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5

1 《生产与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1 《生产与采购管理》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

《生产与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其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车间布局、采购计划制定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与《生产与采购管理》匹配的工作岗位多

通过《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很多工作岗位提供适配能力,例如生产计划员、生产助理、生产调度员、采购专员、招标采购主管、供应链专员等。而且这些岗位相对物流同等级别的其他岗位来说,薪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要好,学生对这些岗位更有兴趣。

2 《生产与采购管理》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仍注重生产和采购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课时讲生产理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例如在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时,只讲制定计划的方法,但是并不叫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真正的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样学生学习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甚至不知道计划长什么样子。

2.2 课程实训场地不能满足课程需要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中很多实训任务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生产现场,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有限,大多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中常用的仓储、配送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所授知识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差。

2.3 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

3.1 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适配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以公司实际的工作案例作为情景,让学习融入其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本课程根据生产和采购各设置一个情景,生产情景为某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员工总数2670人。工厂分布在长沙、珠海和哈尔滨3个城市,2017年公司准备在重庆新开分厂,该公司销量一直不错,现需要就公司其中的两种产品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设计车间和库房布局、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其中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的BOM表见表1。在实际授课时,通过销售计划来启动生产计划的制定。

采购情景为某校委托系学生会负责采购教师用文具(书、打印机、墨盒、笔、剪刀、笔记本、计算器,封笔,U盘,电脑,托盘),学生会需要根据学校的日常消耗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期间的采购方法选择、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都由学生会完成。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再详细给出其他情况,课程选择两个情景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直接去采购生产座椅要用的安全气囊、调角器等难度大,因此重新设置学生经常接触,较为了解的文具。另外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实际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让弥补了学校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

3.2 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行业调研和行业人事经理访谈确定与《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分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作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归纳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项目。本文将《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生产车间设计、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布局、库房布局、生产过程组织和流水线设计四个任务,共8课时。生产计划制定包括认识物流需求计划(包含ERP)、认识能力需求计划、制作BOM表、生产计划制定步骤和生产计划制定五个任务,共14课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调查、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维护五个任务,共14个课时。采购计划包括认识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两个任务,共6课时。

3.3 课程考核

本课程摒弃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考核任务,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给定比重。学生的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每个任务的得分乘以任务比重后求和。本课程生产车间设计比重为0.2,生产计划制定比重为0.3,供应商管理比重为0.2,采购计划制定比重为0.3。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从项目全局高度,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科学严谨的实施方案,对于明确奋斗目标,增强计划执行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推行三级管理、四级计划,对大型机具设备、预制场地、作业空间和时间进行统一规划和平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效益最大化[2]。充分发挥项目优势,优化方案,对系统吹扫、试压进行整体布局和谋划,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费用。运用P6软件在项目管理中建立起了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存储和处理平台,把控制点层层分解,确定关键线路,做到以节点保阶段,以阶段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大乙烯工程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仅有7个月,管理团队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优势,把握工程建设节奏,实现各种资源优势互补。2012年是大乙烯工程中交、投料试车年。管理团队“以系统试压、吹扫”为主线上的关键节点,施工中以各系统贯通、尽快开展系统吹扫工作为目标,不断优化试压、吹扫方案,使生产准备工作与大乙烯建设同步协调推进,实现了公用工程先期投用,主体装置全部按期建成中交的目标。根据各装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收尾阶段结合施工总体计划的安排,按专业分解成月计划,最终细化成每个工作日的账单计划。账单式计划涵盖土建、电气、仪表、工艺、设备、保温保冷等所有专业。施工账单式计划表由施工专业工程师和计划工程师共同完成。计划工程师根据各专业报表,各专业每天或提前完成、或按时完成、或拖欠完成,账单上以不同颜色进行直观表达。计划工程师每周对各项完成工作统一汇总,进行周工作完成率统计。施工单位必须按日计划完成工作,计划表中只能提前完成,不允许调整完成日期。

