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范文第1篇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也就是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的分析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论出一般的原理。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时,可以针对法律案例的内容和法律案例涉及的法学知识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法律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法学理论的精髓,又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应用所掌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教学涉及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法律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

当今世界,英法美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经验材料,学者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探究法律的渊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宜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案例分析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应该正视其优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推理能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打下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尚不具备基本的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相关法律课程时,虽然也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但仅是为了证实所讲的法学原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法律教学具有以下功能:①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研究,组织讨论,领会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学理论精神。②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众对象。教师在应用法律案例组织教学时要妥善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方面;学生作为法律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法律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法律案例的观点,相互讨论学习。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抽象法学原理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法律问题,探求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达到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法的步骤是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案例比较多,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分析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要点还未真正把握。主要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一是主体分析:涉案主体有哪些?二是法理分析: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三是责任分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四是启示分析:本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案例分析教学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Photoshop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平面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一、精心设计组织Photoshop案例

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为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所首创和倡导的,现已推广到许多学科的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关键在于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hotoshop教学的效果。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的Photoshop案例要新。随着计算机水平与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与Photoshop版本与功能插件的更新,所设置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和更新。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新的平面设计知识,掌握新信息,与时俱进。

(2)选择的Photoshop案例要有代表性。原理和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Photoshop的图层、路径等概念,学生往往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而设置的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所选的Photoshop案例尽可能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案例尽可能真实、具体,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从内心认可案例,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也就达到了 。

二、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要求

案例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授课,教师要介绍分析案例和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过程和步骤,对重要的知识点给予提示。这都要求教师熟悉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从案例的选取来看,选取切实可行的案例需要教师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案例积累,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案例的运用来看,需要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启发性、艺术性、科学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案例上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但是只有注重其流程并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大致是:设计教学案例一组织案例讨论一实现案例并总结。

(1)设计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模式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的完成来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案例的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创设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设计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正确理解案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把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②设计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案例要瞄准完成案例的主体―学生,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设计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应当是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这个高度。案例的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③设计案例要有代表性和实用性。教师要负责教学案例的不断更新,对以往的教学案例进行提炼和总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对学生掌握一个繁琐的应用软件大有帮助。④设计案例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并要由易到难地编排,最后通过课程设计,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例如在Photoshop选区的编辑与创建技巧中要体现出运用选择工具、菜单命令、快速蒙版、路径、图层蒙版、通道等手段进行处理的渐进性。

(2)组织案例讨论。组织案例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剔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以及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若干条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例如在制作宣传广告、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之前,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比较优秀的设计作品先让学生欣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优秀作品的布局结构、颜色搭配、视觉效果,以及这些作品所用到的设计技巧和创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制作出更为出色的个人设计作品。此外,教师要注意指导,必要时可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则,要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小组间还可以开展竞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实现案例与总结。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各种做法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既要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肯定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例如在进行案例“从通道创建选区”教学时,学生提出的用魔棒工具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解决得不是十分理想,那么教师在总结时就可以提出最佳方案,即使用通道来创建选区,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选择比较复杂的对象。通过教师层层深入的总结,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到平面设计人员需要很高的素质,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Photoshop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挖掘学生的优势、优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拨,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式教学,达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将学生上课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相长。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是案例教学法在新的领域的尝试,它是在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也为进一步提高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迈出了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王研.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59-61

案例分析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案例分析; 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97- 02

1 引 言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然已不符合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斯卡特金(1982)说过:“我们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特别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旨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做到这些,它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向知识传递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与信息的双向流动,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互动式教学法是个纲,案例就是里面的真材实料。

2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界定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早在1918年就在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运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曾被誉为该校的法宝。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李春意、陈洁(2011)研究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上,仅以“黑板+粉笔”为媒介,单纯采用纸质的教学素材,通过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来讲授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更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教学案例互动的多元互动因素。而广义的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之上,即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法,应在明确互动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典型的、具有时效性的、相关联的案例素材,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充分的讨论、辩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构建严谨的教学框架予以完善。

