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Teaching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Surveying Practice Course Oriented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ZENG Huai-e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ctual situation of surveying practice course oriented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aims and contents, surveying datum establishm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n finds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lastly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and advices. It will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 colleges with the similar course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 Surveying practice; Surveying datum;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S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留学生奖学金的不断加大,我国留学生的规模在快速扩大,有媒体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留学生输入国。三峡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为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目前招收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泊尔、刚果金、赞比亚、布隆迪、摩洛哥等国的留学生人数为1300余人,留学生比例超过2%。三峡大学测量实习课程(英文)是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留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经历四年的实践与摸索,目前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笔者现对几年实习实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为今后教学改革提出一点建议,以期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目的与内容

三峡大学测量实习课程(英文)是面向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为必修课程。按照专业培养大纲的要求,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为一周或两周的集中实习,修读该课程的留学生需先修工程测量课程(英文授课,同学期开设),即需要有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测量仪器设备构造性能和使用、观测技术方法等必备基础。该课程涉及多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多种测量方法的运用,是对工程测量课程(英文)所学基础知识的一次大练兵和全面检核,旨在培养学生的包括仪器使用、测量计算和绘图等在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7],同时让学生对测量生产流程形成直观整体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相互协调的能力,为学生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一周集中实习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主要有:(1)实习动员及任务布置大会、领取仪器、踏勘选点及做标志,时间安排0.5天;(2)图根导线测量/小三角测量,时间安排1天;(3)四等水准测量,时间安排0.5天;(4)碎部测量及地形图绘制,时间安排2天;(5)点平面位置及高程放样,时间安排0.5天;(6)归还仪器、图表整理上交和实习总结大会,时间安排0.5天。二周的集中实习与一周的集中实习相比,内容上主要增加了线路平断图测绘,同时扩大了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范围。实习中采用的仪器为DS3型水准仪和2秒全站仪。目前三峡大学还缺少英文版测量实验实习手册,每次实习时只提供给学生一些简单指导性的文档,无疑增加了留学生学习的难度。尽快编写与完善英文版测量实验实习手册是三峡大学留学生测量实习教学体系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也是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

2 实习基准的建立

测量实习基准即为实习中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提高必要的一定坐标系统下或高程系统下的控制点(坐标和高程)、起算边方位角、起算边长等数据,并在实习区域建立控制点的标志。三峡大学测量实习在校内进行,即在校内选定一定面积的区域作为测量实习的区域,要求学生在指定区域,利用已建立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然后基于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地形图的测绘。由于校内没有高等级控制点为建立校实习基准提供起算资料,同时考虑到基于CORS的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可行性和高效性[8],连接了湖北CORS网进行网络 RTK测量,在校内布设了35个GNSS控制点,获得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分布见图1。在建立控制点后,进行了控制点网络RTK复测(重新进行初始化)按照式(1)和(2)分别计算控制点坐标、高程内符合精度。

为控制点i首次测量坐标、高程,(xi,yi)、hi为控制点i 复测的坐标、高程。计算结果表明坐标内符合精度达到了±1.4cm、高程内符合精度达到了±1.9cm。另外采用全站仪测量相邻通视控制点的边长,与网络RTK坐标反算边长进行比对,共抽检了8条边,最大较差2.3cm,,最小较差0.2cm,平均较差1.3cm。采用DS3型水?室鞘┎饪刂频阒?间的高差,与网络RTK高差进行对比,共抽检了12条边,最大较差2.9cm,最小较差0.5cm,平均较差1.7cm。由此可见网络 RTK测量精度较高,能满足实习基准建设要求。另外,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校内基准点数量还偏少,分布还不够合理,今后需要增加一定数量的基准点并考虑基准点的均衡分布。

3 教学实践

实习以小组(由4~6人组成)为单位开展,测量区域为校内选定的长宽约200米×150米的范围,选区尽可能避开车流大的路段,以避免巨大的车流对实习学生和设备带来的安全威胁。在实习测量区域,每个小组施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或一个小三角网,以及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因地形复杂程度不一,不强制要求控制测量的控制区域覆盖整个测区。测图时,若缺少控制点,可以直接利用校内基准点或由校内基准点通过交会法或极坐标法加密控制点。在小组完成导线计算后,笔者在EXCEL上编写了自动计算的导线坐标计算表格,以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查导线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是否超限等,避免人工计算的繁琐及易出错,并利用网络RTK检测导线/小三角网控制点坐标是否正确可靠。同时,笔者在EXCEL上还编写了自动计算的四等水准测量手簿、水准高程计算表格(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等),以自动迅速地检查学生四等水准测量视距高差检核否是符合要求,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高程计算是否正确等。

