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教学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实践教学论文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新时期的高中教学,强调生本理念,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落实新课改理念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情境教学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贯穿生物科学史,能够使课堂教学更丰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我们教师就可以从血友病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兴趣。血友病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类凝血因子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种病症最早叫做“皇家病”,之所以这么说是应为这类病最早发现在欧洲王室,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夫妇身体健康,本育有两儿四女,大儿子因为血友病而病逝,次子继承王位;他们的两个女儿和健康男人结婚后分别生下一名外孙女,一个外孙女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另一个嫁到西班牙王室,但是都生下一个患血友病曾外孙。从此,血友病通过英国与欧洲各大王室之间的通婚而传播到德国、俄罗斯和西班牙,从而出现了“皇家病”事件。在教学前,我们把这个知识讲给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栏目相结合

在生物教材中,为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所以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知识的讲授上,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新课程的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切实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生物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本质,生物科学史就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重要的思想。人类在探索细胞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困难与困惑以及在探究过程的中收获与喜悦。正是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现,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恩格斯曾把能量转换与守恒、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生物科学的价值观相结合

在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能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例如,在有关酶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酶的发现,研究及在有关酶的研究活动所取得的进展中,充分贯彻科学价值观的思想。酶的发现,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欧洲的酿酒业的发展。在十九世纪未,欧洲盛行的葡萄酒工业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葡萄酒工业的发展,那就是当时酿出的葡萄酒,常常莫名奇妙地变质发酸。当时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巴斯德提出,葡萄酒变质发酸,是由于所酿出的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存在,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下,葡萄酒中的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也正是酵母菌的存在,使酒精进一步氧化生成了乙酸,因而使酿出的葡萄酒,在较长时间的存放后,会变质发酸。然而,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并不是酵母菌,而是由其分泌的某些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两种观点,曾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结束这种争论的,是毕希纳。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成功地提取了一种液体,并且发现,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能够像活的酵母菌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毕希纳把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称为酿酶。因为毕希纳的这一成就,他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又过了将近二十余年,萨姆纳与诺思罗普分别提取了一系列酶,并证明它们都是蛋白质。1946年,二人因为在研究酶的本质上的巨大贡献,而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四、总结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验教学在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甚至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1]。实验课独立开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教学环节。自2006年以来,我们对制糖工程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结合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针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将前述的4门主干专业课程的专业实验统一起来,开设专业实验课程———“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实验”,并进行独立设课。实验课时由30学时增加到45学时,课程类别定为必修课,独立考核,设2.5学分,以此突出、强化专业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专业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后,制糖教研室成立课题组,并根据制糖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制糖工程课程教学的特点。按照“巩固基础、综合运用、跟踪前沿”的实验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4],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和内容,将一些陈旧的、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实验去除或优化,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补充、增设部分新的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性、创新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编写、制订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保证独立设课后实验教学的正常化与规范化。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该实验课程的教材———《制糖工程实验》。编写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该教材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及不断改进、完善,于2009年7月正式出版,并获得教师、学生及同行专家的好评。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学生被动地按规定流程完成实验的传统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模式。课程的实验项目设置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包括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性质的实验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项目,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方法。前者由实验指导教师适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主动对实验背景知识及相关领域内的发展进行探索。后者是师生之间互动或各实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则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制订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修订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进行检查控制,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后,教师进行结果评定及反馈。这些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专业实验独立设课的目的。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实现改革目标,达到预设的改革效果,科学制定教学大纲,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是核心一环。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由政策基本原理、政策运行过程、政策主要领域、政策分析方法等构成,大致包括政策概念、政策要素、政策特征、政策构成、政策功能、政策系统、政策规划、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周期、政策分析模型、政策研究方法等。在这些内容中,哪些应该多讲,哪些应该少讲,哪些应该重点讲授,哪些可以简单带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学生而言,有着不一样的要求。重点综合性大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深度性,以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像广州大学这样的地方性大学则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选用的是北京大学宁骚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学》教材,该教材原为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主要课程教材”,现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各类版本的精华,但也有其缺陷,内容庞杂繁多,系统性不够,全书的概念过多,且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3]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是按教材的体系、章节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授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自2007年开展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在课程总体规划上,始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来组织教学,增加应用学时,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实际应用部分的内容,减少纯粹理论部分的内容,重点强调公共政策知识的运用。二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尤其注重知识的应用,并按此要求来选取讲授内容。例如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讲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讲得比较简单,重点讲解与现实密切相连的执行过程、执行资源、执行手段、影响因素等内容。三是在课程作业布置上,要求学生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的公共政策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学会运用已有公共政策理论和知识去发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

