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作文

实践作文

实践作文

实践作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广大公民文明素质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文明五在”专项行动,加大宣传力度,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全体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克服不良行为方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构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塑造文明和谐开放的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为建设生态高效富美和谐新花官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实践,贵在养成;科学筹划,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全方位需要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实践,贵在养成。立足本镇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真正把主题实践活动转化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科学筹划,循序渐进。整个活动动开展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常抓不懈,务求实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一手抓活动推进,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让文明之花常开,让文明之风永驻,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让广大公民切身感受到主题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成效新气象。

三、主要内容

2011年“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着重深化五项行动。一是深化“文明在我环境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环境。严格落实市容保洁责任,在抓好“门前三包”的同时,突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重点部位,实行全天候保洁,确保小城镇“无缝隙”覆盖。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大扫除活动、评选“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等办法,引导广大群众爱护环境,按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二是深化“文明在我行进中”。广泛开展“文明行车、文明出行、平安出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引导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驾驶;重点解决乱穿马路、践踏绿地、加塞抢座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公共文明秩序。三是深化“文明在我话语中”。倡导广大公民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正确使用称呼;重点解决说话粗鲁、大声喧哗、谈吐不雅等问题,营造文明礼貌的浓厚氛围。四是深化“文明在我微笑中”。在面向公民的行政服务窗口、面向病人的卫生服务窗口、面向用户的通讯水电等服务窗口,以建立完善行业服务自主品牌、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完善投诉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开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塑造良好形象,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重点窗口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五是深化“文明在我感恩中”。开展感恩社会、扶危济困志愿服务。坚持从办得到、群众又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重点组织好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体公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善待他人,互谅互让;重点解决爱心缺失、自私自利、不尽孝道等不良现象,树立感恩包容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工作重点与载体

具体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好习惯养成系列活动”。以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为重点,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扎扎实实抓好广大公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有效推进“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的开展。

二是在全镇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通过文明礼仪宣讲、主题班会、文明礼仪讲座、文明礼仪专题板报等形式,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推动文明礼仪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全家都文明”、“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提升文明礼仪素养,以校园文明带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引导大家树立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是开展“美德教育进万家”主题教育活动。以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创先争优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工作、学会创新”为出发点,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公忠爱国、八荣八耻、仁义博爱、诚实守信、持身恭谨、勤俭节约、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廉洁勤政、自强不屈等美德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镇人民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为自身素质,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通过“集中宣讲”、“手拉手传帮带”、“建设美德一条街”等多种形式,推动美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努力提升全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四是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宣传活动。运用广播、宣传栏、政府网等宣传媒介,大力弘扬文明新事好事、赞美文明行为;深入宣传各部门单位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以及宣传活动中的典型案例,集中向上级媒体推介。组织编写反映花官文明进程的文艺精品,编排一批反映城乡面貌变化、富有地域特色和文明气息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进行巡回演出。

五是组织开展“普及道德规范”,“普及法律法规,遵守社会秩序”、“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等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六是开展“志愿者奉献社会”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的带动示范作用,组织志愿者进农村、集市、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卫生和告别陋习的宣传,纠正不文明行为。

七是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和谐家庭”、“十佳孝星”等以村、户为主题的群众性创评活动。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着力解决好邻里关系、老人赡养、环境卫生等影响农村文明的关键性问题,大力倡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移风易俗、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优良村风民风。

八是开展“十大道德模范”、“十佳文明示范窗口”、“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十佳少年”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典型,不断扩大先进典型带动效应,全力打造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先进典型群体。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隆重表彰,并组成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进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开展巡回演讲,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

九是开展“两评一树”活动。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的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述职述廉、群众集中评议和“创优秀党支部、评优秀村支部书记”等活动,确保换届后的新班子改进作风、推进工作,树立群众满意的形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有关责任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明确阶段目标,落实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要注重对活动成效的评估和跟踪,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践作文范文第2篇

[内容]

