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第1篇

1.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工程教学长期以来以教师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相关人文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2传统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的不足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在具体项目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相关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时,往往会变成走形式主义,具体表现在:①教师对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对项目的选择或者设计比较主观(具体表现在所选择的项目很难或很易),这要么会引起学生有畏惧情绪而产生厌学,要么会使学生很容易地实现该项目(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可通过网络轻易完成项目),从而使得该课程项目失去原本意义;②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会使得学生团队人数过多,搭配不合理,这样使得有些团队因配置了能力很强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同时另一些团队由于聚集了能力偏弱且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而使得该项目最终流于形式,这反而会导致项目驱动教学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传统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1.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面向对象软件

工程”课程改革中起到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摒弃了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弘扬了以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更强调通过工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动手与创新能力,从而树立起以产品为导向的工程价值观,将IT企业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线。在实施CDIO教学过程中,将更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认知过程,以构建起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联系的知识体系。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项目驱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下简称CDIO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为目标,将“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的相关知识点渗透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而这些环节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完全一致,在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则可以采用CDIO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理念。我们参照CDIO能力大纲,提出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学和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如下方面能力:①通过基于案例/项目驱动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和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并能在实际项目中加以灵活应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理解和应用其基础理论解决分析、设计、实现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并提供有效工具;而“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为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发明创造提供动力,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②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项目的驱动,要求学生创建项目团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等环节及在此环节中的各项活动、沟通与协调、文档撰写),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合作、系统思维、工程实践、项目管理和文档写作的能力。③通过“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开发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软件作品。

3CDIO教学法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及其课程项目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3.1总体设计

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安排共计54学时,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在整个教学周期内,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并结合CDIO、案例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法,设计理论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活动,配合对应的课程项目实施活动加以有效组织与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结合项目开发活动的进展与深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团队活动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我们事先制定的规范撰写并维护项目文档。具体解决方案是:第一,正式课程教学的1~6周,设计项目描述和需求获取与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分别标识实体对象、边界对象和控制对象;将用例映射成对象;建立对象之间的交互;标识关联、聚集和属性;对单一对象状态依赖行为的建模;对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建模;对本阶段的分析对象模型进行评审;基于分析对象模型标识出设计目标,进行子系统分解和标识;将子系统映射到系统构件元素上;标识并存储持久性数据;设计访问控制策略;设计全局控制流;标识服务;标识边界条件;对系统设计进行评审。第二,7~14周,设计对象设计与实现中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习软件复用和设计模式,并在详细设计中加以应用;对对象之间的接口进行说明,涉及标识遗漏的属性和操作、说明接口类型、签名与可见性,说明接口中相关方法的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不变式等。第三,15~16周,设计测试阶段中的活动。第四,17周,进行相关的总结活动,包括项目文档的静态检查和验收,以及课程项目的动态演示与现场回答问题。

3.2设计课程项目

在设计课程项目中,将考虑提供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项目描述,为此我们将选择开发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的实例很多,可以由教师设定或者由学生自选,如教师可根据教学中的需要设定一类基于Web的师生交流系统,以方便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做项目时的沟通。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网游软件开发,或者选择基于Web的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总之,相关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项目描述或问题定义。为了开发这类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教师需要指定项目使用的环境和工具,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开发环境与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界面开发工具等,另一类是项目管理工具。这一阶段设计的活动属于CDIO中的构思阶段。

3.3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

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我们主要依据的是第3版的SWEBOK标准(2013),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在SWEBOK2013版中的17个知识点中(其中2个为候补知识点),我们选择了其中10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融合到“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可有效地体现着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如软件需求体现了CDIO的构思,软件设计体现了CDIO的设计,软件构造和软件测试体现了CDIO的实现,软件维护体现了CDIO的运作等。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一方面,以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基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中相关知识体系及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术语、理论和技术基础,并通过团队方式共同学习、讨论和完成作业,并以团队形式参加全体同学的各种讨论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围绕着项目描述或者待解决的问题描述,完成团队组建、工具选择、项目计划制定,并开始执行需求工程中的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设计活动,这些阶段的工作结论需要学生加以记录,特别是需求获取与分析的结论和总体设计结论更要以文档形式加以记录。第三,结合案例/项目驱动教学,进一步完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理论课程。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引入小型案例,另一方面引入面向应用领域的实际项目,并在项目描述、需求获取和分析活动、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中,将该项目的具体情景或者可行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引入课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些基于场景的案例,将需求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中涉及的重点知识、术语、过程与步骤等重点和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构思阶段。

