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培训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精选

竞技体育培训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第1篇

1.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

a.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属于或有事项b.有些或有负债符合负债确认确认条件

c.或有资产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d.或有资产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2.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a.固定资产改良支出b.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c.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支出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支出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造合同收入组成的内容是()。

a.索赔款收入b.奖励款收入c.合同变更收入d.合同执行过程中取得的零星收益

4.a公司1997年1月1日起计提折旧的一台设备,原值84000元,估计使用8年,净残值4000元,按直线法折旧。到1998年初,由于新技术发展,对原估计的使用期间限定为6年,净残值2000元,则1998年计提的折旧为()。

a.21000元b.13667元c.10500元d.20000元

5.接上题,该企业所得税税率33%,上述会计估计变更使本年度净利润变化数为()。

a.2457b.14070c.6930d.7370

6.某企业年销售额为100万,产品担保条款规定:产品出售一年内,若出现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1%,而如果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2%,下一年度,已售商品中有90%不会发生质量问题,有4%将发生较小的质量问题,有6%将发生较大的质量问题。据此,该企业年末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为()元。

a.10000b.1600c.400d.1200

7.或有事项的结果,即损失或收益是否产生通常()。

a.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可以证实

b.有在未来发生或不发生某个(或某几个)事件时才能得到证实

c.只有在未来发生某个(或某几个)事件时才能得到证实

d.只有在未来不发生某个(或某几个)事件时才能得到证实

8.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时,确认坏帐损失时的会计分录为()。

a.借:管理费用贷:应收帐款

b.借:营业费用贷:应收帐款

c.借:营业外支出贷:应收帐款

d.借:坏帐准备贷:应收帐款

9.或有事项具有()。

a.无法估计性b.不可预计性c.不确定性d.确定性

10.或有资产是指()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需通过未来不确定的事项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

a、过去b、现在c、未来d、随时

11.下列哪个项目,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反映()。

a.因调整损益而相应增加的所得税

b.因调整损益而相应减少的所得税

c.因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的事项

d.因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

12、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成本,应计入的项目是()。

a.生产成本b.其他业务支出c.营业费用d.管理费用

13、a企业2月2日应收b企业账款25万元,双方约定在当年的12月2日偿还,但12月29日b企业宣告破产无法偿还欠款,则在a企业当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对这笔25万元款项()。

a.应作为非调整事项b.应作为调整事项

c.不需要反映d.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前事项已在前年作出了有关账务处理

14、对资产负债表中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称为()。

a.非调整事项b.补充事项c.调整事项d.备查事项

15、下列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调整事项”的有()。

a.已证实某项资产发生减损

b.已确认销售的货物被退回

c.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d.已确定将要支付的赔偿额大于该赔偿在资产负债表中金额的事项

16、企业在存货清查中,发生盘盈存货,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应计入()。

a.营业外收入b.管理费用c.其他业务收入d.营业外支出

17、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公司的短期投资采用的计价方法为()。

a.成本法b.市价法c.可变现净值法d.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18、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以放弃非现金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是()。

a.放弃非现金资产的帐面价值b.支付的税金

c.支付的补价d.评估、审计、咨询等费用

19、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应当按()计提。

a.投资总体b.投资类别c.单项投资d.长短期投资总额

20、固定资产改良中发生的支出,应计入()科目。

a.固定资产清理b.在建工程c.营业外收入d.其他业务收入

21、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不包括()。

a.月度财务会计报告b.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c.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d.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22、某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购买价款10万元,另发生保险费0.5万元,装卸费0.7万元,该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为()。

a.11.2万元b.11.7万元c.10.2万元d.10万元

23、于1995年7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总额为240万元的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0%,发行价格总额为280万元(债券发行费用略)。1996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a.240b.276c.280d.304

24、股份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所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应当()。

a.首选冲减溢价收入b.全部列作开办费用或递延费用

c.全部计入财务费用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25、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税金中,与企业当期损益无关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会计制度所指“收入”的有()。

a.销售半成品取得的价款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取得的价款

c.对外提供维修劳务取得的服务费

d.对外债券投资收到的债券利息

2.下列各项,应计入建造合同成本的有()。

a.因订立合同所发生的费用b.耗用的人工费用

c.耗用的材料费用d.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

3.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企业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与借款费用有关的信息有()。

a.当期借款利息费用b.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c.当期借款费用增减变动信息d.当期用于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4.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其处理方法为()。

a.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确认在当期

b.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c.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d.不需要反映变更影响数

e.不需要计算变更影响数

5.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准则所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a.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b.对初次发生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c.对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新政策

d.按照会计准则、规章的要求采用新政策

e.为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采用新政策

6.下列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

b.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核算采用备抵法

c.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

d.计提坏账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的改变

e.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改变

7.下列属于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是()。

a.季度末预交所得税

b.预付购货款

c.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

d.坏账

e.无形资产的受益期

8.以下属于会计准则定义的会计差错有()。

a.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

b.会计估计上的差错

c.错记借贷方向

d.错记账户

e.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

9.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以下几个特点()。

a.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b.是未来一定发生的事项

c.或有事项的结果本身存在不确定性

d.或有事项的最终结果,即是否发生损失或获得收益,只有在未来发生或不发生某个(或某几个)事件时,才能最后得到证实

e.若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则应确认

10、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属于调整事项的有()。

a.发行债券

b.销售退回

c.外汇汇率发生变动

d.资产负债日后董事会制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限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不含股票股利)不一致。

e.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并确定支付的赔偿

11、客观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

a.真实性

b.及时性

c.准确性

d.可比性

e.可验证性

12、影响短期投资帐面余额的因素有()。

a.股票持有期内分得的现金股利

b.股票持有期内分得的股票股利

c.债券持有期内取得的债券利息

d.部份处置短期投资

e.股票市价持续下跌

13、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在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其可以抵扣的合法凭证包括()。

a.增值税专用发票

b.帐凭证

c.进口货物的完税凭证

d.购进免税农产品凭证

e.运输费发票

14、盈余公积可用于()。

a.弥补亏损

b.转增股本

c.转为资本公积

d.分配股票股利

e.分配现金股利

15、按照《会计合并报表暂行规定》,外币会计报表中应当按照发生时历史汇率折算的项目有()。

a.固定资产

b.实收资本

c.长期投资

d.盈余公积

e.应付债券

16、企业若根据有关规定或具体情况的变化,需要变更会计政策,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有()。

a.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b.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c.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因素

d.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e.会计政策变更的日期

17、下列属于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有()。

a.其他货币资金

b.短期投资

c.存货

d.固定资产

e.无形资产

18、按借款费用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披露与借款费用有关的信息包括()。

a.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

b.当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

c.当期借款总额

d.当期市场利率

19、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包括()。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利润分配表

d.现金流量表

e.会计报表附注

20、期货合约通常对以下项目作出规定()。

a.交易价格

b.交易时间

c.最后的交易日

d.最后交割日

e.涨、跌停板幅度

三、判断题

()1、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存货跌价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2、对于上市公司与被承包企业之间的交易,上市公司可以不必不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3、非专利技术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

