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性能化 建筑 防火 设计 流程 责任

一. 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内涵和外延

通常所理解的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主要包括进行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的所需的理论、方法、工具和用于指导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规范、导则。如9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模型:三元式性能化体系。该模型的的三元为:制定一系列性能化设计目标的规范、描述符合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的标准和细则、和用于性能化设计的设计工具。建立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的目的是规范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使之得以被正确的运用。因此,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应具有三个特征:指导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指导性是指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应能指导工程师的每一个设计步骤,明确一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所应达到的深度,使性能化的每个实践都具有统一性。科学性是指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中每一个步骤涉及的理论、方法和工具都应符合科学和本工程的实际,避免不同的工程师对同一工程的评估得出不同的结果,以使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体系应规范性能化建筑防火实践的科学性。完整性是指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工程设计行为,它还包括保障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正常运行的一系列法律、行政监督和管理制度。根据以上原则,在我国建立完整的性能化设计体系所至少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导则、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数据库、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的监管制度。

二.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流程

(一)方案编制阶段

建设单位确定建筑项目后,首先向建设规划部门申请,根据本单位建设项目的特点,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建筑工程的初步位置,选择具备相应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任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选址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程项目,通常情况下规划部门要求先征求消防部门的意见,因此,建设单位应将建设项目的地形图、方案总平面图,简要的文字说明资料和方案设计图纸,报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消防机构在收到图纸、资料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审核完毕,在方案总平面图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后,建设单位应将全套消防设计图纸,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批复及土地规划部门的批文等有关资料报送管辖的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申报审核的主要资料如下:(1)设计任务书。主要包括:水文、地质状况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是否系窝风地带,年最小频率风向;总图部分的内容要有建设项目的布置与周围建筑、构筑物图。(2)生产工艺情况。建筑项目如系厂房、库房等,应当申报生产工艺情况,主要包括:生产该项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流程的安全可靠性说明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水封、紧急切断阀和自动联锁、报警及灭火装置的配置情况和说明等。(3)生产、使用、运输、储存、销售、销毁的物料、产品、货物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参数等技术资料,主要包括: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相对密度、蒸气压力、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氧化性、最小点火能量、热稳定性和腐蚀性、毒害性、放射性等。(4)消防安全专篇。主要包括建筑项目的防火安全情况。

(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设单位收到公安消防机构对图纸资料审核意见后,应领取填写《建筑消防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设计单位应按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消防审核意见进行施工图消防设计。设计完成后,将《建筑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加盖印章,并按申报表要求将有关消防设计施工图纸及资料报送原消防机构审核。

三.建设和设计单位的防火责任

(一)建设单位的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将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以及用途变更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图纸和资料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并填写《建筑消防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自动消防设施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消防审核申报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规范,并有责任检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贯彻落实消防法规情况,不得擅自变更消防设计、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提出工程消防验收申请,送达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填写《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并组织消防验收。

(二)设计单位的责任

(1)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和其他工程建设标准有关消防设计的规定。(2)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和其他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编制消防设计专篇。(3)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修改消防设计图纸。(4)设计单位应当建立消防设计责任制,法定代表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的消防设计管理工作,检查消防设计质量;建立消防设计技术负责人审查制度,凡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工程设计不应签发。(5)设计单位应组织工程设计人员学习、掌握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在建筑工程消防设计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工程设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组织设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总之,一方面我们应正确认识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加快我们的研究步伐,从基础入手,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前提下研究各种专业火灾模型和基础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正确认识急于推进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毕竟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阚强,姜明理.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概述[M].中国消防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李引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1一175.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范文第2篇

