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法服务理念,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以信息化牵引勤务模式改革,全面系统地掌握消防安全隐患,运用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体系,积极推进政府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加强消防基础建设,提升防控火灾能力,提高部队整体战斗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付国祥任组长,县安监局副局长华再兴、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县旅游局副局长袁成武、县建设局副局长田升、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朱江、县工商局副局长吴舸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消防大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包括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旅游局*、县建设局*、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县工商局欧*。具体负责抓好调查、评估工作。办公室下设督导组、调查组和评估组

1.督导组组长:*

成员:*(公安)、*(安监)、*(文广局)、*(工商局)和*(旅游局)等单位相关业务人员

职责:负责对全县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的督导,协调解决大队与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督促整改。

2.调查组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督促和指导红果、城关中队对本县红果镇、城关镇城区重大危险源的全面调查和信息采集,其它片区或者较远地区的重大危险源调查和信息采集由大队防火监督人员负责完成。为评估小组提供有关数据和重大危险源的详细资料。

3.评估协调组长:*

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旅游局)、*(建设局)、*(文广局)、*(工商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协调相关单位成立评估专家组,整理调查组提供的资料,建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撰写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的工作报告。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要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消防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有可能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火灾、爆炸、毒害等灾害事故的场所或设施。

特征:此类场所和设施一旦发生事故,本区域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往往无法有效控制,需要跨区域联合作战才能处置。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

1、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通过危险因素的辨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已有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是采用定量或定性安全评估方法,预测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3、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充分考虑各种有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或管理措施抵御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三)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基本思路和方法

1、风险评估的对象

单体对象:在火灾风险评估中,划分出使用性质单一、建(构)筑物组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群),简称单体。单体对象是评估的最小单元,是可以用指标模型(体系)直接评估的单元。一栋高层住宅、一座加油站等。

复合对象:包含多个单体组成,且各个单体之间属性相异,由于管理或从属关系,这些单体对象又相互关联,评估时需要对这些单体对象进行综合,给出集合体的整体主体结论。如一个石油化工企业,它既有储罐区、装卸站,又有生产加工车间、办公楼。这种场所在风险评估中称之为“复合对象”。

区域对象:根据火灾风险评估需要,在城市地理区域中划定出的相对独立的一个评估范围。评估区域是由多个独立单体对象和复合对象组成的,简称区域。可以将城市系统看作由一个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如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区)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的思路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单体评估和区域评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城市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采集信息,初步选定可能成为重大危险源的对象,结合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以及区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基于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单体对象的风险,通过单体评估结果的累加,评估区域或城市的风险程度,在单体、区域和城市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害后果分析(伤害范围分析),比较本地灭火救援能力、跨区域救援能力,实现对城市抗御重特大灾害事故能力的评估。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结果的应用

1、制定、完善城市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完善组织网络,制定相关预案,提高社会应急处置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3、完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指挥网络,明确辖区保卫对象,指导消防部队力量调集和技战术及专业训练,提高消防部队协同作战和综合救援能力。

4、指导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突出消防监督检点,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四、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和程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时间:3月8日前。

由政府领导担任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任务的组长,各相关职能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全面工作开展;消防大队成立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相关部门抽调专业素质好的业务、技术骨干和有关专家,成立调查评估工作组和评估专家组。

(二)动员部署,开展培训,前期准备。时间:3月15日前。

大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支队有关培训,按照支队要求完成《系统软件》安装和调试,由参与培训的人员组织大队全体官兵进行培训,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三)数据调查采集、校对。时间:3月16~8月10日。

消防大队由大队长、副大队长、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联络员等负责指导和督促消防大队官兵对*县辖区单位调查采集、信息复核,其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参与数据调查采集和校对工作。

(四)软件评估。时间:9月5日前。

运用重大危险源评估软件进行评估。*县地区重大危险源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主要由重大危险源调查办公室负责,具体由消防大队实施,其它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消防大队组织和负责*县辖区单体和区域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区域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城市灭火救援能力,评估协调组负责城市数据整理和城市风险初评工作,研究城市主要事故类型、分布、风险程度和跨区域灭火救援能力。

评估报告: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评估报告,具体工作由消防大队完成。

(五)专家论证、验收。时间:9月30日前。

成立论证专家组:

组长:*

专家组成员:*(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建设局)、*(水利局)、*(供电局)、*(大洋液化气站)、*(气象局)、*(科技局)等方面专家组成。时间:7月10日前。

