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IDC;子系统;云计算

一、IDC总体框架

我国IDC发展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IDC使用机房大多是从前通用机房经过翻修而来,面积小,建筑标准低,IDC需要的机架还较少。同时,旧机房翻修过来的IDC会和通用机房共享相关设施,这样IDC和其他机房设施的功能划分就比较混乱,这对IDC的运营和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故而,IDC的发展研究必须先了解整体框架,形成专门的IDC独立系统。IDC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6个子系统来完成,即是服务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机房基础设施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以及安全子系统。

(一)服务子系统

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内容有出租基础资源以及维修或者管理等两类服务。IDC出租的基础资源内容丰富,其中主要有VIP机房出租,主机托管,机架出租、服务器出租,带宽出租,IP地址出租,虚拟机出租和IT系统外包等。除了出租基础资源,维修或者管理也归属于服务子系统中,比如数据储存、流量管理、安全维护、维护管理、系统集成和内容管理等类似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IDC服务子系统内容也有了更多的延伸,比如时下热门的云服务。

(二)资源子系统

资源子系统就是为IDC产业的运营提供需要的资源,主要有不同的计算资源、储存资源、网络资源、软件应用开发资源等。按照资源用途的划分,资源子系统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和储存资源等各种资源。

网络资源包括网络带宽、IP地址、防火墙、负载平衡、流量过滤等关系到网络的资源。计算资源包括虚拟主机、物理主机、虚拟机等相关资源。储存资源包括各种为了储存数据而提供的资源,提供的形式主要有储存设备、文件系统、块设备等。

(三)网络子系统

网络子系统主要由IDC内部支撑网络以及外部互联出口构成,其作用是为服务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等一些基础服务创造网络条件。通常而言,网络子系统的构架方式有层次化和模板化,通过这种方式将整个网络设计为5层,业务层、资源层、网络层、物理层和运营管理层。

(四)机房基础设施子系统

机房基础设施子系统的构成部分主要有建筑、电气、布线、机架、制冷等各方面,其作用是提供IDC所需要的机房、供电、布线、制冷、消防、安放等基础环境,以及其他全部子系统的所需服务。而机房基础设施子系统所有设施的设置和维护都必须要按照现有的国家或者行业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为了保证IDC的运营和维护能够正常运行,主要包含了网络管理、运营管理和资源管理等。网络管理的内容包括IDC的内有设备和提供维修或者管理类增值服务的用户设备。资源管理是对IDC内有资源的统计、核对和日常管理。运营管理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管理、环境监控、故障监控和运营统计等服务。

(六)安全子系统

安全子系统是在网络、信息等安全方面对IDC中其他子系统实行监测,为了IDC整个系统提供安全性的保障。就IDC内部网络各个环节而言,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IDC不被破坏,比如放DDoS攻击系统、DNS放劫持系统和防网页篡改系统等。就IDC业务运营商而言,为了保护用户的网络安全,应具备有效的安全维护手段,比如防火墙、漏洞扫描、病毒和木马查杀、入侵检测等,借此抵御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恶意攻击。

二、IDC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中心规模小

表1 国内外数据中心面积表

从表1可以看出,国外IDC的主机机房规模远远超出国内,这就显示出国内IDC建设水平与国外数据中心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在国内属于大型数据中心而在国外只能算是中型IDC。

(二)机柜容积率高

表2 国内IDC机柜容积比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得知,国外IDC机柜容积比都比较低,这说明国外的IDC利用率较高。反观国内,可以看出我国IDC过于浪费,这与绿色IDC的建设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国的IDC建设应更加注重IDC的机柜容积率,进而使IDC的运行效率更高。

(三)数据中心规划结构不合理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兴建了数据中心3500多个,其中超过1万平米以上的数据中心就有21个。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大大小小的数据中心超过50万个,其耗电占总电量的5%。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耗电大户,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电源消耗,提升能效成为当下数据中心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四)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占全社会总电力消耗的2%,或全国建筑总能耗的10%,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 的产能;然而中国典型数据中心的PUE仅为2.2~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利用率仅有20%~30%。在中国一个典型的托管性数据中心中,平均 四年的电费将超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而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

