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产业 新媒体 营销

一、文化艺术产业营销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文化艺术产业是其中的一个范畴,它通过文字、雕塑、舞蹈、电影等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要想获得文化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增添文化创意元素,必须满足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能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营销。营销、传播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过程中,对于选择怎样的媒体营销平台去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确立之后怎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征选择媒体营销工具,确立与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以及在价值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怎样从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开发起就利用有限的营销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等问题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面对这一现状,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机遇。它为文化艺术产品和顾客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渠道,它的交互性特征适应了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特征,它较低的营销成本也满足了文化艺术产业经营主体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资讯传播,相对缺乏互动性内容。例如,对某一部电影作品,很多新媒体传达的大多都是电影简介、上映时间等,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内容;在当前的新媒体营销中,微博营销已经成为主要趋势,但是很多经营主体对微博营销依然缺乏主动意识,对其的运用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当某一部新电影上映时,很多新浪微博用户会在个人平台对电影进行评论,而有的电影制作方没有看到这些用户,没有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反馈,因此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此外,那些品牌效应较好的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我国当前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品牌经营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营销原则

针对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要确立好其营销原则,即趣味原则。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大多追求的是精神娱乐,如果缺乏趣味性内容,社会大众对这些营销信息的转发与评论就相对较少,营销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新媒体营销必须加强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的娱乐性,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等进行营销,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艺术产品的物质、精神利益。第三,是互动原则。由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殊性,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可以让消费者亲自体验营销过程,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在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把这些潜在客户变为真实消费者。第四,是个性原则。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市场逐渐细分化,对文化艺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逐渐增强。所以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营销必须具有特色,能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

(二)确立营销模式

确立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之后,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模式。文化艺术产业关注人类的精神文化状态,在I销中必须注重心灵的沟通,并创设一个能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场所与营销网。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沟通为核心,来确立文化艺术产业的营销模式。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AISAS模型,构建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市场,并在不同阶段以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为依据,来确立有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步骤地实现营销目标。

首先,在关注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可以依据新媒体营销发展的个性化原则,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在BBS论坛等平台投放网络广告、策划营销事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此,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人员必须在这些推广平台适时地投放具有一定数量的广告,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价值的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些有效的平台策划一些有噱头的事件。此外,新媒体平台的原则也要考虑产品的定位、目标群体的体征。也就是说,媒体的受众群体应该是文化艺术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体,而且新媒体要与文化艺术产品的产品市场定位相适应,产生共鸣。例如,人人网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新浪微博上的明星资源十分丰富,而腾讯平台与QQ用户是绑定的,这些新媒体虽然类型相似但是所具有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想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必须深度挖掘文化艺术产品的亮点或者创意,然后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其次,在兴趣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兴趣原则、利益原则,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娱乐性的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兴趣。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可以利用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沟通,促进交互式交易,并利用微博、BBS等最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建立一些互动类话题,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在选择交互平台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拟人化特征,与文化艺术产品特征相符合的交互平台,进而利用建立的娱乐性话题提升消费者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兴趣。此外,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设计一些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营销方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营销。

再次,在搜索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依据互动原则、利益原则,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建立搜索引擎营销以及意见领袖管理。其中,搜索引擎营销可以为大众提供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全面信息。例如,文化表演的票价、时间、地点、付款方式等。而意见领袖管理可以有效监控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网络评论。有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如果对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很乐于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信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评论。

最后,在行动与购买阶段。为了确保行动与购买环节顺利进行,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和大麦网、手机购票等专业网站合作,促进电子商务运作。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视觉营销的影响力,设计一些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广告图片、视频短片等,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利用拍卖、团购等网络上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营销方式,增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力度;营销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例如,在网络购买平台设置服务专区,增设“QQ在线咨询”“QQ交流群”等项目,使消费者在购买文化艺术产品的过程中能和营销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营销方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在线订购、上门订购、大客户团体订购等不同的订购方式。

此外,在分享阶段。可以依据互动原则构建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从而促进营销的良性循环。这种营销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最终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其中,口碑营销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促进顾客有效评论和交流文化艺术产品及其相关服务,并引导顾客向其他人群推荐本产品。这种利用消费者对产品推荐、好评的方式,有助于文化艺术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社区病毒营销是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迅速传播文化艺术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刺激市场。用户不断地分享又会进入AISAS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即关注阶段,开始新的循环,这样就促进了AISAS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销的未来发展