()4、如果建造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

()5、某公司在其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因火灾导致存货严重损失,该事项应该进行调整。

()6、企业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不能计提坏账准备。

()7、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属于或有事项。

()8、股权投资准备可以用于直接转增股本。

()9、有些或有负债符合负债的定义。

()10、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外币会计报表中,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可以按照年末市场汇率折算。

()11、坏账损失的金额确定属于会计政策。

()12、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13、由于经济环境、客观情况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以便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14、非货币性交易确认的收益在“营业外收入”账户进行核算。

()15、会计实务中,有时很难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如果不易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则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计算题

1、1998年12月31日,某企业购入一台设备,实际支付的价款120000元(包括各项税费),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12月31日,由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导致该项固定资产减损,估计可收回金额为56000元。请计算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分录。

2、甲企业(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2000年发生如下交易和事项:

(1)甲企业向某公司销售产品300件,每件售价5000元,单位成本3000元。企业已按合同发货,并以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3000元,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尚未收到。

(2)9月3日,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为17000元,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3)甲企业2000年6月15日以银行存款购入某公司股票25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成交价8.7元(其中已宣告但未分派的现金股利0.2元),另支付相关税费1100元。企业于7月26日收到该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4)甲企业将其拥有的一项专利出售,取得收入150000元,应交纳的营业税7500元,该专利权的摊余价值为125000元。

(5)甲企业以其生产经营用的设备与b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交换。甲企业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80万元,已提折旧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440万元。为此项交换,甲企业支付了设备清理费用4万元。b企业换出的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560万元,已提折旧为120万元,公允价值为440万元。假定甲企业换入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换出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3、a企业欠b企业购货款1000000元。由于a企业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a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的销售价格800000元,实际成本600000元。a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

b企业接受a企业以产品偿还债务时,将该产品作为产成品入库,并不再单独支付给a企业增值税额:b企业未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请对a、b企业作会计处理。

4、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1)1998年5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17万元。合同规定,甲公司应在9月30日将所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1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商品已发出,货款已收到。

(2)9月30日,甲公司购回5月1日销售的商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价款为110万元,增值税额为18.7万元。

假定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80万元,除增值税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编制甲公司有关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5、盛世公司拥有乐华公司注册资本的80%.盛世公司和乐华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000年12月,乐华公司接受捐赠一批商品作为库存商品,根据捐赠方提供的凭据,该批商品的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2001年12月,乐华公司将该批商品出售,售价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款项已经收到。2002年12月,盛世公司将对乐华公司的股权全部对外转让,转让价为2000万元,款项已经收存银行,转让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0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代盛世公司和乐华公司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6、a企业欠b企业购货款200000元。由于a企业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b企业同意a企业支付120000万元货款,余款不再归还。a企业支付了120000元货款。b企业对该项应收款计提20000元的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请对a、b企业用出会计处理。

7、某企业于1999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600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按3年提取折旧,按会计制度规定按6年提取折旧(不考试净残值的因素)。假如该企业每年实现净利润为2000000万,所得税率为33%,从2002年起税率改为30%.

要求: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分别用递延法和债务法计算各年的应交所得税,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8.母公司下属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三个子公司。该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均采用备抵法对坏账损失进行核算,母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4‰,a子公司坏准备计提比例为5‰.该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之间,2000年至2002年年末内部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如下:

(1)2000年12月31日

该母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包含有a子公司应付账款2000万元、b子公司应付账款300万元、c子公司应付帐款400万元。

a公司应收账款中包含有b公司应付账款500万元;c子公司应付账款600万元。

(2)2001年12月31日

该母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包含有a子公司应付账款1500万元、b子公司应付账款500万元、c子公司应付帐款400万元。

要求:为该母公司编制2000年和2001年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万元)。

五、综合题

1、新华股份有限公司成产于1998年3月1日,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2000年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公司1999年12月31日前对坏账采用直接转销法核算,从2000年1月1日起改按备抵法核算,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公司1998年未发生坏账,1998年12月31日应由账款余额为40万元;1999年发生坏账2万元;199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

(2)公司1999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3.1万元,预计净残值0.1万元,原估计使用年限为6年,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于2000年1月1日将设备的折旧年限改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1万元。

(3)2000年5月10日公司发现1999年度的一台管理用设备少提折旧0.1万元。

(4)公司2000年6月10日发现1999年漏记了一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10万元,所得税申报表中也没有包括这笔费用。该项业务对报表使用者阅读公司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

要求:(1)说明上述业务是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差错更正。

(2)对涉及调整会计报表年初数和上年数的业务,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3)填列2000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数。(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2000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数

项目上年数年初数

调增调减调增调减

坏账准备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无形资产

应交税金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管理费用

所得税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法定公益金

年初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

2、abc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月1日以账面原值为6000000元(已提折旧1200000元)的固定资产投入b公司,拥有b公司股份600000股,占b公司股份总额的10%;另支付5000元相关税费,abc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1999年4月29日b公司宣告分派每股0.5元现金股利,1999年10月1日abc股份有限公司再以7300000元现金购进b公司股份900000股,另支付相关税费8000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5%,改用权益法核算。如果1999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000000元,1999年度净利润8000000元,其中1999年1月1日至9月30日的净利润6000000元。假定abc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要求:编制abc股份有限公司上述投资的相关会计分录。

3、企业采用出包方式于2001年11月1日开始建造一座厂房,每月1日向施工方支付进度款。2002年该厂房支出数的年初余额及上半年各月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资产支出时间资产支出金额

年初余额400

1月1日300

2月1日600

3月1日900

4月1日600

5月1日800

6月1日900

该企业为建造该厂房专门借入了两笔借款:

(1)2001年9月15日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借入一笔3年期贷款3000万元,年利率为6%;

(2)2002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200万元,票面年利率6%,承销人按债券总面值的2%收取手续费,直接从发行收入中扣除。

厂房的实体建造于2002年6月30日完成并投入使用。企业当期没有其他处于购建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按季度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并对外提供半年报。为简化计算,每月均按30天计,债券折价按直线法摊销。

要求:计算该企业在2002年第一季度的第二季度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2.d3.a4.d5.b6.b7.c8.a9.a10.d11.c12.c13.b14.d15.c16.b17.c18.d19.a20.a

二、多选题

1.bcd2.bcd3.bd4.bcd5.abc6.cde7.cde8.abcde9.cde10.bd

三、判断题

1.正确2.正确3.错4.正确5.错6.错7.错8.正确9.错10.正确

四、计算题

1、1998年12月31日~2000年12月31日已提2年折旧额;

(12万÷10)×2=2.4万元

2000年末净值=12万-2.4万=9.6万元

减值额=9.6万-5.6万=4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4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万

2、(1)解:1)借:应收帐款175.8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5000元15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万

(150万×17%)

