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教学 案例 应用 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医院校新生入学后必修的专业课程[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以基本概念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讲解,无法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学习感觉非常吃力。久而久之,会对中医学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中医疗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信心。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应用,可以起到上述效果,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一、结合课程内容,采用病案导入教学法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病例设计成PPT课件的形式,然后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大纲,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板块,再用整体观念对每一个相互独立板块之间的联系进行体现;利用目录导航形式,设计简洁、直观的课件。在课件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收集案例资料,比如阴阳五行、病因学说以及四诊八纲和治疗治法等方面的影像资料、图片;通过目录导航,把中医基础理论案例与影像资料、图片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文字、图示对案例进行阐释,而且还可以根据所需适当用大字号、加粗、不同色彩以及下划线等形式,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此来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涉及的课件风格,应当与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不仅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还可根据课程特点、内容等,对案例运用多种导入形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前期,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哲学基础以及思维方法等,其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建议采用讲述为主的案例分析法[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先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还要适当地穿插一些医学案例,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比如,中医领域所注重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上有异病同治之说,即不同的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中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在此过程中,应当适当培养学生们的中医思维意识和能力,案例的导入和应用,以问题导入为主。教师在讲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供他们思考,并且针对问题导入所选的经典医学案例,比如,病因之“七情内伤”方面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以“喜”为例提出问题。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那么喜乐情绪可导致人体疾病吗?此时,有很多学生想到了范进中举的故事,当问及如何治疗时,多数学生则回答不出来。此时,可讲授“以情胜情”治疗法,并导入典型的医学案例。比如,《冷庐医话》中提到一名江南书生,考中状元后因太过高兴而发狂,进而大笑不止。这便是中医所讲的“喜伤心”:一位名医故意欺骗他病重将死,结果治愈了状元的“喜”病。之所以会起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喜为心志、恐为肾志,根据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而水能克火,因此可用肾之志恐,治疗心之志喜疾。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导入该案例可以让学生们对情志内伤所致的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情志内伤特征、治疗方法等有很好的掌握,对五行生克的原理有理解。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就刚进入学校学习中医的学生而言,因相应的知识结构比较匮乏,不容易理解古代医案文字之艰涩,所以若按临床医案从理法方药等进行全方位讲解,必然会加大学生对案例的理解难度。因此,在导入病案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新课程要求,根据相关的理论对医学案例的适用性、语言等进行优化处理,必要时还要进行文学修饰,更为形象、更容易接受,就像在听故事一样,既要让学生感到中医非常有趣,而且还要让他们“钻”进来,自主地去学习。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案例的重点引入讲述、论证理论上,避免出现偏离主题现象。通过以上努力,才能使临床案例更加的通俗易懂、紧扣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基于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学生基本上对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概念、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组织学生以案例为中心,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当先准备好讨论的案例,比治则治法―“反治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通因通用”法,即可插入病案讨论。比如:明代名医王肯堂,在其八十岁高龄时患上了泄泻病,久治不能愈,邑中诸医也无能为力,数月后病情日渐加重,便写信给李中梓(也是一位名医),于是李中梓不敢怠慢、日夜兼程,终于得到病榻前凭脉审证,弄清病症结:即医生们认为该病是因为求年迈体弱,所以就多用补剂,然而越补越滞。王肯堂乃当世名医年事已高、德高望重,所以李中梓非常的为难。全面考虑以后,便如实说道:“公体肥多痰,当有迅利荡涤,能勿疑乎?”王肯堂同意李的观点,回答道:“当世之医,推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也。”于是李中梓出了新的医治方法:即用巴豆霜一味,结果王下痰涎数升,疾病被治愈了。根据这一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他们用现代语言对案例进行解释,重点把握病案所讲的中心内容。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设定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上述病案是哪种类型?王肯堂的病机重点是什么?李中梓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深?在该病案讨论以后,你认为该种治疗方法体现了我们中医理论和治病的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先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长发言,最后再总结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本文所提到的医学案例,可适时对学生进行中医方面的思维、医德教育,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展现出来。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比较枯燥和乏味的抽象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化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典型病例以及临床病例资料的应用,可以辅助教学,将原本非常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变得多样化、丰富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也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容易学生理解。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中,可将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导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常识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比如,六淫外邪致病特点讲解过程中,导入视频资料,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特征,然后再让他们将个人生活中的常识与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就会很容易理解“火热炎上,寒性致痛”的机理。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等合理地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图片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掌握课本上未涉及的相关知识。再如:阴阳五行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方式,对阴平阳秘以及阴阳偏盛或者偏衰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演示,通过阴阳运动动画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和具体,从而促进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消化吸收。此外,肝脏方面的功能讲解过程中,结合感冒后人体会怕冷、流鼻涕或者咳嗽等常识,就肺主宣肃、在体合皮以及开窍于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七情致病特征和要求讲解过程中,运用文学方面的典故辅助教学。比如,范进中举这一典型案例,“喜伤心、喜则气缓”;林黛玉结局时的“悲伤肺,悲则气消”等。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日常生活化中比较常见的知识,再用一些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辅地阐述复杂的基础理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加深他们的印象。

总而言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然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案例不能太多,以免出现本末倒置问题。

参考文献:

[1] 颜丙春,祝娉婷,卜平.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147, 149.

