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实验

审计实验

审计实验

审计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计

本文系陇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审计课程实验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3日

审计学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实务(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审计技能,既有一定会计、审计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1983年,南京审计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开办审计学专业开始,至今不少财经类院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但是审计专业的课程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为审计学过于抽象,具有一定难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审计理论和实务是建立在精通会计知识基础上的传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程序、岗位职能,审计技术等均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一直拘泥于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审计实验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成为训练审计知识概念、培养审计基础技能和审计创新能力的课程,而在审计专业教育中处于核心环节。

一、审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随着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重要性的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审计专业。审计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更要体现在实践创新中。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审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审计理论教学向实践转化的客观要求。审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整性、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等等,在课堂上,由老师来讲解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审计课堂的气氛总是沉闷的。学生在理论教学中难以理解审计的相关知识。同时,审计是一个充满大量职业判断的过程,这种职业判断有时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审计实验教学以高度仿真的模拟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审计专业知识能力,特别是培养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审计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审计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需要。

(三)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审计岗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强。目前的教科书和案例教材,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缺乏客观业务依据,缺乏真实性,脱离生产实践,在校的学生仅凭审计课堂学习是无法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利用审计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审计实验教学将成为衔接社会就业的有效捷径。

二、审计实验教学困境分析

(一)审计实验教学缺乏师资支持。审计实验教学缺乏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要求审计教师具有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熟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税法、经济法等相关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应变能力。而目前各高校的审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担任的教学任务较单一,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无法形成一支既有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审计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以及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审计实验教学缺乏扎实的会计知识做铺垫。国家对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后,在大学的专业教育中,审计已被纳入“大会计”专业教育的范畴。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建立在精通的会计知识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会计知识并熟悉业务流程,而学生普遍缺乏经验又从未接触过真实的会计资料,对审计更是缺乏感性认识。由于课时等因素限制,学生的会计知识不够扎实,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致使审计实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空中楼阁”。

(三)审计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难度大。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相比,审计实验教学涉及面广,起步较晚。通常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料比较单一,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实际实务操作相当复杂,这使得实验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实验资料的设计难度大、投入人力、物力较多,相应的软硬件的配备成本高,所以组织审计实验教学的成本远远高于会计实验教学。

(四)审计实验教学中风险导向理念体现不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从企业的宏观层面着手,考虑其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经营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都将最终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新模式要求审计人员从更广阔的视角,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整体评价。而目前审计实验教学普遍还是从制度基础审计角度入手设计实验环节,模拟审计流程,风险导向理念没有充分体现。

三、审计实验教学目标定位

有研究表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在大学专业学习阶段只能获得10%左右,其余90%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不能单纯定位在胜任审计工作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造假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会计舞弊行为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所以,由于审计实验的单纯性和实际业务的复杂化,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审计实验就能熟练运用审计的技术方法,更甚至具备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

那么,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何处?首先,审计实验教学通过设定实验情景,指导学生从复杂的经营管理流程、财务和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一是通过审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信息加工能力;其次,审计实验通过提供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概况以及一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同期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审计知识,来发现问题,并完成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审计流程,初步建立审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所以,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审计实验搭建审计学习的基础框架,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特别是在以审计小组的形式开展模拟教学的综合实验中,需要学生在审计小组中分工合作,交流信息,并在汇总审计发现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既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工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审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贯穿人文教育,奠定审计工作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审计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近几年“大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经久不衰,审计专业需求也挤进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排名的前十名之内。全国各大高校纷纷举办审计专业,目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国内本科院校有48所,但这与开设会计学专业的531所国内本科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大多数审计实验教学的研究集中在《审计学》或相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我们则力图建立一套适应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围绕审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提出一点设计思路。

由于各高校在落实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中各有特色,课程设计上也有差异,所以在此主要以我们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设计。从硬件上说,建立多媒体审计模拟实验室是开展审计实验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看,首先,为了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加大学生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力度的,为审计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其次,围绕《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课程设置“嵌入式”实验,贯穿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审计实验软件,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再次,设置《审计综合实验》课程,既安排手工模拟实验,又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使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审计实践教学,起到专业融会贯通的作用。另外,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强课外专业实践,让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有走出去的机会,增强学生应用审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邵世芳,戚振东.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3.9.