地形图测绘采用了全站仪数字测图法,因授课学时所限,理论教学中未讲授目前生产中主流的数字测图相关软件的使用,所以目前实习中仍是在纸质图纸上手工描绘地物地貌。这显然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今后教学内容优化中将优先解决。另外,采用的国产全站仪不具有切换语言的功能,对留学生的学习使用增加了一定的障碍和难度。目前,只能将全站仪主要菜单及功能键中的汉语翻译成英语,列成文档供学生参考。

实习完成后,根据实习成果的工作量、质量及实习的态度评定学生的成绩。主要包括:实习成果的质量(含外业和内业成果的质量及相关图纸的质量);实习时的表现及工作量的大小;有无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有无仪器、工具损坏和丢失等等。对于同一小组学生,不给同样的成绩,主要考虑有如上所述的实习表现、工作量大小、出勤等的差异。几年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风良好,实习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一、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实践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商科类独立学院,要培养具有创新应用型能力的广告人才,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广告技能大赛或学科竞赛,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科目纳入课程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就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独立学院的广告学专业起步较晚,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为广告业界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广告专业人才。

二、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广告学的学科属性,我院从多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实施,初步取得一些建设性成果:设置实验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逐步形成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具体内容及实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完成:

(一)优化广告学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针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市场需求,我们2次修订广告学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实验课程的力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广告专门人才。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研究》、《广告策划与创意》、《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实践。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图形创意指导、广告文案实训、专业大赛指导、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毕业实习指导等。建立专业的图形创意实验室,依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美术及软件使用优势,适当增加软件课的内容,如《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计算机图形设计》(Il-lustration)、Photoshop、3DsMax等,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互为支撑,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广告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法、小组研讨、项目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经典的广告实例,围绕案例设计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最后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理论知识。模拟情境法模拟广告公司等机构,把学生划分不同的职能小组,成立部门,负责处理不同的事务,通过确定模拟课题训练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对未来的职业定位有明确的认识,使学习目标更明确。研讨式教学法比较常用,针对授课的内容,首先给学生安排课题作业,然后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采取模拟公司提案的方法,或组成小组互相探讨,通过“比稿”的方法进行课堂交流,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营造情景化的真实传媒环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平台。同时充实教学视频和影像资料,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国际国内大赛广告优秀作品以及大规模广告盛事活动的实况录像,让学生了解广告,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三)设置实验课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系统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教学条件得到积极改善的前提下,目前我校广告学专业确立并完成了由《计算机图形设计》(Illus-tration)、Photoshop、3DsMax、《广告摄影与摄像》、《网络广告实务(FLASH)》、《影视广告的制作》、CI设计、《网络广告制作》等多门课程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使实验课程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已建成专业教室11间、图形设计实验室2间,摄影室1间,影视广告制作室1间,实验室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10台件。充分利用图形设计实验室、摄影工作室、多媒体、互联网等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落实专业实习环节,建成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安排大四上学期实习,通过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组织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文案写作等具体操作流程,使学生全程了解广告业务活动,对广告设备、市场需求、就业信息等有更直接的了解和掌握,在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广告策划与创意等方面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四)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资格证考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广告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参加全国、省级专业赛事,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师资格证考试。目前主要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时报广告金犊奖”“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参加大赛获取的成绩也是可喜的,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四届青年设计艺术展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甘肃赛区获得平面类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广告策划类获三等奖1项,公益平面类获二等奖1项等,共计16项,获甘肃省高校总奖项第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甘肃赛区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赛区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甘肃赛区二等奖14项,三等奖5项。第11届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优秀奖2项及“最佳组织院校”称号。我院还与Adobe、ATC授权中心的中国核心合作伙伴ACAA教育集团共建艺术系专业技能认证中心,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有4名学生获取ACAA数字艺术设计师资格证书。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大学生辩论赛、戏剧节、国学经典朗诵、创意大赛、作品展以及各种协会的活动,与课内实训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革考核制度,引导学生重视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

