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和完善电子竞技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

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以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对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电子竞技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发展的原因,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进而推动我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电子竞技运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资料和互联网检索,收集与电子竞技运动开展及影响因素相关的著作等,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二)问卷调查法

以北京体育大学各院系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各个院系年级群中发送调查问卷的链接,共有241人填写网络调查问卷;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发放纸质版问卷200份,并及时回收有效问卷190份。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重测系数为0.89,相关系数较高。

(三)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状况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整理,并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程度较高

“熟知”和“略闻”电子竞技运动的人数达到412人,也就是说知道电子竞技的人数高达90%以上;其中只有28.6%的学生认为电子竞技运动不属于体育项目,大部分人认为电子竞技运动属于体育运动项目,还有19%的学生持不确定的态度;总体看来,大家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程度较高。

学生了解电子竞技运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宣传,充分说明大众媒介成为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载体,提高了学生对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度。其次是通过老师、同学、朋友的介绍,最少的是通过学校课程、比赛训练的途径,说明我校对电子竞技运动课程设置和宣传力度不够。

(二)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规模较大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9.3%,其中男生作为主要人群,达到总人数的80%,远高于女生人数。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人数的38.8%,可以看出电子竞技运动已然在女生中得到了发展,总体看来,电子竞技运动具有广泛性,是一项适合在高校中发展的体育项目。

(三)电子竞技运动的参与者的结构

按照参与者所在年级分布人数可以看出,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人数最多的是大四的学生,接近总人数的一半,其次是大一的学生,其余各年级人数较为平均。按照参与者所在院系分布人数可以看出,教育学院、社会体育系、武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和艺术系是体育类特长生所在的院系,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院系,这说明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深受体育生喜爱的体育运动。

(四)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进行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类别丰富

进行电子竞技运动项目主要是英雄联盟、穿越火线、反恐精英、DOTA,其次是桥牌、象棋、围棋等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进行电子竞技运动以技能与智能相结合的对战类运动项目最受欢迎,其它类运动项目的关注度相对较少;学生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频率、平均时长适宜,说明我校学生可以很好地控制运动的r间,并不会沉迷于其中。

(五)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开展现状

为了我国群众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满足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强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和学科建设,2012年将电子竞技课程作为智力专业方向加入到休闲体育专业中。48.2%学生赞成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开设,有47.8%的学生对于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持中立的态度,仅有4%的学生不赞成。说明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开设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丰富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四、建议

(一)组建职业团队,组织电子竞技比赛,提高电子竞技的关注度

积极组织和开展高校英雄联盟对抗赛等有关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赛事理念,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扩大和加强电子竞技运动的群众基础,从而提高电子竞技运动的关注度。

(二)完善电子竞技运动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的实际情况,增设电子竞技运动专项课程、选修课程等,补充和丰富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进行电子竞技运动,更加主动、直接地了解电子竞技运动。培养相关性专业人才,使学生“一专多能”,提高就业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三)制定相应政策,拓展更多的就业机会

针对北京体育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运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加快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小学校的推广和普及。增加不同层次之间的电子竞技运动的比赛,促进电子竞技运动在各地区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也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薛建新.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研究[J].2015(1):69-72.

[2]王健,杨见奎.浅析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4):50-53.

[3]岳志刚,王进忠.电子竞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影响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6):62-64.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2篇

自1986年中国开始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来,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实施奥运战略、为国争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改革、体育改革似乎想将中国高校转变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库、培养基地,希望大学生运动员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主力军。然而,纵观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史,横比国际大赛获奖者背景,中国高校竞技体育培养出来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学生运动员实在太少,与国际上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强国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不堪担任人才库的重任呢?笔者试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现实困境、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借鉴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寻找答案,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235所高校的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中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

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是一种历史选择,回顾历史,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表一所示。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体育更多的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育活动,高校竞技体育的价值目标还没有达到成为实施奥运战略有机组成部分的高度,它只是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国省市体工队的许多优秀运动员来源于高校,高校体育为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高校竞技体育随着高校教育的停滞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主义体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发展历程被迫中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高校竞技体育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行。

基于上述历史发展背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走的是体教结合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是体育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学校体育发展基础上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实质上指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实体的大学竞技体育,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竞技性。强调竞技性而忽视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不均衡的发展,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和教育在结合上曝露出很多问题。