一、审计学教学现状

(一)审计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面的现状 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填压式”教学的问题。“填压式”教学主要指教师完全以教材的基础理论讲授为主,导致学生感觉枯燥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导致学生对审计学普遍厌学。(2)“简单案例式”教学的问题。“习题式”教学是指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引入相应独立案例,但案例陈旧或针对性差,导致案例不能有效说明理论,或者案例过于简单,导致案例分析变成习题分析。此外,在案例分析中,部分老师仅就案例分析案例,不能根据案例分析拓展开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3)“教条式”教学的问题。“教条式”教学是指在审计学理论讲授之外,还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验,包括场境模拟和软件模拟,但模拟实验与教材不能有效整合,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也没有对实践总结并回到理论,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也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现状 审计学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实践体系设计不够完整规范,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平台、反馈及监控体系方面不够系统。(1)无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有些学校审计实践教学中,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不完善。校内实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审计过程,模拟过程抽象,或者开出简单的实质性程序手工模拟实验,但模拟资料简单,没有完整详细的实训目的、实训资料、实训任务和实训指引,模拟实验的仿真程度过低,不能实现与社会实际审计工作的“无缝对接”。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由于审计的特殊性,大多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无处实习。(2)实践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第一,忽视审计证据来源的处理和审计报告报送等的处理,缺乏与外界系统之间的联系,导致审计实践知识体系结构不够合理。第二,实践教学资料不够真实、完整,与审计实际工作差别较大。且审计模拟实习基本以对中小企业审计的实质性程序模拟为主,难以模拟业务承接、计划工作、风险评估等工作。第三,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由于模拟资料一般只有一套,学生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缺乏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体系,仅以编制的工作底稿或者系统评定的成绩代替实习成绩。第四,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通用职业技能。对于审计工作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合作等通用能力均非常重要。(3)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创新。大多学校审计实践教学采用的基本上是简单的“课堂案例分析+实验+实习+实训”模式,它们之间只是简单的程序关系而缺乏连续性和渐进性。(4)实践信息反馈和监控系统欠缺。没有建立审计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审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乏严谨的审计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审计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各自独立,彼此失去联系。

(三)审计学教学师资方面的现状 一是教师缺乏社会实际审计经验。要成一名合格的审计学教师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学历较高,理论基础扎实,见解独特,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有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熟悉会计、审计法规和准则,审计实践经验丰富,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审计工作。而现实中,大多数审计学教师缺乏实际审计工作经验,对会计、审计法规准则也不甚熟悉,且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也不甚重视,导致教师在理论教学时只能根据自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来讲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只能靠书本知识和自己的能力进行感知,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最终导致审计学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拓展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其对理论的理解就是一知半解,更不知道如何开展具体审计工作。二是专业教师缺乏。首先,由于审计学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上课普遍感觉抽象、枯燥,导致很少有教师愿意主动上这门课;其次,由于扩招带来的高校规模急剧扩大,导致较多高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授课都是大班上课,实验室也越建越大,往往一个老师要指导几十上百人,在这种情形下,实践指导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以收集案例时只能是从网上或其他参考书籍上摘抄一些案例,而这些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综合性很强,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手段方面的现状 一是教师教学手段不合实际。在讲授审计实务内容时,采用的案例资料和习题都是文字描述性的,模拟实验的背景资料往往也是描述性的,导致学生习惯于只有在看到文字描述后才能正确分析案例或做出习题,但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的对象都是以账簿、凭证等形式存在的,需要学生根据教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自己去设计审计目标及具体的审计程序,并恰当实施,以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差太远。二是师教学手段单一。在审计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用粉笔+黑板来描述相关理论,使得学生感觉抽象、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三是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安排不恰当。审计学理论和实践安排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安排在前,而审计模拟实习和技能训练安排在学期末,理论和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进行的,导致学生在学理论时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理解,而在实践时由于理论又忘了不少,不能将理论有效应用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五)审计学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高校审计学考试基本上是采用闭卷的理论考试,考试题型也无非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综合案例分析等,由于考试形式的限制,考试的知识点也局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不能检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审计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对于审计学教学来说,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审计基本程序和基本技术方法从事实际审计工作的能力,包括在审计工作中的语言交流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其中对理论的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而对审计实践的掌握则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实现(教思政[2012]1号)文件加强实践育人的目标。

(二)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首先要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教学体系寻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如何将审计学“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特别是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包括专业属性、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基础、培养方案课时的限制等。

(1)审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可以考虑先讲部分理论,期间老师穿插一些案例,然后再给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点评并对理论进行小结;接下来指导学生编制审计相关资料,并再小结。待学生把一部分理论理解和掌握后进入下一部分理论,依次进行。理论课堂授课完成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审计高仿真运转型模拟实践,以综合检查学生对整个审计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审计实务工作的掌握,在综合实践完成后,再总结;接下来,学生就可进入审计机构实习了。通过实习,再总结,最终完成审计实践教学整个过程。

