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的目的

竞技体育的目的

竞技体育的目的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社会学;社会评价;价值

竞技体育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社会的运行不断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竞技体育的运行交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之中,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国家予以投资,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对人竞技体育投资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有可行性研究作为科学依据,其核心就是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即对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评价。在我国将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强调竞技体育事业的公益性,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则逐步强调竞技体育的经济性。

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建设、实施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影响予以分析,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竞技体育项目的运行过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使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得以整体优化,从而有助于建立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有助于竞技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评价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规范科学范围,它是随着经济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而发展的,至今没有规范的学科理论。为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理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对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投资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法,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产,影响竞技体育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体育社会学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为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体育明星效应带来滚滚财源

在体育场上,篮球运动的天皇巨星乔丹以神话般的竞技表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几代人;而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奇迹般地创造了“乔丹神话”,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商业上的“神话”仍然在延续。

今年5月,许久没露脸的乔丹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他乘坐豪华的“湾流5型”私人飞机首次商务访问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国之行”,却赢得成千上万球迷狂热的尖叫声,和一笔笔不菲的广告费。

人们没有忘记,“飞人”乔丹和他往日的辉煌。

在乔丹1993年带着篮球体坛无人能及的荣誉:两枚奥运会金牌、三枚NBA最有价值运动员的称号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达3600万美元。1995年夏出,仅广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万美元。1996年,乔丹以年薪3000万美元与公牛队续约一年。1998年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共获得工资3314万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体育运动员“首富”的迈克尔·乔丹,包括广告收入在内,其总收入已经接近2亿美元,而且他的财富在退役后还将继续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计会增至于75亿美元。

成为亿万富翁的乔丹,并不只是独善其身,他把体育明星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给NBA篮坛、公牛队、赞助商、广告公司、电视转播业等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不胜枚举。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乔丹的合作就是体育营销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临破产危机的耐克公司在关键时刻,冒险以巨额酬金聘请乔丹作为其运动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创意的“空中飞人乔丹鞋”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耐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至今,耐克公司单从乔丹系列产品便赢利26亿美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还有,只要是乔丹参加的比赛,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观众席都场场爆满。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曾飙升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据统计,借乔丹的个人号召力,公牛队的老板雷斯多夫从1990年起,每年至少赚到1亿美元。似乎凡是与乔丹沾边的群体都受益匪浅,《财富》杂志曾评估过,受乔丹明星效应影响的相关产业就有100亿美元。

姚明,中国的乔丹,他的明星效应一点也不逊色。这个谦虚而略带腼腆的中国大男孩,自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后,现在已是中国体育界最富有的头号人物。乔丹曾指出:“姚明的担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来打球的。”但正因如此,姚明具有西方体育明星无法比拟的优势,他的背后是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随着姚明在NBA的逐渐成长,其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他目前已是众多知名品牌(例如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中国联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再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阿迪达斯为了反击对手耐克,以1亿英镑的天价与贝克汉姆签下广告合同,这是体育史上最大金额的合同。阿迪达斯全球执行官冯·沙尔克说:“他是世界体坛的新形象,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大众偶像。”有贝克汉姆这张王牌,使阿迪达斯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效。

其实,体育明星们的明星效应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收入。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明星们被一个庞大群体(例如观众球迷)追棒,同时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无形、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球队老板和赞助商向体育明星挥舞巨额支票的同时,体育明星凭着明星效应也为他们带回了高额、超值的利润。

二、大型赛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体育明星效应只是给体育明星和俱乐部以及赞助商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奥运会、世界足球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则大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近30年来,奥运会作为经济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给主办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对主办国市政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服务业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业及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汉城奥运会,从1981年争取主办权到1988年正式举办,一共创造了33.6万人的就业机会,此次奥运会本身赢利4.7亿美元,还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生产诱发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益。韩国凭此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卖出6.63亿美元。这届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让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和乔治亚州创造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门票收入达到4.68亿美元,9亿美元电视转播和6.8亿美元的企业赞助费。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高达5.51亿美元。另外,从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

