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93(2016)01-096-0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初步形成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个学科门类逐步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转型,地方高等院校文化分数相对较低、专业联考选拔尺度相对放宽,艺术专业成了报考的热门,艺术高考生如异军突起。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地方高校如何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选得一个平衡点,高考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习掌握的学科种类繁多,艺术生参加的专业课培训也是刻不容缓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冲突,使得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出现课本知识积累匮乏的短板或专业课不够扎实的短板。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应用型技能的学习,走特色的应用文科之路,坚持艺术教育专业的平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坚持艺术教育专业平衡发展的必要性

1.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早在1997年,北京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滕守尧先生提出,要格外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观念,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而且特别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绝不等同于专业教育,更不应该只是一种职业的技能或技法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典型代表,注定了艺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应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的价值取向,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在艺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艺术教育培养方式的优秀理论,摒弃我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弊端,顺应社会对高等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方式,构建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要有一定的创新性[1]。艺术教育要对学生全方面培养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解,学生的全面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高校艺术教育要对学生自身条件的劣势进行分析,先天的不足通过后期的艺术教导进行优化,使学生拥有一定艺术专业技能,对学生艺术教育进行启蒙开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创造和社会创新,主动地创造社会财富,设计高科技产品,走在世界最前端,引领中国学子开启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艺术教育是为国家传输专业人才和栋梁的教育培养形式,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艺术教育对专业人才的个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明古迹和各种浩大的历史工程足以证明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重在改革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严谨,家长和学生也对艺术教育开始重视,高考也不再是文化考试的天地,而是和艺术考试分庭而制。艺术教育无疑给高考生多了一个选择机会,在每年泱泱大军的考生面前,艺术生也是幸运的,可以通过较好的专业知识加上一定的文化分上一所好的大学,在艺术道路上也会走的更远。在逆境中,艺术教育能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我国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地主阶级的霸道、独裁政府的统治时,我国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不畏惧强敌,不向恶势力低头,勇敢站起来反抗,还记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鼓舞着全民族爱国人士的斗志,也在那个战火不休的年代给了人们勇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多人在逆境中选择了艺术创造,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例如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贝多芬、张海迪等,他们不愿向命运低头,在坚定信念地一直走下去,艺术创造对于他们来说,好比风浪之中的一盏明灯,亦照亮前方的路,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3.艺术教育专业平衡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产品的升值,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不仅如此,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艺术教育是通过专业知识的辅导和艺术专业老师的实践指导培养国家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中之重,根本目的是培养出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代社会,艺术贯穿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艺术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除了艺术理论知识和历史艺术的文化传承的指导外,还通过放映著名作品电影、音乐剧、美术画展览等,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教育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奠定创作基石,有很好的艺术创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创作,从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

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策略

1.艺术教育应顺应我国新经济时展的潮流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正处于急缺创造性人才的阶段,技术、创新、创意、好想法、好内容等,这些都将来自于每一位中华子弟的成长强大,一味的应试制度怎能敲开莘莘学子的创新之门,如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时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杜绝死读书。教育制度的改革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艺术教育是为我国文化大发展传输“高、精、尖”的艺术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需适应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立体化、全方位的进行艺术教育改革,上下教育机制同时进行,教育机制、地方高校和家长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才能由上而下、由里及外的改变我国艺术教育机制的弊端,呈现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艺术教育。我国教育总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教育也不能落后,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加快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2.高校应对艺术教育进行全面协调,使其健康发展

现如今,文化生的人数不再是压倒性多数,文化生和艺术生的人数慢慢在持平,虽然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良并发展了艺术教育课程,但仍然存在很大缺陷。随着艺术生人数的增长,艺术专业门类的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实践专业课都是学生主修的重点内容,因此,地方高校不得不另设多出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安排上难以协调,难以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平衡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修养和素质的新兴教育。高校的问题在于师资短缺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课时不足,且部分冷门专业学校不予重视,这些都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意愿,综合上述问题一并考虑,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和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良性转化,让专业人才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同时攻修完自身的文化课程,平衡发展,补长短板。

