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大数据论文

金融大数据论文

金融大数据论文

金融大数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数学 投资组合

一、金融数学相关理论

(一)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是于1952年由马尔柯维茨提出的,其主要通过利用方差来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计算,即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指在特别时间内的方差最小点与最大点之间集合,同时指明当无差异曲线能够与某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发生相切时,那么其选择的投资组合决策为最佳,反之,则最差。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该理论是由著名专家学者夏普、林特纳以及默顿经过多年探讨所得,其主要以投资组合理论为根本,研究和提出证券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之间存在必然关联,进而根据研究分析提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当投资者在证券交易市场上选择适合的股票时,其所选择的股票应能够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所得函数与证券走向线相切,而所得相关切点值和市场线中的斜率是取得最佳资本资产定价的重点,也是资本资产定价的核心。通过金融产品选择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应用,使其能够在证券选择、投资估算、资本预算以及投资风险分析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三)B-S期权定价公式

B-S期权定价公式是在1973年由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的,其通过多经研究与努力证明了期权的合理价格并不依赖于投资者喜好,且与当前值和未来预测相关,并根据研究总结提出能够计算期权定价具体公式,称其为B-S公式。B-S公式的提出为期权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发展提供了依据,并由于该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产品开发与定价。与此同时,著名专家默顿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股票支付红利期权定价公式和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

二、金融数学理论研究在我国的新进展

(一)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各国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相关随机问题,进而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其中,且通过利用测度理论和泛函分析方法概括得出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直至上世纪70年代时,通过对该理论的应用和分析发现其是连续时间内解决最优投资问题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随后的应用中对其进行深化的研究,并发现其在假设连续型交易条件下会随着交易的变化而发生连续变化,这是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证券投资的典型差别。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弱化连续变化下最优控制理论存在的相关问题,致使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产生。我国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专家彭实戈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我国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二)鞅理论

当前世界各国在金融理论方面研究和应用都以鞅方法定价理论为基础。鞅理论提出在证券金融市场有效假设的条件下,证券价格等价于一个随机鞅过程。同时,各专业学者在以等价鞅测度概念为前提条件下,制定了一套用于解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的方法,有效规范了金融市场的定价计算和良行运作。我国郭文旌等著名专家也对鞅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最优停时理论

最优停时理论是概率理论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随着该理论在概率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投入其中,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了我国金融行业和产品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合理化应用和分析最优停时理论,有效解决了由固定交易费用证券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概括归纳出投资决策简化算法,同时将最优停时理论与投资组合等理论相结合,优化理论理念,简化方式方法。

三、金融数学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金融数学新问题

金融数学模型建立在以假设为根本的前提条件之下,而这些前提条件可能与当前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同和不合理现象,因此,这些假设前提的存在就变得极不合理,并且需要通过利用金融数学理论方面内容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由于各国金融背景和经济形势都明显不同,其普遍根据自身国家的金融情况来明确金融模型和方式方法。同时,即使这些假设条件能够与实际相符合,顺应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其金融产品和社会需求也随之创新和变化,进而所出现的问题也各有差异,金融理论和数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多。

(二)明确实证研究方向

实证研究主要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真实有效性,即所选择数据应由金融市场现实数据信息所得,通过金融类型建立有效的金融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分析基础,总结得出相关数据信息存在的规律性,最后对所得数据信息与现实数据进行比较。假如数据并非金融市场中实际存在的数据信息,仅仅是根据研究人员专业角度出发,根据其专业经验来确定数据信息内容,或者根据研究人员逻辑推理所得,而这些数据分析难以准确地、客观地揭示出金融市场真实发展规律。

(三)金融数学研究展望

当前金融系统普遍由多元化、不确定性等多元素构成,因此,其对金融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金融市场行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一方面,金融市场出现突发事件、信息不对称、波动等情况都要通过利用金融数学来解决。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情况主要是体现在随机方面,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波动现象。除此之外,随机最优控制和随机微分方程这些方式也在不同的金融领域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突变理论和冲击理论也同样应用于金融行业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人们难以通过数学理论来对其进行处理,但一些对策理论能够很好的与金融行业应用相结合,比如:统计学和计算机学已在金融数学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从此可以发现,金融数学的全方位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快的推进国家经济形势发展以及创新金融产品类型。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过程中,金融数学并不是万能的,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金融数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把金融数学研究和金融管理发展作为当前国家大事、要事来抓,我们坚信其一定会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宗岐,刘宣会.金融数学概述及其展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24-27.