欧洲足球锦标赛刚刚曲终人散,虽然葡萄牙队最后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夺得金杯,但葡萄牙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费就有5.52亿欧元。葡萄牙在这届欧洲杯中至少获利7.96亿欧元,预计今年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比去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今年收入已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1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而长远旅游效益就更可观,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平均增长的旅游年收入将在1.8亿至3.6亿欧元之间。

大型体育赛事形成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资源相对集中的注意力经济。从筹备赛事到赛事如期举行期间,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大力兴建各种体育馆以及完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服务设施,这必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和服务需求,从而加快了主办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希腊雅典主办的28届奥运会备受瞩目。世人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寻找104年前奥运圣火的源头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精髓,同时也在寻找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商机。

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景非常诱人。这两大盛会将会为我国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等等。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将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装上重型的助推器。

三、体育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日益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不但对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样遵循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将处于主导地位。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重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已占GDP的3%。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从而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地区经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抗干扰能力,调整各个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欧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重新夺回一些曾经输给日、欧的某些领域,这与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已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超过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化等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专门化、高级化,这就使体育消费不再只是纯消费。体育产业因此成为一种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体育产业化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所带来的高利润,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样,将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据1999年的一份统计,当年全球范围内的体育赞助额达70亿美元,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6%至10%的速度增长。5年过去了,如果按份统计数据来计算,现在全球整个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应该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一个国际知名经济专家说:“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体育,其次是电脑。”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第2篇

摘 要 核心力量是一种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发力源”。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就是人体核心稳定性。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大量有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本文章的研究方法对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对相关成果进行分类总结,探讨当前的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应用作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竞技体育 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将主要用于康复领域中的身体核心稳定性训练扩展到竞技体育训练中,因此为竞技运动训练提出了新的训练理念。与世界竞技训练水平相比对,国内教练员对身体核心力量训练还缺乏深透的了解与认识。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运动训练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对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使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顺利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而且还是运动员身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并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实质及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实质

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体的“核心(core)” 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所在的位置,它们正好处于人体上下肢的结合部位,在运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而且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状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能力。简言之,核心稳定性是指脊柱-髋关节-骨盆联合结构的稳定程度。而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工作时所产生力量的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技术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而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及专项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运动员和教练员已经认识到核心肌群对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作用,但在训练中却又忽略了对该部位整体力量的训练,如深层的小肌群和腰髋的衔接处,或者碍于方法与手段的匮乏,如加强核心部位的肌肉群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及全身姿势的正确性,而且可以稳定和强化髋部及躯干在力量转换时提供能量输出,有利于提高速度,整合与传递整体用力,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的应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对象是人体核心部位的若干块核心肌肉,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体育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动作都不是依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做功。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讲,对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为了提高专项力量,进而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因而核心力量在不同项群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中的应用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性的竞技能力特点是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重视快速力量的发展,突出力量的速度技术相结合。如在投掷项目中,运动员强有力的核心肌群所产生的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下肢配合达到一定的协调性,有效地加快力量的传递和专项动作的完成,从而整体上提高运动肌肉能量输出的实效性。所以要求投掷项目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有利于改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投掷项目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式:穿插采用仰卧起坐、仰卧挺髋、原地跳起两腿分开手触脚、仰卧屈腿左右摆动、侧卧腿夹瑞士球侧摆、3 分钟高胎腿,100 米跨步跳、150-200 米后蹬跑、50 米多级跳、20 厘米左右高度台阶跑等以及上坡跑等练习方法。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中的应用

在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主要包括短距离的竞速项目,这类项目的训练中对运动员的力