作文是一种言语表达过程,伴随着作者的心理活动。儿童作文,其心理操作程序大体可概括为三个阶段:①产生表达或交流的意向、愿望、动机;②出现一 种粘附着丰富的心理表象的内部言语;③向外部言语活动形式(说话、作文)转化。这一作文心理操作程序表明:儿童语言表达的优劣高下,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表达的意向、愿望、动机的丰富、充实和强烈的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心理活动及言语的发展水平。作文教学应顺应儿童言语心理,在上述两个方面着力研究、探索规律。

儿童的作文动机(意向、愿望等)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内部动力,是儿童作文需要的一种表现形态。在生活实践与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作文水平上下断产生新的作文需要,而原有的作文水平又总是满足不了新的作文需要,新的作文需要跟已有的作文水平总是不断处于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这对内部矛盾推动着儿童作文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成为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因。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其内容和形式适合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内部矛盾,在儿童已有的作文水平上不断引起新的作文需要,产生强烈的作文动机,从而促进儿童作文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地向前发展。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小学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表象进行的。小学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要求写得真实、具体、清楚、形象,切忌空洞、杂乱。这就决定了表象在小学儿童作文中必然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表象。儿童记忆库房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具体形象的好文章。表象只能通过知觉(包括感觉)而获得,是知觉本象在人记忆中的“留影”。同时,儿童在知觉事物时,被知觉的事物和词语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同汇及表象的储存随之丰富。知觉映象越鲜明、强烈,心理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对词汇的理解就越准确、贴切。可以说,儿童作文实质上是从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开始的。

儿童初入学时知觉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兴趣,随着教学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从需要出发,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觉。需要产生动机、激起兴趣、生感,动机、情感、兴趣调动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部位就会被凸现出来,被优先、充分地知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知觉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训练,引导儿童逐步把知觉发展成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要教育儿童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兴致勃勃地观察生活,自觉地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主动地锻炼五种官能,坚持培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随时记录的良好习惯,以不断促进他们自觉表象活动和言语活动的发展。表象是无法直接交流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表象的最常用手段是言语。表象在人脑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活动经常受到言语——主要是内部言语活动的指导、配合和制约。儿童作文实际上并不是在头脑里通过表象活动形成一个个表象,然后再寻找一些词句去固定它、表现它,而是在大脑中始终有着表象活动与内部言语活动两种心理状态的交织。儿童用字选词造句的变化是同表象变化紧密结合的。

儿童头脑中储存的以及在作文、说话中要表现的也不全是表象。由于词、语言的概括作用,过去的经验,有的全部以词的形式保持在记忆的库房里,有的部分以词的形式、部分以表象的形式保持着。以表象保持着的部分是形貌以及种种外部联系,以词语保持着的部分是纲目,是人们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儿童进行思考、对思考结果的回忆、把思考的结果明确地传递出去,更是离不开字词的选择和句式的安排,离不开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活动。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儿童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研究,努力掌握规律,并根据其特点,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按大纲要求严格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

从上述基本认识出发,为探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儿童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自1978年起进行了“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改革作文教学”的实验。18年的教改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年--1983年)

一方面着力研究命题作文的改革,使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小学儿童生活实践,努力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欲望;另一方面,改变以命题作文为唯一训练方式的做法,从低年级起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儿童的作文能力。

(1)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实践,积极投入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习运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提高能力,使他们从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产生倾吐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着力引导他们交流汇报,练习表达。

(2)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努力把作文训练与班队活动统一起来,与各科教学紧密联系,并渗透到校内外学生各自的个人生活之中;努力引导学生向自然、向社会接近,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广阔领域,充分发挥作文的工具作用,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和有机组成部分。

(3)把作文变成学生童年的乐事。运用迁移规律,培养观察、作文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自求了解、一吐为快;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儿童情感特点,有的放矢地充实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开展丰富多采、富有情趣的课外写作活动;改革作文评分、批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4)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鼓励学生自由倾吐,表达真情实感,怎么做、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写,不要胡编乱造、无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表达的意思(内容),选择恰当的语汇和种种表达方式(形式),不要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5)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观察要有目的,使文章中心明确;观察要有次序,使思维、表达有条理;观察要仔细,形成清晰形象,使文章内容具体;观察要展开联想,丰富观察感受,使文章有真情实感;观察要进行比较,捕捉事物特点,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观察表达能力。

(6)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方式。从低年级起步,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为训练的主要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