3.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制度的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话题,也是广大高考生及其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艺术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利益的提高、“大而全”系科建设的诱导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改革开放前期开展的艺术教育,盲目于某个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缺乏对艺术教育本质的认识,在一些地方高校实施和开展艺术教育体制中,其内容得不到一个良性传输。艺术教育体制发展步履维艰,在教育目标方向上比较盲目,虽说开设了一些艺术教育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等机构,但确是形同虚设,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日常工作和大型文艺活动仍然靠着校团委组织进行,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随意性地安排专业课程、专业课时和专业教学内容。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本身存在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体制要求,高校在配合艺术教育体制的过程中盲点太多,过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导致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艺术教育形势。近年来,高等艺术教育呈现院校多、专业多、学生多的“三多”局面,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艺术教育形势的要求,师资短缺、师资断层更使艺术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艺术教育制度改革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输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要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艺术教育改革需建立一套好的评价机制,改变应试教育中只注重文凭,而缺乏对艺术本身的追求与造诣。也就是说,高考艺术教育应当回归到艺术本身上来。高校在艺术教育专业发展中不应以偏概全、只注重专业课成绩或者只注重文化课成绩,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调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师资质量,打造新的教学课程[3]。杜绝学生家长钻“艺考空子”,抵制“为上大学而考大学”的思想。这也需要高校在选拔专业生的资历上,考虑学习成绩和专业基础课程这两方面,致力挖掘既具艺术潜力,综合素质又高的艺术人才,引导学生良性面对“艺考热”,同时艺术招生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入口环节,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艺术教育体制和观念亟待转变。

4.注重艺术人才的多样性培养

现如今社会发展需要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应变能力的专业人才,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更多。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艺术教育专业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深入交流往来,文化、经济、艺术等不断多样化的交流,涉猎各种领域,未来的世界必然是青少年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需要的人才要求更高,应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艺术教育专业不仅要求青少年具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更要求青少年具有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必须融汇科学、艺术学、应用技术、市场学、生态学等领域交叉联系综合性的知识密集型学科[4],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老师们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让学习资料更加形象性,带学生走在知识的前沿,强调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的专业创作与社会经济密切地关联。这样一来,学生教育更具实际性,也提早让学生进行社会创造,让学生更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教育的发展考虑到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多样性,同时在艺术教育发展变化中,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越强大,在以后的就业、创业路上就会更容易。现在的青少年平衡发展自身的优势,以后在成长路上也会感谢曾拼命学习努力提高各种技能的自己。

5.艺术教育应注重特色发展之路,杜绝“大众化”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生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的青少年们担负着振兴中华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再加上每年毕业生直线式增长,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创业项目达到前所未有的半饱和、饱和状态,各行业各领域所需高能力、高创新等人才。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家长和学生有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源自对学生本身能力的无力感。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也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对学生教育方面上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重视。在艺术教育上,学校应开发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不拘泥于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薄弱的专业基础,加强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从不同视角思考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都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能力及素质要求的新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学科,实现学生所创造成果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提早应地高考、毕业、就业等一系列人生的重要转变。学生对自身要求应更加严格,确定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目标,重新确立自己更牢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从我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我国急需文化素养深厚、艺术视野开阔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目前,我国艺术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及产业化发展的脱节,迫使我们不得不全新规划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努力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自身素质,做对社会有需要的人才[5]。

高校对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杜绝“大众化”教育,根据学生自身要求区别对待,增强对学生各专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分析,使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先进化,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与其他学科应有所不同,体现出各专业自身的特点。总之,我国的艺术教育专业的平衡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要求,更要平衡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传统的艺术教育在升学率上做出了贡献,为许多文化课低分的学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高考的捷径,但其初衷却已经偏离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为艺术高考最终的牺牲品。80年代初期,“京剧粤剧川剧脸谱杂技舞蹈音乐美术”等有着浓厚中国历史文化气息的代表作品接踵而至,那时候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无比的骄傲,这是我们的文化,走向全世界的文化,能与全世界文化交流融汇的文化,是中国的艺术文化也是全世界的艺术文化。现代的艺术教育应从真实出发,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从根本上改变。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ForumonContemporaryEducation,2010,(1):112-114.

[2]王林飞,李勤.江西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J].音乐时空,2013,(9):162-162.

[3]别敦荣,夏晋.论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及其通识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2):60-66.

