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价值观教育

政治价值观教育

政治价值观教育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1篇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作为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及其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已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到目前还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目前重要的是,对于在学术界中争议较大的理论观点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思路并达成共识。并且,本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进行了新的总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指的是个体对于周边环境中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在总体上的评价。价值观既体现为价值追求与价值取向,最终统一为价值目标,又体现为价值准则与价值尺度,最终统一为价值规范与判断。而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的整体。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内容,并扎根于整个社会的内在。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基本标准和规范,引导整体社会成员进行价值选择、认知以及价值判断。它符合社会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整体社会中的主流价值[1]。

价值观教育包含了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更具体,更具有实践性。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性质来说,一个社会的主要性质一定会表现在其核心价值观当中。核心价值观还是一个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精神物质关系在理论上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应更加具体,它需要跟社会性质相符,对是非准则有确定的评判体现,以促进接受教育的个体的价值观跟社会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说,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等等这些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其中表现了整体社会对于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等领域最根本,最基础的要求。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来说,它不但对于受教育的个体应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更对于受教育的个体给予指引,告诉他们该如何去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出主动追求核心价值观并进行实践的个体,以达到使受教育的个体对于其物质、精神世界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与社会活动的本质即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为社会服务并保持社会稳定的价值,也可以满足个体对于生存发展的需求,具有帮助个人进行全面发展的价值。这两种价值可以有机结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是根本性的目的性价值。思政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思政教育为社会进行服务价值是在教育的进程之中体现的。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一种培育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

二是思想。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思政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所蕴含的一定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于人的“思想”的塑造、构建是其工作的重点。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即是把整体社会对于个体需要具有的思想品德转变成为受教育的个体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受教育的个体养成与整体社会对于个人所要求的品德相符的个人道德体系。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物质生产关系在理论、观念上的集中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具备历史性,并在其中带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恰恰是以价值引导的方式,更为精确的说法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树立以及培养的方式,来促进收教育的对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认知以及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实现将整体社会对于个体需要具有的思想转变成为受教育的对象的知行合一的目的[2]。

三是政治。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与阶级的概念必然存在,这就使得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一定包含了“政治”的因素,并且会以特定的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表现出来。思政教育的目标、方向与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的,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重点与国家、社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政治”的因素使得思政教育在精神生产的活动中规定了自身的范围,并且跟其他精神生产的活动有所区别。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对应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模式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品德”作为出发,通常以对于个体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政治观等等方面进行引导、树立以及培养的方式,调和个体价值观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促使个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是将以上三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归属与自身定位的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它不仅可以涵盖人类社会中出现过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而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余的精神生产、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区分,又可以将处于不同年代的各个政党以及不同的国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分类、区分。这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所蕴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当是,非其所当非的基础。

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价值观教育具备有力的阐释力

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现代话语的表述方式,它用于解释现当代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自然合适的。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可以指引我们重新理解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于我们如何认识理解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一个理论、观点的提出,继而被广泛地认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虽然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并没有明确出现类似“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但在古代的社会中,却存在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这一客观事实。具体的分析,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会是毫无征兆的突然浮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既然是人们的认识发展带来的结果,那么它的产生与确认必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在人类以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然存在了许久。它并非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也并非是新中国所特有的,而是在人类历史中的各种阶级社会的一切发展阶段中所普遍存在的,并在不同形态的国家、社会都客观存在。当然,在不同的国家、社会以及历史阶段中,核心价值观不会完全相同,而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用,包括具体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也均有所不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进行阐释。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进行实践活动的初始,它承担着传播、教授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起源于社会需要对于教育对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现代的观点回顾过去,人类历史中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突显出来的都是其工具性的一面。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无视了受教育的个体的需求,把整个社会的要求强行置于个体的需求之上,使得社会与个体间的矛盾愈发突显,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然而,并不可以就此将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成分一并忽视。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之所以会产生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需要。单独的人是无法离开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在一定的社会中的社会成员为得到用以生存、发展的空间、资源以及各种权利等等,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遵守一定的价值规范以及价值准则,使得自我的价值观与整体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协调。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

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价值观教育具备有效的现实性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仅具备有效的现实性,又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定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从而得以坚定地朝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前进,为受教育的对象给予指引,帮助他们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并可以做到主动遵循社会价值准则,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确定高尚的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最集中表现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阈;青年;价值观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启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导向功能,帮助青年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启迪思想,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防止他们被各种错误、腐朽思想侵蚀。

