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舞蹈教育 舞蹈技能 舞蹈基础理论 辩证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现当代的舞蹈艺术呈现出百花争艳、硕果累累的喜人局面。各种具有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艺术表现技巧,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舞蹈作品,多方面地满足了我国广大观众的精神生活需要。舞蹈艺术天地里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但是,面对可喜的局面,我们也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舞蹈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如有的舞蹈演员理解能力低下,艺术修养不高,很难创作出具有情感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富于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有的舞蹈编导搞创作,只重视舞蹈作品的形式,而忽视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他们没有自己更高的艺术追求和理想,也许有的人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但这样不可能有什么艺术上的真正的创新,也不可能创造出真正出色的、艺术上有价值的舞蹈作品;有的舞蹈教员只能够墨守成规过去是怎么学的,现在就怎么教,不能根据学员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舞蹈理论知识答不出来,或是马虎应付过去,这样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合格称职的舞蹈教育家的;有的舞蹈专业的大学生,舞蹈技能十分娴熟,可是舞蹈理论知识却是一知半解,只能说得出一些舞蹈常识,对自己所掌握的舞蹈,也只会跳、不会“说”,这样是难以达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舞蹈人才的标准的。以上出现的这些现象,严重地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导致了舞蹈学科落后于其它的艺术学科,以至于社会上的许多人对舞蹈艺术产生了很多误解。我想,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舞蹈教育出现了亟待改革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很多舞蹈工作者,特别是舞蹈教育工作者都普遍重视舞蹈技能而轻视舞蹈理论。

“舞蹈教育学,是研究应用什么样的舞蹈教材和舞蹈教学大纲,以及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方法,来培养训练舞蹈人才,传授舞蹈技艺,以促进舞蹈的流传和繁荣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目的,可分为业余舞蹈教育和专业舞蹈教育两种类型,业余舞蹈教育,以广大舞蹈爱好者为对象,普及舞蹈文化开展自娱性舞蹈活动为其重要目的;专业舞蹈教育,主要为职业舞蹈团体培养高质量的各种舞蹈人才进行舞蹈基本功底和舞蹈技能的系统、规范、科学的训练,同时还进行文化和文艺理论的学习,高等舞蹈教育结构还将艺术实践与艺术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向舞蹈艺术更广更深更高的领域探索。无论是舞蹈技能,还是舞蹈理论,在舞蹈教育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舞蹈技能,主要是指舞蹈的动作和技巧,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一部舞蹈作品,就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人体各部位连续、有节奏、有韵律的动作完成的。人体动作各部分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表现出的速度、幅度和力度,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进行有规律和目的运动,就会产生和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舞蹈动作,组成丰富多彩、变动多端的舞蹈形态、技巧。感受舞蹈艺术魅力,首先,接触的是舞蹈形态、色彩、情感、音乐等诉诸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因此,舞蹈形式――身体线条、肌肉能力及技巧显得十分重要,道理就在这里,舞蹈技能是概括凝结地表现了人们的动作和技术能力的艺术创造,是舞蹈艺术揭示美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取消了舞蹈艺术的存在。因此,对于从事舞蹈工作者或是初学舞蹈的人来说,必须掌握舞蹈技能。舞蹈技能是舞蹈艺术创造形式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基本要求,如果一个舞蹈工作者不能掌握好舞蹈技能,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工作者的,所以舞蹈技能是舞蹈的基础,是表现手段。