开展专家评估:

1、对城市消防供水、工业和民用建筑、化危品、消防站布局、消防装备、市民消防意识等进行调查抽查。

2、对重大危险源单体进行抽样比对,核实重大危险源单体评估结论的准确性。

3、重大危险源单体对灾害事故控制能力的需求与本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处置能力进行比对,形成论证依据。

以上内容进行专家论证过程,即为评估验收过程,验收结束后验收小组对评估验收论证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报人民县政府,并报市消防支队备案。时间:9月30日前。

五、通过评估,切实解决当前部队建设和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用科学的评估结果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请政府加大消防站和消防队伍建设力度。

(二)通过对单体对象、复合对象和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论,报请政府重视城市建设与应急救援能力协调发展。

(三)切实促进“六熟悉”工作落实。

“六熟悉”是强化指挥员和责任中队官兵对作战环境熟悉掌握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弥补措施。“六熟悉”工作制度虽已实施多年,但成效不理想。中队参与重大危险源评估,参加辖区各类评估对象的调查、采集。通过反复调查和信息采集、复核,不断更新数据库,同时把对各种建筑消防设施的测试、实战演练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能很好地促进“六熟悉”落到实处。

(四)推动“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有效建立和实施。

辖区中队开展“六熟悉”实际上就是防消结合的具体形式。责任中队参加消防验收、开展消防安全巡查、以及独立开展“六熟悉”工作,其主要的制约是专业知识不足,如建筑消防设施、火灾隐患的判别等知识,防火监督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供必要的协助。中队参加重大危险源评估,是落实防消结合的契机。中队官兵参与数据调查采集,通过消防监督员一定时间实地指导,很快就能独立开展工作,继而获得独立开展“六熟悉”的能力;同时,中队通过“六熟悉”,发现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及时报告监督部门依法督促整改,从而达到“防消结合”勤务机制目的。

(五)深化灭火救援训练改革,开展特殊高危火灾课题研究攻坚,切实增强作战能力。

面对超前发展城市建设现状,消防部队决不能自甘落后、无所作为,要针对急、难、险、重问题,立足实战,开展重点攻关科目的技战术研究训练,攻克高层(超高层)、地下、危化品、大面积火灾扑救难关,提高实战能力。要充分结合当前国家多部委联合部署开展的两个专项整治(《关于集中力量迅速开展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专项整治的通知》)的有利时机,把重大危险源数据调查采集深入扎实抓紧抓好,两不误、两促进。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装备建设计划,尽快形成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装备体系。

近年来,*县消防装备建设发展较快,争取经费的力度很大,实力得到一定增强。但由于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在装备建设中更要注重经济性,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一是要形成实用配套主战装备体系,二是保持常规装备实力不减,三是重点发展高难火灾急需的新技术装备,立足实战、立足区域、立足高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是提高灭火救援能力的重要基础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各单位和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协调,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加大指导检查力度,全力推进。重大危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实现调查和评估工作的资源互补,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进度表,责任到人。

(二)合理整合资源、全力做好保障。各单位和部门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保证有一支专门力量开展调查、信息采集和评估工作。协调社会力量,结合部队内部专家等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工作。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专家;制度设计;机制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是指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在档案安全领域具有专业研究,拥有科学化、技术化的档案安全知识或者掌握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方法、工具的人,他们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能够进行专业指导或是给出独立客观的意见,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科学性的重要保障。专家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专家参与评估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且工作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保障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1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对专家的需求

1.1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修正与完善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是评估的工具,没有评估指标就无法开展评估工作,因此指标设计是开展评估工作的前提。档案安全工作贯穿档案管理全过程,涉及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构成档案安全风险的评估指标也很多,至少有几十种,如青岛市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就涉及了21种风险因素、70项风险因子。建立、修正并完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熟知整个档案管理过程、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找出各个档案安全风险点(风险因素),并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和判断。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借助专家的智力支持。

1.2评估方案、评估结果的分析评价

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基于详细、科学、周全的评估方案,在评估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专家对评估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分析评价,并协助参与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工作。此外在评价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时,也需要专家参与进来。