2.第二阶殷(1983年--1988年)

在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对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性改革,把“从内容入手”贯穿于小学作文教学的

全过程。从认识和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看,着力加强低、中、高年级作文的纵向联系,使其在训练要求和方式上做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作文教学与其它因素的联系来看,继续加强生活实践、阅读教学、作文练习的横向联系,相互促进;从教育的角度看,进一步强化培养一代新人的意识,把指导作文和指导做人结合起来,使其在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思想道德情感素质、行为习惯方面得到综合发展。(1)?根据全校整体教改实验的设想,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从1983年起,在低年级增设一节说话、写话课,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研究。

在扎扎实实地开发好说话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把说话训练贯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晨会、班队会和思想教育中去。

说话训练坚持从内容入手,努力把说话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内容自编成说话教材,努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教师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说话训练的类型,主要有:看图说话、观察生活说话、实验说话、制作说话、听故事说话等。

(2)?保持低年级写话的发展势头,继续以写日记为主要的训练方式,加强向书面作文过渡的训练。通过日记交流的方法,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日记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日记内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并写成日记的本领。抓好日记评讲,进一步改进问说教学,深入探讨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3.第三阶段(1989年--1994年)

在探索现代小学各年级段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改革实验中,深化作文教学改革。不仅重视作文教学本身的改革,而且更加重视它与各学科课程、各活动课程以及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重视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更加注意对作文活动的主体——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

(1)把作文训练与全日性综合活动统一起来。实验班每周开展一次全日性综合活动,由同年级各科教师根据德育大纲、学科教学大纲、学科特点、学校实际共同拟订活动计划,体现如下特点:①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以生活题材为活动中心;②乡土性。发挥地区优势,从现实材料中发掘活动题材;③主体性。

实践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育人;艺术教育;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艺工作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繁荣发展大学文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结合学校历史文化特点,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深化对做好校园文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校园文艺工作的思路和任务,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形成了高雅艺术、群众艺术、原创艺术“三元”并举的校园文艺工作格局,育人成效显著,同时也为大学文化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以高雅艺术抓龙头,精心培育高雅艺术精品项目

高雅艺术的精髓是其高雅经典的艺术品质和折射出的哲学真理,这对引导青年学生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走进来”

邀请高水平艺术团体、艺术名家“走进”学校。高水平艺术团体与名家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精湛的演出水准和精彩的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影响青年大学生,发挥其艺术普及和思想启迪的教育功能。我校积极邀请上海芭蕾舞团、北京幽兰剧团、泰华天使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等国内外专业演出团体和张继刚、戴玉强、六小龄童、陈坤等名家来校演出或进行讲座,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广泛欢迎,校园中时常出现“万人空巷”的火爆局面,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提高了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名家传授的艺术真谛对学生发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功能。

(二)“走出去”

积极寻求资源对接,与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开展深度合作,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演出。高水平艺术殿堂是文化育人的最佳场地,组织青年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高雅艺术佳作其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前往国家大剧院欣赏《交响盛宴》《古典狂欢》《乐府新声》等高水平演出和聆听《“身心合一”的舞蹈疗法》《越剧“艺”生》《听王伟忠说故事》等名家讲座活动,每年参与学生超过6000人次,参与网上抢票超过6万次,成为校园内人气最高的品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更多学生开始养成良好的艺术鉴赏习惯,并开始主动学习品读艺术作品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

(三)“走上台”

积极推荐学生艺术团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举办专场演出。学生艺术团是高校开展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组织学生艺术团开展高水平艺术演出的生动实践并带动更多学生欣赏高雅艺术,可以更加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我校近年来组织学生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等先后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和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演出,赴现场观看演出的学校师生校友超过4000人,演出活动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学生们在艺术实践中获得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以群众艺术夯根基,努力搭建群众艺术广阔舞台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缩影。我校努力搭建多元平台,蓬勃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艺术活动,初步形成了“支部为主、社团参与、院系配合”的格局。