我们还可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鼓舞和教育规范功能,动员青年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有强化人的思想品德、引导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感染人、熏陶人的功能,因此,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保障。例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廉政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优化社会文化和大众传播媒介环境,为青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另外,学校、家庭环境的优化也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青年价值观教育是由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辅内容组成的结构体系,这些内容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一个相互包含、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基础性内容是体现社会对青年最基本要求的内容,主导性内容是突出教育的先进性、方向性的内容,辅内容是体现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规律的内容。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完善各方面内容,做到一以贯之。在构建青年价值观教育内容结构体系中,要巩固基础性内容、强化主导性内容、注意辅内容。

(三)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就是理论灌输法,也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由于教育者在教学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导致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因此,坚持运用理论灌输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求科学性。其次,要适应环境的新变化,解决实践领域中存在的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面创新发展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一些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气息的新原则、新方法。

(四)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有本质区别。只有按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知道,才能科学地解决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青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信仰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和光辉的旗帜,要加强对青年这方面的基本教育, 如通过学校德育对青年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如有效地进行社会教育来提高青年的基本道德。

(五)在教育导向上注重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价值导向的结合。我们在承认人们追求个人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也特别强调社会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建立,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其对于那些处于非主导地位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

(六)青年价值观教育要有现代化的观念。当代青年价值观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演变与发展的,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教育与引导青年,重视更新手段和方法。要理解、信任、爱护青年,克服呆板的教育与引导方式,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作用,开辟青年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的新领域,要增加投入,加强思想教育组织机构与文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多元化的载体与教育体系,要以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与沟通手段加强与青年的交流与沟通,使青年价值观教育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七)引导青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青年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其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八)针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学校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的准则,从而启发、帮助青年学生科学地认识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规律,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对青年学生的严格管理,使青年学生树立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及标准。其次,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勤奋、团结、创新”的文化精神和校风,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煤体的作用,来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此外,要加强学校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党团组织要积极关心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使他们早日加人党团组织,发挥其先锋表率作用。

(九)加强基础文明的教育,从最低层次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一个社会,不管其成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少花样,是如何的“多元化”,也都存在一些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否则人们的社会行为就会充满冲突和对抗,整个社会就会走向崩溃。基础文明主要包括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在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日趋功利化的情况下,大力加强基础文明教育,从小奠定青年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这对于减少异质文化、功利性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挽救道德趋于弱化的局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侯丹娟.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3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具有政治觉悟、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最为有效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丰富效果,并增强了政治理念引导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与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确定教育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性,真正起到捍卫文化使命与思想认同的责任。因此,本文从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角度出发,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传播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主流意识的认同必须要借助于有效的教育和传播机制,才能够在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唯一与确定,但是社会环境中始终有一定的消极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困难与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十报告中首次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的价值追求、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为基础,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保障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属性是对时代和制度价值的反映,是人对生命、理想的最终诉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思想引导,并激发其思想品德实践的教育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以人为本,将个人的精神诉求与社会的发展实现有机的结合,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隐含价值往往不能够在社会中予以落实,这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以更加明示和通透的教育表现来引导社会大众的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了我国思想特质和精神内容,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能够避免价值追寻过程中的迷茫,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能够受到启发,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具体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明确我国始终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义,努力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不遗余力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而我国坚持以社会民主和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并加强了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第二,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人建立争取的自由价值观,促进人的自由且平等发展,并健全社会制度,以公正社会和法治意识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发展。第三,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在的价值标准,个人必须高度认同国家,始终保证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并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以诚实守信和团结友爱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和管理中,实现自身人格的提升[2]。

四、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

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诸多的挑战,则更加需要在实际的教育中,采用正确的传播策略,从而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优化:第一,利用教育的解读功能,对价值观的内在属性进行论证,以实例验证和分析的方式,对于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本质上的分析,从而实现价值观理论的普及。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价值观内容,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框架中,将价值观的理念和精神实质进行有效的分解,以教学常用的方法对价值观进行传播。第三,需要面向不同群体制定不同方向的传播策略,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并与西方思想等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辨识能力,以更加良好的思想教育成果参与到社会实践中[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还对其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对价值观的内在属性和精神实质进行分析,并注重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不断推动国家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玲,邓淑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117-119.