1.3档案安全风险的实地评估及评估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专家参与档案安全风险的实地评估,能够确保评估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专家在进行实地评估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包括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评估的标准与尺度,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1.4评估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评估政策、制度,是实现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要求。在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中,需要发挥专家参谋和智囊作用,对风险评估政策、制度制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的构建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制度构建,可从专家遴选机制、运行机制、咨询机制、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几个方面展开。

2.1专家遴选机制

2.1.1专家结构构成情况第一,专业结构。为实现专业、专长配比组合的最优化,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应包括以下几个专业的专家:档案学、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档案保护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化,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专业结构的专家对于同一工作事项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有时有些观点还会截然相反,因此建立专家组合并非把不同专业结构的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开展工作,而是要建立机制,明确专家的职责分工,使不同专业结构的专家进行密切合作。第二,年龄结构。研究发现,专家的年龄段与其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学者朱克曼对美国6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首次做出重大贡献时的年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84%的人年龄集中在29岁至44岁之间,因此建议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的年龄结构应以中、青年为主,并兼具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第三,职称结构。专家职称反映了专家学术成就、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保证专家的整体学术研究与专业技术水平,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职称结构中,获得高级职称的专家应占绝大部分比例。第四,研究领域。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广,且某些领域如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专业性极强,因此需要对专家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做进一步要求,使得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更有针对性与权威性、开展的工作指导更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2.1.2专家遴选指标体系专家遴选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指标组成:一是基本指标,如学历、职称、荣誉等;二是职业道德修养指标,包括思想品德、职业修养、智能修养等;三是专业业绩指标,包括科研成果、档案管理实践经历、档案专业技能、档案技术研发推广等。在这些指标体系中容易忽视的是职业道德指标,这是由于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难以量化和考察所造成的,目前的专家推荐条件一般为学位、职称、科研成果等容易量化和考察的条件、标准,而职业道德修养指标鲜有问津。事实上,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指标在保障专家作用的实际发挥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专家往往身兼多职,如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缺乏责任意识,往往不会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使得专家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准确性。2.1.3专家遴选的程序专家遴选的程序由遴选公告,个人申请、单位或专家推荐,档案部门审核、考察,聘任等几个环节构成。为了避免专家遴选评审考核形式化、走过场,评审团成员应严格遵守回避制度,如,一旦进入评审团的专家将不再作为推荐人进行推荐。在专家遴选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专家咨询论证的科学性,建议专家应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并且规避相互之间存在学缘关系的现象。

2.2专家库运行机制

可设立专家库管理委员会负责专家库的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专家的遴选、聘任、动态管理、考核、培训等。对入库专家实行聘期制管理,聘任期一般为2至3年,摈弃“终身制”;实行“能者上、庸者让”的原则,定期针对专家业绩和履职情况开展年度考核和届满考核,将考核结果告知通过考核的专家,以便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改进工作,并且及时清退业务水平停滞、工作成绩平庸、履职不力者;还要将考核材料整理归档,作为下一届专家评选的参考资料。

2.3专家咨询机制

专家咨询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专家咨询的方式较为单一,多为召开座谈会或研讨会,这样的方式容易使专家产生从众心理,容易倾向于更加权威者的意见,或服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削弱专家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影响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因此笔者建议采取多种专家咨询方法,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等,并综合各种方法的长处,不断提升专家咨询的效果。

2.4专家激励机制

第一,为专家的自我提升提供机遇与平台。在档案安全领域中引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理论是近几年的事情,风险评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相对匮乏;此外,现有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的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基于这样的现状,有必要为专家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平台,可以提供给专家必要的出国、外地考察、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专家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定期组织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的专家开展交流,进一步拓宽专家的思维与眼界。第二,对优秀专家进行表彰与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专家进行表彰,有利于激发专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应确保表彰与奖励的形式多样化,除了采用常规的奖励手段,还可采用资助专家的科研经费等办法。

2.5专家责任追究机制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档案馆风险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尚未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所谓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就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

档案馆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就是对整个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和涉及到的形式和途径进行探索,为档案馆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具体的、可行的、普适的理论支持和应用基础。评估方法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量化的、具体的衡量指标和尺度,使风险评估工作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为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在其他领域适用的,在档案馆不一定适用,究竟选择哪种方法,一定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工作对象等做出选择。普遍使用的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

