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科学

思维科学

思维科学

思维科学范文第1篇

导向因子存在的方式,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信息或能量。如“爱屋及乌”,那家人好,房上的乌鸦也使人产生好感,看到房上的乌鸦,勾想对那家人的情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也是物,望月中勾起了对家乡、亲朋好友的怀念。“触景生情”也是这样,如看到已故亲人的遗物。会声泪俱下,痛苦不堪。这月、乌、情景等便是导向因子,使你的思维波朝一定的方向流动。电影、戏剧、小说、画、教科书等等,属于信息类的导向因子,接触它们,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光电、声响等等属于能量类的导向因子,听到不同的旋律会产生不同的反响,作不同的准备。

导向因子触动思维波,同时给予思维波种种信息。思维波装载信息,不像车、船那样机械地承受货物,也不像电波那样刻板地传递信息,而是有选择性、综合性、夸张性和个性。所以,同一导向因子,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思维。

在思维波传递的过程中,会遇上种种“思维屏障”。这种“屏障”的存在,会反映在人们思维过程中的情绪表征上。人们的情绪。大体可分为喜、怒、哀、乐、稳五种形态。喜,就是兴奋、高兴的心理状态见之于形,于是舞之、蹈之、歌之、笑之。怒,见之于形是立眉竖眼,脸红脖子粗,高声吼骂,行为鲁莽。哀,即悲哀,愁眉苦脸,心境苦涩;或声泪俱下,或沉默不语,或不思饮食。乐者眉开眼笑,心里快活,乐滋滋的得意满足感。稳,即稳态思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思维表征,如正常的学习、工作中的思维状态。稳态思维的最大特征是抗疲劳性。这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学习、工作和创造性劳动。

导向因子驱动思维波运转到某个“屏障”时,便产生出某种情绪。

人们要作到有益于健康的科学思维,首先要善于陶冶情操。思维波即使遇上“喜”“乐”的屏障,也要注意思维波不要在“屏障”上碰撞过猛,要适度,有抑制。传说有“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这就是因为一个没有想到会失败而气极,一个没有想到会胜利而乐极的缘故。

思维科学范文第2篇

他们集严肃与搞怪于一身,他们是创意力的实践者。

从1901年到2000年,共有65名英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及生理医学奖。

从1992年起,英国每年至少产生一位“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

往这个小岛上生活了1%的世界人口,做着占全球5%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科学著作占9%。

他们称自己是“小岛国上有大想法”的一群人。

英国的政府科研部门之间也存在着迂回复杂的关系,光是研究协会(Research Council)就分为艺术与人类学研究、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社会与经济研究、物理工程研究、医学研究、自然环境研究和科研设备研究7个,而主管这些协会经费的部门DIUS(工业、大学与技术部)2007年6月刚刚成立,是新首相布朗上任前后的几个大手笔之一。而闻名于世的皇家科学院一直都属于一家民间慈善团体。

“显然,英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搞笑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我希望科学家们都能够尝试着从镜子里看看另一个自己。”英国驻广州科技领事薄乃觉(Nigel Birch)说。他的意思是,英国科学家其实是一群非常有趣的人,尽管英国科研系统分支不少,科学家们还经常面临因机构变动而不得不中止的项目,但他们所具有的挑战和颠覆精神向来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和英国科学家有很大的不同,英国有为数不少的民间基金和组织支持一定的科研项目是一方面,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思维方式,中国的学生很少质问他们的老师,这一点和英国非常不一样。”当然,薄乃觉本人也曾经是一名戴着英国科学家头衔的人,主要工作是在非洲研究苍蝇。

非洲有一种像蚊子一样会吸血的苍蝇,它们的幼虫会寄生在人体内,薄乃觉的工作就是追踪这些苍蝇,研究它们的习性。回国以后,由于政府机构变动,这项研究没有再进行下去,但是对生物研究工作依旧抱有热情的薄乃觉把对象放到了鸟类身上,有事没事就去郊外观鸟。在闲暇时间有看鸟爱好的英国人数之多,引起了科研部门的注意,他们把这些人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鸟类研究机构,“我每天早上起来去数一遍鸟,把它们的种类、数量记下来,太阳下山鸟儿都回巢以后再去数一遍。”薄乃觉说。就这样,科学工作与日常生活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样的证据也出现在薄乃觉介绍的“知名”英国科学家身上,约翰・谢泼得・巴龙(John Shepherd-Barton)和乔纳森・伊维(JonathanIve)的名字和相貌几乎没有多少人记得,但他们分别是银行自动存取款机(ATM)发明者和苹果MAC电脑及iPod设计师。这是我们几乎每星期甚至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东西。

思维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 思维 能力

《五官科学》作为一门临床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相对于内科、外科只能算是一门小科,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发病率较高,五官科有较多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也因为视力、听力、嗅觉等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涉及相关技能操作,因此,作为专业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在教学中应用一定的教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认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五官科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调动学习兴趣

《五官科学》相对内科、外科等学科,其眼科、耳鼻咽喉科是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课堂中可应用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眼泪鼻涕一把流”、“七窍流血”原因何在?眼睛如何看东西?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同时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吸切器在鼻部手术的使用等,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呼吸功能及嗅觉等的治疗效果来触动学生,提高学生对五官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习五官科学当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2、掌握形态结构

五官科学的分布范围主要在面颅部分,由于所占据位置的特殊性,有以下特征:

(1)器官相互影响。在解剖结构中,由于五官科的器官均相邻较近,容易由于某个器官病变影响邻近器官,造成相互影响。如鼻旁窦、喉及中耳等器官的炎症均能引起咽的改变,沙眼可引起泪囊炎、眼睑内翻等。