银行存款0.3万

2)借:主营业务成本300×3000元90万

贷:库存商品(产成品)90万

(2)解:借:物资采购1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

贷:银行存款11.7万

(3)解:投资成本=2.5万×(8.7-0.2)元+0.11万元=21.36万元

应收股利=2.5万×0.2元=0.5万元

1)6月15日投资

借:短期投资21.36万

应收股利0.5万

贷:银行存款21.86万

2)7月26日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0.5万

贷:应收股利0.5万

(4)解:借:银行存款或应收帐款15万

贷:无形资产12.5万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0.75万

营业外收入1.75万

(5)解:1)借:固定资产清理480万

累计折旧80万

贷:固定资产—换出的设备560万

2)借:固定资产清理4万

贷:银行存款4万

3)借:固定资产—换入的设备484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484万

3、解:a企业

借:应付帐款100万

贷:库存商品6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0万×17%13.6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万-60万-13.6万26.4万

b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依a企业开的增值税发票。

借:库存商品86.4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

贷:应收帐款100万

4、(1)解:1)发出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117万

贷:库存商品8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

待转库存商品差价20万

2)5至8月,每月应提利息2万(10万元÷5个月)

借:财务费用2万

贷:待转库存商品差价2万

(2)解:3)借:物资采购或库存商品11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万

贷:银行存款128.7万

4)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8万

财务费用(9月份利息)2万

贷:物资采购或库存商品10万

5)借:待转库存商品差价20万

贷:物资采购或库存商品20万

5、乐华公司解:

(1)2000年12月接受捐赠

借:库存商品10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

贷:递延税款100万×33%33万

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84万

(100万+17万-33万)

(2)2001年12月出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234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万

(3)转成本

借:主营业业务成本100万

贷:库存商品100万

(4)结转税金

借:递延税款33万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万

(5)结转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84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4万

盛世公司解:

(1)2000年12月乐华公司接受捐赠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84万×80%)67.2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67.2万

(2)2001年12月,乐华公司出售接受捐赠的商品时: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67.2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7.2万

(3)2002年12月,盛世公司将对乐华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时:

借:银行存款200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乐华公司(投资成本)1500万

投资收益500万

此时对第(1)笔的“股权投资准备”如何处理,制度无明确规定,存疑

6、a企业解:

借:应付帐款—b企业20万

贷:银行存款12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万

b企业解:

借:银行存款12万

坏帐准备2万

营业外支出6万

贷:应收帐款—a企业20万

五、综合题

1、略

2、(1)1999年1月1日,以固定资产购买(换得)股票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60万股,持股10%,用成本法)480.5万

累计折旧120万

贷:固定资产600万

银行存款0.5万

(2)1999年4月29日,b公司宣告发放1998年股利,此为清算股利,应冲减投资。

借:应收股利(60万×0.5)3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30万

(3)1999年10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730.8万

(60万+90万=150万股,持股35%,改用权益法)

贷:银行存款730.8万

(4)计算股权投资差额

投资成本总额=480.5万-30万+730.8万=1181.3万

b公司权益总额=3900万+600万=4500万

abc公司应享有份额=4500万×35%=1575万

股权投资差额=1575万-1181.3万=393.7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393.7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差额)393.7万

(5)摊销差额

1999年应摊=393.7万÷10÷12×3=9.84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差额)9.8425万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概念没有一个特定的概念,一般来讲,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简称,简称HR,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人力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时效性、能动性、两重性、智力性、再生性、连续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消耗性。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课程,要想实现企业最初的目标,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恰当的管理,优化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运用适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去整合人力资源,整理出一套最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二、关于竞技体育的效益分析

(一)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益

最初,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竞技体育一般都由国家相关部门拨款,或者社会基金组织赞助竞技体育,所以竞技体育在当时的开展、举办也都是交给国家来完成,个人基本上无法举办竞技体育。由于是国家来举办,所以竞技体育在当时是有专业的教练和专业的团队去发展的,竞技体育成为了一项专业体育。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开始发现,民众对竞技体育的认识非常片面,长时间以来,竞技体育一直备受上层社会吹捧,而普通民众则很难融入到竞技体育的行列当中,所以在民众的潜意识里认为竞技体育是上层社会的专属,这种认识给竞技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浪费资源的现象。

(二)竞技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1985年,国家终于将竞技体育归纳到了第三产业的行列当中,竞技体育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享受,它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竞技体育隶属于我国体育部的管辖范围,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体育开展需要一定的场所、服装和运动器材等,这些方面都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另外,体育项目的开展,特别是像奥运会这样的体育活动,都是需要门票的,而这也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第二,竞技体育是一项运动量很大的体育活动,它的推广促使人们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提高了运动者的身体素质,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三,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育行业的发展也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其他行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体育行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交通、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第四,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行业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从竞技体育中看到了商机,这样的商机又带动了经济的变动,例如体育用品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

基于许多体育前辈的经验和实践,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训练。竞技运动又与一般运动不同,在竞技运动中,胜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将所有运动员都变成优胜者,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去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但是不管怎样,也还是有人会淘汰,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激发运动员的潜力,将优秀的部分集中再训练,实施一定的管理手段,将小部分成功变成群体成功。研究表明,我国的竞技体育系统的管理相对较为薄弱。人力资源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竞技体育的主体。竞技体育的开发具有创造性、连续性和能动性,这些特点能够影响竞技体育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促进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

三、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劣势分析

马克思认为,人是主体。人类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竞技体育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自然,人必然成为竞技体育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竞技体育长期发展所需要的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它也是一种最为稳定的资源,也充分体现了在社会生产中人作为原始驱动力的特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中,社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作为核心目标的发展,竞技体育是一项以人为载体的广泛的社会性活动,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以国家为龙头的高水平运动员队伍训练群体尚未成型,国家队的运行机制尚未成熟,运动员人才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各项改革还处于启动阶段,地方特色较为严重,人才流动的渠道不是很流畅,科学合理的运动员转会市场发展缓慢。目前我国教练队伍的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多数教练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更有甚者理解和借鉴他人成果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状况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与此同时,教练制度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有关竞技体育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另外,竞技体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涉及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相互之间不能科学合理的配套,总体上来看严重缺乏系统的整合,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练队伍的建设,同时也影响到教练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李富荣局长曾经在全国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竞技体育事业中,教练员的培训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很多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我国的教练员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系,培训工作相关的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专职教练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另外,后备资源方面的人才分布不够均匀,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队伍中一、三线运动员比例过低,一线、二线、三线的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配置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同时,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输送结构也不均衡,普通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属于三线队伍,然而这些学校的人才输送率明显高于二线运动员所在的重点体校。省、市等重点体育院校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资源的主要阵地,但是在实际输送方面却并不乐观。除了上面的一些问题之外,我国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配置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高科技人才严重匮乏,总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根据国家体育部科研所等等单位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全运会和奥运会成绩的贡献方面,竞技体育队伍中竞技运动员和教练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等贡献率仅仅在20%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两千名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中,55岁以上的人才有680人,仅占总体数量的34%。当前我国竞技体育高技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科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近年来,除了不可避免的部分高级人才退休,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外流,这个问题在某些体育学科专业中相当严重。

四、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

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运动员;

2)教练;

3)科研教育工作者;

4)后勤;

5)管理者;

