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研修反思

校本研修反思

校本研修反思

校本研修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反思型教师成长;内外因素

【中国分类号】G642.0

校本研修是英语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它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 [1] 校本研修有三个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叶 平,2004)。[2] 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相对独立,但同时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作为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英语教师本人的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失去了内在条件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缺乏校本研修的自主性。” [3] 教师和学生都信奉“师道尊严”,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教师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持批判态度,不能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学习的动力、毅力和意识。在这种观念下,谈反思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

二、应试教育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英语教师反思教学在中、高考压力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目前的状况是: 初中阶段是围绕中考成绩转,高中阶段是围绕高考成绩转。学校的一切工作重点都在这个方面。学校往往采取学生的分数来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关注是如何有效传递知识,教学过程演变为单向的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了“讲授”与“接受”的关系。这种 “灌输式”的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司空见惯,教师很难创造性地反思教学、生成知识、建构意义,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成为反思型教师只能是理论上的空谈。

三、英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暇顾及反思教学的研究

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有的跨年级上课;是有几种不同的教材;要备课、准备教具、查找资料、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各种统考、试卷的分析、课外活动的组织、教研组和学校会议、自己业务进修以及家庭的照顾。

四、资源和技术匮乏,英语教师搞反思教学研究没有必要的信息支持

很多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图书室只是摆设,甚至压根儿就没有。参考资料少、科研杂志几乎没有。要搞研究,起码的文献资料无法查找。一些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培训,不知道如何研究课题、收集和分析数据,更莫说写研究报告了。

五、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素质不高,教师本身没有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打铁”本领

通过调查发现:上海市90%以上现有的小学英语老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甚至个别班级英语课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有的学校聘请了外教,但外教本身未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有的甚至从未做过教师。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尤其是西部地方的中小学英语师资整体水平不如人意就可想而知了。

六、英语教师在职培训不到位,反思性教学缺乏专家引领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所不可或缺的,如果失去了专业引领,教师校本研修将会停滞不前。[4]对于在职培训,没有学科统一的教学计划,一般由当地教育学院或师范院校自己找资料、编教材,而这类培训只能解决一些教学法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提高使教师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培训的老师也不太了解教师需要什么,课程需要什么,更多的情况下是从书本到书本,不太能解决一线老师的实际需求和困惑。[5]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者进行‘自娱自乐’的研究,关注抽象的概念演绎,忽视教育实践的积累;另一方面,一线教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论作指导,他们要么模仿教育理论研究者做抽象、空洞的理论研究,要么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却不会反思总结,无法提升。”[6]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误区,英语教师要进行反思教学研究没有课程资源作保证

很多人包括学校领导认为教材、教参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编写教材;课程资源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其重要性在下降,而编写教材只是课程开发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实际建设上,重“硬”不重“软”。忽视教师培训,忽视课程资源的利用。

八、校园文化与环境欠和谐,英语教师搞反思教学研究缺乏人文支持

探究反思型教师教育,从推动当前课程改革进程,促使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教师终身发展来讲,研究反思型教师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英语教研员,作为学校管理部门,要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努力为英语教师营造一个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与社区、学校系统、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等;作为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课程理念,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这个过程也就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 [J] .2003(4),35

[2] 叶 平走向校本研究,2004,

/blog/static/99592472006101571945838/)

[3] K. Zechiner and D. Liston, Reflective Teaching: Introdu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1996, 转引自王春光. 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理论研究[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44

[4] 陈永福.试论校本研修的校园文化构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J] .2013 (6),123

校本研修反思范文第2篇

自2011年11月全省校本研修现场推进会在旬阳召开以来,全省各县、区、校纷纷启动,迅速进入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建章立制阶段。2012年10月,全省校本研修现场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渭南召开,这是省教育厅一年中两次举行大规模的专项工作会议,表明省教育厅从2011年至2015年五年间对实施校本研修的态度和决心。会议对实施校本研修提出:“行政推进,多方合作,典型示范,专业引领,制度保障,网络支持”的指导思路和工作措施。更加注重强调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推进力度、效果怎样,取决于校长的领导力,24个字均包涵了校长主持这项工作的职能作用。校本研修――一项系统而紧凑的工作摆到我们面前,校长怎样管理?教师怎么做?成为重中之重。总的来说从校长层面上看:校长在校本研修中具有领导力。从学校教研组层面上看: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具有指导力。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具有执行力。这是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对校长的定位,对教研组和对教师的定位。

