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精选

学术营销论文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学科化服务营销是让医学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于到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寻求服务,而学科馆员主动了解需求、主动为用户设计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合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服务是大多数科研用户所不了解的,要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具有深远及其重要的意义。

1.1突出中医药图书馆在科研、医疗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源也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当今这样信息泛滥、供过于求的环境,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鉴别、组织、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观念,充分推销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之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利用,主动引导用户使用有效信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图书馆真正发挥在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1.2提高用户对专业图书馆的认知度,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结果导致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关系日渐密切,使图书馆失去了很多用户。因此,中医药图书馆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大学科化服务的力度,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并接受学科化服务,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馆藏资源、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等。学科馆员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推荐宣传使用,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的服务,真正满足科研用户对中医药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是和科研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学科化服务营销策略

中医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其核心内容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资源营销也是信息营销。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营销的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是我们营销的目的。

2.1资源营销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我馆馆藏图书32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5千余种6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的50%;中医珍善本为1300余种1.6万余册。1911年以后出版的图书5.8万余种,其中中医药图书达2万余种,外文传统医学图书3000余种。另有馆藏中文期刊1867种,现订阅中文医学期刊650余种;馆藏外文传统医学及相关期刊过刊280余种,现订阅期刊180种。还有近百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以及声像资源、电子全文数据库等。下面将我院图书馆的主要电子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2.1.1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方正电子图书,EBSCO(艾博思科)外文电子图书,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辞典数据库,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

2.1.2中文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型,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医药专题(1949年以前)-题录型,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文摘型,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题录型,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论文、会议、报纸、生物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镜像库)-全文型,万方数据资源库群(远程访问)-全文型,维普医药资源信息系统-全文型,中国引文数据库-题录型。

2.1.3外文文献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FMJS)、OVID循证医学全文数据库(EBMR)、OVID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OVID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IPA)、EBSCODynaMed(循证临床信息数据库)、EBSCOAltHealthWatch(补充替代医学)、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种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现刊数据库、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医师信息和教育资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数据库、冷泉港实验室实验方案、F1000Posters壁报文献开放获取数据库等。通过上述介绍,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我院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从而满足医学科研、临床及教学对信息的需求。

2.2服务营销

2.2.1加强宣传

图书馆现在虽然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图书馆还未建立一站式检索,所以文献查找比较繁琐,并且大部分用户缺乏相关检索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不甚了解。因此学科馆员应该走出图书馆,面向广大科研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宣传手册,向各科研单位发放,让广大科研用户真正了解和学会使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2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

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与各临床院所的图书馆配合,服务站就设在二级院所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是我们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强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2.2.3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为目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资源链接,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科研用户通过平台与学科馆员进行实时沟通,科研用户提出学科化信息服务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或通过飞鸽、飞信、微信、QQ、MSN等网络工具与科研用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制约,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小结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1.1在专业定位方面过于单一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个学科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求多求全、专业过窄、缺乏综合性的通病,一般都把该专业要么定位在“室内设计”,要么就定位在“园林设计”这样一种学科比较单一的方向上,虽然专业的名字是“环境艺术设计”,但配备的老师和授课的内容只是局限于某一方向,如就室内装修、装饰等环境美化方面,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的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单一方向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设计本身与其他领域的结合.这种局限性的定位大大限制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领域及发展的长久性.

1.2在行业标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

环境艺术这样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更没对应的系统的理论学科建设.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环境艺术企业的资质等级规范,也没有环境艺术设计师执业资格制度,所以,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状态.这种未成熟的状态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对规划师、建筑师所起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我国综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十分缺乏.该领域人才的匮乏又促使高校高质量教师的缺口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充,继而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统一的行业标准迫在眉睫.

1.3在教学方式方面不适应社会需求

环境艺术专业其实是一个特别自由和开放的专业,它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去亲身体验.但与之相反,我国目前的一些综合性大学,虽然设置了该专业,但在教学模式上非常的死板,教材的设计没有新意,教学工具老套化,教学空间局限化,专业的交流、课程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度都不够.高校注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使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种教育结构使得该学科的理论性多于实用性,学术性多于技能性,造成了学生们所学与社会所需相脱离的局面.另外,就教育手段而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无法调动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这也带来了高校通过这种旧式的教育手段教导出的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力、独创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这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面的社会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提升.