[2] 张婷婷,李琳.案例教学法对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作用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6):78-80.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经济学基础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2-02

经济学基础是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职业院校学生继续深造的必考科目。经济学基础课程理论抽象,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及图表公式相对复杂,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有不小的难度。案例教学法将生动的经济现象与抽象的经济理论相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的适用性

1.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理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张元鹏、刘文忻,2005)。案例教学于1870 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郎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根本性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随后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广泛采纳,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吴靖,2009),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在经济学基础领域的应用有待于继续拓展。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典型环境,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探寻解决方案,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程生动有趣。

2.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特点

经济学基础是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是经济发展规律的抽象概括,并且有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分析以及经济学特有的专业术语,与在校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接受起来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将生动的经济学案例和枯燥的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

3.职业院校新生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新生刚跨进大学校门,经济活动参与度较低,对经济学相关理论理解存在困难,但职业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案例教学法以生动案例为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王鹏飞,2010),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案例教学的引入

在经济学基础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将经济学的概念与案例如历史故事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经济学入门知识的教学中,选择战国时代吕不韦政治投资的故事,将其与经济学入门的知识巧妙结合,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包括板书、互动提问、理论讲解,还包括视频、图片、微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经济学入门课堂为例

(1)案例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及分组:职业院校金融专业大一新生,将授课班级进行分组,每6人一组,共6组。

教学主要内容:经济学基本前提、基本假设、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等。

教学目标分析:了解教学内容,能够区分经济物品与自由取用物品,运用机会成本分析生活中选择的经济含义,运用资源配置解释现实中经济行为。

重点、难点:资源配置、理性人假设和机会成本。

(2)案例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侧重于分组讨论、案例提炼、理论的提炼、巩固和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引入:通过让学生辨认世界各国的货币符号,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如何才能赚钱,历史上谁经商成功,在政治方面也很有影响力”,自然引出吕不韦的案例。播放关于讲述吕不韦传奇一生的视频,介绍其人物生平、思想主张、历史评价等。教师对案例故事结合经济学入门知识进行详细描述:吕不韦在韩国经商赚钱后来到赵国,面对投资有三种选择,每种选择带来的回报和风险都不相同,在同其父亲的一段经典对话后,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投资,后期进行了具体实施。

教师引导案例讨论:(1)案例的主人公?(2)案例的主题?(3)案例中谁贪婪?(4)案例中吕不韦的资金有多少?(5)案例中吕不韦对自己累资有几种选择?每种选择带来的利润是多少?风险大小如何?(6)案例中做出的何种选择?选择后如何利用手中的资金?问题涵盖了经济学入门的基础知识: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理性人,完全信息;资源配置,机会成本;风险收益。班级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每组请代表回答,小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对案例中涉及的经济学入门基础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3)案例教学内容巩固与提高。对案例及其涉及的理论进行回顾,对难点引入新的案例,如机会成本的概念引用了姚明选择体育的事例以及结合学生自身的内容,探讨其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从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并且能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三、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思考

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知识点揉进教学之中,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经济学基础的理论比较晦涩难懂,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案例的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合职业院校新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经济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经济学是应用学科的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对职业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案例教学对教师具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对经济学及相关学科有透彻地把握,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的前沿动态;能够在课程教学中驾驭案例及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教师更多地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在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职业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可以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S1).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发展,优势,必要性,步骤,细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基础课程之一,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精神、社会法律意识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和概念

在国外理论界,学者们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源于到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案例教学法才正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哈佛法学院前院长郎得尔(langdell)应用到法学教育中。随后,在军事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同时伴随着哈佛商学院运用案例教学法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与运用。在我国,案例教学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被一些高等院校的引入到部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充实。