2在质量管理上精雕细刻

坚持样板起步、过程受控的质量管理行为,实现了工程全面质量管理[3]。坚持“首件必检,样板起步”,建立了以业主为核心,监理、承包商、物资采购、设计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监理人员履职和检测仪器应用情况。对监理、总包、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及焊工提出了专业知识考试不合格严禁入场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给排水施工、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工艺管线安装、电气安装、仪表安装6个施工阶段,确定质量管理重点,对各阶段的关键工序、重要部位提前下发质量预控工作联络单,做好质量预警工作。推行了分项、分点、分级的质量控制法。共划分了581个单位工程,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的基础上设置了107983个质量控制点,使质量控制点覆盖到了整个工程,并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成A、B、C三级进行检查确认,调动了参与质量管理的各层面人员,通过层层把关,一级对一级负责,使质量控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保证了工程质量全面受控。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头作用,施工时做样板段、样板墙、样板间,有效地遏制了低标准、错误施工的发生,杜绝了大面积返工现象。结合阶段性大乙烯建设重点,应用色标管理法、第三方抽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商品混凝土、换热器试压、合金钢材料、塔内件和螺栓垫片安装等控制点质量得到了保证。

3在HSE管理上精细严格

大乙烯工程施工现场云集了数十个参建单位、万余名建设者,立体交叉作业、人员机具庞杂。管理团队整合各单位力量,聚“散件为整机”,加大管理力度,增加管理厚度,发挥出整体效应。根据工程进展和管理需要,对现场安全管理的组织层级和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消防设施、临时用电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业主、监理、总包和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合同,明确奖罚措施,强化各层级责任意识。制定了入场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矩阵培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夜间授课和驻地培训形式,实现作业人员入场教育覆盖率100%。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强制性专项培训,考试不合格,禁止进入现场。推行以“可视化”安全管理为代表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把枯燥的条文及典型问题以图片形式警示现场作业人员。HSE人员、监护人、起重人员穿着醒目的标识性服装。现场管廊施工铺设水平安全网或满铺跳板,坚持推行作业前安全喊话、安全分析,引入HSE管理软件和第三方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组织监理、承包商学习安全质量标准化文明施工亮点,实现整体推进[4]。开工前落实HSE计划书、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措施方案。施工过程中,对工机具报验实行动态管理[5],针对工程建设特点组织开展了不同阶段的专项检查。坚持日检查、周预报的监管模式,实施全天候、全过程安全监督。强化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从严考核。利用局域网、工作会议每周汇总、公布、讲评发现的问题,并落实整改。开展劳动竞赛,每月对承包商、监理和项目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打分排名;对安全状况较差的单位组织现场会,帮助其剖析原因,督促整改,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在投资管理上精打细算

按照“前期工作做细、设计审查做实、实施方案做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摸清现状,细化前期工作,提高估算精度,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核实数据,反复比选工艺方案,从源头上控制投资;通过加强设计审查力度,使设计方案更为合理和优化;不断加强施工协调,根据各分项目的轻重缓急,优化资源配给,对施工出入场线路、土方平衡、大型机具设备利用、预制场地施工等进行规划和平衡,使各类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了项目群各种资源调配的优势互补。不断完善“招标采购机制、集中采购机制、委托采购机制”。招标采购能够针对物资情况,采取多家供应商竞争的形式,达到“以最少的钱买最好东西”的目的。针对需求量大、需求时间不稳定、单批量少、采购批次多的物资,实行集中储备采购,直接使用电子采购方式,不仅减少交易次数、降低采购成本,还保证了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对进口物资按规定委托中油物装公司采购,并实行与其它项目捆绑招标。在招标和谈判过程中,详细对比中石油内外部单位同类物资引进技术价格,分析其合理性,研究部署进一步谈判的方案与策略,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紧紧把住承包商入网和招投标2道关,对入网的承包商在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入场前进行2次审查,对大型生产装置和需要特殊技术的辅助装置采用了EPC、E+PC的管理模式,对公用工程项目和其他辅助装置采用了E+P+C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链条和管理环节,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采取P6软件将费用管理与进度计划相结合,把每项施工作业分配的相应费用,月底按照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审核,形成进度报告,作为进度款的支付依据,既能满足承包商所需资金,又能避免冒领款项的事件发生,确保了总部下达的年度投资指标按计划完成。把大乙烯工程投资管理作为全部工程建设参与者、实践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制定激励约束机制,纳入考核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5结束语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外;子公司;质量管理

