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轨道交通教学

轨道交通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轨道交通教学

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岗位群、企业、教学研究

1 根据不同岗位群需求,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传统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是理论课,通常就是教师手把一本教材,按部就班地讲单词、朗读、背诵,从头贯穿至尾,教学内容没有重新构建。教师上课满堂灌输,学生上课缺乏有效训练,听、说、读、写方面很是薄弱。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听懂,但是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差,教学收效甚微。通过与同行交流、企业调研、学生访谈,我们发现根据不同岗位群需求,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立体化教学体系即自下而上按照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顺序,分解原有的教学框架,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岗位群为教学的指导方向,重新对轨道交通专业高职阶段整体英语课程进行规划。

2 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师资

2.1 中方教师负责讲授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由中方教师进行讲授。中方教师可以从语言、技巧及语篇分析方面帮助学生提炼、总结和记忆。一些普通英语词汇通过引申、转换、隐喻、借代等方法被运用在专业英语领域中,表达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特殊意义。例如,sleeper 在通用英语中是“睡眠者”,在轨道交通英语中是“枕木”;headway在通用英语里是“前进”,在轨道交通英语中是“间隔时间”。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在学习中需要格外关注,因为在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意思差别较大。另外,通过单词的合成、派生来记忆单词也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专业英语中还有大量的缩略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量较大,中方教师讲授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们透彻讲解词汇、语法、单词的意思以及记忆方法,相对于外籍教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词汇的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简介、地铁车站概况、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地铁基地的英语短篇学习,中方教师可以用中英文更透彻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和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2.2 外教负责讲授日常生活英语由于是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储备丰富,因此我们同时拥有外教资源。语言教学必须遵循“在交际中习得,在运用中发展”的规律。对于信息问询、失物招领、周边景点介绍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各个方面的实用英语,可以让外教负责讲授。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语音纯正,发音练习时可以帮助同学纠音,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外教语言地道、鲜活、规范。此外,外教上课方式更灵活,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游戏法在注重互动性和操作性的同时,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外教设计的一些词汇练习的实际交际任务,如售票检票服务、线路咨询、地铁广播服务以及处理乘客投诉等的情景模拟演练,通过这些口头的语言输出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加强了对专业词汇的记忆,从而提高专业词汇的使用能力。2.3 走访企业一线,获得最新英语常见问题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一直是我们职业院校所提倡的理念。只有走访企业一线,我们才能获得企业实际的需求,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真正实现无缝对接。经过对长春西站高铁车站的一线岗位走访,我们获得了常见的70 个英语问题。长春西站主要是承接长春通往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的高铁车站,最高聚集人数为10000人,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不少,其中也不乏外国旅客。从长期和外国旅客的接触中,长春西站的工作人员总结了70个最常见的英文问题,这对我们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这70个问题经过我们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六个大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的主题由学生来进行练习。把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学生分别扮演车站工作人员、行车值班员、乘客等不同角色,进行英语对话。这样的练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改革考核方式,重定评分标准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应随之改变。从原来单纯的笔试模式改为笔试加口试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分两大部分。

1)专业词汇和英语文章设计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具体考试内容为教材中涉及的专业词汇以及文章阅读。对专业词汇的构成、用法、词义以及特点等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采用选择、搭配、翻译等多种题型。轨道专业英语文章阅读是考核学生记忆专业词汇的能力以及长难句翻译的水平。

2)模拟现场工作情景现场工作情景的模拟,设计时间为10分钟。由学生扮演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教师扮演乘客,就常见的70个问题,票务、换乘、旅游、购物、餐饮等展开模拟情景对话。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工作岗位,能够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应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高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特点,重新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案改革。新教学设计的实施,既开展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又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丁新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分析及学习方法议[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 (12).

[2] 廖华,胡昊.高职基础英语与ESP教学衔接的实证研究——以重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为例[J].海外英语, 2012(10).

[3] 陶汉卿.基于项目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2015(4).

[4] 李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与授课的优化[J].教书育人,2011(7 ).

[5] 傅凌芳.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英语项目教学设计[J].读与写,2016(10).