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呢?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媒体,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剖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贴近现实,具体生动。传统意义上的理论讲授法是一种从抽象到抽象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则是以现实的有针对性的案例为内容,,结合更为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对法律基础中的犯罪未遂、犯罪既遂和犯罪预备三个知识点进行讲授时,如果仅仅将概念和其犯罪构成等讲解给学生,因三个概念本身就容易混淆,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时的困惑,而通过现实中的案例进行讲授,学生更直观的、立体的观察到三者的区别,也就更快的掌握了这三个知识点,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增强知识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案例教学克服了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性,生动具体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根据案例去思考,分析案例,从而产生问题,并试着去分析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中,将知识点掌握,从而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单方面的对知识进行讲解,是一种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容易造成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会比较消极,师生的互动性就差强人意了。而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案例全面的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独唱”,学生也不再是“书记员”,二者实现了良性的互动,教师发现了弱点得以改正,学生实现了理论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是利用了集体的智慧,更容易发现问题,开阔思路,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基础”课程特征和性质的内在要求。“基础”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正是由于其独特地课程性质和特征,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仅仅讲授空洞的理论知识,应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有针对性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这就内在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二)符合“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政治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必然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而且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大学课堂教学更需要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案例的引入无疑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课堂效果。所以,在“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该课程教学改革趋势的要求。

(三)符合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德才兼备”,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基础”课就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相关的知识的讲授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法制观,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地教学模式克服了以上了的困境。它通过有针对性的现实案例,在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潜移默化中,不但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三、“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步骤和注意的细节

(一)“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步骤

1、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更新教学观念,这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它,再结合理论讲授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取得教学实效;积极培养综合素质和课堂驾驭能力,要“能准确的提出问题,做出启发引导,最后进行案例点评和归纳理论;案例的精心准备,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和学生基本情况。

(2)学生的课前准备。案例教学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师生的互动,需要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学生应按照老师的布置,在课前,对课本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同时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介去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1)利用多种方式展现案例。经过精心的案例准备之后,就需要教师将案例展现给学生。我们应通过案例的展现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基础”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合适的方式将案例呈献给学生。对于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图文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学生表演等方式。案例展现之后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给学生们留出时间去自学与思考。

(2)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环节是案例教学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对案例进行剖析,对教学内容深化的重要过程。在案例讨论的环节,学生应作为讨论的主体,教师应起到及时引导的作用。在讨论案例时,需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作为主体的学生们自由的发表意见。但是容易造成偏离主题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与纠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案例的讨论环节,需要教师对于课堂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3)教师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经过学生的讨论发言之后,得到的意见与观点是比较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及时的评价与总结。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引导,也关系到学生讨论积极性的保持,所以教师在进行总结时,语言尽量要准确、简练、透彻、易懂,要更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的意见与观点,对正确的观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要进行分析与引导,使其能够更深入的去领悟和理解。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做具有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上文已经进行了阐释,但是不容否定的是案例教学法还是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案例教学法需要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是非系统性的,而同时“基础”课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基础”课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对“基础”课进行讲授时,应坚持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处于辅助的地位。只有在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后,在运用案例加以引导,这样案例教学法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2、选择适当的案例素材。案例素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笔者认为对于案例素材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标准:第一,要结合需要讲授的理论内容,选择最新的案例素材;第二,要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选择容易引起其共鸣的案例,例如药学院的学生,在讲述理想的时候就可以讲到一些药学家的成长历史作为案例,这样学生就会有很深的认同感;第三,要注意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必然应用于“基础”课的教学中去,但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积累,才能对其更充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蔡蓉英.论案例教学法的依据与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当代教学论坛,2008,(7):17.

[2]郑彩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基础课程;作用;应用

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各高校大一新生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重要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做到知法、懂法、用法。由于法律基础课教学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意义显著,更能增强其实效性。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的应用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学习效率。在法律基础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增加教学理论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中。

(二)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将社会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效应用到教学中,使得教学理论能够从案例中体现出来。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细心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就又培养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对整个案件场景进行复原,以此来更好的体会案件中的具体法律基础理论。学生在学习到实际理论的基础上,还会增强其在案件审判中角色定位,促进其在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从而促进社会法制建设的快速进行。

二、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准备

教师在准备案例阶段,首先要明确主题,拟定学生需要讨论和分析的问题,以及通过问题讨论之后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样教师才能面对突发问题和情况引导教学方向,控制教学节奏。此外,案例的内容应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对材料适当地删减或合并。

案例要具有典型特点,能够代表某一法律知识点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进行案例准备时,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要能够将法律基础理论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切身领会案例当中所涵盖的知识重点。此外,典型的案例还要暗含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发现案例当中的突破口,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也是案例教学法发挥重要作用的意一项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还要考虑案例的难易度。教学案例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相符合,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容易。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认识及掌握。

(二)案例应用模式

第一,辩论式。案例教学法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在于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辩论从而得到一定的思考空间,也为辩论式的案例教学提供相应的素材。通过辩论的过程,在最大程度上将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讨论式。与辩论式相同,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同样是需要提出问题,不同的是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作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这一章节时,其中有一节内容为“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力与义务”,根据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大学生具备的法律权利及应尽的法律义务”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自身对法律权利及义务的印象。教师首先可以根据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列举一些案例,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普遍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容量大、教学直观生动、易引起学生兴趣等教学优势,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设备的结合可以更进一步体现出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观察到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案例有着更深刻地理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在选择典型性案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新闻调查》、《道德观察》等相关的法治节目。