(2)审计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的结合。在考核中,抛弃传统的以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综合题为主的考核题型,而以“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以综合实务题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小时的答题,而是按实际审计工作的时间要求来安排;考核形式上,由于综合考核时间较长,因此不应再局限于闭卷考试。当然,为了考核学生对审计学理论和实务的实际理解和掌握情况,在考核试题设计上可以先设计一套综合实务题,如模拟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将学生分组,并根据分组情况对每组的试题作出一定的变动,部分学生间的抄袭行为。

(三)以“互动式教学”为手段 在“互动式教学”中,与审计学教学体系相关的各方均参与进来,共同努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包括师生的互动、授课教师与同行的互动、授课教师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互动、实习单位与学生的互动、用人单位与学校的互动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互动,包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与学校的互动,主要是指学校向相关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输出专业学生,而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情况与学校沟通,以促使学校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则应认真思考,针对疑问,要积极主动阐述自己的看法,老师再分析点评,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与同行的互动和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互动,则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教师授课的不足和审计学教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进行讨论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至于教学内容的互动是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要印证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内容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的掌握。

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审计学教学内容设计

(一)审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审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实践环节的设计要注重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要将适宜的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实践之中。做到实践内容既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典型与启发相结合。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要典型,要具有代表性,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必须能够引导学生领悟审计工作中所用的各种审计手段;同时,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和探索问题,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真实与适用相结合。对于没有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所要实践的内容既要联系他们已掌握的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内部控制等各门学科的知识以及国家的法规、制度,又要让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所以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适用。同时,考虑学生求真望实的心理,应该以高仿真的模拟实践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需要注意调研社会实际审计工作的情况,以及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和设计完成后,应当征求社会审计工作者的意见,必要情况下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对审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评价,以真正提升实践教学的适用性。

(二)审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根据审计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校内外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审计学理论,考虑建立适合于本校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建立相应的对审计学教学体系进行监督的监督系统,以确保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完善性,以及实践教学运行的有效性,构建一个完整的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1。

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说明:

一是校内外环境。校外环境包括国家有关会计、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准则等的变动情况,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等。校内环境包括学校的办学目的、学校部门领导对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观念和态度、学校对审计学实践课程的资金投入、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基础等。这些因素将影响到审计理论课的开设情况和审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设计。

二是教学内容方面。(1)教学具体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流程、通用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及具体项目的审计程序,在分析理论的同时进行单项模拟实践,并结合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务的掌握。(2)课程设置的说明。完善审计学实践教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从审计内容来看,可以开设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验资、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构建完整的业务模拟系统。从执行审计的机构看,可以开设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模拟实验等。(3)实践教学管理的说明。要加强审计实践教学的管理,全真模拟审计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审计对象资料和审计工作底稿的仿真程度;严格规范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规范,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教学形式方面。(1)案例分析的说明。案例分析过程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基础是恰当案例的选取,其次应把握好分析步骤:案例背景介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根据总结回归到理论。介绍案例是案例分析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学生从书本引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分析讨论案例。在介绍案例背景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总结回归到理论。在学生分析讨论完成之后,老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各组的优点和不足,并分析其出现不足的原因,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其次要对讨论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并回归到理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2)理论课堂单项模拟实验的说明。理论课堂单项模拟实验应完全与理论课同步,即边讲理论边编制相应工作底稿。通过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审计理论课的讲授不再抽象。(3)实验室高仿真运转型系统模拟实训说明。实验室高仿真运转型系统模拟实训是审计学校内实践的核心,也是对整个审计全流程的模拟,是对学生理论课堂学习效果的校内综合评价。在审计学高仿真运转型系统模拟实训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的模拟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会计的高仿真模拟,对审计的高仿真模拟。在对会计的模拟过程中,既要模拟企业与会计相关的业务流程,包括组织机构设计、业务的具体处理程序、内部控制的设计等,还要模拟所有的会计资料;在对审计的模拟过程中,既要模拟审计机构的构成、质量控制制度,也要模拟审计的整个流程和全部审计资料。在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根据学校的规模和资金实力,可以相应地有所增减,但会计和审计全流程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资料不能删减,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使学生走上社会就能立即参与审计工作。(4)审计机构实习的说明。通过审计机构的实习,对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再检验,从而修正学校教学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通过审计机构实习,还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并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是对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监督。对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监督类似于内部控制的监控系统,通过监督既有助于及时发现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审计学实践教学效果。在对审计实践教学监督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督系统的领导者。监督系统的领导者应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实践课程管理部门。领导层级越高,监督系统就越能发挥作用,所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越完善、合理,运行也越有效。(2)监督系统的执行者。监督系统的执行者应该包括内部监督者和外部监督者,内部监督又包括授课教师、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外部监督者包括已经在审计机构实习完成的学生、在审计机构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专业审计机构等。监督系统的执行者层级越高,监督也就越有力度,监督的效果也就越高。(3)监督信息的类型。监督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学生的实践成绩及授课教师的分析评价、专业教研会的讨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外部信息包括实习学生在实习机构的感受、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感受、实习机构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以及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的专业评价。通过综合分析不同的监督信息,有助于对审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恰当性和运行的有效性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从而及时加以改进。(4)监督系统评价的内容。监督系统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完善性、合理性评价,在遵循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下,根据相关审计法规、准则及实际工作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以改进完善;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价,包括审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真正运行、是否严格按设计要求运行。