3.4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解决软件项目中的问题或实现软件项目中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活动,并在整个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贯彻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即让学生能够对软件项目中的任务完成进行构思,获取与软件项目相对应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系统约束,并以文档方式进行描述;接着,通过设计手段来完成项目任务,用系统来对应将来要完成的任务,并在该系统设计中落实项目的各项要求,这需要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环节来达到,并将设计结论记录在软件设计文档中;在前面构思和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用编程的方式实现该系统,并完成相应的测试任务,注意在实现过程中,同样要将相关结论以文档的形式加以记录,以备维护之需;在系统实现后,通过部署和运行等方式,让该软件系统(可以看成是本项目的解决方案)呈现出价值。在这一完整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项目驱动下的团队活动过程,体验到软件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包括维护)所经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对应着CDIO中的设计、实现阶段。

3.5项目总结与项目验收过程教学设计

项目总结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并撰写项目总结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教师主要验收和检查相应的项目总结报告和学生学习心得。项目验收过程的核心是开展两阶段验收活动,即在学期的15~18周中,选择第15周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第18周再进行一次期终项目验收。全体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一个答辩小组(一般为4人),他们事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现场点名以确认学生的有效身份并结合点名宣布学生团队的答辩顺序,保证答辩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评分标准细节和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本次验收活动的标准。

4实践活动

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活动中,共有45位学生(组成了15个团队)全程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现在仅就验收答辩环节进行说明。整个答辩所耗时间共计7个多小时;答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最低底线是学生必须完成项目要求的最基本功能),充分肯定了学生到目前为止所完成的开发成果,同时建议相关学生利用即将到来的假期进一步完成或完善该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时修改设计上的缺陷。在本次教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需要在理论基础教学上过硬,还需要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既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给出实实在在的课程项目开发活动中的技术指导。

5结语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校内实习基地

国内软件产业在过去几年依托传统大学教育和专业化IT培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但所培养的人才无论在结构、质量和数量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教学实习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依托[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普通高校有必要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狠下功夫,探索实习基地建设的多元化。

本文对目前的软件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的新途径来解决相应问题。

一、国内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需要各类软件开发人员总数超过350万人,而目前学习IT的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也不过100万人,供需的巨大差距造成软件人才的极度匮乏。软件人才的缺乏将成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瓶颈。我国现阶段软件工程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源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有限,在数量上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则更多源于培养体系的局限,高校软件工程教学很难适应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不注重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许多院校仍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的办学模式,不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缺少企业的直接参与。虽然少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注意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但因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学校很难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调整。这样致使学校很少有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机会,不能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具有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因为高校很难为学生提供软件工程实践的机会,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训练,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面向“技术”与“工程”层面的结合,重在对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2]。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尽快培养出适合快速发展软件产业所需的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在软件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和在软件实验室进行软件开发实践,是国内高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普遍采用的两种实习方式,但近年来从学生、教师等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受企业业务范围所限,学生们一般不能接触所学的软件技术与业务的全部内容,企业软件技术或业务信息有相当一部分对内、对外保密,学生们只能接触到企业可以公开的技术业务内容,而且,受现场条件所限,每个实习单位不能安排过多的学生,若安排学生过多,每个学生得到训练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学生统一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很难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其次,在软件实验室进行软件开发模拟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软硬件条件难以仿真,效果难以达到企业实际要求,而仅仅是满足于类似实验课的要求。