“舞蹈理论,主要研究舞蹈艺术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其中,又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舞蹈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舞蹈的起源和社会作用、舞蹈的本质特征、舞蹈的继承和发展、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创作过程和方法、以及舞蹈审美特征等。”舞蹈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艺术一样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学习舞蹈中学好舞蹈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舞蹈技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舞蹈理论是舞蹈实践的经验概括总结,正确的、科学的舞蹈理论又能反过来推动、促进舞蹈实践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学好舞蹈基础理论是克服我们在学习舞蹈技能中的盲目性,加深对舞蹈技能的认识和运用,提高舞蹈工作者的自身文化素质,从而提高舞蹈创作思想艺术质量和舞蹈表演艺术水平以及其它舞蹈工作的唯一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舞蹈教师除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舞蹈技能之外,同时还要对舞蹈的形式、种类、要领、风格和文化等相关理论做具体地、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从而对舞蹈技能及其相关的舞蹈理论和文化有一个清楚、明确、详细的了解。在传授舞蹈技能中,教师要注重舞蹈技能知识与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贯穿和联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限制了舞蹈人才的培养、舞蹈学科的发展,并与社会需求错位。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应从自我做起,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改变“填鸭式”教学,注重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技能的相互贯穿、相互联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辅之以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文化内容,通过由“形”到“神”的演示和提升,完成将一个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动作提升到形成舞蹈自我,舞蹈内在的修养的层面,这种提升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为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提供了并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舞蹈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积极开展与其他兄弟艺术门类间的学习和合作,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接触到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综上内容对学生的培养和舞蹈艺术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韩瑾.从桃李杯比赛看军队的舞蹈教学改革.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舞蹈艺术教育构成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并不断向其他领域释放舞蹈美育能量,向人们生活的深处不断渗透,此课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聚焦受众群体

高校教育中明确艺术教育的作用,前提就是必须要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诉求的明确。明确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只有明确了这几点,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时,才能做到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调查结果而言,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舞蹈知识相对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为成长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们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让他们去接触舞蹈艺术,虽然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几乎空白,但是他们渴望学习舞蹈艺术,认为这是高雅艺术,可是局限于不懂如何去欣赏舞蹈;另外只有很少一些学生从小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这部分学生多为舞蹈类艺术特长生,他们对舞蹈艺术尚有初步认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实在是看不懂舞蹈,因而对于舞蹈艺术一点不感兴趣。针对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受众的现实情况,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大多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既考虑到大学生艺术爱好的多样性,又考虑到了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舞蹈理论课科目设置不全、课程内容设置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舞蹈艺术社团(实践部分)对普通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等。所以在探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问题时,还需以人为本,从学生受众主体出发,对于推进舞蹈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重视授课方法

高校艺术授课工作核心出发点就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校学生别是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跟艺术人文类学科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之处,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冷静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但艺术思维相对欠缺。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艺术思维具有形象话、感性化等特征,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当今艺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忽略了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其实只有将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受众群体的思维空间,提高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培养形象化、感性化艺术思维最佳途径就是进行教学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为:首先是形体上的互动,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就是用肢体表达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做各种动作,加深受众群体对不同舞种特点的理解。其次就是思想上的互动,最主要就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特别是鼓励学生结合舞蹈知识讲授和舞蹈剧目的赏析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全班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综合水平和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对于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讲解中国古典舞时,可结合相关文化类型、历史背景、等知识,使学生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对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个大概认识,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进行重新阐释,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再比如讲解中国民间舞时,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以及等来解读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点和差异,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民间舞这种由群众自行创作、质朴而又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同时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区别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组织舞蹈艺术社团也成为当今艺术教育做得好的学校所常采用的一种舞蹈艺术教育形式。通常组织舞蹈艺术社团,其中舞蹈艺术社团团员可以是学校在校的艺术特长生,还包括一些爱好舞蹈艺术的文艺积极分子。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高校内专业的舞蹈教师对舞蹈社团团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同时给这部分团员排演舞蹈节目,使舞蹈社团可以成为校内艺术教育活动的带头组织。这种教学模式的有一个不足点,在于这些舞蹈社团组织的活动大多局限于舞蹈社团内的成员,社团外的学生大多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信心不足,时间长了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社团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这就不能达到利用舞蹈实践对广大普通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由于很多外边条件的限制,很难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舞蹈艺术实践中去。但这绝不是舞蹈社团脱离大部分学生受众群体的一个借口。这就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解读高校舞蹈艺术团体的功能,让广大学生都能更好的熟悉艺术社团,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美育教育工作。首先,在坚持建立舞蹈社团的原则上,可以多层次考虑如何发展舞蹈社团。这种多层次考虑的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可以在班级、系、学院、学校各级分别建立舞蹈艺术社团,如此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和进入到舞蹈社团的训练中去,使舞蹈这门艺术能够更好的面向每一位渴望学习和了解的学生。当然每个级别的舞蹈社团的定位和目标可能都不一样,班级或者系级这样的基层舞蹈团主要定位于如何普及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舞蹈艺术美育教育,因此在舞蹈团员的选择上,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舞蹈团中进行学习和训练。而全校这一级别的舞蹈社团主要目标在于充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背景,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精品类节目,可以选择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舞蹈美育教育的成果展示。

