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01003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1994年,学制4年,最初从属于土木工程专业,仅开设了城市规划原理、地下空间利用、土地管理等几门区别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课程。经过17年的探索、实践,在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以及城乡规划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亟需新一轮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计划不完善,专业课时较少

与2005年执行的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相比,2008年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新增了城市经济学课程,从而城市规划专业八门核心课程①齐备。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共9个学分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另外,新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课程的先后顺序,比如将第三学期开设的城市规划原理与第四学期开设的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互相调换,让学生在了解中外城市规划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再学习规划原理,易于理解。最后,基于专业课程总学时压缩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等问题,删减了部分课程,如城镇体系规划。

尽管如此,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计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毕业实习一共5周(暑假3周,第七学期前2周),实习时间之短使学生根本无法从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大部分实习生反映刚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规划师状态,实习就结束了。另外,学校对专业总课时的压缩,减少了专业理论课课时,城市规划原理由过去的68学时变为51学时;中外城市建设史也由过去的51学时减少为34学时;设计课的课时更是无法满足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需求。课时的减少导致教师的讲授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展开。(二)专业教室欠缺,设计能力较弱

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习的氛围、相互交流的平台、学习榜样的树立是实现这一途径的基本保障。由于学校教学、科研用房紧缺,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仅有2个专业教室供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8个班级使用。专业基础设施欠缺和设备落后使学生拿到设计任务书后往往只能回宿舍闭门造车,交作业时才“彼此相识”,这就无法互相交流、借鉴,难以提高。

另外,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设计课程除毕业设计外,有建筑初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共6门。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设计课都是1位教师指导,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每个班约40个学生),师生比远低于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加之专业课时减少,指导教师根本无法“一对一”有效开展,详细讲解。这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课不能有效开展达不到专业培养预期目标。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单一

学校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共20名教师,其中副教授10人,讲师9名,助教1名。硕士学位8人,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1人。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加之校内专业发展平台难以吸引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强的人才,所以城市规划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职称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另外,教学方式单一,专业理论课往往是重讲授而轻参与,重说教而轻启发,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性、创新性也被逐渐消蚀,学习热情也大打折扣。

二、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借鉴国内同行院校的先进经验,宁夏大学应从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专业特色、教学方法和办学环境等层面提出适合自身需求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从而达到教学品质的提升。

(一)构建科学的培养体系

1.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出:“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可以实施“1+2+1”培养模式,第一年着重基础教学,第二、三年进行专业教学,第四年完成实践教学。

在学校现有4个固定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可以考虑结合实习单位所做的实际项目,选择符合宁夏大学毕业设计要求的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每个学生由1位校内教师和1位实习单位的师傅共同指导,采取“双导师”制联合培养。

2.以设计课为主干,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

随着中国城乡规划事业的推进,当前城市建设的复杂性、社会性、文化性、技术性等现实需求,使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由培养“工程型人才”目标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社会型人才的“四才” “复合型人才”指适应城乡规划要求的技术、管理与实施型的全面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经过理性分析和逻辑归纳,找出问题缘由并提出解决办法的人才;“实践性人才”是指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沟通协调能力,可以保证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人才;“社会型人才”是指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能够对城乡规划全面认识,具备发现社会问题能力的人才。体系变迁[1]。合理、完善的教学培养计划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成长、成熟、成才,进而实现“四才”的培养目标。