审计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审计;实验;连续审计;数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57

1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以来的坚定方向,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的有力支撑,是顺应会计改革与发展趋势、构建协调统一的中国会计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协调的必然选择。

2010年10月19日,借第21届国际XBRL大会的有利时机,我国财政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XBRL国标)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通用分类标准),并自2011年1月1日起在15家企业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首批实施。在此基础上,XBRL在我国各地区、各类型的企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这样,基于XBRL的财务信息披露必然会对审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积累经验、更好地应对此种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双豁免”的做法:对于实施单位报送的2012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相关单位对其编制的实例文档免于承担会计责任,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免于承担审计责任。

显然,基于XBRL的审计责任豁免只是权宜之计。在审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们积累面向XBRL的工作经验的同时,审计教学和研究人员也有必要尽早考虑审计实验的理论、组织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本文将努力实现如下研究目标:对基于XBRL的审计教学与实验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面向XBRL的审计实验解决方案与对策。

本文的研究,对于创新性地改进审计实验的实施模式具有建O性,尤其是从数据角度研究会计信息与审计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转化,从组织与实施角度考察审计实验的可行性。

2基于XBRL的审计教学与实验现状

2.1XBRL与审计教学改革

XBRL带来了审计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的改变,全面应用XBRL后,必须将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加入到审计教学的基本知识中,同时XBRL对审计的影响将是审计教学的重点,XBRL环境下审计程序的改进成为审计课程的难点。XBRL应用带来审计教学的改革,因此要更新审计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计算机审计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审计问题的全方位的人才。同时XBRL对相关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故要革新教学硬件设备,购进审计软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学习环境。为了加深学生对XBRL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XBRL培训、教学、推广为目标,筹集资金建立XBRL审计模拟实验室。另外,要加强XBRL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熟悉XBRL知识,同时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审计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审计教学改革队伍,推广XBRL知识,促进教育创新,推动审计课程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引入审计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基于XBRL的审计教学实习基地,帮助学生熟悉真实的审计环境,更好的学习XBRL知识。

2.2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会计实验比较重视,也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是在审计教学中,对审计实验的投入较少,随着XBRL的应用,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起XBRL的学习以及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的投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是高校中较早开设XBRL相关课程的院校之一,于2003年建立XBRL技术实验室。目前正在筹备建立XBRL体验中心,该中心以XBRL培训、教学和推广为目标,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分类标准制定部分,财务报告的制作,以及形成实例文档之后的查询和分析功能。南京审计学院是最先开发XBRL审计实验教学软件的高校,于2012年12月招标采购XBRL实验教学软件,对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的发展和完善是历史性的、跨越性的一步。

3当前审计实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审计理论研究还是审计实务工作,尤其是审计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审计实验这个根基。XBRL给审计实验带来一系列崭新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3.1审计实验条件和环境问题

3.1.1审计实验人才

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人才,是审计课程学习的关键。XBRL的实施,要求审计师:熟悉XBRL分类标准、技术规范、实例文档的格式、存储、传递和信息输出的方式,对审计所需电子文档和数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完整性进行验证;对与XBRL相关的信息系统控制程序和风险管理关键环节进行评估和鉴证;了解与XBRL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具有较强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审计实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非常缺乏精通会计、审计、英语和计算机(熟悉XBRL)的实验人才。

3.1.2审计实验硬件

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首先需要建立XBRL审计模拟实验室,配备计算机硬件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在“大会计教育”框架下,审计课程服从于会计课程,实验条件是相对滞后的。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地方高校的学生在学习审计学课程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3.1.3审计实验软件

审计实验离不开有效的软件支持。包括XBRL审计在内的我国审计实验软件建设,面临诸多的困难:

(1)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不足。国外的ACL、IDEA等审计软件国内鲜有引进者。我国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审计之星、用友审易、中普审计、通审2000等,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即使如此,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软件还在开发或推广之中。软件不足严重影响了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

(2)数据转换软件不成熟。在传统的审计实验中,基础数据是从Excel数据中导入的,常用的审计软件能够实验后续的处理(尽管处理起来并不完美)。但是,当企业开始使用XBRL披露财务信息时,传统的审计软件必须要借助XBRL转换软件(转换器)才能够获取和处理基础数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XBRL转换器。

(3)审计实验软件的运行环境有待优化。目前,主流的教学实验软件的运行环境是学生机主动访问存储器。当学生数量较多时,大量的访问会堵塞网路,造成实验软件运行缓慢,实验效果较差。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软件,信息量更大,而且所有信息的获取和贮存,都要经过XBRL转换器。因此,保障审计实验软件的正常运行本身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3.2审计实验的主要技术难题

