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医疗保险

大学生医疗保险

大学生医疗保险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第1篇

(一)采取自愿的原则

在新医疗改革当中,大学生医疗保险采取自愿的原则,大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与到医疗保险中。而能够参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学生范围是比较广的,例如全日制的高校学生、研究生等。这样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扩宽了大学生就医的选择,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二)大学生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保证

按照规定,大学生医疗保险由大学生所在学校的城镇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管理,相关的保障制度也遵照当地管理机构的规定,提高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水平,这也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医疗保险中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大学生医疗费用有了很大的优惠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费用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的特点,除了大学生自身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外,政府会在这方面给予很大的补助。除此之外,有些院校也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而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国家和政府也是特别重视的,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资助大学生医疗保险中需要个人支付的部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学生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正趋于逐渐完善的过程,在相关规定上也是比较富有人性化的,能够尽可能地帮助大学生就医,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没有充分地认识通过对某院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了100名学生,就是否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知识进行调查(表1)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完全了解的学生只有5%,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比重,因此也可以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是不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的。面对这个现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一就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通过新医改可以了解到政府是比较关心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但是却没有对此进行具体的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学生,宣传的不到位使很多学生都不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其二则是大学生没有主动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很多学生都是只知道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存在,而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并且很多人没有积极去了解,觉得对自己没有多大的用处,这也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医疗保险对大学生的保障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5岁这个范围内,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身体状况是比较好的,因而所花费的治疗费用也比较少(表2)。现有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中,只限于对大学生大病的医疗补助,而那些小病是不在补助范围之内的。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身体状况都比较好,偶尔生病也是一些小问题,而这样也使得大学生在治病上所花的费用比较少,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学生医疗保险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长期治疗费用的累积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讲更是很大的负担,因此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医疗问题。

(三)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不断增大近几年实行的医疗保险改革增大了政府对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但是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所需医疗费用也是非常庞大的。而政府投入的基金也有一定限制,更多是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缴费,这样很难维持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我国大学生人数每年在逐渐递增,本来已经面临很大困难的医疗保险基金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基本权益也无法得到保护。

三、“新医改”背景下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的建议

(一)由自愿参加原则转变为强制性原则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相对于国外来说是有一定差距的,国外很多国家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帮助,早已采取强制性原则。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在医疗方面应该得到更切合实际的保护。鉴于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不了解,参保意识比较薄弱,应该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加强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更多大学生的权益。

(二)提高各高等院校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各高等院校中,学生们往往会选择在校医院进行治疗,但是现在校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治疗水平较低。首先是要优化校医院的医疗服务,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治疗;其次是可以联合其他院校进行改革,汲取各院校的优势进行合并,不仅有利于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最后校医院要根据学生的就医情况来进行调整,校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从调查结果得知大学生患的病主要是小病,校医院就要针对这种情况优化治疗,与大学生医疗保险联系起来,解决大学生小病得不到补助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责,加大对医疗保险事业的宣传、投入和保障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大学生医疗保险事业;其次就是加大对医疗基金的投入,面对我国医疗基金出现的问题,政府应该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与城镇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划分,给予大学生更多地支持;最后在新医改的条件下,对大学生的医疗保障范围做出相应调整,对普通的小病也给予一定补助,缓解大学生医疗费用的部分压力。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经过多轮的修改,在广大民众的无限期盼中,国家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并将大学生医保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本文就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作了阐述,并就目前该项政策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随着高等 教育 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显著扩大,到200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达到2300万人,其中包括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等。而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原来的公费医疗及学生平安险远远不能满足 治疗 的需要。我们在网上或身边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贫困的大学生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发出求助,学校师生、社会团体以及媒体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大学生作为国家 发展 的栋梁,其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正是基于此,今年两会后,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出台,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将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直至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医疗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公费医疗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目前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始建于1952年,从1953年起,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按照计划内招生人数向高校拨发一定数额的包干医疗费用,医疗补贴标准从1994年至今都是60元/年。这部分医疗补贴只针对高校计划内的学生,计划外学生(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自费生以及委培生则不能享受此补贴。由此可见,这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成问题。同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只对基本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如常见处方药品,小额的医疗支出,门诊医疗费用等,存在保障范同小、水平低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高校医疗机构比喻为“慈善机构”,渴了给点水,饿了给点饭,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二)学生平安险(学平险) 

