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袁隆平;科技伦思想;意义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名字扬遍了全世界,缘于民以食为天。他的“东方魔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常言说:“救人命,胜造七级浮屠。”而袁隆平救的是全人类。他把“拯救世界饥饿”作为发展农业的最高目标。仓瘭实而知礼节。一个国家要想稳定发展,繁荣进步,首要前提是必须让国民填饱肚子。自从袁隆平埘水稻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就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福音。2005年8月,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说:“袁隆平所做的贡献,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予世界。”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介绍袁隆平当上外籍院十的原因是:“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吃饭问题。”

一、袁隆平的科技伦理思想形成的基础

(一)礼会基础: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袁隆平培育二系杂交水稻的时间,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人吃人的年代和的政治冲击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伦理蕴含在“又红又专”的要求中,而技术伦理与“征服自然”的活动密切相关。袁隆平就是在这种“政治挂帅”的氛围中,伍这种科技伦理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科技伦理思想。他曾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l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二)文化背景:稻作文化

中国的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文明古国,稻作文化是组成其文明史的丰要内容之一,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成果汇成了中国的农学国粹。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东汉的《四民月令》、郦道元的《水经注》这些史料都记下了我国稻作文化的源远流长,说明我国的农学技术也和其他的科学技术一样曾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袁隆平正是在这种稻作文化的熏陶下开创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新篇章。

二、袁隆平的科技伦理思想

(一)赶走世界饥饿,为全人类造福

为全人类造福是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也是袁隆平政治觉悟的高度体现,袁隆平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解决了当时有关国计民生的迫切问题,体现了科技的社会价值。

而对饥饿,人们唯一愿望和最高愿望就是吃顿饱饭。袁隆甲目睹了饥饿的场景,决定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他不懈拼搏,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给中国人的生存带来了希望。

他用技术征服了自然,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饥饿问题。当时,不仅仅是中国乃至全人类都承受着饥饿的恐惧。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高的追求。赶走世界饥饿,为全人类服务。正如国际水稻研究所原所长、印度农业部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对袁隆平院士评价:“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冈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二)根在中国

袁隆平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袁隆平曾经谢绝了世界不少著名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坚持留在自己的祖国做研究。他说:“我的根在中国”。当荣誉满载而归时,他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当美国经济学家布朗质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时,袁隆平乐观且自信的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中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并且中国人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是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的,袁隆平用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

(三)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权威

袁隆平认为科学发展需要理论作基础,作指导,但它不是权威。袁隆平的实验不是在盲目中进行的,也不是完全凭经验的试试碰碰,而是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的探索性研究,但当时流行的权威是米丘林和李森科的“无性杂交说”,学说认为水稻作为白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认为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切。他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水稻杂交育种的新理论,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袁隆平发现杂交优势现象,是从不盲从权威开始的。虽然他也曾遭受了几千次实验的失败,但他决不气馁,他要从实践中寻找真正的权威,在有性杂交理论指导下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最后当之无愧成为世界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实现了他的“禾下乘凉”梦。

(四)探索要执著,创新无尽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专注和热爱的写照,几千次的失败,几千次的爬起,这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源于对科学的执著。

面对水稻单产从600公斤到700公斤再到800公斤的飞跃,袁隆平在被问及经验时说:“搞科研要会提问,要敢质疑,不要迷信权威,质疑是科学的生命,我这个人,水平不高,但我有一种认识,就是不断的创新,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创新,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质。”

进入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仍有老骥伏枥的精神,希望2010年能实现900公斤的目标,并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水稻的产量在变,但袁隆平的执着探索的精神没有变,这种精神就是不断挑战,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由于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的不断创新和艰苦创业,才使得中国拥有了一项能持续领先国际水平至今己25年之久的农业技术——杂交水稻工程技术。“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索永不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写照,这也是我国杂交水稻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所在。

(五)团结协作,攻克难关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与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科技发展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同样需要这种协作精神。

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在“863”计划开展中,他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而是提倡协作组要团结协作,因而很快出了成果。他为了促进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某些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他还经常通过学术交流来开阔眼界,互通心得,取长补短,来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

(六)科技与资本相结合,科研经费另辟蹊径,取财有道

资本是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资本,科技研究无法进行。然而,科研经费不足已是普遍的社会现实。

科技研究需要资本作后盾。“隆平高科”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个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份公司,这为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科研经费的保障排除了后顾之忧。

