,下文将从教科书、电子书、电子书包等概念出发,探讨电子课本的产生来源,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明确本文的观点,得出电子课本的术语概念。 1 相关概念

(1)教科书

教科书,亦称“课本”、“教材”,指按照教学大纲编选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并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2)电子书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代表了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3)电子书包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提出:“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化环境的集成体,它整合了电子课本的内容(资源)、电子课本阅读器(设施)、虚拟学具(工具),并连通无缝学习服务(平台)。”本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统之间的关系图,见图1。

电子书包系统包括电子课本、学习服务、虚拟学具以及学习终端。学习服务为电子课本提供服务支持,虚拟学具为电子课本提供工具支持,学习终端则是电子课本的内容承载。 2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的关系 从电子课本产生的角度,我们对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电子课本是教科书数字化的产物,也是电子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2。下面我们从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电子课本是教科书数字化的产物

尽管教材的概念广泛、类型丰富,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问,除了更多的彩色,课堂上师生使用的教材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据《美国重新修订教科书生产标准》研究报告,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中小学生因书包过重而造成学生脊椎和背部伤痛问题的情况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提出将教材电子化有利于解决学生书包越来越重的问题。同时,在教育系统中采纳数字化教材有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以及学习过程的现代化,将教科书数字化可以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节省教育经费以及保护环境。

(2)电子课本是电子书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

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的地平线报告中,电子书被列为未来2~3年将对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国外的亚马逊公司、苹果公司都出台了相应的计划,将教科书内容或在线课程软件放入相应的阅读器中。国内,电子书出版巨头也纷纷在电子课本方面开展工作,如汉王的“人才招募计划”,盛大的“一人一书”计划。将教科书数字化之后,学生将可以“带走”一个图书馆,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将大大提高。

3 电子课本的概念分析

对于电子课本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致使人们对电子课本的认识都不统一,市场上出现很多形式各异的电子课本,这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用MindManager思维导图软件,主要从标准性定义、描述性定义、他人的定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参考传统教科书与电子书的相关概念,对电子课本作了系统分析,总结出较有代表性的术语概念。最后得到标准性定义和描述性定义,并将其写入电子课本术语标准草案己于2012年底提交至国家标准组织审核。

关于电子课本的术语概念,通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经过梳理总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1)电子课本是一种集轻巧、廉价节能、检索灵便、可随时更新内容、具有充分的人机交互性等各种优点于一身的电子教科书。

(2)电子教材是一类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按图书风格编排的电子书或电子读物。

(3)电子课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专用电子书,是教科书电子化或数字化后形成的具有教育教学属性的数字出版物。

(4)电子课本是一类特殊的电子阅读材料,以书包中的课本为隐喻,继承了电子书的主要特性,能够承担教育内容的阅读功能。

(5)电子教材是将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和影音文件集于一体,使得传统纸质教材和教学手段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和动态演示过程得以轻松实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加以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

(6)电子教材又称数字教材、电子教科书,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支持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而且具有及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

(7)Chu提到如何将电子书有效地作为教学工具,如在文本中提供一个可链接到双语词典与同步音频的超链接,以帮助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这种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电子书称为电子课本。

为便于理解,我们将电子课本相关概念综合进来,总结出电子课本分析,见图3。

上述各种定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教科书历史发展阶段,有的侧重于功能,有的侧重于实现技术。综合上述概念,作者认为,电子课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数字化阶段的教科书,也是一类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特殊的电子书;从功能角度来看,是与电子书包相配套的学习载体,承载了电子书包作为个人学习工具所需要的诸多功能,最基本的是能代替传统的教材并以更丰富的媒体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此外,能连接学习工具和学习服务,成为学习者个人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个性化环境。从技术的角度,电子课本是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电子书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新型教科书,具有数字出版物的特点,其内容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路径。

我们从标准的角度来讲,认为电子课本是一个集中了学校中的教学和学习领域里的数字媒介(有在线和离线媒体的优势),将教学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综合教学资源包。

二 电子课本的属性与特性

1 数字土著学习特点及需求分析

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也被译为“数字原住民”,由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 Marc Prensky于2001年率先提出,“数字土著是那些在数字技术产生后出生的、并且伴随着数字技术一起成长的人。”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相应的新技术新媒体也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以下面就主要以20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为分界点,比较前数字土著和数字土著在学习特点方面的不同:(1)学结形式,前者是以记日记和笔记的形式,后者则是写博客、微博或日志等的形式;(2)知识获取途径,前者主要通过书本和教师,除此之外,后者的主要途径还包括网络;(3)学习策略,前者主要是整存零取的方式,后者刚好相反,零存整取;(4)知识传递情景,前者主要是传统教室,后者除了教师之外,只要有网络的环境(包括可以使用平板、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上网的任意场合)都可以;(5)合作学习途径,前者为面对面讨论,后者为在线讨论+面对面讨论的形式;(6)学习技术手段,前者是简单的传统工具,后者为在线的网络工具;(7)课堂学习习惯,前者是教师授导式,后者是教育游戏、计算机等的使用,个性化、学生为主体。

