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审计职业怀疑,是指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情况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解:一是审计职业怀疑的特征包括审计个体的特征、心理认知能力和道德伦理。个体特征是由人际信任和质疑精神组成,心理认知能力是由审计知识、悬搁判断和追求认知组成,伦理道德是由职业道德和伦理推理能力组成。除了迫求认知外,以上提到的均与职业怀疑水平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伦理推理和质疑精神对职业怀疑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二是职业怀疑水平和审计质量之间具有明显得线性关系,职业怀疑水平越高,审计质量越好。三是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审计相关工作经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审计相关工作经验丰富、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

二、审计职业怀疑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的审计职业怀疑的表现不容乐观。有些审计人员的由于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和道德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自身的职业怀疑态度有所欠缺。有些审计人员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个人的职业怀疑能力提升不够。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项目中的人员搭配不合理,使得整体的职业怀疑水平得不到提高。

深入剖析上市企业审计失败发生的原因,由于缺失了职业怀疑,导致分析程序设计和执行不合格,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被审单位进行错报风险合理、有效的评估,从而无法设计、应用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很难获得合适的审计证据,进而无法对审计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三、审计职业怀疑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审计职业怀疑的现状研究,为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水平,保证较高审计质量。审计职业怀疑的提升策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审计人员选聘过程中,应着重对应聘者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和道德等多角度进行考量。从业人员本身要有谨慎的工作态度,这会影响到以后的审计过程中高度的职业怀疑。还有,人际信任要谨慎、审计知识要丰富、质疑精神要突出,最好选择有高度判断和道德素质较高的执业人员。因此,应聘者的怀疑能力是在招聘时要着重考量的,对整体提高在审计工作中的职业怀疑态度,提高审计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金融学、管理学知识于一体,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综合性、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均较强,对教师与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更高要求,存在着“学审计难,教审计难”的两难局面。那怎样才能学好《审计学》呢?本人结合自己在学习《审计学》这门课程的心得,和所琢磨出的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认为学好该门课程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一、熟悉教材,把握逻辑关系

《审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课程内容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对于教材可先进行浏览阅读一遍,对全书内容做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明白清楚的内容做好标识。在细读各章节后,在回头对作出标识的内容再进行学习,这对于掌握重点与难点有很大帮助。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第十章介绍相关审计事项和审计报告;第十一章介绍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审计学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不把教材真正弄懂,就忙于做练习题,必然事倍功半。只有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际操作相关联的章节对照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扎实地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掌握课程逻辑关系。

二、注重难点,理解重点内容

由于《审计学》是实践性、逻辑性、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时要注重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审计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独立性、审计抽样、审计报告、实务循环方面,如在审计概论章节中要重点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章节中要重点掌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分类,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约、过失与舞弊,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章节中要重点掌握审计重要性,由于内容较抽象,应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就容易理解了!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章节中要重点应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及获得审计证据的程序;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章节中内部控制是重点,要着重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五个要素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章节中重点是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方法、营业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销售的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审计重点掌握应收账款的函证,包括函证的范围和对象、函证的方式、函证时间的选择、函证的控制、对函证结果的总价评价等;在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章节中要重点掌握采购付款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付账款的审计,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的审计;在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重点应掌握存货监盘的含义、监盘计划的制定、存货监盘的程序、特殊情况下处理;在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章节中应重点把握银行借款的审计、所有者权益的审计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审计。特别要注意结合相关账户的会计处理和有关规定,分析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货币资金审计章节中重点是库存现金的监盘、银行存款的函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取得与检查;在审计报告章节中要重点把握各种意见审计报告的含义、出具条件和格式用语。每学习一章内容就针对该章内容多做练习,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有些教材后没有相关的习题,则可选用职称考试相关的练习。对于重点内容老师一般要重复两到三变,让我们从视觉、听觉上对这些重点烂熟于心,对于非重点内容做到不忽略、不遗漏。非重点内容我们基本上通过课前预习、课后看书都能读懂。

