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论文范文第1篇

1.1读者意识薄弱,经营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术期刊更多考虑如何经营版面为作者服务,使之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虽建起了自已的网站,贴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标签,但大部分期刊社网站信息简单、陈旧,几乎由纸质的“千刊一面”转变成“千网一面”,无重点、无特色、个性理念、读者定位等宣传不到位。多数已建网站、网页的征订设计形同虚设,支持在线订阅、在线支付的网站凤毛麟角。如王景周、黄建军对广东省36种科技核心期刊网站互动性现状进行调查发现,36种具有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的广东省科技核心期刊只有《护理学报》设有“期刊论坛”版块,但是点击其论坛后无法链接,其他期刊网站中没有发现论坛或BBS模块。李若溪等以CNKI收录我国学术期刊8169种进行抽样调查,抽出205种期刊样本,通过样本调查发现,自建网站的比例2012年为59.5%,大多数网页内容贫乏、页面空置,更谈不上服务功能了。刘锦宏等2013年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1982种核心期刊进行调查发现,建有独立网站的核心期刊约占核心期刊总数的64.5%,占61%的核心期刊采用了在线编审系统,64%的核心期刊提供免费摘要;自科类期刊有25%提供免费全文阅读下载,社科类只有3%;其中社科类期刊均没有在相关网站在线销售数字版,自科类期刊数字版在线销售也较少,价格相对便宜。大部分期刊出版的周期过长也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的及时传播,同时又严重影响了期刊出版发行的良性发展,最终使期刊的受众极不稳定。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纸质翻版型仍是大多数,还处于“媒体搬家”形式。

1.2互动功能弱,传播功能缺失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传播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传播渠道向受众传递着海量信息资源,学术成果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学术期刊的核心地位受到挑战。目前学术期刊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无序竞争、产业发展环境混乱等都阻碍着期刊产业的发展,部分学术期刊内容支离破碎,对于学科前沿和概貌呈现方面还非常欠缺,学术传播功能缺失。学术期刊的网站点击率低、资源整合能力差;各种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直接沟通的窗口;缺乏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和窗口;缺少与其他媒体对接与互动的能力。

1.3出版盈利模式老套,观念落后

学术期刊大多数通过邮局发行,多至不过千册或者更少,如此少的发行量,广告收入也很少量;部分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一定数量的版面费为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有些刊物有一定的赞助,但也很微薄;与大型数据库合作,收入甚微,甚至是白送。网络技术的变革,网上支付手段逐渐走向成熟,这是网络营销具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无疑提供了新的盈利和发展空间,如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网络广告和网上订购、信息检索等,而且范围广泛,受众面宽。

2学术期刊网络营销与4R整合营销理论的契合

2.1网络营销与4R营销理论

期刊网络营销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手段营造网上经营活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传统学术期刊往往注重“内容为王”,而忽视传播渠道,根据“短板理论”,数字变革时代,学术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应该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竞争力,“内容”和“渠道”两者缺一不可,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网络营销不但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而且覆盖面广、便捷、即时、交互和多样化,期刊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发挥出来。唐•舒尔茨(DonE.Schuhz)在4C整合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4R营销理论,4R理论的营销四要素:关系(Relationship)、反应(Reaction)、关联(Relevancy)、报酬(Reward),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4R营销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以关系营销为核心,注重企业和客户关系的长期互动,重在建立顾客忠诚,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操作方式,这是关系营销史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4R营销理论,学术期刊为了获得和消费者双赢和互动,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网络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关系,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业,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以成本的最小化,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和回报,以快速地树立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达到营销目的。

2.2与4R营销理论的契合

网络传播环境下,学术期刊营销的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需求已趋向多元,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更新层出不穷,如何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并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及与其它媒体互动以更有效地传播,是学术期刊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不能持续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便很难生存与发展,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这一难题,整合营销理论十分适用。首先,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学术期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我国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依托于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着重于其社会效益,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我国学术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目前,由于计划思维的原因,编辑在充当组织者角色时,市场的色彩淡化了,许多学术期刊仍然封闭式办刊,致使“同质化”严重。读者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淡薄,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随着学术期刊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读者定位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理论为弥合它们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可能。期刊可以通过顾客市场调研,获得数据统计,并关注期刊与顾客的关联度,与读者及时互动,注重关系营销,运用网络营销战略和手段。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期刊需要开展分众化经营,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网络技术,有意识地运用选题策划等手段,随时随地挖掘创新性的选题,发现并选择营销服务信息,生产出符合读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和保持有效沟通,满足读者需求。其次,期刊的发行模式契合整合营销理论。现代市场中的学术期刊营销不单单是将期刊销售出去、获取利润的过程,还要将读者置于中心地位,考虑是否能通过延长产品价值链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其是否给读者提供了最大便利、提供最好的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为实施网络营销提供了技术支持,期刊存在的意义在于传播科技成果,期刊具有知识特征,这种产品更易于电子化。通过网络,客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阅读,并下载相关材料。网络的手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总之,这些特点适宜于实施网络营销。