金融大数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模拟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36-02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关股票、债券及其衍生产品的研究不断地趋于成熟,与此相关的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不断有新成果涌现。1997年,罗伯特·C.默顿减弱了由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的有关期权定价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与迈伦·斯科尔斯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当时布莱克还健在的话也能得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市场不断完善,股指期货成功推出。随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建立,金融交易总量得以大幅增长。国内金融工程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我国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高校在逐年增多。同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金融人才。高校中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佳颐和宋彤在《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中指出,作为金融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巨大,人才质量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金融产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事关民生福祉。因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一直备受关注。所谓顶层设计,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从学校及学科建设层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所以,高校在培养金融人才时,除了讲授金融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适应当前金融工作实际。同时,要从市场适切度(即适应程度)和知识能力两个方面培养。

1 培养学生投资观念

学生在大学学习的金融工程学是研究利用远期合约、期货、互换、期权等产品进行资产选择、资产定价、套期保值等理论。高校中的学生在接触这些理论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际资产投资经验,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借助模拟投资系统给学生介绍股票投资、期货投资等基本投资操作,同时关注国债、企业债券、世界股票指数、外汇、黄金走势,了解互换合约的交易方式,借助国内及国外网站了解期权合约的交易规则。互联网上许多网站都提供财经信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和讯等各大网站都有财经频道,时时报道财经信息、股市动态、各股行情、外汇产品、基金盈亏、全球股指、黄金走势以及投资方法和投资计算器。利用网络,学生在课后可以很好地跟踪股票价格变动,了解投资动态,分析经济变化趋势,丰富业余生活。

鼓励学生关注全球金融交易所的交易信息,了解各国主要的交易所的网站,如我国内地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FFEX,.cn)、大连商品交易所(DEC,.cn)、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cn)、郑州商品交易所(ZCE,.cn),香港的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hk);可关注国外的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https://)、伦敦证券交易所(LSE,)、新加坡交易所(SG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英文;/cn-s,中文简体)、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东京证券交易所(TSE,tse.or.jp)、韩国证券交易所(KRX,krx.co.kr/index.jsp)等交易所的交易;关注几大银行网站,了解利率、汇率、黄金、基金等走势;关注保险的投资方向等活动。

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Excel软件、计量经济学中的Eviews软件、SPSS等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具有现代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研究各种经济变量间长、短期的关系,寻找套期保值或套利的机会。综合各种数据,分析国内、国外经济运行情况,把握投资方向,利用模拟炒股软件、模拟股指期货交易软件、各种理财计算器,计算模拟投资的盈亏。时时检查资产配置,讨论投资方向,根据理论计算敞口风险,确定做多还是做空。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学生根据世界各地工作时间,实时跟踪金融数据的变化,实时了解各国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前景、金融投资方向、风险状况,了解各国股市、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关注时事,了解汇率变化,分析并预测股市、期市、银行等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化趋势。同时也要关注非金融市场中的相关信息,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调研小组,研究当地或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投资情况,走访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了解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了解金融人才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了解这些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成为具备高素质、高知识储备的综合型人才。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课上的理论学习,已经掌握无套利原理、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积木分析法等理论。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定价、投资分析,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是关键。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金融数据分析,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验。将学生分组,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投资,根据市场上基差的变化,寻找投资机会和套期保值机会;根据相关系数和β值确定套期保值合约的份数;研究利率的变化,利用利率合远期约、利率期货合约进行投资实验。建立投资的风险测评系统,计算投资风险系数,评估投资风险。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投资大赛,与投资公司合作,定期组织培训,使学生了解新的投资产品构建方法,了解最新的投资动态。学校可以建立金融实验室,通过模拟银行业务实务、模拟金融期货交易实务、模拟证券投资实务、模拟财务会计实务、模拟保险实务等实验,实时跟踪金融信息,实时监控金融风险,实时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投资趋势。与金融机构合作,分析金融风险,为当地经济服务。

同时,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将传统考试模式转换成传统考试模式与实验考试、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金融工程学的教学不只是讲授金融投资知识,还要培养对金融数据变化的敏感性、对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投资的动手能力。因此,许多大学都设立了金融工程实验室,这是为我国培养金融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投资模拟,理论指导投资,投资又可补充理论。所以,金融工程学的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佳颐,宋彤.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3(10):87-88.

[2]何启志.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1(9):215-216.

[3]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07-109.

[4]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68-70.