由于文化艺术产品能够多次性地使用,并且其价值愈使用愈高,其增值速度也就愈快。因此,争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是促进文化艺术产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路径。此时,需要从消费心理特性出发,重视口碑营销和社区病毒传播作用。第一,口碑营销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如果能够利用消费者的强力推荐和好评,就能够帮助文化艺术产品更快地树立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实现极高的传播精准率。第二,基于web2.0时代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让信息能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也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益于产品营销的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受众。同样,文化艺术产品亦可利用这种社区病毒营销,利用微博等平台,“让大家告诉大家”,在软性营销中刺激市场。

四、结语

文化艺术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满足社会消费群体需求的营销模式。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根据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寻找文化艺术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关键点,才能真正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参考文献

[1] 潘雷.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营销的发展演变[J].中国商论,2016(21):19-20.

[2] 李亭林.政府地方公共关系活动之分析――以高雄市政府标案为例[A].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台湾华夏行政学会.海峡两岸“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5:11.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畲乡风情品牌;品牌营销模型;景宁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80-04

对品牌基础问题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品牌认识研究、品牌选择研究和品牌发展研究三个方面。在品牌理论研究的进程中,陆续形成了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和品牌关系等理论精髓。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信息技术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而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模型研究,仍然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近年来,虽然在畲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畲乡风情的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对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营销模式及运行实践等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畲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华东地区的四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量为70.96万,在中国民族大家庭中排名第二十位。畲乡风情品牌是广大畲族集居地认可度最高的品牌,是多年来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研究的“畲乡风情”是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的具有畲族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这里的“畲乡”泛指包括全国各地的畲族同胞居住地区,也可以特指一个畲族自治县,或是一个畲族乡(镇)、畲族村。畲乡风情品牌是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同类旅游地若干旅游产品的集合。它是畲族文化和畲族品牌文化的整合点,是体现畲族文化精髓的一种识别、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是畲乡的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是畲乡进入市场的“信用卡”。

(一)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是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灵魂,两者互相促进。畲族文化是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畲乡多数人员所认I可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即畲乡精神和畲乡形象。畲族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畲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导向、示范、凝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畲乡风情品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畲族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民族风格的体现。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外延是可以印证其品质的识别系统

我们认为,品牌识别系统可以印证品牌的品质,也有助于界定品牌的外延。品牌识别的理论主要有六棱柱模型和旅游地品牌形象系统分析表。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乡风情品牌为例,进行如下形象系统分析。

1.理念识别。(1)使命。“建设畲乡风情品牌的景宁形象”。该使命描述了我们要做的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回答了我们所进行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将会实现的是一种“风情、浪漫”的理想境界。(2)愿景。“打造中国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努力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上成为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该愿景描述了我们期望实现的状态是全国畲乡风情品牌建设的楷模,非常大胆、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3)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淳朴、自强、兼容、开放”的畲乡精神,和“风情、浪漫”的品牌精神上。品牌精神是畲乡风情品牌的精髓,是畲乡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力量源泉。她概括了应当如何行动,怎样去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使命。(4)发展目标。按照“风情、浪漫”的要求,建设具有景宁特色的畲乡风情品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景。(5)发展战略。特色立品牌,创新做品牌和营销强品牌。

2.视觉识别。(1)目标市场细分。面向全国的畲族同胞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旅游者。(2)选择及定位主要品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3)市场开发广告与促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服务行为,主要表现在“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中。

3.行为识别。(1)品牌徽标。以原有“中国畲乡风情节”的徽标为基础加以完善,形成固定的“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徽标,并以此作为品牌标徽。(2)选择代表产品、系统风格、建筑造型和服务标识。

二、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模型

(一)模型构建思路

本模型试图创新一种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的新方法,不是去套用“塑造―推广一管理”的一般品牌营销的研究思路,而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如综合性、政府主导性等)去构建理论模型。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与企业品牌营销有较大的不同。一个完整的旅游

目的地品牌营销模型,应涉及旅游目的地和目标市场二个层面及对接问题。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理论模型分基础层营销和目标层营销二个层次(见下图)。模型中“基础层”代表的是旅游目的地,“目标层”代表的是目标市场。这就是模型为什么分为“基础”和“目标”二个层面的逻辑关系。本文侧重于对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而不是目标市场。