三、牢记原理,学好课程关键

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同学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呢?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东西,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如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与探讨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必须搞清楚,你要不了解则后面动手进行的实务处理可能就很困难。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所以学习的方法很重要。一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二要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这样,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做习题,运用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计学》课后作业是少而精,重点突出,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同学们要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我们要通过做题目来了加以掌握的,对于其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概念和方法我都用纸记了下来,然后加强记忆。配合老师的讲解,多看看重点的段落,破解重点案例,增强风险审计导向的意识,这样学习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课后习题,我也是自己先做,做完后再去看答案解析,这样便于我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前,同学们都不愿意动脑子,听课当然轻松,跟着老师走就行,讲义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练习先看答案,甚至连笔都不用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做题(消除杂念情况下),那可真是费脑细胞,可是,也只有这种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课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体内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后要多做题,最好的练习就是教材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把重点难点涵盖了。很多同学在利用这个资源的时候就是”看”题,而不是”做”题,看一看答案,都会,一做题,都不会――翻看书了然,关了书茫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掌握。我的观点是,对于书上的例题,案例、不管大小,难易,都按照考试的要求认真的写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两遍,这样反复记忆,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议是最少做两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会贯通;对那种看题式的练习方法,越少越好!

五、案例练习,加深知识理解

由于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同学们不易理解;审计专业又脱离实际,对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经营业务、环境、审计实务中的具体环节却知之甚少,所以大量的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尽量保持与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老师往往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同学们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学习内容常换常新,以便让同学们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1.注重案例学习效果。由于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是支撑现代审计不断向前迈进的两条有力的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注重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技能和财会知识水平。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与音像资料融入审计案例教学,便于同学们,通过真实的场景,了解案例信息,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角色扮演式去体会所学的课本知识;将复杂、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地展现在面前,增强了听课的兴趣感和问题感,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事求是,随时记录”,能学会独立思考的思路,强化对信息的识别、挖掘、分析技能的训练,提高感性认识,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对《审计学》课堂的吸收效果,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度把握,提高审计教与学的效果。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一)审计判断绩效函数

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最多的是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inhorn和Hogarth(1981a)以及Libby(1983)提出的等式(1)表示的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函数:

绩效=f(能力,知识,激励,环境)(1)

从等式(1)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审计判断绩效受审计人员的能力、知识、激励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后,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Bonner(1990)研究了经验和审计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Frederick(1991)研究了经验和知识之间的关系,Bonner和Lewis(1990)研究了知识和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Libby(1995)指出,由于知识被其他三个因素及经验决定,因而绩效与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知识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知识=g(能力,经验,激励,环境)(2)

以此公式为基础,Libby(1995)构建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被认为是比较完善的模型。大量的研究都是以此模型和审计判断绩效函数为基础的。在上述两个公式中的环境因素都包括了任务的因素。

笔者认为,等式(1)和知识的前因和后果模型基本上勾勒出了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框架,也与Campbell(1990,1993,1996)提出的绩效行为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我们也认为Einhorn和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绩效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和脉络,比较零散;二是有些绩效影响因素不恰当;三是对环境因素理解得太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个因素,对后三个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研究比较少。

(二)审计判断绩效的涵义

什么是审计判断绩效(AuditJudgmentPerformance)?最为典型的当属Libby(1995)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他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与一定的判断标准相符。显然,此定义是对一个好的判断绩效的定义,并不是对审计判断绩效的一般定义,因为审计判断绩效可能好,也可能差。笔者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的相符程度。这里所说的标准包括效果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一个绩效好的审计判断要同时满足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质量上的保证成本,又不能过高。修正后的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是符合一般的业绩定义的精神的,是以审计判断的效果性或效率性作为指标或标准来界定审计判断绩效的。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判断的效果性和效率性是比较难于确定的,从而也就导致了审计判断绩效的计量是比较困难的。

二、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的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系统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和审计环境的函数。审计人员因素也称为审计主体因素,是指由审计人员拥有的并带到工作中去的因素;审计任务因素是指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项目;审计环境因素也称系统因素,是指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所有的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项目之外的因素,它们不受审计判断主体的影响。据此,审计判断绩效函数可以表示如图。(图见11期杂志)