1校长在校本研修中的管理作用

学校要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得到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则是一句空话。校本研修就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基于教师,提升教师,是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与教学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需要在专家、优秀教师的指导、帮助、引领下快速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学校是一个以靠集体领导下的学校,而处在这个集体领导中的核心人物是校长,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理念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校本研修伊始之际,在宣传动员阶段,以及实施阶段初期,校长应明确自己的专业引领者身份和职责,在同伴互助中扮演参与者、指导者角色。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实现持续发展。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在学校里,校长重视并始终坚持,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校本研修需要校长在行政推进、制度保障、网络支持、多方合作、专业引领等重要环节上亲力亲为。

校长要真抓实干,动员的工作要做,引领指导的工作也要做,及时解决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工作更要做,抓就要抓好、抓实、抓彻底、抓出成效出来。引领示范、指导服务的工作要多做,以务实的精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校长的管理作用体现在:

1.1带头作用:

校长重视,身体力行,实施有效引领,要象开会一样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把校本研修作为校长专业成长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同成长的要事来做。研究的是关于我们自己学校教学、学校管理领域内的课题,有价值的管理问题就是课题。它基于学校,发展学校。

1.2激励作用:

校长因为主动参与了研修活动,可以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和激励。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责任人、核心领导,牵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研修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抓教师队伍建设。这是一个校长最根本的职责。

1.3思想引领作用

校长的思想是通过理念、制度、机制、行动来体现,思想是灵魂、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校长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来做教师工作,让他们认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在研修中体验研修的乐趣和价值。提高他们参加校本研修活动责任感和使命感,合理调配时间、分组实施。我上周五参加了双溪镇兴红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形式非常的好,周五下午,每个班留一个老师照顾和辅导学生梳理归纳一周的学习,或完成课任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等。做的很好!其余教师参加两个多小时的专项主题“阅读教学”研究活动,最后和学生一同放学。有些学校每周五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做1个半小时的教研活动,有效果吗?不要挤占教师休息的时间。我们一周用五天的时间来做学生的教学工作,为什么不能在一周的时间中抽半天时间来解决我们教师自身的业务提升问题。让校本研修在校内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必需成为教师成长和顺应时代进步对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1.4保障作用

物质需求:负责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所需的教学服务支持的需求保障。提供天网、地网、人网“三网”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建设。建立电视卫星接收系统,建立局域互联网系统、建立专家(骨干)体系。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支持平台和保障。

制度需求:建立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校本研修规划,校本研修评价激励制度三个学校层面的制度。落实目标、任务完成程度的总结、督促每个教师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计划书”。

人力资源需求:组建领导小组以及工作小组,建立专家团队和骨干教师带动团队的人力资源保障。提供外聘专家、区域骨干作为指导团队,建立校本骨干带动团队的学科研修带头人。

经费需求:落实工作经费、学习经费、培训经费和保障奖励经费。省教育厅规定从2011年――2015年期间,每位从事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完成120学时集中岗位学习,120学时的远程教育培训,120学时的校本研修,共360学时。国家政府明文规定:学校不低于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培训。要进行专项审计,不允许挪作它用。

1.5监督评价作用:校长对研修活动的安排、组织、管理、总结等多个重点环节都应关注,对教师参与的情况更应关注,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实效性要心中有数,校长要及时提出以便修订研修的主题。要特别关注日常的纸质档案、图片、音像的收集、整理、分类。按校本研修的三大主题: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分类建档。

总之,校长如果期望自身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效发挥自己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员,这是一种天然的归属和教师一样需要专业发展。而校长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引领者,应重点发挥理论优势,校长在校本学习、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方面始终处在学校领先的地位。

2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实践操作

校本研修本身是一项严肃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浮躁,再好的方案,只有扎扎实实付诸实施,才具有效率,才能达到目标。行动人人都能做到,坚持未必人人能够持久。旬阳成功的经验告诫我们: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持之以恒,才是旬阳成功之本。校本研修的关键是要体现在教学质量和成果上,围绕我区今年开展的“高效课堂”为主题进行研修。我们从事的研修主要是日常教学事务,例:学生有小偷小摸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改变学生小偷小摸行为作为课题。你不要大课题“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实话实说,我们的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先从小课题做起。是课题,不是学术性研究,它是解决平时管理和教学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要想达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就要坚持不懈的开展研修活动,不断丰富自己、校本研修它基于教师,提升教师,让教师做一个有学识远见的教师。