第一,定性评估法是指采用文字或描述性的级别说明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为典型的有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信息获取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由专家对风险程度作出判断和预测的一种方法。通过专家的分析,可以识别某一事件或者对象可能遇到的绝大部分风险类型,列出风险表格,并按等级程度进行排列。例如,首先,采用查找文献、调查档案修复专业人员等方法列举出档案修复过程中通常可能出现的风险;然后,列出评价标准,根据档案修复的经验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和评价,列出表格并使用等级进行标识;最后,将各种风险因子相结合,推断出档案修复过程中各类风险的等级。

第二,定量评估法是指利用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记录、实验数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等数据的分析,来判断风险影响程度大小和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又称数理统计法,是指研究自然界中随机现象出现规律的一种数学方法。风险的发生虽然具有随机性,但也有着特定的规律,即在一定的发生频次范围内,其出现概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定值。概率统计法理论基础完善,分析过程简单,无需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但是历史数据的积累收集及估算则相对较为困难。

第三,定性定量结合评估法是指将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二者的优缺点,将二者优点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方法,首先对风险因子进行总体性质的确定,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在量化基础上再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代表方法是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就是在矩阵的基础上,将各个因子按类别分别放在行和列上,然后用数量来描述和计算风险因子的关系、大小,确定因子相对等级的一种方法。风险矩阵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计算概率时需要历史数据,此外由于划分的依据是主观的,依赖于人对评价风险的良好判断力,不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较高的精度。

二、风险评估方法在档案部门的具体应用

不同风险评估方法的特点各异,应用的形式和角度也有所不同。如何针对不同的风险源,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需要具体分析档案部门不同风险类型的情况而定。

1.经验评估法

经验评估法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和具体资料,或者因素无法采用客观标准进行衡量的风险类型。例如,在档案修裱过程中,档案面临的风险类型多样,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等。上述风险并不适宜采用精确的数字或概率来衡量,只可以通过经验评估法来评价此类风险的等级。

首先,列举出档案修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确定风险评估因子,如:字迹洇化、纸张起皱、纸张破损、误揭补、误裁剪。

其次,对“风险可能性”与“风险危害性”两个评估因子进行定性,及描述性评估,如表1所示:

再次,将风险评估的描述性语言进行处理,根据修裱过程中不同风险的属性进行综合打分,如表2所示:

最后,综合两个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给出各风险类型的综合风险大小,1级表示风险很小,5级则表示风险巨大,如表3所示:

为最大程度避免专家评估法主观性强、量化程度低的缺陷,可采用多专家打分求均值的方法。即每一位专家对不同风险因素的排序进行编号,再将编号相加,求取平均值,并按照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得到的结果便是档案修复过程中各风险的等级程度。此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客观程度,对档案修复风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2.概率统计法

概率统计法适用于具有衡量标准、历史数据或者可以进行量化的风险类型,并且这些风险的有关因素可以进行赋值运算。例如:库房日常管理中的温度、湿度控制等。上述风险发生频率或概率是可以量化统计的数值,则该风险等级的评估可以使用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以年为单位,利用历史数据确定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如表4所示。然后,估算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影响程度,对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的强度进行赋值,如表6所示。

最后,综合“温度区间出现的概率”与“温度区间对档案的危害性”两个风险因子,依据公式R(风险等级)=P(风险可能性)×D(风险危害性),计算出风险值最大的温变区间,如表7所示:

比较风险等级的数值大小,将三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3-2-1),3级风险最高,1级风险最低。每日库房温度检测时,当温度取值所属的区间就是当日温度的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程度采取温度调控的措施。

3.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二者的优点,既可以用描述性语言定性,又可以采用数值定量的风险类型。例如:档案馆库房管理中的若干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先使用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利用赋值法进行计算,最后得出风险等级情况。

以档案库房管理的若干种风险为例,列举出的风险类型有:风险1是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2是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风险3是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风险4是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

首先,使用定性评估法对上述风险进行评估,如表8所不:

然后,根据定性评估的描述,对各风险类型进行赋值,按照等间距原则,在0-1范围内对风险因素进行赋值,如表9所示:

最后,利用矩阵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风险等级,如图1所示:

根据风险矩阵图,可以查找出各风险类型对应的风险等级值,即库房管理制度不健全为等级4,消防灭火设施不齐全为等级3,温湿度、光照等外界因素控制不当为等级3,档案灭菌杀虫等处理不当为等级4。