因此,在校外实习基地很难联系且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校内模拟实验也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创建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是必要而紧迫的。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必须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和学生实习需求出发,以校内资源为基础构建实习基地软硬件条件,以校内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及校企合作企业方工程师为依托建立实习导师制度,以弹性的实习组织方式实现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唯有坚持这样的总体思路,才能使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切实可行。

二、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九江学院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结合我校自身实际,软件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原则如下:

1.科学规划,充分论证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应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项涉及场地、师资、设施、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系统工程, 需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此,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充分的论证,确定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确保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以服务实践教学为宗旨,开设实用性课程

软件实训基地开设的实训项目和课程,都必须直接为实践教学服务, 而且要和院系的专业课相互协调,有所侧重。为此,我们在修订软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2006版)时,将软件企业急需的一些实用技术课程融入进去,如:UML统一建模语言、net、J2EE企业级开发等课程。

3.校企合作

“互惠互利、双向受益”是软件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既可以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也可以在企业里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方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体系。为此,我校已经与南昌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浙江慧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4.健全校内实习制度

校内实习基地应健全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实习教学体系,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和调控体系。为此我们制订了《九江学院院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背景与规划

我校对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视,将其纳入学校2008质量工程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2007年,学校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验项目》并获得立项,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软件工程实习基地获得了资源共享和资金支持。此后学校于2007年底批准成立了软件工程实习实训基地立项,从全局上给予了人力和物力保障,目前,我校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及相关13个专业实验室面积总和达到2100平米,相关软硬件总值计426万,实习试验开出率100%。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企业级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手机游戏开发、系统集成等。按软件工程开发主线进行规划,具体的基地平面布局图如下:

此外,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也做了相应规划,努力加大引进力度, 尽快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引进校外名师来授课, 借机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也要将教师送到合作高校、合作企业中进行短期培训,丰富知识。指导教师的培养要更新观念,打破专业、学科界限,提倡学科融合,形成与软件实训基地配套的师资队伍。指导教师具体分为专职和兼职两个部分,专职教师来源于实训基地和院系的专业教师,兼职教师选择来自于合作企业的技术总监、项目经理和实际参与项目设计开发和工程实施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模拟“软件工厂”工作模式

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软件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形,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采取了模拟“软件工厂”工作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培养方法。

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角色对完整的项目案例进行模拟真实业务操作,熟悉实际的业务流程,了解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要素,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导师布置任务,创建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软件开发项目。导师控制难易程度、规模、总体要求与目标,结合案例讲授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操作方法。为了使学生在学校更真实地感受企业开发流程,导师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的方式,选择一些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型,比如RUP统一开发过程模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在导师的启发、指导下,学习软件工程定义、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以自学为辅,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案例讲授软件工程方法、工具和过程。通过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由导师分解软件工程的各开发过程,明确各阶段的要求和标准。指导学生按照软件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和规范实现各课程小组的项目调研、分析与设计。最后,导师组织项目小组自评,小组之间展示项目、交流体会、互评,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校在第三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中,取得了1名同学获二等奖、5名同学荣获三等奖、12名同学获得优秀奖的好成绩。实践证明项目驱动的培养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由于每个小组均有组长、组员,在组织形式和项目安排上,创造了足够的交流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模拟的“软件工厂”内经历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缩短了学生就业后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

五、结束语

软件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其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效益,既节省经费, 又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经济意识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它也使得教师的项目实践经验得以发挥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工程化; 软件; 实践; 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9-59-02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base on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Sun Qilong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epartment of Computer, Xining, Qinghai 810007, China)

Abstract: Taking engineering thought as the main line, taking the software market demand as the goal, taking the training plan as the main body, with the engineering ability as the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 heavy base, precise direction, strong engineering", and supported by the platform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environment, starting from the training goal, contents, mode, and support measures, build a "cognitive practice", "course practice", "synthesize practice" and "enterprises practice+graduation project" complete 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to cultivate enterprises really needed pract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