3.2.1审计实验内容

XBRL使财务报告实现在线和实时披露,而且审计人员也可以随时上网获取企业的会计信息,从而实现连续审计。在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下,大量的会计信息和审计证据只能以电子形式存在,并通过一些转换技术等加以获取,电子证据大量取代了实物证据,从而对传统的审计程序构成挑战。这对审计实验的内容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连续审计为核心、以数据共享为纽带的审计实验:

(1)了解审计环境。更加关注审计对象的环境变化,并运用实时监控环境的审计程序。

(2)审计方法的实验。更加重视穿透型审计的方法、查证实物的方法以及鉴证方法等。

(3)审计计划。必须考虑XBRL对审计实务的具体影响,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同时,对审计实验中的审计范围有更宽广的考虑,应及于会计软件或转换器自身。

(4)风险评估与应对。应识别XBRL特有的风险并通过穿透审计和穿行测试加以应对。

(5)审计证据。针对电子C据的缺陷,及时采取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和保管数据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6)审计程序。使用连续审计程序。

(7)审计工作底稿。连续审计的实时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底稿数量庞大,而且序贯连续,保管、查询和处理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

(8)控制测试。更依赖于穿行测试等方法。

(9)实质性程序。除信息及时性方面的要求外,变化不大。

3.2.2审计数据处理

审计数据的处理是审计实验的主要瓶颈,制约了审计实验的组织、实施和效果。目前,审计学实验课程基础数据的获取方式为从EXCEL数据库中导入。该方式需要事先人工录入财务和管理资料,由于业务发生在前,财务报告在后,而信息之间又不能实现有效地转换,导致信息被多次加工,人工介入较多造成了数据处理的差错率提高。而且,审计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依托EXCEL数据库,其存在很多问题:EXCEL主要对封闭式的数据进行处理;EXCEL不能对不同格式下的数据进行直接转换处理,需要借助一些计算机软件;EXCEL需要以人工方式判读不同格式的资料数据,不能直接获取公开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而且,数据经审计处理后,仍以EXCEL数据库方式呈现审计处理结果,不便于网络采集和用户的再利用。

4面向XBRL的审计实验实施对策

4.1建设审计实验辅导团队

审计实验与会计实验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审计实验的程序与会计实验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在审计软件中实施特殊的技术处理,以强化实验的效果;由于审计技术的复杂性,审计实验的直观性也逊于会计实验。但是,基于XBRL的审计实验数据可以源于会计实验所生成的以XBRL表达的会计数据,从而省去了XBRL转换这个环节。

这个特点决定,会计与审计实验的辅导团队可以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极大地降低人才引进或培养的成本。在现有会计实验人才的基础上,适当强化审计技能训练,就可以培养出适应XBRL技术的审计实验人才。

同时,在审计实验辅导团队的建设中,应重视计算机专业背景和审计实务经验的实验人才的开发,或者,把课堂搬进会计师事务所和把有相关专长的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都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4.2通过协调和集成现有资源来解决硬件问题

目前,有一批理工类为主的985大学筹建了公共实验中心,以实现对大数据的处理。审计实验也应本着共享和节约的原则,善于利用或改造现有条件。这些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公共实验中心的硬件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审计实验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积极沟通和协调,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把有限的财力运用到资金投入更大的软件引进、开发、利用和维护中去。

4.3选用、开发和改进审计实验软件

现有的审计实验软件当然无法满足XBRL审计实验的需要。应通过购买、开发或改进当前的审计实验软件。其中,通过校企联合、校间的战略联盟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软件的成本,包括首次购置和后续维护的成本。

在选择审计软件时,应考虑:是否具有技术上的广泛性;是否具有品牌上的可靠性;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其中,尤其要考虑XBRL软件的中国化问题,要适应我国审计实务的需要。一个可行的措施是:利用已有的、相对成熟的资源,把熟悉XBRL连续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与实力较强的软件开发商结合起来,共同开发适合学生实验需要的、通用性强的XBRL审计实验软件。审计实验软件的开发将促进审计实验目标的实现,加强学生的审计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XBRL基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推进审计实验与国际审计接轨。