1.4在教学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现各高校主要存在整体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教学评价取向偏差等现象.从生源角度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中弥漫着过于看重结果、想走捷径的思想,认为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稿酬的电脑操作技能,就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就生源的自身素质而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础知识欠缺、知识面较窄、应用能力较弱.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2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的措施

2.1明确专业定位,矫正发展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实用性专业,明确的专业方定位将决定着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作为综合性专业,踏出“室内设计”的局限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迫切需要做到的.只有打破这个局限性,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充分拓展到建筑学、艺术学、园林学等领域,该专业才能得到更宽广的发展,挖掘出更大的应用性.当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强调课程体系的结构化、科学化、综合性的同时,还要求在某一点上有一定的专精深度.结合各行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且深化其专业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性的显现将会改变该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走的更加长久.

2.2制定统一、系统的行业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应用性,制定出系统、统一的行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专业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实际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系统的、科学的行业标准对于该专业来说,如同灯塔一般,完善的行业标准的建立会使得高校在教学方向、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得到更加明确地指引,更加适应社会的潮流,增强该专业的实用性、应用性.

2.3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必然要求高校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刻板,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背道而驰.高校应将教学重心由设计结果向设计过程倾斜.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对设计过程投入更多的关注,更有利于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将教学重心侧重于设计过程强调的是高校对学生设计产品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引导学生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各项准备,如背景认知、社会调查、数据收集等等,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理念并完成应用性与设计性相结合的设计作品.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得到培养,创造力也在无形中得到很大的提升.环境艺术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它有其它艺术不具有的一些特质.环境艺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慢慢的演变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工程.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每一个学习环境艺术的人感觉未来的职业前途光明.现在环境艺术的职业者慢慢的从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造福社会,使自己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太注重人的创造力,但是创造力恰恰是环境艺术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更能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

2.4结合社会需求改变教学内容,增强该专业的应用能力

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脱节是造成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普遍需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决定于教学质量,决定于教学成果是否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促使高校必须要结合社会的真正需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先要做到课程内容实用化,传统教学把学术理论作为教学重心,而高校现在需要改变的正是这一点.所谓的课程内容实用化就是将教学重心由学术理论替换为学术理论与社会应用相结合.改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正日益星升起来,其中以校本文化课程设置最为突出.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学结构科学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而合理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使得学生们在知识掌握上,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掌握技能性知识,使学生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其次,高校教学内容的改变要做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从理论走到实践.在教学安排方面,高校必须要面对应用性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采取设立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让学生大量的接触到实际设计、参加到实际设计中.这不但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

2.5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所追求的,希望学生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提高,学校不仅仅让学生提高智商,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在高校的教育中,要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足够的实践积累的基础.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一门学科都不能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想要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必然需要从其他领域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需要学生有自己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3结语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应对旺盛的社会需求,经济管理类特别是市场营销等应用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激增。毕业论文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是关键的一环。由于我国高校类型多、层次复杂,高校毕业生要不要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形式都有哪些,应用型专业的毕业论文形式有哪些,这些问题困扰着高校师生。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03篇有效论文为研究样本,对这些样本所采用的形式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探究其间的原因,并对未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建议。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多元化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学校的类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高校三足鼎立。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学者们在呼吁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要多元化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讨。选择正确又恰当的论文形式,对撰写合格的毕业论文来说意义重大。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样本所采用形式的分类和整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理论上,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应该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论文形式适用什么样的条件?实际已完成的论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与实际形式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