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城市轨道交通 专业英语 课堂教学模式

2013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装备展览会的举行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教学改革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1]。城市轨道交通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流通部门,在其专业背景下具备服务性质,这种特征突出了专业英语课程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亟需深化。

一、调查与数据分析

为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在校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在校生包括598名2011级、2012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控制专业与运营专业学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对未来工作的帮助;(2)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是否明确;(3)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调查的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中高达83.9%的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的帮助,有75.3%的调查对象不明确学习专业英语的目标。

2.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调查的对象包括2013届就职于南宁轨道交通公司或广州地铁公司的毕业生。主要调查内容有:(1)在工作后是否了解专业英语的重要性;(2)在校期间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3)你认为什么专业英语技能对你最实用。

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英语对实际工作岗位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所有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听”、“说”技能对他们最重要。

3.调查结果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1],在校期间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持抵触态度,多数学生认为基础英语重要的原因是英语考级的需要,而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的目标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已。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绝大多数毕业生才意识到了专业英语在职位晋升、工作业绩、学习进修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满意程度低,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多数为:应增加课时、应增强专业英语的应用训练、应在课上详细说明专业英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开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新兴产业,在该方向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尚未完全掌握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需求,重视专业技术课程而忽视专业英语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就无法统一认识,难以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2],在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这一目标,同时应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实际运作案例的讲解,明确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强调专业英语为专业服务的特征等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对职业的帮助,体会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材的讲解、文章的阅读,词汇的记忆,更应当重现实际的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笔者借鉴专业技术实训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2011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进行了尝试。利用多媒体、专业教具等设备作为载体,以模拟实际工作情景的方式组织了“英语实训”。尝试方法是先在课堂上任务,任务类型分为服务型与技术型两种;学生确认任务后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去探索解决方法,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缺乏某一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

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了专业英语“应用”的本质,学生表示不但深刻理解了专业英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向和动力。

3.转变评价方式

在绝大多数高职85 院校中,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沿袭了基础英语,即以笔试为主要评价标准,考查点是“读、写、译”。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甚至误导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3]。

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是有必要的。结合创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跟踪评价。课上评价的考查点是“说、用”,这正契合了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英语教学应当坚持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强调岗位对专业英语的需求,既可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够使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闵丽平.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2): 12-13.

[2] 牛东育. 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海外英语. 2013(7):96-98.

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Z40。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研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建设校内校外协调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网络,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成为高职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现状,我们深入走访了设置轨道交通类专业的相关院校,对多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硬件设施、培养毕业生情况和基地特色进行了调研,收集了有关实训基地的基础资料,进行了现状分析。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选择多家高职轨道交通类院校,进行了调研走访,其中投资大,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实训基地有“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铁路轨道养护实训基地”“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等。

其次,针对轨道交通类及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各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运用状况,实践教学的组织状况,相关教学模式的应用状况,以及各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进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分析。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194名学生、铁道机车车辆专业113名学生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145名学生进行调查,向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发放了调查文件,针对在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多个方面的20个问题展开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实践教学课程由专业任课教师带队的情况较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8.3%,特别是铁道运营管理专业,专业任课教师带队比例高达76.3%。在实习实训的独立操作训练过程中,认为独立操作、训练的机会较少或几乎没有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8.1%。54.1%的学生认为实践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指导,认真负责,37.8%的学生认为实践指导教师定期辅导,比较认真负责。77.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技术过硬,教风端正。19.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人品很好,但技术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55.4%的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52.4%的学生反馈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完成实践作业与实践报告,另有36.8%的学生反馈只需要完成实践报告即可。56.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次数一般,79.5%的学生认为每次实践教学安排的任务量合适。67.4%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现场管理严格,秩序良好。

目前各个专业均能做到由实习各环节综合考评给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59.3%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使自己收获很大,3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一般,98.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安排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1.硬件建设:各专业在硬件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方面处于一般情况,但在校内基本上都能按照专业实训室的标准建设,设备基本齐全。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类相应专业的实训教学和专业技能考核的要求。近3年来,接收实训的学生数量能够与招生情况相匹配,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的工厂、车间有明显的差异,企业文化氛围不够。

2.师资队伍:调研的各实训基地均配备了与专业发展较为匹配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指导实训教学的教师能够认真负责地指导校内实训。但缺乏企业或现场专家,校内教师的技术性经验相对缺乏,校内实训指导与生产实践有脱节情况。

3.实训过程:各专业校内实训任务安排合适,目的明确,内容非常实用,实训准备充分,管理严格。实训指导书、设备说明书和案例等资料完善,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训练机会较多。但安排实训次数一般,与理论教学有断层情况,校内实训与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并不吻合,实训过程中缺乏企业文化的氛围。