6;医务人员;

7)经纪人;

8)裁判;

9)与体育事业相关的经营者等。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员,竞技体育的高质量服务应该应用在他们身上,并通过他们展现出来,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的参赛、选拔、计划的实施等过程需要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我国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四类队伍的建设

1.强化运动员队伍建设在当代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国家对于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体育运动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越来越关注,期望能够建立属于自己国家的现代化竞技体育体系,使竞技体育的发展更加规范和科学。要强化竞技体育运动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开发一套专属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也使其具有中国特色,学校是培养人才最好的地方,我国应该加强高校建设,特别是高等体育学校的建设,对学校进行重点培养,善于发现优秀的运动人才,并在学校推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学校成为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2.强化教练队伍建设

第一,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着重引导他们学习并且大力弘扬“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科学求实”的中华民族体育精神,帮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第二,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的专业水平。尤其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观念,督促他们自觉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保持知识的时代性。与此同时,要科学制定教练队伍训练的整体计划,尽可能地给教练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的机会,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竞技体育教练队伍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水平。第三,竞技体育教练不应该只是空有一套理论,教练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加强自身的实战经验,经常参战,对于体育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必须了解过,实践过,甚至包括体育器材的选购也要亲力亲为,不断锻炼自己,磨炼自己,让自己不断学习,使自己更加职业,更加专业。第四,建立健全竞技体育的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练员以多种方式继续深造、不间断学习,培养且强化他们终生教育、终身学习的科学的理念。

3.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可以兴国,科技也能够振兴体育。特别是在当今科技无处不在的社会,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种生存必需的手段。在我国最不缺的是人,最缺的是人才,科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要想竞技体育在全球体育行业站稳脚,就必须创新方案,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对现有的竞技体育人才进行培训,强化他们的科技知识,加强实战训练,牢固专业知识,建立一批高效、实战的人才。另外,也要对现有的高校进行整合,科技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在校学生开始,他们是新兴的社会人才,接受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也大于现有的体育人员。当然,也要建立一个科研团队去研究竞技体育人才的训练方法,建立一套高效的运动体系。培养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国家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积极鼓励其他对竞技体育感兴趣的人才的加入。

4.加强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竞技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现代化竞技体育人才更加深入的拓展,是在职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4]作为新时期竞技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他们对竞技体育竞赛的流程非常了解,同时又熟练准确地了解相关体育经济政策内容,并且拥有全新的科学的体育事业发展观。竞技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主要以市场经济的运营方式引进竞技体育所需要的资金,并且按照市场竞技的基本规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体育经营创收向产业化方向和经济利益方向的转化,这些基础条件都是我国竞技体育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和其他各类综合性的大学中的体育专业可以进行联合培养竞技体育经营管理以及教育科研型的高端人才。

(二)两个关系

1.处理好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竞技体育已经形成了“塔基越大,成绩越好”的发展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塔基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基拓宽的难度原来越大。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某些项目已经发展起来的某些下窄上高的结构向我们表明这条路是可以走得通的。我国今后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高质量和高效益上下工夫,必须摒弃不讲成本的粗放型管理方式。

2.处理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力资源的培育需要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投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这就会导致部分急功近利的管理者只盯着现有人力资源的利用,而不会去开发、培育新的人力资源。结果会导致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后备人力资源匮乏,业余训练队伍严重缩水,人才合理梯度也随之发生严重的断层现象,造成了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袁伟民同志在2001年的全国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严厉指出:“竞技体育事业中的有些同志,在工作中鼠目寸光,追求一时的效果,不考虑将来,严重忽略二、三线队伍的建设。导致各类体校严重萎缩,业余训练严重滑坡。在竞技体育的选材方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科学选材,不考虑是否有培养前途。在训练工作中,不按规律训练,揠苗助长,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一个市场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第3篇

(一)发展现状

市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竞技体育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涌现出一批在国际、洲际和国内争分夺牌的优秀运动员,并结束了市无运动员参与奥运会的历史,竞技体育目前在全省设区市中处于中游位次;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与健身人次逐年增多,2009年已突破200万;以“电体彩”为支柱的体育产业发展平稳,为体育事业发展增加了后劲和活力,同时也为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市体育中心为代表的一批体育场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只改变了市体育场地设施临时以来处于全省各设区市中的较后位置,而且促进了竞技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欣赏较高水平体育竞赛的需求。十一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后的后奥运热”大大地激发了市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市体育事业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竞技体育尖子运动员、高水平教练员少,科学训练水平不高,训练经费投入缺乏,市体校硬件设施陈腐;县(区)业余体校由于编制、经费、场地等原因,大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只有临川、东乡、黎川等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少儿激进项目的训练。二是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排和伤残保证机制仍未系统、全面地得到解决,一定水平地影响了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全民健身的需求与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缺乏的矛盾仍然突出,许多社区、居民小区、乡镇无体育场地,即使在县(区)目前仍存在无“两场一馆”即田径场、健身运动场、综合健身馆)也为数不少。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四是除“电体彩”外,目前我市的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单纯地靠出租场地获取少量收入。以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广告、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方式发展体育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把加强理论学习与推进赶超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促发展,不时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坚持体育活动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调动社会各界兴办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促进体育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使全市的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得到发展;坚持科技兴体,努力提高体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为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国家胜利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胜利经验,总结过去我市举办全国和全省单项体育竞赛及大型群体活动的经验,群众体育以不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增强市民的身体素质为根本。竞技体育以在奥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争金夺牌为目标,大力培养和挖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拉动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不时增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作贡献。

三、十二五”时期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1竞技体育

市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和运动效果目标十二五”期间。

主要任务:

1力争创建一个国家训练基地。重点投入优先发展举重训练基地,努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起点的训练基地。

2集中力量办好市体校。

3各县(区)积极兴办纳入普教序列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力争兴办1-2所重点示范体校。

4积极与教育部门协作。创立1-2所部级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建成20所省级体传校,24所市级体传校。发挥现有体育场馆,市体校和重点体传校的资源优势,支持社会力量、个人、企业兴办各种形式的少儿体育训练组织。

运动效果目标:

1力争2012年在第30届奥运会上有籍运动员参赛。

2有更多项目的运动员参与2013年的全运会竞赛。

3力争在2011年的全国第七届乡村运动会上。并夺取1枚金牌;

42014第十四届省运会上。

进入全国前十二名的青年运动员大幅度增加,5体育后备人才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参与全国青年锦标赛。参与全省少儿系列竞赛,局部重点项目进入全省先进水平。

具体措施

1突出重点。

坚持实施我省“小、巧、水、新”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发展适合人才特点的激进项目和水上项目,注重发展奥运新项目和水平提高快的潜优项目。

调整限制低效项目。重点攻克我市有希望在奥运会、全运会争金夺牌的举重、皮划艇、羽毛球、田径项目,进一步调整项目布局。积极发展摔跤、跆拳道、柔道、射击、体操等项目;尽快提高网球、武术、拳击项目的竞争实力,注重开展游泳项目,填补空白。面向社会放开足球、篮球、棋类等群众喜爱的项目。