[4]龚文芳,周云真、黄克军.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J],2013,(84):167-168.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发展方向;革新趋势

在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包含历史、社会、民俗和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20世纪以后,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容处于长期存在的状态,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的飞速发展之后,与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的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但是在工艺美术这个学科沉寂了十几年滞后,国民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知兴趣却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工艺美术教育的受众范围也不仅仅是高校的专业院系范围。传统的工艺美术所具备的人文价值和独特的形式,在当代的中国教育体系当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不管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不能磨灭手工业文明曾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高度,每一种类型的工艺品都有其专门的加工技艺,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保护下长久的留存,但是具有非物质化的特性的技艺,要想把这种精湛的技艺不断地传承,就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由于时代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大工业生产为主流造物的方式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只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完全依靠手工艺来谋生。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民间工艺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的行当形式存在的,从业者不仅可以以此为生,而且还能够通过师徒相授的手段来达到传承的目的,例如制陶、漆艺、雕刻等等,另一种则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的特征,人们在获取日常的生产工具或者是生活用品方面,更倾向于自给自足的模式,只是在闲暇的时间制作和参与,并不以此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这样也就不会有相对明确的师傅徒弟相授传承的体系,例如草编、织绣、剪纸等等。由于我国社会的形式在向现代化转变的同时,对上述两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来进入工艺品的行业当中,更多的原本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的农村青年也由于其收益效率相当低下的原因,放弃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借助外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延续是很难保证的。

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1、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使之顺应时展的潮流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工艺美术大致上可以分为普及型和专业型两种形式,前者包括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当中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课、手工课等等,以及非设计类和美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后者主要指以工艺美术作为重点攻克和学习内容的大中专类艺术教育。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专业型的教学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造型门类的划分实际上是我国早期的工艺美术专业的区分标准,以培养工艺美术相关的专业从业人员为目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行的深入,西方大量的现代设计学的内容被引入和吸纳,原有的传统的手工艺教育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人们逐渐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教育是无法被取代的,同时这也是本土设计创新的根本。这种主流意识的变化,促进了广大工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思考,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使得艺术设计和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可以实现完美的融合,由此一些高等院校推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只有符合现代潮流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够使我国目前的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弘扬和发展。

2、专业化的实践教学需要加强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讲,很少有高校可以把传统的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的研究方向而进行课程设立,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繁多的工艺美术门类,一个专业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不能囊括所有的工艺美术门类,另一方面,如果将众多的工艺美术其中的一种技能单独作为专业和学习的方向,其知识技能相对单一,对日后的就业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有关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传授,而应该围绕专业化的实践化的工作室展开,不同地域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对工作室进行合理的规划。除此之外,专业的工艺美术工作室还可以与艺术设计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强化共性基础,打破专业限制,为长时间通过电脑进行模拟设计的同学提供可以动手操作,接触材料制作过程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对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操作方式进行百分百的还原,教师应该在示范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全方面的向学生展示工艺美术的资料,使之能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程度。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工艺美术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向大众普及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从事工艺产品设计或者是工艺加工的专业人才。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美术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只有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了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的时候,带有民族元素特色的设计产品才能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立足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设计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刘先凤 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工艺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现实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王俊峰,宁国强.艺术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张建华.莆田工艺美术之古典家具和商业油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2,5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个展、个人创作;综合文化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区、机构构建,于向溟像过去一样,将自身的文化艺术抱负和所作所为,尽可能拓展到目之所及、力所能及。2017年伊始,于向溟将自己多重身份的认知感提升了一个高度,开始由去年让位项目本身、退至幕后的主持,再次转变为常常回到台前的亲力亲为,他解释说:“过去尽量少露面是为了能让别人将更多注意力放到我所做的事情上、放到展览本身,现在偶尔露面目的也是如此,只是此时更需要我的出现和担当。”

今年,于向溟开始采用上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方式开展自己生涯新阶段的艺术事业探索,当驾驭这些对于落地条件要求极其苛刻的项目时,于向溟亦保持着饱满的想象、热情和灵动。在采访中,他时而像口若悬河的艺术家,时而像思维敏锐的哲人,时而又像细腻理智的经理人;对于过去,他坦承已经划上句号,对于未来,他把时代主题想得比谁都明白:“大文化IP”“多重身份的新艺术家”“传统、落后行业角色,机构的定位转换”“社会产业升级对艺术的冲击”“新兴艺术从业群体的诞生”“艺术行业的未来10年尽在眼前”……仿佛预言般极具煽动性的词眼在他口中如数家珍,宏大叙事的构想下是步步为营的论述:抑制住兴奋的同时,被步步引导到未来艺术圈畅想蓝图,在听者心中徐徐展开……

东方艺术・大家: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领域有怎样的规划和设计?

