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范文第1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虽然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于学习了、理解了,能够深入领悟其“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但在系统把握学、拓展延伸学、联系实际学上下功夫还不够,尤其是在“不离上级谱,唱活地方戏”的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思考得不深不透,存在着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的现象。

——在“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方面:有时过多地考虑本地实际,强调客观条件,存在着“红灯绕着走、黄灯抢着走”的实用主义倾向。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临机处置的突发情况、个人的有关事项上,能按规定按程序请示报告,但对一些日常工作或者自认为不甚重要的工作请示报告不够,唯恐请示得多了给上级造成自己领导力、驾驭力不强的印象,思想和行为中还一定程度存在变通折中的现象。

——在“对党忠诚老实,对党组织讲实话、讲真话”方面:行动中有忧谗畏讥的心理,“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老旧观念还未完全根除,内心有自己的“小九九”,“做人要实”做得还不到位。尤其是对一些自认为无关宏旨的事情,即使有主张、有建议,也遵循“不说好、说不好、不好说”的原则,看到问题还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到反映也有“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多栽花,少挑刺;多说是,少说不”的好人主义现象。

——在“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上任之初的“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万丈楼”的豪情壮志相比,工作锐气、劲头有所减弱,总觉得上有班长掌舵,下有同志划船,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对一些事项仅满足于安排了、推动了,缺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抓落实招数,使得一些本应短期见效的工作“沙滩流水不到头”;面对一些紧事难事、烦事愁事,思想上还有畏难情绪,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存在“逼着干、推着走”的现象;在对待个人进退去留上,不同程度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思想,存在“少踩油门,多踩刹车”,不求“多拉快跑”,只求“安全无事”的现象。

——在“纠正‘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虽然能坚决摒弃“以会议贯彻会议,靠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但工作中有时为了能引起上级重视、为了得到群众认可、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包抓的事项,也存在过于追求出经验、出亮点的情况,对真正取得的实效探究得不够;在官僚主义方面,有时由于工作冲击的原因,还存在“浮在机关多,走进基层少;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思考少;对分管工作用心多,对其它工作关注少;布置安排多,督促检查少”的“四多四少”问题,深入实际不经常,掌握实情不准确;有时由于性格脾气原因,对部属批评多于鼓励、部署多于帮带,也给人以难以亲近、不好相处的印象。

——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方面: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后,虽然一直能够严格遵守廉洁纪律、生活纪律,但有时也想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条件也比过去好得多了,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有所动摇,感觉吃得好一点、穿得贵一点、住得舒适一点也无可厚非;偶尔有老乡、老领导来访,为了面子好看也存在接待大手大脚的情况,虽然都是自己花钱,但事后想想也是不应该的;在一些生活细节和健康情趣的培养上做的不是十分到位,还有“小节无妨大碍”的模糊认识。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和症结题

深刻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虽然问题在表面,其实根子在思想。经过认真剖析,自己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虽然能够意识到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实际中做得却不到位,认为党的理论知道了解就行了,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心思去研究,存在“只顾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现象。缺乏“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精神和劲头,常常借口工作忙、事情多,不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致使思维层次徘徊于低水平,在理论指导实践上捉襟见肘。学习中有实用主义倾向,工作用得上的能积极地去学,暂时用不上的则不愿主动去学,使得自身的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抓得不够,是自己不能很好地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的首要原因。

二、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还不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是一名党员干部最起码的标准。但总认为自己是一名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受党教育几十年,党性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和程度,因而对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重视不够,认为中央的大政方针是管全局、管全面的,落实中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变通处理,因而在考虑问题中习惯本位主义、实用主义,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想问题不够,缺乏共产党人大道至公、彻底无畏的心胸和襟怀。这是自己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对党忠诚老实,对党组织讲实话、讲真话”等方面,做得还不是十分到位的重要原因。

三、立定脚跟做人、放开手脚干事的精神养成还不够。内心抱有“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的思想,一事当前,习惯于“看文件写没写、过去有没有、别人干没干”,思想深处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工作中有惰性思想,害怕出现“洗碗效应”,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存在“风来加衣、雨来打伞”的依赖习惯,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和烫手的山红芋,缺乏“向困难叫板、向矛盾挑战”的勇气。这是自己在“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纠正‘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的根本原因。