中国中车作为国内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企业,而在国内市场饱和及自身产能过剩的不利环境下,中国中车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而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则提供了契机。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项目的中标,是中车继悉尼双客项目之后的又一个海外大单,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首次参与竞标PPP(公私合营模式)项目获得成功,也是中车正式进军澳洲市场的标志。由于项目涉及到的相关方和制造地点较多,且涉及采购/生产制造/人员等合同条款中的本地化率要求和技术转让,使项目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保证海外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整个项目,从质量管理体系及流程建设、多场地管理、供货商管理、制造过程管理、整车交付、质量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海外项目使用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充分有效,除了要了解项目整体情况外,还要了解各个相关方的角色及关系、采购、生产制造、交付等各阶段的人员、场地安排,做好前期质量管理工作规划。由于PPP项目相关方较多,且涉及到制造场地、设备、操作者的租借及制造技术转让,以及采购产品本地化率要求等,在前期质量策划时,需要认真分析母子公司质量工作关系、与分包商制造场地的质量工作关系,梳理质量工作,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总体方案和质量工作详细分解,明确子公司质量人员工作内容及分工,制定质量人员培训和支持计划。

1.质量管理总体原则

(1)供货商管理供货商管理按照现有流程和质量策划管理,编制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文件,完成料件检验工作,子公司质量工程师全程参与,并负责管理其本地供货商,对批量入库的所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国内供货商采用现行质量管理模式,国外供货商管理按照现行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执行,且须加强过程审核,每季度对供货商进行过程审核。质量文件具体内容及检查项点的调整和删减视情况而定。(2)生产制造过程管理母公司分包部分采用现行质量管理模式,由母公司全权负责质量管理。按照项目与制造分包商签定的分包合同,对其制造过程采用监造模式,我方提供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文件、质量记录、质量控制点、实物质量标准、检验工具策划等,并派出质量人员提供质量技术支持。制造分包商完成车辆制造并应通过自互检达到我方的质量标准。母公司派驻质量工程师对子公司进行质量体系和项目质量管理的支持,必要时,母公司派驻质量工程师和质量检查员对制造过程进行现场支持,进一步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质量人员的分工。由于分包合同中中未明确具体分工,因此需要与制造分包商进一步协商。开工质量门、质量里程碑、工序首检、现场NCR管理、质量问题统计、文件管理等事宜。

2.质量管理总体方案

(1)项目质量文件策划①质量计划根据《ISO10005质量管理质量计划指南》的定义,按照客户要求,编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计划中除了要明确质量门、质量里程碑、首件检验、过程审核等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应用方法,及影像化和实名制管理、工程变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之外,要特别包含多场地管理、母子公司质量工作模式及接口描述。②质量控制计划《采购件质量控制计划》至少包含:采购产品分级管理、质量保证协议、供应商资质、制造过程控制、放行检验、入厂检验、过程监督、供应商评价。《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至少包含:质量门、首件检验、产品检验与试验、质量里程碑、工艺评定、不符合管理、可追溯性管理、人员资质、设备/工装/工具/检具、履历管理。③检验和试验计划(ITP)根据项目合同要求,需要编制车体ITP、转向架ITP、装配ITP、调试ITP,明确检验和试验项点、检验指导文件、检验工具、检验比例和频次等内容。④质量体系审核计划根据项目合同要求,需编制项目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供应商质量体系外部审核计划(含资质、过程审的总体计划),另外,根据公司工作程序要求,需编制详细的供应商资质评审计划、供应商过程审核计划。⑤采购件FAI计划、采购件放行检验计划根据现有工作程序要求,需编制采购件首件检验计划、采购件放行检验计划。⑥工序首检计划、工序过程审核计划根据现有工作程序要求,需按照工艺部门编制的工序首检计划组织开展工序首检工作,需编制工序过程审核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序审核工作。⑦质量技术转让方案根据合同情况,编制专门的构架质量技术方案,明确我们与供应商双方的质量工作内容,对供应商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⑧采购件检验规范针对同一类采购产品编制相应的检验规范,检验规范中明确该类产品所有需要验证的质量要素、验证阶段和频次,并明确验证所需的资源和方法,用于指导质量工程师策划具体的首件检验、放行/入厂检验、装车前检验的记录,同时作为检查员检验的参考文件。(2)项目质量记录策划按照前期的质量策划安排,最终形成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供应商资质评审报告、供应商过程审核报告、采购件FAI报告、各制造阶段的质量门检查表、质量里程碑检查表、工序首检报告、工序过程审核报告、采购件检查卡、车体检查卡、转向架检查卡、装配检查卡、调试试验报告。(3)质量人员分工策划编制需要明确分工的质量工作清单,分别与制造分包商、子公司商定具体的工作分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后续严格按照分工表完成各自的质量工作。