三、风险评估方法

的优缺点比较

综合前述的介绍可知,经验评估法、概率统计法及风险矩阵法是档案馆风险评估的三种重要方法。通过上述表格来看,以经验评估法为代表的定性法不能够精确计算风险值的大小,只能够通过主观经验来推测和判断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性程度;以概率统计法为代表的定量法可以通过绝对的数值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但对于风险危害程度的大小则需要通过赋值法来转化:以风险矩阵法为代表的定性定量结合法集中了前二者的优点,评估过程与结果清晰明了,但存在着误差失真的情况。三类方法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为档案馆各类风险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见表10。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构建案件风险评估机制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三项工作的首位,这是因为政法机关的工作内容就是在运用司法手段甚至强制措施解决社会矛盾。但我国现在属于重要战略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我们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使旧的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出现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检察机关为了履行好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就要把自身的工作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防。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创建案件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在工作中办案的每个诉讼环节都有潜在的社会风险伴随始终,准确完整地识别风险源是有效控制或消除风险的前提。为了实现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充分尊重和运用预测和评估结果,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和发生,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应当始终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办案过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案件处理是否会引起相关当事人上访;三是案件的下一诉讼环节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四是社会舆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反映:五是案件的处理是否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一、全面掌握情况,确定评估对象和内容

案件的诉讼阶段不同需要确定的评估对象和内容不同,所以对每个诉讼阶段的办案人的要求也不同。如:侦监部门在做出捕与不捕时应考虑是否运用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侦查部门采取的除限制人身权利的其他强制措施是否得当。如:采取的扣押、冻结是否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这就要求侦监部门的办案人员还要了解相关的案件情况。如:案件发生的背景,嫌疑人的一贯表现及悔罪表现,受害人事发后的态度以及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影响等等。侦查部门在对嫌疑人采取措施之前要考虑安全问题,既包括嫌疑人的身体健康也包括办案干警的人身安全,以及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对其所在单位工作的影响问题。因此,在事前办案人要了解掌握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身体状况、原工作岗位工作情况等等。总之,需要考虑哪些评估内容,办案人员就应当了解哪些信息,以便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二、认真分析预测,准确评估风险

重大复杂案件在每个诉讼阶段做出处理之前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应当逐项分析预测,科学、客观地做出评估。工作中上述问题考虑周全了。研究透彻了,处理恰当了,我们就依法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首先要提高干警的思想认识,要讲政治。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政法委为落实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们的政法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案件风险隐患意识,是我们检察干警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必须具备的思想认识。其次要落实责任制,建立起不同层面的案件风险评估格局。将案件风险评估成为每名干警时时刻刻的工作责任,将案件风险评估作为办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要求每名干警不但会评估。而且还要善于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再次就是建立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只有得出准确、可靠、科学的案件风险评估分析结果,才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防范的措施和解决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案件风险评估涉及部门多,必须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建立统一有机的组织机构。

1.案件评估机制主要涉及自侦、侦查监督、公诉、民行、监所、控申等部门。这些业务部门都应当建立案件风险评估组织。

2.分管领导应当对部门的风险评估认真进行审查和审批。

3.院里应以原有的检察委员会作为案件风险评估的最高机构。

4.控告申诉部门是院里的案件风险评估的常设机构。

(二)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具有案件风险评估任务的部门多,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内容和职责,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则。而后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制。案件风险评估工‘作,不仅要落实在案件处理决策或实施前,而且要贯穿于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不但要主动化解预先评估出的涉稳隐患,还要对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评估。及时修订维稳措施,切忌一评了之。

为了保证案件的质量,我国办案模式就是在检察机关内部也是分阶段进行的,这种案件诉讼特点要求我们案件的评估工作必须搞好上下环节的沟通与配合。遇有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案件控告申诉部门就稳定工作应当及时介入,利用他们的业务特长及时给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做出指导性意见,并且要跟踪案件诉讼的全过程。全面掌握不稳定因素的动态。通过控告申诉部门的介入让案件风险评估工作成为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

(三)拓宽工作内容,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1.对重大复杂、有不稳定因素的案件在处理时应当听取多方意见,而后写出评估报告。

2.有了准确的案件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必须要有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预案。预案应充分体现周密、具体、清晰、可行的原则。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在“三个体系”建设工作中,档案安全体系是指档案安全保障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由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组织管理、法规标准等若干部分组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涉及众多方面,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显然涉及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把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今年中国档案学会相继召开的“三个体系建设高层论坛”和“2010中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笔者曾就此作过一些探讨,笔者以为,不妨把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带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