四、个人修养提高得还不够。在思想深处总认为细枝末节无关大局,小打小闹无妨大节,只要把工作干好了,就可一白遮千丑,因而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标准降低了,在定心正身、养德修行上做得还不够好,未能严格做到慎小慎微、慎初慎独。这是自己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方面的深层原因。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政治上做一个明白人。自觉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使其成为自己从政履职的灯塔和干事创业的指南。时刻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牵住“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牛鼻子,看得清大势,站得稳脚跟,辨得清方向,不当“糊涂虫”、“墙头草”、“两面人”,始终与党中央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拍。

二、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事业上做一个能干人。改变“等会议部署、等领导安排、等基层催问”的被动应对状态,克服“重计划安排、轻跟踪问效”的漂浮作风,不当会议领导,不当文件领导,不当口头领导,既抓具体,又具体抓,以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抓紧抓好;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敷衍应付,不层层批示,不拖泥带水,不推卸责任,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事抓紧办,一时办不了的事积极创造条件办,努力让群众带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学会在细微处看实质,在角落处看不足,在敏感处看要害,不被表象所惑,不被人情所困,不搞无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真正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范文第2篇

    (6)撰写发言提纲

    发言提纲是指根据试题的要求把回答的知识要点及其思路、内容逐条拟出来而形成的文字。写发言提纲,首先要根据背景材料的提示,确定主题,这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其次,要围绕主题,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的结合点,通常以“为什么”、“怎么样”的形式转换成问题的形式,再把要点写出来即可。最后,必须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即表态部分)。写发言提纲时,切忌就材料谈材料,而偏离题目的要求。

    [例题]针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言行,某校初三(1)班准备召开一次以“宣传《反分裂国家法》、促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班会。现邀请你参加,假如要你参与发言,请写出发言提纲。(至少从三个方面,字数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①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注定失败。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③党和政府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④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同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要求从历史、民心、对台政策、表态等方面表达观点,凡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均可。)

    (7)设计倡议书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范文第3篇

简历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等,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概括叙述的一种常用写作文体。

简历的特点

简历的内容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果是求职,重点应放在学历、专业特长、能力业绩上;如果是晋升职称,重点应放在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科研水平、工作实际能力上,突出个人贡献、展示取得的成果,写出特色。

简历的格式

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简历多用“简历”、“个人简历”作标题。

(2)正文。正文有一段式和多段式两种结构方法。

a.一段式。从姓名、诞生地、籍贯、出生年月、民族、团体党派写起,按时间顺序叙述主要学习、工作经历,主要成绩、贡献。

b.多段式。适用于经历较丰富,年岁较大的人。写法是:先总述主要经历,再分段叙述各阶段或各方面主要经历。

(3)落款。在右下方署明写简历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写简历要求概括集中,语言朴素,真实可信。

发言提纲

发言提纲是为了有条理地在电视、广播、会议或其它场合把话讲好,根据事先考虑的讲话内容及其思路,把问题、核心要点及内容逐条拟出来而形成的文字。

发言提纲的特点

(1)写作前,要认真考虑发言内容。先确定好谈几个问题,再考虑从哪几方面谈,分清重点和次要,突出重点。

(2)提纲要繁简得当,不必写得太细,突出要点即可。

(3)重要事例和必要数字要写入提纲,以免讲话时忘记。

(4)写好提纲后,要检查一遍,有无遗漏或不妥,注意补充修改和熟悉。

发言提纲的种类

从内容上划分,有简单提纲和复杂提纲两种。

a.简单提纲。

简单提纲,只拟出发言的要点,不涉及内容的展开。

b.复杂提纲。

复杂提纲,也称详细提纲。是在简单提纲基础上的展开,重点内容从几方面谈,都要一一列出。

申请书

申请书是个人或集体向有关部门、组织表达某种愿望或提出某种要求时,所使用的文体。这里只介绍个人申请书。

申请书的范围

一般在要求加入共产党、共青团、少先队、工会、参军、参加某项活动,请求承担某项任务或涉及私人事物等情况下,都可使用这一文体,递交有关领导、组织及部门,以示态度。

申请书的格式

申请书的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五部分构成。

(1)标题。申请书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a.性质加文种构成,如《入团申请书》。