(二)模型构建依据

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目前是个热点问题,但研究还不成熟,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宏观营销模型研究很少见,较多的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微观模型研究。本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台管理理论。“目前被管理学广泛借用的平台有三重含义:一是计划与设计,二是一种原则体系,三是物理或者工程意义概念。例如,知识共享平台、商业平台、创新平台和科技平台等。其本质在于突出和强调实体性平台支撑和资源共享的特性。”平台管理以耗散结构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及机制设计理论等为依据,更强调的是软件的完善和发展。本文选用该平台管理理论并得出的构思是:以平台管理的理念建立基础层营销的实质是有形和无形平台的集成,包括集成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等;也是创新方法的集成,包括集成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等。品牌营销平台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方法、优化平台,集成基础层营销,为实现目标层营销奠定基础。

2.核心能力理论。本文根据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建立基础层营销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牢固的品牌营销基础平台,而这个基础平台的形成又是由核心能力决定的。基础平台在这里是指品牌在营销过程中,处于不同营销状态下所具备的可以分享和依托的一种条件和能力。这种条件或能力是由特定的先天资源和后天的知识、人才及资金等推进因素整合所形成的。它决定着品牌营销的模式与方向。

3.创新方法论。本文根据创新方法论,认为在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创新的途径方法主要有: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

4.市场平台理论。本文根据市场平台理论,认为实现目标层营销的实质就是建立市场平台。一个成熟的市场平台,是

由一定规模的、稳定的目标市场和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营销策略构成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平台、政策和技术平台之上的市场条件和营销能力。它是一个地方产业协调与外部关系的轴心。

5.营销联系理论。在目标层营销的构思中,本文选用了“当今营销中的联系:既包括由电脑、信息、通信和交通等连接技术,又包括通过这些连接技术所建立起来的与顾客的联系、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三)模型构建要素

1.基础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品牌营销基础平台主要是由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组成的。其构建过程就是对旅游目的地三大平台(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的整合过程,或是对旅游目的地五大吸引力要素(吸引物要素、文化要素、服务要素、环境要素和综合要素)的整合过程。(1)资源平台。例如,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资源平台是由畲族文化、畲乡生态及区位人口等先天优势构成。畲族人口居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二十位,各方面资源丰富,畲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工作方兴未艾。以提高畲族知名度,弘扬畲族优秀文化,建设美好畲乡为己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构筑起一个坚实的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2)政策平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策起导向作用,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中政策平台是不可或缺的。(3)技术平台。由知识、人才和资金等推进因素的后天优势培育而成技术平台。依托资源平台和政策平台构筑技术平台是必然选择。利用技术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旅游产品的专业化、系列化深度开发,不断丰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2.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构成要素“就是获得需要或想要的东西,包括营销供给、连接技术和营销联系。”即:一是营销供给要素,例如,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营销供给不仅是一些产品或服务,更应该是一个“提供需要”的解决方案(即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二是连接技术要素;三是营销联系要素。

三、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

景宁畲族自治县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以及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分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探索,对全国范围内“畲乡风情品牌营销”具有示范作用。本文对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在利用已形成的系列课题成果材料来充实本文的基础上,围绕模型构建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再调研、再认识。着重从运行途径角度,总结和提升现有的经验,以达到对模型的实证作用。

(一)优化基础层营销平台的创新途径

集成基础层营销的创新途径源于创新精神与行为。创新内容包括资源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创新,优化资源平台、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为目标层营销建立牢固的基础平台。

1.创新资源,优化资源平台。通过创新资源,形成“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其中十个方面的独特竞争力与优势(中国畲乡、华东畲乡、文化畲乡、生态畲乡、绿色畲乡、水电畲乡、风情畲乡、劳务畲乡、创新畲乡、和谐畲乡)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这十个要素也正是集成景宁畲乡风情品牌基础层营销的基本元件,和支撑畲乡风情品牌的重要基石。

2.创新文化,优化技术平台。以建设民族特色鲜明、文化产品丰富、社会发展和谐的中华畲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畲族文化展示与发展中心)为总体目标。通过创新文化,极大地丰富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内涵,实现畲族文化现代的回归与应用。表现在:“一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生活化回归,如建筑、服饰、语言、礼仪等在畲村的回归;二是传统畲族文化的艺术化回归,如畲族题材文物、文艺作品的搜集、创作和展示;三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经济化回归,如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工艺制作业、节庆会展业中畲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四是传统畲族文化的社会化回归,如畲族文化的宣传、普及和社会性认同、传承。”与此同时,也实现品牌畲族文化的技术化回归。产学研的结合等于创新,是建立畲乡风情品牌的学术基础与前提,起到技术推动作用,品牌营销模型运用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起到市场拉动作用,以实现创新。目前浙江省每年都有一批针对畲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省地级科研课题或校企合作型课题立项,有效地促进了畲族地区的发展。