(三)转换教育观念

无论是舞蹈理论课还是舞蹈实践课程,都对舞蹈授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高校的普通舞蹈美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不再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但是舞蹈授课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价值所在。第一,舞蹈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于舞蹈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有全面的认识。第二,舞蹈授课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应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各学科。把各科知识和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舞蹈艺术教学,有助于学生舞蹈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中,以全新的观念和认识,运用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把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结语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对策。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教学师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舞蹈场馆设施建设;根据学生特点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

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

体育舞蹈是在有特定节奏的舞曲引导下运用交际舞舞技,展示舞蹈风格、魅力的竞技性国际标准交际舞。体育舞蹈有很好的可参与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舞种练习,是一项老少皆宜、便于开展的、具有塑造形体、培养风度气质和怡情健体的新兴体育运动。现阶段部分高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但由于体育舞蹈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现状,导致教学上存在一定误区。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徽省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谈点粗浅看法。

一、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1、体育舞蹈教师只注重实践课教学,缺乏对理论的研究

体育舞蹈即国际竞技性舞蹈,是由属于娱乐范畴的舞厅舞发展起来的竞技项目。它包括现代舞、拉丁舞、集体舞在内的三个竞赛项目10个竞赛舞种。是融舞蹈美、音乐美、服装美、体态风度美于一体的,具有自娱自乐和表演欣赏性的舞蹈。在对合肥市大学城等周边几所高校的调查、了解后发现,有少数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舞蹈理论课,部分有体育舞蹈课的高校,学生也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比较乏味。在访谈中,学生希望了解一些有关体育舞蹈锻炼健身方面的体育舞蹈理论。而教师讲的基本是体育舞蹈概述与编排规则、体育舞蹈发展史等理论知识。由于课时紧张(高校每周一次体育课),授课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精讲、细讲,因而学生对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2、体育舞蹈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缺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者,在学生的面前,教师更像一面旗帜,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现阶段还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在安徽省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且有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体育舞蹈的基本功底很差,他们在教学生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导致学生的动作极不规范。

3、教学内容不合理

体育舞蹈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本项目特点的教学指导及评价活动,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依次推进的原则,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只考虑大纲上的内容,机械地按照大纲的内容进行授课,有的舞蹈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整堂课都在教授新内容,学生根本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舞蹈课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最后导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日趋下降。

4、教学方法不科学

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或手段,是体现项目特点的教学艺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常有示范讲解法、领带法、电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师应根据条件灵活运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体育舞蹈是男女交际的舞蹈,男女舞步不同。因而在教学上是男、女舞步分别教学,练习时又合在一起共同练习,这是体育舞蹈区别于其他技能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但目前安徽省的多数高校存在单人教学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影响学生直观学习和体会。有的学校教师为了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硬是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完全不顾及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

二、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教学师资力量

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参加继续教育,实现学历与非学历的贯通。目前对学历的认识存在很多的误区,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学历与能力等同,一旦文凭到手,便不再进取、不再提高。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在获得文凭以至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应更倾向知识更新、教学研究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教育上来,使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在价值取向上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要鼓励人才流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去体育舞蹈开展比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成果,为我所用,也可以打破本校保护主义,招聘外省、外校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最后是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社会地位。要从公平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成果及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舞蹈场馆设施建设

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和国际标准舞学会应加强对各个高校体育舞蹈场馆的评审和监察工作,各所高校应具备相应的体育舞蹈运动场地,对那些不符合体育舞蹈场地要求的高校,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进行督办。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体育舞蹈经费投入的力度,保证体育舞蹈设施的基本建设,也可以动员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自助。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的领导层要重视对体育舞蹈场地的建设,在体育场馆的规划中,要把体育舞蹈场馆纳入到整个场馆的建设中来,让教师学生能有体育舞蹈的一席之地。

3、根据学生特点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和主体,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来进行安排,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体育舞蹈的内容应以交谊舞和国际标准舞为主,除此之外教师应根据体育舞蹈各个舞种之间的风格差异,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节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缓与急相结合,对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掌握的舞蹈动作要有缓的概念,循序渐进地实施舞蹈教学目标,即要紧紧抓住课堂中的特点和学生对舞蹈知识和动作的兴趣,集中精力,科学、合理地推进教学目标。

三、结语

体育舞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它作为一个拥有艺术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安徽省大学生的喜爱,在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进入安徽省高校体育课堂的时间比较短,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只有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建设适宜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场馆,营造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人文环境并极大地发挥体育舞蹈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代道晏,魏廷玲.对广州市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探究.体育美教学,2009.