(一)艺术“进支部”,开展艺术主题团日活动

团支部是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通过团支部开展艺术普及活动是开展群众艺术的一条“捷径”,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教育,激发自身艺术活力,并从艺术实践中得到思想提升。我校自2009年起就开展了以主题团日为载体的艺术教育普及活动,要求团支部在大一第二学期统一开展“爱乐传习”艺术主题团日活动,每年级有120个团支部、34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为了保证活动效果,学校坚持“六给”:给教材,为每个团支部下发李岚清同志编写的《音乐•艺术•人生》读本,并下发推荐书单,供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给经费,给予每个团支部100元文艺活动经费,给予每件学生原创的文艺作品100元至200元不等的经费支持;给“导师”,鼓励“学生当教授”,专门招募艺术特长生担任艺术知识和艺术实践活动讲师,每3名具有不同艺术特长的讲师组成艺术知识宣讲小组,制定专门艺术讲解幻灯片,团支部可根据学生需求选择艺术宣讲门类,艺术讲师们深入到团支部中,面向团支部所有学生进行2小时的艺术宣讲,内容包括基础乐理、基础演奏或表演技巧等,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教育效果;给网站,网络平台开辟专题页面配备教育资源、活动动态、展示团支部风采,并发起“优秀团支部”网上投票;给平台,举办文艺主题团日汇报演出,遴选100个团支部创作排演的文艺节目登台演出、活动持续一周;给荣誉,评选优秀团支部集体和优秀“文艺之星”个人,发放荣誉证书、计入素质拓展认证系统。艺术主题团日活动每年历时3个月,不仅使艺术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还积极推动了基层团支部的团队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新的亮点。

(二)艺术“进院系”,建设院系文化艺术品牌

倡导“团系合作”,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系所的师资优势,依托学院系所精心培育一批群众艺术活动品牌,以品牌化艺术活动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形成“一院一品、一院多品”的百花齐放局面,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让广大学生在院系精心培育的艺术精品中接受思想洗礼。近年来,我校校园中每年一度的文法学院戏剧节、冶金学院“春之声”文艺晚会、经管学院“我的大学与我的中国梦”、材料学院“材料好声音”等彰显学院文化特色的文艺晚会、艺术比赛已成为学生展示文艺特长的梦想舞台。

(三)艺术“进社团”,培育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

扶持文艺类社团发展,支持学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通过开展类型丰富的文化艺术沙龙及社团文化活动,对有特定文艺爱好的学生实现有效覆盖,发挥文化艺术的教育功能。我校建设有文艺类社团近30个,每年牵头完成中小型文化活动100余场,其中许多活动都已经形成固化品牌,如五四期间举办的街舞挑战赛、贝壳音乐节等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全国各地爱好艺术的大学生“一展身手”。

三、以原创艺术促活力,充分发挥艺术对人才培养的唤醒功能

艺术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将艺术融入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极大地发挥教育功效,因此以原创艺术促学生思维创新,以原创艺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力倡导原创文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融入校史文化,以学校历史文化提供学生创作根基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要起到以原创吸引心灵、以质量触动心灵、以真情感染心灵,以文化挖掘促动文实践探索化唤醒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我校创作排演了一大批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品质的艺术佳作: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我校青年矢志不渝、以身报国精神内核的原创大型校史剧《燃烧》《绽放》《奔流》入围中国校园戏剧节,其中《绽放》一举摘得全国大学生最高剧目奖,已经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由我校师生及校友原创的歌曲《北科华章》和《摇篮颂歌》成为学校校歌曲目,分别于学校每届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中被传颂;男子群舞《火焰的力量》《摇篮》《使命》和女子群舞《银杏叶片》等以不同视角诠释出我校“刚柔并济”的精神品质,舞蹈专场《满井映象》则以“满井水”和“满井梦”的艺术视角将我校理工科背景下的人文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融入青年文化,以青春励志的时尚元素激活学生创作热情

近年来,我校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创作校园文化精品,涌现出学生原创MV《年少的时光》《铸梦青春》《让微笑在北科绽放》等校园歌曲,它们频频涌动在青春的校园,以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引领着学校的励志风向和青年文化。