3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互动模式两极化

互动模式两极化是指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要不过于互动,要不呈现互动形式单一的局面。既然传统课堂枯燥、沉闷,互动式教学能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上,很多课程就变得游戏化了,在嬉笑怒骂中时光悄悄流逝,也未留下发人深省的观点,过于互动。也有的互动教学存在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了传统的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导致课堂上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学生仍随着老师的指挥棒思考,无发散性的的思维,无创新,不存在思想的碰撞,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只是“有形无神”。

3.2 缺乏有效案例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所选择的的案例质量,案例质量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成败。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很多老师都穿插了不少大小案例,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学生仍然感觉茫然,没有思路,考试结果很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分析下来,应该是案例选择不当,缺乏巩固新知识,综合运用旧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的效果,事倍而功半。具体来说,目前互动式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存在如下问题:① 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课堂上穿插的案例往往是随手拈来,只能反映某个阶段某个特定知识点上的问题,毫无拓展性和深度可言,再加上一问一答的低级互动模式,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根本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② 缺乏时效性和关联性。信息时代的都来,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不可否认以史明鉴,但这个时代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过时的案例对有限的课堂时光是个极大的浪费,一学期下来,案例之间再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各自为政,对学生系统性知识点的掌握无疑是有害而无利的;③ 缺乏实践性。目前,国内课堂上的案例大都是通过老师杜撰或者媒体被教师收集起来用作课堂所需,而并未像哈佛大学那样建立真实的案例库。消弱了学生的参与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面对媒体披露的事实成为了一名旁观者甚至是八卦者,往往不能对案例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深入的剖析,效果减半。

3.3 师生准备不足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课前将讲义下发,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做好总结陈词的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相关案例材料,网上检索信息,并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准备,甚至应该提前与同学交流,准备问题和观点,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准备不足,学生习惯了填鸭式教育方式,课前无任何准备,只想看老师如何表演,直接导致了互动教学效果无法凸显出来。

4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框架

从而,笔者认为,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放任自流,停留于美好的愿景中,应该形成规范的教学框架。

4.1 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不应是一盘散沙,随性而教,应该在开课之初就明确教学目标及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并采集真实案例资料,形成科学规范的案例库。

4.2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发挥。所以,在互动式教学开展中得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校园营造合作共赢的研讨氛围,师生间的联系不仅在课堂,并延伸到课外。

4.3 课堂讲授主要知识点

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仍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重要理论的讲述,明确相关知识点。

4.4 案例分析

按照教学目标和任务,精选切合主题的案例,同时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及关联性,争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提前作充分的准备,利用假期建立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形成的案例库,设定合理的问题,制作详细的教案,做好必要材料下发的准备,明确学生在参与课堂时需要的知识储备及必要的资料准备。并要求学生分组,就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当观点出现正反交锋时组织辩论,以实现围绕案例分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5 提供实践的机会

围绕案例分析在课堂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后,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调研,参与上市公司上市咨询课题研究,行业现状及未来等课题研究,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让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查遗补缺,结合实际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延续内涵,甚至有所拓展及发现,让互动教学在实践中继续延续。

4.6 主要知识点反馈

在围绕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及时总结关键知识点,拓展思维,提醒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总结及启示,同时教师也需要立刻做出点评与总结。

5 结 语

从以上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框架可知,不管案例分析多么的重要,它也只是整个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目标一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采用了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来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从网上下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一个个鲜活的现实故事,典型性、时效性、实践性非常强,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非常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把学生的学习从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时间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主动地“逼”学生去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课的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要在师生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投入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经常召开小组讨论,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请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性能力,极大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此外,在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心是异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案例库的建立,课堂的组织,课外的交流,及时的归纳总结等都是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因此,基于案例分析的互动式教学需要师生改变传统观念,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方正松. 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8-140.