(七)曲线致富,利用科技充分发展农业

曲线致富是指把一部分土地用来种高产水稻,保证水稻的产量供人生活,而剩余的土地改种其他能赚钱的农作物用来致富。水稻的大量生产,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价格降低,水稻可供饱,但不致富,所以降低了种地的积极性,造成农民大量流失,粮食产量可能大减,恶性循环,这样又回到饥饿。袁隆平提出“曲线致富”,既可以保证粮食的产量,又可以致富,又保护了土地使用。同时他也希望依靠科技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至少能够让50%的农民走出田头。农业发展改变着社会生产结构,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富强。

(八)淡泊名利,舍“财”取“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和宁静,就是一个科学家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害,始终保持严格的科学精神。

不管住上“为秋风所破歌”的澡堂,不管“三不稻”和“5.18”事件的恶意攻击,不管多次荐举没有评上院士,却全票通过了美国外籍院士的评选,不管发多少奖金,不管给多少职务,不管天上的星星以其名字命名,不管证券市场以其名字为品牌等等,这些袁隆平都不为之所动,以不懈追求待失,以平常之心看得。他身价一千多亿,却是中国的赤贫者,这真是“梅花本高洁,香自苦寒来”。

真正的科学家看重的是“才”,而不是“财”。他把奖金捐给了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为农业科技持续发展培养接班人。在培养人才上,袁隆平认为要多渠道慢慢培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靠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是培养不出高素质人才的。他淡泊名利,但不消极。这是科学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九)身体棒是科技发展的本钱

这是袁隆平独到的科技伦理思想。生命是革命的本钱,同样也是科技发展的本钱。人没有生命,哪来的科技发展。袁隆平说:“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身体要好,身体棒棒的,才能谈理想,谈奉献。’对于当今社会,人只关注其社会性存在,却忽略了生命性存在,而一旦失去了生命性存在,社会性存在也无意义可言。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第2篇

   袁隆平个人事迹优秀作文

   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禾河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灌溉世界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

   袁隆平个人事迹优秀作文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战争的威胁中度过的。那时的他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处逃难。

   年幼的他不懂,为什么我们中国要受欺辱?为什么我要东奔西走?为什么中国要忍受饥饿和贫穷?等到袁隆平高中毕业,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稳定了,但在他的学业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难。上了大学是好事,可是学啥?父亲的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走入仕途,升大官,赚大钱。可袁隆平不乐意呀,他不喜欢钱,偏偏喜欢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归宿,在别的孩子把赚钱当成理想时,他却对鲜花,绿草,果树有着异常的向往。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1949年,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农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湖南农校任教。在那几年,他边教课边学习,不光给学生提问题,更喜欢给自己提问题。课堂外的他,经常埋头在田野间,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灾害来了,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人们有的饿死,有的病死,就连袁隆平的身体也有些撑不住。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愁得连觉都睡不好。在当时,杂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很多人都觉得袁隆平在痴人说梦,可他偏偏不服输——“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人民挨饿的景象就是他的动力,他迈开双腿奔走进田野,去寻找那从未有人见过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着大太阳,脚踩在烂泥里,弯着腰一点点地观察、寻找,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可这仅仅是第一步。实验,观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潜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为了可能。

   袁隆平个人事迹优秀作文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平个人事迹优秀作文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第3篇

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说自己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深受杂交稻惠泽的中国农民,用生动而朴实的语言称颂袁隆平为 “米菩萨”、“米财神”;在印度尼西亚农村的庆丰收典礼上,成千上万的农民们手捧金色的稻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灿烂笑容,在此起彼伏的稻浪中齐声高呼:“中国人万岁!”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早在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由衷地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就在新中国成立同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后调整并入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讲授俄语、植物、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课程。在安江农校长达18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就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抗争。

然而,从传统理论讲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爱思索的袁隆平把眼光从教科书移到了田间。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袁隆平失望了,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但也惊喜地发现自然界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水稻和其他异花授粉作物一样,具有杂交优势。于是,他跳出水稻“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开始了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64年7月的一天,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的种子。

在水稻开花的时,赤日炎炎之下,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田间辛勤研究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他心爱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头一棒”: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多株珍贵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人全部拔除毁坏,几年的心血被毁。袁隆平忍着悲愤,在一口废井里找到5株秧苗后,才算松了一口气。他就二话没说继续坚持试验。