3.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通过创新制度,优化政策平台,为畲族文化建设和畲乡风情品牌营销提供重要支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中介机构的促进是旅游品牌化实施的保证和桥梁。景宁畲族自治县基于独特竞争力进行县域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战略目标层面明确“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主要目标”,在战略途径层面明确“文化立县、产业强县和创新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定位,从而为景宁畲乡风情品牌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平台。

(二)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实现目标层营销的方法途径,主要是整合营销供给、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和完善品牌营销机制。

1.整合品牌营销供给。一是通过整合做大畲乡风情品牌,就全国的畲族集居地分布来看,具有小、散、广的特点,各地主打品牌的主题与形式类似但缺乏整合(如畲族节庆),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建立起丰富的畲族品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做大畲乡风情品牌。二是通过整合做强畲族品牌文化。三是通过整合做浓品牌培育氛围。总之,通过整合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营销供给,最终能为旅游者带来一种“风情、浪漫”的体验经历。

2.提升品牌营销连接技术。建立良好的营销联系需要连接技术作为硬件支撑。就交通因素来看,景宁畲族自治县拥有地处城市群中的“后花园”的相对区位优势,但高速公路还没有通达是制约旅游经济最主要的方面。就网络因素来看,网站的特色欠鲜明,内容欠丰富,需要依托就近的大中城市的专业公司与专业技术人才来提升。

3.完善品牌营销机制。一是完善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景宁畲乡风情品牌要从传统的宣传促销模式转变为科学的营销模式,还需要走较长的路。因为畲乡风情旅游目的地的行业性质的组织在现阶段还相当不成熟,属于起步阶段,离旅游业“大行业、大市场、开放性”的性质要求还相差较远。建立政府主导型品牌营销机制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完善品牌营销筹划机制。三是完善品牌营销策略机制。四是完善品牌营销效益评估机制。

受多种条件限制,本文的模型构建及运行途径还较多地停留在宏观层面,仅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乡风情品牌营销的实践展开相关研究。因此,未来对该类模型与途径的研究要更注重关键项目,例如,“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的运营模式。建议深化畲乡风情品牌内涵,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转化传统宣传促销模式,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节庆活动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沈鹏熠.胡正明.品牌营销理论研究:回顾与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50-53.

[2]肖江南.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9):86-90.

[3]李 艳.牛志文.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12-15.

[4]麻益军.“景宁模式”的战略管理学分析[J].民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9,(3):40-43.

[5]戴 湘.李宝山.中关村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管理对策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69-74.

[6][美]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M].何志毅,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72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

市场营销是中职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该课程的实用性很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方面,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发挥潜能,为后期工作提供必要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市场营销需要关注技术的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将课程的安排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市场营销进一步发展。

一、现阶段中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理论课程

现阶段中职院校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理论知识方面,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地规定使用什么样的途径,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较多地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具体的实践性,导致课堂教学对于营销类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人才培养技术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只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理论,缺乏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效果不突出。

2.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是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之后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更好地符合这些教学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开展符合职业计划。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强,不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实际环境中,造成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不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中职教师理论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对学生的实践性引导存在偏差,营销教学中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衔接不足。教师讲授知识时夸夸其谈,缺乏实操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通过网络展开,但教师在这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理论知识和时展存在一定偏差,整体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中职院校汽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升措施分析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市场营销发生较大变化,不再是原本的传统营销,教师需要调整汽车销售类课程,让其更加符合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发展需要。

1.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形象

汽车营销过程主要是和购买人员打交道,需要关注仪态气质的培养,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的选择。部分顾客选择汽车时,关注的是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出于对销售人员的信任选择相应产品。在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注意气质和仪态的培养,使顾客愿意和自己交流,增加销售工作的时效性。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口才和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2.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汽车营销知识

顾客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推荐,并且详细了解需要购买的商品,汽车方面的销售更需如此。作为价值较高的商品,有些甚至作为奢侈品,汽车销售过程需要专业的销售人员作为纽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汽车的各项新技术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还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因此,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4S店进行实训,学习最新的汽车知识,充实学生的实践知识。