案例分析教学法范文第4篇

经济法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等.为此,所选取的案例应具备两个特点:一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二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精选案例、丰富教学形式、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有机融合这三种途径能够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有效途径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经济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经济法集经济知识与法律知识于一体,对于培养兼具法律和经济知识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学好经济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从实用角度来说,学好经济法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诸如会计证考试、会计师考试、经济师考试等各种从业资格考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为此,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往大多采用理论讲授法,尽管也能收获一定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和前者相比较而言,效果略胜一筹.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吸收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大地提高经济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学习经济法的各项目标.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为此,应积极总结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实施.

1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个舶来品,发起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又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最初传入我国时更多地被用在医学、工商管理等领域,近年来逐步在高职高专经济法课程中开展.总结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对于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讲授法采用满堂灌输的方式,即“填鸭式”,枯燥、单调,学生被动听课,教师主动热情,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强,而且“讲授法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财经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却是不合适的”[2].案例教学法则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因其注重师生间互动、全员参与、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因此被调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案例、发表见解、开展辩论,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均在此过程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满足,由此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境界.

1.2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在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多种综合能力,诸如智商、情商、知识、沟通、表达等做人、做事、做学问诸多因素.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发言等形式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案情的层层展开锻炼了逻辑理性思维,提高了思辨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由于既缺乏法律基础知识,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更难.经济法的案例是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一个案例往往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法知识是如何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经济法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最后,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而言是一种动态、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搜案例、课上讨论案例、课下总结案例,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找答案,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1.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懂法的从事经济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沟通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是应用型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案例教学法为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当一个案例展示以后,学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寻找案例所涉问题的解决之道,如此循环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合作交流的技巧,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包容他人,采纳别人意见,慢慢地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

1.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传统的教授法可能仅仅需要几本教科书就足够了,然而案例教学法却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成功地开展一节案例教学,除了对案例本身了如指掌外,还需要在与案例相关的前前后后程序上下功夫.案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的挑选和使用是非常严格的.教师不仅要储备丰富的经济和法律理论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储备大量的案例材料,有能力对案例进行高质量地甄选.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用“一碗水”满足学生所需的“一滴水”.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经济和法律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熟练地驾驭课堂,正确地引导和点评.这些无疑对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来说都是很大地锻炼和提升.

2案例的特点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本身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挑剔的.这关系到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投大学生“所好”.

2.1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尴尬的现象,案例本身形象、生动,吸引人,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是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大相符,联系不密切,学生就会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要了解的知识点反而不能理解,案例讨论完以后,想要学习的知识点没有学到,反而增加了其他知识点的迷惑和不解,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也颇受影响.因此,所选取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与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联紧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案例的使用要能达到明确的教学目标.

2.2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对于既没有法律基础又没有社会经验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是“高大上”,学生感到高深莫测,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与自己的生活空间距离太远,甚至排斥、拒绝、厌恶.如今的大学生多是90后,甚至00后,思想新潮,喜欢新鲜事物,对于时下流行的事物接受得快,如果选取的案例年代久远,不入时,不入世,那么就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事倍功半.然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却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很深的体会.学生普遍反映经济法“很难”“不懂”.笔者坚持长期使用简单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后,学生反馈不错,“能明白了”“没那么难了”.例如,“美味鸡爪”“卤猪蹄”等是很多大学生喜爱的零食.可是最近关于过期冷冻“鸡爪”“猪蹄”的话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新一轮的担忧.有的冷冻食品生产日期甚至在四五年前.“美味鸡爪”的零食还敢吃吗?这样的案例一经使用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作了一期这样的节目“冻品走私大案追踪”,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在播放视频之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进入情境,“本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信息?”“本案例反映了怎样的法律信息?”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慢慢地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提出疑问、寻找答案,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热烈讨论,争相发表观点,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很多,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的经济法现象和事例的良好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途径