鉴于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现状,构建以设计课为主线的教学培养计划是可行的改进措施。比如城市规划专业的设计课体系为设计初步(第一、二学期)—建筑设计(第三、四学期)—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五学期)—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六学期)—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第七学期)—毕业设计(第八学期)。每一门设计课都需要几门相关的理论课来支撑,以设计类课程为主线串联相关理论课程,构建基于设计课与理论课耦合关系的培养体系[2],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另外,与设计课对应的原理课可以由1位教师承担,但每门设计课应配备至少2位专业教师来指导,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沟通,而且不同的教师带来不同设计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二)营造突出的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学校鲜明的教学风格、独特的教育教学机制与教学模式[3],要在设有城市规划专业的180多个学校中崭露头角,就必须寻求自己的特色之路。目前,不仅“老八校”,其他国内众多城市规划院校也在进行着极具特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如重庆大学在山地建筑和山地区域规划方面独树一帜,探索地域性教育之路;沈阳建筑大学注重于北方寒冷地区及老工业城市地域的城乡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宁夏大学地处全国唯一的穆斯林省份,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也应立足于这一特殊环境,以每年在银川举办的中阿经贸合作论坛为契机,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培养计划,逐步形成凸现地域文化的专业特色。例如,结合回族建筑和回族聚落规划设计的科研项目把回族聚居区规划设计、城市回族风貌区的改造、回族村庄的规划、伊斯兰建筑文化等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中。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与学”,重心在教师的“教”上。城市规划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要有很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所以今后的教学应该改为“学与教”,强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尤其是枯燥而重要的理论课,任课教师可引入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 based teaching),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计划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每次占用一小部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阐述、思辨,从而达到对专业知识理解、消化的目的[4]。另外,还可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强调“学”的培养方式旨在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如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并参与教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将每次的调研成果或设计方案制作成PPT讲解,成员组其他学生提问、讨论、补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创建开放的办学环境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规划师具有很宽的知识面,学科的这种特性其实也决定了规划教育要向开放化办学模式转变。比如,邀请国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讲座;邀请银川市各大规划设计院的工程师或规划管理局的行政管理人员讲课,结合实际案例剖析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教育水平。

另外,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也是当务之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设计空间,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借鉴。

三、结语

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应立足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回族聚居地规划特点,因地制宜地营造专业特色。通过整合当前办学资源、重构教学培养体系、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营造开放的办学环境提升教学品质,这将是宁夏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现“四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徐煜辉,聂晓晴.基于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8.

[2]赵敏.专业成长期渐进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为例[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7-62.

[3]吕文明,刘海燕.地方本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特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23-26.

[4]陈芳,张金荃.中外城市建设史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C]//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77-282.

Teaching reform of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MA Dongmei, WANG Xiaoyan

(College of Civil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P. R. China)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 课程建设思路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3) 在校内,以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为教学环境,实施六步法中资讯、决策、计划教学;在校外,依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弱电工程项目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教学。

2 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实施、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组总结已经积累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及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等子系统工程实施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就业岗位中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智能楼宇供配电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步展开教学。非工作日在校内多个智能楼宇实训室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施工准备部分的教学;工作日选择多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在建典型工程,在工程现场展开教学,完成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价的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资讯),进行系统的初步规划(决策),工程中标签约后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计划),进行设备材料的采供,综合布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施),最后根据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使学生掌握弱电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析、规划、施工和验收的方法。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弱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弱电工程实施流程;2)掌握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规划、施工、检测和验收方法;3)掌握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4)了解弱电工程相关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流程,初步具备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选型配置、实施和验收能力;5)具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力。

3 教学内容设计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的。

3.1 学习情境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建立“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实施”、“门禁管理系统工程实施”、“楼宇对讲系统工程实施”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与学时如表2所示。

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教学设计卡,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每个学习情境课程的教学中均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原理,并让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会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工作过程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学习任务构成,如“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学习情境由“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实施”、“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共4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4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的。在上课前教师要编写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设计卡及学习任务书,课堂上必须按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并按考核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学习任务设计卡包括学习任务及所属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组织、学习重点与难点、考核标准、使用实训设备等内容。

学习任务书由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学习任务书中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内容与要求,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将按要求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4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多个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学习情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程现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比对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实施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六步法实施中前三步资讯、决策和计划学习任务可利用双休日,学生集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学习情境中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规划、工作任务要求、考核标准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系统的组成和规划的资讯工作;学生在工作日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实施过程,在工程现场完成教学中的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5 教学方法