3.重视销售技巧,培养学生汽车销售能力

汽车销售有一些技巧,学生需要重视对技巧的管理,灵活地掌握这些技巧并运用到实际中,学会灵活地使用这些技巧。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4S店的正常经营情况,让学生了解销售的整个过程,了解销售技巧。实地训练可以增加学生对技巧的掌握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实训,让学生兼职进行实训活动并对工作过程进行录像,及时找出其中的不足,对学生的销售技巧进行完善。综上所述,中职汽车营销课程应该贴近生活,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注重汽车销售的技巧,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情况,更好地适应汽车营销的需要,提升中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争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陈文宝 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敏.关于中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5

[2]郑丽丽.关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2016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营销; 信息传递;消费者触发;案例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相关技术逐步成为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之一;伴随信息化建设浪潮,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或交易要素已与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基于此,网络营销及其相关理论与实践被日益重视,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亦日趋迫切,人才短缺已成为全球网络交易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问题。

1网络营销

一般来说,网络营销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设施来实现商品和服务营销活动的总称,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营销模式。

1.1网络营销的特点

1.1.1基于网络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以信息传递为核心。

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不同。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P)为本质特征,强调产品及服务在现实渠道中的更加顺畅地流通,其衡量营销效果的评价标准为产品销售量增加额。而网络营销不以产品销售额为评价指标,强调企业有效信息对消费者的呈现和传递,其直接表现为网站或网店拜访量的增加,此时如何根据信息传递原理使产品信息到达有效受众尤为重要。

1.1.2网络为平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为核心。

网络是网络营销的倚重的媒介和平台,无论是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许可Email营销、病毒营销等营销方法,其实现前提是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以某种形式在网络上存在,而网络平台本身如果足够强大,将有助于相关信息的传递。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原理,当网络(网站)充当商务交易平台中介时,网站自身质量将影响交易结果。当网站用户数超过安装容量(Installment Volume)时,网站本身将呈现非常明显的网络外部性,这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迅速将想要传递的信息扩散出去,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用户或消费者对企业的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为企业最终将消费者由潜在消费者变为真实消费者打下坚实基础。如此,作为媒介和平台的网络如何建设和运营是网络营销信息传递和互动的现实基础。

1.1.3网络互动,汇聚分散的消费意愿。

21世纪的网络营销,以各种新兴技术为主要手段,加强用户与企业的互动,一方面通过社区或论坛等形式形成较为牢靠的客户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企业产品资源,以适当的方式营销,拉动和促进新的产品需求,以此买卖双方都可以创造新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将空前活跃,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由此基于网络营销的互动和汇聚作用将深刻营销产品供应链的构造和运营。

1.2网络营销人才需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借助网络营销进行变革和创新,对网络营销人才要求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负责企业网站的构建、开发、更新维护管理;制定和实施网站推广计划;细分行业、市场、客户信息;协助企业开拓网络营销渠道;策划及操作网络营销活动;熟悉网络广知识及网络公关危机处理的知识;善于网络营销推广管理与策划、信息编辑;掌握及网上调研工作;掌握常用搜索引擎优化技能;熟悉网站流量统计分析、跟踪广告投放等;文笔较好,能独立撰写新闻、软文;解决网络营销各种问题。由此可见,网络营销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

2网络营销课程

网络营销课程是为适应网络营销需求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交叉课程,是很多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1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网络营销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此课程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基本原理与运用以信息传递和消费者行为临界触发为原则,将众多经管类和计算机技术类的知识相融合。

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基于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要求学生通过对网络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掌握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从事网络营销实践的理论素养和营销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2课程理论体系

目前,网络营销理论体系不一致,主要分为四大流派,其一,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的延伸模式,重点在于网络中如何应用已有理论,其理论体系完善,但在缺乏可操作性;其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模式,如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等,侧重技术,重点在于技术手段的提升,但欠缺网络营销理论、方法、应用。其三是以网络营销策略方法为主的策略创新模式,侧重于网络营销策略体系的构建。其四是以冯英健为代表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体系,从网络营销基础理论入手,介绍网络营销工具与方法。以上四种体系在各高校并存,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2.3课程教学问题

教学中往往围绕课堂讲授和案例展开,上机操作基本为辅助理论教学,根本上偏理论。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空间不够,理论主线欠缺,授课方法与实际需求不符,案例零散、实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分离是主要问题。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具体且真实的实践操作,各大院校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机房,购置模拟实训软件,这些系统提供虚拟模拟实验,很难让学生感受真实商业竞争,锻炼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从谈起实践教学效果,更无法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学以致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网络营销教学改革实践

