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德镇市;体育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79-02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增长点的朝阳产业,也是关联面极广的上游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纺织、机械、建筑、电子、营养品、食品等制造业,以及旅游、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还是一种“无烟工业”,消耗能源少,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培育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内需、吸收社会游资、开辟新的税源。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将更加舍得花钱健身和通过体育运动找“乐趣”,体育消费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景德镇市体育工作会隆重召开,会议认为我市体育产业稳中求进,要求进一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并确定体育工作思路之一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支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动景德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更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举措。

二、景德镇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景德镇市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其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1.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随着景德镇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身体健康而投资,为锻炼身体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生活需要,在全市城乡逐渐形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健身氛围,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景德镇市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经营单位,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在不影响业务工作的前提下将各类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有效带动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许多有眼光的投资者也根据市场需求,投资兴建各类体育健身场所。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拥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跆拳道等体育健身场馆2 000余个。

2.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益繁荣。景德镇市体育部门从基础抓起,扎实抓好竞技体育培训工作,全市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培养出了包括奥运冠军吴静钰、金紫薇等在内的大批优秀运动员。近年来,景德镇市成功圆满地承办了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跆拳道比赛、首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和第二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同时经常性地在全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较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欣赏高水平体育竞技表演的需求。

3.体育用品销售业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品牌服装等体育用品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形形的体育用品专卖店不断增多。目前,全市拥有各种专营、兼营体育用品商店达到近200家。

4.体育销售态势良好。景德镇市从2001年开始发售电脑体育,目前全市共有电脑体育销售点31个。2001—2005年累计销售体育达4 325万多元,体育公益金收入近400万元。

三、景德镇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景德镇市体育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景德镇还仅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体育产业链条短而无特色。景德镇市体育产业链主要局限在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用品和体育销售等几个传统项目上。体育健身运动除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舞蹈等大众化项目外,其他项目还开展得不够普遍。特别是体育中介机构、体育经纪人队伍、体育消费市场、体育商业赛事等方面仍然十分薄弱。同时,体育产业经营规模都不大,结构单一,档次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综合性、集团型体育经营企业,未能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集聚效应。

2.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景德镇市基本没有投资兴建较大型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呈现出“投资不足—体育基础设施差—市场不活跃—经营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投资疲软”的恶性循环局面。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原有的体育基础设施大多陈旧简陋、功能不全、配套落后,不但难以承担国内外较大规模的体育竞赛项目,就连群众基本的体育健身活动要求都难以满足,极大影响了景德镇市竞技性体育项目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境 竞赛 情景 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我校烹饪专业在项目教学中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为重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入职业情境、技能竞赛、知识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融情于境,境中育情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乐学乐业情感。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时刻刻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乐趣。总之,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乐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要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才能在学的大海中不断遨游向前。通过乐学可以延伸到乐业,乐事,甚至乐人生。

2.创造酒店岗位情境,培育学生爱岗敬业情感。中职烹饪专业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模块进行开发与设计,充分利用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合理设计,再现酒店厨房岗位情境。通过情境模拟,创造与现实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了解岗位能力和岗位职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

3.打造创业团队情境,激发学生团队创业情感。创业团队情境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建立优势互补的学习团队,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业项目的学习模式。烹饪学习的形式要从团队创作向团队创业转变。教学中组建创业团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融情于境”,让学生的职业理想涌动在职业学习中,让学习的激情涌动在课堂学习中。“境中育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萌发乐业情感,培养爱岗敬业情感,激发团队创业情感。

二、融技于竞,竞中培技

1.自我竞赛,提高技艺。烹饪技能学习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改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战胜自己,才是真正自强的人。如在学习月季花雕刻时,学生可以自己竞赛,当一朵花雕刻好后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刻下一朵月季花时要不断吸取教训,改正不足加以完善,雕刻好后要进行比较,不断地提高。通过不断自我比赛、自我评价、自我超越,可以使学习充满挑战和激情,真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师生竞赛,切磋技艺。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它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超越老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同时,在竞赛中教师素质的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

3.技能大赛,展示技艺。随着技能大赛体制的逐渐完善,形成部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竞赛多个层次,为学生搭建展示技艺的平台。将技能竞赛的体系融入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展示技艺、展示自我,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对打造高效的课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融知于景,景中拓知