4.4以连续审计为中心、系统安排审计实验内容

全面施行XBRL后,必须重新安排计实验内容。(1)连续审计要求更加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相比以往难以得到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实时在线审计使得审计人员更加清楚企业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因此应将了解审计环境加入审计实验。(2)XBRL应用于审计实验后,在实行传统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穿透型审计的方法、查证实物的方法以及鉴证方法等,因此审计实验中应更加注重学习实验查证实物、穿透等审计方法。(3)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XBRL对审计的影响。(4)在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这一审计实验环节时,对于XBRL特有的风险,审计实验应教学如何识别其特有的风险以及穿行测试、穿透审计的学习。(5)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下,大量的会计信息和审计证据只能以电子形式存在,电子证据大量取代了实物证据,因此应加强获取数据、处理数据、保管数据等应对措施的实验。(6)安排连续审计程序的实验。(7)连续审计的实时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底稿数量庞大,而且序贯连续,保管、查询和处理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因此在实验中,应实行连续会计期间的审计,让学生学习对连续期间的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查询、处理。(8)审计实验中,对于控制测试的方法应重视穿行测试等方法的学习。(9)实质性程序的实验,要更加及时。

以连续审计为中心安排整个审计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对于XBRL环境下的连续审计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认识,而且能完整地理解XBRL对审计的影响,审计应用能力随之大大增强,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急需的审计人才。

4.5立足XBRL处理审计数据

XBRL是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是网络财务报告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技术支持,是已经得到国际公认的专用于编制企业财务及商业报告、面向网络环境进行信息披露、能够革命性地提高信息利用能力的标准化语言。相比EXCEL数据库,利用XBRL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能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直接转换和处理,XBRL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之间进行自由交换和传递,既解决了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格式统一带来的冲突,还实现信息自由共享。因此应立足XBRL处理审计数据,目前XBRL技术在中国主要应用于企业、证券行业,在高校中的审计模拟综合实验中很少涉及运用XBRL技术,因此可以请审计实验系统软件包的开发商来探讨运用XBRL技术应用于审计实验系统中,并由他们公司工作人员负责软件测试的情况。

把XBRL技术应用在审计实验的财务系统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安全、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运用XBRL技术可以把所获取的信息数据保存于审计实验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人工录用程序;运用XBRL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审计实验报告的。

参考文献

[1]聂萍,熊笑凡.XBRL披露及其审计鉴证研究现状与展望[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4):915.

[2]张天西,高锦萍.XBRL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当代财经,2007,(6):101104.

[3]何异.XBRL国内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2,(10):4852.

[4]谢筠,单禹.XBRL与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5052.

[5]王朝阳,袁灵.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3,(1):8990.

[6]欧阳电平,郑春梅.XBRL财务报告的新风险及其审计鉴证[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0):6668.

[7]陈留平,赵顺娣,魏雯等.对接型XBRL网络财务报告审计模型的构建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8995.

[8]吕志明.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再造[J].财经问题研究,2011,(3):125129.

[9]欧阳电平,龚云蕾.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特征及其审计探讨[J].审计月刊,2007,(7):1517.

[10]张惠.XBRL应用带来的审计风险变化及相关对策[J].审计月刊,2008,(11):3839.

[11]王旭.基于XBRLGL的审计数据转换实现[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2426.

[12]欧阳电平,张真真.XBRL的应用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挑战[J].审计月刊,2007,(3):1618.

[13]年仁德.XBRL对连续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2):7274.

审计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实验室 计量认证复审(扩项) 迎审

引言

2007年后的迎审工作中,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扩项)的主要依据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简称《评审准则》)中规定的11个管理要求和8个技术要求共19个要素。笔者现仅就陕西省迎审工作中自己的切身经验,建议实验室从软件、硬件二方面着手计量认证复审(扩项)前的准备工作。软件方面:包括《评审准则》中的管理要求要素和资料准备;硬件方面:主要指《评审准则》中的技术要求要素和实验室环境的整顿。

一、上报计量认证复审(扩项)资料

资料的准备报批是贯穿整个迎审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上报前的申请到评审后的整改报告,每一个环节的资料准备,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一)上报资料前,先到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并且填写质检机构资质认定申请备案表,将此表复印件与上报资料《申请书》(典型报告、内审和管理评审内容也应并入申请书中)、《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业务质量管理记录》、《实验室间比对报告》和《检测分析方法验证报告》(有扩项)、《标准有效性确认报告书》复印件一并寄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评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评处受理后,与陕西省计量认证环保评审办公室商定时间,安排现场评审。

(二)计量认证复审(扩项)现场评审结束后,监测站要给评审组提供2份检测报告(现场评审之前近期做过的和评审组现场选定的)和证书附表及授权签字人表。然后限期完成实

验室整改工作,编写整改报告,《整改报告》(含相应见证材料)完成后,连同其他评审材料一并寄交评审组长审查、签字确认,经评审组长审查合格后,寄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评处,获批后,领取资质认定证书和资质认定标志。