5.1 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选取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及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楼宇对讲、门禁管理四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2 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现场教学法。如“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选择某质检局的在建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学习任务在学校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进行,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验收则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5.3 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通过考察学习几个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校本实际认为:城市规划专业必须抓住设计主线,充分利用农林特色,兼顾城市宏观规划,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力求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相应地城市规划学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也有以农林专业为特色发展而来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1]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几所学校中,既有农林占优势的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通过走访与学习,对本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国内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

(一)农林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国内依托农林优势而建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多走风景园林方向,风景园林要求学生要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人工生态环境的理论和方法,能胜任城市开放空间,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观赏植物学、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工程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从其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来看,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大的方面——景观生态角度进行城市规划,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设计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园林、园艺和城市规划的优势。这一点和我们园林学院的目标相一致,因为我们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学院农林的优势,今后走风景园林这个方向。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属于园林学院,是该学院五个专业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院培养方向与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五个现有专业(即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园林、园艺和旅游管理专业授予农学学位,而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均授予工学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负责人介绍,办真正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区域经济、交通规划、市政、园林等,计划加强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力量和师资。今后要办成既有农林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专业靠近的城市规划专业。

2.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在林学院没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只有硕士点是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方向。但是中国农业大学因为其自身的农林优势,本着“规划的基础是生态,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理念,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规划着重是考虑生态化。而城市生态学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农田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当然这一点,现在也切合国家重视环境生态的的实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华,生态规划和水系规划也开始被重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开了植物学以后,仍然在规划设计阶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这些高校中还不乏有农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说应该加强学生在植物和生态方面的训练和思维,将此思想引入风景区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让学生知道好的生态要保护,不好的环境我们要恢复,以此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和建筑学课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学科是建筑学,主干课程中除了公共课程以外,在专业基础课中就开设很多门类的不同课程,如设计基础课群像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图示思考与表达、美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另外开设专业基础课群像建筑设计及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规划师业务基础、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重点培养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最后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专业史论群像城市规划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和创作内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前两个专业的学制五年,最后一个专业的学制四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门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因为是以建筑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础课程的开设,在贯彻理论和实践的原则下,相关院系还开设很多的实习和实践课程,如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城市交通工程实习、城市认识实习、城市市政工程实习、城市规划设计实习等。所有这些都是对理论课程的良好的补充和完善,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设计作品,从而使学生尽快及早进入设计创作中来,而不是统统把设计集中到毕业设计阶段。

2.清华大学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还有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从其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来看,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显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学专业,相关设计模型作业也可以看出他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这几所以建筑为主的学校里,一个共同点是都注重学生的基础课训练。在设计初步阶段,都分别有学生开始接触设计,并且做一些相关的模型。特别是清华大学,学生作业分为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并且全是计算机绘图,可见学生的设计是从开始就逐步渗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开。当然传统的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的院校均有一个共性,其学科基础架构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这一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设计思维能力强,擅长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但不足之处是对社会经济等宏观城市问题分析训练少,对专门的规划技术掌握不够。[2]

二、完善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特色的确定

1.抓设计主线

作为一个省属高校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针对我们现有的师资和专业情况,我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抓住设计的主线。因为大的规划虽然学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强,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而一些详细的设计如现在就有新乡市区周边的县市做一些新农村规划、小学校改造等等,这一类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学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实的话,就连这些小的设计也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设计的主线,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专业课程调整。

2.充分利用农林特色

对于整合资源来讲,我们在园林、特别是园艺方面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划出一条园艺——园林——规划方面的一条线,让资源共享,同一门课可能在三个专业都开,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园林植物学,对园林和园艺专业,植物生理、植物识别、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对规划专业则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点突出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点,使学生能够重点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顾城市宏观规划

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以设计为核心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无法解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复杂且庞大的城市问题。如现代城市规划摇篮的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专业教育内容从传统的建筑学和工程学扩展到了地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领域。[3]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较广的专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所以我们还要抓好学生宏观经济、地理、社会、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可以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提高其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1.基础课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规划设计课程 课程整合 交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20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ake Traff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GONG Huawei , ZANG Xiaod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try to use the education theory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mprov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We hope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raff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 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在一些工科专业中,规划设计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之间,存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些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串联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研究项目中,希望通过运用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优化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及相关实践类课程,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完善专业建设的目的。