由此可见,数字时代学习者的阅读与学习习惯己经改变,阅读内容不仅要求有文字,还要求有图片,配以视音频更加直观,即为富媒体性;学生的学习是力图掌握系统知识的过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成为这一点的重要方面,用以保障在零存整取的学习策略中掌握到范围较大、内容丰富的知识:随着国家精品课、公开课的盛行,以及开放学习、教学平台的使用,学习材料在开放性的需求也体现出来;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材料的交互性就要得到体现。就此,我们可以将未来教科书即电子课本的特性提炼出来,即为富媒体性、关联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2 电子课本属性与特性分析 基于数字土著学习者的学习特点,电子课本标准专题组提出了电子课本概念模型,并将电子课本的属性分为阅读性和教育性,特性包括关联性、富媒体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绍。研究发现,电子课本的这些属性与“电子书”和“教科书”的特性之间存在交叉与融合。属性为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是基本的、不可分离的性质;特性为该事物专有的性质。鉴于此,我们认为电子课本应具有其特性。于是,我们从“电子书”和“教科书”的角度出发进行归并与分析,将其属性、特性区分出来。

教科书的特性表现为:①教育教学特性。编写教科书的过程考虑教学法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并应涵盖教法和学法。②开放性与封闭性。开放性体现为使用的方式自主,封闭性指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可以阐明一整套完整的活动,而不需要求助于其他的学习途径。③阅读性。包括可读性和易读性两方面,可读性指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易读性指文字等印刷符号被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速度及其准确性,衡量的因素包括字体种类、字母间距、行间距等。④对话性。对话性指其编制需要引导学生与文章作者、课文情景等对话,使学习者参与到文本叙事中,帮助其构建知识,发展情感,深化对知识的领会。

电子书的特性表现为:①数字出版物一般特性。信息容量大、传播与更新快、存放和携带方便、经济环保的特性。②检索便捷、互动性强。完备的电子书都内置数据库,读者和用户可以借助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工具便捷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读者、用户、编者之间对话、讨论与分享等形式的互动。③阅读性。电子书的阅读性继承于教科书,并表现在数字出版的字体、行距上等。④多媒体和超媒体。多媒体可以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内容的非线性、立体化和多层次组织,超媒体又可以实现一个文本到另一个可触发对象的链接,符合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规律。⑤电子书的开放性体现为,阅读的时空开放,资源的来源开放,并可以与网络泛在资源进行关联。

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电子课本在两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自身的属性与特性,见图4。

作为教育领域读物的电子课本,阅读性和教学性应为其基本属性,特性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使得电子课本与“电子书”、“教科书”不同。 3 电子课本属性的进一步分析 上文中我们将电子课本的属性归纳为教学性和阅读性,下面就这两点展开研究:

(1)教学性

电子课本涵盖了教科书对教学法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关注。表现为内容科学、恰当,而且具有一定的目标,教学和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重难点。另一层面,表现为电子课本的内容来自于权威版本的教科书,具有规范的教育教学本质。

(2)阅读性

电子课本的阅读性在教科书的可读性和易读性上有所发展。易读性表现为可以方便地上卷和下翻书页,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的清晰度,以及播放速度的适宜;可读性与文字的编排方式、语句的长度,非常用语出现的频度,多媒体素材以及学生已有经验的适应性相关。

与一般的电子书相比,电子课本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阅读性。电子课本与电子书的属性关系对比,见图5。

4 电子课本特性的进一步分析

(1)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教学目标、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余胜泉教授介绍学习元这个概念时,也强调了未来学习资源智能化、可重构性等特点。电子课本的关联性从内容层面上讲,是指教学目标与内容之间、学习内容对象内部,学习内容对象之间以及目录与书签之间有关联;从外部环境方面讲,是指内容与虚拟学具、内容与学习服务之间关联。微观上,关联性体现在电子课本中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关联及知识结构重组。关联性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子课本的内容系统、科学以及具有教学性。

(2)开放性

电子课本兼具教科书和电子书开放性的优点,是指电子课本内容的知识扩展补充以及与学具和服务的沟通。技术层面上的开放性(基于电子课本的标准格式)能满足跨平台、互操作、可共享等要求;内容层面上:从内容的使用者角度来看,开放性体现在教师、学生的使用权是开放自主的;从内容的组织结构来看,其内容组织是灵活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教学要求等进行调整与组织,生成测试卷、问答题等;从内容的种类与来源来看,其内容是面向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从内容的时空特性来看,其内容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与更新。