3.1加深课程认识

课程不仅是让学生设计网站卖东西,其涉及范围广泛,横跨经济学、管理学、网络信息技术与营销等多个学科,既涉及到经济学,特别是网络经济学理论,又涉及到网络信息技术,如网站设计、搜索引擎优化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所以网络营销是复杂的体系。应该结合企业需求深入开展课程建设。

3.2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

"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是网络营销的关键问题,是课程连贯的线索,因此笔者以此作为教改的切入点,通过信息传递理论、案例、实践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弱化理论体系不统一、课程学时有限等问题。

3.3案例教学

网络营销理论来自实践经验总结,其概念、规律、方法与技巧都带有浓厚经验色彩。为了克服理论薄弱、所学非所用、与实际营销实践脱节、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实践中来的真实案例选取和使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笔者教学实践中,基于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整个过程,使用具体网络营销方法、工具,选取合适和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在理论教学上提供以信息传递与消费者触发为课程主线,结合真实实践环境、方法工具使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一体化的教学服务,由此加强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

3.4实践教学

从实践中来很关键,但如何到实践中去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与企业紧密合作,理解企业需求并到企业中去实践是理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这需要教学机构校企联合办学等政策鼓励。

实践教学除了学习使用验证模拟软件之外,在教师引导下,首先尽量使用已有的理论、工具、方法,其次要了解和抓住网络经济和营销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网络营销工具如RSS、微博、威客、飞信、微信等的原理,迅速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网络营销正在快速发展,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发林.关于《网络营销》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月中旬刊.

[2]杨艳.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专题实训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高等职业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要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就要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质的培养,更要注重市场营销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且注重人才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高人才的职业市场竞争力,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一、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关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傳授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对于营销专业人才教育亦是如此。市场营销专业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素养,就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了学科基础之后,就可以在专业领域中具备思维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市场营销专业的较多而言,要注重通用课程教学,诸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经济应用数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等等,还要重视职业基础能力教育课程,包括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营销心理学等等方面的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素养,为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优化中要对实训教学予以重视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是提高其岗位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企业营销业务需要出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将案例引入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并将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等实用性的课程和创新性的课程融入其中。教学以实训教学模式展开,还要积极组织营销讲座,将核心课程进行精品课建设。对实训教学的授课时数要增加,还要根据社会领域中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一)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

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中心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需要重新组合,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整合并将其中的精品部分提炼出来。市场营销是适应市场环境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从营销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注入新的学科知识,以使得所培养的学生的知识素质符合职业发展需求。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就要对市场营销课程内容和相关的学科发展动态深入研究,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对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二)专业课程教学要将实训教学融入其中

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中,往往会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即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之后进入到专业实践活动环节。学生毕业的前夕进行综合实习。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营销理论教学与营销视实践教学之间难以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理论知识就难以激起兴趣,因此专业知识学习质量不高;对理论教学予以重视的过程中,没有与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具有应有的能力。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符合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必然会影响其职业竞争能力。所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总,要将实训教学融入其中,在理论教学中合理使用案例,或者采用项目教学法,运行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行业职业活动有所了解,基于此将理论教学内容逐步地渗入其中。比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塑造手机营销现场,建立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中,将营销方案制定出来,并展开手机营销活动。整个的营销方案的制定和营销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对学生营销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也可安排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广告宣传、促销方案的制作、策划营销方案等等。学生直接参与到营销业务中,接触到真实的营销市场,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营销实践操作能力。

四、高等职业院校要对考评工作予以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的考评工作,要使得教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在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做好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的考评工作,以考评结果作为职业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要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而是要采用项目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或者营销方案设计等等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验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

进入到考核阶段,采用激励的方式,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在考核中加分,而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对提高学生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程度,提高资格证书的获取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考评工作中,要注重考评与就业相结合,还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对学生的就业采用正确引导作用。在对学生的考评中,更为注重学生市场营销职业技术能力的考评、学生对职业环境适应能力的考评、学生的创业能力考评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以使学生进入到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专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刘美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2013(09):76—77.

[2]雷平.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11(01):105—106.

[3]侯瑾,陈翠翠.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8):97—98.

[4]宜春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现状与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35—36.

[5]张桂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3(0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