实行扶强扶优原则,建立效益优先的投资体系。集中有限经费,重点保证优秀苗子和尖子运动员坚持系统训练,以建立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主要手段,提高整体化训练程度,克服少儿训练中的低水平,低效益现象。各县(区)必需在保证市重点项目布局的基础上,抓住和发展各地的优势项目,形成1-2个拳头项目。

2体教结合。

争取市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并接受市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突出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证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要求。瞄准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和2014年全省十四届运动会,积极选拔培养后备人才,集中力量打好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战。市体育局对全市少儿业余训练加强调控,统一规划,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周期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认真执行“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少儿训练方针,注重在少儿训练中加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贯彻“夯实初级,发展中级,加强高级,提高质量”少儿体校建设方针。重点建设好市体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增强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和后劲,创立1-2个拳头项目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使之成为项目合理,优势突出,输送成才率高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尽快扭转目前存在萎缩、训练工作滑坡的现象。建议当地政府对少儿体校加强领导,县区少儿体校工作要强化。想方设法改善其软、硬件条件。少儿体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多种形式与学校共办,体教共管,保证开展1-2个以上的运动项目,训人数达30人以上,2015年全市有80%县(区)建成拥有拳头项目的重点县级体校。充分发挥体育激进项目学校的作用,统一设置我市少儿训练布局的重点和基础项目,统一选材规范,使之建成向市体校输送后备人才生源的重要基地。

都要继续坚持“体教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育部门各自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全市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行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市级体育、教育部门要制订奖励、考核、竞赛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政策,促使“体教结合”规范化、制度化,并向纵深发展。保证业余训练主阵地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业余训练社会化,为少儿业余训练开辟新路,注入活力。全市基本建成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和县(区)市两级体校到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的少儿业余训练网络,形成一个重点突出,优势强化,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坚实基础,为全市的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3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训练竞赛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举国体制”前提下,巩固和完善体传校-少儿体校-市体校的三级训练体系。对不同训练层次,不同运动项目坚持分类指导,分项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市情,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充溢生机与活力的训练竞赛体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体校,加强项目业务训练的纵向指导。单项基地队伍的龙头作用。

发挥竞赛对竞技体育发展的综合效应和优势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开放和培育体育竞赛市场。加大市场运作的力度,改革竞赛制度和竞赛组织形式。扶持社会、企业承办竞赛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益。对群众喜爱,有一定市场的项目全部开放,以赛养训,以赛促训。

突出奥运项目和重点优势项目。发挥市运会的杠杆作用,继续办好四年一届的全市运动会。市运动会竞技体育竞赛以县(区)青少年为主。合理安排年龄组别,有力指导全市少儿训练,调动全市各地开展少儿业余训练的积极性。建立体育、教育部门共办各级各类青少年竞赛的制度,根据项目特点,开展多赛制,多形式的竞赛,促进少儿训练。

4以人为本。造就高素质的教练队伍

做到事业留人,全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都要把教练员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为教练员发明一个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为竞技体育的可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中青年教练员的培养深造。制订培训规划,努力提高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每四年轮训一次,市体校和县(区)少儿体校教练员,2015年完成首轮岗位培训。采用周期教练大集训,年度教练员论文演讲会,年终教练业务学习考核,单项教练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教练水平,有计划地对体育激进项目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各级教练员整体水平。

5宏观管理。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各地政府把提高竞技运动水平。重视并支持发展竞技体育。

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竞赛等手段,市体育局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的职能。制订全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与周期目标任务,完善项目设置与布局,运动队组建与发展,运动员选拔,裁判员管理,竞赛制度及组织管理方法等制度。开展体校,体传校的周期评估工作,建立各类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输送奖励方法。设“竞技体育贡献奖”奖励输送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县(区)文体局,奖励为实施“规划”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两手都要硬”工作方针,坚持“两手抓。重视和加强竞技体育运动队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教练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大力做好优秀运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维护国家利益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裁判员培训,晋升,选拔和处罚制度,不时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把我市的竞技体育队伍建设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勇攀体育高峰的高素质、高水平队伍。

坚持“令行禁止,坚决反对和纠正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严格检查,严肃处置”方针,继续开展反兴奋剂斗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决查处竞赛中的运动员资格和裁判员执法不公的问题,以保证我市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6面向市场。建立竞技体育多元投资体系

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办竞技体育逐步形成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的新格局,确保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2015年全市12个县(区)能够承办省级单项竞赛,保证竞技体育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继续稳步提高。

支持后备人才基地,市体育局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重点项目发展以及省级重点体育激进项目学校建设。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逐年增加对少儿业余训练的投入,进一步改善训练条件,争取政府提高和兑现少儿体校运动员伙食补助规范,将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2群众体育

十二五”期间我市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是

社会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进稳步实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体育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和行业、系统体育协会的作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使全民健身真正做到干部体育落实到机关、乡村体育落实到社区、职工体育落实到单位、部队体育落实到连队、青少年体育落实到学校、老年人体育落实到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落实到乡镇,真正形成政府关爱支持,单位齐抓共管,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间,市本级单项体育协会增至28个,社区、乡镇各行政村全部建立体育组织网络。全市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0%以上,其中乡村体育人口达到35%以上,农村体育人口达到28%以上。35%以上的社区和15%以上的乡镇依托当地学校建立一所市级体育俱乐部,有条件的可申报为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乡镇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得少于5名(含乡镇学校)各社区负责体育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全民健身的科学规范和规范体系逐步完善,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75%以上,使全市人民具有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和生活理念,体育健身文化活动成为现代生活方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具体措施

1强化目标意识。

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履行好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各项职责任务,并且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全民健身条例》2010-2015实施计划,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全民健身条例》2015年的奋斗目标。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和各部门、各系统,要对当地和本行业系统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确保《全民健身条例》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确保体育普及水平达到较高水平,确保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登上新台阶。

2融入”和“纳入”上做文章。

寻找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会,群众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各县(区)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把群众体育工作积极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要把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建文明地方、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财政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以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

3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规模。

搞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要利用体育公益金加大对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积极与建设、规划、城管、园林、市政、街道等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体育公益金的引导作用。小区规划、公园、绿地、广场等地方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建设、开放、开办、合办、利用等多种途径,争取更多企业、个人捐赠,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为群众体育提供不同类型的体育设施,为普通群众解决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公共体育场所。

4加快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步伐。

更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抓紧与教育部门共同提出开放要求及支撑开放的配套措施。推进国有体育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体育设施占全市体育设施近60%但向社会开放率不足30%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群众身边最佳体育资源。开放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是国家的总体要求。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率,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的矛盾。同时依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给予适当的补贴,并将此补贴列入当年财政计划。

5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众享受体育健身权利的差异。

把扶持的重点由城市社区、县城向农村乡镇转移,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体育公益金资助的项目。提高基层尤其是农村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全民健身体系。要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各县(区)至少创建一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条件的增创一所社区体育俱乐部。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重点在乡村街道和农村乡镇建设规范的体育活动站(中心)为普通群众开辟就近就便的体育活动场所。积极配合街道、社区等部门,扶持有条件的体育经营场所及广场、公园等开办不同类型的体育健身组织、发展体育中介、晨练晚练点等;积极配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利用文化馆(站)学校体育设施等共建文化体育活动站(中心)计划开展群众性的日常体质检测活动。