3.1精选案例,做好案例的搜集与取舍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数不胜数,如何在众多的案例中选取适合教学的、适合学生实际的,这并不容易.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业余时间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哪些案例可以用,哪些案例不适合用.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是有效的手段.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经济与法》等栏目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来源.身边的事情更是很好的素材.注意选取简单的、有代表性、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课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争夺大战”案例能够使学生对于《商标法》这一节的知识较好地领会和掌握.王老吉和加多宝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饮料品牌,对于学生来说,喝哪一个品牌的饮料纯属喜好,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关于利益、信誉、名誉甚至输赢等的大事.两个品牌为什么会“打起来”?首先,这样的案例一经使用就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状态,融入课堂气氛当中,不至于感到茫然陌生.其次,本案涉及的“王老吉”商标到底归谁所有?“王老吉”商标本是广药集团的,加多宝集团是该商标的被许可人,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巨额营销,“王老吉”商标从价值寥寥飙至千亿之巨,此时,广药集团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可否无条件收回商标许可?商标在许可使用期间因被许可人的宣传推广所产生的增值价值,应如何分配?王老吉应如何应对此次商标大战,以实现更好的发展?教师可设计诸如此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针对性强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丰富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例如课堂讨论法、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旁听庭审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3].其中,教学模拟法庭、法律咨询和旁听庭审这3种形式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值得花大力气做实做好.1)课堂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课堂讨论案例环节.在讨论前教师要把问题抛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讨论,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把控讨论的时间和方向,不能让学生跑题,离开了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收场,圆满地结束课堂讨论,完成教学目标.2)旁听庭审法.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很好的形式.相对于坐在教室里学习,学生更喜欢到户外、校外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适合学生的、典型的简单案例,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诉讼的真实过程,增加社会阅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旁听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研讨,让学生对所见、所听、所想充分发表见解,联系书本知识表达看法,教师总结点评,这样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旁听庭审活动,经济法课程可以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模式,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与校外实践基地搭建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内外的通力合作下努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3)教学模拟法庭.旁听庭审是第一步,模拟法庭是第二步.模拟法庭更能凸显人才的应用型能力.在旁听庭审活动开展以后,教师可适时组织教学模拟法庭活动.这个活动比较难以开展,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能力的大考验.但是活动一旦举办成功,会给师生带来很大的锻炼和提升.因此,无论有多么费时费力费事,都值得认真去准备、去做好.模拟法庭给学生以实践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模拟亲身经历案件诉讼,强烈的融入感和角色参与感给学生以震撼,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中,教师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场地的选择、案例的选取、角色的分配、台词的设计、学生的辅导、过程的把控、时间的掌握和场面的维持等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辛苦付出.4)法律咨询.由于学生的知识所限,真正到社会上为老百姓进行法律咨询不太现实.但是,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律咨询活动.这种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让学生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这同样也需要角色扮演.一些学生扮演法律工作者,一些学生扮演有法律疑难问题的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秩序地开展法律咨询模拟教学.当然咨询的法律知识都来源于经济法课本,不能脱离课本,天马行空,否则的话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脱离课本、脱离大纲的法律咨询活动会很不讨好,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颇受学生的欢迎.它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3案例教学法与理论讲授法有机融合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各具优势,各有千秋.案例教学法虽然灵活生动,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利用案例教学法,“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关键是一要处理好所选案例与经济法原理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案例的特殊性与原理的普遍性之间的关系”[4],而对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是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才能夯实基础.另外,理论讲授法能够使知识点形成系统化,有条理,有逻辑性,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不能过分强调案例教学法,而忽略了理论讲授法.理论统领案例,案例支撑理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经济法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因其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了师生的人才培养意识,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经济法人才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经济法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为此,教师应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完善案例教学法,以推动经济法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8(4):56-57.

[2]刘晓善.财经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9(10):137-138.

[3]邓乐.浅谈案例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107-108.