二、管理要求的准备

软件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实践中经常未被迎审单位足够重视,是监测站的薄弱环节,根据《评审准则》中管理要求的11个要素,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确定申请项目和人员

根据监测站自身需要、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拟定计量认证申请项目,统计出复审项目数及新增项目数,新增项目的要注明清楚。每个申请项目要使用适合本站的方法标准,然后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在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评处递交资料前的一个月,要收集标准,然后到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进行标准查新,保证标准的有效版本。

确定授权签字人,明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和培训内审员,关键岗位人员均要有任命文件。

(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监测站应当建立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检测、校准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实现监测服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做出承诺。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成立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小组完成编制任务。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即,实验室进入3个月的试运行阶段,在全站进行宣贯和培训,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根据试运行情况,修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然后进入正式运行。评审前实验室要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自查,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并形成自查报告。

(三)编制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业务质量管理记录、作业指导书等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根据评审准则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是针对质量手册所提出的管理与控制要求,为完成管理体系中所有主要活动提供方法和指导,分配具体的职责和权限,包括管理、执行、验证活动,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业务质量管理记录是为了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而设计的一些实用的表格和给出活动结果的报告,作为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作业指导书是表达管理体系程序中每一步更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职工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还有技术记录和工作制度等,位于体系文件的第四层次。

质量体系文件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三、技术要求的准备

硬件方面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室的环境是评审组对监测站能力的最初印象,亦是不容轻视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是质量体系的硬件,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并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迎审工作应以《评审准则》中技术要求的8个要素为基础,并依据各自监测站日常展开各项质量活动的需要,保证调配和充实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一)人员培训与考核

为了使技术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掌握检测技术同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监测站可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人员进行培训。

1.每年年初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培训要有记录。年终将培训计划、计划完成情况、培训记录及对培训有效性评价的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2.认真执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每个申请项目必须有2人持证,不得缺项。参加上岗证考核前,监测站要对申请项目进行自认定考核。

3.评审前需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计量认证基础知识的培训。首次及复查评审,需抽60%-80%的人员进行理论考试

(二)技术能力准备

1.新开展检测项目的评价确认

新开展的检测项目要有所需的仪器、设备及试剂等资源,要有检测依据的方法标准。监测站使用新标准、新方法实施检测时,对使用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技术等条件予以确认,要有标准物质及实际样品作方法验证,证实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方法的特性参数。提供的验证报告包括:空白测定结果及方法检出限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实验室内比对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检测。

(三)加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监测工作的物质保证,实验室应配备开展监测项目所需的全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确保达到监测工作规定要求。

1.建立仪器设备台帐和编制仪器检定周期表,台帐的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指标、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固定资产编号、出厂编号、检定日期、放置地点及目前状态。在用仪器应贴上计量检定部门的合格证或自校合格证;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实行三色标识的管理,即合格、准用、停用。

2.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记录、检定证书外,还要有仪器设备的维护记录、核查记录、校准记录和仪器设备管理卡。仪器设备的管理卡包括固定资产编号、型号/规格、使用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3.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对于那些使用频率高、准确度要求高、易损坏及发生过损坏事故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正式检定、校准、校验期间要进行期间核查。每年年初要制定期间核查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每次期间核查要详细记录。

4.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四)加强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体系文件、标准、规范、规程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所有文件都应清晰、易读、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易于识别和检索。应妥善贮存,以防损坏或丢失。另外,应规定各种文件的保存时间、取消和或销毁过期文件档案的记录。

1.每台(套)仪器设备必须建立一份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仪器设备档案以及供应商档案的管理工作。

2.检测(监测)报告及相关记录的归档整理

按年度编制“检测报告登记表”,内容包括:序号、报告编号、项目名称、委托单位、合同金额、项目负责人(若有)、承担人、审批人、报告发送日期等。为了便于管理并保证检测过程文件的完整性,归档时通常将检测委托单、合同评审、检测通知单、原始记录(任务下达书、采样记录、样品交接和流转记录、分析记录、质控记录、监督记录、报告审核签发单)及检测报告等一并归档。

3.建立技术人员业绩档案

技术人员的业绩档案包括人员简历、获奖情况、培训情况、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书箱及一些复印件(如:学历和学位证明、上岗证、课题完成证书、获奖证书等)。

四、整顿实验室环境

整顿实验室环境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环境条件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减少环境条件对检测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和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实验室布局要合理,便于工作,测试项目之间应互不产生干扰。样品室要划分出样品“待检区”、“在检区”、“检毕区”,采样桶要划分出“地下水”、“地表水”、“污水”放置区域,避免采样桶产生交叉污染。