(一)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趋势

笔者试图找到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理想形式,为此,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毕业论文形式”等关键词,得到相关文献十多篇。部分学者们的观点如下:吴洪霞(2014)提出,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践作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在公开刊物发表科研论文、撰写涉及相关领域的调查报告、参与企业项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财经类专业为例,认为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要以推进应用性选题为主,突出学生能力锻炼,鼓励学生采用文献综述、财经类调研报告、财经管理实务和创业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分为:专业技能形式,包括设计作品、专业证书计划、音乐曲目创作、赛事获奖等;毕业论文形式,包括选题毕业论文、实践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设计说明等;项目成果形式,包括发明专利、研发产品、自主开发技术、基础、应用软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学术性毕业论文外,调研实习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问卷分析报告等也可作为考核形式。笔者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本科生开展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研究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探讨营销的发展规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是必要的。同时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现实世界中企业所面临的营销问题,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因此,非学术论文的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咨询报告以及其他形式,也应视为与毕业论文分量相当的成果,都可以成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条件。

(二)毕业论文不同形式的特点

笔者拟以上文任森春等学者的观点为评判标准,分析一下几种不同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特点。

1.学术性论文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简介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的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性论文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发表简单的学术总结。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学术总结指的是能够发表的原创性的工作总结。

2.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3.案例分析案例

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4.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针对某一主题做的深入研究。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一起选定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这个过程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结论或新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或与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专业技能大赛的成果、相关产品的研发、相关软件的开发等。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形式的实证分析

笔者以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2012-2014届679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经过初筛,其中有76篇属于无效论文(指论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为有效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实际存在的论文形式有:学术性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及其他等五种类型。从毕业论文所采取的形式来看,首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调研报告,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为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两者合计超过35%。其他形式占3.48%。课题研究为0。从不同形式毕业论文的届别分布来看,2012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为学术性论文。2013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调查报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2014届毕业论文选用最多的形式还是调查报告,其次是学术性论文,再次为案例分析。可见,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学生毕业论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动),而案例分析和学术性论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论文的占比很小,而专题研究类毕业论文暂缺。

(一)调查报告选用的原因分析

调查报告这种形式,需要毕业生用科学的调研方式,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从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具有难度大、耗时长、实践性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大多选择此种毕业论文形式的原因大致为:部分毕业生期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喜欢挑战难度较大的事情。调研报告这种形式,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一手数据极为真实,减少和降低了毕业论文的风险。虽然前期投入较多,但在后期毕业论文答辩中容易过关,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选用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这种形式,可在图书馆、网上搜索到相当多的材料,必要时也需要到案例企业进行实习、调研,但整体难度较高,较调查报告的选择性要小些。

(三)学术性论文选用的原因分析

学术性论文形式规范,论证严谨。论文答辩的通过率高。只要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导师的认可程度较高,学生的成就感也较强。

(四)专题研究选用的原因分析

选择导师的课题进行研究,需要几个条件:导师有课题,自己有能力从事课题研究,并能够把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也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有科研的兴趣、动力和能力等。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多数大学生弃选的重要原因。(五)其他形式选用的原因分析用研发产品、研发软件、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作品来取得毕业资格,同样需要一些主客观条件:学生的前期积累、导师的辅导等,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这种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学校对这类形式的认可程度不同,如果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学校不予承认,反过头来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时间上就来不及,学生也会感到得不偿失。

五、总结

(一)结论

笔者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三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形式的统计分析,发现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仍是毕业论文的首选形式。学术性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专题研究则缺失。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强需求,毕业论文形式的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对于像市场营销这种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毕业论文的形式绝不可能仅仅有学术性论文这么一种。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多。专题研究也将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赛获奖、竞赛作品、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研发产品、开发的软件等,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也将逐步得到各界认可。

(二)建议

1.学校应构建毕业生多元化论文形式选择机制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多种毕业论文的形式选择,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与个性。毕业论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限制。以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为例,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将在省级营销大赛中获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成为取得学位的重要条件。2.团队合作完成论文随着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对团队精神的看重,团队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也是一种趋势。这既能体现了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也能展示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也应是毕业论文形式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武云亮,丁宁,袁平红.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3,(2).

[2]吴洪霞.独立学院本科多元毕业考核形式的探索[J].教育论坛,2014,(45).

[3]卢艳萍.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1).