量素质以及肌肉的快速反应和快速动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国内传统的短跑项目训练理念与国外先进训练理念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运动员身体形态上的差别和运动成绩上的差距。短跑项目是以追求速度为目的,而且要求身体各运动链协调配合,各肌群协调发力。短跑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在跑动中是核心运动链,担负着保持平衡、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的重要角色,对上下肢的协同工作和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式:采用肋木举腿、俯卧背翘起、橡胶带摆动高抬腿、仰卧两头起、橡胶带车轮跑摆腿等方法进行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根据训练的侧重点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手段。训练时以分组比赛的形式练习,增加训练的娱乐性,练习的密度和负荷要以做到力竭为准。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中的应用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主要包括中长距离以及超长距离的走、跑、游、滑和划的所有项目,这类项目主要的特点是不仅需要保持高度发展耐力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其速度水平;在保持高度发展专项能力的同时,提高全面训练水平。

如游泳是一项开展在水中运动产生的力和其在陆地上运动具有很大的差别。运动员的头与脊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S形状,在水中时,为了获得更小的阻力及更快的速度就应当将这种身体的S形状转换为一条直线,这种姿势能够使运动员在水中令身体肌肉获得最大程度的放松,使运动员更有利于发挥自身力量。由于运动在水中会承受更多的力,所以运动员就需要保持合理的姿势来保持自身在水中的平衡。游泳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以下方法:

1.单人无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训练初始阶段,目的是使运动员体会核心肌群发力过程,并学会初步控制身体。例如:俯撑桥动、侧桥和仰桥练习等。

2.简单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平衡球、平衡板及瑞士球。这一类型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使核心区域深层肌肉参与运动,以便躯体能更有效的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例如:双腿置于平衡球上的身体稳定性练习、悬吊式训练方法等。

3.复杂器械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一般适用于核心肌群能力在中级以上水平的专业运动员,他们都经过了初期的徒手或单一器械的训练,能较好地控制身体。例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及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等。

4.不平衡状态下的负重力量练习

此类练习方法要求较高,在不平衡状态下的双人练习可有效提高运动员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控制能力和整体发力水平。该练习方法―般使用自由力量器械进行的力量练习,例如:运用平衡盘的负重练习等。

(四)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中的应用

从事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各项技术的基本,同时也是比赛中运用技术和完善战术的前提。该项群的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弹跳力。

如排球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准备、移动、取位、击球等动作都不是仅靠某单一肌群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动员许多肌肉群协调合作。核心肌群在此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一般采用静力性练习,可以分为以下方法:

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训练初始阶段,目的是使排球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例如:仰卧挺髋、仰桥、单臂俯撑控腹、静力两头起等。

2.使用单一器械进行练习

此类练习的训练目标是不仅使躯干深部肌肉层参与运动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姿态。例如:利用平衡球、平衡板和悬吊绳等不固定轨迹的训练器械上进行力量练习。

3.运用综合器械进行练习

此类练习增加了练习的难度,要求能良好的控制身体,并使躯干在运动过程中躯干处于正确的身体姿态。例如:单、双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种上肢持轻器械举、推、拉、下蹲、躯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坐于瑞士球上做各种形式的练习等。

(五)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中的应用

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全面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是此项群的主导运动素质。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是决定该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此类项目对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要求较高,对该项群项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是十分必要与可行的。如跆拳道比赛过程中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不仅能增加对对手的击打效果,还能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抗击打能力。跆拳道比赛中攻防转换节奏快,需要运动员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当产生应激反应时,躯干部核心力量是由外向内收缩,腹腔周围的肌肉群迅速收缩形成保护层,以抵抗外力的冲击。所以整个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速度、力量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如果躯干部深层核心区肌群力量加强,能使运动员在腿法技术的不断变换运用中保持身体重心稳定,并在实战过程中起到威慑对手,克敌制胜的重要作用。跆拳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徒手练习和器械练习法。在徒手练习法中的仰卧起手抱膝举腿、仰卧提臀抬腿、侧卧踢腿、侧卧肘关节支撑顶髋、屈臂俯卧内收腿伸手支撑。在器械练习法中的仰卧两脚拉瑞士球、仰卧单腿压瑞士球交叉腿、侧卧单肘支撑夹球、俯卧瑞士球单臂单腿支撑、两腿压球单臂支撑、仰卧屈腿夹球转髋、单腿弓步滑行。

三、结论与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加强运动中躯干的稳定性,增加核心部位肌肉的耐力。其次,核心力量训练能增加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提高运动时从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输出,机体里的深层小肌肉的力量能力加强,在肌肉收缩的同时可减少对关节的负荷,能够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由此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教练员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及负荷,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使运动员在竞技水平发挥出更高的实力,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秋亚.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研究进展[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3.