赵宝椿,徐欣等.高校开展国际体育舞蹈运动的几点思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特色

广西瑶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不仅体现在地方风俗习惯上,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在民族地区教育中,中小学舞蹈教育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基础教育,同时还要承担中小学生民族素养培养的责任。人们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舞蹈教育,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1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概况

在广西瑶族分布的6个瑶族自治县和49个瑶族乡中,民族舞蹈是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瑶族舞蹈与当地的宗教密切相关,是宗教与舞蹈相结合的结果。例如,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的黄泥鼓舞、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长鼓舞、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香龙舞等,这些舞蹈已经成为瑶族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内容。舞蹈伴随着节奏,使舞场景逼真,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天性体现出来。依赖于舞蹈教育,瑶族舞蹈得以顺利传承。[1]在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瑶族地区将最具宗教特色的舞蹈作为中小学舞蹈课堂的重要内容,一些地区还针对瑶族传统文化建立了瑶族博物馆和传承民族文化统战基地等,且成立了“文工团”,吸引中小学师生参与到文工团中,接受专业的瑶族民族舞蹈培训。

瑶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产,是对瑶族文化深化认识的有效途径。保留瑶族舞蹈文化,就要将舞蹈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充分发挥出舞蹈的价值。目前瑶族的聚居地中,一些中小学校已经着手于瑶族舞蹈文化的保护,并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2]他们不仅将瑶族舞蹈引进了校园,还将瑶族的传统节日作为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

2 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特色发展策略

2.1 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深入挖掘舞蹈文化,开发校本教材

瑶族民族舞蹈各个支系都有不同的风格。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注重挖掘舞蹈文化,就是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各支系的舞蹈风格,了解舞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从民族情感的角度出发学习舞蹈。在瑶族民族舞蹈中,长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中小学舞蹈教育中,要将长鼓舞的舞蹈元素提炼出来,分解为舞蹈动作,针对长鼓舞的典型舞蹈动作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瑶族长鼓舞的典型律动包括三种,即屈弹律动、矮弹律动、拧弹律动。针对舞蹈律动展开教学,首先要让中小学生了解相关的舞蹈文化内涵,之后实施舞蹈教学,使中小学生在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当学生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之后,舞蹈教师就可以实施系统化的长鼓舞训练。[3]由于中小学生已经在舞蹈动作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长鼓舞的系统学习中,能够以舞蹈文化的领悟力指导自身的舞蹈动作,并通过对舞蹈内容的理解,使规范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对中小学生而言,由浅入深地展开舞蹈学习,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舞蹈动作。以布努瑶和白裤瑶的舞蹈为例,将这两个瑶族支系的舞蹈纳入中小学舞蹈教育中,就要让中小学了解这两个瑶族支系的生活状态,让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明白这些舞蹈动作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演化而来的,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使其从主观地角度出发,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布努瑶人生活在山中,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蹲颤”就类似于他们登山时候的动作。白裤瑶的舞蹈动作“勒则格拉”表现出来的是像猴子一样的佝偻体态,这是白裤瑶人日常生活中劳作的动作。这两个瑶族支系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都是低重心的跳跃和旋转。中小学生学习这些舞蹈动作的时候,如果对舞蹈动作的背景不了解,就会导致舞蹈动作难以准确到位。这就需要瑶族舞蹈教师在瑶族舞蹈的共性中把握住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格外强调这些个性动作的准确性,以使中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瑶族舞蹈的要领,将舞蹈文化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形成可操作性、趣味性的校本教材。

2.2 在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注重舞蹈动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瑶族舞蹈较有随意性,各个舞蹈动作都保留了原生态的特点。随着瑶族舞蹈被体系化,舞蹈动作都实现了规范化,这必然会导致瑶族舞蹈出现审美变化。