b.用文种“申请书”作标题。

(2)称谓。另起行,顶格加冒号写明接收申请书的单位名称或领导人姓名。如“×××团支部:”、“系总支领导同志:”等。

(3)正文。正文包括三项内容。

a.申请内容。开篇就要向领导、组织提出申请什么。要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不可含糊其词。

b.申请原因。为什么申请,也就是说明申请书的目的、意义及自己对申请事项的认识。

c.决心和要求。最后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决心、态度和要求,以便组织了解写申请书人的认识和情况,应写得具体、详细、诚恳有分寸,语言要朴实准确,简洁明了。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范文第4篇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初中生的作文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情景作文,提供情景的形式花样繁多、不一而足,常见的有提纲、图片、表格、关键词 或引言等形式,虽形式各异,但只有正确审题,才能纲举目张。审题要做到弄清题目的要求、写作的意图,抓住要点,确定体裁,拟写提纲,确定所要表达的内容要 点。因提供情景的形式不同,所以写作的要求也不同。

1、以提纲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这种形式本身的要点已经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只要把各个提纲加以发挥,注意谴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

2、以图画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应以“看”为主,通过细心观察图中的人物、景物、文字、数字等弄清写作的意图;通过分析思考,把握逻辑 联系,找出主题并借助所给的文字把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文章,但要注意,文章不能停留在图画的浅表而要表达出提供情景的意图和内涵,即“文在图上,意在画 外”。如命题为“W hat kind of pollution do we have in Shanghai?” Picture 1:The factories let out polluted water;Picture 2:The cars produce polluted smoke ;Picture 3:A man is coughing badly.写作时并不是简单的对图画进行描述,而是要通过这3幅图画的情景说明人类正在毁坏自己的家园,并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与污染作斗争的决心,这 样才能体现出这篇文章的灵魂。

3、以图表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懂图表中的数据、时间、编码以及相互间的变化关系,对所给的信息加以分析、推 断、筛选概括,去粗存精。在写作时目的要明,要点要清,要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尤其是图表中的数据、时间等不可出错。

4、以关键词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要以“思”为主,通过已给出的关键字的提示,展开遐想的翅膀,把每个词视为思维链上的轨迹,环环紧 扣、节节相连。要注意,“思”要做到“思前顾后”,不可胡思乱想,文章既要打破框框和束缚,展得开,又能前后呼应,收得回。要注意关键词并不是文章的提 纲,应学会从关键词中寻找文章的纲目,提炼文章的重点,确定笔墨的主次轻重。

5、以引言形式提供情景的作文。如“Situation: Your pen pal Alice is an American girl. She has never been to Shanghai. She wants to know what Shanghai is like to- day.”,对于这类形式的作文,首先设想自己要告诉A lice 一些什么内容,然后拟订提纲,再依纲行文,就不会盲目无序地乱写了。为了使文章更精彩、更具灵性,可以加上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使文章鲜活起来。

(二)准确用词,言表意达

对初中生来说,英语写作用词不能像母语那样信手拈来,常会受到生词、语法、惯用法等的限制,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可能性和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把握好自我空间,即在考试的有限时间范围内和在你有限的知识能力范围内,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尽量减少失分。

1、遣词造句要准确。如要表达“地球正处于危险之中”,应为The earth is in danger.,而很多同学却写成The earth is dangerous ,此句意为“地球是危险的”而不是“地球正处于危险之中”;再如,玩电脑游戏应为Play computer games. play 意为“操作电脑游戏”,但很多同学用P lay with computer games. play with 是指“玩弄、把玩”的意思。

2、人称、主要时态要固定。人称和时态不固定会造成人物关系混乱和时间顺序颠三倒四,为了保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确定了文体后就要把人称和时 态定下来。如写人和写事一般用过去时写,为了避免把握不准时态,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加上yesterday 、 last week 、 two days ago 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人称通常用“我”或“他”来写比较好叙述,而且从头至尾时态和人称要一致,不能随意改动,以免造成混乱。