[2] 李洪玉,李宏昌.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 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核心竞争优势;发展路径

通常来讲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核心竞争优势”属于竞技项目在较长一段时间所独自拥有的,也是竞争对手短时间难以模仿超越的,而建立在“核心竞争优势”基础上的竞技体育能够在国际激烈体育市场中站稳脚跟。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赋予竞技体育更多科技含量,在该种背景下国内竞技体育要想在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则必须依靠“核心竞争优势”。

一、竞技体育“核心竞争优势”内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的欧拉德普教授提出了“核心竞争优势”这一概念,并对其予以了界定,“组织内部依托于技能整合以及知识整合进而凝聚成的新型竞争力量,该种竞争力量较为强大同时也较为独特。”后续众多研究学者据此概念并将竞技体育实际项目特点融合研究后认为,竞技体育整个运行系统之中,相应的竞技主体如教练员以及运动员或者是科研、管理人员等进行紧密协作以及良好配合,依托于多样手段有机开展竞技人员选材工作以及技术训练工作和相应的竞技管理竞赛工作等,最终获取竞技方面独特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优势”。而通常“核心竞争优势”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外需要将竞技体育在其他区域国家提升知名度,并寻求跟较多合作机会以及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对内需要将竞技体育实际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通过知识技能优化提升促使竞争力持续增长,更迎来较好发展。

二、竞技体育中“核心竞争优势”要素

当前竞技体育“核心竞争优势”要素主要是集中在了四方面:第一要素是管理者,任何竞技项目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管理者的良好管理,因为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往往能够将竞技体育实际发展方向予以明确,同时还能够制定较为科学的发展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管理氛围,促使整个的竞技体育团队走向正确发展道路之上;第二要素是运动员,可以说竞技体育之中核心要素就是运动员,因为运动员是执行项目任务的载体,更是竞技体育能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针对运动员来讲,无论是对其选拔过程还是相应的训练过程均需要严格依据体育项目特点以及竞技要求来进行。其中就挑选运动员来讲应该是将一些身体具备先天竞技优势的苗子挑选出来,后期培训更加需要引导运动员将技能与自身优势充分融合起来;第三要素是教练员,竞技训练可以说是教练员本质工作,此外教练员还肩负着训练活动设计者身份以及组织者身份,教练员综合素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训练效果以及运动员技能掌握,由此教练员提升自我素质至关重要;第四要素是科研者,当前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环境下体育比赛将高新技术融合其中,换言之竞技体育方式更加先进,同时竞技体育科技含量更高,对此相关科研者就需要依托于实验以及科研手段掌握竞技运动内在规律,将有关竞技体育方面的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更做好竞技管理以及竞技设备等方面的配套工作,积极主动的完成自身肩负的科研任务[1]。

三、国内竞技体育“核心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

(一)规范管理以及结构调整国内竞技体育要想充分发展

“核心竞争优势”需要从规范管理以及结构调整上入手。具体来讲,竞技体育相应的管理体制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管理经验,为了能够将竞技项目与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并将其竞技质量良好提高,需要调整体育项目内在结构,也就是说对竞技项目予以明确划分,如划分出重点项目以及一般项目,优势项目以及潜优项目。其中对优势项目需要将其领先地位保持下去,更加需要在现基础上促使其赶超国际水平;而针对重点项目来讲,则需要奖发展目标对准优势项目,换句话来讲就是将重点项目逐渐发展为优势项目,以此提升优势项目数量并扩增优势项目范围;而针对一般项目或者是潜优项目则需要将项目本身的知识技能予以巩固,在此基础上探寻新的发展出路。总的来讲结构调整需要配合规范管理,不同等级竞技项目划分明确之后就需要依托于规范管理实现后续良好发展,此外结构调整之后的规范管理本质上为动态管理过程[2]。