针对独立学院“双师型”队伍的薄弱,我院采用“请进来,引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育力度,聘请其它高校广告专业优秀教师和资深广告从业人士来校任教,充实师资队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改革考核制度,课程考试中适当加大主观题和实践环节的比例,减少传统闭卷考试的概念记忆题,采用多种方法完成专业课的考试,如实践操作,学期论文、调研报告、策划方案等。考试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作品在大赛中获奖的或被广告公司采用的均可计算一定的学分,作为专业课考核的补充,以此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避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需要合理分配二者的比例

广告学专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模糊淡化,几乎每门课程基本上都兼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二者缺一不可,但在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可能会产生冲突。实践教学必须贯穿于整体课程体系中考虑,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让实践项目成为课堂理论知识的延伸,彼此相辅相成,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缺乏具备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的教师,需要努力打造“双师型”队伍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广告专业大多缺乏“双师型”教师,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与广告业界缺乏沟通,过于强调纯理论的传授,教学方式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教学内容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实践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独立学院可采用引进、培育、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学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育自有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去名校进修深造;聘请知名广告公司从业人员来校兼职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作用;思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实现职业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有限,教学体系不完善,尚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在明确行业及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岗位技能,实现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主要针对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中职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是对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服务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创办属于自己的院校特色。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验、实训和实习作为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指导环节和思想。就电子技术专业来说,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在掌握技术理论的同时,对于技术的实际应用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在于实验、实训和实习平台的建立。电子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整机的检测、调式、检修以及售后服务的修理岗位都将是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工作的内容。实验平台可以促进学生课程教学理论的学习,实训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习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跟更好地就业。其中,就实训而言,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和创出新技能培养四项内容。

二、我国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作用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为适应现代经济建设发展中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而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的建设和改革。我国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对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在中职院校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要求,电子技术专业教师自身必须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使得学生培养的质量能够得到有力保障。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制造将学生培养为现代化技术型人才。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

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思路是在对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中职院校现有条件、各专业的定位、课程教学要求、发展规划和投资意向,建立起有特色、较为先进、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在每个构成环节上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验平台建设思路

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是在课程学科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做电工、电子试验中,提高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法,在验证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试验的基本程序,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达到行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实训平台建设思路是以在行业主要工种维修电工、电子装配工考核标准和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训平台的训练,达到从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实习平台建设思路

实习平台建设目标是在企业就业岗位所需专业技术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习平台训练,了解企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企业文化、在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企业准员工。

四、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施的措施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建立起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体系的思路,具体的实施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政策引导中青年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分期分批地派遣教师到电子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等,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从电子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个方面的建设。在校内,要加大投资,新建电子创新实训室、电子工业实训室,同时不断改善校内实践条件。在校外,学院要以校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为依托,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产一线的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对实训项目必须遵循“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来设置,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参考文献:

[1]俞兴明,曹丰文.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6(8);8-10.

[2]王修岩,侨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6(8):133一134.

[3]何家梅.关于中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177一176.

[4]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19-2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以教育教学为目的、学生亲身体验和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认知,并逐步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形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实践教学如何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目标,使实习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好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配合理论教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时间教学,即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教学等;二是独立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也叫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需要综合运用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针对当前高职毕业生所面向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大幅度增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基本要达到50%)。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性环节,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分析、比较、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学会制定生产方案,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总结经验、训练技巧,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交往、学习、研究、信息传播等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掌握生产指挥、市场营销的知识,获得立体型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教育能否办出职教特色,职业学校能否取得应有的办学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只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目标,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突出抓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目的,以改善实训条件、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为重点,以多方投入和内部挖潜为手段,以行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准,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群,充分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有限,基地建设要用两条腿走路,公共课、基础课实训基地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专业课应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建设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平时实验和模拟实习管理,形成一套良好的实验量化考核标准。学生每次实验后,教师都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得出平时每个实验或模拟实习项目的量化考核成绩,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实验成绩不合格,该科总成绩不能及格。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师指导水平等,形成校内实验教学和校模拟实习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