二、结束语

通过上述这些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期分析和策划,使海外子公司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在项目执行初期便能掌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也为其后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并行工程;车灯产品设计;自主研发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105-02

1 并行工程的定义

1988年IDA发表了其研究结果,公布了著名的R-338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并行工程的思想,把并行工程定义为对产品及下游的生产及支持过程进行设计的系统方法,至今这一定义已被广泛接受。

2 实施并行工程的基本原则

2.1 以用户需求和顾客满意为前提

汽车车灯开发并行工程必须以用户需求和顾客满意为出发点,不断增进顾客的满意,才可能保持并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可能巩固更多的忠诚顾客、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价值,才能使企业拥有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2.2 以协作双赢为目的

车灯企业设计人员提前参与整车的前期设计,除了是整车厂的要求外,也是车灯公司通过进一步增加技术服务的方式来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因此,在这种双方互相需求的形势下,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2.3 以不断更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经验积累为依托

市场信息和技术经验可谓是企业的两大法宝,依靠着两大关键因素,企业就能在多样化的市场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并行开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和依托更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经验积累,才能提高开发新产品的综合质量。

3 并行工程的应用

开发一个新产品项目主要分成5个阶段,将并行工程运用到产品实现策划中去:

1)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并行工程工作重点是适应市场需求

(1)销售部进行市场调研、访谈的新产品背景信息、技术和质量要求及开发周期、费用等;(2)进行技术评审,包括:产品开发建议书、图纸/样件/数模/技术规范,应考虑工艺、工装、设施、材料、人员等要求,并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3)项目组长组建项目小组,确定开发周期、费用和关键时间节点。成员包括:技术、质量、市场、采购、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4)项目组长对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分配,识别各成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5)项目小组长依据关键时间节点,实施计划并负责阶段评审。

2)产品设计及开发阶段:并行工程工作重点是满足客户要求

(1)开发部确立设计的方向及目标,必须征得用户的同意,满足用户需求。以用户关注的项目开发周期、项目开发成本和预定的最优效果,作为开发产品的设计目标;(2)及时调整设计内容,缩短设计周期,以此优化设计流程、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3)项目组长进行评审;(4)生准部安排制订样件计划。同时开发部确定特殊特性清单及内外制清单;生产部部确定过程特殊特性清单、流程;生技部确定设备、设施清单,制定新设备、设施要求 ;采购部进行供方开发;模具部确定工装模具,设定工装模具检具要求和计划;开发部编制产品保证计划、生准部编制样件控制计划;(5)生准部对样件计划中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评审;(6)开发部负责设计验证、质保部配合实施;(7)项目组长负责评审样件测试结果是否满足顾客要求(设计验证);(8)根据评审结果采取进一步改进措施;(9)顾客对样件进行测试、装车,未通过后按照设计流程进行重新评审;(10)顾客认可后项目组长负责评审设计输出并进行阶段总结。

3)样品试制阶段:并行工程工作重点是实现产品优化

(1)生产部编制试生产计划;(2)开发部负责产品重要度分级,提交采购部、质保部进行采购及检验;生产部负责场地平面布置图,识别物流流程、控制点和不合格品区域等,并会同质保部、采购部编制:试生产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文件,完成工装设计、制造、验证,整理清单及图纸;物流部负责包装标准、包装规范,确定 运输方式及储存方法;生技部负责设备操作指导书、设备维护计划等;质保部负责检验,首批检验认可(总)以及过程审核(产品、过程审核)。模具部负责模具检具设计、制造、验证计划,整理清单及图纸采购部负责供方选择和开发,采购检验指导,原材料、外协外构件首批检验认可。

4)产品过程确认阶段:并行工程工作重点是实现生产能力优化

(1)生产部按照试生产计划进行试生产;(2)项目组长对试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包括:MSA调查结果;设备能力、初始过程能力验证结果;循环时间分析结果;良品率调查结果;包装评价结果;工艺验证;(3)质保部按照试生产控制计划要求进行试生产样品测试;(4)生产部会同质保部、采购部等更新试生产计划得出生产控制计划;(5)项目组长负责提交PPAP文件;(6)质保部根据产品、过程、顾客反馈信息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产品过程审核年度计划并实施。

4并行工程的作用

通过上述并行工作的开展情况,运用并行工程在开发模式起到的作用:

1)降低决策和执行的风险。并行工程在产品策划阶段的应用,确立的是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而企业最关键点就是其产品的市场效应。做好了关键的开头,就能避免出现决策失误,从而降低企业在新项目上所承担的风险;