[5]王鹏.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金融天地,

金融大数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深化;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043-04

引言

四川省作为一个西部甚至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严重影响着四川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必须把农业经济增长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有农业经济发展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意义。而农村金融机构又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然而,到底农村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究竟怎么样,有待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研究当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于1973年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实施金融深化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以Goldsmith、Levine、King等为首的一大批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Goldsmith(1969)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不能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且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King and Levine,于1993选取了80个国家30年的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本形成、生产率提高以及经济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帕加罗(Pganao,1993)运用简单的AK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同时,在国内的研究当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又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谈儒勇(1999)依次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以及金融中介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的实证关系;章奇、何帆、刘明兴(2003)从金融自由化、政策抑制性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高水平的储蓄和投资的前提下,金融深化如果能够带来一国的金融发展,就能够部分的改变一国的金融抑制,有效地配置一国的金融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陈柳钦、曾庆久等,韩廷春、夏金霞的研究表明,在1981―1991年间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在1992―2002年间中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林毅夫、姜烨(2006)运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庞晓波、赵玉龙(2003)通过二十几年来的实测数据验证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弱相关性的结论。

二、指标选取,数据的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选取

按照数据的可得性和实用性,并且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指标,我们选择了如下指标来度量四川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

在四川省统计年鉴中,我们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sr),农林渔牧增加值(nl),以及乡镇企业纯利润(lr)可以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可得性。

2.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知道,用来度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很多,但在此,我选择了存款规模(ckgm)和贷款规模(dkgm)以及农业贷款规模(nygm)和乡镇企业贷款规模(xzgm)作为本文的农村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存款规模用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来表示;贷款规模用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来表示,农业贷款规模则是用农业贷款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乡镇企业贷款规模用乡镇企业贷款与农业贷款余额的比重来表示。这里指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合作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

(二)数据来源

本文用来度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农村人均纯收入(sr),农林渔牧增加值(nl),以及乡镇企业纯利润(lr)均来自于四川统计年鉴,由于大样本能得出更精确的结论,本文收集的数据是1980―2009年这三十年的统计数据,其中有部分年份数据缺失,本文采用了数据的推算法得出缺失数据,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用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来自《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同样,对于某些缺失的数据才用推算法取得。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1.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在现实经济当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虚假回归(伪回归)现象,即两列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使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经济关系,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可决系数。而恰恰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很多变量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即都是非平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这些变量进行检验之前先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也就是单位根检验。

ADF检验由下面三模型完成:

模型1:ΔXt=α2Xt-1+βΔXt-i+μt

模型2:ΔXt=α1+α2Xt-1+βΔXt-i+μt

模型3:ΔXt=α0+α1t+α2Xt-1+βΔXt-i+μt

模型3中的t是时间变量,代表了时间序列随时间变化的某种趋势(如果有的话),虚拟假设都是H0∶α1=0,即存在一个单位根,模型1和模型2的差别在于是否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实际检验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最后模型1,何时拒绝零假设,即元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合适停止检验,否则,就要继续检验直到模型1为止。

2.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验证四川省农村金融深化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就必须对两者进行格兰杰检验。格兰杰检验是假定两个变量X、Y互有分布滞后影响,从因果上侦破其因果导向关系,即X是Y的原因或Y是X的原因或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再对以上设置的6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再对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变量两两做格兰杰因果检验。以便找到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关系及持续性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Innovation)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模型中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以两变量的VAR模型说明脉冲响应函数的基本思想。首先建立VAR模型:xt=α1xt-1+α2xt-2+β1yt-1+β2yt-2+ε1t

yt= c1xt-1+c2xt-2+d1yt-1+d2yt-2+ε2t(2)假定VAR模型从第0期开始,即t=0,设ε10=0,ε20=0,则x0=1,y0=0;当t=1时,x1=α1,y1=c1,继续按照这种方法算下去,则求得的结果为x0,x1,x2,…,称为由x的脉冲引起的x的响应函数,同样求得结果y0,y1,y2…称为由x的脉冲引起的y的响应函数。由于前面的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证实四川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利用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进行冲击效应分析,以进一步探索两者的关系。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的是四川省1980―2009年的各年数据进行的检验。时间数列数据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检验,即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图1),从以上检验结果看,ADF数值都小于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这6个指标的一阶差分形成的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的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则称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协整的。协整关系反映了所研究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以上序列为单整序列,我们进一步检查它的是否协整。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二)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该方法是基于VAR模型的,因此需要先对VAR模型选取最适滞后阶数。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可确定Johansen检验的最适滞后阶数为1。为了使结论更具稳健性,本文同时采用了迹检验(Trace Test)和最大特征值检验(Max-EigenvalueTest)。Johansen协整检验在小样本中过分倾向于认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克服此缺点的办法是将迹统计量(LR)乘以(T-nk)/T进行调整,其中T、n、k分别为样本容量、变量个数和VAR模型滞后阶数。检验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水平下sr、nl、lr,dkgm,ckgm,ndgm,xdgm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共同的随机趋势。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要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因本文重点研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所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变量分别是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变量。检验结果(如图2);P值表示接受零假设的概率。由表可知;sr在3%的显著性水平上是dkgm的Granger原因,同时,sr在12%的显著性水平上是ndgm的原因。nl在3%的显著性水平上是dkgm的Granger原因。ndgm在4%的显著性水平下是nl的 Granger原因,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深化的作用较强,而农村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弱。