3学术期刊的整合网路营销策略

从整合4R营销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来看,学术期刊首先应把满足顾客放在首位;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等形式建立与客户独特的关系,与顾客保持互动,长期拥有客户。学术期刊编辑应以学术为根本,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开拓营销途径,使编辑从信息整合者向用户整合者转变,使信息资源深度开发。

3.1以读者为中心,通过关系营销

首先,加强关系营销,明确读者定位。学术期刊的内外部环境由多重要素构成,营销是通过这些要素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其中“消费者市场”是广大的读者;“供应商市场”是广大的作者;“分销商市场”是一些检索机构和收录机构等;“内部市场”是编辑部内部和编委会等;“影响者市场”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术协会和团体;“竞争者市场”是其他期刊。这6个“市场”当中,读者、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关系是学术期刊的主要关系,其中读者关系即消费者市场是核心关系,应加强关系营销,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明确读者定位,读者的需求是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期刊的选题、组稿和策划等一系列工作,生产出适应读者有用“精神食粮”,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品牌,并发展与读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其次,利用网络加强期刊网站数据库建设,细分期刊读者市场,从读者被动适应期刊的单一的生产和营销模式,转向使读者主动参与到生产和营销过程中来。注重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利用微博、微信、读者邮箱、读者论坛等了解读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建立读者数据库。完善服务数据库等相关期刊信息数据库,如科研信息、审稿人、作者、读者及他们的反馈意见等信息,这是实施生产和网络营销的第一手资料。

3.2降低读者成本,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首先,完善网络出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提升多媒体信息整合能力。完善纸质期刊网络版的,通过期刊网站免费或者点击付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发展电子期刊,对传统期刊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整合,开发数字集群产品。并寻求合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打破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海量的信息汹涌而至,读者更需要简约精要的信息产品,以使更加经济节省,更加富有效率去了解信息。因此,根据多种媒体的特征,加强内容的深度开发,不但为有显性需求的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激活更多潜在读者的需求,注重用户体验式需求,根据受众的信息需要和信息接受特点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形式,变“编辑体验”为“用户体验”。如根据用户阅读时间、习惯、方式,以及其对信息内容与媒介形式诉求,有目标地对信息进行筛选与定向投放。对于浅阅读的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简短的信息推送,有深阅读需求的读者群则可以通过微博、邮件、按需出版等方式服务。其次,延长产业价值链以降低成本。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媒体环境中,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系统化地整理零散碎片化的信息,增强学术期刊的网络报道和信息推送功能,确保学术期刊创新信息能及时搭载传播媒介推向社会,降低读者的付出成本及给读者提供最大便利。在网络浅阅读或者深阅读背后提供一系列的解析和导读,从多个角度展示新的理论思维,展现新产品。学术不应该是少数文化精英的专利,应该把学术研究与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间架设起一座桥,传承、沟通、弘扬、普及,让学术更好地走向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方位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终端的优势,实现内容增值,延伸传统出版的价值链。期刊延长产业价值链应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系列化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同一媒介层次上延伸。这种延伸模式以有效利用原有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可以迅速扩张规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二是跨媒体延伸模式。这是指向其它媒体进行延伸与整合。跨媒体延伸是媒体融合趋势下迅速扩大媒介经营范围和规模、多渠道销售媒介产品的主要路径。三是跨行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媒介企业资源联结已经超出了行业本身,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有助于做大做强的机会与资源。从而找到降低读者成本的途径。如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主张不但要发表最好的学术论文和报道最新科学信息,还要帮助青年科技人员了解今后10年的科学发展动向,通过与其他媒体互补来增加内容附加值。

3.3提供多元的服务,实现双赢

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开通引文链接、文献检索、各种查询等功能。设置期刊导航,巩固期刊与客户的关系。如“互助”式链接,也应创造条件与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网站建立“扶贫”式链接。通过网站之间的链接,实现资源互补、相互宣传,共同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关注其他媒介的新闻,链接各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网站和行业技术网站等,及时链接、摘抄、转载相关的专业科研信息,定期通过网站或其他传播路径与期刊相关信息。4R理论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从管理营销组合转向管理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关系,学术期刊通过导航来展示期刊的内容、传递最新的行业资讯,让客户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个免费平台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以吸引客户关注。再次,提供专业信息资讯。传统的学术期刊,以“专业学术”为核心内容,其内容的新闻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资料性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单打独斗的“作坊式”很难开发出其价值链,国际上大的出版机构如斯普林格等都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内容的附加值而取得发展空间。所以编辑要善于凭借自身的信息分析,将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先导性的学术信息进行整理,及时通过网络等媒体为读者导向性的学术信息,提供深层次的专业信息资讯。通过网络平台找准内容定位,加强资讯功能建设,资讯平台建设应力求符合科研工作和实践领域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力推科研信息的微传播,引领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3.4与消费者互动的沟通