(五)网络互联性不足,构建复杂

网络互联性不足,构建复杂。互联网包括诸多互联网络,如果这些网络之间互联不足,子网络之间数据传输就会比分支网络内部之间的传输速度慢很多, 而且安全性也会降低。在中国,主要子网络在各省里由不同运营商来运营,并且通过位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三家主要国家网络接口点和有限的地方直接互联体系来实现互联。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这些子网路的互联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通信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IDC的发展策略

(一)在国家引领下实现数据中心布局的统筹规划

国内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时,要统筹兼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就是不仅要考虑用户的体验需求,也要考虑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要求。现阶段,IDC产业主要聚集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地区优势就是在于经济实力雄厚、网络情况优良、网络用户基础强,劣势就是能源供给差。就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来看,就那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可以利用政府的政策优势,鼓励其向环境适合且能源充足地方发展,以及将现有的数据中心进行更新换代,借此不仅能提高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可以使我国IDC能源使用效率在整体上有所提高。

(二)加强对IDC核心技术的研发

IDC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就是服务器和网络,在技术的研发应着重对服务器和网络的研发。在IDC内部网络结构中,服务器是最基础的节点,现阶段我国主要利用X86服务器,并以此使云计算的成本降到最低,然后通过虚拟化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在网络技术的研发上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点,虚拟机流量接入和控制;第二点,数据中心中横向流量的载入;第三点,数据、储存和计算网络三者之间的结合。同时,为了IDC运营环境安全,基础设计技术的研发也是必不可少,比如机房设计、建筑材料、供电、制冷、等问题。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IDC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这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极其不利。所以,我国必须增强IDC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优化IDC布局结构,进而使我国IDC产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第2篇

关键字:IDC 云计算 DDoS 数据备份 主机托管

因为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是将来通信市场主要的利润区,欲抓住此方面利润,宽带接入业务是必须提供的基础业务。此外,随着互联网接入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如果运营商没有自己的IDC,网间结算费用会很高,而且用户的体验会非常差。所以必须大力自建IDC。

一、IDC系统建设分析

1) 目前IDC的具体特点及建设需求

数据中心IDC是数据流通的中心,它应该出现在Internet网络数据交换最集中的地方;IDC应具备十分丰富的带宽资源、安全可靠的机房设施、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十分完备的增值服务。IDC的实质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基于带宽的增值价值。根据IDC的具体特点及建设需求,分别在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 高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IDC运营成功的关键,也是IDC的用户特别是进行电子商务的用户选择数据中心的基本原则。针对IDC的网络方案,其可靠性设计包括:在网络设计中应选用已规模商用的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定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链路冗余、关键设备冗余和重要业务模块冗余,保证网络和关键设备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 安全性

安全性是IDC的用户特别是电子商务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IDC建设中的关键,它包括物理空间的安全控制及网络的安全控制。IDC应有完整的安全策略控制体系以实现IDC安全控制。

 可用性

关键设备均采用电信级全冗余设计,可实现单板热拔插、冗余的控制模块设计、冗余电源设计。采用冗余网络设计,每个层次均采用双机方式,层次与层次之间采用全冗余连接。提供多种冗余技术,采用高效、负载均衡的双机备份。

 可管理性

网络的可管理性是IDC运营管理成功的基础。IDC应提供多种优化的可管理信息。IDC应具备完整的QoS功能、完整的SLA管理体系、多厂家网络设备管理能力、相对独立的后台管理平台,方便IDC及其用户的网络管理。

 QoS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业务,同时大客户对网络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IDC建设对QoS的要求也提高了,即使当前不开启QOS功能,但在设备的选型上,还是要选择支持QOS的设备。

 灵活性

模块化设计,可根据IDC不同需求进行取舍,特别是后台管理平台设计思路,使得IDC可实现对于不同用户的定制服务,如在后台管理平台中的用户数据备份中心、IDC客户中心、IDC维护中心,使得IDC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对其应用的控制与更新。