(四)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基于以上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促进金融深化的作用较强,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我再次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四川省农村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下只对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至图6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值。图中的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值随时间的变化路径,两侧虚线为响应函数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图1结果显示,dkgm的变化对sr的影响。给dkgm一个正的sr冲击后,经济逐步增长,比较稳定,而图2则说明sr一个正的dkgm冲击,金融发展稳步提高,说明四川省农村经济增长对金融深化的作用较强;图3和图4则显示,dkgm正的冲击对nl的的脉冲函数响应,表明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一个正向作用。图5和图6显示,lr的正的冲击对dkgm的影响较小,而dkgm的正的冲击对lr的影响较大。该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较大。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以上的实证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在四川省1980―2009年的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四川省的金融深化处于一种很艰难的发展境地,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四川省的农村金融深化一直是农村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或者说效果是很小的,几乎是微不足道的。这一点是完全不同于中国许多专家对全国农村相同情况的研究。具体来说,农村人均收入,农林渔牧增加值,乡镇企业利润的增加都促进了农村贷款规模的增加,也就是农村经济增长推动了农村金融深化。同时,农业贷款的增加也促进了农林渔牧增加值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利润增加也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更多的乡镇企业贷款。同时,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贷款规模的正向冲击对农村人均收入,农林渔牧增加值以及乡镇企业利润是有很大的正向作用的,因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四川省农村金融的深化将会对农村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1.加大扶持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对农村的直接金融支持。政府应该利用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易于推广的财政政策,以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开动脑筋,多方位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例如,对一些短期收益低但可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农业贷款项目,可以采取政府立项,财政补贴的方式予以扶持。

2.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信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增强农村金融的实力,就应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造和重组进程,提高其竞争力。一是妥善消化历史包袱和政策性负担。比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办法,将不良资产交由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搞好债权保全。还应根据其剥离的不良贷款现状,按一定比例,注入一定数量的长期、低息再贷款,支持其逐步消化历史包袱。二是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必要的政策扶持。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一些优惠政策,例如适当降低税率,对农村金融机构种植业、养殖业贷款的收入减免营业税。

3.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加强金融监管。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要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干预以提高金融效率,不是放弃政府对银行和其他重要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相反,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力度,使政府由干预者转变为监督管理者。所以在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民间金融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其次,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促使民间金融交易的正规性和安全性。

4.加快支农商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提升其支农的业务水平和效率。一要继续作好信贷服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的需求,是商业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内容:一要提升结算业务的水平和效率,商业金融主体应完善其结算体系,利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结算服务;二要积极稳健地推行理财服务,商业金融应向广大农民群众导入科学的理财理念,大力营销储蓄、国债、保险、基金等个人理财业务,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作好理财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仁祥.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

[2]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3]约翰・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中文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中文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5]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文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6]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4,(7).

[7]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R],2001.

[8]曹力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课题报告[R],2000.

[9]冉光和,李敬,等.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G]//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论坛工作论文,2005.

Resarch on Relationg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in Sichuan 1980―2009

PU Chun-hua

(South West University,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bei637000,China)

金融大数据论文范文第4篇

大数据金融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

与过去一年大数据成为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相比,其实2007年人类制造的信息量首次超过可用存储空间更应作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而自此之后,信息量与存储空间这两者间的剪刀差飞速扩大。根据google测算和估计,2010年世界范围内数字信息量达到了1ZB。预计到2020年,每年都将产生35ZB的大数据。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的定义:大数据指那些用现代常规处理技术不能处理的海量数据。

而淘宝网每天超过8亿件在线商品和超过6亿的手机网民正是产生大数据海量信息的实现来源的缩影。无论我们是接受还是拒绝,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而大数据之大,除了数据本身的信息量的“大”以外,更重要的是数据(信息)之间的链接变得更加容易和低廉,即观察事物的维度更加的丰富。而社会生活的泛数字化和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各种商业组织甚至个人能够以过去无法想象的复杂度、速度和精准度从庞杂的数据中获得足够的预判性以指导它们的商业行为。