(三)融入网络文化,以互联网技术平台开辟学生原创空间

实践作文范文第4篇

9月26日,学校组织我们到春秋淹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天的活动下来,同学们的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累并快乐着”。很感叹家乡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能够让我们既可以尽兴游玩,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园里就有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儒、道、阴阳、法、名、墨、杂、农、小说、纵横、兵、医“十二大家”。我们主要进行了儒家体验:穿过春秋版图广场来到儒家区,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塑像非常高大,依山而建,形态逼真。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至今仍在华夏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山石上结合石雕与文字表述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地面上则采用古书竹卷的形式进行布局,刻论语于其上,72弟子围坐周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孔老夫子当年“寓教于乐”的讲学场景。在体验过程中,我们恰逢现场表演,很多演员扮作古人,再现了孔子当年教学情景,现场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和在场游客的阵阵热烈掌声。在孔子学堂里有一个仿真机器人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机器人“老夫子”眨眼、说话、挥手、摇头、作揖等动作都惟妙惟肖,我迫不及待的加入了孔子学生的队伍,做了一回成为教育圣人得意弟子的“春秋大梦”。

在春秋主题体验区,我们欣赏了4D动感电影《淹城传奇》,很逼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能感受到。《铁血春秋》再现春秋列国争霸战争场景,我们在此感受到古代战场激烈的厮杀。惊险刺激的高空波浪翻滚项目,配以烽火台、擂鼓、战车、攻城器,再现群雄争霸的战争场面,挑战了我的感官极限,我是始终闭着眼玩完这个项目的,出来之后还是感到意犹未尽的后怕。最震撼的是《梦回春秋》,不仅眼前场景伸手可及,而且有些物体有移至身后的感觉,临场效果极其逼真,具有摄人心魄的震撼力。九龙问鼎 、旋转木马……等等,导致不尽的很多有了项目,好玩,刺激,真的让人既爱又“怕”。

时间转瞬即逝,不觉中这次好玩且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就结束了,还有淹城遗址区和野生动物园我们都没有来得及去。“下次我们一定要再来玩个痛快”——带着遗憾和憧憬,我在返程中这样对自己说。

实践作文范文第5篇

一、活动项目

(一)“爱心*”活动

1.活动主题:奉献爱心,传承文明,共建和谐

2.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开展“爱心*”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扶弱济贫、仁爱慈善,勇担责任、共建和谐意识,引导和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加入到爱心事业中来,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3.活动内容:

(1)宣传爱心典型。采取媒体寻访的形式,自下而上推荐乐于奉献爱心、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先进典型。推荐标准:一是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在爱心事业上作出突出贡献,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爱心事业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二是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为爱心事业作贡献;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度,作出的贡献影响大、辐射面广。推荐截止时间:2008年7月底。推荐方法:县级媒体积极寻找和挖掘当地的爱心典型,将其事迹在媒体上宣传报道,并向市级媒体推荐。在市级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每个市推荐5-6名,于2008年7月底前将典型事迹汇总,通过*文明网的网络征集专栏报省文明办。省文明办从各市推荐的典型中选出20个典型代表,其事迹在省级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

(2)开设爱心论坛。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为依托,采取报网互动等形式,邀请热心参与爱心事业的企业家畅谈爱心建设。《*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和*在线新闻网站、*文明网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组织爱心典型谈体会,发动群众对我省爱心公益事业开展情况进行评论,对今后深化爱心*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3)建立“公民爱心活动日”。每年12月第一个星期天为“公民爱心活动日”。在“公民爱心活动日”,全省各地同时组织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在校学生、外来创业人员开展“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爱心”活动,号召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投身到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列中,用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4)组织爱心征文活动。以“爱心?感恩?和谐”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通过*文明网的网络征集专栏,常年征集感恩故事。重点组织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特别是受到过各种各样资助的群体参与故事征集。通过征集、传诵感恩爱心故事,强化情感教育,引导大家知恩图报、勇担社会责任义务。征集内容:以故事或书信的形式,把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诲、社会的给予、左右的关爱讲述出来,用真情感动社会,让感恩温暖民众。征集方法:采取社会征集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省文明办在省级新闻媒体上征集启事,省教育厅和各市文明办分别负责在校大学生和所辖地区的征集。各地征集到的优秀文章要在当地都市类报纸上刊用。省文明办将各地选送的优秀征文推荐给《*日报》、《钱江晚报》、*在线新闻网站和*文明网刊用。适当时候将优秀征文汇编成册。请各市文明办和省教育厅于2008年10月底前报送一批,报送方式:登录*文明网,在网络征集专栏用电子文本投稿。