4.考核与评价:调研各专业均能由实习各环节综合考评给出实训成绩,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训收获很大,并认为实训教学对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但实训考核的形式仍然单一,实训成绩难以动态标示完整的实训过程,考核与评价的指标缺乏标准和规范。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问题

依据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运用现状,结合学生对实践教学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特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实践教学内容侧重指向于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虽然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关注了外显的知识与技能,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缺乏对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能力培养,当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可能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其次,是实践教学方式强调技能的重复训练,而完整的行动过程被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技能操作的操作性”、“技术的应用性”、“技术的实践性”三大模块中似乎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它只强调的是技能的量的积累,是基于静态层面的,缺失基于获取信息、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行动过程学习,学生很难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关键能力,即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方法等。

最后,是实践教学基地注重硬件条件建设和工作岗位的设置,而脱离了课程建设和学习岗位的设计。校内实训基地过于追求硬件设备的完整,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联系,其教学也无法将工作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单纯注重工作岗位的安置,忽视了学习岗位设计,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缺乏明确的计划和足够的控制,致使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随意性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2.主要问题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根本要求。我们可以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发现:目前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知识本位”的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要求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实训基地在教学、教育、基地功能发挥、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传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教师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教师准备的内容来进行,而不是以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为中心,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厌学问题比较突出。

(2)学生职业化养成教育有欠缺

部分高职学校没有建立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实习中不能感受企业的文化,缺乏基本的职业认知、职业目标,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良好的职业习惯等,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化程度低、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校外实训基地因各种原因,难以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基本流于参观实习。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脱离,职业化养成缺失。

(3)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发挥不全

目前,高职院校因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标准化校内实习基地群尚未真正投入教学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教学实训,缺乏相应的生产、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功能;缺乏一批相对稳定的、不同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低,主要成了毕业学生毕业实习、参观的场所,企业给学生提供的多是就业机会,而不是学习机会,不能真正做到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

(4)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全面

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只能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注重教师评价,忽视了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造成教师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得偏颇,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激励作用不强,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动向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发现,当前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尝试进行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它没有固定的样态。因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文化背景和优势不同,主体经验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所以从理论上说,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概念。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是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的存在。从实践上看,虽然我们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找到了一些教学收效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与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相比,实践教学模式的样态还比较单一,数量还不多,选择的余地不大,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整体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还要以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切实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立场和侧面揭示了教学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容易理解和操作,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是适应高职教育因用而学、因需而学,因技能而学的目标取向的。不是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为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可供模仿、示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技能和技巧,让老师们用来完成教学任务、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只有适用性的模式才能达成这一目的;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取得良好教学绩效;才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传之久远。俗话说:“适用的就是最好的”――就是切合自身需要的、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G].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组光,冯大军.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J].职教论坛,2003,(15).

[4]郭明维,何新征,杨倩.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03:31-35.

[5]俞林.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对相关轨道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按照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至2013年,建成1、2、3、6号线共197公里的运营网络,日运量达150万人次,基本形成轨道交通骨干网架,完成“畅通重庆”建设任务。至2020年,建成“六线一环”364公里轨道线网和60个重要换乘枢纽,日运量达600万人次,成为主城区客运交通骨干。2020年后,建成“九线一环”513公里线路和270座车站的轨道交通网络,日运量达800万人次,成为都市区客运交通骨干。对相关中职学校而言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阶段培养出来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企业用工的需求,因此,现有的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 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信号专业教学已远不能适应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开设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中职学校都是从各铁路局剥离出来的,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实训设备的建设都是按各铁路局的要求来进行的。而这些中职学校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也沿袭铁路信号专业的固有模式,虽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和铁路信号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的地方,但毕竟不能等同。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大量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设备,其中涉及现代通信、数字处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同时包括大量的新型信号设备。

2.中职学校原有的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已严重滞后

中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目的,也就是说,为相应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来说,就是要培养能够维护好信号设备、处理好设备故障、保障好信号设备正常运用,进而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高技能人才。就中职学校而言,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能力,达到相应企业的用工要求尤为重要。由于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仍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目前中职教育所培养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招生持续升温,许多家长及学生对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有良好的就业期望,但就学生本身而言,基础知识较薄弱,这就给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师资来源于各铁路局,加上信号专业本身专业性较强,造成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师资较薄弱,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快速发展的步伐。另外,中职学校有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所选用的教材不合理,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由于中职学校资金有限,用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实习的经费不足,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条件。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未能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加强对学生信号专业基础理论、安全规章及标准作业程序的培训