通过以实践为核心的审计学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终实现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审计学教学目标。

[本文系201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范文第3篇

对会计审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从而作出不同的分类,这有利于加深对审计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组织各类审计活动,充分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对质量审核一般进行简单的分类,对分类没有什么目的性。分析:GB/T19011对质量审核的实施时间分类上有一定困难,因为质量管理在事前没有可以操作的、详细的审核办法,而且风险分析目前使用还不广泛,事前审核的效果没有足够的判定依据。在实践中,组织可以对自身进行有意识的事前审核,以确定组织的风险并加以控制,使组织的流程更好地运行,提高组织的效率。

2.目标的差异分析

2.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包括存在和发生(existenceandocc-urrence)、权利和义务(rightandobligation)、估价或分摊(valuationoralloc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表达和披露(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等5个方面的认定。

2.1.1存在与发生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确实存在;损益表所列示的各项收入与费用在会计期间确实发生。

2.1.2权利和义务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中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实属于公司所有或被公司所控制;会计报表中记录的各项负债确属公司应履行的义务。

2.1.3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所谓“适当的金额”是指这一金额的确定不仅遵循了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而且在数学上的处理也正确无误。

2.1.4完整性认定是指所有应该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交易和项目都确实列入了。

2.1.5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中各项目分类正确、会计原则选用适当、信息披露充分。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因为这些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制定审计程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是否有理由和根据。为获得审计证据以证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的认定,审计人员必须针对每一项认定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一旦为实现审计具体目标取得了足够的证据,审计人员就有理由确认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是合理的。表2给出了每一项认定对应的具体目标,即实存性、权利和义务、准确性、分类、截止、详细匹配、可变现价值、完整性、表达和披露九项。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当局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更详细一些。

2.2质量审核目标

质量审核的目的是确定审核应完成什么,这些目的与受审核方密切相关,而与其他方面均无关系。分析:质量审核的目标较之会计审计目标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实存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质量审核本身要求所有证据的实存性,但不要求一定是客观的证据。完整性要求在质量审核中基本上都会被忽视,这与质量管理要求一致,因为质量管理中要求识别过程,但没有要求所有的已发生的过程均详细记录。经济管理中为避免严肃的规则被践踏,明确要求所有的已发生的交易过程均必须翔实记录。由此,我们可以在质量审核中引入部分完整性的要求,如要求对一些过程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完整性记录等。表达和披露在会计审计中是有相关要求的,在质量审核中要求比较含糊,不同的审核人员表达和披露的同一个实例将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质量审核表达和披露的标准和要求。其他的不同方面,由于经济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不同情况,无选取的必要。