3、避免使用自己无把握的词。有些同学为了使自己的文章一鸣惊人,不愿意使用熟悉的常用词,而片面追求一些生冷的词汇,这些词他们往往不会用,不知道 如何搭配,结果适得其反,使文章显得生硬不协调,甚至错误连篇。如要表达“他没能和朋友联系上”,He failed to keep in touch with his friend. failed 表示“没能够”,但有些同学从“文曲星”等工具上查得disenable ,其意思为“使不能够”,是不可以代替f ail 的。所以在写作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实事求是地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词,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是能够做得到的。

意识形态发言提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

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视角的选择

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没有像科学哲学那样早已形成公认的研究纲领,但是建立其自身的研究纲领问题业已引起学者们不同程度的关注,如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2期上发表的《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一文中以技术与科学的划界为出发点,提出了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和内容。陈昌曙和远德玉教授在该刊2001年第7期上发表的《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cd2]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论文中对此作出了回应,首先肯定了制定研究纲领的必要性,并且赞同将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研究纲领的出发点,但是在研究纲领的多重划界的标准、科学和技术的划界、技术哲学的产生以及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方面存有分歧。本文从二者的共识出发,选取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研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纲领的出发点,并借用著名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lakatos,1922—1974)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原理(只关注其合理成分)作为分析该纲领的有效的方法论工具。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做法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一方面,尽管学界的著名专家认为仅以科学和技术的划界作为出发点和根据可能是不够的[1]。但是作为研究的一个视角,我们并没有理由完全排斥它,相反,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可采取一种拿来主义态度,暂且以其为出发点,以更好地在同一前提下“商谈”同一主题,从而减少分歧,增加可比性,最终澄清真正的实质性问题。另一方面,杜威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佐证。杜威认为,科学是一种技术,一种“高度熟练的技术”[2]。显而易见,因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在一定时期和场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它同样适用于杜威所言的科学,同时在杜威看来,科学也是一种技术,因此可以将该科学研究纲领应用于对技术的分析之中。这样,本文探讨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出发点即是科学和技术的划界。具体而言,是杜威的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观点。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简称msrp),是由匈牙利科学哲学家伊姆雷·拉卡托斯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科学发展模式。这种关于科学理论的结构模型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纲领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由某种坚定的信念所支撑的整个理解系列所组成,它是开放的、可变动的,因而具有很大的弹性与韧性,不是轻易可证伪的。二是纲领具有精致的结构,分为“硬核”与“保护带”两层。硬核是不可触动的深层的核心假说或本质特征,它由一组陈述所组成,对所研究对象的根本性质作出断言,并决定着研究纲领发展的方向。硬核的周围是保护带,它是由各种辅假设组成,为研究纲领的可反驳的弹性地带。当反常出现时,科学家就把否定的矛头指向这些辅假设。通过修改、更换辅假设来保护研究纲领的硬核,使研究纲领免遭反驳或证伪。同时,研究纲领还有两种方法论上的规定。反面启发法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它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要求科学家竭尽全力把它们从硬核转向保护带并以修改、调整保护带的办法,保护硬核,使它免遭经验的反驳。正面启发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规则,它鼓励科学家通过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假设,以发展整个研究纲领。硬核和保护带之所以能构成一个严谨的研究纲领,关键在于纲领有着这两类启发法。如果说研究纲领的硬核是基础理论,那么保护带的辅假设则是它的具体理论。

拉卡托斯对科学发展模式内在结构的探讨,对我们分析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是有启示作用的。首先,该理论模式告诉我们,一种理论应该有一个“核心”,且该核心应是这种理论的内在规定因素,也是这种理论同其他理论相区别的根本因素,因此,核心应该受到保护。保护的原则是调整保护带,调整的方法应根据“启发法”的指引。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启示下,我们尝试分析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对应科学研究纲领的三个部分: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核心是“工具主义”,相当于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保护带”是从工具主义出发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理论假设;而工具主义方法论则相当于“启发法”。