(二)强化竞技方面人力资源

国内竞技体育要想充分发展“核心竞争优势”还需要强化竞技方面人力资源,一般竞技体育方面的人力资源属于“核心竞争优势”关键构成部分。具体来讲,任何的竞技比赛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是由人来完成多种竞技项目以及管理工作等等,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在竞技人力资源中又以教练员和相应的运动员为重要构成部分,针对这两者的强化发展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其一将国外优秀的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相关教练聘请到国内,进而将国际上最新的体育项目相关发展动态及时传递到我国,更加促使我国众多的教练员更新自身的竞技指挥能力以及日常训练方法;其二积极的创造条件,我国需要和竞技体育能力较强国家区域构建学习交流友好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青年选手或者是具备较高素质的选手提供更多国外学习以及训练的机会;其三强化培训竞技体育相关教练员以及管理者,对其训练水平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予以不断提升,此外还需要对一些优秀运动队相关教练员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将其训练视野不断拓宽,分批将教练员送出国进行知识层面以及技能层面和教学层面的深化;其四在国内众多的青少年群体之中予以竞技体育开展全面普及,提供青少年接触竞技体育的体会,并促使其能够在这些体育项目之中获取快乐,之后进行关于青少年群体的后背人才选拔和培养,通过考核措施的制定以及输送条件的制定等等促使国内竞技体育运动员队伍扩充起来。

(三)创新技术以及差异竞争

国内竞技体育要想充分发展“核心竞争优势”还需要从创新技术以及差异竞争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创新技术包含了新技术研究以及产生和相应的应用,属于一体化的创新过程,其中又以开发技术以及应用技术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针对竞技体育来讲,创新技术可以是单个的体育团队实施,也可以是竞技体育项目和相应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实施,而无论是怎样的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完成必须是建立在某一竞技项目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基础之上;除了需要不断的创新技术之外,差异竞争也较为重要,所谓差异竞争就是依托于新的训练方式途径实现运动项目的发展,促使运动项目以奇招取胜,最终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总的来讲,在当前竞技体育较为激烈的环境背景之下,创新技术以及相应的差异竞争激活冷门体育项目,换句话讲就是挖掘冷门项目,并对冷门项目寻找发展的突破点,最终促使众多国家不关注的冷门体育项目转化为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而其他项目也能够依托于创新技术和相应的差异竞争得到更快的发展[3]。

(四)标杆竞争以及分析对手

国内竞技体育要想充分发展“核心竞争优势”除了可从上述三方面着手,还可以从标杆竞争及分析对手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用在竞技体育上再合适不过。任何一个体育项目要想变成我国的体育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均需要建立在了解竞争对手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众多竞争对手实际竞技信息的了解掌握,进而获知其后续行动或者是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利于我国脱颖而出的竞技发展方案;此外对竞争对手予以深入性的研究分析,则能够发现自身体育项目上的不足以及优势,由此后续就能够弥补不足之处同时将优势强化。而分析研究竞争对手则是建立在拥有数据库以及情报系统基础上,其中情报系统具体包含情报人员以及情报组织和相应的系统软件。除了分析研究竞争对手之外还需要依靠标杆竞争,简单来讲就是在超越竞技对手的过程中设置较多的目标标杆,目标标杆应该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建立在标杆竞争基础上的竞技体育则能够较快较好的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四、总结

新时期,我国与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在该种大环境之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体现在方方面面,竞技体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种。为了能够将国内竞技体育予以良好发展,提炼核心竞争力,依托于“核心竞争优势”最终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占据优势地位。本文将竞技体育“核心竞争优势”发展作为研究核心,期望为后续关于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旨在为国内竞技体育未来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红,苏传民.我国竞技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及其实现机制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01):31-36.