对中小学生展开瑶族舞蹈教学,就要将瑶族的民族属性保留下来。例如,瑶族长鼓舞舞蹈的评价是“打得越矮,且花样百出,说明敲鼓的技术越高”。长鼓舞表演的时候,重心越矮,且能够屈腿或者蹲着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包括跳跃起来、耍花鼓以及拧身等,四肢的动作也能相应地作出变化,说明技术越高。现代的瑶族舞蹈在保留了瑶族舞蹈原生态的基础上,还注入了时代元素,使得瑶族舞蹈成了二次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例如,《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瑶香火龙》等剧目,可以作为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学习参考剧目,使瑶族民族舞蹈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在中小学生舞蹈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广西瑶族地区的舞蹈教育特点,并不断挖掘舞蹈的元素,根据舞蹈需要编创舞蹈动作。在具体表演中,舞蹈动作在空间的变化受到了约束。关于瑶族舞蹈的空间变换形势,常见的瑶族舞蹈动作为拜四方、走十字或者罡步等,在舞蹈动作上需要空间流动。但是,舞蹈动作无论怎样发生变化,都是形成矩形或者圆形。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要实现舞蹈教学的特色化发展,就要在保留瑶族舞蹈原生态的同时,根据时代审美需求对舞蹈动作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使中小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懂得瑶族舞蹈只有创新才能够求得发展。对瑶族舞蹈的创新,主要是动作的创新,而瑶族舞蹈的原生态则要保留下来。例如,在白裤瑶族的舞蹈动作中,有一个是甩跨的动作,这个动作要让中小学生表演到位是很难的。此时,舞蹈教师就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让小学生领会这个舞蹈动作的渊源。由于瑶族祖祖辈辈都在山里生存,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所以山外的文明没有流入山里的瑶族聚居地,而瑶族的一些古老的生活习俗保留了下来。白裤瑶族的女子穿着裙子,但是在裙子下面并不着装。如果需要大小便,就会跨步一扭而蹲下,长长的百褶裙就会在地上。对中小学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中小学生会感受到白裤瑶族这个古老的生活习惯与现代生活是完全背离的。当中小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原理有所了解之后,就会想象白裤瑶族女子方便时的样子,并按照这个动作进行舞蹈,从而做到动作的准确到位。这样才能将舞蹈理论与实践结合,跳出更好的作品。

综上,就舞蹈教育的角度而言,广西瑶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属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且教育发展进程中会遵循民族教育规律,对中小学生的民族个性加以培养。实现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就要结合广西瑶族地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实际,发展本民族的优势,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惠明.呢呢喃喃动衷肠 痴痴憨憨尽真情:评瑶族群舞 《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J]. 大众文艺,2014(15):182.

[2] 钟海青,高枫,等.守望边疆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3-135.

大学生体育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舞蹈学;舞蹈编导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93-02

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开展各类舞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信息交流、参与文化的传承于发展,在更高的境界上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认识未来,从而产生对人类美感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为步人社会打下良好的心里基础。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即便是普通高校也把成人舞蹈教学视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舞蹈教育历史悠久,例如,历代王朝所设立的宫廷乐舞教育机构,新中国成立后,遍及各地的文化馆、站,业余艺术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舞蹈教育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承上启下、延续普及,起着积极的作用。古今中外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的建立,施以严谨规范的教材,严格正规的训练,培养专门人才,对提高和发展舞蹈技艺有着巨大的意义。舞蹈教育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目的,可分为群众性舞蹈教育和专业性舞蹈教育。前者以普及为主,以自娱为目的。它通过短期训练班的培训和舞蹈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可提高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健美身体,重视仪表,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世界各国对群众性普及舞蹈教育均很重视。后者以提高为主,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它通过高校的培养方法,给以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并通过舞蹈史、论的讲授,为各专业舞蹈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专业人才。据近年来的了解,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舞蹈课开设的比重,但从高校的各类文艺演出以及各类不同规模和级别的舞蹈比赛的情况来看,各高校舞蹈的发展和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因此,高校的舞蹈发展值得人们的深思。

一、我国高校的舞蹈专业发展以舞蹈学和舞蹈编导为主系

由于舞蹈在社会上的普及需要,国家教育部允许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专业。而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又可以对社会基层的舞蹈事业起到发展,所以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培养方向很重要。国家教育部批准综合性大学可以办的舞蹈专业方向有两个:舞蹈学、舞蹈编导。

