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道德意识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地区

新疆是一个地域广阔、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新疆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满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现阶段以信奉伊斯兰教者居多。笔者通过对新疆部分民族高校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其道德意识中既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也深深地受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概况

(1)理智对待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各项改革举措开始触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个人、本民族的命运是与祖国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爱国热情尤为强烈。这说明今天的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有了一份忧患意识,具备理性冷静思考的能力,对祖国、人民的爱,充分表达了其参与性与敏感性。

(2)多元化、多样化的价值观追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依附、守旧、安贫、平均”等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巨大冲击,“自主、开拓、竞争”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开始被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他们重视自身价值、不盲从、不自卑;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性与尊严。这说明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愿意与主动接受社会变革、变化。现代社会,人们的理解改革、求新求变、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断提高,危机感、紧迫感充实自身,努力保持着与社会发展同步。可喜之处是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些方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及时抓住时代关键因素,用新时代要求审视要求自己,激发了他们的不断进取思想。

(4)恪守本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少数民族学生很重视传统道德规范,他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能适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他人利益。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状况既有理性、务实的新变化,但仍是很看重本民族传统,对本民族成员更有亲切感,比较珍视与认同本民族传统文化,恪守本民族传统道德规范。

2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道德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封闭保守满足现状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向着更加保守、封闭的趋势发展,对外来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不利于民族间交流与融合,容易导致民族矛盾与冲突发生。

(2)较高民族认同,较低自我意识。如前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及成员有较强的认同感,这对凝聚、约束与维持本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但也很容易导致保守,制约自主个性发展;由此导致学生对学业、就业缺乏开拓进取意识,缺少为理想奋斗的自信、激昂与刻苦精神,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3)个人价值观过分趋于功利与实用。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较大,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深深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学生过分夸大个人作用,认为事业成功取决于个人,忽视社会环境与集体主义在其中的重要性;还有部分表现出价值观念上的模糊与摇摆不定,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依从他人。

(4)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其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却令人担忧;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缺乏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有真、善、美的道德认知,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良好愿望,却缺乏实干精神。

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问题对策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爱国观。首先,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引导教育学生,保证学生树立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其次,努力营造民族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氛围、思想与风气。第三,借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祖国统一之机,激发、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文化是教育资源,但其所具有的教化、激励与导向功能,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应立足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围绕本民族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可以结合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与当代环境理论、状况整合起来,合情合理诠释教育学生。总之,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在学生道德意识教育过程中,重视与组织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肯定与赞扬优秀的、美好的民风民俗,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做到既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情感、维护学生民族自尊,又做到转变其观念接受现代先进文化。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宽容与支持。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少数民族特点,处理好教育规律、思想与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基础教育以及历史上曾有的民族地位不平等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尊重他们心理层面的需要就显得格外重要。尽量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优势,以尊重、宽容、鼓励、支持与欣赏的态度开展教育活动,消极否定的直接评价要少用或不用,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错误,理解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教育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不同言语与行为的存在,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问题热情;与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避免造成学生紧张、压力、焦虑与恐惧的体验,保证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4)知行统一,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社会实践有效地将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少数民族学生道德教育范畴,在考核中社会实践要占一定比例。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入学校学生社团外,对其形式和内涵还要予以进一步丰富;如:组织、引导学生走进社社区、走进社会参加义工活动,到社区机构服务等;定期组织学生到农村牧区接受劳动教育,接受民风民俗、民情教育,升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质朴善良、尊老爱幼、诚实勇敢等朴素感情为理性选择;最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教育学生认清责任、理解义务,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磨练学生的道德行为,实现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海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探析[J].科技信息,2012(2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艺术特点 传承发展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云南被誉为“歌舞之乡”和“音乐的海洋”,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宝库”。民间音乐的流传方式是很特别的,口耳相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语言、等等使每个民族的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等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也体现出了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音效特色,特别是一些现场收录的歌唱与演奏,这些歌唱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特色的音效,正因为他们也是“口耳相传”而流传下来的,因此他们是具有“原汁原味”的特点的。音效也是如此,当我们在听这些民歌的时候,不仅能感受到一些方言,而且能感受到该民族的特性。如《云之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专辑充满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它主要是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素材,又运用了现代音乐,将现代音乐融合进去,使《云之南》既体现了原有的民族性,又不缺人们所追求的“世界性”。

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一)促进人的自身和谐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涵盖了歌舞,更是囊括了诗,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人们在听这些民间音乐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层面也是广泛的,既能够刺激人的感官,还能促进人的感官协调发展,因此它具有促进人的心理功能和个性协调发展的作用。