学生平安险是在校大学生可以购买的一种商业医疗保险。学平险包括死亡、残疾给付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大学生,患大病的风险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公费医疗保障并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风险,况且对于很大一部分非计划内的学生还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所以,大学生购买商业健康险可以作为医疗保障的补充。但学平险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它是商业险而非社会保险,故要求学生在投保前身体必须是健康的,所以身患疾病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非健康学生是被排出在学平险之外的。其次,对于学平险,各个高校缴纳的保费一般是每年20~50元,保费低,但保障水平也低,最高赔偿额度一般在2-6万元之间,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更是杯水车薪。还有就是学生对学平险的具体条款并不是很清楚,在索赔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需要自行先垫付医药费,事后凭借费用发票、诊断证明及病历才能得到补偿,这也无异于“雨后送伞”,给贫困家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 

(一)“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鉴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长期的调研和研究,借着本次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的东风,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终于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该《指导意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1.基本原则:坚持自愿原则;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学生实行属地管理。 

2.主要政策:(1)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2)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3)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各地采取措施,对家庭 经济 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概况 

继《关于将大学生纳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实施细则。在浙江,《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9月1号起实施。具体措施为:9月1日起,在杭高校大学生(外国留学生除外)每年只需缴纳30元钱(学生个人每年缴纳30元,同级财政补贴90元),住院生大病的医疗费就能报销,报销比例在70%一80%,且没有设定最高支付限额,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严重疾病,即便住院医药费花了l5万元或更多,统筹基金始终是他们的坚强依靠,费用至少能报销80%以上。这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杭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 

北京和沈阳两地对大学生医保t作也发出了量化通知:北京地区将把北京市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 教育 的全日制非在职非本市户籍的大学生,纳入到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当中,标准与京籍学生相同。沈阳地区规定2009年级大学新生要100%参保,2008年级以前的在校大学生参保率不能低于40%。参保标准为:每人每年筹资80元,其中政府补助40元,个人缴纳40元,医保基金对每位参保大学生的年最高支付限额为l0万元,且该地区的参保学生在放假和实习期间都能享受医保。

经济 相对滞后的西北一带如陕西,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规定大学生医保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且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毕业后就业的,应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 计算 。同时指出,大学生在假期、实习、休学期间,可选择居住地或实习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部分,由统筹基金给予报销。大学生在校期问异地就医和转诊 治疗 ,按照高校所在市(区)城镇居民医保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 总结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的举措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正如本文所述,在这之前,与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关的是国家公费医疗制度和商业险学平险的补充。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公费医疗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小病得不到报销,得了大病时报销的比例却又很小,加之此项制度只能报销一些特定的药品以及特定的 医院 ,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未能享受公费医疗。学平险又由于是一种商业险,有在投保资格及理赔标准和程序上的种种弊端,大学生因此从中受惠有限。随着鸡肋似的“公费医疗”转变为社会医保,大学生虽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但是由此而来的方便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社会医保覆盖范同广,保障高。该项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且没有象商业医疗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查,这给已经患病的大学生带来了春天的雨露;同时支付限额较高,甚至有些城市未设定支付限额,这对患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其次,保费较低,基本上都在学生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且确实有困难的还可申请其他途径的免交,真正惠及到了每人每户。再次,社会医保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在时间的延续上和未来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业保险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此外,由于社会医保还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时间段内的医疗保险、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直接挂钩,这也是普通商业保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1.公费医疗阶段。现有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实施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特点是:医疗费用国家全面负责,保障水平较低。50多年过去了,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政府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投入却一直未见增加。每年高校主管部门拨发包干医疗费,重点院校一般为60元,而一般院校只有十几元。我国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公费医疗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医疗需要。大学生得一次感冒就要花掉几十元的医疗费,更别说患上重大疾病。“病不起”成为高校中十分尴尬的现象。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形同虚设。