二、大数据金融现状分析

大数据对许多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现代经济枢纽和核心的金融业也出现了大数据模式的端倪。当然,大数据金融这个概念尚未得到金融业界人士的重视,他们更多的讨论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确实,2013年的金融界的一系列耀眼的事件都离不开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公司的身影,如P2P网贷平台的兴起与破产,余额宝理财通的膨胀,第三方支付的大行其道等。但就笔者看来,金融业与互联网在2013年的跨界应更多基于大数据背景,互联网只是大数据背景的表象而已。

原因有三,首先,从行业的本质来看,无论是我们讨论的金融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最核心的原料和产品的都是大数据,对金融企业,用户数据是其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找出合适的存贷双方完成交易的基础;而对互联网企业,无论是提供互联网服务还是提供金融服务,客户信息、购买行为记录都是其涉足金融业的基础。其次,互联网企业的大行其道离不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虽然互联网业早在20年前就已出现,但从全世界来看,尤其是在非发达国家地区,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的脚步去相当缓慢,其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近几年来才得以发展。第三,金融企业近年来跟随大数据技术的脚步,在其积累的庞大客户信息数据基础上,在大数据软硬件设施、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应用领域做出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尝试。因此,对于13年互联网和金融企业的跨界经营,“大数据金融”比“互联网金融”更加深入本质。

透过2013年这一切跨界的各种事件,所谓大数据金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传统金融行业中,金融服务机构作为中介撮合交易并赚取利润,其最大的凭仗即是信息,这里包括对客户的信息和对金融产品的信息。而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通过网络传播、云端存储等技术的支持,能够及时传达给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尤其是对于购买者,可以实时获知金融产品的信息,有效管理自己的资产,而不再依赖于传统金融产品中介。

2、降低了金融产品的系统风险。在传统金融产品领域,风险很大程度来源于金融产品提供者的信用。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对提供者的信用能够事前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而不仅仅依赖于财务分析或者其他财产保证,也而不必再进行事后回顾式的评价。同时,对买卖双方的实时监控和运用数据挖掘手段的客户识别也将成为风控的常规手段。

3、丰富了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正如我们先前讨论的一样,网络与大数据是密不可分的表里关系,因此,大数据金融必然会通过网络渠道实现销售、直接融资产品咨询等服务,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另外,通过第三方支付等手段,也有效降低了资金流转的成本。

4、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基于智能化处理和线上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取代相当多的人工劳动,能在对的时间把合适的金融服务以对的方式提供给有此需求的购买者,即市场资金的提供者。以此极大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5、扩大了金融企业服务的范围。在传统金融行业中,由于成本和风险的限制,金融服务往往只限于大金额的客户。而当金融行业通过大数据技术大幅度降低服务成本,非金融行业企业由于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时,就将会有更多的社会个体能够享受到原来不敢想象的金融服务。正如余额宝一样,让更多地小额用户享受到更高的存款利息。

三、大数据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需求的广度进一步拓展。也许在1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金融服务,理财投资会进入到普通家庭。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理财手段的门槛,包括资金门槛和知识门槛,在微观上使更多人进入直接投资领域,因此在宏观上将会进一步提高资金流转的速度和效率。而随着P2P网贷的兴起,这一趋势将愈加明显。

2、金融供给的深度进一步加深。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服务从业者的行业经验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大数据的多维性和随机性能够充分挖掘借贷者的信用和提供者的需求。最终的结果是使得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与非金融企业的界限越来越淡化,但凡具备大数据技术应用层次的企业都能涉足金融服务业。因此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金融供给将会泛化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金融企业。

3、金融服务的层次进一步丰富。如前所述,当前的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逐渐摆脱大规模、高收益的陷阱,而进一步发展为多层次的服务行业。大至行业寡头,小至小额理财,社区金融,各个层次的服务与产品层出不穷;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相对应的金融服务。而从业者的角度,网络化的展现和线上服务也将成为多元化服务的一元,与实体服务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根据客户消费习惯和资金流向,大数据技术能够自动匹配或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供给个人。

参考文献:

金融大数据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宏观金融效率;微观金融效率;实证研究

Abstract:For agricultural finance is the short plank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Efficiency is thekey problem of Chinese financial development,as a result,it grasps thehinge to discuss Chinese agricultural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iciency. Aiming at the interfluve between Macro-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Micro-Financial Efficiency,and based on the short plank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this paper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Is Macro-Financial Efficiency consistent with Micro-Financial Efficiency?”Firstly,the paper applies regressive analysis and Panel-Data model on divided economic zones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Credit Society. 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 outcomes of Panel-Data model are more notable than ones of regressive analysis,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economic growth in Guangdong province. Secondly,the thesis compares Micro-Financial Efficiency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Credit Society with four state owned banks.We find thatMacro-Financial Efficiency doesn’t consistent with Micro-Financial Efficiency.