案例分析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溯源至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兰代尔教授的判例教学法教学改革,首次在教学中使用判例集代替了过去的教本。判例教学法以法院判例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迎合了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为法律渊源的特点。因此,判例教学法逐渐确立了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被美国法学教育的精华[1]。判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借鉴此种教学法科学合理的部分,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背景和成文法法律体系,形成了适合我国法学教育环境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概述及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解释成文法内容以及利用法律分析研究案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它的表现形式以抽象的概念、制度、规范等为主,对于实践经验的在校生来说要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而案例分析法恰恰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把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抽象枯燥的经济法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有趣。所以,如果可以成功地将案例分析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能力型、素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引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案例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近发生的现实案例,并在课前把案例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启发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思考分析案例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形式难学生展示相关案例。因为多媒体教学具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多、故事情节有趣等特点,将案例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故事情节充分展现出来,很受学生欢迎。案例可以从《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普法节目和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民商法律网等网站中精选出来。

(二)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选取的案例通过思考后相互之间分组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此外,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提示、设问、强调、举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营造轻松愉快的讨论气氛,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结果

经过热烈讨论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对于案例讨论的观点,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面的点评。教师点评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出正确的案例分析答案,强调学生应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明确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及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评讲案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相关法律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相关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四)撰写分析报告

经过思考讨论、总结分析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通过撰写分析报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案例中有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自己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而此类课题研究应用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反过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选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是紧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真实典型的、新颖,案例选择不仅仅限于教材、网站、电视的间接材料,最好能通过深入司法系统实践锻炼而总结归纳出直接的案例,使所选案例更具有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要向学生给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所有案例分析有法可依。总而言之,案例筛选应遵循以下原则:1.案例要具有现实意义;2.案例的难度应该适中;3.案例具有教学价值。

(二)合理安排案例

教学时间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占用时间比较多,而经济法课程内容复杂、课时量较少,学生很难掌握案例中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注意控制时间,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时应围绕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便学生有更宽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案例演示法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案例,刺激学生的视觉,将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信息双向沟通的效果。目前,高校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其表现形式或者以讲授理论为主,案例教学只是例证作用;或者以案例为主进行课程理论的讲解分析。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可以采用引导、指导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来扩展学生思路和启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采用提问、设问、反问、提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学应主导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学生讨论过于激烈兴奋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讨论过于沉闷,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教师则要通过引导、启发来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展开讨论,调整课堂气氛;学生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帮其理顺。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的案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表达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达到较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由学生通过饰演案例中的角色充分体会法律在现实生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取此种方法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好案例剧本、道具、布置简单的模拟场景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体会法律在生活的魅力和意义,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

与讲授法要有机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整体组织和掌控,能较好地解释分析法学概念、原理和法律条文,它最大的优势是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启发、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它从生活实际入手,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有机结合,把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巧妙地渗透到案例教学当中的同时,又把典型的现实案例融入到法律理论知识中,真正做到以例激趣、以例明理、以理析例、以理证例,两者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上述分析,特设计以下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中,可在课堂上引用导入案例,即启发性案例,通过案例情陈述提出相关法律问题,学生可带着问题边听取教师讲授法律知识,边结合案例思考问题,法律知识点学习完毕后再回过头来分析案例。比如,在讲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内容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前可导入如下案例:果农张飞与水果批发市场的个体商户王刚签订了一份蕃茄购销合同。合同规定7月底以前交货,张飞因家中有事不能如期交货,决定8月3日办完事后交货,不料8月2日天降冰雹,蕃茄被毁,故不能交货。这种情况下张飞要不要承担违约责任呢(提出问题)?案情陈述完后向学生讲解违约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当学生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后,导入案例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教师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分析,学生便可以轻松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了。

四、结论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一种比较适合当今教学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也体现了诸多的优势,但对教师在案例选择、课堂组织和掌控、多媒体的运用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不断深入调研、参与实践才能筛选更多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讲解,弥补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成伟,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0:156.

[2]舒胜.高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职论丛,2011(9).

[3]杨春娇.工商管理类经济法课程安全教学法的探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