4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4.1三个关系如何发展的现实困境

1986年至今,中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已经近25个年头,经过20几年发展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目由50多所增至200多所,运动队由140支发展到728支,运动项目由原来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25个,无论是高校总数,运动队总数,还是运动项目总数,都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2003年国务院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教育部,同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文件强调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然而,事实上体教结合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和高校竞技体育分属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是两个不同的部门,体制上的障碍使得体和教至今仍然处于两张皮的状态。

4. 2两个主体如何发展的现实困境

竞技训练最核心的要素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这两个主体,高校竞技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事实上,由于受到利益驱动,高校为了成绩效应、明星效应伙、社会效应,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驱动下大部分高校没有形成良性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5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美国是当今世界体坛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在美国构成竞技体育金字塔尖的运动员绝大部分来自在校大学生,其大半以上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获得者为大学生。大学生运动员成为美国高级竞技体育人才库的主体,成为美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美国高校开展竞技体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经历了由校际间自发的竞赛活动到目前非常完备的竞赛组织体系。在美国学校把开展校际体育竞赛看作是向学生、教师、社会展示学校魅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吸引社会资助的有力手段,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是学校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运动员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的理念是发展运动素质不可忽略文化素质,提高竞技能力不能牺牲文化教育以人为本的终生教育观念贯穿始终。在对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制,并将体育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青少年运动员在参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不仅能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还能根据个人的特点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展示自己的价值。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体教结合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竞技体育的生存之本。运动员学生和学生运动员在高校教育和体育的双向驱动下成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3篇

高校体育电子竞技引入课程资源1 研究目的

通过对电子竞技进行学术研究,能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扩展体育学术研究内容及对象、增添体育学术研究的方法、拓宽体育学术研究者的视野和研究的空间、丰富体育大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会发现电子竞技具备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电子竞技能否引入高校体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电子竞技是个很新的事物,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或理论专著还非常少、甚至空白。所以,电子竞技方面的资料大多数来源于电子竞技正规网站和官方网站的信息,以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数量,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特色之一。

2.2.2调查法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同时结合数理统计,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本文的主旨以及本论题分析和研究的就是一个关于电子竞技的“引入”问题,围绕引入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

3.1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的可能性分析

3.1.1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可以拥有固定的、高素质的、适合的参与人群。所以,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是可能的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多年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养成了较高的个人素质,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快的接受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些使他们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具备了先天的优越条件。大学生们对于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于电子竞技具有浓厚的兴趣,众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就是学习和参与的动力,是无法替代、无可比拟的动力,对电子竞技的浓厚兴趣就是大学生成为电子竞技固定参与者的最重要原因。

3.1.2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高校教师是从事组织和教学训练的最佳人选,所以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是可能的

电子竞技属于一项新兴体育活动。如果其走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负责相关的教学和训练。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较高,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知识、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其他人群所无法相比的,正因为高校教师队伍的这种特点和优势,才能更好的引导、组织学生如何进行这项活动。

3.2 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的可行性分析

3.2.1 学校具备开展电子竞技的硬件条件

随着教育的向前发展,教育事业被社会认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了,据统计,电脑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在高校校园非常普及,高校拥有电脑和网络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他社会环境无法相比的,这就是高校开展电子竞技具备的硬件条件。

3.2.2 学校具备开展电子竞技的软件条件

电子竞技引入高校,必然会引发更多对电子竞技及其特点或作用的学习和研究。对电子竞技的研究会逐步深入,才能不断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尽快完善自身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便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才能不断更新自身内涵,丰富自身内容;才能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都成为电子竞技快速、健康所发展必需的软件条件。

3.3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的必要性分析

3.3.1引入电子竞技,进一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必要的

运动参与(发展)目标-电子竞技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部分原来没有运动兴趣、没有运动习惯,或者身体有疾病不适宜参与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育活动等情况的学生,在电子竞技面前,人人平等,都可以参与。与传统高校体育的内容相比,电子竞技根据时代特点,会更吸引学生,被更多的学生所喜爱,会提高学生们对高校体育其它内容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运动技能(发展)目标――电子竞技作为一项崭新的体育项目,有其独特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这些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们以较快的速度以更高的质量掌握电子竞技的运动技能。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其他体育运动技能也具备促进作用。

身体健康(发展)目标――进行电子竞技的学习和练习,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体力疲劳,缓解大脑皮层的疲劳,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发展)目标――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毅力等优良品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又一重要手段。