根据以上我们对主体因素的界定,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Einhorn与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中的前两个因素知识和能力属于主体因素。但用这两个因素概括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是不全面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审计判断主体因素应包括:性格、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经验、努力程度。

(一)性格

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格心理特征,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影响的反应而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同样能够表征个体判断绩效方面的差异。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如A·培因和T·查理按照理智、意志和情绪哪一种在性格结构中占优势来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三种。H·A·威特金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把人分为依从型和独立型。

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一个风险偏好者进行审计判断,其判断结果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从而进一步把其本身、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置于高风险的境地。风险厌恶者在进行审计判断过程中往往会设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导致审计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应该说以上两者的审计判断绩效都不好,但就两者比较而言,后者的审计判断绩效强于前者。因此,我们认为风险中立者,或者考虑审计效率的风险厌恶者,具有取得良好审计判断绩效的基本素质。

(二)知识、技能、经验、记忆

一般来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但对个体来说,知识是指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显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个体已经获得的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比如,许多人都会骑自行车,但却讲不清这种知识;许多人能流利地说本族的语言,但却说不清语法规则。在审计判断过程也是如此,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却说不清审计判断是如何做出的。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显然,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审计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无论在哪个国家,要成为胜任的审计人员,就必须首先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因此,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既是对要成为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是否具备从事此项业务的基本知识的检验。同时,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还需要具有程序性知识,也正是这些程序性知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审计人员的个体的判断绩效的差异。因此,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但后者影响更大。

在Einhorn与Hogarth以及Libby绩效函数中,把能力(Ability)作为审计判断绩效的变量。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指普通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而是指完成信息编码、检索和分析任务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信息加上角度出发的。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能力相当于技能。技能是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定的、复杂的动作方式系统,这里的动作是广义的既包括外显的实际操作,也包括了内隐的智力动作。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动作的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因此,Einhorn,Hogarth和Libby绩效函数中的能力应属于智力技能范畴,而智力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的机会的广泛的境况。根据此定义,经验不仅包括亲自参与完成实际审计的境况,也包括复核其他人的工作、收到上级人员的复核评论、收到结果的反馈、与同事讨论其他审计、阅读审计指南和培训。此定义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把经验界定为可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是不恰当的,各种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只能是为增加经验提供了条件,或者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但不等于是经验本身,经验应该是这一过程形成的结果;二是过于宽泛,包括了学习间接知识和获取直接经验的境况,很难划清知识和经验的界限,也不能体现经验的实践性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审计人员的经验应界定为:直接通过实践形成的技能,或者说是技能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绩效。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它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的审计实践的积累。

被认为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事物的反映。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心理学家Hogarth(1985)指出,一个好的记忆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判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些研究人员(Pumlee,1985;Moeckel和Plumlee,1989;Frederick,1991)研究了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并指出: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期间,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记忆对决策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记忆与经验、技能等要素是什么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它们是把记忆作为导致不同经验差别的原因来看待的。大量有关记忆的研究是在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新手之间进行对比。有的研究(Frederick,1991)表明,经验的审计人员存在着一个图表式的记忆结构,对内部控制优先回应,而新手只能根据线索回应;也有的研究(Choo和Trotman,1991)表明,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回忆起更多的与持续经营假设不一致的信息。我们认为,记忆既是形成经验的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在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审计人员的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程序性知识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智力技能是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记忆既是经验的形成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容。当然,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也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雇员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个体内部因素(能力和性格等)、个体的外部因素(所受的教育、培训、经历等)的函数。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动机和努力程度

动机是激发个体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因此,审计人员的判断绩效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动机的影响。正因如此,一些绩效评价的研究者(Campbelletal,1993)把动机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原因。我们并不否认动机在绩效中的作用,但把它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因素是值得商榷的。