2.公费医疗向商业保险转变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纷纷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在公费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商业保险。主要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学校主管部门拨款给校方医院,对于大学生的门诊费用采取公费医疗的方法,对门诊费用进行报销。严重疾病住院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3.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基金制度的转变。各高等学校自身建立学校自主筹资,分配的医疗基金,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难题。湖南省多所大学酝酿联合建立“大学生大病救助基金”。徐州师范大学在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生团体保险与医疗互助基金相结合的制度。在大学生中采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很好得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特点,但在我国这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各个高校改革措施也不尽相同,缺乏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安排

根据现阶段大学生医疗保险状况,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方法,在大学生中也采取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的筹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各部委的教育财政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二是学校自身的投资。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归学校自主管理,财务模式实行现收现付制,余额转归下年基金。主要支付学生普通住院费用;严重疾病治疗费用。个人账户方面,学生自主筹资,自我积累。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建立个人账户,通过三到四年的积累,个人账户会达到很可观的规模。个人账户主要支付个人门诊费用以及普通疾病的医药支出,可以采取“医保卡”的形式,方便个人账户的支出和使用。

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规模和筹资比例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以辽宁省的高等院校为例,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总规模为每人200元左右。其中统筹基金占其中的80%左右,即160元左右。这160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构成,相当于大学生公费医疗支出,这部分资金占到总规模的50%以上,保证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100元以上的医疗补助。第二部分由高等院校自主投资,比例为30%左右,即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投入60元的医疗补助。这两部分资金构成了由学校掌管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在个人账户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占总规模的20%,即个人每年要缴纳40元左右。这样以来,在校学生规模10000人的高校,每年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会达到200万元。根据大学生疾病率以及医疗消费状况,这笔基金完全可以应对大学生的严重疾病治疗和康复问题,有效地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功能。

三、大学生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模式的建立时应采取强制参加的原则,保证要覆盖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采取的是大数原理,参加的保险人数越多,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范围,保障力度越大。据中国保险报的调查,目前,有28 %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 %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 %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所以在建立这种制度模式时,要坚持强制参加的原则,做好参加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

2.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医疗统筹基金在实行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应实行省级统筹。一方面,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很不不平衡,但省级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均等。而在省际之间,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很难做到基金的协调统一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医疗消费状况,实行省级统筹更适合大学生医疗统筹医疗的管理,并且降低统筹基金的管理费用。

四、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在校大学生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47%。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是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具有自身明显的优点。这种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克服了公费医疗保障水平低,而且不适应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消费的特点。另一方面克服了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可及性差,理赔过程复杂的缺点。

2.切实降低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总体来看保障效果不佳,并且在校学生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辽宁省普通高校中,每人每年投入的商业医疗保险约为40元,虽然与个人账户缴费水平相当,但保障水平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采取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对于日常疾病的治疗可以动用个人账户的储蓄,大病重病时动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大学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真正地应用到医疗消费中,既减轻了医疗负担,又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

3.完善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在各省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模式,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制度良好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疗保险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笔者在此也特别强调,对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说,至今还没有一部根本大法,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但法律效力上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五、结论

对于我国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法,笔者在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也只是一种尚需完善的制度。但有一个事实不容我们回避,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不应该是新医改中“被遗忘的角落”。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医疗福利,同时也会促进高校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和教育管理事业得到双向发展。总而言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总体上应建立一种: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慈善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充分负责,四位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3]黄海霞 肖 锐:《浅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卫生经济研究 2005年7月.