学术期刊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上海翻译》 副标题 翻译

1.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和科技对外交流的发展,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术期刊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举措之一就是论文题目和摘要翻译。标题是论文主旨的凝结和内容的概括,具有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美感功能(简洁明快,新颖醒目)和祈使功能(诱发读者的阅读欲)(周永模,2002),其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质量。国内一些学者就论文标题翻译提出了一些见解,并对误译原因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研究对象基本上限于正标题。副标题的使用可以缩短正标题的长度,增加信息量,对正标题起补充或解释说明作用,并通过形式和结构的改变使标题更为醒目。副标题翻译研究对于信息检索、中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建设等意义重大。笔者以《上海翻译》为例, 对其2000―2006年载文副标题的翻译进行研究,寄望于为期刊论文副标题翻译提供参考性规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内影响巨大的《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副标题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文体特点、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方面探讨副标题的翻译规范。

3. 分析与结果

《上海翻译》(2000―2006)共24期刊载学术论文568篇,其中含有副题的论文数量为94篇,比例为16.5%。具体信息见下表:

在不同的年份,《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中含有副题的论文数均占一定比例,2006年的比例达到28.4%。可见,副标题的使用和翻译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学术价值的。

3.1 语体特点

学术论文采用论述文文体,副标题翻译用词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因为论述文文体用词比较庄重、典雅、规范、严谨。(刘宓庆,1985)同时,由表三分析,英译副题的结构极少使用句子,而是大量采用短语,尤其是名词化结构。从句法功能个讲,短语,尤其是名词化结构,可以避免使用人称主语,从而防止表达过于冗长;同时,名词化结构的组合方式多,意义容量大,具有简洁确切,严谨客观的修辞功能。

3.2 翻译原则

周永模(2001)将“忠实通顺、简洁地道”周围标题翻译的准绳;刘明东(2001)提出学术论文标题英译应以准确、易懂、具体、简洁和规范的原则。结合相关翻译理论和《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副题翻译资料,笔者认为论文副题的翻译主要把握的原则有三个:忠实、简洁和规范。

忠实是副题翻译应遵循的第一原则。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翻译理论历来强调一个“信”字,也就是将“忠实”视为翻译的基本标准(孙致礼,2003)。当然,保证副题翻译的副题翻译必须以充分理解原文为前提和基础。

其次,作为论文主题提炼和内容概括的副题的翻译应遵循简洁原则。“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是指精神或实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不是要求机械地、一字对一字地翻译。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结项语言转换时,常常需要改变语言形式。”(徐亚男,李建英:1998)因此,英译副题时,应发挥英语表达灵活的优势,用短语取代句子,同时将实质性的内容译出即可。如2005年第四期中的论文题目“‘对等’?‘相当’?‘对应’?―关于‘equivalence’译文的选择”用合译法表达为“More on Equivalence”。

副题的翻译遵循忠实、简洁原则的同时,还应注意规范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方面。依照《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副标题的翻译信息,副题首字母和实词首字母大写,首字母缩略词全大写。就标点而言,副题前普遍使用破折号,或主、副题间使用冒号;汉语书名使用书名号,英语用斜体;英译副题为短语或陈述句,句末不用标点,如果是疑问句,也可将问号省略。当然,根据需要,副题中还可能出现引号等标点。另外,主、副题均采用居中排列方式。

3.3 翻译方法

何恒幸(2003)提出了标题翻译的三种方法,即自足法、相关语篇内容结合法和翻译目的结合法。笔者结合《上海翻译》(2005―2006)载文副题翻译信息,具体将翻译方法分为对应译法、合译法、增译法和省译法。

对应译法又可分为正、副题对应译法和译副法。当正、副题均体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时,应同时将正、副题译为英语,但正、副题应搭配得当,避免重复、分离和矛盾等现象。有时,正题只是概括性评价等信息,而副题体现了主题,则省译正题,采用译副法。如2006年第一期的论文标题“定静安虑 而后有得――《黄帝内经》英语翻译随想” 译为“Reaction to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合译法即将正、副题合并翻译。如2006年第四期论文标题“加强跨文化传播交流的国际接轨意识――提高口译人员素质迎世博”译为“Deeping Cross-communication Consciousness to gear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XPO”。

增译副题是为了补充正题信息以反映和突出论文主旨。如2006年第三期论文标题“‘博客’,还是‘部落格’?”译为“‘Boke’or ‘Buluoke’--On Translation of ‘Blog’"。

如果正题足以体现论文主题,副题可省译。如2006年第三期论文标题“Translation Studies在中国的名与实--兼谈翻译学的学科范围和界限问题”译为“The Chinese Names and Natur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四种翻译方法中,对应译法和省译法较为常用,尤以对应译法为主。同时,副题翻译并不苛求字句对等,而应依据论文内容灵活变通,在保证准确反映实质内容的前提下,符合英语表达规范。

综上所述,基于《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副标题的翻译研究,副题翻译应以充分理解原文为基础,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并多采用短语以体现其语体特点,遵循忠实、简洁和规范的翻译原则,以对应译法和省译法为主,辅以合译法和增译法。《上海翻译》载文副题的语体特点、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为学术论文副题翻译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规范。

说明:论文数量统计不含英汉互译赏析、学术信息、书讯、简讯、通告和会讯等非学术文章;《上海翻译》(2000―2006)载文中含有副题的论文共39篇,由于2006年第一期的论文“政治词语翻译应当讲政治――对《国家法》英译的思考”无英译,故表中的论文数为38篇。

参考文献:

[1] 周永模:《忠实通顺 简洁地道:标题翻译之准绳》,《中国科技翻译》,2002,(3)。.