1 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综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统整成一门新的学科。只要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内容就是综合课程。”对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与外延的发展,虽然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仍然处于一个认识发展的状态,但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在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具有一定价值的实践和应用成果。

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同时也给予我们调整和改善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上指导。在文献[1]所提到的课程整合模式中,一种联立式的课程整合模式表述为“各学科仍然保持分离的状态,注意每一学科内部的细节和联系,学科之间通过一个主题、一个概念或一种技能与下一个主题、下一个概念或下一种技能的联系来形成明显的联结。”这种整合模式非常适合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造。我们在下文结合交通工程专业规划设计类课程设置的特征,提出进行课程整合的思路。

2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交通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只有30余年的历史,国内高校按照院校专业设置的渊源和特点,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土木类院校,以交通土建为特色,在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参考了土木工程、道路工程等相关专业;第二类是传统的汽车交通类院校,以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为特色;第三类是传统的铁道类院校,主要依托强势和特色专业,其设置交通工程的主要出发点是弥补其在公路交通方面的学科缺失,以构建铁路运输和公路交通的综合大交通专业学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侧重于交通运输或者自动控制等方面。在国外,交通工程一般是土木工程专业下的分支专业,目前研究发展方向重点在于交通智能化,交通环境和交通安全等方面。专业设置思路的不同,自然也带来课程体系上的差别,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体系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别。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因为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分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学习重点,对课程体系的学习没有清晰思路和方向,以至于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产生迷惘。在我们的教学改革活动中,希望通过转变培养模式和改革课程体系的完善,逐步解决这些专业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介绍,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规划、总图运输设计、交通港站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轨道交通、交通项目评价、工程概预算、智能运输系统等。主要课程的安排突显了交通工程专业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课程设置比较分散,造成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的感觉。

针对这样的问题,已经有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如张慧丽等在《关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中提出将交通工程专业形成以交通工程为核心的五条知识链,分别是:专业基础及技术知识链、规划知识链、控制知识链、经济知识链和安全知识链。这种以知识链为结构的课程体系设想为完善交通工程课程体系做了有意义的构想。本文研究的是对于其中的规划设计知识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完善。

3 交通规划类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整合思路

以广州大学为例,虽然我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依托实力比较雄厚的土木工程专业开办,在课程设置上对于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的相关课程有所侧重,但是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设置课程体系上对于规划设计类课程也相当重视,规划设计类的课程有运筹学、交通系统工程、交通规划原理、交通港站设计和道路勘测设计等多门课程,另外如物流学、城市轨道交通等课程都包涵一些有关规划设计的章节内容。这些课程之间,表面上联系并不大,不同的任课教师也很少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很少同学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课程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课程之间的知识链,有效整合其共同的内容,深化课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教学的效果上应当有明显的提升。在以上对于课程整合理论和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1 加强数学类课程在课程整合中的基础理论作用

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数学课程除大部分工科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以外,一般还会开设运筹学等课程。这些数学类课程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于不少规划类的课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比如概率论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是进行交通规划的数据来源活动――交通调查的理论基础;运筹学整数规划问题,无论是物流学中的配送中心选址,还是交通港站设计中的站场选址,都会必然考虑采用的一种理论方法;而最小路径理论和算法在道路网设计和交通需求预测的交通分布阶段,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把运筹学等数学课程视为整合交通规划设计类课程知识链的源头之一,为我们建立学习相关的交通理论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3.2 需求预测方法在多门课程中的共同作用