然而6年过去了,他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水稻不育系。苦苦思索的袁隆平决定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1970年11月,他终于在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找到一株雄花败育株,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袁隆平欣喜若狂,因为这使杂交水稻的培育找到了突破口。

袁隆平将金子般珍贵的“野败”材料迅速分发到全国30多个科研单位,进行协作攻关,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个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以扩大选择概率。到1975年,随着杂交水稻各种难关的相继攻克,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从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亩增产20%左右。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也赢得了极高的荣誉。

禾下乘凉的梦想

在水稻育种科学领域已成为巨人的袁隆平,一直有个在稻穗下乘凉的梦想,就是水稻长的比高粱还高,比扫帚还长,籽粒比花生还大。

杂交水稻虽然大幅度增产,可袁隆平发现还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就又开始了新的攻关。这时,朋友劝他说:“你已成了著名科学家,万一搞砸了,岂不坏了名声?”他认为,搞科研如同跳高,新的高度你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不算什么。

1987年,水稻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经过艰苦努力,8年后,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平均比三系杂交稻亩增产5%~10%。

马不停蹄的袁隆平,这时瞄准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培育超级杂交稻。

超级稻计划是个国际大难题,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搞了十几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中国“神农”袁隆平实现了:“2000年亩产达到700公斤;2004年亩产达到800公斤。2010年亩产要实现900公斤的目标,到那时,6000万亩地要产出8000万亩地的粮食,将为国家节省2000万亩土地。同时,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从现在的3000万亩扩大到2亿亩以上,增产的粮食要多养活一亿人口。”

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年近80的袁隆平并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仍然奋斗在科研的前沿。

为了世界人民都吃饱饭

上个世纪有份国外的《谁来养活中国》的“醒世报告”。认为到21世纪初,中国为了养活10多亿的人口,粮食问题将威胁到全世界的粮食供应。

面对世界的不安与困惑,袁隆平以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回应了这种担忧,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美国普都大学教授、四届美国总统农业顾问汤・巴来伯格钦佩地说,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可贵的时间,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使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多年来,袁隆平怀着“造福世界人民”的宽广胸襟,7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多次举办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30多个国家培训技术骨干500余名。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在袁隆平的办公室里,有张他与一位菲律宾农民的合影,照片上,捧着沉甸甸超级稻的农民紧挨着袁隆平,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以前菲律宾水稻亩产只有200多公斤,当使用了中国的杂交稻、超级稻技术后,亩产达到了700多公斤。

袁隆平很高兴自己交了无数的外国朋友。他说:“不能让第三世界的农民兄弟没饭吃啊。”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选育的杂交水稻,已经撒播到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遍地开花,成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福星”。

“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谁想种都可以,而且越多越好!”袁隆平感动了世界,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在农业界的最高荣誉“世界粮食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袁隆平在世界粮食安全和拯救饥饿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被全世界肯定!

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袁隆平带给他们的惠泽,很多人在告别饥饿的同时记住了袁隆平!1999年,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从此带着荣誉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

千亿富翁追求平常生活

10年前,“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身价超过了比尔・盖茨。“2007湖南富豪500强”上袁隆平又以超过1000亿元的身价当选名誉首富。对于千亿身价,袁隆平表示:“我把这个看得非常淡薄,我现在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我的研究上面。”

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这个不为钱而活着的人,反而世人认为是最富有的人。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他还有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身价千亿的袁隆平买东西为何最青睐“便宜货”?相伴30年的老伴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莞尔一笑:“他的钱都捐了。”据悉,袁隆平先后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全部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植科研项目和科技人才。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乘飞机可以坐头等舱,但他从来都是买经济舱的票。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的票。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

他对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每到闲暇时,袁隆平总爱和妻子来个二人小提琴合奏,自娱自乐。他谦虚地说:“我充当的是南郭先生,拉得不好,但我什么都会一点儿。我不是书呆子,我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它能把你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

农民和总理都惦记的人

相传五六千年前,一只丹雀嘴里衔着一支九穗的稻子落在地上,恰好神农氏看见了,他马上捡起来播种,从此人类有了饭吃。

中国农民把袁隆平比作中国现代的神农。“天然杂交稻”被这位“神农氏”发现了。认为这株“天然杂交水稻”就是丹雀衔来的。1976年开始,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由湖南向全国普遍推广;1979年开始杂交水稻向全世界推广。有了杂交水稻,每亩水稻增产最高达93%。