3.审计工作底稿与质量审核记录的差异分析

3.1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任务开始,到出具审计报告为止,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应做好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审计人员所执行的具体程序、进行的分析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构成了审计工作底稿。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各种资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编制和获取审计工作底稿是整个审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审计程序的实施、证据的收集与分析过程其实就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过程。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资料具体、详略得当、结论明确、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

3.2质量审核记录

质量审核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审核人员进行评价,得到审核发现,结合审核目的后得出审核结论。审核记录要求:完整、准确、简明和清晰。分析:作为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的重要手段。相关工作记录在会计审计和质量审核中都有特别的作用。对审计和审核人员的能力、个人素质、业务技能、实践经验及水平都需要相关工作记录来证实。由于质量审核没有如会计审计一般需要更多的数据,因此,分析判断就显得不是很充分、明显。会计审计的意义较广泛,需要提出审计意见。而质量审核的意义仅针对被审核方,因而不一定有审核意见,而质量审核必需的审核发现也仅仅是可以识别改进的机会。在这方面,实践中可以提出较多的具体要求,以充分显示质量审核的强大作用。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表现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处处存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常见的风险有以下方面: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原则,在责任者调离原单位且到新单位上任以后,审计工作才介入,使审计核实、定性、评价带来困难。

2.忽略审计通知书的时间界限,不是在实施审计前三日把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并抄送责任者,而是电话口头通知,甚至在进驻审计日才把通知送给被审单位。

3.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企业)的情况心中无数,编制的审计方案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取证风险:如果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完备就不能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产生风险。

①获取了与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不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工作方法、生活作风等不属于审计范围的证据,并写进审计报告。

②审计工作底稿取证手续不全,如:对有关事项调查当事人的询问记录,没有被调查人的签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不盖公章。

③有的审计人员违反作业准则,调查取证时一人单独进行。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

①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没有或不认真检查测试,凭书面和口头汇报去判断。

②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

③对资产核实时,单纯从数量上检查,忽视资产的构成和存货对成本、利润的影响。

(三)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

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把握不全面,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准确,未能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给审计主体带来不良影响和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把一些未经查证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实和问题写进审计报告。

2.不按审计规范征求被审单位和责任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或口头上征求意见而不要求书面意见。

3.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异议后不去核实也不作解释。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抵御、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对策就是过硬的审计质量。在审计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和降低了审计风险。

(一)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

1.从实际出发,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①按干部管理权限划分,接受不同的授权或提请。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对一些账不清、悬而未结、交接未办就离任的审计项目要慎之又慎。

②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对象的基本情况,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审计的难点和风险进行分析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

③在实施审计三日之前向被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在《审计通知书》中要求被审计对象在进点审计前提交述职报告和有关资料,并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作出承诺。

2.因地制宜,运用听、看、查、比、核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

①听:在进点审计时,先召开领导班子、工会和财会人员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责任人有关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和所在单位有关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的汇报;在审计过程中,走访有关人员,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情况。

②看:通过审阅管理制度、合同协议,核对账表、账物,看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合同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财产物资管理是否完善,账账、账实是否相符。

③查:根据审计范围和重点,查报表、账簿、会计凭证几有关资料可选用顺查、逆查、详查、抽查方法,发现疑点再深入查明,以核实利润的真实性;分析债权债务的风险性;查证资产的安全性;检查各项收支的合法性。

④比:责任人任期初与任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考核任期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⑤核:坚持复核制度,收集的审计证据和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均经审计组长复核后才交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和部门签名和盖章,如有异议再进行核实,如有错误和偏差则要重新取证。

3.事实求实,客观公正出具审计报告

①审计组长综合实际情况草拟审计报告,如实反映经营管理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抓住事物的主流,对责任人进行全面、综合的客观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写审计报告时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责权结合,对从任职前、任职中和离任不同时期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对审计中未经查证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实和问题不作评价;三是对查出的问题适当披露,并如实向干部主管部门反映。

②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如无特殊情况,在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则视同无异议,如有异议应进一步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

4.审计组长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进行适当修改,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把审计质量关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注重从学习、培训、管理三方面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法规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抓住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保证审计人员每年不少于2周的脱产学习,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边干边学边提高,遇上审计的难点疑点问题集体讨论,分析研究,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业务能力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提高。

3.建立审计项目管理机制,坚持组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审计操作规程,对现场作业的每一个审计环节责任到人,实行审计风险责任制。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对待每个审计项目,把好审计质量关。

几年来,我们先后对15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责任者的业绩予以肯定,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披露,提高了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增强了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了干部廉政建设。实践证明,只有依法审计,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才能提高审计质量,从根本上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朱书依.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28.