(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少数民族民歌以其独特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成为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云南少数民族民歌也是如此。原生态的民歌,并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它是集体创作的,因此也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实践,如宗教祭祀、节日庆典、婚丧等。正因为这些集体活动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因此能够加强人民的交流与沟通,活跃气氛的同时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为什么说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作用呢?因为少数民族创造民歌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强民族团结性、反对冷漠与仇恨,因此人们共同参加这些音乐活动的时候,他们大多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样的审美感受,是能感受到一种团结的爱与相互理解的,最终挥去她们心中的害怕与仇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每个民族的原生态歌曲都洋溢着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的主题,这种情调是从各民族的自然崇拜中提炼出来的。有一些民歌是倡导保护大自然的,也正是当我们能够感受并且领悟到这些歌曲的主题思想,才能够激发我们保护大自然的觉悟,因此我们可以说,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作用。

三、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措施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这座宝库,并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千百年的遗留与保存,因此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因此,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这座宝库成为了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要保护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从它的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做起。因此,我们必须将云南民间音乐置身于原来的生活方式中去,在浓厚的民俗的渗透下才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加大原始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力度,如建设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陈列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档案馆、少数民族音乐生态展览馆等等。由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鲜明的艺术特点,决定了该民族的民间音乐的优质基因容易丢失,因而在活体传承的同时,采取博物馆式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运用文字描绘、实物资料等传统手段和录音、摄影、摄像灯现代科技手段尽可能地记录和保存云南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的变迁、艺术形式的变化、艺人风格的特点等方面情况,通过图片、摄像、文字的展示,可以为过去的云南民间音乐文化做出立体、形象生动的印证,也可以让年轻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二)结合云南地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民族音乐传播

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再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的时候,融入一些民族音乐的传承,这样就能够传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如我们可以在一些旅游景点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园,这样既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环境,而且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云南的民间音乐,并且感受到云南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等等。这种手段不仅推动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作用,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当然,要想保护和传承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措施不仅仅是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可以从教学、国家政策等方面下手,只有当个人、政府、国家都联手起来,共同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这种文化既是云南人民的宝贵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认可的宝贵财富,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它的文化内涵,还是它的艺术特色,都能够从中看出它独特的价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难免遭到冲击与“冷落”,因此保护和传承好云南民间音乐文化不仅成为了云南人民当前要关注的事情,也是世界各民族需要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新宇.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J].民族音乐,2007,(06).

[2]张秉东.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S1).

[3]陈劲松.云南民族音乐的保护[J].民族音乐,2009,(0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发展

一、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业开始与19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世界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从旅游的方式来讲,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和放松,要求更多地发展着眼于调节精神的积极性的旅游,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览,将逐渐为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所代替。日益增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生活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运动的内容乃至冒险的刺激,要求参与其中,而不是从旁观赏。所以,那些单调、机械、使人置身起外的旅游方式已经使游客失去了兴趣,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富有活力、兴趣、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活动类型。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渴望能亲身体验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直接感受异域的风土人情。希望通过参与和交流得到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旅游者喜欢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娱游于乐、游乐结合的旅游方式。云南的西双版纳、楚雄等地州每逢傣族的“泼水节”、黎族的“火把节”游客数量大增,就是这种情况的良好反映。

二、民族体育旅游业现状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与或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民族体育集音乐、舞蹈、娱乐于一体,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能使旅游者娱乐休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因此,民族体育旅游的价值受到有关国家旅游部门的重视,民族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风采进入旅游市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边陲地区,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引人入胜的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这也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体育旅游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成为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和吸引旅游者,纷纷推出一些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专项旅游产品。例如东北地区的一些旅行社把鄂温克族的滑雪、狩猎等体育活动纳入自己的旅游项目中。或是让游客参加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繁多的优势,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方式。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例如,在云南的迪庆、怒江、西双版纳和楚雄等地,各族人民经常利用节庆活动来开展民族体育旅游并以此来吸引旅客,从而使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无数游客感受浓郁民族风情、体验新异神奇,健身娱乐的一些旅游活动。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成效,体育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我国民族体育旅游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时,只把它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以至使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规模仍然较小,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突出地表现在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等三个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景观也具有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与汉族相比,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就更为绚丽多彩。少数民族风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55个少数民族的风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民族建筑五花八门,令人咋舌称奇;数以千计的民族节日,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宝藏;民族饮食千姿百态,反映出悠久的农业特色;民族艺术百花齐放,呈现出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民族宗教历史悠久,许多民族文化中都反映出宗教文化的深刻印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种民族风情相融,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展现民族风情的重要方式。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它们内容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这些体育项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了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特征、审美、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祭祀、节庆娱乐、婚葬习俗等一系列民族文化特征,使其具有浓郁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节庆性的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是我国各民族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每逢节庆日,各族群众都要进行物质交易,开展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文体活动。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都会在节庆期间最为真实、强烈、鲜明地表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民族的节庆活动都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最好时机。每逢过节,各地区、各民族都要举行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纵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它们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健身价值;愉悦身心的娱乐价值;惊心动魄、耳目一新的观赏价值;融入其中的参与价值;体现民族风情的文化价值;体现社会、经济、文化的科考价值;民族品质的教育价值;反映历史的史学价值;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等。这些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四、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旅游包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有着很强的观赏性,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欣赏和参与,增强了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吸引了游客延滞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促进了游客的消费,满足了游客,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民族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体育旅游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健身性。通过体育旅游,能更好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同时,通过观摩和参与,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可以带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增进文化信息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收入,振奋民族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可以进一步落实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扶贫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可以促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民族体育研究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有利于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现民族风情的重要方式,只有将风光旅游和风情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沉醉于山光水色的同时,领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丰富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可以使用赚取的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整理、研究等工作提供资金及支持。