Key Words:macro-financial efficiency,micro-financial efficiency,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1-0074-06

一、引言

资源配置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范式。Koopmans(1957)将资源配置效率划分为宏微观两个层次,其后在微观层面取得较大的进展:Leibenstein(1966)的X效率理论、Charnes (1978)的DEA方法、Berger 等人(1994)将上述研究成果引入银行效率研究;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以Fama(1965)的有效市场理论为代表的股票市场信息(资源)效率自成一体。相比之下,宏观经济效率与宏观金融效率离实际应用均有一段距离。

尽管上世纪90年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进展(Levine等,1997)强调金融功能观(Merton,1995)、法律因素与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但仅以储蓄――投资转化率(SLR)等单指标代替宏观金融效率。近年来,李广众和王美今(2003)、王志强和孙纲(2003)、沈军(2006)等人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沈军(2006、2008)在金融发展理论的框架下,从系统与资源的双重视角构建了金融效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体系。

在微观金融效率研究方面,Berger和Humphrey(1994)与Young(2001)等人通过研究证明,X效率是决定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至关重要的因素。Rangan et al.(1988)运用DEA方法检验了215 家美国银行的技术效率;Sathye(2003)对印度的银行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国内学者(魏煜和王丽,2000;秦宛顺和欧阳俊,2001;张健华,2003;王艳颖,2004;刘汉涛,2004;朱南等,2004;王聪等,2007)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运用DEA方法(及其改进)、Tobit回归模型对中国银行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虽然研究银行效率的文献较多,但由于投入――产出中采用的变量不同、采用的实证方法不同,使得现有的结论不能得出比较一致的观点。为此,一些文献在实证方法与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上进行了有益的改进。在实证方法方面,平衡计分卡原理、二次相对评价与“超效率”模型以及标杆管理等原理与方法被用来弥补DEA方法本身的不足;在变量选取方面,不少文献注重把握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区别。

尽管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紧密相关,但上述文献梳理充分表明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研究已出现分野。由此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以下问题: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的关系到底怎样?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一致吗?中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在该问题上更为突出吗?

相对而言,单独考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Glenn D. Westley(1997)对拉丁美洲国家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政策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表明,信用合作社的绩效主要依赖于债务人的还款激励和影响信用合作社审贷能力的其他因素。Neil Esho(1999)以澳大利亚为例分析了合作金融机构成本效率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债券类型、规模、期限、平均存款规模、利率差是相对成本效率的显著的决定因素。Gunter Lang(1999)用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德国合作银行之间的并购效率。结果发现,被并购银行的效率要低于相同规模银行的平均水平,但接管银行几乎相当;不能证明并购有明显的效率收益,但并购公司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由于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对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徐笑波、郑英陶等(1994)论述了中国农村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基本上属于定性描述,实证上也只是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相似的研究有宋宏谋(2003)。张兵、朱建华等(2002),姚耀军(2004)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大多支持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针对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研究出现的分野,聚集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我们探求两种效率之间的关联。为此,本文从宏微观金融效率两个方面探讨了广东农信社的金融发展。一方面,考察广东农信社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检验广东农信社发展的规模和效率是否促进了广东农村经济的增长:其一,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广东省农信社作为一个整体对广东农村经济的可能存在的促进作用;其二,根据所得数据,将农信社所在地区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运用Panel-Data模型分析农信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将广东农信社的微观金融效率与四大国有银行的微观金融效率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尝试回答“宏观金融效率是否与微观金融效率一致”的问题,从而将金融效率研究拓展至新层面。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走效率型发展之路的若干设想。

二、广东省农信社宏观金融效率实证研究

广东省农信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所代表的宏观金融效率研究从两方面展开:

第一,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广东省农信社作为一个整体对广东农村经济可能存在的促进作用;

第二,根据所得数据,将农信社所在地区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运用Panel-Data模型分析农信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包括1993-2004年广东全省农信社以及广州、东莞、中山、珠海、佛山、江门、汕头、潮州等十八个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广东省十八个市的农信社相关数据,我们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等三个地区,其中,发达地区包括广州、佛山和东莞;较发达地区包括江门、茂名、惠州、汕头、湛江、中山、珠海以及肇庆;欠发达地区则包括韶关、潮州、阳江、梅州、清远、汕尾和河源。根据以下实证分析所选取的变量,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和相关城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料中心、《中国统计年鉴》(2004光盘版)、《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4)、中宏数据库(高教版)、中国经济信息网等。文中的计量分析均使用Eviews5.0。