[2]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 刘明东:《试论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4]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徐亚男、李建英:《外事翻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6] 许建平:《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标题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5,(4)。

学术期刊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戏剧 核心期刊 高被引论文 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60-02

在中国,截至2010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CN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ISSN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正式刊物即有9851种,根据期刊的学术地位分类,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了1980余种中文核心期刊,其中,“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中收录了10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本文将从中选出9种(文学创作类期刊《剧本》除外)作为标本,并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2003年至2013年间的检索数据对该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和所发表的论出详尽分析。

一、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遴选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的九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作为参考源(序号同要目总览):(1)《戏剧艺术》;(2)《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3)《戏曲艺术》;(4)《戏剧文学》;(5)《中国戏剧》;(6)《四川戏剧》;(7)《大舞台》;(8)《上海戏剧》;(9)《中国京剧》。[1]

(二)研究方法

根据邱均平专著《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检索系统,对这9种期刊分别按照2003年至2013年的时间跨度进行检索,统计出每种期刊的发文量、年度平均发文量、基金发文量、被引频次、被引率以及高被引论文的中图法分类号和研究主题,并根据检索出的各类统计数据做出相应的EXCEL数据表,进而对当代中国戏剧理论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做出文献综述。[2]

二、结果与分析

(一)9种期刊的概况分析

表1 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简介

注:复合影响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由表1可知,这9种期刊都是由国内权威的科研单位创办的,其中包括省级艺术研究院、艺术类高等院校、艺术类协会单位和文化部下属单位;再从创刊时间看,其中4种期刊创刊于1960年以前,3种期刊创刊于1980年以前,另外2种期刊也创刊于1992年以前。因此,无论是从期刊的主办单位还是从创刊时间上,都可以掂量出这9种期刊在国内戏剧研究领域中的份量。

(二)9种期刊的发文统计

由表2可知,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来的“发文合计”和“每年平均发文”的数量都很可观,反映出我国相关学者的戏剧理论研究热情十分高涨。另外,期刊收录的基金发文,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可以从间接上体现出我国对于戏剧理论研究领域的课题申报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在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发表了数量相当的科研成果论文。

(三)9种期刊的论文被引频次统计

期刊某一年的“被引频次”,是指特定期刊该年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其他发表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论文能够被引用,尤其是高被引论文,意味着该论文以及该期刊获得了很高的学术认同,是衡量该论文以及该期刊学术水平很重要的评价指标;表3中最新统计的“被引频次”各年数据和累计数据体现出了该期刊刊登的论文获得了学术界广泛的认同。此外,期刊的“被引率”,是指期刊发表的每篇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期刊发文的质量高低;表3中最新统计的“被引率”数据,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出这9种期刊的发文质量,下面将从每种期刊中筛选出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0次以上)做进一步研究。

(四)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统计

表4 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被引用10次以上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笔者在表3的基础上,筛选出了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近11年来 112篇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0次以上)做了进一步分析,表4中详细列出了每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篇数和被引总频次,由此项数据可以得出,排名靠前的《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剧》《中国戏剧》《戏剧文学》和《四川戏剧》收录到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居多。

(五)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中图法分类研究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9种期刊112篇高被引论文中的绝大部分都包含在“J 艺术”和“I 文学”类目内,其中,“J 艺术”类高被引论文在下列期刊的所有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中国戏剧(87.8%)、大舞台(81.5%)、戏曲艺术(79.6%)、四川戏剧(75.8%)、戏剧艺术(75.2%)、戏剧(70.8%)、戏剧文学(68.5%);“I 文学”类高被引论文在下列期刊的所有高被引论文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戏剧(29.2%)、戏剧文学(27.9%)、戏曲艺术(19.4)、戏剧艺术(17.1)、四川戏剧(11.6%)、中国戏剧(6.1%)。

此外,笔者又对这112篇高被引论了“中图法详细类目”分析,可以得出这112篇高被引论文中占比较高的详细类目有“I207.3 戏剧文学评论”“J6 音乐”“J80 戏剧艺术理论”和“J82 中国戏剧艺术”。其中:期刊《戏剧》在“I207.3 戏剧文学评论”和“J80 戏剧艺术理论”两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期刊《大舞台》和《四川戏剧》在“J6 音乐”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期刊《中国戏剧》《戏曲艺术》和《戏剧文学》在“J82 中国戏剧艺术”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戏曲艺术》和《中国戏剧》在“J821 京剧艺术”和“J825 地方剧艺术”两类中收录的高被引论文占比最高。