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办学条件。要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其投资是巨大的,在当今教育经费短缺、生产设备与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的情况下,学校要全面建立起与自身专业设置、职业能力需求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在专业发生变化时,势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与企业携手,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与资源共享,成为了解决此难题的一种发展趋势。事实上,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在调整专业时更加轻便灵活,还为有效解决实训条件落后于生产第一线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2.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职业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得教学规律,是教学的行家;又要懂得行业技术,是专业操作的能手。把传统的“学术型”教师队伍改建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讲解、指导具体的操作过程。这些都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来校任教,没在工厂、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上任过职,缺乏实际经验和专门技能。为此,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关专业课教师培养规划,创设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聘任实习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课,吸纳社会上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加盟扩充职校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队伍以此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1)专业课教师要成为“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师资不但要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关专业(或工种)高级工(或技师)的技术素质。为此,要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工作制度,通过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安排专业课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等手段,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2)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实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管理干部和相关教师要力求掌握若干项实践技能,担任实践课指导教师或协助指导部分实践课程。要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提高,不可滥竽充数。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应当成为所有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升级、晋职等结合起来。

(3)搞好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除了可以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到有关单位(企业)参观学习外,还可以从社会选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接触实践机会较多,对于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了解较多,对于生产中存在问题也有更深认识的并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优化教师结构、解决师资力量不足。

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综合作业)、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形式上,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有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综合实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项目课程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学做合一。在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以企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原理和陈述性知识为辅。在评价方式上,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按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个别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笔试、机试、闭卷、开卷、工作过程、项目评审、毕业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全面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1)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主体来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改革,使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真正达1∶1。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项目);在训练方法上,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制作、毕业设计等,使学生接收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

(2)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将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效率与效益、遵纪守时、团结合作、质量安全、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各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结合起来。大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小到实训时的穿衣戴帽和考勤,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建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现代文明生产意识,使之逐渐养成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职业行为习惯。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像工程;课程群;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106-02

为适应当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2]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现高校专业课程的良好衔接。因此,实现课程群建设,精确定位课程群的结构,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最终实现教和学的目标一致,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3,4]

一、图像工程及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图像工程是一门系统研究运用各种图像理论、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应用学科,涵盖了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知识范畴及工程应用,其相关技术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应用广泛。各个大学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如“图像处理”、“图像通信”、“模式识别”等,这些课程实际上都是图像工程技术中的不同方面。如何很好地处理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理解掌握图像工程学科的相应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性图像工程技术人才是目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在图像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之间没有构成综合性研究体系:教学以课程为本,课程之间呈单向线性关系,知识相对封闭,学生在学习过各课程后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没有综合性的概念,不利于以后的研究和发展;课程实验以仿真单课程理论算法为主,小型的设计型实验为辅,缺乏综合各科知识、设计完整的小型图像综合类的实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目前的课程以课程讲授为主,课程实验为辅,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较少,以致影响学习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图像工程系列课程的特点,参考相关课程群建设的经验,[5-8]提出将“图像处理”“图像通信”“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四门课程构建图像工程课程群,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设计,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程系统性、综合性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1.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群课程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性。例如图像压缩是图像处理技术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图像通信的重要环节。再如在图像处理中,通常要对图像或区域按一定的概念或公式计算相关文字、数值、符号或图,称为图像描述;同时,因这些量反映了原图像或图像区域的某些重要信息,常常被称为图像的特征,产生它们的过程对应“模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计算机图形学”中真实感处理中涉及部分图像处理方法。课程割裂将导致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降低课堂利用率。

(2)研究内容有衔接性。进行图像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通信或识别,很少有为了处理而处理的情况。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应注重合理衔接,避免知识点断裂或重复。

(3)知识点之间有相关性。在具体的应用中,一个完整的图像工程项目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点,知识点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交叉、融合应用;在教学中,往往是分为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来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形成系统化的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教学内容一体化

由于图像工程课程群课程研究内容之间存在重叠性和衔接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内容,统一编写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注重课程逻辑顺序与衔接,避免知识点重复或割裂,提高课堂利用率。