1.虚景传知——绘声绘色,寓教于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烹饪项目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虚拟形式,绘声绘色地把专业知识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可以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实景感知——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在烹饪项目化教学中,我们根据知识目标培养要求,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各种实践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体验烹饪制作情景。烹饪教学中能够把简单的原料教出不平庸的知识,将复杂的流程梳理成操作规律知识,将深奥的原理剖析成易懂的常识,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感受烹饪的文化内涵。

烹饪是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爱上知识的学习,把知识融入情景中,使单调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深奥的技术变得简洁明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魅力无穷。

结论:在项目化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情境,改变学习方法,整合学习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12月1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办的首届“CHINA TOP・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在深圳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洲、欧洲、亚太等四大赛区的八支顶级战队、12位电竞豪强悉数出征,展现了一场高水平的世界顶级电竞盛宴。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专业电竞赛事组织策划及承办机构数量已接近2000家,每年举办的电竞赛事成倍增长。本次赛事的举办,标志着电子竞技这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从此迎来了由官方支持并主办的“国字号”顶级赛事。电子竞技作为一门新兴的“世界语言”,国家杯正旨在以此为窗口,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产业热度的不断升温,电子竞技若要做大做强,必然需要一个部级赛事品牌来带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和进步,就如同奥运会引领了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如今,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国家杯电竞大赛,就很好地弥补了中国电竞赛事在这方面的缺失。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丁东表示,近年来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在此背景下,官方国际性电竞赛事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的举办是在提高我国电子竞技运动水平、丰富电子竞技赛事体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引导广大电竞爱好者更好地参与电子竞技运动,规范和积极引导市场,传递电竞正能量等方面意义深远。

在此次赛事启动仪式上,齐天大圣、秦俑表演、唐装街舞等一连串精彩且颇具中华特色的创意节目,令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电竞选手赞叹不已,也正式将世界顶级电子竞技带入了“中国时刻”。此外,活动中的青铜奖杯、令牌、银票、长城、汉服、中国图腾祥云等中国元素的浓郁演绎,更是充分彰显着这场被冠以“国家杯”电竞赛事的文化担当。

和绝大多数成熟行业相比,电竞产业还比较年轻,在体育和文化创意领域的巨大价值才刚刚凸显,但产业发展前景令人憧憬。体育和文化创意是两个巨大的主流产业,前者在全球拥有近2万亿美元的产值,近1亿的从业者;后者的产出更高达2.25万亿美元,超过了电信服务和印度的GDP(1.9万亿美元)。

据悉,此次国家杯依托“全球化”和“中国风”两项重要特色,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电竞爱好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赛事直播更覆盖了5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约17亿人口,真正成为一项输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世界语言”。

“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不光是简单的赛事和对抗,更多的是希望从电竞文化角度进行切入,通过电竞比赛来带动游戏、体育、文化以及更多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发展,打造电子竞技项目的良性生态。”大赛的协办方负责人如是说。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自2010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明确提出“将改革创新视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倡地方院校进行大胆实践及探索”,主张高职院校以改革体制机制为核心,深化关键环节及重要领域的改革进程,搭建完整的质量改革评价及考试招生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的作用,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1]。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减轻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有力措施,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变社会民生现状,真正意义上做到彻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发展职业教育及优化教学模式。鉴于此,该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1促进产业发展

从本质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是有机整合现代产业体系及高职教育满足市场化接轨要求的过程。同时,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仅能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更是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手段,换而言之培养兼顾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及发展现代化产业,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2]。此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行业及发展文化产业设计行业均无法脱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团队的支持。由此可见,加快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方可实现产教融合市场化接轨的目标,培养出更多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所需要的高层次新型技术技能人才[3]。同时,除熟练掌握新型理论知识外,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必须灵活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及了解新型设备的基本构造,进一步加快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真正意义上做到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任务。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短期内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及新阶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及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市场化融合的目标,说明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具备重要的实践作用。

1.2创新教学理念

名言有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球范围内国际间竞争以科技实力竞争为核心内容,而科技实力竞争的本质为人才竞争。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个国家迎来全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大力推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国家战略,以达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例如: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及健全教育体系,将其视为发展国家实体经济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只是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国家实现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能优化其专业课程。

1.3深化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间结合不密切的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彻底解决产教间不相融合的问题。同时,适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例无法脱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进程的支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转变职业教育层次及类型,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及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意义上做到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及社会经济产业链条[4]。此外,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而建设全覆盖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能实现再就业的目标。