三、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工具主义

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是实用主义的核心内容。杜威发展了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关于“知识是行动的工具”的思想,赋予他所探索的实用主义一种“工具主义”的形式。他认为:“人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碰运气的世界中。他的存在,说得粗俗一点,包括着一场。这个世界是一个冒险的地方,它不安宁,不稳定,不可思议的不稳定。”[3]人们的思维是应付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环境的工具。在杜威看来,“各种概念、理论、体系,不管怎样精雕细琢、自圆其说,都只能算是一些假设。……它们是工具。同所有的工具一样,它们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自身,而在于它们的功效,功效是显示在它们所造成的结果中的”[4]。可见,思想、概念、术语、理论等,所有这些都仅仅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

具体就技术问题而言,杜威的工具主义意味着技术生产和建构。技术很早就被与工具的使用联系在一起,而科学的技术的特性在于为了进行有序的、生产性的实验而利用各种工具。在工具主义者看来,技术控制的实现不在于范畴之间的差别,而在于经验模式之间的差别。但是经验模式是依赖于态度的,正如杜威所言:“当事物作为被经验到的事物而发生时,这些事物的发生就肯定依赖于态度和性向;它们发生的情况是被一个有机的个体的习惯影响的。”[3]人类经验的独特性在于它将一些建议看做是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使之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并享受作为生产性活动的结果的附加价值。人类每时每刻、日复一日地这样行事。这种基本活动类型多样,具有不同层次的意义。它们彼此重叠,为获得优先权而彼此相互竞争。这样看来,人类生活的目的不是静观享乐,而是实现一个生产的循环:产生新的意义、新的感觉、新的享受手段及新的生产技巧。概言之,这就是杜威的“工具主义”的技术观,也是其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

四、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保护带”

1.杜威对技术定义的理解

杜威反对有关技术问题的传统观点,并对“技术”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认为“技术”意指所有智力性的技巧,运用这些技巧,自然的和人类的能量被加以引导并被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技巧是与工具、人工制品在一起的习惯性技能,而技术则是对技巧的系统化探究。技术活动是人类利用各种工具与自然和社会不断发生贯通作用的过程。换言之,杜威所指的技术通常是“科学的技巧”,即使用工具、仪器及实验技巧的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可能发生于工业和工程中,也可能发生于物理学家、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他认为,“理论研究”也是一种技术。他说:“社会学是一种技术,政治学也是一种技术。”[5]技术就是制造人工制造物的过程,这种人工制造物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科学、语言、法律、概念等,其中语言是工具的工具),但都属于广义的工具范畴。工具只有在被使用时才有意义,它们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被使用。因此,有形工具和无形工具之间的区别是功能上的,而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

可见,杜威以工具论而非实体论的观点看待技术,他的反对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的立场决定了他排斥技术的本体论地位,因此杜威并没有给出某个单一的技术定义,而是用技术这个词表示各种不同活动的特征,并将技术视为通过各种探究工具对某一问题境遇的适当改变。在他看来,当人类仅仅享用火,或把火当成上帝所赐时,还谈不上探究,因此也就没有技术;而当人们造火,并有效地控制火时,人们就从仅仅享用和思考火的“本质”是什么,转到了关心“如何”生产和使用火,这时就出现了所谓的探究活动,因此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杜威强调应在不同的背景中理解技术,例如技术可以指对生产性技能的积极使用;或者指最令人满意的探究方法;或者是民间和工业艺术品;或者是使伽利略时代的科学革命有别于其之前的科学的标志;或者是对包括作为工具的工具的语言在内的工具的普遍使用;或者是工商业;或者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或者是实现有关人类社会的和政治安排的特殊计划。而且,技术远不止如上所述[6]。

2.杜威的技术探究理论

探究一词最初由查理·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sanderspeirce)提出,其功能在于确定信念。而杜威更多地强调探究在确定环境方面而不是确定自我方面所起的作用,认为探究是试图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欣赏及洞察事物意义的需要,它开始于摆脱困境的努力,使我们由动荡不安的环境进入了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杜威用探究意指认知过程,他从工具主义的视角加以阐述其技术探究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传统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理论中,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改造。他扩展了探究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控制有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政治境遇,积极地用生产性技能(即技术)引导经验,从而使环境产生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杜威用探究这个术语来表明对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现存世界的一般性特征的一种考虑,但是,他反对以主观的态度去理解其有关探究的工具性的论述,因此杜威的探究是客观的,是积极主动的。