6扶持基层体育社会团体发展壮大。

指导督促体育社会团体规范建设和开展活动,各县(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会团体的领导和管理。使其真正成为体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有组织章程、有专人负责、终年有特色活动的体育社会团体,推动体育单项协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纳入体育队伍建设的范围,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力提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当好志愿服务的表率。要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在农村群众体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十二五”期间,使农村体育教师80%以上具有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

7建议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推动、引导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各地、各单位,继续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五个亿万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月”活动。都应从群众健康素质状况动身,因地制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和职工健康素质。要在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创新单位体育、广场体育、公园体育、街头体育、家庭体育和节假日体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要配合有关部门办好机关、职工、农民、中学生等大型群众体育运动会。实现群众体育活动与竞技性、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3体育场地建设

全市要消除无体育场地设施的空白县”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政府主导、条块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科学规范、管理有序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十二五”期间。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向社区、向群众居住点靠近,并向农民集中居住点延伸,以方便广大群众健身。主要任务是

1全市建成5个全民健身体育馆、4个规范田径场(400米8条环形塑胶跑道)1个奥林匹克中心。以上任务分别由等县(区)落实。

2至2015年。全市消除全民健身场所“空白县”全市人均体育活动面积达到1平方米。

3市体校实行整体搬迁。报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前提下。并对现市体校实行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在市体育中心新建一座功能齐全的新体校,以适应我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新校区建设方案按省体育局重点项目战略布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6613平方米,包括教学综合楼、生活综合楼、综合训练馆、射击馆、学校内部设施等,全部投资约为2000万元左右。

保证措施

1体育场地设施和新市体校建设纳入市、县(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市、县(区)乡村总体规划。

2场地建设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变卦和调整,确保资金的规范和合理使用。场地建设的资金应积极向中央、省寻求在支持县级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中争取,但大部分的投资应纳入当地政府基建规划,分期分批逐年进行建设。

3各县(区)要对已建成的体育场馆加强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体育产业

主要任务:

全市体育产业收入较“十一五”期间要增长15%以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经营户数量、从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比重有明显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明显增加,形成一个门类较全、结构合理、多业并举、规范发展和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业格局。

具体措施:

1积极向市政府建议。将原市体育馆编制人员、现有场馆纳入市体育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经营产业开发的集约化顺序,充分发挥市体育中心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市体育产业的全面提升。

2重点发展体育这个支柱产业。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体育销售网络。面向市场,全市终端机要以2010年260台为基数,每年增加20台。市本级在现有40台的基础上,每年增加5台。要达到加强宣传,稳步促销,努力提高销售量。要进一步加强体育的销售管理,严格发行制度,严把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规行为,保证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扮演、技术培训、无形资产开发等主体产业。深化体育系统产业经营单位的内部改革,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5深化改革。

主要任务:

全市体育部门要把体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导下。不时增强体育法制观念,加强对体育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依法行政,不时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体育事务的能力,逐步达到依法治体的目的

具体措施:

1制定全市体育部门普及体育方面法律法规学习计划。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五”规划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全市人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海上花园城市、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要转

变观念、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设海洋体育强市为目标,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一是要认真学习《*市加快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决定》,把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作为二OO六年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要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目标,增强信心。要通过各种手

段加大对加快海洋文化名城(海洋体育强市)建设的宣传力度。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好《*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把“规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三

是要进一步强化贯彻执行力度,制定具体措施,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以建设“小康健身工程”为基础,全力打造海岛特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一)加快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

20*年,要对全市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充分挖掘社区现有的场地空间,本着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原则,重点建设好社区健身路径、篮球场、室(内)外乒乓球台、羽毛球

场、嗒嗒球场等健身设施,以满足市民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认真抓好全民健身月活动。

20*年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市、县(区)两级要着重办好规模大、示范性强、群众参与面广、影响大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切实指导好乡镇、街道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市本

级在全民健身月活动期间要办好全市职工趣味体育运动会、外来建设者运动会、全市健身秧歌大赛、全市渔农村家庭运动会、市级机关运动会、全市普通人群锻炼标准达标赛等大型赛事。组队参加浙东

片海洋体育展示活动。

(三)积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

加强渔农村新型社区的体育建设是年度群体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是要做好体育科普下乡工作,把国民体质监测送到乡镇渔农村,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并经常性开展体质监测工作。

指导渔农村开展《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活动与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休渔期,农闲期和节假日,广泛开展渔农民喜闻乐见的特色明显、趣味性强的群体活动,并通过印制科学健身指导手

册,组织开展体育健身咨询等活动,搞好体育宣传,提高海岛渔农民的科学健身意识。二是要继续加大对渔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投入,通过向上争取,市、县(区)、乡镇街道共同投入的办法,在

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40条以上全民健身路径和若干室外乒乓球台及室外篮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三是送体育培训下乡,组织有关人员在全市进行体质监测检测培训、普通人群达标培训、四种健身气功骨

干培训、健身拳操培训等。

(四)大力开展群众体育争优创先工作。

以争优创先为抓手,推进我市的群众体育工作。要把争创全国全民健身宣传活动月先进单位、省体育强县(区)、省体育强镇(乡)和体育先进街道、社区工作作为年度我市群众体育工作重要抓手

。20*年力争一县、二街道(社区)、三乡镇达标。要加强各县(区)及有关乡镇的群众体育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的表彰力度,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

工作总结和第二阶段工作的启动,在全市范围评比表彰一批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加大体育对外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中国体育报、省体坛报及本市各媒体,加大《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浙江省实施〈体育法〉办法》及*市关于建设海洋体育强市等内容的宣传

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市体育信息工作考核,办好《*体育工作信息》,建好《*体育网》,开展体育信息交流,促进体育工作开展。要加大我市体育对外交流工作。20*年,要重点抓好我市老

年门球队赴韩国门球联谊活动。要进一步加大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体育交流活动。

(六)全力办好各级各类赛事。

20*年,全市要重点办好*群岛自行车邀请赛、全国沿海城市舢舨大赛、第十届市级机关运动会、全市业余网球公开赛、第八届全球通健康俱乐部趣味体育运动会、全市第六届新春围棋联谊赛、

市残疾人体育比赛、第十一届“检验检疫杯”桥牌赛、“足协杯”足球联赛、第十届“乒协杯”乒乓球赛、全市渔农民乒乓球赛、全市业余象棋赛等体育赛事。

(七)不断加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和贯彻落实。

建议市人大对全市贯彻实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浙江省实施〈体育法〉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

市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关于加强体育公益金援建项目监督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全民健身路径安全管理的意见》、《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制度贯

彻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写出纪要,提出改进举措。制定出台《*市体育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根据新修改的《浙江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对全市游泳场所安全进行检查。