2.将实验室仪器设备分为在用、闲置及报废3类。将闲置的仪器设备单独存放,报废的仪器设备按照程序、规定进行处理。与所开展的检测工作无关的仪器设备不得放入实验室内。

3.安全环保管理检查

(1)水、电、气的设置及化学药品的放置符合安全管理的规定。

(2)实验室应配置消防器材,并在有效期内。

(3)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有害物质应有处理措施或移交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致造成公害。

4.化学试剂、药品的管理

危险剧毒化学品需双人、双锁保管,要有领用记录。化学试剂、药品可利用计算机管理建立台帐。配制的化学试剂要采用五格标签。

五、结束语

计量认证工作是国家促进实验室逐步与国际环境监测接轨,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作为迎审单位,各级监测站应以《评审准则》的要求为指导,严格按管理体系从软件、硬件二方面展开工作,保证实验室运行,结合各单位具体工作内容,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逐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良性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实验室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第二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 薛念涛,冯学岭,丁辉编。《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审计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 预算失控;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1.实验楼的基本情况

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地下面积4252 m2,地上面积18684 m2,合计22936 m2。

2.施工过程跟踪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

(1)由于该项目建设工期紧,致使许多前期工作不到位,增加了潜在风险。如为了赶进度,在招标的评标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就要求施工单位进场作施工前准备。此时“招标公示”还没有结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尚未签订,施工许可证还没有办好等。最终因施工单位的投标存在造假行为,被判投标无效,建设单位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

建议:建设单位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程序的意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建设项目坚决不开工,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工程立项、决策阶段,要给后期办理开工前手续和满足正常施工工期留足时间表,以保证工程项目正常完工。

(2)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导致施工图预算失控。在这个项目中的门厅、幕墙、钢构、会议室装饰、空调等没有进行细部设计,留着进行所谓的二次专业设计,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只能以暂定价计入;②这些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二次设计招标,二次施工招标,会导致预算严重脱离实际,使项目投资失控;③有时工程设计与后续专业设计未有效衔接,导致技术方案未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造成工程变更,产生重大经济损失。

建议:①完善施工图设计,在批准的设计概算范围内,进行限额设计,尽量不留专业二次设计。②可让设计院与专业厂家进行合作设计,一次完成图纸内的设计工作,在招标过程中明确专业项目由总包单位进行专业分包,杜绝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③建设单位应当引入设计竞争机制,尽量采用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

(3)设计变更程序不合规范,易出现管理混乱。在施工过程中,多是根据设

计人员的口头答复,施工单位就进行变更施工,有的甚至于变更施工完成了,设计变更书面程序都没有办理完成。

建议:在工程设计合同中,要细化设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对确需进行的变更, 必须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且控制在施工前,以减少返工现象。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

3.今后跟踪审计提出注意事项

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建设程序复杂。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跟踪审计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跟踪审计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影响。因此,在今后的跟踪审计项目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1审计人员的组织

由专业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是顺利开展跟踪审计的必要条件。审计员要明白在建设工程项目工程中,了解整个组织及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使自己不仅能按本身所属的群体目标行事,而且能按整个组织的目标行事。在与不同部门人员不断的勾通、磨合后,获得施工方、监理、项目组的理解和支持,使跟踪审计得以顺利进行。组织的审计组与项目组要保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避免跟踪审计成为第二个基建项目组或监理。

3.2审计项目的选择

首先,要从工作的实际出情况出发,抓住重点基建项目,在投资规模大、有影响的项目里进行选择;其次要根据内部审计力量确定跟踪审计项目的数量及范围,并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3.3跟踪审计的重点

(1)对设计施工图概(预)算的审计:施工图预算造价是确定建设工程总造价的依据,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概预算是否脱离实际,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审计方法是对概(预)算的编制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各项规定和标准,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和当时当地的价格水平。

(2)对招标文件的审计:对招标编制的招标书在正式公告前,建设单位应当组织预算、材料、施工管理、合同、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重点审查合同条款的约定,项目清单是否完整、项目特征描述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清单工程量计算是否有差距;对招标限价是否合理,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对特殊性材料、设备的报价如何处理等等,在招标前进行协商确定,以保证各投标单位公开、公平地竟价。

(3)施工合同的审计: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审计主要内容: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乙方项目经理及组织人员、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及设备供应责任、支付与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等条款,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的约定。