于向溟:2017年,我的工作基本分两类,一是纯个人项目,在江南地区会有一个户外的装置展示;另外就是在上海和北京的个展。

二是团队项目,今年将在浙江建立一个持续性的艺术计划,比过去我们所做的更加开放完整,会引入更多的介入形式和资源。另一个项目就是我们今年和几家大型机构合作,在北京东五环新建的私人美术馆群组成的观唐艺术区,预计年内落成,新成立的艺术区将包括美术馆主体建筑、艺术酒店、艺术俱乐部、户外的装置展示空间和一个人工湖等等,有望组成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产业园,未来可能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而届时它将和798会有比较大的不同,相对来说观唐艺术区在我们的规划中,会更集中更有效,有利于未来更大的文化IP的实现。

东方艺术・大家:那你J为过去包括艺术区、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发声场所存在哪些弊端或者说值得改良的地方?

于向溟:改革开放前我们只有官办美术馆,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才陆续有私人艺术机构、美术馆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在探索的路上。虽然说大部分美术馆并不是成功的,多数私立美术馆都面临生存危机,更别提展览和艺术的品质――而后者才是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我最为看重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资金支持决定了很多东西,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种类繁多的艺术项目的品质有限,形式单一,大众审美的落后。也需要艺术从业者使用更多的智慧和想象力作为桥梁,将文化艺术产业的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起来。

再有,业态本身的发展阶段、资金、美术馆主导人的不专业、过强的资本诉求凌驾于上,政策制约等等因素都会导致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畸形。我们看过太多精彩的昙花一现,每每某个美术馆会有些大展,接着就是例行的吹吹打打、大吃大喝,人群一拥而上也一哄而散。蹭热点过后。什么都不剩。那些华丽的建筑和概念,被粗放消费后,如行尸走肉般原形毕露,只会变成曾经看上去很美的风景,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了过客。我们从来不缺好的建筑设计,只要有意志有能力,什么样的建筑空间都能实现,但内在价值呢?很多机构和美术馆缺乏、甚至根本没有自身发展的延续性可能和长远规划,不可否认,并非这些机构的创始人、管理者没有人文理想,但是迟迟拿不出健康的运行、运营模式,将精力过于放在表面和走那些光鲜的过场,还有短期压榨艺术家的价值占为己有。使得这些看似繁荣的场所对民众、艺术家,甚至是对政府政策导向,都产生了极大的误导,导致一系列恶性循环。当然了,整体看来我还是乐观的,因为所有事物的初级阶段难以避免会暴露诸多弊病陋习,好在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行动改善,这说明我们的相关行业处于萌芽期、学习期。所以,交学费的行为,是在所难免的,面临问题很正常。因为无论是对欣赏艺术的教育还是对管理艺术的教育都起步十余年而已,艺术管理专业也处于摸索的初始状态,所以一度的繁荣同时也是粗枝大叶的草创期,远远没达到快速发展和繁荣期。今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进步改良,相信越来越多的机构会逐渐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创造、商业和管理模式,保证自己能够健康正常地生存、运转下去。

东方艺术・大家:你理想中未来的美术馆或者说艺术机构应该如何运作?具体到自己的项目中会怎么做?

于向溟:现在,到了一个急需专业人才改变艺术机构的体制和方式的时候了,具体到我们的项目,未来观唐艺术区首先在场馆的功能性――从美术馆、艺术俱乐部,学院,艺术酒店,到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仓储等等都会一应俱全,因为我认为这样才能打造像样的生态圈,不仅保证自身的丰富完整,还能带动社会周边、乡里的进步发展,这也与决策层的初心是一致的。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必要的,要有新的运营设计,不要停留在简单的艺术品交易,同时也要有金融的强力辅助。总而言之,未来综合性艺术机构应该积极开发新的驱动引擎,赋予未来的新兴艺术群体更多的能量。