2)缩短研制周期。产品的设计周期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占60%以上,并且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流程设计状况直接决定了产品创新的成败。[3]通过采用并行工程的模式,对原先的设计流程进行改进,几项工作采用并行开展,同时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评价得出最优设计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内容,缩短设计周期;

3)降低开发和试制成本。信息和数据及时交流,问题点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行,减少了反复或者重复的工作,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采购试用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材料物资管理是对单位商品服务和专项业务活动中所需各类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仓储、消耗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的统称。因此,加强物资管理,提高物资的管理水平,对于增强单位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加快周转,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疾控机构材料物资的种类及特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日常职能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等政府对社会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与此职能相关的材料物资通常有生物制品、药品、检测检验试剂与耗材、应急物资以及常规使用的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其中生物制品分为计划免疫类疫苗和二类疫苗,药品通常有用于结核病防治、麻风病防治和疟疾防治等类别,检测检验试剂及耗材则通常根据用于检测分析的样品种类可分为:用于食品检测的、用于饮用水检测和病毒检测等几大类,而应急物资可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和食品安全等事项的应急物资。生物制品类物资通常要求低温保存,一般存放于单位的冷库,因冷库需24小时保持低温且空间有限,因此生物制品类的物资不宜库存过大。药品及试剂类物资通常有严格的效期控制,应把握好效期和存放的环境,同样也不宜占用过多库存。检测检验试剂及耗材因涉及到部分试剂含剧毒或本身即是剧毒类,则需要专库专人保管。

二、疾控机构材料物资管理中易出现的状况和漏洞

(一)采购无计划,或有计划不执行

疾控机构作为国有机构,其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采购应遵循国有资产采购的程序,作好计划和预算,并经采购小组审议通过方能执行其后的招标采购事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流于形式,制订一次预算或计划后,交由经办人员自行采购,使得计划预算变成一纸空文。如果负责采购的人员素质偏低、盲目采购,甚至进人情货,在采购中捞好处,吃回扣,将造成采购的物资材料质次价高,影响正常使用。

(二)重复采购,造成物资积压

二级部门报采购计划时如对检测需用试剂及耗材没有认真测算使用量,或平时不注意适当控制,往往会出现需使用物资的部门或人员以急用为名未经请示批复直接越权采购,易造成物资的重复采购与积压,减缓了库存物资和资金的周转,同时也增加了单位的仓储资金、保管费用和保管人员的工作量。

(三)入库物资的验收制度不严,损坏短少现象严重

有的二级部门没有制定严密的物资验收入库制度,或者制定了也不去执行,对大批量入库的物资不能仔细清点数量,对入库的材料物资未能按特性分别存放,随意性较大,责任心不强,易导致物资的损坏、过期和报废。

(四)物资使用去向不明,出库管理流于形式

物资管理人员及使用部门只管发放不问效果,不能贯彻谁领用谁负责的原则,往往领多少发多少,从不跟踪考核,易出现私用浪费现象。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拿出去倒卖以谋私利或将公有物资私做人情,造成损公肥私,直接影响了单位整体经济利益。疾控机构物资中有部分试剂剧毒剧腐蚀,一旦脱离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物资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物资管理工作,离不开部门领导的重视

从单位的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以及部分领导都应充分认识物资管理工作在单位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物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应主动出面协调、督促,深入物资部门了解情况,制定严格的物资采购制度、严密的物资保管领用制度,部门领导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到材料物资管理环节上的每一个人,以便解决物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给物资管理工作以具体指导,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加强物资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好人力和物力

物资管理不是简单的买进卖出、领用消耗,流通手段的先进或落后、职工队伍素质高低,是决定使用效率的关键。物资部门必须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资源和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应加快物资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掌握对重要物资的供需要求、使用和库存情况。另外应加强物资管理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要加强对物资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专项业务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物资管理队伍的素质,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物资管理工作,必须“有章可行、有章必行”

为使单位的物资管理井然有序,使相关物资管理的业务人员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就必须建立健全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储存管理及资金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项标准及章程制度,做到供应有管理程序、岗位有工作职责、使用有技术标准、验收有质量标准。这样才能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杜绝劣质的物资材料进入单位,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也能防止因盲目采购造成的积压浪费。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到采购方式的选择,各环节都应制订相应的程序规范和操作办法,以制度保证采购业务的公开、公平、公正,使物资采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加强物资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