社会适应(发展)目标――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操作电脑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技能,学会应用网络,懂得网络是未来人生存的一个条件,开展电子竞技会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继而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3.2引入电子竞技,作为高校体育发展有益的补充是必要的

引入电子竞技作为一种新教材,能补充和丰富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使高校体育换发新的生命力,更吸引学生。还有一部分条件稍差的高校,自身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教师进行高校体育工作时,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没办法完成高校体育的任务。引入电子竞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将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是可能的、可行的和必要的” 论题成立,电子竞技可以引入高校体育范畴。

4.2 建议

4.2.1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实际应用最好是在高校阶段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控制能力,只要加以正确引导,不会像未成年的青少年那样容易沉迷于电脑,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是青少年人群无法比拟的。另外,大学生们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生活相对就宽松多了,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电子竞技。

4.2.2电子竞技引入学校体育范畴,具体落实工作应由体育工作者负责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在体育方面的知识积累、组织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其他人群所无法相比的,借助这种特点和优势,能够快速、高效、大面积地培养电子竞技方面的组织及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子竞技领潮新主流运动[J/OL].中国网友,2002-07-15.

[2]对电子竞技的疏漏和误读[EB/OL].CEG官方网,2004-11-08.

[3]在高校电子竞技环境中成长专题综述[EB/OL].中国高校教育网新闻编辑部.2004-06-07.

[4]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的深层思考[EB/OL].CEG官方网,2004-11-08.

[5]从“体育强国”看“电竞强国”[EB/OL].CEG官方网,2004-09-14.

[6]电子竞技的产业化之路[EB/OL].CEG官方网,2004-09-10.

[7]电子竞技前景灿烂[J/OL].中国体育在线,2004-03-30.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模式 新趋势

一、信息技术成为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一)信息化管理是体育竞赛将是未来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逐渐实现了体育管理的信息现代化,使体育管理发展由不科学的低效率的向科学的、高效率的线路发展。利用电脑的信息数据技术进行出纳、统一招生、财务取向、运动员生理指标、运动员信息等管理,可以大大改善各个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从繁琐的单调工作中解放出来。体育场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高了比赛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比赛成绩处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使人们能及时查询和了解比赛成绩,掌握场上情况,并将随着高科技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体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实现体育管理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速进入到体育的其他领域,全世界的大型的比赛均已经运用网络信息化来进行管理。比如赛事组织的日程的、赛事门票的价格、赛事结果信息的、 旅店酒店的预定、观光旅游周围的交通路线、比赛几天的天气情况等信息的提供都均通过信息网络为之提供。

(二)信息化在竞技体育训练为提高运动员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运动员动作参数从而提高比赛成绩,利用技术的信息化进行更加合理高效率的进行训练。运动是一门人体科学,对人体运动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大量的信息分析为基准。因此这些利用信息来提高比赛成绩将是未来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如:1.信息技术能够精确监测运动员体能,使其更加合理训练达到训练的最高效率。还有对运动中的呼吸频率、心跳次数等生理现象进行监测,通过信息技术计算出运动训练最大强度,在进行合理校正,从而进行高效的训练。体能监控是一个慢期的研究过程,利用于信息技术可以使体能监测准确化,对运动训练的进行科学分析。2.利用信息让运动技术分析更加准确。人不能准确地分辨出体操或跳水运动员在转体时的转数和判断出某运动员的“脚落地时向前几厘米的失误动作”这个细小的差别,只有电脑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做到,它可以对对运动动作分析,来分辨运动员动作的缺陷来进行改善。