[4]刘铁明:《被医改遗忘的角落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3月.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第4篇

1.公费医疗阶段。现有高校公费医疗制度是1953年实施的。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的特点是:医疗费用国家全面负责,保障水平较低。50多年过去了,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政府对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投入却一直未见增加。每年高校主管部门拨发包干医疗费,重点院校一般为60元,而一般院校只有十几元。我国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公费医疗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医疗需要。大学生得一次感冒就要花掉几十元的医疗费,更别说患上重大疾病。“病不起”成为高校中十分尴尬的现象。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形同虚设。

2.公费医疗向商业保险转变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高校纷纷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在公费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引入商业保险。主要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学校主管部门拨款给校方医院,对于大学生的门诊费用采取公费医疗的方法,对门诊费用进行报销。严重疾病住院费用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3.商业保险向社会医疗基金制度的转变。各高等学校自身建立学校自主筹资,分配的医疗基金,来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难题。湖南省多所大学酝酿联合建立“大学生大病救助基金”。徐州师范大学在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生团体保险与医疗互助基金相结合的制度。在大学生中采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很好得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特点,但在我国这种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各个高校改革措施也不尽相同,缺乏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制度安排

根据现阶段大学生医疗保险状况,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方法,在大学生中也采取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基金的筹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等各部委的教育财政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二是学校自身的投资。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归学校自主管理,财务模式实行现收现付制,余额转归下年基金。主要支付学生普通住院费用;严重疾病治疗费用。个人账户方面,学生自主筹资,自我积累。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建立个人账户,通过三到四年的积累,个人账户会达到很可观的规模。个人账户主要支付个人门诊费用以及普通疾病的医药支出,可以采取“医保卡”的形式,方便个人账户的支出和使用。

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规模和筹资比例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以辽宁省的高等院校为例,统筹基金以及个人账户的总规模为每人200元左右。其中统筹基金占其中的80%左右,即160元左右。这160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构成,相当于大学生公费医疗支出,这部分资金占到总规模的50%以上,保证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100元以上的医疗补助。第二部分由高等院校自主投资,比例为30%左右,即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年投入60元的医疗补助。这两部分资金构成了由学校掌管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在个人账户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占总规模的20%,即个人每年要缴纳40元左右。这样以来,在校学生规模10000人的高校,每年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会达到200万元。根据大学生疾病率以及医疗消费状况,这笔基金完全可以应对大学生的严重疾病治疗和康复问题,有效地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互助共济功能。

三、大学生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建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模式的建立时应采取强制参加的原则,保证要覆盖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采取的是大数原理,参加的保险人数越多,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范围,保障力度越大。据中国保险报的调查,目前,有28%的学生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有18%的学生未参加但认为有必要参加,有53%的学生未参加并认为没必要参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所以在建立这种制度模式时,要坚持强制参加的原则,做好参加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

2.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医疗统筹基金在实行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基金的统筹层次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应实行省级统筹。一方面,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很不不平衡,但省级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均等。而在省际之间,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很难做到基金的协调统一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大学生医疗消费状况,实行省级统筹更适合大学生医疗统筹医疗的管理,并且降低统筹基金的管理费用。

四、建立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在校大学生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47%。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对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立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是大学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社会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具有自身明显的优点。这种制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克服了公费医疗保障水平低,而且不适应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消费的特点。另一方面克服了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可及性差,理赔过程复杂的缺点。

2.切实降低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采取“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的模式。总体来看保障效果不佳,并且在校学生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辽宁省普通高校中,每人每年投入的商业医疗保险约为40元,虽然与个人账户缴费水平相当,但保障水平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采取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对于日常疾病的治疗可以动用个人账户的储蓄,大病重病时动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大学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真正地应用到医疗消费中,既减轻了医疗负担,又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

3.完善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在各省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医疗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模式,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制度良好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疗保险的法制性和规范性。笔者在此也特别强调,对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说,至今还没有一部根本大法,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但法律效力上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五、结论

对于我国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法,笔者在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加个人账户模式也只是一种尚需完善的制度。但有一个事实不容我们回避,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不应该是新医改中“被遗忘的角落”。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医疗福利,同时也会促进高校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和教育管理事业得到双向发展。总而言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总体上应建立一种: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慈善机构积极参与,个人充分负责,四位一体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摘要:2009年4月7日,新出台的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指出,我国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以及现阶段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转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建立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紧迫性。其次重点阐述了建立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适应我国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最后讨论了在建立大学生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医疗保险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建立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3]黄海霞肖锐:《浅析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7月.