[2]王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J].知与行,2015(03):34-39.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课;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78-03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然而,单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培养模式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却并非人们预期的那么美好。当学生求职时或进入职场后,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都有这样的共识:技能有余,职业素养不足。学生对工作意义认识偏差、缺乏责任感、职业规划意识淡漠、同事关系不融洽、创新观念薄弱等情况的出现降低了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影响了学生就业的质量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出现这些情况源于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略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职业发展。基于职业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注重对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塑造理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院校在此方面都没有强烈的意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关于职业价值观的课程,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是零散地存在于思想品德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或选修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缺位或弱化,其在学生整体职业素质中的短板效应便体现出来了。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或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该系列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思想理论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都是对学生观念的塑造和完善,在目标指向上具有同向性。而且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基本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也涵盖了职业价值观教育,思想理论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在目标上的同向性和思想理论教育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的包容性为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平台。

基于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缺位或弱化的现状以及思想理论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密切联系,我们期望探索出一个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建立的教育模式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在遵循职业价值观教育规律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变革,通过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活的适应能力。

2006年,由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编著、卢德斯·R·奎苏姆宾和卓依·德·利澳主编、余祖光翻译的《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以下简称《学会做事》)出版。该书强调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并提供了操作性的教学模块。我们所主张的教育内容即是以此书所倡导的职业价值观为依据,我们所构建的教育方法也借鉴于此书。

二、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原则

1.自主性建构。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课关于价值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讲授理论知识的传输式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内容,而忽略了学生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进行抉择和行动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也并不认同这种教育方式,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是未来职业活动的承担者,是职业价值观建构的主体,职业价值观的建构理应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会做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方法。在书中所提到的教学模块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一个知识技术的传授者,而是协调者。教师所要做的不是要告知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职业价值观,而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氛围,协助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寻求自己内心职业价值观与外部社会现实所提倡职业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正是我们构建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的首要原则。

2.民主平等。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是教师的遵从者。但在我们构建的教育模式里,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是学习机会和氛围的提供者。教师创造一个真实坦诚、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所有学生可以平等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对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探索和发现。民主平等原则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原则,只有民主平等,学生的自才能得到尊重,职业价值观的自主性建构才能实现;也只有民主平等,学习的氛围才是自由和真实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

3.知行统一。价值观总会在人的行动中体现,价值观教育也应以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履行而展现教育的完整性。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职业价值观的知行统一。而且,与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知相比,我们更注重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践行。学生在情境式教学或活动中体现出的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同事的尊重与宽容远比学生熟练背诵这些词语的概念和列举一堆名言警句更重要,这与道德教育中为了避免知行脱节而更强调道德行为的理念不谋而合。道德教育强调活动、交往等实践环节对于道德品质建构的作用,职业价值观教育亦如此。在教育过程中,情境式教学、活动、短期实习等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我们所构建的教育模式的重要教育方法。

三、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学会做事》把职业价值观分成中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相关价值观三部分。其中核心价值观有2个,分别为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核心价值观有8个,分别为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心与同情,创造,和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国家统一和全球团结,全球精神;相关价值观有33个,由8个核心价值观延伸而出。我们所构建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即以此为教育内容。如前所述,思想理论教育在内容上可以包容职业价值观教育,这为思想政治课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学会做事》中所提出的35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可以渗透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学会做事》中“工作的意义”、“服务的价值”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渗透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章;“承担责任”、“宽容”、“以尊重待人”模块的教学内容可以渗透于“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章;“维护公正的工作场所”、“工作场所中的人权”可以渗透于“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章。此外,“国家统一,全球团结”、“全球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进行。

四、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根据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借鉴《学会做事》中“知晓-理解-评价-行动”四步循环教学法,我们认为高职思想政治课中职业价值观教育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1.知晓。这一步骤是在事实和概念上认知职业价值观,主要寻找和考察一些具体的职业价值观。此步骤需要学生了解职业价值观的名称、含义、由来以及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在此步骤中,教师不必把现成的材料呈现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文献查阅、直接和间接生活经验总结等方法来概括对职业价值观的初步认知。

2.理解。要深入认知职业价值观,仅停留在事实和概念层面上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进入到理解层面,深刻全面的理解才能对职业价值观有系统完整的认知。此步骤需要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需要智慧的力量。正如布赖恩·霍尔在《价值观发展读物》中定义“智慧”时所指出的,我们需要智慧去“了解主观事物和客观现实的本质”,理解职业价值观的价值依据以及与此相关的事物本质是此阶段的教学目标。

3.评价。情感因素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奎苏姆宾指出:“我们并不是因为知道某件事情所以就去做的,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做这件事情所以才去做它。”[1]因此,对职业价值观进行评价是教育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主观体验对职业价值观进行自主评价和选择。

4.行动。职业价值观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的顽疾告诉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践行了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教育才是有效的。此环节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止步于理论教学,适当的情境教学和活动课程是需要的。此环节可以模拟工作场景,设立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践行职业价值观。

“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任何一个全面统一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都应该以培养负责任的、自由的和成熟的个人作为目标,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一定的技能和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人类价值观和态度。”[2]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理念,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积极尝试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Lourdes R.Quisumbing,quoted from her orientations to APNIEVE Values Education Workshops,1998-2004.