二、高科技发展把体育分化成竞技体育和大众娱乐性体育

(一) 高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各个方面以及给体育发展的未来展望

新科技的推陈出新,从而使其与竞技体育紧紧联系结合起来,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利用与科技紧密联系的特点,大大提升了竞技比赛选手的竞技成绩。近年来,新的技术带来的成果融入到职业的比赛的设备当中去—如像菲尔普斯的鲨鱼皮材料的游泳衣、舒适耐磨减小化阻力的跑鞋, 碳纤维制造的自行车,二氧化硅纤维的高低杠、延展度和韧度良好的撑杆等一些更加优质高科技的制造体育设备材料,随着最新的科技应用到竞技体育比赛当中性,大大提高了体育比赛对于运动员的安全系数,尽最大可能的令竞技选手做出更加具有难度的姿势;还有F1方程式运动员头上戴的比赛用帽都具有缓解气垫的防护手段,大大缩小了开车时与其他赛车摩擦时的损害程度,从而降低了出现意外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基于物理学和动力学原理为提高奔跑速度而研制的七钉专业运动鞋等,另外起跑监视系统或电子起跑判罚器、按照国际田联的要求;因此科技为了提高运动员成技对竞技体育各个领域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大众娱乐性体育更加依托于科技发展成为未来发展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把大众娱乐型体育的形式分化出来,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强调与大自然的接触和放松自我寻找自我,像蹦极、野外求生、真人CS、野外旅游、野外求生等为其提供了专业的服装和设备,这是从打口袋、跳皮筋、弹玻璃球等一些传统的民间娱乐性体育模式转化为更依托现代高科技娱乐性体育模式。让老百姓在享受锻炼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也体现了体育自身的宗旨含义。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锻炼养生越来越得到现代人的关注更加注重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陈雪燕,赵莹,王希柳.科技体育和生态体育——未来体育发展新模式[J].山东体育科技,2002.2

[2]李凤华,王琰.竞技体育与信息技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山东:山东出版社,1992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选材 研究分析

1.前言

在现今的世界体育竞争中,竞技体育可谓是体育事业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而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选拨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作为保持体育事业生命力根本所在,往往会对整个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影响,也直接会关系到整个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意识到后备人才选材的重要性,要意识到选材是整个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提高竞技体育总体成绩的核心部分。往往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材,才能够让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才能够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后劲。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现状分析

2.1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14个省市竞技体育运动员的选材状况为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查阅法:

通过对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相关著作进行文献的查阅以及整理,对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在总体上做了一个把握。

访谈法:针对我国14个省市的相关竞技体育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相关问题的访谈,针对具体的选材进行了解。

问卷调查法:针对14个省市的部分竞技体育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面填写问卷的方式。其中总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50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84.5。其中管理员问卷168份,有效回收149份,有效回收率为88.7%,教练员问卷232份,有效回收201份,有效回收率为86.6%。

2.2结果及分析

2.2.1后备人才选材方法

通过调查表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中有62.2%的人才选择方式是经验、测量指标以及一些比赛成绩相结合综合性的选材。而其中16.4%的选材是将经验与指标测量相结合,有10.4%是依赖于单独的经验选材。

教练员一般在选材的过程中一般会考虑到运动员的自身条件补偿性、各个竞技项目之间的差异、竞技运动的变化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况。通过表2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教练员在选材的时候考虑到的首要因素是竞技体育的变化,占到考虑因素的92%,再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补偿性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后备人才的选拔。

2.2.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中,虽然说选材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并且对于项目的互补性也有着很大的重视。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后备人才的选材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第一,在选材中对于测量指标的运用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

测量指标主要是在选材的时候进行远动员的身高、体重、肢体的比例以及运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了解,并运用一些技能对运动员进行一些生理以及生化方面的测试,以此来提高选材的科学性以及准确度。但是在竞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选材中,对于测量指标的运用程度并不高,更加注重的是对经验的运用。并且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虽然说有些教练员觉得测量指标对于选材很重要,但是由于竞技项目更多的是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所以很难实现科学的选材。

第二,在选材中出现盲目性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的竞技体育教练在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的时候,基于有些项目的特点,比如说体操竞技项目,更多的是对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以及生理特点为选材基准,对于后备人才的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重视度比较低。并且有的教练员在进行后备人才选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想要从事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过少,所以在教练员目测之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的时候就会直接选入训练。这样的选材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不利于优秀的后备人才的选择。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相关对策

3.1建立优化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与评价系统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不应该仅仅是以经验以及观察为主。所以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材中,应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选材以及评价系统,提高后备人才的成材率。在具体的做法中首先各个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其次,在选材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后备人员的身体素质、生理特点、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并重视测量指标的选材,运用综合性的手段提高选材的质量;最后,还应该注重对选材结果的追踪,在测试登记归档之后,要对后备人才的成长进行时刻的观察评价。

3.2提高教练员选材的科学意识以及创新思维

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竞技规则在不断的变化,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这就需要教练员在选材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转变自己的观念。在不断丰富自己竞技体育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比赛规则以及选材思维也要进行更新,以此来让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等都能够有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材,促进选材工作更好的进行。

3.3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人才质量

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材以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在竞技体育选材工作中,体育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以及合作,主动的与之交好,以此来扩大竞技体育选材的范围,选到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而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质量,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曰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