(六)9种期刊高被引论文的主题研究

表5 9种戏剧类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主题研究

观察表5,这9种期刊近11年来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戏曲传承与保护”“中国戏剧事业”“中国传统音乐”“戏剧影视文学”“戏剧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10个方面。再进一步对2010年以后发表的高被引论主题分析后,笔者得出:虽然在篇数上还是“戏曲传承与保护”占据了第一位,但是一些新兴的研究课题也已经逐渐成为了近三年的研究热点,诸如“创意产业”“动画”“网络电影”和“微电影”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详尽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9种戏剧类中文核心期刊已经成为了我国十分重要的戏剧理论研究阵地,尤其是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戏曲,学术界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只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还没有探索出一条非常明确的改革路径。幸运的是,近些年的戏剧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的跨文化交流,以及新兴媒体形式的出现,戏曲已经迈出了与其他文化形式互相融合的脚步,只是,前进的路途应该还很遥远。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还未有较为完善的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体系,《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的推出对于定量评估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开创意义,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对学术期刊走向国际有促进作用。本文分析探讨了该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完善方向,并从办好中文期刊、重视计量评价工作、客观对待评价指标、提高学术论文质量、重视编辑力的提升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办好学术期刊,使其走向国际。

关键词:

国际影响力 学术期刊 CAJ-IJCR 定量评估 引文数据 编辑力

一、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的意义

我国学术论文的产量已排到世界第2位,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数量仅排第9位,国际影响力较低。如何提升中国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术论文的载体,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学术论文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如何衡量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如何使我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进而走国际化发展路线?这些问题随着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的开启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我国学术期刊从关注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已走过十余年历程。[1]而大家所做工作以及关注点,还停留在定性评估,或者是个别期刊在做定量工作,没有上升到对整个中国学术期刊界进行定量评估。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以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编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简称2012年CAJ-IJCR),通过定量的方式让期刊界清晰地认识到各自期刊在国际上的传播情况,有利于了解国际读者和用户需求,准确把握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出版定位,全面提高国际化办刊能力,更好地走科技强国之路。在其基础上又评选出了《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本次CAJ-IJCR对5000余种学术期刊的国家影响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这一工作具有开创意义和实际价值,对我国整个学术期刊界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事、实事、要事,有助于定量化深入了解国际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化发展方向和出版定位,进一步加快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步伐。

二、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体系进一步完善方向

1. 扩大引文数据库来源

2012年CAJ-IJCR引文统计源仅采用SCI(科技类)、SSCI和A&H(人文社科类)收录期刊,EI、SA、CA、JICST、ISTP、ISR等其他世界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期刊则未被纳入统计源,而这些检索系统收录论文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显然,目前CAJ-IJCR 引文统计源仅采用SCI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其他几家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期刊应当列入引文数据库来源。

2. 增加计量评价指标

2012年CAJ-IJCR以载文量、可被引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作为计量评价指标,而北大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评价指标是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出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则采用了多达22项评价指标。[3]尽管评价指标的多少不能说明评价体系的客观及科学,但在分析研究影响力的时候,选择的评价指标尽可能囊括对影响力有关的指标进行考量则是必要的。2012年CAJ-IJCR评价体系对“引文”过于偏重,如5个计量评价指标中的可被引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4项内容直接关联“引文”,显然这种情况很难客观反映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其他计量指标如被索量、被摘量、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web下载量等也能很好地反映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3. 合理划分学科

2012年CAJ-IJCR总共设置了50个学科分类,而《要目总览》(2011版)则设置了74个,[4]《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版)为61个,[5]可见三者之间对学科分类的划分标准尚存在争议,而2012年CAJ-IJCR设置50个学科类别确实不能准确描述个别学科交叉期刊的类别,如《体育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而学科划分不明确,直接影响该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期刊的定量评价工作,毕竟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评选是按照学科分类来分别遴选的。

三、提升影响力办刊思考

1. 办好中文期刊也可以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2年CAJ-IJCR评选出的 “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中文科技期刊占70.6%,中文人文社科期刊占95.6%,说明中文期刊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国际影响力的大小并非由期刊语种决定的,英文可以,中文也可以,走向国际并非一定走英文化路线,关键还是要看期刊论文内涵。好的论文反映了所在领域的研究水平、技术水平。只有整个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了,研究成果才有参考引用价值,影响力才会得到提升。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做好局部内容英文的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如文章标题、摘要、参考文献的英文处理等等,这些是一个窗口,是提升影响力的便捷途径之一。

2. 重视计量评价工作

2012年CAJ-IJCR给出了5025家中国学术期刊国家影响力引证报告,而我国学术期刊数量远不止这些,如此庞大数量的学术期刊要想全部获得高影响力是不现实的。根据“二八”定律,20%的学术期刊将占80%的影响力份额,而这次CAJ-IJCR给出的影响力评价数据也基本验证了这一认识。显然,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会平均到每家期刊。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如何提升自身期刊的影响力,计量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应先稳固国内市场地位,再进军国际市场,其中,计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非常重要。立足国内应从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计量指标入手,提升内涵质量;面向国际应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指标入手,提升影响扩散力。评价方法最好采用归一化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各项指标影响力的大小赋予不一样的权重,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合理。