Key words: engineering;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system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市场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软件人才市场中,一方面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面临择业困境,表现为人才供应过剩;而另一方面大批软件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表现为人才紧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其实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对软件人才的培养与软件产业的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青海民族大学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学改革以促进软件实用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与企业共同构建软件人才实践培养体系,在培养工程型的软件专业人才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该体系以“依托地方,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为原则,以工程化思想作为主线,以软件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方案为主体,以工程能力为特色,以校企合作培养环境为平台支撑,从培养目标、内容、模式、保障措施出发,构建一个以工程化为主线的软件人才综合实践教学体系,面向软件产业着力培养实用型的软件人才。

1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软件人才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培养定位,确定正确的质量观,然后采取有效的工程教育方法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目前CDIO工程教育理念已经逐步引入到工程实践教学中。CDIO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模式,它以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做为载体,将课程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知识,继而转变为能力。它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大量的工程实例并结合科学理论进行讲解,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明确培养目标

按照软件工程发展的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贯彻“重基础,精方向,强工程”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经验,增加过程考核,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开拓校企合作途径。通过构建以面向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及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等。培养适应本学科发展,适应我国软件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

1.2 确定实践教学体系

以工程化教育为主线的软件人才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四年不断线的原则,从专业技能、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现能力三个方面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程实践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求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还要求自觉遵循软件工程方法论中的规范和工业领域中行业标准。培养他们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从事工程实践的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青海民族大学和企业合作,对原有的培养方案不断修改并调整教学计划,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基础上,加大了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使得实践类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35%。引入企业资源,将企业课程植入到教学计划中,邀请企业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了从大一到大四的“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及“企业实习+毕设”完整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

1.2.1 认知实习

学生刚跨入校门时对软件工程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在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软件人才的首要任务。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或IT领域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在提高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大一新生的课外实践环节中加入“认知实习”内容,通过参观软件企业或其他部门的信息中心,让学生了解软件的生产过程、软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软件的发展。不但为学生以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认知基础,也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起专业学习和奋斗的目标。

1.2.2 课程实训

学生在完成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引入一些小的、易于实现的项目进行学期课程实训,如C语言、JAVA、数据库等课程。该类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后开始在校内有老师指导完成。主要针对专业课程所学知识、技术的应用和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巩固专业知识。在大一和大二的课程中设置实训项目时,不宜过分追求技术难度,主要强调软件实现的可行性。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递增,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范围的拓展,课程实训项目的难度也应逐步递增,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软件技术开发水平的目标。

1.2.3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在大四阶段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集中完成。通过对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整合,以项目开发为引导,通过分组的形式,在企业工程师和校内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两个月的综合实训,将软件专业知识进行高度融和。在完成真实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软件领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行业标准认知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2.4 企业实习+毕设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通过项目监督、答辩等措施完成综合实训后,继续实施“企业实习+毕设”的实践环节。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让部分学生进入同我院签署协议的实习实践基地,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一部分学生则在其他软件企业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打破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时间界限,缩短学生的就业距离。

2 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核心组织实践教学

工程化教学的实施划分成基础理论阶段和工程实践阶段,确立工程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反映作为重要依据,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工程思维能力、树立竞争意识、整合师资等过程,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建立以培养工程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业界的需要。

2.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的结构、内容和特色应完全体现软件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由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设置和完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既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开发能力。总体上既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又能够紧跟软件开发市场的前端需求。课程结构分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训练两部分。基础理论有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等课程;工程实践训练有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过程管理、软件测试与、统一建模语言、网络综合应用等课程。

2.2 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常规“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模式,在以工程实践的运作模式组织教学的过程引入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精选案例来讲解软件生存周期,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的任务,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觉到学习的成就感,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工程化软件开发、项目化管理的实用性所在。

2.3 强化工程思维能力

在开始实施工程项目之前,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觉自己的潜能。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由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的实践。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任何项目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预定的目标和指标,而工程就是去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它需要创新,没有工程思维,就很难进行创新。

2.4 组内考核、组间竞争

综合实训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将题目布置到小组,各小组不设组长,小组成员对实训题目进行独立设计,然后经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和协作、组间竞争最终完成实训。综合实训主要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组成员根据项目内容和文档资料进行问题的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讨论完成后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修改设计方案并提交给老师,然后进行后续工作。