[4]任森春,苟春和.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路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吴建勋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对于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多层次”监控、“渐进式”训练、“多模式”选题和“多样式”评价等措施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改革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够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教务部门到二级院系或专业都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效措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是急功近利,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这样学生在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之余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一任务,同时,指导老师没有充余的时间指导好学生论文。另外,教务部门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不力,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检查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但没有真正的付诸于实践,普遍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论文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走过场,为了达到及格率,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评委老师放宽答辩要求,学校也是得过且过,已知毕业论文(设计)已流于形式,但其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环节,又不能不按部就班地“完成”。

(二)教师指导不专心

部分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也只停留在为了完成学院布置任务的水平上,没有花时间和精力细心修改、指导学生论文;有些院校因招生人数的急剧上升,生师比不断提高,致使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加之“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论文指导老师缺少企业实践操作背景;也有部分教师因教学或科研任务较重,时间和精力上不能全身心投入,指导效果较差。另外,毕业前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校内论文指导老师鞭长莫及,实习单位大多数将顶岗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大部分时间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对学校有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规范了解不多,致使企业指导老师几乎不过问、也不参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选定,存在所选论文题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大部分题目是“空对空”,脱离实际操作,与工作岗位贴近度不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人职业爱好,学生不感兴趣;难易程度把握不好,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指导论文(设计)的不力或无力。

(三)学生不够重视

即将毕业的学生在面临当前就业压力现实情况下,对毕业论文(设计)没有经验的基础上仓促上阵,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考虑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等因素,从态度上就不重视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认为只要别的同学能做出来,到最后总会有个结果的,这种想法最终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放在第四学期,并与生产实习过程相一致,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论文指导老师可以随时跟踪资料查阅、论文设计、实施过程等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平时的有效训练,中学教学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文献查阅、总结、逻辑思维、语言凝练、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均较差,缺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能力。(四)毕业论文(设计)缺乏创新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创新点很少,方法、设计思路都是专业常见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师资、实践实训等条件的限制,也是专业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以上因素已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社会对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毕业论文(设计)是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完全融于一体,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一)“多层次”监控毕业论文(设计)过程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改革或多或少带来新的问题,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会因此而下降,建立科学有效的层层监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多层次”监控是指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采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学校、论文指导老师、学生“四方互动约束”等模式建立起来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控的方式,它可有效防止和消除学生应付、教师糊弄、最后糊涂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监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二级院系、教研室、论文指导老师各自的职责和管理内容。划定论文检查的时间阶段,如前期(论文设计、筹划开题)、中期(论文具体实施过程)、后期(论文的撰写、修改完善、答辩),前期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由教研室组织抽检,主要检查学生论文的开题和任务落实情况;中期由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着重检查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要对全体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做详细了解,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推进情况,对进度缓慢的学生应协助论文指导教师加强监督管理;后期检查论文的撰写、答辩与成绩评定,教研室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互相评阅预审,对于不能完全达到学院要求的,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督促学生修改完善,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或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应取消其参加论文答辩的资格,延迟毕业。

(二)“渐进式”训练毕业论文(设计)

充足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是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前提。因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年,考虑到该类学生的实际能力,其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应该少于半年。可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到全学程中,特别是第二学年。采用的方法是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过程中,把课程集中实训和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改为“课程设计(论文)”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资料、试验设计、动手操练、团队协作、结果分析、总结报告等各项能力。“课程设计(论文)”的设置采用先易后难的“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其综合岗位工作能力。

(三)“多模式”选择毕业论文(设计)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要淡化学术性,突出强调实际应用性,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上鼓励老师和学生选题来源多样化,以便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自身情况的方法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体可分为:设计模式、论文模式、作品模式、报告模式、技术实践等。如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某个设计项目的一部分,其毕业论文(设计)可以是设计模式和作品模式;园林工程和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将其参与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等项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可以是作品模式或技术实践模式;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论文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从查阅文献资料、试验设计、试验实施、结果测定(测量)等一系列过程完成其毕业论文。可以是三年学业中围绕感兴趣的研究点形成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兴趣小组、社团提出的研究课题等,但学生的每个选题都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综合问题。

(四)“多样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

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的办法来评价,评价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学生选择的多模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从而避免采用“评阅-答辩-评分”这种缺乏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陈旧办法。论文答辩中小组成员多员化,可以由学校本专业老师、邀请行业企业技术员共同组成答辩小组;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现场答辩,邀请同专业学生参与现场听证和提问;具体评价方式可依据每个专业的特点及所涉的方向不同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果有效性进行。

参考文献

[1]胡俊.提高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刍议[J].科技信息,2011,31:362.