2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思路分析

2.1面向市场需求的实现

由于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无法脱离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支持,客观上要求相关高职院校立足于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使高职教育体系突出人才培养面向市场的特色,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以某地区涉农院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其占据全国涉农高职院校排名较前年,包含极其特殊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及系统化教育理念,把握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核心,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扩大其市场发展前景,持续输送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此外,充分发挥农业实训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行方向定岗、平台教学及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注重整合师资力量

一般说来,教师不止肩负着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职责,更是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精神支持者。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大力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得放松师资力量管理,着重强调合理整合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例如: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期间侧重于突出“整合师资力量及面向人才培养”的特色,调动教师团队及科研人才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逐一打造出动画分镜、现代汽车故障诊断、鞋类生产工艺及皮鞋结构设计等精品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迎合时展潮流,向社会及市场输送更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2.3加快课程改革的推行

产教融合市场化无法脱离高职教育改变课程内容的支持,而改革成败直接决定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可行性。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期间不得实行单一某一项改革,尽量实行整体化改革手段,包括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面向人才培养的师资整合及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等。例如:以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为例,将教材改革与教育体系、培养对象及师资力量相结合,促使课程改革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秉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进程,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形成高教性、区域性及实践性的基础发展思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席桢(1984-),女,湖北蕲春人,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湖北 黄冈 438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13-01

长期以来,行业背景院校在培养特色人才,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一批优势学科(罗维东,2009)。新时期,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行业背景院校正处在分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保持和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培育新型特色人才,实现人才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行业背景院校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当前行业背景院校人才培育也面临多重困境:第一,行业背景院校人才培育特色化正在逐步消失,同质化的人才培育方案,使得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培育方式缺失,成为当前行业背景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李文冰(2010)曾指出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准确定位,继续保持并发展原有人才培育优势,建设品牌学科群,培养应用创新型特色行业人才,与行业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以实力赢地位”,是行业背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第二,我国教育面临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特殊时期,我国行业背景院校在特色人才培育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上存在缺失,特色人才培育同质竞争无序化严重,行业背景院校在特色人才培育上,对人才培育行为特征、学校学科定位、办学层次等方面模糊不清,办学目标和人才心理和行为培育目标的趋同化,加重了同质竞争行为。

当前情况下,行业背景院校要强化办学特色,弥补人才培育特色的缺失,造就特色人才队伍,必须分析和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寻找新的特色性人才培育创新点。在特色人才心理形成塑造、学科门类与专业设置、人才培育模式上进行科学定位。

一、特色人才心理和行为塑造

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具有普通专业人才不一样的特点,这是也是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培育的重点。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塑造,首先要在特色人才心理和行为上进行培育。

1.塑造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行业背景院校得益于本身特色专业化优势,其特色人才一般受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因此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学历偏高,专业文化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个人素质培养上,高等教育培育其比较开阔的视野,引导其形成对事物较强的求知欲,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爱好学习和拓展,注重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培育。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专业化技术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才能继续,特色人才培育,首先要加强专业技能和素质,这也是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最基本的特点。

2.塑造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对自我个人价值的认可度

要培育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比较强的自我意识,使其看重个人自我价值,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培育其主动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工作,从工作完成和困难解决中得到自我满足,发挥特色人才的个人价值。培育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独特的价值观,关注特色人才价值观强烈表达的意愿,尊重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奋斗目标和工作目标,工作不一定完全是为了物质追求,还有精神追求,鼓励其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在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中得到满足,并得到个人和社会的认可。培育其把对工作难度的攻克,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价值观。

3.塑造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创造性和自主性

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往往依靠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其工作是创造性思维工作,这与一般性员工的体力劳动不同,脑力劳动的高度创造性造就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比较注重创造性成果的开拓。这种创造性决定了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比较具有自主性,喜欢在宽松和自主的环境中创造科研成果,这种自主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其自主意识比较强烈。

4.塑造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的个性化

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富于知识和才智,他们大多具有自己的个性,对客观事物具有自己的理性观点,不容易受到别人主观认识的影响,更不喜欢曲意逢迎,畏惧权势,他们会以自己的实力说话,而由于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知识的特殊性,他们也很难受到组织关系中职位权威对他们的控制和约束。

二、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外部环境塑造

1.创新“行业专才”与“社会通才”兼容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