三、以备战省运会为重点,促进竞技体育水平提高。

今年是我局的“竞技体育年”,要紧紧围绕在省运会上创造优异成绩这一核心目标,凝聚全市力量,调动一切资源,排除一切干扰,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完成省运会的参赛任务。

(一)加大业训投入力度,全力备战省十三届运动会。

20*年上半年要继续抓好参加省十三届运动会的备战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强化管理,努力提高优势项目的竞争实力,以确保在省运会上取得理想成绩。

成立*市备战省十三届运动会领导小组,根据参赛项目设置情况,归类管理,分别施训、责任到人。

狠抓运动队的赛风赛纪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体育代表团在省运会上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二)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做好新一轮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要根据*实际,围绕“强基础,创特色”这一目标,调整我市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海洋特色、海岛特点的竞技体育项目,重点要抓好沙滩排球、网球、棋类及海上运动

等项目的布局与普及。

切实加强业余训练网络建设,扩大运动员训练基数。业余训练网络要全市一盘棋,对省、市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重新调整、突出项目重点,以体传校为依托建立常年训练的业余运动队若干支

,使我市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切实成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

加强县(区)业余训练工作,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培养、扶植2-4支业余训练队,基本形成我市业余训练网络。

(三)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执教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教练员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各专项教练员参加省级以上培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针对性地适度引进优秀教练员及选送本市教练员外出锻炼。要继续抓好岗位竞聘制度改革

,引进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切实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开展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带动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

在抓好组队参加省年度各项青少年比赛的同时,要继续会同教育部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沙滩排球、青少年网球比赛等。以竞赛促训练,从竞赛中发现人才。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竞训工作开展。

要在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市竞技体育输送奖励办法》、《*市体育特长生升学转学办法》,以激发广大专、兼职教练员的业余训练工作

热情,积极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使我市的竞技体育有新的发展。

四、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为出发点,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一)要做好全市体育产业调研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体育消费不断增加,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居民正确的体育消费,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

长点,是下阶段我市体育产业工作的重点。要在做好全市体育产业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二)要与旅游等相关部门合作,大力开展体育旅游休闲项目的开发。动员社会力量办好海钓大赛、舢舨大赛、泥滑大会、全国沙滩足球邀请赛、民间民俗体育大会等体育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各类

赛事活动,让体育旅游休闲业成为我市体育产业的新亮点。

(三)要适度引进观赏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和体育表演项目,以激发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

(四)要不断开拓电脑型体育市场,扩大布点,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各县(区)要加大对电脑体育的宣传力度,确保20*年电脑体育销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五)要进一步强化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对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项目进行重点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对游泳场所的管理。要培训、复训一批救生员,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一次大检查。不断规范体育市

场,促进有序健康发展。

五、以新城海洋体育中心工程为“龙头”,进一步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一)新城的30000座位现代化体育场、3000座位体育馆建设全面开工。

(二)定海城区多功能体育健身中心开工建设。

(三)按照省“四个一工程”(一个体育场、一座体育馆、一

个游泳池、一座健身中心)的要求,督促指导县(区)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

(四)建设好以健身路径为主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在渔农村新型社区建成40条以上的健身路径、6片以上门球场,及若干室外乒乓球台、篮球场。要根据海岛特点,加大对沙滩排球、短网场地的

建设力度。

六、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要进一

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实力量,积极发

挥各群团作用,促进事业发展。

(三)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单位工作。要把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作为

机关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早步骤、早落实,要通过争创这个抓手,促进单位整体建设。

竞技体育培训范文第5篇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志,而竞技体育则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进入新世纪以后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由此,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竞技运动水平会更加接近,国家和政府也会更加重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一些高水平的国际大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各国对金牌争夺更加重视,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已逐渐走向成熟。奥运会赛场正在成为显示各国实力、扩大影响、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随着新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并将奥运会作为展现民族精神的场所和窗口,树立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一)各国更加重视奥运会成绩和排名

法国青年体育部曾制订了长达10年的“体育复兴计划”,强化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管理。美国奥委会也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项目,将资金集中投入到这些项目中。同时美国奥委会还制定了“金牌行动计划”、“运动员奖学金计划”、“就业计划”,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准备奥运会。俄罗斯总统曾经颁布加强奥运会准备工作的命令,强调将全面帮助开展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家的有限任务。澳大利亚不惜重金向俄罗斯购买“奥运金牌计划”,制定“奥运会运动员培训计划”,并利用奖学金等形式激励运动员出成绩。韩国对7个重点项目加大投入,并采取对优秀运动员的“终身津贴奖励”和免服兵役的奖励政策。新加坡等国家也都确立了自己的重点项目。这些国家都期望这些重点项目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或争得奖牌。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的国家也都确定了各自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在管理、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二)从战略高度调整项目发展结构

加速形成优势项目群,各国均如此。美国在田径、游泳等项目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6届奥运会美国在这两2大项上获得27枚金牌,17届奥运会上获得25枚金牌,为其在奥运会上连续稳坐奖牌榜首位打下稳固的基础。俄罗斯将体操、摔跤项目作为传统强项,重点投入,并针对备战第28届奥运会重新确定13个重点项目。法国的自行车、击剑和水上项目,德国的皮划艇、赛艇项目等,甚至一些处在奥运会第二集团边缘的国家也拥有自己的优势传统强项,如古巴的拳击,韩国的射箭、跆拳道等。加拿大把奥委会的一些职能转为政府行为强化实施,并调整项目结构,形成自己优势项目的群体。

(三)优化训练方式,促进优秀选手水平的迅速提高

建设高水平、多功能的训练基地成为各国普遍的共识并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我国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发展方式。现在韩国也在学我们,集中起来发挥奥运会的导向作用。搞一些训练基地。朝鲜也在搞。美国也在搞,美国有3大训练基地,其中科罗拉多训练基地集中了一批多学科专家,开展运动训练的科研和技术诊断。法国体育学院、澳大利亚体育学院、意大利体育学院都在研究高水平的训练、教学、科研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集中型、专门化的训练模式,有意识地将高水平运动员组织起来,以替代传统的自由训练的方法。

(四)扩大人才交流,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人才和技术流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才流动,实现人才引进、转会、培训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在很多项目上聘请了外籍教练,如足球、篮球等项目都请了外籍运动员及教练。我国的一些优势项目的教练也到外国去任教,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这种世界性的人才交流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所以,我国也必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

二、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实力格局有所变化

(一)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多

不仅是奥运会,包括世界上其他的一些重大比赛的参赛队伍都在不断扩大,大多数国家参赛的人数和队伍都在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个趋势也使得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剧增,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参赛人数增加更快。1988年奥运会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是160个,1992年增至172个,1996年达到197个,实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所有成员国全部参赛,运动员人数也首次突破了万人。到2000年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199个。参赛国家的增多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奖牌分布相对广泛,使获得奖牌和金牌的国家机会增多,从而导致了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参赛国家及地区如此广泛、快速增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竞技体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奥林匹克运动普及教育的结果。