[2]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主编.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和工作的价值观[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是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理论观点,尤其是他对于人生价值观的理论作了深刻的论述, 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仍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 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

1、 人民主体地位理论

人生价值观的主体是人民。在关于人的价值理论中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价值问题,同时也重视人的个体价值。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民主体论,其哲学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别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彻底的科学的实践观和社会发展动力的辩证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

力。”①这一结论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质,也是价值观念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认为,“创造世界历史”就是创造价值,“动力”就是主体的创造力。这就赋予人民以价值创造主体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仅在革命建设时期,发动群众运动,组织群众活动。而且在现阶段,仍然强调群众路线常抓不懈。他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②

2、 共产党员的价值标准理论

所说的“ 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 我们是以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认为,共产党员的最高价值标准就是两个“最大”,即评价一切事物和行为的价值是看它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④把两个“最大”作为判定共产党人一切思想、言论、行为的最根本标准,从而确立了无产阶级的新型价值标准,与传统的利己主义价值标准划清了界限。之所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衡量共产党人价值的标准, 是由共产党人本身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是共产党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共产党人如果不从人民利益出发, 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无价值可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衡量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 有其丰富的内涵, 看有没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看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看有没有奉献精神。

3、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理论

特别重视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共产党人对于效用、利益的价值追求是同对于真理的追求融合在一起的。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离不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其次, 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 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他指出衡量一个政党的政策及实践, “ 归根到底, 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⑤再次, 的生产力标准是同人民利益的标准联系着的。不仅认为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正确处理远大利益和目前利益的关系, 还必须正确处理各部分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 还按照经济和政治统一的原理,提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标准在本质上是共产党人对于社会生产关系和思想上层建筑所取的主张和态度, 是它在这些方面的价值选择。

二、 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纵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考察,我们看到:的世界观是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世界观;的人生观是由实现自我到积极向上奋斗的人生观的转化;的价值观是为了革命事业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价值观。

1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革命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从我国的这一特殊的国情出发,指出,我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是分为两个阶段的,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共产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现实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最终目标从我党的名称就能有所体现。每一个党员心中都要为这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就是在战争年代最为彰显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等第一代领导人的集体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时期,积极倡导和推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刘胡兰精神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有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者”的魄力,才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能够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3、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

曾经在1963年12月至1964年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公交会议上,号召全国人民向学习,学习的忠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意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从身上散发出来的道德光芒,是我国各民族道德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提倡和树立典型,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4、集体主义原则

十分重视集体主义精神。他主张,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让位于集体利益,但他也强调要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表达。他还特别强调,共产党人尤其要重视这一点,必须以集体利益为重,个自己的个人利益得失让位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大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⑥“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⑦集体主义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也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三、人生价值观理论对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调,在进行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团结全党的中心环节就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受教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发展成为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就是教育普通群众。其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其主要内容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其著作《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在1963年3月5日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典型的特色。在动员群众,做群众工作时,非常重视用典型,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和带动群众。他还要广大干部“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

展”。\+⑧树立了好多的典型人物。比如,革命战争时期的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激励着我们的革命战士和群众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复兴中华民族,做着不懈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螺丝钉”精神、雷锋精神等等,极大的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创新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阶段。他指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⑨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还特别注重方法和讲究艺术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艺术、民主艺术、疏导艺术、辨证艺术、人本艺术、发展艺术、求实艺术等方面都显示出高超的水平, 使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化、生动, 更富于激情、更有效。”\+⑩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使得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的富有趣味,效果更有效,对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注释]

①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N]《求是》,201211,第6页

③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④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⑥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⑦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⑧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⑨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⑩高勇泽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及其当代价[J]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参考文献]

[1]朱北中:《民主革命时期的价值观初探》[J]《思想研究》,1988(3)

[2]陆剑杰:《论共产党人的价值标准》[J],《思想研究》,1988 (4)

[3] 陆云彬:《的主体观问题研究概况》[J]《思想研究》,1990(3)

[4]郭剑雄:《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经济体制》[J]《思想研究》,1992(3)

[5]陈准:《的共产党人价值观》[J]《党校论坛》,1992(3)

[6]吴方泽:《思想的两个耀眼之点》[J]《思想论坛》,1993(1)

[7] 庄前生:《价值观析》[J]《思想论坛》,1993(2)

[8]李德顺:《的价值观一一人民主体论初探》[J]《哲学研究》,1993(6)

[9]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N]《求是》,201211

[10]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