3. 客观对待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是期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总数的比,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以评价各种期刊,同一学科下,影响因子越大该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目前期刊评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影响因子,如中文核心期刊的遴选,这也导致了目前各数据文献情报系统、读者,以及期刊本身过于强调影响因子的作用。很多期刊把精力放到影响因子的提高上,滥引、错引、自引现象日益严重。如某石油天然气工业类老牌杂志,1992年至2004年一直是北大图书馆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选,但该刊把提高影响因子的措施用到加大自引上,自2009年至今他引率低于0.5,于2012年跌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训深刻。中国知网的研发者对影响因子指标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分别从复合类、综合类、基础研究类、技术研究类等方面计算影响因子,客观上促进了业内对影响因子的认识。其他计量评价指标如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也应辩证对待。学术期刊应当正视各评价指标不同带来的差距,认真分析总结,寻求解决办法,把论文质量放到第一位。

4. 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计量指标都是外界对学术期刊的评价,而真正影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内在因素是学术论文质量。当然,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论文质量高,会促进计量指标的提升;而计量指标的提升,会吸引高质量论文。如何提高学术论文质量?首先吸引、培养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吸引优秀稿源。一方面加强与研究院所的教授专家沟通联系,保持约稿;另外一方面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在论文写作上给予指导,并提供适合成长的平台。其次,完善论文评议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不能保证期刊的正常运转。通过同行评议,借助同行外脑作用,可以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督,并能够提高论文质量。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注意回避原则、匿名原则。第三,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已为业内人士所认同,在学术不端检索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期刊杂志社应用好这些资源,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一方面净化学术论文环境,另一方面提升期刊品位,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动。

目前业内对编辑力提升方面的研究探讨较多,取得了较多成果,[6-8]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编辑力的提升对影响力的加强起到正相关作用。排版精美、策划精细的期刊更利于传播。

在2012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的名单中,《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再次入选,这是其继2008年来连续3年与“百杰”无缘后的首次入选,与该学报一贯坚持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该学报强调编辑力对期刊质量提升所发挥的举足轻重作用,具体做法是:[9]从初级产品的编辑加工入手,提高期刊论文的层次;通过组织同行评议和编辑的编修指导,将一般性的文章提升为较高水平的论文;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借助编辑出版特长来帮助青年学生和教师,将比较粗糙、幼稚的文章提升为严谨的学术论文。可见,编辑在科学技术传播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编辑的劳动创造对技术论文的传播起到增值作用,反映编辑处理能力的编辑力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因此,科技期刊在重视专家作者群的同时,不能忽视编辑队伍的培养,在“内外兼修”的情况下期刊才会有长足发展。

结 语

事实上,期刊的发展与否取决于期刊本身的质量,期刊的影响力也取决于期刊本身质量,做精品论文、精品期刊,是期刊的责任。在立足国内影响力提升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路走。当然,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发展环境,这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晔.提高我国医学科技期刊质量,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9-111.

[2] [4]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6] 李军领.编辑力“五力模型”试探[J].编辑之友,2011(4):71-73.

[7] 糜倩,万山.编文与做人――对提高编辑力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0(7):82-84.

[8] 贺圣遂.编辑的信仰、能力与服务精神――从《编辑力》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现代编辑[J].编辑之友,2007(5):13-16.

学术期刊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回顾了2012年国内期刊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或事件,如我国学术期刊发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呼吁,文学期刊生存困难引起社会关注,美国《读者文摘》中文合作刊物停止出版,首批100种社科学术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非独立法人编辑部改革文件反响强烈,中国期刊正面临转型期的各种变化等,记录我国期刊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

2012年 中国期刊 现象 事件

2012年,一位期刊主编在他的刊物的卷首语里这样写:“相比起无数投资进入和造富神话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媒体,平面杂志的同仁们,似乎是在中世纪的酷暑下,一边抹着汗水一边辛苦耕种的农夫。慢,累,收入低下。而且,放眼望去,尽是夕阳西下的忧伤,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杂志将死的结局。”[1]

其实,不仅中国期刊面临困境,世界期刊同样也面临困境。有关资料报道,2012年上半年,美国杂志报亭发行量下降了10%,杂志广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8%。在新媒体的强劲攻势之下,传统的平面媒体正面临新的、更加猛烈的挑战。

我们来看2012年中国期刊发生的事情吧。

一、新办与更名期刊中的信息

据了解,2012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创办的期刊有30种左右,其中英文学术期刊8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5种。从新创办期刊的品种中看不出期刊品种的热点,只能看出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期刊种类。

2012年,更名的期刊有14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机构变更后期刊必须随之更名的,如大学校名改了,该大学学报的刊名也随之变更,以及其余的各种情况。从全年期刊更名情况看,几乎找不到期刊追逐市场变化的迹象,说明期刊市场变化放慢,新的亮点极少。是期刊读者市场已经饱和,再也找不到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还是期刊界人士心灰意懒,缺少发展的雄心与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普及型的外语教学类期刊纷纷变更为外语研究类期刊。如《日语知识》变更为《东北亚外语研究》、《英语知识》变更为《语言教育》、《德语学习》变更为《德语人文研究》、《中学英语园地》(初中版)变更为《外文研究》等。看来,办面向大众的外语辅导刊物远不如改成学术刊物收版面费来钱多,今后外语教师会容易多了。