(4)现场施工过程审计的重点:①设计变更;②签证资料,重点是隐蔽工程;③材料价格特别是一些主材或设备;④原投标书没有的综合单价;⑤工期及变更价款的索赔。⑥收集与造价有关的资料,有利于结算审计效果和效率。

4.结语

总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造价、进度、质量、安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同时通过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可以促进基建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审计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费用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一、引言

通常企业年末要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报进行审计,因事务所提供了审计服务,因此作为酬劳被审计单位要向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所以审计费用即是上市公司为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支付的报酬。美国证券委员会(SEC) 于2001年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批露审计和相关服务费用,从此西方对审计费用方面的研究掀起了高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1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一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公布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该规定为我国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审计费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从此国内有关审计费用实证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研究成果也较成熟。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术界已不仅停留在像客户规模、客户复杂性、客户风险等财务指标上,很多专业人士正在探索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是否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的行为特征,如高管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蕴藏的审计风险有没有反应在审计费用中?若反映在审计费用中,那么盈余管理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审计费用?或者说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有关盈余管理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比较认同的看法是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安妮・布鲁,2002)。该观点认为,公司高管层操纵盈余的动机是使经理和公司财富最大化。国外学术界认为,这些动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于报告盈余的合约基础之上的。通过国外文献的阅读,发现人们认为盈余管理有两个重要动机。其一,管理层通过应计利润来掩盖不良业绩,将一部分业绩提前确认;其二,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Kellogg,1991)。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就越大,如果事务所考虑了盈余管理的这种风险,则审计费用就会增高。Defond和Subramanyam(1998)通过分析盈余管理衡量因素之一可操控性应计项目(discretionary items),研究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增加审计费用。

(二)国内文献 国内有关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中,使用过的指标有可操控性应计项目、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净资产收益率、非经常性损益等。(1)审计费用与非经常性损益(或非主营业务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的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包括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等。孟焰(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亏损年度有多报非经常性亏损以“透支亏损”现象,注册会计师面临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意图,必然会在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王振林(2002)、李爽和吴溪(2004)从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角度计量盈余管理,发现客户盈余管理迹象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刘运国等(2006)研究发现审计费用与调减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在5%置信水平正相关;同时,与调增收益的非经常性损益正相关,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该研究成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对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其中原因之一是证监会对调减收益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会加强监管,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因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实施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审计费用增加。(2)审计费用可与操控性应计项目。公司的利润由现金流量金额和应计项目金额构成,而应计项目又由公司管理层可以操控的会计项目和管理层无法操控的会计项目构成,其中管理层可以操控的会计项目称为可操控应计项目,其金额反映了公司管理层操控利润的程度。宋衍蘅、殷德全(2005)以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可操控性应计项目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标准不一。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为此要求较高的回报,审计费用增加;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费用。另外,朱小平、郭志英(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操控与审计费用的增加显著相关。(3)审计费用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上市公司盈余水平综合性很强的财务指标。伍丽娜(2003)研究发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0,2%)显著影响公司年度财务审计费用且负相关,但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配”区间(6%,7%)则未发现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其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国审计市场上的低层次激烈竞争导致事务所竞相压价,从而对达到客户意愿的审计结果也只支付了市场“平均”价格,对未能如愿的审计结果则支付了更低的价格。张晨宇、赵晶、肖淑芳(2007)研究发现公司当年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牌区间(0,2%)与审计费用正相关,他们认为因为对于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司公司,为了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保上市交易资格,从而粉饰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着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杨春梅(2007)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年报审计收费相关;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处于避亏区间(0-1%)或配股达线区间(10%-11%),上市公司就有更大的动机粉饰报表,因此在与事务所就审计费用进行谈判的时候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事务所可能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筹码,趁机提高审计收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我国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确认收入和费用 ,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和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魏明海 ,2000)。从审计风险的角度看,盈余管理比财务报表中的其它要素更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其具有较难审计和容易纵的特点。在国外,盈余管理一般被视为高固有风险,在我国盈余管理也存在高固有风险的问题;且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这必将引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在某一审计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某个合理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此降低检查风险,这将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努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相应地,注册会计师投入更多的审计努力和时间,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 ,由此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补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公司高管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费用间存在正相关性