杜威认为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是一种广义的技术,其中也包括政治探究。由于政治探究是在诸多价值中评价和选择最令人满意的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对杜威而言,尽管不像柏拉图所认为的是最高级的或最主要的技术形式,但它确实是一种技术探究形式。它是人类经验的一个领域,如果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就需要成功的工具性的探究[6]。此外,杜威还认为哲学的探究与其他形式的探究一样,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为特定的时空服务的。

就探究的范围而言,杜威认为,探究作为一种技术,在广泛的经验意义上起作用,而不能仅用认识论加以说明。探究的逻辑要比认识论广得多。杜威致力于在我们的日常技术活动和其精致的形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即建立一种贯通于从世俗事物到科学、逻辑直至形而上学的探究理论。反省经验在杜威的有关探究的技术化的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对问题境遇有效控制的工具,具有实践的力量,也是用以丰富后来经验的工具。

3.技术的价值

关于技术的价值问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意见。一是“技术价值中立”(value?neutral),二是“技术价值负荷”(value?laden)。技术中立论认为,技术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为人类的选择与行动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但也使得这些可能性的处置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技术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这些都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7]。技术中立论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角度来理解技术本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技术中立论持相反观点的技术价值负荷论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该观点认为:“所谓的价值负载,实质上是内在于技术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内化于技术中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权利利益格局互动整合的结果。”[8]技术价值论主要表现为社会建构论(socialconstructivism)和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determinism)两种理论观点。其中,技术决定论又有乐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和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之分。

在技术的价值问题上,杜威反对技术价值中立论,认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因为“一切思想都是应用于实验操作中的智能工具,以解决经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杜威看来,工具常是因解决特定的现存问题所需而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他承认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丰富人类经验的一个方面。工具和机器本身可以产生不为人所预料到的后果,因此,其制造和使用也是丰富“知”所不达的人类经验领域的一个手段。尽管杜威把工具的应用与其最主要形式即“知”联系起来,但他同时指出,有时工具被习惯性地加以使用,即没有被反思地加以使用。这种使用以及作为其使用后果而产生的思想都属于广义的技术范畴,所以杜威主张,技术既不像反技术文化批评家所认为的是反价值的(因此是反民主、反伦理、反艺术的),也不像多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所认为的是价值中立的,它是负荷价值的,该价值必须通过“多元的计划”,与文化中的其他价值结合在一起[5]。

因此,杜威认为新的技术不负载单一价值,而是具有多元价值的。它们提供多种新的可能性,迫使使用技术的人精心地选择和负责任地使用工具和物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例如电子技术可以产生反对或者支持民主的人工制品。杜威认为各种类型的技术决定论往往起消极作用,人们应该抛弃技术决定论。他主张,当我们面临的环境不能改变时,我们改变我们自己特定的态度来适应它们,并习惯之;当环境可以改变时,我们积极地改变环境来适应人们的需要。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并将之作用于环境,使环境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公共事物也是技术产品,没有中性的公共事物,它们是由人们创造并需要人们去维护的公共产品。杜威还指出:政治计划上的失败(如20世纪30年代欧洲法西斯主义所采纳的)确切地说,就是由于对技术所隐含在生产工具并在其中加以利用的境遇之中的价值的误解所造成的。

4.科技伦理道德观

杜威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相应变化,这也是杜威的科技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杜威倾其一生都在密切关注着科学的发展,对科学在改造人类事物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深信不疑,并试图将他的哲学与科学结合起来。他首先是一个人本主义者,“杜威的经验哲学,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而是一种立足于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论。无论是对于自然、社会,还是认识和真理,他都企图确定它们对人的生活的意义和价值”[9]。杜威本人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实业、艺术、宗教和一切社会制度都有一个意义,一个目的。那个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个人的能力。”[10]正像杜威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观点一样,事实上,他是反对将科学与人文截然二分的,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将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在他看来,科学与人文是统一于人的经验、活动和生活之中的。因此,“杜威的主要论点是:对于基于人类本性的科学研究应与根据哲学观点对价值的关心结合起来”[11]。