(二)回归分析

1. 变量选择与定义。根据上述研究思路,本节实证分析的目的是要揭示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我们将使用两组指标,一组反映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状况,另一组则反映农村经济增长状况。本节先以广东全省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再通过地区的划分进行panel-data模型分析。具体指标包括:

(1)合作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规模首先可以通过金融资产的绝对数量及其人均金融资产额来衡量,而基于一国国民财富扩展的金融发展规模则通常采用戈氏和麦氏两种指标来进行衡量。Goldsmith(1969)提出金融相

关率(FIR)概念,其完整表达式为M2+L+S / GNP,其中M2 为货币存量,L为各类贷款,S为有价证券。麦氏指标则是指McKinnon(1973)在衡量一国金融发展水平时所使用的货币存量(M2)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Levine 和Zervos (1998)认为,M2与GDP的比值即不能度量负债的来源,也不能度量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金融部门的功能,进而他们认为银行信用是度量金融发展的有用指标。Arestis、Demetriades 和 Lintel (2001)考虑了在不发达国家国内信贷的作用,而设计了L/GDP这一指标。国内学者(2002)、李广众、陈平(2002)以及史永东、武志等(2003)也利用该指标来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本文参考上述指标,得出了反映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率,表示为RL/RGDP。其中,RL表示农村合作金融的贷款余额,RGDP表示农村GDP。该指标与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正向关系,即金融相关率越高,贷款规模越大,就可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计算时,RL为广东省农信社年度贷款总量,由于广东省尚未开展农村GDP的统计,本节以按行业增加值计算的广东省农业GDP来代替 。该指标简记为RFIR。

(2)合作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结合王志强、孙刚(2003)的研究,本节中的金融发展效率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效率,即存贷比(deposits-loans rate),该指标简记为DLR。理论上分析,若金融发展效率越高,则意味着该指标越小,即存款转化为贷款规模的比例越大,或是贷款增加幅度大于存款增加幅度,将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具体计算时,则为广东省农信社的年度存款与年度贷款的比值。

(3)农村经济增长指标。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一般是用GDP增长(Cheng,1999;Darrat,1999;Ram,1999)或用人均GDP的增长(Jung,1986;Denetruade and Hussein,1996;Odedokun,1996)来测量经济的增长,朱琴华(2001)提出了对我国进行农村GDP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于目前没有广东省农村GDP的数据,本节考虑以农村人均纯收入来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记为RINC。

2. 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我们先对所选取的变量及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直观的结论。具体见图1、2、3。

图1体现了1993-2004年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图2说明了1993年以来,尽管金融相关率指标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上看广东省农信社贷款规模呈大幅上升之势。其中,1995年该指标较低,为120%,而2002年的相关率指标高达195%。由图3可知,在样本期内存贷比指标的值都大于1,而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农信社把从农村地区吸纳的存款转化为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提高。

为了减少数据变动幅度,我们对RFIR、DLR、RINC三个指标取自然对数值,分别记为LNRFIR、LNDLR、LNRINC。如图4所示,图中的三条折线分别反映了我国1993-2004年广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LNRINC)与广东省农信社发展规模(LNRFIR)、发展效率(LNDLR)之间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民人均收入与农信社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均为正相关关系,也验证了上述的理论分析。

3.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还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简单相关系数的计算,试图反映出农村经济增长与合作金融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所显示的系数符号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农信社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率指标均与农村经济增长指标呈现出正向关系。

4. 回归结果及因果关系分析。

(1)回归结果

回归模型以LNRINC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LNRFIR和LNDLR为解释变量,来反映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Eviews5.0软件提供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以上变量进行拟合,得到主要结果综述见表2。

表2说明了当解释变量为农信社发展规模时,它与农村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规模提高1%时,农村经济增长也相应提高1.18%;当解释变量为农信社效率,效率提高1%时,推动农村经济增长0.91%,得出的结果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即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只不过我们这里特别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或者农村经济的增长是否也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规模和效率的提高呢,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进行分析。

(2)因果关系分析。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原理,我们分别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5. 简要结论。通过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知,在样本期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这说明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是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它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证分析也反映出农村经济增长不是农村合作金融规模扩大的格兰杰原因,这也表明了农村合作金融并没有随农村经济增长而发生相应的质的变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增长。

(三)Panel-data模型分析

前面我们以广东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农信社规模与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那么,在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信社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是否与上述分析是一致呢?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本小节把广州、佛山、东莞等十八个城市分为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并运用Panel-data模型分析农信社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