在影响审计判断的绩效的诸多主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和不努力、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绩效的不同。努力应该是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来自于审计人员的动机,动机越强努力程度也就越高。一个特别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比一个不太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绩效要好。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努力程度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动机通过影响努力程度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审计人员的动机受需要和激励两个因素的影响。努力程度除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以外,还影响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与其陈述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成正向关系。努力程度、动机、需要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审计判断绩效的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任务因素

我们认为,任务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任务的特点不同,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是不一样的。Hogarth(1985)指出,审计判断的正确性是个体特点和任务环境结构的函数。任务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重复性、任务的规范化程度、任务的类型和任务质量等,其中前两项受到了广泛关注。任务的复杂程度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如表。(表见11期杂志)

从上表可以看出,任务越复杂,其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需要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比较而言,复杂程度越低,或者说任务的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取得好的判断绩效。审计人员不断重复的参与同类审计项目有利于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

(二)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绩效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多层组织背景、责任关系、激励和时间压力、组织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由于有关环境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这里不再具体展开分析。

四、结论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审计判断绩效受到作为判断主体的审计人员、作为判断客体的审计任务和作为形成判断的具体审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即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和审计环境的函数,而影响判断主体审计人员的因素又包括性格、智力技能、陈述性知识和努力程度等,因此审计判断绩效的改善应从以上诸多方面入手。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最终要表现为一定的成果。这一成果的具体形式就是审计判断绩效。良好的审计判断绩效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还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积极追求的目标。同时,审计判断绩效也是衡量审计判断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确定审计人员责任的基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审计判断绩效的评价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审计判断绩效及绩效函数

(一)审计判断绩效的涵义

什么是审计判断绩效(AuditJudgmentPerformance)?最为典型的当属Libby(1995)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他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与一定的判断标准相符。显然,此定义是对一个好的判断绩效的定义,并不是对审计判断绩效的一般定义,因为审计判断绩效可能好,也可能差。笔者认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的相符程度。

这里所说的标准包括效果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一个绩效好的审计判断要同时满足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质量上的保证成本,又不能过高。修正后的审计判断绩效的定义是符合一般的业绩定义的精神的,是以审计判断的效果性或效率性作为指标或标准来界定审计判断绩效的。然而,在审计实践中,审计判断的效果性和效率性是比较难于确定的,从而也就导致了审计判断绩效的计量是比较困难的。

(二)审计判断绩效函数

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最多的是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Einhorn和Hogarth(1981a)以及Libby(1983)提出的等式(1)表示的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函数:

绩效=f(能力,知识,激励,环境)(1)

从等式(1)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审计判断绩效受审计人员的能力、知识、激励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后,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关系。Bonner(1990)研究了经验和审计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Frederick(1991)研究了经验和知识之间的关系,Bonner和Lewis(1990)研究了知识和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Libby(1995)指出,由于知识被其他三个因素及经验决定,因而绩效与四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知识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知识=g(能力,经验,激励,环境)(2)

以此公式为基础,Libby(1995)构建了知识与绩效及其它影响因素的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被认为是比较完善的模型。大量的研究都是以此模型和审计判断绩效函数为基础的。在上述两个公式中的环境因素都包括了任务的因素。

笔者认为,等式(1)和知识的前因和后果模型基本上勾勒出了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框架,也与Campbell(1990,1993,1996)提出的绩效行为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我们也认为Einhorn和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绩效的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和脉络,比较零散;二是有些绩效影响因素不恰当;三是对环境因素理解得太窄。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个因素,对后三个因素,尤其是环境因素研究比较少。

二、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的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系统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绩效。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审计判断绩效是审计人员、审计任务和审计环境的函数。审计人员因素也称为审计主体因素,是指由审计人员拥有的并带到工作中去的因素;审计任务因素是指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项目;审计环境因素也称系统因素,是指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所有的审计判断主体、审计判断项目之外的因素,它们不受审计判断主体的影响。据此,审计判断绩效函数可以表示如图。(图见11期杂志)