[4]刘铁明:《被医改遗忘的角落大学生医疗保险》,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3月.

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知晓率;参保率;受益率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SZ090236)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8日

目前,我国各类在校大学生达3,000多万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2008年国务院《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决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9年国务院新医改方案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所有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自政策实行以来,我国各地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96.3%的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大学生的参保率普遍偏低,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大学生医保制度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进展状况分析,明确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提高大学生参保率,确保大学生的医疗权益和健康,降低和减少重大疾病给大学生及其家庭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

一、各地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展情况

本文选取全国11个城市作为样本对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进展情况调查分析,其中既有东部地区城市、中部地区城市、西部地区城市,也有南方城市、中原城市和北方城市。这11个城市为:青岛市、成都市、南京市、合肥市、南昌市、泉州市、重庆市、呼和浩特市、镇江市、保定市、昆明市。

(一)各地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情况

1、实施年份。调查结果显示,青岛早在2007年即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阶段就把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他各地区则是在国家《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之后才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于2009年实施。

2、筹资状况。各城市人均年筹资总额南京市较高为300元,青岛市较低为40元,其他城市均在100~150元。各城市人均年个人缴费南京市较高为100元,昆明市较低为10元,其他城市均在20~50元,其中南昌市由财政全额支付在南昌就读大学生150元/年的保险费。各城市政府补贴南京市较高为200元,青岛市较低为20元,其他城市均在70~150元。至于个人缴费则南昌市最低,个人不用缴费,南京市最高每人每年缴费100元,见表1。(表1)

3、补偿标准。各城市三级医院起付标准,呼和浩特市较高为700元,昆明市600元,泉州市较低为250元,其他城市均在300~500元。各城市封顶线,合肥市较高为30万元,南京市为22万元,昆明市最低为2.5万元,其他地市均在6~15万元。二级及以下医院起付标准大都在100~300元,南京市较高为400元,泉州市较低为50元。各城市三级医院补偿比例大都在50~70%,南京市补偿比例较高为80%。二级及以下医院补偿比例依照三级医院依次递增约10%。

(二)各地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认知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调查的城市既有南方也有北方,既有东部也有西部的,但是总体上各地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认知状况差。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至今,知道这件事的大学生比例仍然有待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保定市知晓率较低为50.20%,南昌市较高仍然只有80.90%。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研究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我们就会发现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了解率低于40%,调查的各地市的结果显示,多数地方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了解率不足30%。如果大学生不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势必会对其是否参保产生影响。(图1)

(三)各地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状况。研究发现,各地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差异很大。南昌市参保率最高为100%,昆明市参保率为95%,这两个城市几乎达到全覆盖。而有些城市则不尽如人意,如保定市参保率为32.8%,重庆市为53.9%,南京市为52.5%。总体来看,调查城市中有约一半的城市大学生参保率不到60%。

(四)各地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受益状况。大学生的受益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收益率总体不高。重庆等五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保受益率均低于6%,其中合肥市相对稍高为5.3%,青岛市较低仅为0.08%。(图2)

二、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参保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无关。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参保率和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各地市的参保状况和财政支持力度关系密切,财政支持力度大,个人缴费少,相应参保率就高。

(二)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了解率低。调查发现,整体上国内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不熟悉,只有约1/3的人了解该项制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换,这就要求我们改进工作方式,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宣传。

(三)大学生医保受益率低。研究发现,各地的大学生受益率普遍偏低,基本上都在10%以下,不少地市甚至在5%以下。面对如此低的受益率,很多学生感觉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没有多少作用,没有几个人能够报销。

(四)大学生医保补偿比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地规定了各种各样的补偿标准和条件,但是由于学生们对医疗保险的不熟悉和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们在医院只能听医生的,但最终报销的费用比例仍然较低,占全部医疗费用的比例不到1/4。这使很多同学认为参加医疗保险无用,报销不了什么钱,从而影响了未来的参保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彩,王健.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0.6.

[2]岳小苗,何骄.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利与弊――基于成都市医职改革的实行[J].经营管理者,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