二、学术期刊终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集体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十多年来,由于缺乏科学性合理的机构评价、人才评价机制,导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学术论文大国。论文中介大量产生,非法牟利。而一些期刊为了收取版面费,对中介送来的论文基本不予审核便发表,导致大量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质量低劣的所谓学术论文充斥于一些学术期刊。大量各类学术期刊的质量下降,其后果是造就了各行业大量的不合格的“专家、人才”;更危险的是导致了从大学生到科研人员学术道德的沦陷,令人痛心疾首。

2012年4月10日,中国科协千余种科技期刊联合声明,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者,刊物将终生不刊发其论文。[2]在9月份举办的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论坛的60家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联合发表声明,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60家期刊承诺,加强自律,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学术尊严,坚决抵制期刊“互引”“互转”等学术不端行为,坚决抵制无视期刊质量,以牟利为目的的乱收版面费的腐败现象,让期刊回归学术公器之本质。[3]

在学术界、学术期刊被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绑架后,学术期刊界出现的乱象使得有良知的期刊界人士忍无可忍,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是我国自有期刊出版以来百余年历史上没有的现象,更是中国期刊自身要求净化、自律的可喜现象。

三、知音集团上市被大媒体质疑

年初,知音期刊集团在具备各方面条件后向有关方面提出了申请,准备上市。但是,也有媒体发表文章,对知音期刊集团上市提出了异议。主要观点是集团的主刊《知音》曾经发表过一些失实报道,刊物的内容又有低俗的倾向等等。文章一出,知音期刊集团的上市行动放缓。目前中国大众化期刊中,知音期刊集团是实力最强的一家,如果能够顺利上市,肯定有助于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传统媒体做得成功的不多,对于有能力发展、创新的媒体,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四、《辽宁期刊史》出版

继2011年我国第一本分省期刊史《山西期刊史》出版后,由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宁省期刊协会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宁期刊史》也面世了,这是我国第二本分省期刊史。这类图书虽然读者不一定有多少,但是,对于积累期刊的历史资料,对于曾经为辽宁期刊付出努力、作出贡献的人们来说,他们的付出被记录进历史,他们的经验也将给后来者留下一笔财富。

五、书博会上期刊展区取消,湖北明年举办期刊博览会

2012年在银川举办的全国第22届书博会上,连续十几年参展的期刊展位被取消。这似乎是一个信号,说明各地期刊已经缺乏参展的积极性,期刊难以组团参展。回想当年书市上期刊规模宏大的展位、抢人眼球的各种推广活动,不仅令人黯然。

好在近年期刊发展异军突起的湖北省已经在积极筹备2013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期刊博览会了,希望中国传统期刊不会这么快就销声匿迹,更希望中国的期刊能够逆势而起,出现凤凰涅的新繁荣。

六、《普知》杂志退出中国

注册地在上海的《普知》是中方2008年与美国《读者文摘》合作出版的,其内容和读者定位与《读者文摘》基本一致。该刊创办时,很多人认为将会对本土的《读者》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但大家看到的是,2009年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2012年,《普知》停止出版。中美版权合作的期刊有十多种,为什么《普知》这么短命?生不逢时?缺少原创?本土化内容少?

七、文学期刊新闻多

很多期刊为了解决办刊经费困难的问题,通过改变办刊宗旨,出版所谓的“理论版”收取版面费。这些期刊的编辑并不具备审核学术论文的能力,便把组稿的工作交给社会上以营利为目的的论文中介。《大家》等文学期刊通过改变刊期出版旬刊,其中“理论版”就是与论文中介合作的产物。这种情况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文学界人士的讨论。

《大家》杂志在创刊时志存高远,始终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照片作为杂志的封面,志在发现和扶植中国作家。令人感叹的是,《大家》在1995年时就独具慧眼,不但发表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并在同年的“大家・红河文学奖”评奖活动中,将大奖10万元颁发给了《丰乳肥臀》。而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大家》却因资金短缺而违规与论文中介合作出版“理论版”被管理部门处罚。文学期刊能否走向市场,应该用什么样的政策对待文学期刊,大家都在思考、在讨论。但是,已经多年难以生存的各级文学期刊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举国媒体报道,领导重视,其后续结果能否给中国的文学期刊带来活力,值得关注。

在文学期刊中发行量比较大的《收获》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该刊所发的作品拒绝其他各类媒体转载。刊物认为,他们精心组来的优秀文学作品一经发表,便立刻被大量的文摘选刊类报刊、网站转载,导致期刊发行量下降,作家的著作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发表原创作品的刊物受到极大的损失。《收获》在大幅提高自己刊物稿费的同时,拒绝任何媒体转载其发表的原创作品。这也是文学期刊发出的另一种声音。

八、刚毕业的蒋方舟担任《新周刊》副主编

《新周刊》是一本有个性的刊物,2012年,这本刊物又一次彰显了个性。该刊聘请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知名青年作家蒋方舟担任刊物的副主编。这一举措自然引起了媒体的炒作,为《新周刊》做了成功的广告宣传。也有人质疑,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做个称职的期刊主编吗?清华大学能够破格降分录取蒋方舟,肯定是蒋在文学方面有过人之处。那么《新周刊》慧眼识人,用一个副主编的头衔引进一个办刊人才,也可能会使得年轻人发挥重要作用,至少,蒋小姐的“粉丝”们会使得刊物的发行量增加一些吧。