2.5 整合师资,共同培养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我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实践教学以学分的形式体现。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提供监督措施。

2.6 保障措施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加大社会评价的获取力度。评价教师在实践环节中教了什么,而学生又能够做什么,将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工程化为主线的软件人才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要从制度等各环节上确保培养质量。

3 取得成果

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后,学生的工程规划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北京达内、中软国际等实习单位在实践反馈中均显示,我校学生在基础技能、软件设计与实施、团队协作等几个方面能力较强。我校《面向工程化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获“2013年青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结束语

通过该实践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基于该模式培养出了以工程化思想作为主线,企业真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且运用工程教育方法指导专业建设,建立适应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必将提高我国工程型软件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孙琦龙.面向工程化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10.

[2] 吴俊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软件工程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J].现代计算机,2012.1.

[3] 王爱民.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43-145

[4] 阳王东,吴宏斌,祝青.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12:90-93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进实践

中图分类号:

1、引言

提起软件,在当今社会人们并不陌生,正是由于软件的发展,使计算机应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各行各业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同时也促进人们对软件的品种、数量、功能和质量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软件的规模越大、越复杂,人们的软件开发能力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工具和环境的研究,软件工程应运而生。

“软件工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开发1个软件项目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软件工程”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为进行软件开发打下1个良好的基础。

2、课程特点

1。课程综合性强。

软件工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等课程都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在1定程度上说,软件工程讨论的是在实际开发当中综合运用这些课程中讲过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放在1个统1的目标下,这个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及预算条件下,开发出高质量的令用户满意的软件。

2。课程内容不断更新。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课程培养的学生真正能够在软件行业中发挥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在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介绍1些新方法、新技术。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开发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不至落伍。

3。课程的实践性强。

软件工程是1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各种开发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应注重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更应注重方法、技术的实际应用。学习软件工程必须投身于软件开发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软件工程的精髓。

实际教学当中,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教师觉得这门课教起来较困难,学生学习中多数也觉得枯燥无味,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或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等预期目的。如何改善?结合软件工程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软件工程》的教学质量。三、软件工程教学改进的内容和方法

1。教学过程引入实际案例

软件工程课程涉及面很广,如果不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很难把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实例进行诠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授课时教师可结合1个“学校教材购销系统”实例,给学生介绍具体的开发过程和方法。

另外,学校还可邀请领域内有实际经验的资深程序员,针对软件工程中具体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面对面讲座,深入浅出地作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熟悉、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

2。组织课堂讨论,形成教学互动

我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参与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讲授需求分析这章内容时,可结合“学校教材购销系统”这个案例,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教学的思想和方法认真做好需求分析。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自解决方案的优劣,并进行综合。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该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进1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方法和步骤,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看得见,用得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3。加强实践环节

从本质上看,软件工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相关课程难以比拟的。因此,必须结合设计项目和实际应用加以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把握教学进度的同时,必须及早安排好课程设计,让学生同步开展课程设计。这样,理论课讲完了,课程设计也基本结束,学生们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软件工程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进1步深刻理解软件过程和系统消化理论知识,训练项目设计的思路,锻炼实际开发能力,培养严格规范的项目开发方法和步骤,体验文档编写整理、阶段性评审总结以及软件测试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直接培养了学生从事实际开发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总之,通过不断改进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运用所学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史济民等。软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 高校 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春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关于产学结合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本文将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指导思想,探讨室内设计专业实施岗位教学的问题。

一、当前室内设计企业的岗位要求

通过调研某个设计公司使用室内设计专业的岗位要求,在岗位设置上有设计总监、设计总监助理、主笔设计师、设计师(方案设计、方案深化、CAD绘图员)。

设计总监的岗位要求:全面了解室内项目方案的设计、施工、业务洽谈、经费预算、团队管理和协调,熟悉所有施工的材料、行业信息,能熟练运用设计类所有的软件,具有高超的手绘能力和美术功底,具有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设计总监助理:对室内项目方案了解,熟悉方案设计、施工、业务洽谈、经费预算、团队管理和协调,熟悉施工的材料、行业信息,熟悉设计类的相关软件的使用,具有美术知识,具有对外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主笔设计师:有较好的审美能力,熟悉方案的设计、施工,熟悉施工工艺和流程,熟悉材料,有高超的手绘能力和美术功底。