从文化功能上来讲,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古希腊奥运会还是21世纪全面进步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都始终追求着“和平、竞争、谅解、发展”的主题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罗格又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这些精神倡导的一个主题,体现了竞技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的价值存在,体现了体育运动的本质,也成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成因。竞技体育所追求的教育功能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始终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因素,尽管它也有一些负面因素,但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等都对体育的教育功能有所论述。如柏拉图就曾参加过古希腊竞技大会并取得过优胜。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说道:为造就完美和谐的人而去健身。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寻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竞技体育所追求的主旨,加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重大比赛的热情越来越高,参加国越来越广泛。

(二)奥运会排名格局的变化

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与亚特兰大奥运会相比,第一集团由三强变为二强。中国、澳大利亚取得重大进步和突破,实力格局发生变化。第27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国家和地区有51个,第26届53个,没有明显的区别。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第27届有80个,第26届有79个,看起来相当。但金牌分布及不平衡,前三名共获得100枚金牌,4-11名共100枚金牌,其余40个国家和地区共获得100枚金牌。

2000年奥运会金牌分布:欧洲56%、亚洲17%、北美洲14%、大洋洲6%、中美洲4%、非洲3%。从这一点上看,实力格局有所变化,尤其是在第二集团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以上数据说明,欧洲仍然是金牌争夺的主要对手,而且欧洲国家普遍表现出竞争项目多,发展全面。在亚洲,除了我国发展比较快,韩国、日本竞争力还不够,主要原因是优势项目过少。非洲和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总体的潜力有待开发。从总体上看,我国尽管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但优势项目不多,比较窄,总体的实力还不够雄厚。

(三)奥运会项目变化对奥运会竞争格局造成了影响

尽管要求压缩奥运会项目的呼声不断,但要求进入奥运会的项目也比较多。要裁出去的有几个项目,但要进来的项目排着队,比要出去的项目排的队还要长,而且,要求进来的呼声更强烈。这种趋势体现了奥运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本项目的发展,各个单项协会都想进入奥运会,以此壮大和发展自己。国际上如此,国内也如此。许多项目都想进入全运会,若进入全运会,这个项目就可以得到发展。所以,奥运会项目的变化,也会给竞争格局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国际奥委会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划分。大致分为几类:一是尽可能减少人与机械运动。现代奥运会只有马术运动是人与动物融为一体的项目,马匹作为选手参加奥运会;二是人与机械的,如自行车、帆船、帆板等项目;三是器材类。总的来讲,奥运会把项目分成几大类:1、正常的竞争,排除其他因素,突出个人,是单人的竞争。还有双人及多人的竞争,有累计记分的,还有人为因素的。2、打点积分项目,靠裁判的肉眼判断,容易引起很大争论的项目,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竞走等项目。这些项目很难判断。3、棋类的项目,如国际象棋、桥牌等也在申请。这类项目是智力项目。还有是尽可能减轻东道主负担的项目,有的项目要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等。个别的需要调整。总体来说,要发展观赏性强,经济实用的项目。还有就是要使更多的协会参加和容易组织的项目。要减少船的项目,如帆船等小项目一是要靠天吃饭,天气对比赛的影响很大;二是器材昂贵,许多国家都没有开展;三是没有观众,就是有观众也什么都看不见,船一出海谁也看不见,电视转播也很难转播,还要出动直升飞机,要开轮船,所以成本造价太高。这种项目的发展空间就小一点。

具体来看,情况是这样的:

1.增加女子项目的空间更大。从2000年奥运会来统计,女子项目仅占男子项目的60%,应该说女子项目还有增加的空间。国际奥委会一直提倡提高女子的地位,要求增加女子项目。一般的来讲,奥运会的主办国都要求增加自己国家的强项。如美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增加了女足、女垒、沙滩排球和游泳接力等项目,并在这些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也增加了铁人三项、自行车、女子撑竿跳高等自己的优势项目。如果要增加项目,女子项目的空间更大些。

2.一些新兴而又易普及且观赏性强、容易组织的项目有可能进入奥运会。尽管要求压缩奥运会规模的呼声不断,但一些项目执意进入奥运会的要求似乎更为强烈。要想使项目得到发展就必须进入奥运会,这样项目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加之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需要,特别是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的需要。我国也如此,如一些项目希望进入全运会。从总的趋势上讲,仍将会有一些新的项目进入奥运会。目前,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已从1984年的223项增至2000年的300项,还有10多个大项正在申请成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国际奥运会要缩减奥运会的项目。奥运会项目的变化,对奖牌的分布和实力格局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就目前看,增加大项比较困难,但小项有可能变化。如击剑已经调整了一些小项目,拳击、摔跤也调整了一些级别,还有一些项目也作了调整。这些小项目的调整也会给奥运会的格局造成影响。

3.奥运会项目规则的变化给竞争格局带来变化。奥运会竞赛规则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整个竞争及实力的格局都将带来很大的变化。现在很多项目都在不断修改规则,比如乒乓球除了无遮挡发球,还有11分。体操规则现在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没有练习的时间,点完名马上就比赛。尽管这些变化很小,但对运动员的比赛都会带来影响,都会给竞技格局带来变化。

三、竞赛活动日趋频繁,导致传统训练观念发生变化

(一)作为竞技体育最集中的表现形式,竞赛制度、方式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并且还有继续增加和升级的趋势。

(二)频繁的赛事对传统的训练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竞赛形式增多、规摸扩大、周期加长、频率增加、奖金增多。比赛机会的增加,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训练观念和方法,包括周期观念、系统观念。运动员告别传统的训练方法,使比赛成为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随着国际竞赛种类和次数的增加,各国原有的竞赛体制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竞赛制度改革。

四、科技含量不断加大,成为运动成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体育科技朝着集约化和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集约不是指单项。有效的组织成为重要措施。

(二)加强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解决问题。竞技体育作为复杂的人体科学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综合研究,需要生理、生化等微观层次的研究与有机体运动能力间的结合研究等。它对科研方法、组织管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

(三)建立更加开放的体育科研体系。体育科研还要借助其他科学领域,如军事科学、材料学等。

(四)不断拓展新的科研领域,多方位提高训练水平和人体运动能力。包括提高力量的万法与手段,促进恢复疲劳,以及营养、新器材、新设备、新方法等。

五、产业化、商业化、职业化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一)竞技体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进入21世纪,这个话题被人们谈论的更广泛并被普遍实践。无论是恪守奥林匹克“纯洁”精神的国际体育领导人,还是拥有开拓精神的新一代领导人,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缺乏雄厚资金支持的竞技体育将是苍白无力的,不但难以发展,还会逐渐萎缩。“纯体育”的体育观念正在受到商业化、产业化和职业化的冲击。竞技体育的社会性,群众的喜爱程度及市场经济的导向使得竞技体育必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越是普及程度高的项目越会先得到发展。

(二)“三化”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由于商业化运作的影响,使得一些项目职业化程度加快。商业化成为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之间的桥梁。一是给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动力,促进了水平提高;二是资金投入加大,增强了竞技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改变了竞技体育的投入方式和比例;三是扩大了规模和社会影响,促使其更加社会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