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需求预测是制定各种规划方案的数据基础,需求预测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预测学,现代预测学是通过理论方法合理预测未来的状况,其精度和准确性是影响规划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预测的本身会受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存在偏差,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和模型是进行需求预测的重要工作。例如在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中,掌握规划区域未来车辆出行的交通量大小和出行分布规律是规划的基础,一般我们采用四阶段法和一些非集计方法去进行需求预测分析,而这些预测结果同样是进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物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数据基础,同时,出行交通量的大小和分布规律,无论是对于公路交通规划还是城市道路网规划,或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由此我们总结各种预测方法的共同特点,贯穿于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可以强化学生对于预测方法的理解以及对于预测结果的分析判断。

3.3 设计方法和专业软件的学习运用

在交通工程专业的学习中,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交通设计是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交通设施或者交通系统的设计。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现代设计方法体系,最重要的一类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学习使用各种专业软件完成具体的规划设计任务。例如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纬地软件,交通规划设计的TransCad和Vissim软件,对于部分有高级程序语言设计和数据库基础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在这些软件的学习运用过程中培养二次开发能力,有部分同学还可以利用这种能力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或相关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结语

在工科专业越来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需求下,完善和改进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比较分散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是我们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培养教育体系的一种尝试。结合同时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在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中做出有益的尝试,从而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目前我们在进行的教研项目中,已经开展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融会实现对于交通规划类设计课程的整合,下一步的工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调查分析对于课程整合进行效果分析,这也是我们进行教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资金资助:广州大学教研项目JYY201310

参考文献

[1] 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7.

[2] 朱晓海,骆勇,李慧.交通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1(14).

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30-04

城市规划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就业范围较宽,但近年来,随着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各级院校增多,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大幅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增大[1]。在此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就业,扩展就业门路,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手段。

一、城市规划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由于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大面广,这一领域需求的专业人员也相对较多。城市规划从业人员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

长沙理工大学2002年开设城市规划专业,虽然学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表1),但潜在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示,有些本科毕业生虽然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研究能力差需要长时间培养。针对这些就业信息,学校应发扬开拓进取的教学精神,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热爱专业,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安排及教学特点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此次调研实习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紧密结合,以主城区用地现状调研为主,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掌握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要求学生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具备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所需的调查分析能力、综合规划能力、综合表达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课程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城市总体规划(一)和城市总体规划(二),均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1~2个学期。因此,城市总体规划

调研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课程,对学生融入设计类实际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次重要的实际体验,对学生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的教学内容安排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时间与其他五年制本科院校相比时间较短,如同济大学的调研时间是4周,而长沙理工大学只有1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将包括城镇体系和主城区两个部分的现状资料收集完成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采取分组分片调研方式,以主城区用地调查调研为主,辅以设计院提供的基础资料汇编。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城市现状。

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课程侧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比对自己优劣势,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点。从实习动员到实结,各个阶段都要按部就班,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表2)。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到调研城市实地观察、判断和体验,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新的感性认识,增加了专业的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巩固和充实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表2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实习教学工作内容 教学工作内容教学要求

1 实习动员交待调研任务,下发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寒假期间熟悉调研内容及方法。复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乡规划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

2实习准备工作准备实习所需工具(行政区划图、地形图、2B铅笔、马克笔、拷贝纸、数码相机、记录本等学习工具及个人生活用品)要求学生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实习的基本工作要求

3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地方技术人员讲解当地城市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对实习城市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

4 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踏勘,采用现场讲授和个别指导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学生掌握调研的方法和主要内容,了解县域各乡镇及主城区的现状,能结合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对该县城的感性认识

5 实习成果制作、汇报指导学生运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整理调研成果,完成县域的基础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及相关图纸绘制工作要求学生完成现状分析及其成果制作

6实结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考虑下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总结实习的经验与不足,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教学主体多样化有效指导实习进程

在城市总体规划调研实习中,专业教师从动员大会一直到学生调研成果的完成验收,都投入了大量心血。不仅是校内的调研教学,与校外设计院、调研所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实习基地教师先行指导

自2007年成立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即来源于当地基地设计院,为了让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有初步了解,邀请实习基地教师对实习县城作概况介绍是实习先行阶段。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大致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编制过程,对所调研城市也有了初步认识。基地指导教师的初步介绍还能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