[2]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2:138.

作者:张成霞,吴红,张衡锋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

[摘要]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注重实务性培养和训练,对理论知识的深究要求较低,因此高职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适宜于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从多角度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原因,并对用大型顶岗实习作业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了初探,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形式改革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过程中最后一项教学环节,也是最常见衡量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手段。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定位为应用型实践人才,对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而言要低得多。而会计专业方面的论文往往专业性、理论性很强,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完成起来也是“走过场”。因此,那种要求本科毕业生去完成的毕业论文对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并不恰当。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论文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由于论文要求完成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年的下学期开始完成,此时正值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的时期,学生一边要应付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一边要完成毕业论文,大多数都是去网上复制、粘贴、修改,论文完全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自主创新的水平。

(二)论文选题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

尽管给学生可供选择的论文方向及选题有多达十几个,在2011级学生写的论文中仍有35%以上的学生选择写“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有30%左右的学生选择写“应收账款”方面的论文。学生往往是选择一些好写的入手,并不是依据实用性和操作性以及自身理论知识和兴趣来选择。

(三)老师在论文指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在社会上比较吃香,学生人数出现“井喷”式增加,而老师数量缺口较大,一个老师要同时指导20甚至30以上的学生论文,难以对每一位学生做到悉心指导,往往停留在对论文格式方面的指导,难以对内容做深层次的指导。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思路

鉴于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只有对毕业论文的形式作大胆改革,才能从源头上改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差的现状。在顶岗实习期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一个完整过程,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大型作业来代替书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即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该公司实际发生的50笔以上的经济业务(要求记账分录类型不能大量重复)制作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操作,实习结束时,提交顶岗实型作业给校内实习指导老师,给予评价及评分。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形式改革具体实施

该大型顶岗实习作业要求是学生在该顶岗实习单位实习时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其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流程为:分析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填制各种明细账和总账—核对各账是否相等—编制试算平衡表—填写财务报表—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每一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要求: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C.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账凭证。要求编制的凭证不得不扩于50笔经济业务,凭证最后要装订,并附上科目汇总表。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完整,摘要简明扼要B.记账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要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时要重新填制G.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空行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相关注销,若在记账过程中,如有使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应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来更正,不能填补、挖改。

3.科目汇总表要求: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编制相应的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表附在每本记账凭证的首页。科目汇总表的借方和贷方要相等。

4.登记明细账要求:根据记账凭证填制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和相应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通常用订本式账本,并且每一笔业务都要结出余额。原材料、库存商品、往来账户等明细账采用活页式账本,方便添加业务,也无需每笔都结出余额。当填制时发现金额错误须用红字划掉,并用蓝字改正。

5.登记总账。按照科目汇总表中的各科目依次登总。

6.核对各账是否相等。要求记账凭证与各明细账、明细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核对,账账、账证、账实合一。

7.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根据总账或明细账月末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要求做到期初借方与贷方、本期借方发生额与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余额与本期贷方余额都分别相等。

8.编制财务报表。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9.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将每一张原始单据附在其对应的记账凭证后,不得有误,将记账凭证上、左、下的整齐划一,装订出来的账本要求整洁、美观大方。

总的来看,高职学院会计学生用大型顶岗实习作来代替写毕业论文的形式,从源头上解决了毕业论文“走形式”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使之更加符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章惠敏.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新导刊,2010(1):182.

[2]毛玉萍,赵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70.

[3]孟霞.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之我见[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0.