由于信号专业本身的专业性较强,要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信号专业基础理论、安全规章及标准作业程序的强化培训。对此可以借鉴铁路信号专业的相应基础知识、安全规章及作业程序。由于信号设备维护质量的好坏及维护人员的责任心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效率,有时甚至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铁路信号系统经过了几十年的运用,实践证明,它的理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业程序都是完全可靠的。事实上,轨道交通信号的基础理念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方面沿袭了铁路信号专业的相关要求。

2.大胆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坚持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

鉴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快速发展,如果仍照搬铁路信号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定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同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听取他们对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课程设置的种类及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职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这些学生平时可能还比较关注相应企业的发展状况,相对也比较关心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说,动机和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能较好地解决需求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义重大。

3.教材的合理选用

信号专业毕竟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教材的选用也十分重要。现阶段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材基本和国内的大专院校一致,由于中职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较差,学习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完全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把握信号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较为前沿的知识,比如,现代通信﹑数字处理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总之,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

4.坚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中职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大多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要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完成该项目的整个活动过程,以便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而言,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信号设备的使用及维护、设备故障的处理等应贯穿于整个信号专业的学习过程,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

5.改革现有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

鉴于中职生的特点,对于现有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应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进行,要尽量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应采用分阶段、分比重的方式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可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加大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分数等。总之,在做到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的同时,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专业教师的培训,大力提升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课教学的师资力量

由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信号专业的师资都较薄弱,急需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专业教师本身的需要,更是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学生的需要。培训的方式要灵活,既不能因为培训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不能因此放弃专业培训。比如,对于刚进校的或年轻专业教师可采取外出集中培训的方式,对于担任专业课较多的教师可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相应的培训。

7.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随着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设备的日新月异。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要紧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步伐,开展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这是由中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中职学校的资金和场地的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全满足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发展所需的实训设备,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这就促使我们和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进行紧密联系。比如,可以和企业建立共有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实训基地,学校也可以承担一定量的员工培训或提供培训场地等。另外,开展校企合作后,学校可以较快地掌握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用工意向等方面的信息,这对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是十分重要的。这对学校、企业、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三 结论

现有的中职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要想培养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发展的合格的技能人才,信号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校企合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中职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只有认清自身能力,弄清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丕涛、袁志新.职业中专学校教改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

[2]焦桐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5)

轨道交通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轨道交通;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52-03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是意识的反映。高校大学生是将来的准职业人,更是各种行业的生力军。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各自专业的职业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关于职业意识的教育五花八门,很多都是关于理论的教学,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很少有关于职业意识实践的教学。体育教育中,职业实用性体育很多因素都包含着职业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并且能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职业性进行体育教育的职业意识培养和锻炼。

一、核心概念的诠释

(一)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意识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一文中描述: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然而,轨道交通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它需要的职业意识也是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意识。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把它分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客户意识、细节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

(二)实用性体育

根据翁惠根的研究观点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是的界定是:以学生目前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如何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在普通高校体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在这基础上专门结合轨道交通职业工作特点而建设的,与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技能相关的课程,突出职业性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

二、职业实用性体育在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一)职业实用性体育对责任意识的培养

对任何一位公民来说,权利可以放弃,但是责任和义务不能放弃,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准职业人”更是如此。一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让自己的责任成为别人的负担,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不能以此推卸责任,筑起责任划分的堤坝,对于责任交叉和责任空当置若罔闻,毫不关心。轨道交通行业的工作人员责任非常重大,因为轨道交通行业是对千千万万的群众负责,如果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出现任何一起交通事故,所面临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较其他理论课程教学更为直接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在团体作战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任何一名学生都要扮演一个较色,例如,足球比赛,学生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前场的,中场的,还是后场的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角色负责,对其他队友负责,一场团体比赛,也是一场团队合作,这个团队是临时组建的,学生的角色扮演随时变化,但是有一样不会变化的就是责任,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就会提高整个团队的效率,为球队赢得比赛。因此,体育运动过程中,随时都在对责任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是终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安全意识的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安全、快速、舒适、无污染而运量大的有轨运输方式。每天输送的人员非常的庞大,行车安全不但关系到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国家财产的安全,所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和效益线。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化员工,应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防范安全的手段。轨道交通行业所工作的环境是人流量较大的工作场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最近由于事件的时有发生,给在轨道交通行业工作的职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直接面对危险的时候是否有应对的勇气和应变的能力,这就靠自身平时的积累和锻炼。体育运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应对的体育项目,短跑可以锻炼学生跑动的速度。跆拳道、武术等对抗性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应对事件的心智,而且还能有自救、救人、甚至制暴的能力。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服务、客户意识的影响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地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轨道交通行业一些工作性质也是属于服务的类型,例如:买票、检票人员,乘务人员,站台工作人员,安保人员等。服务无止境,树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品牌需要所有员工优质的服务,不仅靠的是先进的技术,而且还需要高标准的质量、贴心的服务,这样轨道交通行业也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企业的发展。