 可扩展性

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系统可以平滑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IDC方案设计中,每个层次的设计所采用的设备本身都应具有极高的端口密度,为IDC的扩展奠定基础。在Internet互联层、核心层、分布层的设备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IDC网络的发展进行灵活扩展。功能的可扩展性是IDC随着发展提供增值业务的扩展提供基础。

2) IDC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随着中国3G业务的开展,2011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131.6亿元,IDC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第3篇

(讯)以思维导图形式来展现出中国互联网经济数据,涉及➊中小企业B2B交易数据➋互联网支付➌移动支付及其发展趋势➍电商走向的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及相关数据➎在线视频的变革...电商、金融、互联网的朋友值得收藏!(来源@黄刚—物流与供应链)

点击图片看大图

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第4篇

现实世界中,互联网由千千万万的光缆、金属和塑料构建,范围遍及全球,就好像一个机器怪兽环抱地球。

它好比管道,在其中总是忙碌地运送着一些“物质”,将你在电脑上随意的一次网址请求、一封电子邮件的发送、一次远渡重洋的MSN聊天从你家里的网线传递到你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地。

习惯于这些应用的你是否会想到,一旦有一天,互联网管道中的某个部位发生了断裂,在互联网中传输的物质将会有怎样的运行轨迹?事实上,随着技术的成熟,互联网已经做到坚不可摧,它的复杂程度好比人体的血管,总有多条通道运送人体所需要的有用物质,也有诸如静脉、动脉等关键部位。

本期封面报道就为你抽丝剥茧,探秘一下全球互联网的静脉、动脉、心脏等如何形成良好的血液循环。

互联网的中枢——数据中心

喜欢在线办公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将文件保存在了网盘上,那么无论在哪里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文件,网友每一次提取自己的文件都是在访问网盘的数据中心。

互联网的本质是电脑与电脑之间互相通信并交换信息。

在早期,电脑发明之后,单独一台电脑会完成大量的运算,可是发展到后来,人们发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也要进行信息交换,于是人们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1969年美国军方的阿帕网是目前世上公认的最早的互联网,但与现在庞大的网络相比,那只是个局域网,后来加入这个局域网的机构越来越多。到了1983年,美国国防部索性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其中的民用网面向市场开放,加入的公司和个人越来越多,连进互联网的设备也日益丰富,渐渐扩大为连接世界你我的互联网(图1)。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连接全球互联网的物理网络错综复杂,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就好比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不管血液循环系统有多么复杂,要想让一个机体的血液循环正常运转,心脏、静脉和动脉的协同作战才是构成这个复杂网络的关键。

在全球互联网的世界里,数据中心、根服务器和海底光缆这三个部分构成了这个世界运作的主干,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平时我们从网站下载的软件、上传的数据、浏览的网页、访问的论坛、搜索的资料,诸如此类的数据其实都是保存在网站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上,只不过每个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大小不一,实际存储的数据不同而已。

交通枢纽——托管数据中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据中心在全球很多,然而,在全球互联网的系统里,托管数据中心的作用和级别更为高级,数量也相对较少。

那么托管数据中心和普通数据中心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知道数据中心是数据互联的中枢,托管数据中心一般是由专业通信公司(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建设和运营的。

因为这些公司是互联网提供商,需要接入、输出和处理的数据非常多,因此都会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以满足自己的使用,大部分则出租给其他厂商使用。因此这类专业大型数据中心我们称之为托管数据中心,因为其中大部分数据是其他企业托管在此的。普通数据中心则指公司的数据机房,它只是一个企业的数据互联中枢,规模和专业程度都要逊于托管数据中心。

一句话,托管数据中心就是国家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普通数据中心则只不过是小县城的十字路口。

位于纽约市的哈德逊街(Hudson Street)60号的建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建筑,但是你可知道,它是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的重要枢纽,这个大型的托管数据中心的内部看上去类似一些大公司的计算机机房(图2)。

这个数据中心是当地、美国以及全球多层光纤电缆的汇聚地。在这里,每个载体的服务器、存储数据和网络设备连在一起,就像那一系列光学接口、同轴电缆等通过一系列连接板与其他网络连通。