[2]刘寒青,刘成,司虎克.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5):453-456.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竞技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1-0120-05

竞技是现代体育运动的主流趋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是对这一竞技核心的最直接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源头,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特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50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它遵从崇实、守内、尚礼的风格,讲求以伦理道德自身修养为基础,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以西方竞技体育运动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大家庭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冲击,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来拜读段辉涛老师的《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一文后颇受启发,对文中的一些相关论述有不同的看法,特提出与段老师商榷。

1 关于竞技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是由传统体育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也就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目标具有阶段特征的发展过程。正如白晋湘所言,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以多层次、多形态生存和延续,在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老少边穷”地区,仍将与民族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其活动形式和功能价值仍将保持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初级现代化形态;在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它将作为一种理想的健身娱乐手段,实现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转换,构成中级现代化形态;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将其中具有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与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实现功能的根本转变,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构成高级现代化形态。

在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国内社会转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扩张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化社会背景之下,它的现代化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宏扬自身精华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文化精髓相结合,在发展中求创新,呈现出多种状态并存的多极化发展格局。然而,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她的传承与发展,不能求大求快,不能太功利化,不能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为了向奥运看齐、为了走向世界而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要以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为基础,不断借鉴和吸取世界其他先进体育文化精髓,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原有文化特色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更新,并加以改造,逐渐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道路。

1.2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特征势必给全球化发展下各国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一种文化在某个历史阶段可能具有全球性的时代价值,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以竞技化为主导的西方体育无处不体现出竞争态势,而民族传统体育则表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健身性、娱乐性、传统性和竞技性等多样化特性。在面对西方体育的强势传播冲击之下,在以现代竞技体育为主的世界体育大家庭中,民族传统体育走竞技化之路是为了正视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与冲突,走互相促进、融合,共同繁荣之路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方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学者做了深入研究,胡小明认为,传统体育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前期理论研究准备;政府加大对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投入建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面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充分融入全民健身;力争一些项目进入奥运会;重视非奥运项目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林海枫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将会处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创新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向竞技化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旅游、娱乐休闲相结合等多元趋势。余水清认为,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最大优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市场化成为影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双刃剑;学校教育是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空间的有效手段。张选惠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存在竞技化、民俗化、娱乐化、健身化、市场化的多样性发展维度。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竞技化不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唯一或全部。段文在全面而深入地论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时,未能述及竞技化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直接引入竞技化容易诱导读者陷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走竞技化的单一化思路,容易步入为竞技化而发展的思维困境。把握好研究前提,厘清民族传统体育走竞技化道路是其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走上科学竞技化之路。

2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

2.1

现代体育的竞技主导趋势是一种导向

段文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必要性的因素,仅从竞技性是现代体育的主导因素和国际化趋势两个外在因素加以阐述,认为:“竞争既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体育中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一种基本形式,现代体育的竞争规则是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和“民族传统体育要顺应时展需要,必须把握准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才能拓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历史潮流,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就体育的发展趋势而言,应当对民族传统体育从形式、作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发掘、整理、阐释与转化,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有机组成,在显示民族特性的同时,显示出鲜明世界特性,这应该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追求的必然过程和结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主要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为基础,而现代西方竞技体育则主要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它历经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和近代体育3个阶段,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视体育为德智体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熟发展成今

天的竞技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和西方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两种体育文化存在形式,面对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这两种文化可以交流、融合、同化或吸收、并存等。如果把握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中的竞技化道路,合理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靠拢,挖掘可以竞技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质特点,抓住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经济性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才具有可行性。