(2)孔隙较多。由于各器官均位于面颅腔隙内,眼、耳、鼻、咽、喉及口腔均通过一定的途径相通,造成较多的孔隙,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孔隙既是解剖上的一个正常结构,也是疾病相互影响的一种途径,部分疾病可能是经由这些孔隙蔓延而形成的。如“危险三角”区,通过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这个区域的疖肿可能由于挤压引起颅内感染。其它的如鼻泪管、咽鼓管、鼻旁窦的各个出口都能通过咽腔进行相互影响等,也具备类似的特点。

(3)空间狭小结构复杂。各器官所占据范围均较小,对于手术术野的展开造成一定的限制,也造成临床工作中,五官科的手术操作一般单人或双人就能完成,很少涉及多人操作的“大手术式”,对于学习与指导均是一个局限。

因此,解剖结构的熟悉掌握是作为五官科临床工作的前提条件,为器械的操作、病变位置的判断奠定形态学的基础。

3、加强技能的培养

解剖结构决定了五官科的手术操作术野一般都比较小,手术器械也有微、精、巧的特点,作为操作练习要求准确、迅速,避免由于操作的原因造成更大范围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出现。如进行鼻窥器进出鼻腔的练习、间接喉镜观察、音叉使用、直接眼压计、眼底镜等器械的使用,裂隙灯、视野计、手术显微镜等器械的操作等等。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认真领会,熟练掌握,以期能在真正的操作做到更好、更快、更精。

4、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病例,既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1]。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表现、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时,通过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病例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疾病发展的思维,认识到事物在不断的变化,疾病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让学生在思维上逐渐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思维推断出疾病的进程与结果,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临床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判断。如讲授青光眼时,通过讲解随着眼压的升高,改变晶状体的代谢与渗透性,引起晶状体透光性下降,形成继发性白内障;而原发性皮质性白内障发展的第二期,临床称膨胀期,由于晶状体皮质的变性,引起体积增大,眼压升高,也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等等。这些表现需要学生借助动态思维去理解,以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5、注重与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科疾病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将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思维科学范文第4篇

一、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需要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有效的探究则需要在符合逻辑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的猜想。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于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假设,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真实,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与预测。猜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借助一些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学生了解假设需要有明确的依据,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只有当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认知冲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就是质疑或者假设,当学生能够主动提出质疑,就已经开始铺设通往未知的渠道。例如在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导入新课以后,教师就可进行实验,在讲台上放两杯水,让学生触摸感受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的温度低,随后再把两杯温水放在一起,让学生感知两杯水的温度差(预设两杯水的温度差不多),学生触摸完毕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你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我们感受物体的冷热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展示温度计,让学生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随后放开手过几分钟再观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又什么发现呢?”学生回答“手捂住的时候温度计的液面上升了,放开一会后,液面下降了”。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表扬,接着带领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交给学生测量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提问“假如不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测量,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时教师便可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展开实践,如在测量的过程中用手触摸温度计的玻璃泡、刚碰到水就把温度计拿上来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能够了解,假如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测量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二、强化表象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从具象到抽象过渡的过程,抽象一般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一般可在形成的过程中建立概念,或者在同化的过程中建立概念。教师在引入新的概念时,需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与学习情况,借助感知材料,使学生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课堂上,概念同化已经成为学生得到新概念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应当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深化概念,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接受新的概念。

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属于一个辩证的过程,是从量到质的转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以表象作为中间环节实现的。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是建立在感知的条件下,不仅要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还需要强化表象,使学生能够自己回忆感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一组对象中的事物进行深入了解,接着可与其他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事物的属性,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延伸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研究范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科学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认识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律,生物知识部分概括同类事物共同特征就有:植物的共同特征与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植物的共同特征》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于不同的植物如树木以及花草等进行解剖,观察解剖前后植物的变化,通过触摸,闻味道充分感知;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出植物的共同特征:植物都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水、阳光与空气以及营养,植物都会生长发育,都有从生长发育到枯萎死亡的过程,这代表着植物与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得到关爱。此时学生便能够在脑海中建立植物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爱护植物。

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都需要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想象力是一种较为关键的智力活动,在生活与学习中都需要想象,想象是认识活动的必要手段,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想象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象是开展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参与任何活动,尤其是一些创造性的活动,都需要想象,而学习与想象的关系更是密切,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情

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置身于好奇与想象的情境中自由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卫星――月球》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宇航员到月球上考察时,应该给宇航员准备哪些工具?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与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些同学说,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因此需要用装空气的袋子,盖住嘴巴与鼻子,可以设计一个压缩氧气的带子,帮助宇航员呼吸;还有些同学说,月球上的引力很小,气压也小,可设计一个牙膏袋一样的东西把水装在里面,口渴的话就用手挤一下・・・・・・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月球上条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在学习《造一艘小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介绍一些不同用途的船,同时出示一些船的图片给学生看,调动学生的兴趣,随后可向学生提问“你们想不想造就一艘船呢?”这时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船的基本情况,结合当今的科技,很快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比如有些孩子想造一艘水陆空三用的船,还有一些同学想运用高科技造就隐形船等,此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只要你们认真学习,敢于创造,将来一定能造出你们想要的船”。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一般是在发现问题时产生,学生提问表明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思考,在寻找事物间联系,这就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开端。质疑本来就包含了创新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此时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传播》时,教师就可带学生走出教室,到走廊上把耳朵贴在楼梯的扶手上,试试看能不能听到远处传过来的敲打声,或者讨论帖着扶手与不贴听到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等。通过讨论,学生就能够发现,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随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吗?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吗?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就可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介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思维科学范文第5篇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

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1、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2、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