目前中国有9个托管数据中心,北京有2个,上海有4个,成都、浙江、深圳各有1个。

那么为什么中国托管数据中心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浙江和深圳?前面说了,数据中心要连接其他交汇高速干线,因此它的分布必须要均衡,以支撑全国互联网的运行。托管数据中心分布在上述各地,是由数据中心接入点和地缘位置决定的。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和各大ISP总部所在地,上海、浙江是全国经济中心,深圳则是中国通信、电子行业最发达的区域(而且和港澳毗连),成都是中国西部枢纽。因此上述各地数据中心可以均匀分布在地图上的上北(北京)下南(深圳)、左西(成都)右东(上海、浙江),形成全国互联网的中枢。

托管数据中心的功能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托管数据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多层光纤电缆的汇聚地。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数据中心)作为各个道路的交汇点,一方面它要负责交汇汽车(数据)的引导和分流,另一方面作为高速公路的中枢,它还要连接其他交汇高速干线(全国各地ISP服务器),因此它的分布要均匀,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左右互通的作用。具体说来,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有:

路由功能。数据中心一方面要从国际互联网入口接收数据(同时将数据通过出口分发出去),另一方面则要将数据分发到连接的各地服务器(同时接收各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因此数据中心得具备大型路由器的功能,互联网的物理中心,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巨大的以太网交换机。

在线存储服务。由于各种数据在此交集,数据中心肯定必须要有数据存储功能,这样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各种处理。

数据处理。因为数据中心保存海量的数据,同时每天每个时刻都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连接,因此数据中心必须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各种数据的吞吐。

揭秘谷歌数据中心

互联网数据中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会计变革

信息技术变迁不断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引领着一场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大变革,推动着思维、商业和管理的大革命。信息技术变迁同样影响着会计的发展。会计操作方式上从手工变成会计电算化、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会计模式、处理方式、数据共享、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在及时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正逐步扩大互联网保险领域,预计未来将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企业产品、营销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正影响着企业的会计变革。随着“互联网+”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会计管理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1信息技术变迁阶段

1.1信息技术的变迁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以将计算机硬件技术划分为五个阶段: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至今:正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经过TCP/IP交换协议、万维网,现已进入由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启移动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经济活动方式。正成为“连接一切”的中心,促进融合,完成跨界,打通传统企业思维的篱笆。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互联网+”战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1.2“互联网+”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为特征,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马化腾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写道: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发生态、连接一切为“互联网+”时代特征。“互联网+”正深入的渗透到各个行业,如金融、制造、物流、零售、教育、医药等行业。不管这些行业愿意与否,公司文化、经营理念、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合作伙伴等都正在进行变革。

2“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变革趋势

2.1助力会计技术演进升级

基于互联网生态及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需求,直击用户痛点。德国有工业4.0,美国有工业互联网,我国有中国制造2025等,“互联网+”时代下,C2B模式运用,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马云认为,未来的世界由数据驱动,用数据来打造更适合需求的C2B模式。而在C2B模式下,怎样核心成本,如何创造更高价值,每个需求能给企业带来多少价值?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模式,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为会计技术的演进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及外部宏观数据实时、动态、集中的处理会计相关数据,对实时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更规范、高效、便捷的进行会计核算,支持企业实时决策,打造核心竞争力。

2.2大数据引领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如中国人寿、阳光保险、国家开发银行等企业已经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简称FSSC)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使企业会计工作从过去的集团内分散式的独立核算模式转变为集团总部集中式的财务共享模式,其目的在于解决集团公司财务机构重复设置和集团内财务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公司财务集中是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内部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需求优化流程、改造系统、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与外部服务体系的无缝链接,将财务数据、资金收付、会计核算、信息披露、财务分析等从传统的会计组织中分离出来,集中作业的一种现代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公司流程、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化的目标,最终达到衍生服务、防范公司经营风险、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目的。