2.2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段文以“竞技性是国际化的要求”来说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不把竞技胜负看作惟一价值,更注重人格培养,追求内在、含蓄、和谐的审美价值。”进而得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应现代体育以竞技为主导趋势的历史潮流,推进并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步伐,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段文以来自外在的两大要点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有助于竞技化的外部条件形成,而外在问题引发了对内在因素、内外部因素相互关系的思考,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与西方现代体育强势的竞技性究竟谁是谁非,应该如何对待民族性与竞技性、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必要性是否仅限于来自外在的影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走上竞技化之路的必要性,一方面要分析国际化外在环境,西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势,使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竞技化成为必然。针对现代体育竞技的主导趋势,把握好有竞技化可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施竞技化发展,例如,民间斗鸡运动的竞技化,演变成今天的全国脚斗士竞技大赛、竞技武术的形成与规范化以及民运会竞赛项目的实施等,都很好地将民族传统体育中原本具有一定竞技特性的项目进行有效挖掘与整理,加以现代体育的规范和改进,与现代体育有机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全面审视国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理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生存现状,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整理与科学统计,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中,原本就有一些项目已经和潜在具有竞技特性,那么只要充分挖掘与整理,跟现代体育的逐步交流与学习、改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也就水到渠成;再者,我国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国民族运动会赛事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再到民族聚集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比赛规则的统一性、合理性保证了民族传统体育同场竞技的公平性,这样的赛事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竞技化之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

因此,走向世界、努力向世界靠拢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世界传播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不应该是以自身内在结构体系的解体、内在精神的丧失、文化内涵的丢弃,以失去原有的思想基础与特色为代价的。虽然马克思曾经说过“民族的必须是世界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民族的首先应该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只有在民族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并以最大化发挥的基础上才能谈世界。如果去掉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特质,单纯地看待这个运动项目本身,那么她所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她固有的民族特性,民族性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以武术为例,在“高、新、难、美”这一富有竞技体育运动色彩的引导下,逐渐演变成竞技运动会的竞赛模式,但是仔细回想,这样的改革很有可能使武术固有的文化内涵荡然无存。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西方体育文化必然要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同化和蚕食,以西方体育理念来衡量、以西方现代体育运作模式来规范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必然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下降。世界体育文化只有保持其充分的民族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体育文化。那种把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奥林匹克体育称作世界体育文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而以此为标准对其他民族体育加以“”的做法更是极端有害。所以,我们的正确选择是走民族性基础上的全球化之路,即在充分保持民族文化鲜明特色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走向世界的目标。因此,只有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保留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独特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不同于现代西方体育的独特价值,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在东西方体育的冲击与碰撞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所谓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范例

段文认为:“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通过嫁接、改良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吸收西方体育搏击、拳击等项目的精华,使之便于学习、训练、比赛和推广,经过不懈努力,它们终于成为了奥运会项目之一,它们之所以能进入奥运会,是因为在显示民族特性的同时,也显示鲜明的世界特性,符合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准则,把握住了现代体育竞技性的特点。”针对此论述,作者认为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竞技化成功的因素,除了段文中提及的自身做出的努力之外,还有着历史机遇、特殊的社会背景、人为化等因素。而判断一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实行竞技化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应该以其是否进入奥运会或者民运会来论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成功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有合理、健全的和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这里就不再赘述。

3.1 日本柔道与韩国跆拳道的竞技化失去了原有的思想基础与运动特色

段文以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进入奥运会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范例。事实上值得商榷。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之所以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力证,是因为它们都迈入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行列,但是,在科学研究论证之时,不能够只看结果。以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体育项目,以现代体育为标准,在经过改造以后,已发展成为现代体育竞技运动项目,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思想基础与运动特色。国内许多学者一致认同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范例,是因为他们都如愿进入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中。研究认为,这种以是否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标准是否科学,值得反思。无独有偶,现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都是极富竞技特性的体育项目,其中也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改造、走上竞技化之路。

正如当初全国上下积极努力想把武术推入北京奥运会一样,是不是在今天我们就说武术未能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就没有竞技化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是否成功,不应仅仅看该项目是否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应该看其项目的固有特点是否具备竞技性质,如强烈的外在表现、局部技能鲜明、超越竞争和训练的具体性等,以及看它的学习和推广、训练和比赛、普及度和规则性等。