前期的“图像处理”以学习基础处理方法为主,图像压缩归为“图像通信”讲授范围,“模式识别”着重讲分类识别的方法;后期“模式识别”、“图像通信”课程中,增加实际图像识别系统、图像通信系统,巩固在图像处理中所学知识,并形成图像工程综合技术的概念。

3.教学内容系统化

教学中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在图像工程课程群中有诸多处理算法、编码算法、识别算法、造型方法等,但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实际问题中应如何搭配组合应用,只有对这些问题形成清晰的概念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和应用的效果。因此,在课程群教学体系建设中,应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明确清晰的知识主线与着力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概念,综合性的理解,提高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系统化在图像工程教学体系中通过依托工程项目的知识分解与融合来实现,如图1所示。

结合图像工程特点,面向应用,以典型的图像工程项目“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托,分析系统技术需求,对其进行知识分解,将所需技术对应知识点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分解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化思维,了解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同时建立清晰的知识主线,将所学内容和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分解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融合过程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所学各知识点,采用仿真、开发工具进行实践教学。由简单的验证实验到复杂的综合实验,由浅入深,采用递进式方式,逐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模式设计

1.理论与实践并重

图像工程相关知识理论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初学者来讲,理论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由于工程科目面向应用的特点,实践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分解及基础理论侧重于理论教学,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由基础性实验过渡到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实践内容也不断加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

2.被动与主动学习

完全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单纯依赖学生的主动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在课程群教学模式中,采用被动教学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基础性原理采用被动教学方式,随着学习的深入,加入实践环节,逐渐加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比例。

结合理论与实践,被动与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四、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图像工程课程群实践教学构建了三层实验体系和两大实验平台。

1.分层式实验体系

整个实验体系分为三大层: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注重实践基础的扎实性、内容的渐进性和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基础性实验是实验体系的底层,针对课程群内的各个课程,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分三小层进行,分别为演示型实验、基本型设计实验和复合型设计实验,逐步提高初学者的实践水平。

综合性实验是实验体系的中层,在课程群内课程结束后,综合群内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性实验,为培养图像工程师打下基础。

创新性实验是实验体系的最高层,主要是面向对图像工程感兴趣或准备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突出创新性培养。实验方式主要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统一的毕业设计环节以及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2.实验平台建设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构建基于软件编程的基础性实验平台和基于硬件的综合性实验平台。基于软件编程的基础性实验主要以Matlab和VS为仿真工具,符合图像工程师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硬件环境的综合实验平台采用TMS320C54系列DSP硬件实验装置。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或特长选择。

五、考核方式设计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9]在图像工程课程群教学体系中,各课程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实现基于过程的多维考核。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三部分:课堂实验考核、复合型设计实验考核、综合考核。

课堂实验考核是指对基本型设计实验的考核,占整个考核的30%,分三次进行,根据实验效果、对教师随机问题的回答以及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打分。采用这种方式可以综合考核学生对知识点基本理论的掌握、实际编程的水平以及撰写规范化报告的能力。

复合型设计实验考核占整个考核的20%,根据选题的难度、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效果以及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打分。

综合考核占整个考核的50%,分两部分考核:程序考核占70%,从选题的难度和综合性、方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程序设计的完整性和效果以及工作量几个方面综合打分;报告考核占30%,从报告结构合理的完整以及规范性两个方面综合打分。

2.综合实验考核

综合实验采用团队合作方式,每组学生3~5名,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由一名学生对所设计实验进行讲解,讲解后本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回答教师和其他组学生的提问。根据选题的难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程序设计的完整性和效果、报告的规范严谨性确定团队成绩。

以上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促进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收集材料、语言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结论

图像工程课程群教学体系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以建设一体化、系统化教学体系为出发点,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设计,有效实现了教学内容以“窄”入手,实现“宽”能力的技能培养,实现认识、学习、实践、验证的分层递进教学理念,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衔接,使教学内容组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

[3]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6-68.

[4]付八军,冯晓玲.高校课程群建设:热潮还是趋势[J].江苏高教,2007(4):63-65.

[5]欧阳华,杨忠林,李辉.“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70-71,77.

[6]王艳芬,张剑英,张晓光,等.信号处理课程群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32-134,139.

[7]王健海,王精明.课程群建设的质量机能展开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