作者:唐玲1,杨树元2单位:1.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毕业论文改革是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当前,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形式单调,缺乏创新,与实践脱节。以“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一项顺应论文改革的新举措。

关键词:毕业论文;改革;音乐会

民办高校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民办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就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专业特点不同于普通文理生,由此,究竟要不要以写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的唯一方式就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水平薄弱。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很好,但理论素养较差,四年学习结束时,有的学生可以说是刚刚走入专业学习的正途,让他们拿出一篇深入研究并且有创新价值的论文可以说是强人所难。

(二)与实践脱节。如果依据现行的毕业论文写作方法,要求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论文体现出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很难达到的,很难全面地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对用人单位考量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没有突出意义。

二、民办高校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从2012年开始逐步尝试以“毕业艺术实践策划”代替“毕业论文”写作的形式。我院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教学质量的首位,紧密结合学生的弹奏或者演唱,以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杜绝了论文抄袭现象的产生。更是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我院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情况试行以下的操作流程:

(一)设置专门的“艺术实践策划”课程。想要毕业音乐会的整体流程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理论上的指导,为此我们开设了“艺术实践策划”课。课上不仅讲授艺术活动策划程序、策划方案等纯理论的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每个实例中的可取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的专业特征,策划好自己的毕业音乐会。

(二)将艺术实践策划分为两个部分:毕业音乐会和专业理论知识问答

1.毕业音乐会部分:

(1)确定音乐会曲目。严格按照学生实际能力合理的选定音乐会曲目。选曲要难度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要体现学生真实的演奏或演唱能力;也不能过于高难度,如果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音乐会的完成质量就不高。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双方充分的交流后,确定音乐会曲目。

(2)音乐会的审核。由学院组织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申报参加毕业音乐会的学生进行专业审核。审核小组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每组3-5名专业教师。未能通过审核的学生不能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毕业,而是以毕业考试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数、等级也都有所降低。对于音乐会达不到标准的学生,是不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问答环节的。

(3)毕业音乐会的指导。专业教师对音乐会曲目的指导方式为一对一的小课。可以在琴房进行指导,也可以再音乐厅进行指导。专业教师要从学生的舞台演唱和演奏的能力上精心指导。要求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强弱变化、情感、音乐表现力等。此外,包括学生服装、上下台走步、与钢琴伴奏教师的配合等都要加强,注意舞台表现的整体性。

(4)毕业音乐会的具体内容。音乐会可以采用“一人一台”的方式,也可以“多人一台”,每种形式有其相应的打分标准和分数线控制,依据现场的学生表现,分数也可上下稍加浮动。具体可以通过几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音乐会的形式、音乐会曲目的难易、音乐会的整体策划、节目单的设计、舞台创意设计、演出服装设计等方面。

(5)毕业音乐会的评定。毕业音乐会的评定由3-5名专业教师组成评定小组,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音乐会的内容后,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现场的完成情况,依据标准进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2.理论知识问答部分:在毕业生结束自己的毕业音乐会或者毕业考试之后,由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问答环节。可分组进行。每组配备3-5名专业及理论教师参与问答。问答的范围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包括相应的理论知识,也有延伸知识的问答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由各位教师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成绩。

三、毕业论文改革的意义

(一)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特点。强调艺术实践是表演专业最大的特点。学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刻苦练习,而且要定期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和展示。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加切合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

(二)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够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场音乐会要演唱、演奏者具有相当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这需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刻苦练习,不断积累曲目,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们的专业提高。

(三)以音乐会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学生就业。现今社会,学历不再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唯一标准,专业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音乐专业尤其如此。毕业时简历做得再漂亮,不如附上一张音乐会光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是通过专业展示来考查面试者的专业水平,很少有人要求看论文。