3.2 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化任重而道远

国内民族传统体育为了积极向现代体育靠拢,不断学习,深化改进,做出了大量努力与创新。从竞技武术入奥、康龙武林大会、全国脚斗士大赛和高脚竞

速等,不难看出,国内民族传统体育为了走上竞技化之路,制订了比赛规则、举行了一系列相关赛事,搭建了良好的竞技平台。但仔细一想,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味去追求竞技化,求快、求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之路了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是以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生产,从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项目。

踩高跷运动分为民间表演和正式比赛,民间表演是一种欢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方式,表演者涂脂抹粉,身穿各种戏服,脚踩高跷,在锣、鼓、钗的伴奏下做背剑、抱剑、朝天蹬、骑象等各种动作,场面热闹非凡;而正式比赛则以高脚竞速为主要形式。段文认为:“以全国民运会竞技项目高脚竞速为例,它原名竹马,又称高跷,原是土家族人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过溪流、走沼泽等的一种代步工具,经过悉心研究,把它改造成竞速的民族竞技项目,并把它推上了全国民运会,成为民运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项目之一。”段文列举柔道、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国内竹马的竞技化向高脚竞速转变进入民运会,以此用作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例证,得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不但可行,且大有潜力可挖。作者以原文为基础,顺势扩展与深入,萌发些许思考:能否把某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一定比赛作为其竞技化成功的决定因素?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一赛事究竟针对的是哪一级别的赛事呢?奥运会、洲际运动会,还是国家运动会、协会赛事?如果不是,那么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成功的标志又是什么?想必,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理应具有阶段性、规则性、普及性和推广性等特点,而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也应该具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文化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一方面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另一方面是现代体育民族化。

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核心内容,段文中所提及的“趣味性、观赏性和规则的科学性”,明确了项目本身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规则的制定,有助于深入挖掘项目的竞技特色与观赏度。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趣味性与观赏性是就项目本身而言,规则的制定是人为的规定,这两者都必须建立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特性的全面评估,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基础和潜力的有效评价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完整、科学、合理的。没有对竞技性基础和潜力做前期评价会导致评价无效而失去意义;没有对竞技化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做出深入分析和评价,就会使得竞技化发展陷入困境或僵局;没有对竞技化结果和标准做出评价,就会让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找不到方向和归属。依据科学评价的方法、现代体育的竞技特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基础和潜力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应该是阶段性动态评价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涉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特性、外在竞技化环境、竞技化达成度等几大方面。除此之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还应该有整体与个体之分,在对于那些可以或者已经走上竞技化之路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评价,但在对某一具体项目竞技化发展评价中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传播应确立分类分层次逐步推进的思路,应先解决好自身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凸显和发扬民族特色的前提,才能实现民族性基础上的世界化。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重构其民俗化、娱乐化和健身化等本源特征基础,使之成为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东西,才能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能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的时间维度和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空间维度上的协调发展,才有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

参考文献:

[1]段辉涛,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6(8):90-92

[2]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36(1):9-12

[3]赵进,王健,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道路探析[J],体育学刊,2009,16(8):93-95

[4]胡小明,赵苏,倪依克,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4(7):26-29

[5]林海枫叶,浅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EB/OL],1attp://linghaifengye,blog.163.eom/blog/static/257704562009111775245114,2009-12-17

[6]余水清,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EB/OL],sport.省略/n16/n1152/n2523/n377568/n377613/n377793/110087l~009-05-05.htrrd,2009-05-05

[7]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9(2):31-34

[8]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J],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

[9]何亮,艾克拜尔玉素甫,谭广鑫,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理论研究应走出“现代化”误区[J],体育学刊,2008,15(6):7-10

[10]朱家新,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7,14(5):73-77

竞技体育的目的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133229.CoM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