根据以上我们对主体因素的界定,影响审计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Einhorn与Hogarth(1981)、Libby(1983)的绩效函数中的前两个因素知识和能力属于主体因素。但用这两个因素概括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体因素是不全面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审计判断主体因素应包括:性格、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经验、努力程度。

(一)性格

性格是个人在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格心理特征,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影响的反应而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此,它同样能够表征个体判断绩效方面的差异。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格进行了分类。如A·培因和T·查理按照理智、意志和情绪哪一种在性格结构中占优势来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三种。H·A·威特金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把人分为依从型和独立型。

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如果一个风险偏好者进行审计判断,其判断结果往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从而进一步把其本身、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置于高风险的境地。风险厌恶者在进行审计判断过程中往往会设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导致审计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应该说以上两者的审计判断绩效都不好,但就两者比较而言,后者的审计判断绩效强于前者。因此,我们认为风险中立者,或者考虑审计效率的风险厌恶者,具有取得良好审计判断绩效的基本素质。

(二)知识、技能、经验、记忆

一般来说,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但对个体来说,知识是指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显然,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个体已经获得的知识。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比如,许多人都会骑自行车,但却讲不清这种知识;许多人能流利地说本族的语言,但却说不清语法规则。在审计判断过程也是如此,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虽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却说不清审计判断是如何做出的。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显然,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审计判断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无论在哪个国家,要成为胜任的审计人员,就必须首先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因此,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既是对要成为从事审计业务的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是否具备从事此项业务的基本知识的检验。同时,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还需要具有程序性知识,也正是这些程序性知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审计人员的个体的判断绩效的差异。因此,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但后者影响更大。

在Einhorn与Hogarth以及Libby绩效函数中,把能力(Ability)作为审计判断绩效的变量。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指普通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而是指完成信息编码、检索和分析任务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信息加上角度出发的。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能力相当于技能。技能是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定的、复杂的动作方式系统,这里的动作是广义的既包括外显的实际操作,也包括了内隐的智力动作。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动作的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因此,Einhorn,Hogarth和Libby绩效函数中的能力应属于智力技能范畴,而智力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的机会的广泛的境况。根据此定义,经验不仅包括亲自参与完成实际审计的境况,也包括复核其他人的工作、收到上级人员的复核评论、收到结果的反馈、与同事讨论其他审计、阅读审计指南和培训。此定义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把经验界定为可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是不恰当的,各种提供学习机会的境况只能是为增加经验提供了条件,或者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但不等于是经验本身,经验应该是这一过程形成的结果;二是过于宽泛,包括了学习间接知识和获取直接经验的境况,很难划清知识和经验的界限,也不能体现经验的实践性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审计人员的经验应界定为:直接通过实践形成的技能,或者说是技能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绩效。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它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的审计实践的积累。

被认为与审计判断绩效有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事物的反映。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心理学家Hogarth(1985)指出,一个好的记忆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判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些研究人员(Pumlee,1985;Moeckel和Plumlee,1989;Frederick,1991)研究了记忆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并指出: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期间,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记忆对决策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记忆与经验、技能等要素是什么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它们是把记忆作为导致不同经验差别的原因来看待的。大量有关记忆的研究是在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新手之间进行对比。有的研究(Frederick,1991)表明,经验的审计人员存在着一个图表式的记忆结构,对内部控制优先回应,而新手只能根据线索回应;也有的研究(Choo和Trotman,1991)表明,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回忆起更多的与持续经营假设不一致的信息。我们认为,记忆既是形成经验的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在形式。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审计人员的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或程序性知识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智力技能是经验的具体表现形式;记忆既是经验的形成手段也是经验的内容。当然,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也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雇员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个体内部因素(能力和性格等)、个体的外部因素(所受的教育、培训、经历等)的函数。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判断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动机和努力程度

动机是激发个体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因此,审计人员的判断绩效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动机的影响。正因如此,一些绩效评价的研究者(Campbelletal,1993)把动机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原因。我们并不否认动机在绩效中的作用,但把它作为影响绩效的直接因素是值得商榷的。