就科学和道德的关系而言,首先杜威将研究自然科学和道德的相互作用作为一切问题中最一般和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他说:“人类具有为科学研究所提供的信仰,相信事物的实际结构与过程;他也具有关于调节行为的价值的信仰。怎样把这两种方式的信仰有效地互相作用着,这也许是人生为我们所提出的一切问题中最一般和最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了”[12]。而且,杜威赋予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以哲学的中心问题的地位,(杜威进一步)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由自然科学所产生的关于事物本性的信仰和我们关于价值的信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12]。杜威将理性作为沟通自然科学和道德的桥梁,将自然科学方法作为研究和解决道德问题的工具,指出:“科学的思考方法上的改变对于道德观念的冲击,大致是明显的”[10]。同时他将自然科学知识作为道德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条件,并将解救人类苦难作为自然科学的目的和道德的标准。

五、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启发法”工具主义方法

杜威把他的工具主义贯彻到他的方法论中去,这就是他的“思想五步法”。他于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的第六章中指出:“思维就是探究、调查、深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总之,思维就是疑问。”[13]在杜威看来,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产生。但是,思维未必都是反思性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经受疑难的困惑,不辞辛劳地进行探究,才能有反思性思维。整个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五个步骤:①察觉到困难;②困难的所在及其定义;③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暗示;④由对暗示和推理所作的发挥;⑤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它导致对设想的接受或拒斥,即作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结论[14]。杜威强调指出,尽管反思性思维的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是这五个阶段的顺序不是固定的。怎么安排和处理,完全依靠个人理智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如果发现有错误的话,最好是通过检验而找出失误在哪里,那才是明智的做法。我国学者胡适曾把杜威提出的这五步概括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实”[15]。即“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基本符合杜威的“思维五步”的本意。这种学说,既是杜威的“科学方法论”,即实验—探索的方法,又是他的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它具体地表明了思想发挥工具作用的过程。杜威认为:科学的概念工具包括科学规律是建构性的,当然这种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知识不是被“发现”的,不是事先有一个“实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是被人们“生产出”的。即使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最初也是从原始经济生产材料那里建构出来的。这个过程有感知的需要和愿望,也有智慧和偶然性。这样,杜威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探索领域,可称之为概念工具的生产性分析。这种技术方法抛弃了科学实在论。其好处就在于使哲学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广泛的人类事物,它使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等联系起来,使哲学意识到现实的问题。

综上所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前者以工具主义为核心,它相当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硬核;而杜威的技术哲学体系中的以工具主义为核心建构的其他一系列理论,如技术定义、技术探究理论、技术的价值以及科技伦理观等,则类似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保护带。杜威的工具主义方法论与科学研究纲领中的启发法具有相通性,它贯穿于杜威的整个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之中。其中杜威用工具主义的方法对理论体系的不断建构相当于正面启发法,它是为了促进以硬核为中心的保护带而建立的;而科学研究纲领中的反面启发法原意是理论体系对外在冲击的反应,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身理论,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与此相类似的则是杜威以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观点对反对者理论的驳斥,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因此说,尝试用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模式来分析建构实用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这种做法将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可能的路径,即借助于科学哲学的某些研究范式来促进技术哲学的研究,批判性地加以吸收和借鉴,以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搭建起对话的平台,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在更广阔的人类知识视野中从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探索未知。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远德玉.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cd2]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7):39.

[2]deweyj.acommentontheforegoingcriticism[j].journalofaestheticsandartcriticism,1948,(6):208.

[3]杜威.经验与自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1,190.

[4]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75.

[5]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9.

[6]hickmanla.johndewey'spragmatictechnology[m].bloomingtonandindianapolis: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0.58,14.

[7]mestheneeg.technologychange:itsimpactiononmanandsociety[m].newyork:newamericanlibrary,1970.60.

[8]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8):31.

[9]王守昌.现代美国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5.

[10]杜威.哲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00,86.

[11]宾克莱lj.理想的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9.

[12]杜威.确定性的寻求[a].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9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12,193.

[13]deweyj.howwethink[m].boston:heathandcompany,1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