2.1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要建立个人专业成长袋,明确专业成长的目标、研修任务、具体的研修内容、采用的方法措施、活动记载、个人体验感悟、反思成果、同伴互助的影响,专业引领的收获。按照“选择问题――分析问题――撰写案例――同伴互助研讨――完善案例(教师自我再反思)――评价、展示案例”,按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研修程序进行。

2.2引领学习反思

校本研修的核心是个人反思,教师即研究者,走学者型成长之路,不断激活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促使他们积极去获取新的文化,教育教学前沿理念。课前反思是反思教学设计是否更贴近学生实际,是否能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对接。课中反思是不断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节,在动态中寻求有效途径和方法。课后反思是修正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实践,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善于反思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不断探索、完善的意识和相当的理论修养,其反思的水平就会受到限制。反思也只能长期处在低水平上。反思的形式有五种:可以写: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日记,创新教学设计,将问题上升到课题。

2.3构建学习共同体

构建校本学习共同体,发挥团队合作促进功能,以骨干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坚持以校为本,倡导团队同伴互的学习,借助天网、互联网,自发结合学习共同体。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学灵感的最大资源,在集体备课中互助,在听课评课中互助,在与同伴交流反思中互助。同伴互助是把个人优势与智慧转变成集体优势与智慧的捷径。我们区布点分散,弱小学校较多,提倡:薄弱小学以联片研修为方式、薄弱初中以联校研修为方式、高中以联学科为研修方式。共建电子信箱、QQ为学习平台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基本的五种形式有:集体备课、听课、分析课、公开课研讨、课堂会诊等形式。

2.4基于小课题研究

提升个人的研究能力,课题的选择坚持来源于教学一线的教学实践,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方向与内容,重视研究 “实用性的问题”、“现实性的问题”,坚持以行为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培养教师独立做课题的能力。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来自于对教材理解角度不同的问题,有来自教法选择方面的问题,有来自于学生多元见解与思考的问题,有教师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更多的是难以实现教材与学生的统一,有效衔接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问题。问题是校本研修的基点,善于在教学中发现和研究问题是教师的一种能力。问题不等于课题,教师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有影响性、有针对性、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作为课题,选择利于核心问题的突破,对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价值的问题上升成课题。

2.5专业引领,提升研修水平

校本研修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呼唤);农村学校;校本研修

“供给侧改革”是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十以来,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解决均衡与公平问题、质量和效率问题、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问题,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问题。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推进教育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转型,并逐步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我国的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养螺旋式提升,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什么是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研修”:《辞源》上说“研即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即磨、碾;研究、探讨”。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同伴相互影响下,进而在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的促进教学的过程与活动。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是学校及教师实际教育工作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并非由专家指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微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校本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以学校为主,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训,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一)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二)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建立在教师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那些尚未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教师个人自发的研修,一般难以凸现“校本”特点,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三)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提升却不能缺少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

三、新时代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意义

1.体现教育均衡与公平:办好学,让每个孩子上好学。2.实现质量与公平教育: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3.实施智慧与高效教育:讲究教育策略与艺术,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教育理想与完美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伟大事业,在教育过程中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实现其美好。

校本研修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措施。但农村学校大多由于地处偏僻的农村,无论是硬件设施、师资水平还是生源质量相对城镇学校来说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呼唤农村学校的深度校本研修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团体力量,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逐步改变研修形式化、程序化、浅层化现象,不断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四、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现状

(一)认识误区,重视不够,观念陈旧

一些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校本研修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和追风型研修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在一些教师眼中,校本研修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视校本研修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求参与”,而是“被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校本研修,是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

(二)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点状、片段式,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没有及时反思,更没有进行透彻、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只是一般性的听听课,流于形式的议一议,没有什么主题,到学期末老师们只是应付地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大部分教师认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和提高课堂教学也并无直接关系,更多只是应付检查或评比时的点缀。其次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个人难于解决,而又孤立无援,便会产生退缩和懒惰心理。由此以来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因为机制不健全和认识误区等因素的影响,只能低水平徘徊。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校长重视,立机制,强化措施