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形体礼仪教育非常适合轨道交通行业直接面对顾客的学生,例如,轨道交通乘务班、轨道交通运营班等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学生的形体训练,塑造完美的体型,提升学生的气质,女学生有着亲和力的笑容,男学生有着阳刚坚毅的气质,都是实用性体育教育中形体礼仪教育的课程之一,也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四)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细节意识的培养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待小事、对待细节的处理方式往往也反映了一个人工作的态度。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都不是看看就会的运动,不去亲身实践,不去练习运动技巧,是不会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魅力。要想把运动做好,就要注重细节的提升,同样是篮球、足球都会玩,但是有的人玩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细节,运动项目的细节很重要,运动技巧需要细节。在对抗过程中,对手的细微变化就会暴露战术的指向,处理好细节就会把任何运动项目玩得很好。这种锻炼学生细节的观察,细节的处理是锻炼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五)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协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首先是从学生团队进入一个新的职场团队,每一位职业人都在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团队的协作。单兵作战在当今社会是不可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在团队的协作过程中,需要培养自身的人脉资源,努力构筑自身职业发展平台的基础,学会与人协作是职业人的必修课。

实用性体育教育使团队协作加强,这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随处可见,也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方式。通过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达到了强身健体、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还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与人交往能力提升、主动并乐于与人合作、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信任感、自信感、去除羞涩感、孤僻感,满足了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需要、团队合作中的价值,从“准职业人”迅速转换成职场人。

(六)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意识,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激发自我潜能的动机形式,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的员工,才会有斗志,才能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理想。竞争是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表现形式;竞争,使个人完善,使群体上进,使社会发展。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企业员工,必须懂得入职竞争、岗位竞争、服务竞争,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其实,发展的竞争也是无处不有的。

竞争需要良性循环,需要有竞争的原则,不能是嫉妒、打压等一些非正常竞争手段。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可以对竞争的原则进行约束培养,实用性体育教育可以锻炼三大竞争原则:公平竞争的原则、目标递升的原则、竞争与合作的原则。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竞争对象,选择过低的竞争对象对自身的提高不仅没有好处,还使自己进入到自我满足的误区。其次,保持竞争的自信心和持久性,这个非常重要,那种好高骛远的竞争方式不仅打击竞争的自信,而且竞争也不能保持长久,必须要循序渐进。最后,竞争、提高永远离不开合作,汲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成为竞争的强者。

(七)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对学习意识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是知识日异月新的时代,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学习的意识培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至于成为流沙,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现如今,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飞速的发展,学生进入企业需要的知识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其增加新的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会就要问。不耻下问,远自孔夫子以来就是我们的美德,无需担心其他员工会讥笑你。

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靠教师教的一些锻炼方式方法是不行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外锻炼是学生真正的锻炼课堂,体育运动的原理是相通的,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运动的原理、锻炼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制定锻炼的方式方法,这样学生脱离了课堂教学依然也能进行身体锻炼,并且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运动处方、锻炼标准、运动方式方法,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这种学习意识培养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审视的能力。

三、总结

无论是轨道交通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职业意识是企业发展,职工进步的源泉。意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意识是行为的本源,做任何事情,如果意识得不到改变,那么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结合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优势,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单复.国外心理学家论青年职业意识之形成[J].当代青年研究,1994,(02).

[2]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04-108.

[2]陈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若干概念界定与教学设计[J].浙江体育科学,2010,11(32).

[3]陈正国.职业意识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