情感朴实的数亿中国农民,认定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造福于天下芸芸众生,对袁隆平心怀感激和敬重,有人这样评价袁隆平:学者和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当学者穿越了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

2005年8月,总理来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视察。当温总理得知当天是袁隆平的生日,便微笑着对袁隆平说:“今天是袁老师的75岁华诞啊,意义不一样,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祝你健康、长寿。”说罢,拉着袁隆平的手,走到青翠的灌木丛前,亲热地与袁隆平挽着胳膊合影留念。晚上,总理派专人送来了生日蛋糕,祝贺他75岁华诞。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第4篇

近日,袁隆平院士领导的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又有新的突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亩产900公斤的有苗头的新品种,可望在2010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目标,这对于全世界人民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袁隆平院士说:“我的梦想是杂交水稻在2010年实现亩产900公斤,另一个梦想是让人们实现我的禾下乘凉梦,我的水稻要长的象高梁一样高。”

“暴富”缘于贡献

1998年,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一条新闻,当时我国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项目――“袁隆平”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这次评估是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通过210天的工作,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得出的。“袁隆平”品牌价值超过了当时的比尔・盖茨身价。袁隆平被称为湖南省的“名誉首富”,他笑着对记者说,“我的品牌值1008个亿,但这都是虚的。”

2000年,中国第一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2008年,名誉董事长袁隆平再次获得70万份股票期权,加上之前持有的250万股隆平高科股份,以当时市值计算,袁隆平身价已经过亿。2008年4月14日,隆平高科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披露,隆平高科拟授予激励对象1575万份股票期权。据隆平高科公布的数据,名誉董事长袁隆平将以70万份激励股权而超过董事长伍跃时的65万份激励股权,从而成为获授激励股权最多的人员。

似乎,袁隆平院士“暴富”了,但是我们来看看他的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忙的“农民”,他在田间辛苦工作了50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1986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向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了5%~10%。当全国农业界的兴奋还没有离开“两系法”,袁隆平又提出超级杂交稻分阶段实施的战略目标:把塑造优良的株叶型与杂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选育技术路线。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2004年,800公斤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第三期小片试验田达到900公斤。

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时袁隆平院士也赢得世界的尊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多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印度、越南等国家培养了一批杂交水稻的专业人才。从1981年至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机构共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袁隆平也先后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发展很快,已应用于生产。2004年越南种植杂交水稻65万公顷,印度为56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5~2.5吨的效果……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袁隆平带给他们的惠泽,很多人在告别饥饿的同时记住了袁隆平!1999年,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从此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翱翔。

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淡看荣誉和金钱

袁隆平出名以后,尤其是隆平高科股市上市以后,在一些人眼里,袁隆平很有钱!一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也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但事实上,他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子。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袁隆平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他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湖南省农科院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并且,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头等舱,但他从来都是买经济舱的票。有一次,买机票的同志考虑他工作连轴转了几天,为了让他在飞机上休息得舒适一点,就买了头等舱的票。登机前,他才发现是头等舱,硬逼着送行的秘书退掉头等舱,换了经济舱。

向来对自己很“小气”的袁隆平对别人却一直乐于尽全力帮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并且,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1981年,袁隆平获得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得了10万元奖金。生活并不富裕的袁隆平回来后自己却只留了5000元,其它都分给同事、同行了。此外,他还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慈善事业。

有人这样评价袁隆平:“学者和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穿越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

国际上这样评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杂交水稻是在脱离了西方这个所谓农业科学源头的情况下,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成果,而袁隆平给中国解决贫困与饥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但谈起自己获得过得那么多荣誉,袁隆平却总是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他给记者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这下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仇富不仇袁隆平

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事业的贡献,对中国人民乃至对世界人民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世人所称道和无比尊敬的科学家,在对待名利地位时竟然能如此淡薄。在对待金钱上,竟然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个大功至伟,被农民兄弟们称作“米菩萨”的工程院院士,竟然毫不在乎那么多令多数人所“垂涎”的世界级奖项,又使多少人为之汗颜、脸红。