三、结束语

虽然近些年在法律n程教学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唯有针对学生实际和法律课程的特点,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发挥出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真正功效,进而促进法律基础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3-02

1 相关问题概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一种特定教学方法。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是建立在省教改课题――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的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旁听多位会计专业的教师授课过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在课堂与学生案例讨论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并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完成的。

2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2.1 案例教学法形象生动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学”主要是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理论基础学科,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设置、复式记帐的原理、借贷记帐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的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它是一门会计学入门课程,也是其它经济业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基本知识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些概念、方法和程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无疑会对刚入门的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2.2 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师生产关系,为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天堂,而真正的人才不是仅仅记住了多少前人已经熟知的领域,而是要创造出前人所不知的领域。如果大学的教育仍然建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里“教师满堂教,学生满堂听”,结果是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没了教师,学生就没了依靠。这种教学模式无凝对培养人才极为不利的,而案例教学法需要经历老师案例的慎重选择、师生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特别是课堂的精彩讨论过程既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关系,又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培养创造型的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2.3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凝集基础会计学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各个知识点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以一种真实情景为背景,对某一个或几个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的综合描述,并借助于图片,动画及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使人能等到某种启示的例证,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中,需要经历案例的慎重选择、课堂的精彩讨论和最后得出经典合理的结论或启示的三个过程。现以一个案例来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某律师事务所2012年现金收入6000000元,另有以下项目(单位:元):

2011年12月31日 2012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 97000 140000

预收账款 42000 21000

要求:计算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应为多少?在该案例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1)律师事务所的收入包括哪些内容?(2)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属于什么类会计要素?(3)资产类和负债类会计账户期初与期末的增减变动带来收入如何变化?(4)如何利用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这两个账户的增减变动确定该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

对于该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需要对整个基础会计学的所学的知识全面掌握才能透彻解决:(1)律师事务所一年的收入包括已实现的以现金收到的收入,还应该包括已提供服务但并未付现的收入,但不包括已提前收到但并未提供服务的收入,因为律师事务所对收入的确定按照我们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应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没有收到都应计入本期,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哪怕在本期收到,都不应计入本期收入。(2)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会计要素,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会计要素。(3)资产在本期的增加是由于收入实现的原因带来的,负债在本期的减少也是由于收入增加的原因导致的。(4)该律师事务所2012年服务收入=6000000+(140000-97000)+(42000-21000)=6064000(元)。

由此可见:一个案例就能把基础会计学中的多个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通过该案例既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收入的构成;又使学生掌握了账户所属的会计要素的类型;不同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结果将引起收入要素如何增减变动等。

3 案例教学法与“基础会计学”紧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1 “基础会计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经典案例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选择的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具有客观的存在性。(2)现实中的真实案例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指导性。(3)案例必须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4)案例必须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不能光案例没有案例研究的意义。而我们现实的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1)不顾教学对象及内容,盲目选择大型典型案例,既不形象生动,又缺乏针对性。(2)以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理论讲授,割裂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在必然联系。(3)片面强调案例教学的效果,忽视了案例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4)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到位,颠倒师生关系的情况时有发生。“基础会计学”中案例的选择难度更大,因为要让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学生在案例中理解这些带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抽象概念。因此,“基础会计学”应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更具感观性的案例至关重要。

3.2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改变“基础会计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懒惰,这种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对于没有会计理论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会计学的很多理论与方法让很多学生知难而退,入门的不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生动的案例再现现实经济生活,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为了理解复式记账法,就需要通过描述整个案例发生的全过程来理解复式记帐法的原理、要求及意义。案例如下:采购人员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并取得销售方开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显示价税合计117000元,其中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并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了这笔款项。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发生的过程,然后再确定该笔经济业务引起了两个资产类会计要素发生了增减变动,一个是原材料的增加,另一个银行存款的减少,在这里还要考虑一个增值税的问题,因为这是购进采料,采购方需向销售同时支付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因此,采购方共支付价税合计数为11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最后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XXX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

通过该案例既了解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资产类会计要素原材料账户增加、银行存款帐户减少及负债类账户应交税费(进项税额)同时减少;又理解了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再者通过专门的会计语言(会计分录)进行了记录,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

3.3 准确定位在“基础会计学”案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实现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学工作追求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不应该刻板地理解为由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

4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提高“基础会计学”和教学质量,建立贴近现实经济生活的高质量案例库,并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学能反映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社会现实,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史孝志.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高教研究),2006(6):707-708.

[2] 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55,78-80.

[3] 万宇询,阳秋林.基础会计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