[2]谷云波.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一重技术,2003(3):126- 127.

实践单位审核意见范文第5篇

各职业学校:

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中第四条之规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结合地区实际,现将教师参加实践锻炼(调研)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教师实践锻炼(调研)的重要意义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社会人才需求,掌握最新生产工艺流程、前沿技术,收集整理企业典型案例、并应用于教学。通过实践锻炼(调研)促进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促进产教融合,促进工学结合。

二、教师实践锻炼(调研)的目标任务

1.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现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

2.调研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市场需求,为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向打下基础。

3.对接专业相关企业,增加学校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企业储备量,择优寻求校企合作。

三、实践锻炼的形式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专业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每五年实践锻炼(调研)累计时间不少于10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

四、相关要求

1.结合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各职业院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校教师实践锻炼计划(附件1),并按要求上报教育局。

2.根据岗位特点,合理确定锻炼(调研)内容。各职业院校2019年寒假下企业锻炼(调研)教师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不少于80%,人均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专业课教师以进企业实践锻炼为主,同时开展相关方面的调研;公共基础课教师主要利用寒假开展社会调研,也可结合课程等参加实践锻炼。

3.加强对实践锻炼的管理与监督,确保锻炼实效。各县市职业学校、地直职业院校对参加实践锻炼(调研)情况进行自查;教育局结合各职业院校上报的计划不定期进行抽查。

4.程序要求。

个人申请---教务科审核---学校领导审批(附件2)---签订实践锻炼协议书---总结汇报

参加假期实践锻炼(调研)的教师结束后需上交《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与调研报告等相关材料,完成深入企业实践、结交企业技术专家、结对引进企业兼职教师等任务。

请各职业院校基于上述安排,提前做好假期本校教师进行实践锻炼(调研)安排及相关事宜,并将具体计划按时报教育局。

1.2019年12月20日前提交以下材料。

(1)各职业院校上报2019年寒假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计划表(附件1)。

(2)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统计表(附件4)

2.2019年3月1日前提交以下材料。

(1)《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附件3)

(2)调研报告集(各职业院校要汇总为一个word文档,并有封面和目录)

教育局

附件1:

学校教师2019年寒假实践锻炼(调研)计划表

序号

教师信息

计划实践锻炼形式

计划实践锻炼(调研)单位、单位联系人

计划实践锻炼(调研)时间(年月日)

姓名

联系方式

锻炼岗位

调研内容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职务

联系方式

起止日期

累计(天)

学校督查人:

联系电话: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学历

专业

职称及职业资格证书

所在系部

职位

所授课程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

实践(调研)锻炼岗位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地址

实践(调研)锻炼起止时间

实践岗位

内容

调研内容

教务科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学校领导签字(盖章):年 月 日

实践锻炼(调研)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年 月 日

附件2:

学校教师实践锻炼(调研)审批表

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存,一份上报教育局。

附加3:

学校教师假期实践锻炼(调研)审核鉴定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学历

职称及职业资格证

所在系部

专业

所授课程

实践锻炼(调研)企业及岗位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姓名及联系方式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

实践锻炼(调研)起止时间

实践锻炼内容及总结(不少于3000字,可加页)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调研内容及总结(不少于3000字,可加页)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实践(调研)单位岗位负责人意见

岗位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

实践(调研)单位

意见

实践(调研)单位签字(盖章):年 月 日

教务科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 校

意见

学校领导签字(盖章):年 月 日

注:此表为实践锻炼(调研)结束后填写,,一式3份,本人留存1份,学校留存1份,上报教育局1份。

附件4:

学校教师信息统计表

序号

专业系部

所教专业

姓名

性别

族别

职务

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性质

1

计算机系

电子商务

张三

教师

本科

XX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