四、结语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专业性医学期刊与综合性医学期刊的侧重点专业性医学期刊注重论文学术研究价值,侧重该领域最新成果的发表,注重编委会专家的组稿价值,因而自由来稿较少,多向学科领域带头人约稿,刊登论文量较少,单篇论文学术质量较高,以数据库的评价指标来看,专业性医学期刊更注重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部级基金比、省级基金论文比等)等,从国内重要数据库来看,亦是更加重视期刊刊登论文的被引指标。例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从CSCD2015—2016年度的新增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引影响因子、他引频次、EigenfactorScore、ArticleInfluenceScore、扩散因子、优秀指数、论文利用指数、互引指数,[1]这8个新增指标都是针对论文的被引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而综合性医学期刊如何才能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呢?从本质来看,综合性医学期刊更注重的是学术传播范围,对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编辑部组稿的前体下,接受大量作者的自由来稿,为广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从国内重要数据库的评价指标来看,web下载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传播情况。从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与2011版比较,web下载量权重系数从0.03上升至0.05,RCCSE2015—2016与2013—2014比较,Web即年下载率权重系数从0.0496上升至0.0501,可以看出数据库对期刊网络传播情况也是逐年重视。

二、综合性医学期刊品牌建设措施的选择

(一)微博、微信推送扩大综合性医学期刊影响力

综合性医学期刊需要建立品牌战略,在如今新媒体盛行的情况下,采用多种媒体方式传播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推送最新的实用性强的临床工作研究内容,收集与医学领域相关的信息报道推送给读者,使关注该期刊的读者不仅能阅读到适合日常工作的值得借鉴的临床经验,也能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从而吸引各个领域的医学工作者阅读所刊载的论文。这点对综合性医学期刊或者专业医学刊物都是一样的,如《中华消化杂志》借助丁香园网站医学专业会员汇聚的优势,开设了丁香客微博官方主页,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线上交流平台,通过微博平台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到消化领域的发展动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间的距离,提高了杂志知名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在大渝网举办的“2015重庆十大微信公众号评选”活动中获得微信公众号(媒体类)第一名。经过专家对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阅读量、服务能力的评比,入围决赛,获得了12196票的支持。这得力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平台除了向公众推送该杂志的相关信息报道外,主要还推送了检验信息、医疗信息、检验前言、检验技术、检验考试、专家论点、专家风采、行业动态等最新资讯,从而提升了其全国影响力。

(二)邮件营销增加综合性医学期刊影响力

邮件营销,区别于微信公众号,其最大优势是一对一的沟通。以运用邮件营销成果明显的电商为例子,在一封报刊鞋、包、手机、家电等商品的促销邮件里,如果用户多次点击某一类商品,即可判断他可能最近有购买此商品的意愿,于是电商可以给该用户投递与该商品关联的促销信息。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所刊登的论文涵盖各个学科内容,在通过邮箱在向作者/读者推送的同时调查不同读者群关注的内容,建立与不同读者群的高度关联,从而达到推送的内容契合读者的需求。对于如何获得用户数据库,吕赛英等报道了一是通过编辑部的投审稿系统获得投稿作者及审稿专家的信息。二是通过编委资源库获取相关编委的信息。三是通过行业学术会议的通讯录获取。四是通过高校院系网站获取专业学科带头人及相关学者的信息。五是与其他编辑部进行资源互换。

(三)学术会议承载综合性医学期刊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提出“中国的科研目前两头在外”,其中“一头在外”说的就是我国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却主要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例如,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他们研究的完整成果是肯定要发表在SCI影响力较高的国外期刊上,子项目或者是其中部分研究内容才会以中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而他们选择的这部分期刊主要是专业性期刊,而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能得到的研究结果就更为稀少了。那么综合性医学期刊如何才能吸引这类优秀作者的论文呢?以《重庆医学》发表在2014年43卷29期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论文《整合医学纵论》为例,《重庆医学》参与承办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为每位参会人员发送含有樊代明院士撰写的《整合医学纵论》述评的《重庆医学》消化专刊,很好地提高了《重庆医学》在全国消化病学研究领域专家中的影响力。

三、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能力建设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一、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人才因素