(一)舞蹈学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学科

舞蹈学的业务培养目标是以本专业培养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能在学校、艺术团体、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民族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的教学、创作、辅导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民族舞蹈艺术人才和“复合型”专门应用人才。

1.舞蹈理论。

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分析和研究舞蹈作品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写作能力。

2.舞蹈历史。

系统地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和舞蹈基本理论,了解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3.舞蹈鉴赏。

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了解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等教学法。

(二)舞蹈编导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

舞蹈(舞剧)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在舞蹈创作中,创作者从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到将其艺术构思通过排练最终由演员体现于舞台之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编”和“导”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两个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舞蹈编导的职能、舞蹈创作的一般程序、舞蹈语言、舞蹈结构和舞蹈要点等。基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特点,要求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蹈编导。

该专业要求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以及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科研的能力。

二、舞蹈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

所谓多元化,即是设立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多层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的培养模式思维理念与社会文化市场相脱节,因此及时调整培养现代的舞蹈综合性型人才的理念,是我们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为社会背景的多元化,许多中小学校,需要的是可以上选修课的老师,必须是有艺术特长的,包括有音乐基本知识和会跳舞蹈与有舞蹈基本理论的人才,所以"专才"不符合这些要求。

社会艺术团体需要跳、教、编三合一的综合性人才。已不需要专业技术性演员,需要的演员条件也是多元化的。需要能组织舞蹈演出,能组织舞蹈排练,教能编排舞蹈的专业管理员。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在文凭和学位上,还更加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修养气质等等。

各个企业单位的工会、学校的团委或艺术团等,需要能组织舞蹈演出,能组织舞蹈排练,能编排舞蹈的专业管理员,组织演出比赛活动的――跳、教、编三和一的综合性人才。

(二)综合性人才的就业率高

专业人才的专才性质决定就业的去向上,相对比较单一。如到,专业演出团体或专业舞蹈院校、综合性大学当专业老师,并且只能教舞蹈专业。

综合性人才的通才性,决定就业的去向上,相对较广泛。可以到社会演出团体、舞蹈工作室、文体厅等;或到非专业的方向,广播电视传媒、部队、群众文化团体、大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团委等。

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下,通过分析市场对社会资源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经济规律,以及社会的日渐多元化,提出现代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元化问题。由于师资、生源以及学生毕业去向的不同,舞蹈教育必须脱离单一的专业化模式。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

(一)师资队伍要加强

舞蹈教师是综合性的人才,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认为舞蹈教师除首先应具有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外,还应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具有舞蹈编导的创造能力;具有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当前,面对舞蹈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在扩充数量上,各院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建设和完善教师梯队,弥补舞蹈师资数量的暂时不足。在提高质量上,教师自修为主,聘请专家讲学。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广泛参加舞蹈文化活动的交流,及时把握和了解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鼓励舞蹈教师重视开展科研活动,要研究和改进在舞蹈教育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使舞蹈教师适应当前舞蹈教育发展,能站在世界舞蹈教育制高点上研究我国舞蹈教育及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生接受学习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摈弃过分强调程式,照本宣科。按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方式进行,将“形”与“情”的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形、情兼备”、“以情领神”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指导式和自主式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连续体。比如,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开始可以结合模仿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模仿教师示范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和口念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节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所学的舞蹈基本技巧进行舞蹈创编,发挥学生个性,发挥舞蹈育人功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也有益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最后,教师采用自主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创编作业,将自己创作的动作运用到歌唱表演、音乐律动和舞蹈音乐游戏的创编中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分析一个舞蹈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出多个不同的合理答案。

(三)舞蹈课程设置要调整

根据学校专业办学的方向和特色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研究改革,既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编导等,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充实提高及从事舞蹈教育的实际需要,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和教学编排能力。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以“舞蹈表现、舞蹈创编和实际应用能力”等层面的内容作为课程基础。要依据“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改变以往以技能学习为中心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基础+舞蹈欣赏――舞蹈素材十舞蹈鉴赏――舞蹈编导+舞蹈鉴赏”为线索的舞蹈学习模块。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开设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训、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创及舞蹈艺术概论、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教学法等舞蹈专业的必修课。还要开设外国代表性舞蹈、剑舞、舞蹈作品赏析、舞蹈写作等选修课。各专业教师要对专业课的考评成绩提出具体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舞蹈表演和教育人才。

(四)舞蹈教育与人文教育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