2.3“互联网+”变革会计生态

“互联网+”已正重塑新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在会计生态中包括政府、企业、会计人员、会计事务所等。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试点会计电算化起,会计管理部门从制度、准则上不断规范会计行为。应积极落实简政放权,让政府会计管理越来越互联网化、智能化,打造新兴互联网管理平台,涵盖在线受理、联网管理等功能,不断创新会计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机构等对会计人员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建立具备会计从业人员考务管理、在线考试、远程培训、继续教育等多功能的系统,创新新常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我国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一般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变成企业会计人员转型管理会计的催化剂,云服务和大数据使得全面预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时数据决策变成了可能。新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挖掘我国众多会计师事务所被忽略的“数据金矿”,收集客户信息建立行业或者全企业客户信息数据库,经过智能分析,挖掘隐藏经济价值;同时,互联网在线服务使得会计代账、会计培训和财务咨询更加便捷、高效、节约;创新服务模式,研发“云审计”平台开启“智能审计”,提升会计事务所审计效率。大数据使得过去抽样审计变成总体审计,及时发现企业不规范财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从2016年起开始推行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电子发票系统让税务管理更加高效。商家可以节省领取发票和处理发票的相应成本,通过互联网办理相应的税务活动。同时,开票人员也可以随时与税务联系,提升工作效率。基于税务数据开展的融资平台等让税务数据的价值得以体现。

2.4“互联网+”为会计人员转型带来机遇

会计人员必备新技能和新思维,过去,财务会计人员主要从事简单、重复的基础会计业务,转型管理会计后,要求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参与分析决策、创造价值、提供战略支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现代化管理体系涵盖全面预算、财务分析与预测、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商业模式等。转型管理会计,创新思维模式和优化知识结构是当前会计人员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2.5拥抱新的会计环境

“互联网+”时代所独具的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创造了会计新常态。过去会计注重信息处理和提供、事后决策,互联网时代更注重实时数据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监督等功能在互联网时挥更大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构建新的管理体系,会计事务所创新服务模式,会计人员转型管理会计,新的会计环境正在引领会计变革。

3“互联网+”背景下保险企业应对措施

3.1从互联网需求出发变革产品设计

传统保险主要涉及人身意外、大病或者财产受到损害等领域,互联网保险从用户需要出发,汇聚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账户安全险、失恋险等新险种出现。保险企业需深入辨析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潜在风险,包括C2B定制、互联网互助模式等,提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使得保险产品更加贴近互联网用户需求,以更快的优化迭代速度打造保险产品。首先,满足和服务互联网用户的需求。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群体,其网络消费、网络支付习惯促使互联网保费爆发式增长,满足用户群体的网络渠道需求,这一部分仅是将传统的险种增加新的营销渠道。其次,服务于互联网用户的保险个性或新需求。互联网保险可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以满足保险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为网游群体推出“网游险”,为热爱公益群体推出“扶老人险”等。第三,将保险产品嵌入互联网的消费购物、游戏等应用场景,加强“场景刺激”,如“运费险”等。

3.2重构消费体验,变革传统分销模式

加大渠道广度与力度是当前保险行业的主要分销方式,旨在不断扩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降低单位保费成本,保险公司从而实现规模成本优势,以规模优势换取市场利润。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分销模式,提升产品分销效率。第一,通过建立移动商城,移动终端与电商终端相结合等手段改造提升现有渠道效率。第二,从客户体验着手,借助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传播口碑,强化“客户是互联网保险的核心”的思想。无论是互联网保险产品本身还是保险后续服务,依靠良好的口碑都能飞速且低成本的传播和扩散。第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实现保险产品个性化,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保产品的迭代优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与客户需求完美结合,创造真正的价值。

3.3精算+数据+运营的智能化核心经营能力变革

传统保险精算的逻辑、工序、方法和工具等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巨大挑战,依靠抽样数据的统计分析、精算,而大数据时代“样本=全体”,提高保险企业精益管理水平。在进行互联网保险前期可能最重要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历史数据缺乏。同时,数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数据运用能力在互联网数据开放平台中怎样体现。传统保险企业要依靠互联网提高核心经营能力,需依靠信息技术在运营体验与运营成本方面做到极致。

3.4创造利润的价值链变革

目前,保险行业价值链条上的展业、承保、理赔、投资等环节,都由保险公司自主完成,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是目前保险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互联网保险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保险企业通过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互动探索,能实现多方共赢的格局,互联网保险了来自保险价值链或生态圈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