在科技期刊品牌培育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支认真、负责且有专业化水平的作者队伍、编辑队伍及经营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而期刊的质量正是一个期刊品牌的立足点。在众多人才中,编辑队伍则是决定期刊成败的关键,这主要是由于编辑可以从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对期刊所发表文章进行把握⑧。编辑队伍的专业化与学者化,要求编辑不仅是某一专业的学者,还应是一位编辑学的学者。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通常都是需要非期刊内部的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编委和审稿队伍,他们是科技期刊学术治理机构和学术决策组织的重要形式,而这支编委和审稿队伍的组建及其管理对于经营好科技期刊,提高期刊质量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层次化、国际化的编委和审稿人员有助于期刊吸收国外优质稿件,加快稿源的国际化;另外,还可以提高科技期刊品牌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这些专家也为期刊品牌培育发挥着“品牌载体”功能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提高科技期刊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读者。实践证明,国内外著名品牌科技期刊无不凝聚着相关学科众多著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⑨。综上所述,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期刊的编委对于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科技期刊的编委中拥有“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占7.5%,博士生导师占48.2%;这说明在这些科技期刊编委会中凝聚了大量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⑩。除了科技期刊品牌的创建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需要期刊管理人员具有超前、高度的战略观念,善于经营和管理,具有信息资源、专家资源、学术资源和学科的独特优势,还需要对现如今的科学技术有着独到理解,这样才能在一定的高度上为期刊发展制定经营策略。

二、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培育与品牌营销

在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过程中,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构成期刊品牌的要素中,科技期刊品牌营销宣传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期刊的质量、特色、权威性和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形成的核心要素;特别是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培育及营销,这是期刊品牌培育的重要内容。如近年来内地学者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上知名的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这就说明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上知名的期刊上已经被内地学者视为一种学术荣誉、水平和地位的象征⑾。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工作者对期刊品牌的心理评价首先来自标志、内在品质、整体形象、自身文化、外在风格,只有在封面设计、期刊的标识设计、背景色调设计、栏目的设计与选择等方面给读者和作者以视觉上的差异化效果,从而抓住读者和作者的视线。品牌科技期刊不仅仅要有设计上的吸引力,还必须具有与期刊品牌相匹配的品牌信誉,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树立起公平、公正、严格、负责的品牌形象,这是维护期刊品牌忠诚度的法宝,也是保持期刊品牌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要保持科技期刊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让读者和作者对品牌期刊持续保持良好的看法或印象。良好的品牌形象还需要策划人员进行宣传,使其在广大读者和作者中扩大知名度,将期刊普及度增加,提升和体现期刊品牌的溢价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主办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展览会、学术论坛可有效地提高期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据统计⑿,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各种会议营销活动中出现的频次还比较低,而在国际性的会议营销活动中就更少见。这就直接导致期刊经营收入依赖国内纸版期刊发行收入、版面费、审稿费等传统期刊的盈利模式,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品牌溢价价值。

三、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在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实践中,有一些期刊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无品牌标识,大部分没有组织参与国际期刊展会宣传。这就要求广大科技期刊从业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品牌建设,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从思想上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构建期刊品牌识别系统,转变观念,树立期刊品牌的自我品牌,向着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期刊品牌国际化程度低

一个国家出版的学术期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学术发展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它是科技传播交流和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载体。而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尚缺乏像Science、Nature这样的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国际品牌科技期刊。相关文献报道⒀我国科技期刊中国外学者投稿量仅占全年收稿总数的0.26%,而且在国际上被引用最多的期刊亦未超过5000,影响因子仅为2.0,与引用为32万的Science杂志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即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革除目前众多科技期刊中小、散、乱的结构性弊端;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期刊检索数据库体系,进行品牌化经营,建立自己的科技和社科文献品牌体系;通过期刊风格的定位,内容的整合创新,建立自己的学术期刊评价国际话语权;同时利用网站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经营知名度,找到品牌建立的路径。选准目标,重点打造,择优扶持,构筑自己核心竞争力⒁-⒃。

3、科技期刊品牌维护与管理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维护与管理,未能将其纳入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科技期刊品牌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缺乏国家层面的“科技期刊品牌”发展规划,而且有些学科期刊方向与内容严重交叉重复。另外,政策导向和学术评价体系偏颇。这就要求调整学术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上的偏颇现象,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倡导创新性论文;并在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方面给予倾斜和引导。

4、科技期刊品牌营销推广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