设计师(方案设计意向):服从主笔设计师的安排开展工作,能独立完成方案设计,熟悉施工结构、制作流程、材料特征、人体工程学、室内外行为心理研究、空间设计相关信息等,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

设计师(深化设计意向):熟悉负责的项目意向图,并且能够把意向深化,绘制成施工图,将设计概念转化成图纸,是连接概念和制作的桥梁。懂施工工艺和流程,熟悉材料,有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懂得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消防、给排水等。

设计师助理(CAD绘图员):熟悉CAD绘图国家标准,能熟练运用CAD软件,了解制作工艺(结构、制作流程、材料特性、人体工程学知识、室内行为心理研究、空间设计相关知识)、施工图绘制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衔接。

二、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思考培养专业人才“零对接”的可行性方案

1、确定培养目标,找准职业定位。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岗位培养。

我们培养的是专才不是全才,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能够马上成为设计师助理、室内设计师或相关行业的人才,通过一年以上能达到设计师或主笔设计的岗位要求,通过3-4年能达到主笔设计师或设计总监的岗位要求。

2、加强职业素养。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要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加强。

3、渗透职业规划理念。要重视职业规划的思想教育,从一年级开始便作好职业规划理念的渗透,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有目标、有计划地设定规划、实施的方案,达成理想目标。

4、培养室内设计的核心技能。

(1)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明确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强调应用性,才能体现其职业性。因此,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套用学术型、设计型人才为主的课程模式,开设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课程。

(2)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实操课、技能实训等环节的前后次序与合理比率。专业理论的课程对于从事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是理论的基础,这些课程可以穿插安排在实操课程中间。实际操作课程和技能实训要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安排和设置,通常应该是较为集中的时间。模拟实际工作的会审阶段,要不断在检查学生进度的同时,灌输新的知识和新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师生的互动和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以免让学生产生厌学、畏难的情绪。

(3)加强专业核心技能。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陶艺、雕塑、摄影、插花、AutoCAD、Photoshop、3D MAX、圆方软件、室内建筑制图、室内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设计概论、房屋建筑学、装饰工程施工与管理、室内空间设计、室内照明设计、家居与家具设计、装饰工程定额与预算等。

核心理论课程:设计素描、建筑识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室内设计原理。

核心技能课程:快速表现技法、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文书与预算、Auto CAD、3D MAX、Photoshop等设计软件。

实践课程:参加仿真项目、到施工现场实践。

设计素描主要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形象塑造能力,使之较熟练地运用素描的艺术语言,概括性地表达对象

建筑识图:学习制图的方法、规范和标准,掌握三视图、装饰施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局部大样图、轴测图、节点图的绘制方法,能熟练运用手绘或软件绘制平面布置图、天花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和施工图。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掌握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原理、规律,提高运用平面、色彩表达空间及结构的能力。

室内设计原理:了解室内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范围,结合实例学习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人体工程学和陈设等。

加强其他相关的学科:室内采光、照明、色彩、家具、陈设、绿化、室内环境心理学等。

快速表现技法:掌握透视图、手绘效果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能熟练运用水绘工具快速将自己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准确绘制。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认识并熟悉建筑装饰材料的分类及其实用范围,了解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等,掌握水泥、石材、陶瓷、玻璃、板材、涂料、塑料、金属、灯具、洁具、胶粘剂等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学习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方法。

装饰工程文书与预结算:重点掌握装饰工程施工预算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定额的概念、用途、费用构成规律和依据,能熟练计算工程量、工程总造价,掌握成本控制的方法,学习装饰工程预算方法,了解招投标技巧和实物工作,掌握标书的制作方法。

设计软件类的课程:CAD要结合工程实例使学生掌握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巧,严格按照行业规范绘制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图、大样图、剖面图等,操作准确、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