1. 数据处理。按照广东省十八个市的农信社相关数据,我们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等三个地区。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信社规模以及农信社效率等三个指标分别取其平均值来进行具体分析。

2. 确定模型形式。我们判断是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主要利用Hausman检验来完成。

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H0是:个体效应与回归元不相关,即随机效应。选择如下检验统计量:

其中, 和分别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中的系数向量,而 和 分别为和的方差阵。

和、和可以有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直接得到。同时,服从 分布。

根据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结果,由(1)式计算可以得到LM=21.2148,而在95%的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为5.99146。所以拒绝原假设,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3. 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运用Eviews软件中panel-data模型中固定效应分析方法,我们得出广东省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与农信社规模和效率的估计结果,详见表6。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panel-data模型的分析要比回归分析的结果来得更加显著。与回归分析结果相比,农信社规模与效率对农村经济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panel-data模型分析中的样本容量增多,使得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现实;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截距项看出,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对当地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较发达地区的作用次之,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就相对小些,这一结论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也是相符的。相对而言,随着农村改革进程的深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村发达地区对资金有较大需求,其中不少来源于农信社贷款,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广东农信社微观金融效率分析

限于数据的可获性,本文未严格区分微观效率与绩效两概念。在衡量金融机构经营绩效指标方面,国内大多数学者运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当年利润与农信社总资产的比值)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当年利润与农信社净资产的比值)等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也有一些研究同时采用上述两个指标。结合笔者所采集的数据,本文分别采用ROA和ROE指标来衡量广东省农信社微观金融效率,并与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对比。

对原始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具体结果详见表7。由表7 可以清晰地看出,1993-2004年,广东农信社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0.002117、-0.160180,均为负值,这反映了样本期内广东农信社的整体绩效较差。其中,总资产收益率的总体变化和波动幅度并不大,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相对比较大;其次,样本期内广东农信社总资产有了明显增加,2004年的总资产约为1993年的6.6倍;再次,广东农信社的不良贷款规模也比较大,样本期内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值为36.85%,同时,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距也相当大。这也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广东农信社的贷款投向不很理想,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另外,从广东农信社的法律诉讼费用来看,样本期内的均值为1021.25万元,从统计曲线看,1993到2002年呈直线上升之势,2003年有所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相应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加。我们还选取了1997-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ROA和ROE指标与广东省农信社相应指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广东农信社的ROE指标明显低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体结果见表8。

四、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相关结论

本文以广东省农信社以及18个城市的农信社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微观金融效率状态,分析结果基本上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实证支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变量的选择、模型的设定以及数据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未对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到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1.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这一点在广东省分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也从相当程度上说明广东农信社的宏观金融效率较高,该结论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吻合。限于数据的可对比性,本文运用ROA和ROE指标为农信社微观金融效率的替代指标,并与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农信社微观金融效率较低,该结论也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吻合。

2. 农村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从效率角度探讨农村金融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广东农信社的相关实证研究否定了“宏观金融效率与微观金融效率一致”的命题。

(二)政策建议

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一系统工程,从系统上重新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将为全面提升中国金融效率进而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奠定基础。白钦先(2004)提出,必须从战略上、整体上、根本上中长期思考与解决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问题。所以必须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战略性重构重组与重建,构建以国有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和国有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与主体的,以商业性和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两翼的(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保险、特别是农业保险等)的,以兼具商业性与政策性双重属性的、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合作银行和信用社)为庞大基础的中国农村金融新体制。

2. 尽管造成中国农村金融困境有许多历史性的原因,归根结底,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可归结于多目标错位问题。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中,其多目标错位,即效率(赢利性目标)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合作制目标(为社员服务的原则)、政策性目标(服务三农)、规模性目标等目标,将上述多目标由错位到归位,把效率放在重要位置,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困境的必由之路。

3. 从理论上讲,微观金融效率是宏观金融效率的基础,没有微观金融效率支持的宏观金融效率是暂时的空中楼阁,如何通过提高微观金融、进而带动宏观金融效率的提升是解决中国金融体系“木桶效应”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King,Robert G and Levine,Ross. 1993. 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 Vol.108:717-38.

[2]La Porta et al. 1998. Law and Finance[J]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06:1113-1155.

[3]巴曙松. 当前农村信用联社体制的缺陷及出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7,(8).

[4]白钦先.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重构重组与重建[W].政府咨询报告,2004.

[5]胡方勇.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经济学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9).

[6]李广众、陈平..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研究[J].管理世界,2002,(3).

[7]王志强、孙刚.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J] .管理世界,2003,(7).

[8]沈军.金融体系效率的涵义、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J].金融发展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