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

方法,是人们为了解决一定任务而采用的措施;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措施。[4]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法是教师对学生认识活动的组织和控制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作了较大的改革,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高度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1.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课堂讲授中,根据公共政策课程的特点,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采取案例式教学

公共政策既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生动案例,这些案例是帮助学生理解政策理论,了解政策实践的重要资料。我们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把通过具体案例来解读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为增强。

3.推广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是集知识传授与研究创新为一体的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意识为主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5]具体到公共政策课程,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目前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设立研讨题目,如“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等,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查找资料,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判断者和研究者。

4.尝试模拟式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一反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来获取知识,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实践性。[6]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非常适合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调整、终结等,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仿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有的扮演决策者,有的扮演专家,有的扮演公众等,通过模拟决策过程,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有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口头表达、理论思维等各项能力。

以教学手段改革为途径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既无理论功底又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不小。为了提高公共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开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具有图文并茂、形象性强、声像一体、信息量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有趣、活泼的学习氛围,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当下公认的加强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公共政策课程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欢迎。例如我们在讲授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之“规划多重方案”原则时,就以古巴导弹危机为案例,播放当年惊心动魄的视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贴近社会现实,非常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为了搞好该课程教学,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及网站建设,2008年将公共政策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又被评为广州市精品课程,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网站,24小时开放,便于学生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公共政策的学科前沿,收集公共政策的生动案例,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使课程教学始终保持在学科的前沿和现实的基础之上。

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支撑

众所周知,公共政策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7]。实践教学是公共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践教学,推进教学改革,是提高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广州大学从2008年开始启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方案中,我们根据学校“四减四增”的总体改革精神,将公共政策课程的学时数从54学时减少到36学时,但仍保持6个学时的实践学时不变,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内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外参观、查阅资料等时间远远大于这个规定的学时数,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充分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加强与政府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我们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黄埔区团委、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办事处、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基地协议,这些单位均为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让学生在这些单位实践,可以使他们参与实实在在的公共政策活动,亲身体验发现政策问题、制定政策方案、执行公共政策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共政策,理解政策过程。其次,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我们根据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安排,按照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把课堂讨论、课堂问答、课堂笔记、课程作业、课外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每次在第一堂课上,都会把课程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围绕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交两篇作业,一篇是案例分析,另一篇是学术论文,平时还要检查读书笔记,课堂上还有提问、研讨,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都要去自主学习,并注重知识的应用。再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就一定要多参与规范化的科学研究。经过动员和鼓励,近年来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人数明显增加,获得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等各类课题的数量明显增多,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这些获得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中,关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例如2011年本课程所在学院的本科学生共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项,全部都是研究公共政策问题的。由此可见,本课程教学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延伸,取得了持续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高职院校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教务部门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实践、实习教学方案、大纲;审查和协调全院的实习实训计划和经费预算;配合有关教学单位组织并推动实习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各教学单位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收集资料、组织经验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实习工作状态和实践教学管理情况;向主管副院长汇报全校的实践教学工作。

1.2学校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指导、管理本单位的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指导编制本教学单位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费预算,审定专业负责人指派的指导教师;督促、指导和帮助各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及效果;总结本教学单位的实习工作经验并组织经验交流。

1.3学校各专业负责人负责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质量及效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编制本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费预算;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检查和指导工作,实习结束后组织审定实习成绩,向教学单位领导汇报实习工作情况,整理出每次及学期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建设