仇富不仇袁隆平,有论者认为这表明被中国部分精英所“妖魔化”的“仇富论”已经破产,国人仇的是具有不正当来源的财富持有者,而不是袁院士这样依靠智慧、双手和脚踏实地挣钱的“富人”。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据此认为中国公民并不仇富,就有些言过其实了。这个国家像袁隆平一样依靠合法劳动获取财富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通过个人聪明才智以及勤奋和掌握机遇的能力从而发家致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网友们对袁隆平院士那样的礼遇,或者仅仅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礼遇。这倒不是说网友们搞双重标准,而是网友们无法判断究竟谁的财富是合法劳动得来的,谁的财富是靠蝇营狗苟窃取的,除非像袁隆平那样,被公众公认为所付出的远远超过所获得的。

关于袁隆平的作文范文第5篇

9月7日,袁隆平迎来了自己的80岁大寿,他壮心不已,称90岁时还要向亩产一千公斤攻关。他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安江农校57届毕业生与袁老师合影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袁隆平从1953年跨出西南农学院的校门,就被分配在安江农校任教。他初登讲台,教的并不是自已在大学所学的专业,而是俄语课。第二年起,才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担任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1967年。袁隆平在试验田介绍雄性不育水稻。

1965年和1966年,连续两年的水稻扬花期(6月~7月),袁隆平和妻子邓哲在学校的稻田和附近大队的稻田里,前后共检查了14000余个稻穗,又找到了5株雄性不育株,并进行了栽培和研究。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这篇论文的发表,不仅象征着这位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吹响了水稻领域绿色革命的号角,而且意想不到地引起了国家科委九局赵石英局长的重视,并发来了公函。

雪峰山深处,农校教师挑战世界难题。

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里第一次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这标志着我国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始。但因为中国当时受到国际社会的封锁,被排除在国际联合开发农业资源的合作国行列之外,袁隆平在没有任何科研机构的支持,没有任何研究经费和捐款的情况下,在条件简陋、信息封闭的偏僻山区,孤身一人与国际育种专家站到了科研竞赛的起跑线上。

工作和生活中的知音

同样在1964年,34岁的袁隆平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邓哲。邓哲比袁隆平小八岁,五年前是他讲台下的一名学生,因家庭出身不好,迟迟没找对象。经热心人撮合,这对有着共同事业梦想的青年人走到了一起。1964年春节期间,他俩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命运让这对原本的师生结合成一对恩爱夫妻,邓哲敬慕袁隆平的才华和实干精神。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与助手李必湖(左三)等在实验室研究秧苗

在70年代那个动乱的特殊时代,“天灾”和“人祸”都没有动摇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年前那封发自国家科委的公函意外地让他避免了一场灾难。另外,为了加快杂交育种的更代繁殖,袁隆平师徒如候鸟般追着季节南来北往,足迹遍及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的黎寨和苗寨,经历了地震和洪水,非常艰辛。

荣获特等发明奖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和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也是讫今为止惟一的一个特等发明奖授奖仪式。袁隆平从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手中接过了奖章和获奖证书。1980年和1981年,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先后转让给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和卡捷尔公司。这是我国第一个转让国外的农业专利技术。从此,杂交水稻技术走出了国门,开始向世界传播。2007年有7个国家推广杂交水稻面积超过3000万亩,比当地良种增产20%~40%。

1976年4月。袁隆平在海南基地给南繁科技人员传授技术。

1970年,袁隆平师徒在海南岛又有了重大发现:一株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野败),得到了三粒比金子还珍贵的种子。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稻”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成功,预示着我国应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时刻即将来临。到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开来,袁隆平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1988年和助手在田间

“三系”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后,袁隆平又开始寻找新的突破,提出了育种从“三系”到“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被世界农业科技界称为“袁隆平思路”。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入“863”计划生物工程项目。一直到1995年,袁隆平郑重宣布:“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这把杂交水稻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让袁隆平以第一功臣的身份摘取了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杂交水稻在生产实践中的增产优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985年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了袁隆平发明和创造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这是他荣获的首个国际大奖。之后他又获得了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尔夫奖”、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等16项国内和国际大奖。

2006年。在海南三亚基地打气排球。

袁隆平爱好广泛,近几年来喜欢打气排球,而且是主攻手,特别得意自己跳起来叩球的成功率。他喜欢下象棋,也看别人下棋,热心为弱势一方出谋划策。他喜欢游泳,年轻人都赶不上他的速度。

1991年3月16日,总书记视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