校长要提升教育观念,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修、以修促研、研修一体,互生共荣;引领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划校本研修内容,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研修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有利于教师研修的氛围,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尊重激励等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使教师感受到只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就能实现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让每一位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校本研修中的受益者;从“要我研”转变为“我要研”,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校长不仅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是校本研修的引导者和学习者。校长也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校本研修的真实情况,引领教师提高研修能力,与教师共同成长;要给教师在进修、培训、理论学习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为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保障。为此,做到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构建校本研修制度体系。二是要强化措施,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要通过学校强有力的校本研修制度的落实,来强化规范校本研修行为,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最后形成习惯,达到教师将校本研修作为自己的一种工作,生活状态的境界。三要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服务机制,使校本研修长期持久地开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研修成为教师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校本研修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教师的发展潜力是由教师的反思力决定的。教师应“吾日三省吾身”:我需要研修吗?我需要什么样的研修?我的研修能做什么呢?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某一典型课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观点进行剖析,使研修不再只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探讨问题;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思考,乃至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目前适合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如下:1.自主研修。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读书、撰写反思等。不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更要广泛阅读专业之外包含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类的书籍,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吸收优秀的知识沉淀,充分领悟知识结构的脉络与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学的厚积薄发,才能走出守旧的桎梏。另外撰写反思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整理教学的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达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2.集中研修。集中研修是农村学校研修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集体智慧研究解决“难题”的“大会战”。还可以根据县域实际,按划定的片区,各片区集中研修活动,可由片区学校轮流承办,承办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研修特色,教学工作亮点,确定教研主题。如优秀研修团队活动展示,优质课交流研讨活动,研修成果经验交流活动等。3.团队研修。团队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资源优势,具有问题课堂化的特点,具有研修交流共长的特点。团队研修值得借鉴的是观课议课和集体备课等。观课议课要以团队的研修主题作为观课时的关注点,议课时围绕着研修主题以及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为依据;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对授课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接地气”的沟通和探讨,无需阿谀奉承和“蜻蜓点水”式泛泛而谈;最终达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再不是大家在固定时间、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集而不研”的简单应付,草草了事。4.网络研修。网络研修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开展的交流、学习、论坛等研修活动,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信息化、主题式校本研修现已成为主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研修博客、QQ论坛,欣赏式探询工作坊(集散教学精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群策群力工作坊,“教学小现象研究”工作坊等形式以及许多研修茶座就是一个完全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而专门建立的,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提供平台;并在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中相互切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三)专家引领、骨干教师指导,校本研修螺旋式提升

校本研修反思范文第4篇

1 学校需要与教师需要相结合

有效校本研修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要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二是要满足教师发展需要,能让教师积极参与,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若只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不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只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不关注学校发展需要,学校整体效能就可能被破坏。因此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必须同时关注教师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和教师双赢发展。课题组对校本研修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作为研修内容。

2 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课题组通过采用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日常化。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大课题,集中学校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关键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同时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和途径,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

3 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既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又促进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校本研修应坚持师生互动成长的发展理念,校本研修的受益主体是教师,而受益客体是广大学生和学校自身。校本研修的主题是旨"以校为本",在主题的确定上,主题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主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而定,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其价值取向以"效果和过程"为本。关注结果强调其实效性,强调其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功能,达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关注过程强调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师在研修中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开展集体研修活动与个体研修相结合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进修的真正主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它源于学校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在学校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修和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组采取通识性、共性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研修活动,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内容则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主研修,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要,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5 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教学应该是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课堂教学又是首选中的首选。之所以把课堂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是因为它几乎是教师生活的全部。只有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本意,才能使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旨在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的动力。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研究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研究的形式:以课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研究;研究的成果: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多的是行为的改进。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跟进、研究,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师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得到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融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为一体的最佳形式,既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来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充分利用专家丰富、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准确及时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选准研究的切入点,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把握住教育的热点,解决研究中的难点,充分挖掘研究的亮点,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利用专家培训课题组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教师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既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又是实践理论、创新理论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某一方面得到实践和理性层面双向提升,使教师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专家。

6 自我实践反思研究与同伴互助交流研究相结合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已成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模式。课题组推行三种形式的实践反思制度: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同课异构"集体反思。二是以预约课的形式进行"课例分析与解剖"反思研究。三是教师在每次上课后必须写出教学反思,教务处将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与此同时还应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中的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因此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伴互助研修,是教师同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如学校公开课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的比较研讨。

7 理论提升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可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有效校本研修的保证之一。课题组主要通过"两个结合"来提升教师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意味着只有活动才能形成实践性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活动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过滤和改造着进入教师视野的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反思对话,通过反思对话,教师可以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课堂观察与分析"等实践反思对话途径。