2.1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教材即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是进行实习实训的指导性文件、制订实习实训方案(计划)、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各教学单位在负责人领导下,各专业负责人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组织制(修)订综合、专项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和审核工作。为提高实习实训效果,有关教学单位应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动员会,说明各项任务、目标、流程和要求,并做好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工作。教务部门负责进行抽查实践教学文件的科学性,检查实践教学活动管理的规范性,检查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是否到位、组织是否周全、监控是否合规、文件归档是否规范。实习实训大纲(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实训的性质、目(标)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实训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实习实训的地点、程序与时间安排等要求;现场教学(包括参观、讲座、报告和社会调查等)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实训考核方式与标准及参考资料等。

2.2实践教学计划(方案)管理措施。实习实训(方案)计划是根据实习实训大纲,结合实习实训时间、现场条件等拟定的实习执行性文件。校内实习实训(方案)计划由承担实习实训任务的教师负责拟定,校外实习实训计划由专业负责人组织拟定或与实习实训基地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拟定。有关教学单位应于每学期结束前将下一学期经教学单位负责人审签后的重要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计划报送教务部门,并经汇总或调整、主管院长审批后,编入学院校历下达。实习实训(方案)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实训目的(标)、任务、地点、时间、内容及程序、指导教师、考核评价等。

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设

3.1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和管理办法。

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原则上,公共类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管理。

2)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管理的实习实训场所,各教学单位使用时应按照学校要求,提出使用申请,由教务主管部门协调、实训主管部门具体安排。

3)各教学单位管理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组织申请、使用和管理,其它教学单位需要使用时,可与分管教学单位协商,或由教务主管部门协调使用。

4)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资产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做好耗材的计划、预算与采购工作。

5)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教学活动的计划、安排、记录,切实做好设备、仪器、室内卫生工作及室内文化建设,及时做好设备、仪器的清点、维护和保养工作。

6)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所管实训室(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防止设备、仪器和场地的闲置、浪费和损毁。专业通用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60%以上。实训室利用率(%)=两学期实训室利用率之和/2,学期实训室利用率(%)=实训课时数/16(学期周数)×30(周课时)。

7)利用率低、达不到要求的实习实训室(场所)、仪器和设备,由学校收回统筹管理。

8)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功能,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仪器和设备,要积极引进校外资源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3.2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根据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学时数、耗材需求、指导教师情况等项目进行预算,报教学单位及实训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审核或审批,按照学校的经费管理规定支出和核销。

3.3实践教学教师管理建议。要在实训基地内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主要内容包括:实训管理员的管理与培训,实训指导教师的安排与培训、考核、评价,建设实训基地人才储备库等。

1)指导教师应深入实习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

2)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从事其它工作,不得私自找人顶替指导。

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重视劳动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技术劳动和公益劳动。

4)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①讲巿巿巿根据实习实训大纲和(方案)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实训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要求。②演—巿巿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③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技巧和程序。④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评—-每天或每阶段实习实训结束时要组织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纪律情况、实习实训(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操作水平等。评议结果可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依据。

5)负责分散自主实习的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时、定点给予指导和考核。

6)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在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结束时认真做好总结、交流工作,做好实践教学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4实践教学学生管理措施

1.学生应按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在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指导下,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与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要坚持写日志、记录,按时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认真撰写好实习实训报告或总结。

2.尊重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虚心学习、虚心求教,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有机联系起来。

3.分散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到达实习实训单位后,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制订好实习实训计划,并及时寄给负责本人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校内教师。认真记录,收集、积累资料,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或报告。

4.自觉遵守实习实训纪律。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职业素质训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检查、辅导、安保、督促、考核、评定等。

5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管理措施

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完成实习实训的全部学习和工作任务,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及其它作业或作品,并参加规定的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它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实训考核。

2.实习实训成绩按学生的实习实训态度、遵守纪律情况、小组(团队)或个人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或分散自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评语)、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实结或报告等确定实习实训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3.在评定实习实训成绩时,各专业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作业或作品、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等所用时间、所用精力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内容等表现水平、效果等,在各自实习实训(方案)计划中,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所占比例、考核评价方式。

6实践教学文件管理措施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方式,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就是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最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问题,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政治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存在着方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知识的应用等问题。其实,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多是这样做的,先把重点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一遍,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即使学生把知识记住了,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不透彻,不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社会开展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学习的需要,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