观唐艺术区决策层,尤其是董事长李保刚先生的要求是一定要高起点:展览项目可以不求多,但求做精做透,做诸多可以延伸的艺术项目,让公众更多参与其中,更多和社会发生关系,让更多的大众了解当代艺术,不要停留在小圈子。同时,艺术文献的存留和组织持续深入研究,并且定期与社会和行业分享、再利用等等。我始终认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机构,都不应该沉迷在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应把视野和胸怀投射到更远大的地方,让自己的精神、情感,落到大文化概念上,不要排斥与其他学科发生关系。另外要用最专业团队保证想法的执行运作,要做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被当下蒙蔽,不要追求利润的立竿见影,这是不现实的急功近利!在商业模式上坚持创新求变,与投资方达成共识,给予他们合理周期的回报。

东方艺术・大家:当下的艺术创作和展示环境,与你曾经设想的未来一样吗?

于向溟:基本上差不多。现在与我的青年时期相比,环境肯定是进步、也优化了许多。虽然我们还有许多差强人意和尚待改进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国力的上升,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环境依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有问题并不代表不会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东方艺术・大家:那你想像中艺术行业的面貌,在未来会呈现出哪些现在没有的形态?

于向溟: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交替换代的伟大时代,我们看到前几年一些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常常十分缺乏主题性、涣散泛滥,这就说明大家到了一个没有明确方向的时期,为什么呢?我觉得出现这些现象的时候,就是旧有价值体系发生紊乱和消耗殆尽的征兆,但我也认为,混乱与迷失同时也是新秩序产生的契机,这个过程阵痛是要有的,此刻正是在转变的过程。

因为我们现在社交方式、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极大的颠覆性改变,工业、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机也赶上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飞速更新,与艺术行业直接相关的业态和投资圈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如此多直接、间接的改变,各种现实条件簇拥下,没理由认为艺术行业会一成不变。我认为未来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形态,会更多的从中国本土立场发声,西方固有的学说观念会逐渐退化到辅助地位,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复兴并被新兴艺术家重新演绎到极致的可能,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中国的文化艺术水平也会走向新的高度,在国际上的原创地位相应会极大提高。当然,前提是我们的体制改革势头可以保持,还有稳定的社会状态。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当下的美术馆空间,是否能满足不同媒介作品的完美呈现?

于向溟:当下作品呈现方式和观念的化显然比美术馆展示空间变革要快,二者某些时期出现不匹配,规模质量的不均衡,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建筑空间是相对永久的,而作品呈现方式和内容的更新频率要远远高于建筑。就当下来说,很多美术馆空间是难以胜任、完美呈现多种门类、媒介形式的艺术作品。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这一点上有利有弊,空间的限制和制约也会倒逼艺术家、策展团队展现更大智慧,有时展览空间本身的改变也是一种创作的范畴。

东方艺术`大家:你理想中未来的艺术业态是怎样的?于向溟:未来的艺术行业,绝不再是单一的生态,其中牵扯到的产业会日趋丰满,只有这样,艺术行业本身才会有造血和繁衍能力,从而摆脱过去较为单一的形式。

前一辈人的努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现当代艺术诞生的三十年来,其结果基本上到今天已经呈现完毕,那么下一个三十年,或者我们就直接精确到下一个十年,我们的艺术面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我可以断言我们现在正处于未来十年的第三四个年头,也就是说,至多再有六七年,就会有第一批新兴艺术家和行业生态的出现,我想那时的艺术家不会是单一的只能把自己关在家里创作的身份,他们会更加擅长、涉及在不同领域的工作和创造。比如说我一直强调的,现在的艺术活动和展览,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高标准考验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艺术行业从业者没有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统筹,甚至是融资的能力肯定是不行的,好的想法、想象力,也要配合超高的执行力才能落地――得以不打折扣或者说尽量少打折扣的呈现。面对日趋庞大的数据和从业、受众群体,一定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应对解决方案和相关资源获取能力,这就非常考验未来艺术家的号召力和自身综合素质。艺术家可能需要具有一些领袖的气质和能力。

因为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多元化,势必将打破固有的艺术机制,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在新时代的冲击下独善其身,艺术行业也永远不可能作为一个神隐的姿态将自己罩在襁褓中封闭前行,与更大的社会环境、潜在的受众隔绝开来。而新一代的艺术家,在信息和技术手段的强势推动、刺激思考和本体回归的影响下,他们对当下社会变革的关注、想象力,表现能力将会是空前的;新的艺术群体知识结构也将更加丰富,而这些知识亦不再是通过西方途径的灌输和拿来,相反,他们将会把本土的文化意识自觉性,放在自己的作品和策划中的重要位置上。