九、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造假情况严重

我们注意到,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六个方面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是“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报告同时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4]说明中央已经看到并高度重视某些领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并将就解决这一问题采取行动。

在关注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发现,部分学术期刊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早日进入“核心期刊”名单以收取更高额的版面费,造假行为在不断升级、变换。有的期刊之间结成联盟,互相引用对方的论文,以提高互引率;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必须引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以提高刊物的自引率;还有的刊物优先发表综述类文章以增加被引率。所谓的他引率、自引率等等,都是有关机构在评价所谓“核心期刊”“精品期刊”时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来是比较科学的评价要素、条件,被我们的期刊人为地改变。办刊者不是扎实地做好组稿、审稿、编辑工作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而是用造假、投机取巧的办法去争取排名,最终是彻底搞乱中国的学术期刊阵局。而这一切的根源,均来自目前以论文定学位、定职称、定工作业绩的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我们不能对上述问题视而不见,落实党的十精神,要从源头上解决导致学术期刊弄虚作假的问题,解决质量低劣的学术论文大量产生的问题。是时候了。

十、100种社科学术期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2012年初,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名单公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100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能够获得每年40万元的经费资助。对于坚守学术操守、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精品学术期刊来说,国家基金的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获得基金资助也是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认可与肯定,是一种荣誉。

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宏观背景下,拿出经费资助学术期刊的发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此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和机构都曾拿出经费资助学术期刊发展,主要是科技类的学术期刊,2013年,中国出版基金也将开始资助学术期刊。近些年精品学术期刊质量在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增强,有关方面的经费资助肯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报刊全面转企改制的进程中,如何保证优秀的文化产品不致因经济原因消失,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希望国家资助期刊的经费能够更多,惠及更多的期刊种类。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全国期刊界的同行共同努力,中国期刊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十一、更多的期刊放弃原创文章,转而做文摘,尤其是做时政综合文摘

这一年中大众化期刊市场不太活跃,但综合性的时政类文摘期刊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读者没有时间每天跟踪网络上的海量新闻,而且网络新闻缺乏深度。为了满足读者深度知晓近期热点新闻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时政类文摘期刊,《看天下》是这类期刊的代表。这类期刊把各家媒体对于热点新闻的报道进行筛选、重新编写后发表,为没有时间读报、上网的读者提供聚会、聊天、候车、候机时的谈资。不少期刊苦于经费匮乏,也跟风做起了这样的文摘。

这类期刊受到市场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侵犯其他媒体和作者著作权、署名权等问题,更存在规避向首发媒体和作者支付转载费的问题。

十二、高仿山寨版期刊出现

在期刊艰难发展的同时,一些非法出版、非法牟利的期刊也在地下活动。据媒体披露,国家外文局所办的时政类外宣期刊《中国报道》被不法分子假冒,出版了发表学术论文的《中国报道》学术版。非法出版的期刊封面设计、版权页与合法期刊几乎完全相同,致使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增强,“扫黄打非”力度的加大,作者、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全国期刊的名单以及被列入非法出版物的黑名单,所以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他们主要通过网络与作者联系,给有关部门的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十三、寻找出路

尽管平面媒体发展前景不是那么乐观,但是更多的期刊在费尽心思地寻找生存发展的出路。学术类期刊通过提高出版质量,或者设法提高“影响因子”从而跻身各种核心期刊名单,这样版面费的收入就能够倍增。当然,由此导致的各种评价机构会议往往人头攒动,更不乏各种“公关”之举。大众化、市场化的期刊面对市场萎缩,设法寻求大型国企的收编或投资,如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华夏时报》和《全球商业经典》杂志后,又准备投资《大众电影》的消息,就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7月30日,《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文件下发。这个文件在数千种非独立法人期刊编辑部从业人员中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网络上评论很多,一些实名博客更是集中进行评论。随后,有学术类期刊又发表了一些论文,虽然语气比网络上的和缓了许多,但观点没有什么变化。

笔者在业内工作数十年,一个文件下发引起业界如此强烈的反应,实属空前,可见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力量。

报刊体制改革涉及问题多,情况复杂,设计科学合理的改革政策,稳妥有效地推进改革,通过改革提升我国报刊事业的实力,促进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繁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十五、期刊出版方式的根本转变时期即将到来,平面媒体转变为数字出版,这是革命性的、根本性的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有3000多种期刊以手机报的形式上线,更有不少期刊引领数字化潮流,已经在ipad上线。

年内期刊业内的各种会议、论坛以及发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文章,无不把期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或者主要的话题。可见,期刊界人士已经有了共识,平面媒体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是,不同类别的期刊如何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找到转型后的营利模式,是全世界同行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黎文.互联网的坏朋友[J].城市画报,2012(17).

[2] 韩娜.千家科技期刊联合打假 学术不端者论文永不刊用[N].北京晨报,2012-04-11.

[3] 毕玉才.60家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发声明 共同抵制学术不端[N].光明日报,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