应对危机、化解风险,首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危机和风险的存在。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研究制定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实施办法,并且抓紧开展相关试点,适时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全面推开,对于推动档案安全体系的科学健康构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有句俗话,叫做“风起于青萍之末”,说的是凡事均有先兆。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人们对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征兆往往容易忽略,甚至发现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导致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如何紧密跟踪初起之“风”,及时发现档案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呢?我们应当及早研究和建立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档案安全状况开展风险评估,指导各单位立足于防患未然,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并为处置安全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一个档案部门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往往出在管理工作的某个薄弱环节。短板理论认为:“一只木桶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板。”也就是说,一只木桶再高再大,如果有一块板不够高,最终也只能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木桶装水的多少。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白事务的薄弱环节,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对档案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评估,就是为了及时查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或隐患,弄清楚本单位安全管理的“短板?所在,有针对性地及时把各种漏洞予以堵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些短板,可能不是一大块,而只是一个小窄条,但其危害同样是致命的。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一些似乎不打紧的不安全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及著名的“蝴蝶效应”,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殊不知,“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档案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细微隐患,如果不加以及时察觉并及时消减,也有可能演变成大的漏洞,甚至直接导致灾难性后果。安全隐患,无论大小,必须一律加以解决,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相关要求

所谓档案安全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就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资源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可能性的评估。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是档案部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确定档案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策划的过程。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找出档案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并对各种要素加以调节,以便最大可能地规避和降低风险,使档案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状态,而对已经处于不安全或不稳定状态下的档案使之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档案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确定风险控制和消减的优先等级;提出和推荐风险防控与消减对策;等等。

识别档案面临的各种风险,了解档案安全威胁源。近些年来,我国一些档案部门遭受了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直接破坏,一些档案部门经受了的冲击,一些档案部门暴露了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安防手段不得力等管理上的漏洞也承受了相应的后果。2009年3月德国科隆市档案馆坍塌,源于城市建设中的地铁施工;2005年11月民族文化宫图书和经卷被水浸泡,源于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导致的水管爆裂。可见,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对档案安全带来直接或间接的风险而构成档案安全的威胁源。

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档案部门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中,有一些属于系统性的风险,而另一些属于偶然性的风险。有一些属于地域性的风险,如沿海地区可能遇到的台风影响;还有一些属于周期性的风险,如长年发生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等。要根据不同风险的类型和特点,确定风险控制和消减的优先等级和措施强度,并提出和推荐相应的风险防控与消减对策。

总之,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确定所保管档案的内在价值;要梳理档案面临的潜在威胁源有哪些,导致威胁的问题所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现有保管条件环境存在哪些弱点而可能易于遭受威胁攻击,程度如何;一旦威胁事件发生,档案会遭受怎样的损失,或者面临怎样的不利影响等。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基线评估法、详细评估法、组合评估法等。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通常使用的一种比较简单的评估,方法,即基线评估法。采用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risk Assessment),档案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档案保管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即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安全基线,就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

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档案安全基线评估途径的采用,关键在于安全基线的选择,也就是有必要

建立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档案安全要求指标体系。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搭建,要统筹考虑档案实体安全、信息安全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各省级国家档案馆和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开展了档案安全专项督察工作,重点检查相关部门档案安全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档案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档案安全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尽管该项工作还仅仅是初步的、定性的、粗放的,但无疑是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滥觞,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定量化、更加精细化、更加科学化、更加规范化。这就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全面、导向明确、易于评估、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规范和约束性指标,作为我们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线。档案安全基线风险评估,需要的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可以直接而简单地实现基本的安全水平,并且满足档案馆履行功能的基本要求。

在制定档案安全基线相关要求时,要重点关注档案安全管理的环境条件、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应急和抢救机制、日常管理等主要方面。既要关注与档案实体安全直接相关的要求,也要关注与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密切相关的规范。要通过对潜在的各种安全威胁源的精心梳理和相关需求分析,抓住关键和重点,不能“披头散发”,无所不包。与此同时,要遴选和锁定一些必要的刚性指标,如防火等级,抗震等级,温湿度范围,照度,空气质量,容灾等级,等等,便于规范掌握和量化操作。

事实上,选择安全基线可依据和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如《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保密法等。在档案实体安全方面,有诸如《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等等。在档案信息安全方面,比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施指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