(二)“文明出行”活动

2008年“文明出行”活动,按照省文明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浙文明[2007]5号)精神,结合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重点开展“五个十”活动。

1.活动内容

(1)开展“十大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在广场、车站、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公园、饭店(馆)、公共办公区、医院等场所,开展“十大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规范”活动。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规范措施,引导和规范广大市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准则;加强公共场所的环境整治,为群众自觉践行文明行为提供方便。

(2)开展“向十大不文明陋习告别”活动。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穿马路、乱闯红灯、车辆乱停乱放、乘车乱拥乱挤、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宠物随地便溺、践踏公共绿地、不文明用厕等突出问题,发动广大群众向十大不文明陋习告别。通过舆论引导,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3)实施“十大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在旅游、金融、铁路、交通、民航、卫生、通信、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等窗口服务行业,开展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技能、奥运知识、外语和手语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和优质规范服务竞赛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开展“十类重点车文明行车规范”行动。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军车、机关公务用车、电瓶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公务员私家车、建筑工程车、中巴营运车等车辆的文明行车引导和管理。由对口管理的单位,出台相应的文明出行规范措施,并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引导,经常进行检查督促。

(5)强化“文明行路十条车规”的宣传实践。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中反复宣传文明行路十条车规:开车常怀感恩心、超车并线要打灯、车内备好垃圾袋、夜间会车别斗灯、不绕行减速坎、不长时间占据超车道、不随意变更车道、不酒后驾车、不乱按喇叭、不长时间使用远光灯。新闻媒体开展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

2.组织实施

(1)*电台交通之声设立“文明*行”专题节目,开展车德论坛,对出行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抨击。

(2)制作文明出行小短剧,在全省所有电影院和露天电影场电影放映之前播出;在楼宇电视和各地公交车、长途客运车的车载电视上滚动播放。

(3)*文明网作为全省“文明出行”活动的主要网络宣传阵地,将开设专题,汇集其他媒体的宣传报道,制作并播放视频文明出行短剧,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征集,对文明新风进行宣传。

(三)首届*省邻居节活动

1.活动主题:拉近你我他,和谐进万家

2.活动内容:

(1)“邻里敲门日”活动。发动社区居民敲门拜访,互致问候,敲出邻里真情,营造温情融洽的邻里氛围。

(2)“寻找老邻居”活动。媒体开辟栏目,鼓励社区居民自发寻找曾经给自己带来温馨回忆的老邻居,用“温暖回忆真情告白”的方式,让老邻居重新走到一起,共叙邻里温馨,倡导和谐新风。

(3)“左邻右里互帮互助”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弘扬互助精神,主动关心邻里生活,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病人、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起居,形成互帮互助、邻里团结一家亲的温馨生活环境。

(4)开展系列征集活动。向社区居民广泛征集邻居节金点子、节歌、节徽、邻里故事等,展示社区的精神风貌。

(5)举办“邻里才艺展示”大赛。充分挖掘社区文艺人才资源,组织邻居节文艺演出、鹊桥会、社区群众歌手大赛、秧歌大赛、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寓教于乐,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文化生活氛围。

(6)举办“社区邻里情”展示活动。以新闻专题报道、直播室访谈和广播、电视短剧等形式,再现发生在社区的感人事件,彰显人际和谐关系,倡导文明新风尚。

(7)闲置物品友情调剂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将自家闲置不用的各类生活、文化用品等拿出来,在指定地点用以物易物的非等价交换方式,互相置换自己所需物品。让社区居民在换购过程中,增进了解,融洽关系,拉近距离。

3.组织形式: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开展邻居节活动,省市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文明网开辟相关专题,集中展示全省各地邻居节活动的开展情况。

4.活动时间

2008年9月至10月

二、奖项设置

2008年文明创建系列实践活动设:

最佳创意奖30个;

最佳成效奖10个;

最佳组织奖3个。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文明创建系列实践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载体,是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要根据任务分工,细化分解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