(二)盈余管理衡量 通常度量盈余管理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否处于“保牌”或“保配”区间、非经常性损益或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国外利用应计利润分离法,通过截面Jones 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然而随着国内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各种模型能否适用于国内证券市场以及哪种模型更优还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国内盈余管理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中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良好的业绩会通过一系列线下项目来操纵利润(陈信元、原红旗,1998),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等。陈晓、李静(2001)发现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了本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如对上市公司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 年1 月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 号――非经常性损益》(2004 年修订),指出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委托投资损益;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债务重组损益;资产置换损益;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综上考虑,本文拟考虑采用非经常性损益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且考虑了非经常性损益有非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失,因此最终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值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标准。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1)样本选择。本文在选取样本的时候基于研究沪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所以文章选取了2009年度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沪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选择遵循如下原则:因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所适用的会计制度及业务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可能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因而剔除金融单位;因数据缺失和信息披露不完整,所以剔除了未披露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剔除未按规定时间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按权责发生制披露年度审计费用,而不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披露。如有的上市公司仅说明了预计审计费用为多少,并未明确说明是否已经支付审计费用,故将该样本剔除;依据上述剔除原则,最终筛选了739家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2)数据来源。年度审计费用、年末总资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存货余额、资产负债率、年末负责总额、审计意见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类型等数据摘自《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文章中所需变量如控制变量数据有的依据该数据库计算而来,如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有的数据直接来自该数据库如审计意见类型等;文章中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选取非经常性损益,而非经常性损益数值均手工摘自上市公司年报,具体通过登录最股网(省略)逐个选取。因非经常性损益有收益和损失,所以取其绝对值,然后再求其与总资产的比值,即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值与总资产的比值,将该比值作为本文的测试变量。

(四)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Simuni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合我国审计市场的实际建立如下模型:

LNFEE=?茁0+?茁1LNASSET+?茁2YSZK +?茁3CH +?茁4LDBL+?茁5ZCFZ +?茁6SWS+?茁7SJYJ+?茁8EI+?着

该模型中因变量、测试变量、控制变量的含义如下见(表1):(1)因变量。LNFEE: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2)测试变量。EI: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值与总资产的比值。(3)控制变量。LNASSET: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对数;YSZK:年末应收帐款与总资产的比值;CH :年末存货与总资产的比值;LDBL:流动比率;ZCFZ:资产负债率;SJYJ:审计意见类型,非标准审计意见=1,标准审计意见=0;SWS:事务所规模,国际“四大”=1,其它=0。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选取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739个样本中,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费用平均为1085238.76元,最低100000元,最高为80000000元,最高审计费用是最低审计费用的800倍,是平均审计费用的73.72倍;非经常性损益与总资产的比值均值0.041,标准差0.5050,说明分布大致对称,但不同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别较大;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68996,表明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流动比率均值为1.4487,表明流动比率较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表2)给出了样本公司中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二)回归分析将2009年沪市A股739家上市公司数据代入审计费用回归方程,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3)。(表3)是对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Adjusted R2为0.566,模型的显著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Durbin-Watson值为1.876(接近2),说明各自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性。从表3可以看出,在控制资产规模、应收帐款与资产的比值、存货与资产的比值、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事务所规模的影响后,衡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值与总资产的比值(EI)与审计费用正相关,但不显著,说明不符合统计学意义,即假设检验没有通过检验。另外,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审计费用与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中,资产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即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应收帐款与总资产的比值与审计费用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费用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事务所比较重视应收帐款和负债带来的风险。存货与总资产的比值及流动比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更多的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协调,希望在审计意见上达成一致,这就意味着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需要审计师追加必要的审计工作,延长审计工作的时间,增加审计成本,从而上市公司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费用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高,声誉好,收费往往相对较高,同时也表明四大所在中国审计市场中具有品牌优势。

五、结论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正相关,且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及提出的假设检验是不符。可能的合理解释是:一方面是在我国上司公司对高质量审计需求普遍匮乏的情况下,审计定价的主导权更多掌握在上市公司的手中,客户财务状况与盈余管理迹象所蕴藏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意见中,而对盈余管理迹象所表现出来的审计风险反应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常与政府的监管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审计收费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监管有关;再者,在样本的选取中加入了ST、PT类公司,事实上,对于像ST、TP类财务状况不佳或恶化的公司,审计师会根据此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从Simunic模型多元回归结果可知,我国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主要是资产规模、审计意见类型、事务所规模及财务风险等,本文回归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间虽不显著相关,但并不能说明不必重视高管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为本文样本基本来自CCER财务数据库,而且仅仅筛选了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共739家),因此这些样本并不能说明我国整个上市公司的全貌;签于此可对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间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2]张奇峰、张鸣、戴佳君:《中国审计定价实证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6年第6期。

[3]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

[4]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