在影响审计判断的绩效的诸多主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和不努力、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绩效的不同。努力应该是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来自于审计人员的动机,动机越强努力程度也就越高。一个特别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比一个不太重视个人声誉的审计人员的审计判断绩效要好。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努力程度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直接因素,动机通过影响努力程度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审计人员的动机受需要和激励两个因素的影响。努力程度除直接影响审计判断绩效以外,还影响陈述性知识和智力技能,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与其陈述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成正向关系。努力程度、动机、需要与审计判断绩效的关系如图。(图见11期杂志)

三、审计判断绩效的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任务因素

我们认为,任务是影响审计判断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任务的特点不同,对审计判断绩效影响是不一样的。Hogarth(1985)指出,审计判断的正确性是个体特点和任务环境结构的函数。任务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重复性、任务的规范化程度、任务的类型和任务质量等,其中前两项受到了广泛关注。任务的复杂程度对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如表。(表见11期杂志)

从上表可以看出,任务越复杂,其不确定性程度越高,需要的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比较而言,复杂程度越低,或者说任务的结构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取得好的判断绩效。审计人员不断重复的参与同类审计项目有利于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

(二)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绩效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多层组织背景、责任关系、激励和时间压力、组织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由于有关环境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这里不再具体展开分析。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72-02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领域与职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多领域知识开始渗透于现代医院的审计领域,所以,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内部审计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审计人才既要具有丰富的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全面的整合审计资料,完成基本审计工作,又对其他多领域知识有所研究,综合知识水平较高。另外还能对宏观经济形势做出较好的综合判定,以及较好的沟通、学习等能力。

一、专业复合型审计人才应当具有的素质能力

1.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多领域知识。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不但要熟悉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税法等法律知识,还应该具备管理、金融、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对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作出全面整体的把握,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精确、完整的多方面详细分析,评估医院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重要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都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医院相关收费等方面,没有科学系统的审计流程,所以,就需要我们的审计人员利用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改革、控制和审计。

2.持续学习能力。社会不断发展,现实情况日新月异,形势错综复杂,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处于不断的更新完善之中。作为一名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必须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不能止步不前,要顺应医院的发展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不断进行学习,充实自身,丰富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审计人才的业务需要。

3.计算机应用能力。审计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是未来审计工作的趋势,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内部审计流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相关审计人员要积极学习各种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了解医院网络安全控制情况,理解医院对网络环境的安全保密计划。

4.沟通能力,创新意识。有效的沟通可以取得组织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与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内部审计成员之间信息共享,互相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力量。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又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时刻紧跟时展与医院的各项发展。要勇于接受新挑战,学习新技能,研究新成果。

5.服务意识与自律能力。审计人员是为广大人民和整个社会服务的群体,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更是立足工作,服务大众的,所以,所有医院审计工作者都应该时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始终以服务者、协助者、帮助者的姿态进行各种审计工作。同时,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严格自律。

二、有效进行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办法

1.注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督促他们在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基础上,一定不能忽视并拓展专业知识领域,而且要努力加强实践活动和电算化训练。医院要尽可能多地组织相应的培训和讲座,并结合考核制度,考核与鼓励并举,使审计人员不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2.注重多学科多专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审计人员在学好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学习金融、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多领域交融吸收渗透,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多能力、多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实际审计需求,积极吸收多领域专业人才,这样既可以减少审计培养成本,又可实现审计所需目标。

3.知识和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除了专业知识,努力进行道德修养,创新意识,交际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培训对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同样十分重要。审计人员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具备较好的保密法律意识和素养,做到自觉遵守保密制度,自觉规范保密行为。同时,医院还要努力培养广大年轻审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等,努力培养肯钻研、有上进心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

三、总结

随着国家财政部、卫生部的不断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医院的内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专业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较为紧缺,需要加大培养力度。所以,医院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加强和完善各种控制及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更好发展提供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程晓燕,翁文基.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审计&理财,2008,(10):11-12.

[2] 陈佳俊,贺颖奇.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与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J].审计研究,2010,(2).

[3] 胡可为.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医院内部审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8):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