8 专家引领与自主研究相结合

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因此,特别需要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课题组通过邀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学术报告,使教师接受较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文化科学知识,形成更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外,更请专家走进课堂,进行"实作指导",提高专业支持的实效性。这样的"实践指导"着眼点聚集于学科,聚集于学生,使研究的学科性质和教学本意回归,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避免了同层级横向支援中出现的"萝卜烧萝卜"的现象,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想法,不能付诸于行动,没有成功地实施,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也就大为减弱。因此教师要将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思考后,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解决问题的设想,边设计、边实践、边观察、边改进。即应进一步进行自主研究,这个过程既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又是研修一体化的过程,它是改进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是教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可操作化的途径,能达到"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效果。如课题组对"学案导学"、"四种基本课型"的全力推进实施。

9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课题组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二是按照校本研修活动的整体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均承担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须上一次示范课或研究课;三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带头进行教学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带头人或骨干,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主持教学论坛或教学沙龙。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每学年均要举行课堂教学大赛,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赛课"活动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校本研修网)

[2] [苏联]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 严永晃主编,《普通学校教师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校本研修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校本性;实效性

教育要发展,教师为根本。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而校本研修则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校本研修中,农村学校如何有效融合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洗尽铅华,摒弃跟风,在“贴近”二字上下工夫,让校本研修“接地气”。

一、潜心“反思化”,凸显“校本性”

1.贴近教师,张扬个性是核心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没有优质的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必须以校本研修为支持。但是,校本研修绝不是“大一统”“一刀切”“千人一面”,而应立足教师的不同起点、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分层递进、因人制宜开展。特别是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校本研修更需“校本”特色,才能引领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过渡。例如,对新任教师开展“适应性”研修,通过青蓝工程、外派学习等方式,帮其快速适应课堂,缩短过渡期;合格教师开展“发展性”研修,通过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途径,促其形成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骨干教师“主题性”研修,通过课题的开发、立项、研究、总结,提升其研修内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贴近教师,建设团队是关键

顾明远教授说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构建研修团体,建设“特色”教研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农村,不少学校由于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居住分散等问题,研修举步维艰,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萝卜炒萝卜”的低效研修。为此,学校应认真选拔、精心指导,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理念超前、适应新课改的教研组长队伍,在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研修方面,积极发挥他们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合作者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开展、推动校本研修的中间力量。同时要推倒围墙,挪走屏障,外引内联,树立大教研意识,建设“校际”研修组,加强专业引领,确保“校校”有骨干、“级级”有指导、“科科”有引领。

3.贴近学校,打造品牌是灵魂

校本研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它“根”在校,“本”在师,为与不为应源于学校实际需要。有的学校师资强,平行班多,可发挥资源优势,侧重开展集体备课、“请进走出”“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有的学校师资弱,包班多,那就需要在研修的内容、深度、方式等方面另作考量。研修时,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绝不可舍本逐末,生搬硬套,一根标尺量到底,而要寻找适合“本校”风格、特色、品牌的研修形式。所以,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修?是通过课题研究,还是研修培训呢?是应该仔细琢磨的。

二、锐意“多元化”,体现“丰富性”

落实校本研修,必须坚持活动引领,评价助推,必须搭建展示、交流等研修平台,必须走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提高研修质量。在研修时,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活动,组织课堂观摩,引领不同层次教师认识自己、了解同伴。开展结对促教活动,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教师整体提高。组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让更多的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研修能力。

三、立足“体系化”,增强“实效性”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自发的、无序的、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体系完善、评价科学的长效机制。在研修中,必须狠抓保障,努力做好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做好活动保障,提供各种研修的平台;做好评价保障,促进研修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指导落实,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反思能力和研究意识;通过同伴互助,树立合作意识,建立协作关系,形成团队学习氛围;通过专业引领,带动教师发展,形成学科梯队,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重视考核评价,把过程性考核与教师评优树模结合,把成果性考核与教师绩效挂钩,科学衡量研修的度和量,有效评价研修的效果。

总之,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的地方。校本研修只有更新观念,以“师本”为出发点,走“草根化”之路,以“校本”为落脚点,贴近“地气”,不断“注射”专业的“兴奋剂”,才能点燃教师内在的学习之火,研究之火,创新之火,才能推动学校办学效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