(3)富媒体性

富媒体性是指富媒体的特性,即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的基础上组合编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样化呈现手段的特性,具有媒体性和交互性有机统一的特点。其中,富媒体是一种不需要受众安装任何插件就可以播放的整合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双向信息通信和用户交互功能的新一代网络广告解决方案。除了包含前面所述的多样性的媒体种类并增强感观的效果外,还可以实现动态驱动功能,能够展现动态的运动特性,这类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基于用户的交互而变化。富媒体可以将知识的表达融合到特定情景之中,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化;支持个性化特征需要资源的制作,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而进行不同形式与路径的知识呈现方式,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这种交互式的多媒体,能给教和学带来新的应用体验。在电子课本中,富媒体性表现为电子课本的内容组织可以支持丰富的页面展示和互动页面控制,内容可以被下载或分享,同步实时响应用户的操作,以及跨平台展示内容。

(4)交互性

电子课本的交互性是指某种情境中的环境、个人、行为方式之间相互作用的特质,也是在富媒体的基础上支持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能力或特性。

从角色角度看,有内容层面的交互和基于内容的协作交互,前者包括教师与内容、学生与内容、与内容间的交互;后者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家校等之间的交互。从行为动作角度看,有插入、标注、标签、超链接等交互行为。从与虚拟学具、学习服务之间的交互看,有搜索、分享、上传下载、交互式字典等方式的交互。

从“教学交互”层面进行解析,电子课本的交互性具体为:①与媒体界面的交互。有移动、选择、翻页等。②与内容的交互。如划线、注释,上传、下载以及组卷等。③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如学习者共建笔记簿、在线评论等。④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主要表现为基于学习任务或内容的交互,如在线作业布置与解答。⑤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如学生利用笔记本、板书、草稿本等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概念、生成内容的过程。

电子课本的四种特性可以很好地体现学习资源知识点之间重构性的要求,即学习元的思想,其中,开放性是学习内容可重构的保证,关联性是学习内容再组织的目标,交互性是学习内容互动方面的体现,富媒体性是学习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 电子课本的功能

1 功能分析

电子课本作为用于学习的电子读物,不仅应能满足课堂上“教科书”所涉及的教学需求,还应在使用功能、教学功能上胜过电子书。本文主要从“电子书”和“教科书”功能的角度出发,对电子课本的功能展开研究:

教科书的功能由教科书内容的不同而主要分为5个方面:传递知识、学业巩固与评估、参考和辅助、发展个方面技能、社会与文化教育。其中,传递知识为基本功能,教科书中的知识为经过科学归纳与系统阐述的,并以文字、图表、插图等形式呈现出来,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学业巩固与评估、参考和辅助为教科书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两项功能,如练习型和测验型教科书,科普类、词典、专著;发展能力、社会与文化教育是教科书的隐,如语言训练类、历史资料、公民教育类教科书。

电子书的功能基本上体现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前面对电子书的介绍中已经提到,除了基本阅读器所具有的按比例缩放、标记、注释、检索索引等功能外,还支持上网,可以实现电子书的网上租用、按需印刷、上传、下载等,还支持更多的交互,如写书评、分享等。

电子课本在两者的基础上,具有更加全面的功能。本研究团队总结得出电子课本的与电子书、教科书的功能对比,见图6。 2 电子课本的功能 为体现电子课本的功能优势,我们结合纸质教科书,聚焦与内容相关的功能/操作方面,对其功能进行归纳,并将功能与其所反应的电子课本的特性相对应,得出表2。

从教科书的角度来看,电子课本的类型将更加丰富,电子课本展示内容方式也更加多样。在阅读器层面,电子课本的功能也将越来越丰富,可以涵盖辅助课本的学习工具笔和纸,具有划线、标注、打草稿等,还可以将特定的教学功能融入进来,如语音朗读、背单词等。在系统交互上,表现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其他部分的交互,这里不作详细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电子课本可以进行纸质课本阅读的几乎所有操作,还可以实现课文、笔记、参考资料等的整合,实现内容呈现方式的自主设置。尤其在媒体类型及其呈现方式方面,突破了纸质课本二维、静态媒体的局限,可以实现三维、动态的效果,并可以对媒体进行控制,如播放过程中的暂停、重播,甚至可以实现对媒体对象的放大/缩小、移动/旋转等操作,这些体现了电子课本的富媒体性和阅读性,还可以对内容进行划线等操作,发表评论,将其分享或推荐给其他人,这体现了电子课本的交互性。在内容显示上,更是突破了单页以及需要携带辅助工具,如放大镜、眼镜等的局限,阅读性非常明显。另外,电子课本还可以将笔记、参考资料、补充材料无缝的添加进来而不需要占用多少物理空间,省去了携带与纸质课本配套的笔记本、参考资料等的负担,开放性得以体现。

电子课本所具有的特性与功能使得电子课本成为“活生生”的课本。而且,电子课本提供的功能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可以说它是“电子书”与“教科书”的“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