文化艺术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在机械化工业生产时代,设计从生产中分离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设计实践可以完全脱离工艺与材料单独进行。很多设计在图纸上看起来很好,但是在做成实物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存在许多问题。设计者对生产工艺与材料方面的前期了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计的成败。强调重视工艺与材料课程的建设并非要求高校在教学中涉及所有生产门类(实际上也没有哪一个学校能够达到这样的条件),而是应重点引导学生建立全面的设计观,养成对设计对象有关的各项要素进行必要了解的习惯。

由于大部分诞生于民间的工艺美术对生产场所和设备条件要求并不高,其中一些种类的工艺品基础生产流程完全可以在校内工作室或实验室中实现。增加手工艺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明确设计、材料、工艺技术等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全面地认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并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工作室建设,诸如陶艺、琉璃、漆艺、木刻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可以以专业课或选修课的形式面向不同专业开放,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打破单一的课程授课模式,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中国传统器具的设计智慧进行提炼,进而从中得到灵感来启迪新的设计。传统工艺美术里的很多东西可能在材料和形式方面是落后的,但它反映出来的造物理念却是巧妙和经典的。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现代设计门类都可以从传统器物中汲取创作元素,丰富作品的造型语言、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因此高校中的民间工艺课程不应只停留在临摹和复制的层面上,而是要面向市场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产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纳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之中。

相关院系应通过开展科学调查,在学生与市场之间、工艺美术与产业发展之间、传统元素与产品创新之间寻求切入点,从局限于校园的小范围进入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系统中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明确发展方向。要使今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得到正常有序的开展,还需要着力加强切合手工技艺传承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校内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地高校应积极与社会上的工艺美术大师或艺人建立合作关系,将民间工艺传习与创造活动引入高校,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教学方式可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

经过高校系统的综合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以及基础课程的学习,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对于工艺美术的感悟能力和总结创新能力会得到快速提升,其中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不但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手工技艺传承人,还可以作为高校未来的教师人才储备。在基于教师对工艺美术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各种设计材料学和工艺学的教学和研究才会更好地与形态设计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完整的现代设计教学体系的构建。从目前国内总体情况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同质化的问题。各地高校的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相似,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中国设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几乎完全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设置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缺乏个性创新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祖国各地优秀的民间艺术知识,更制约了学生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实践。如果设计教育本身都无法体现积极创新的探索精神,那么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走差异化的道路是建立自身特色的基础,只有立足本土文化和产业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地方高校设计教育才有可能上升到更高层次,也只有在各地高校建立起自己的优势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中国设计教育水平才能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设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实践的行业,它是经济的、产业的,但又是文化和艺术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应具有民族性、国际性和时代感,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缺少艺术内涵、文化底蕴和地域风格的设计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挖掘地方性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并将其融入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对于打造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一些地方性高校很早就意识到打造特色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突出地域办学优势。比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艺设计方向、闽江学院的漆艺设计方向、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紫砂工艺设计方向、大学艺术系的唐卡设计方向、新疆职业大学的玉雕工艺设计方向等,通过将地方传统优势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这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已在国内形成了品牌效应。尽管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差异,但地方高校建设设计教育特色课程是有共性规律可循的。要使设计学科特色明显,不必都要模仿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办学模式,地方院校不论是本科或高职教育都可以尝试突出地域工艺美术优势,按照市场需求而发展,因市场变化而调整,根据各自不同的优势和条件制定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对高校艺术设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当建设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就可以进一步升格成为重点特色课程或方向。

要明确一个地区具有怎样的设计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第一是挖掘当地已有的文化艺术遗产;第二是考察能与艺术设计结合发展的区域特色产业。区域民族工艺美术资源和古代艺术遗存,为当代中国设计教育提供了充足而宝贵的素材,此外,确立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特色还可以联系当前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哪些本土优势产业可以与艺术设计结合发展。对于民间文化艺术来说,最好的保护应该是使它在当代社会发挥新的作用,并成为与当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而地方特色工艺美术与高等教育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