2.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行性

我国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其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心理等,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种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会对现有的民族旅游资源、内容、形式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更新、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喜爱寻奇猎胜,求同存异。地区、民族间强烈差异是激发旅游者动机的重要因子,差异性越大,其吸引力越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集竞技、健身、艺术、科考、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广泛的民俗性、良好的健身性、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等。可通过让旅游者参与其中,达到健身、享受、了解民族风情风俗的目的。同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游客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需要,起到增长知识、延年益寿的功效。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客源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根本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民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进行风光旅游,贪图那里的湖光山色,民俗风情,极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而作为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体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民族体育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激情。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必须有市场,必须能够销售出去。对旅游业来说,其市场就是客源,游客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没有游客就没有旅游业。现在“求新”、“求变”、“求乐”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则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种获取新感受、新体验、愉悦身心的需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同时又多与娱乐相结合,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喜爱。广阔的客源市场,旺盛的需求,将会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

参考文献:

[1]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2]韦晓康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M].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徐玉良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论[M].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

[4]饶远: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艺术 关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艺术的源泉。民族艺术中的舞蹈、戏剧、杂技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民族的现代文艺是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演变成舞蹈、戏剧。目前许多被挖掘、整理出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黎族的跳竹竿、景颇族的刀术、苗族的狮子上金山等,把竞技、舞蹈、娱乐、体育融为一体,既有娱乐、健身的作用,又有艺术欣赏的价值。随着各民族、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为现代民族艺术提供无穷无尽的发展源泉。

民族艺术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各民族的音乐、舞蹈以及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如苗族人民喜爱的跳芦笙,健美的动作,配合内容丰富的歌词和优美的曲调,身着漂亮的民族服饰,边唱边舞,边跳边吹,说唱、交谊、运动三位一体,既交流思想感情,又得到娱乐和健身。又如黎族的跳竹竿,击竿者,时跪、时蹲、时站,节奏越打越快,难度越来越大。跳竿者随竹竿的分合、高低、快慢,灵巧地跳跃其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势,美不胜收。参加者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巧,形成了高度体育技巧性同高度艺术性统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

民族传统舞蹈是取得群众确认而流传下来的舞蹈形式,是由各族人民根据现实生活直接创作的,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情感和态度。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属于人体艺术形态,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性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与体育共生共存,栖息相伴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民族舞蹈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种人体艺术文化、人体艺术形态。我们可以举出不少的实例来说明“舞中有体、体中有舞”的现象。我国的剑术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融舞蹈与体育于一身的艺术形态至今仍受到群众的欢迎。

从历史上看,远在先秦时期,在东北、内蒙地区的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岩画中的原始狩猎舞蹈。魏晋南北时期,西南僚人的铜鼓舞。明清时期,中南地区瑶族的盘王舞。民国时期,朝鲜族的刀舞等等都有上述的特点。民族舞蹈侧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述,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以健身及竞技取胜为侧重,形成现在这种有分有合、以分为主的状况,即民族舞蹈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形态,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形成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

此外,从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需要层次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的实践,都是人类愉快、活力和自由的源泉,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参与身体活动的目的既具有健身性目的又具有审美性目的,既为了满足身体本身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心理和情感的需要,对身体活动的多目标追求将逐渐成为人们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舞蹈这种“舞中有体”,“体中有舞”的融合形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将共同构成人们余暇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服饰共同体现各少数民族的特点。我国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常常在佳节吉日借助民族传统体育来寄托美好心愿,表达欢娱的心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又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形成了各具风采的民族节日盛装。这些民族盛装被广泛应用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它们在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乃至整体着装风格上,既涵盖了少数民族服饰的日常样式,又荟萃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因而具备了各少数民族服饰最直观的民族形象表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服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演变出全方位、多层面的形式,反映出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动作也无限变幻,难度高超。此时的民族服饰为了配合视觉效果,必须将少数民族盛装原生的装饰、佩戴及穿着体系打散、解构其中最具少数民族服饰风采的元素,诸如款型、饰品、图案纹样等,作为少数民族形象的象征,被有选择地用于或重新组构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饰的设计中,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服饰变得艺术化。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设计的少数民族盛装,因其涵盖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日常式样,深受群众的喜爱,因而许多优秀项目经过多次的精选、提炼,世代传播,魅力无穷。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器具

由于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每个少数民族拥有不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游戏,而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别有不同的民族体育器具。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器具相互依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演和比赛与民族器具的使用密不可分。民族体育器具在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表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纳西族武术“东巴跳”,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集中了纳西族有代表性的传统武功。纳西族每当祭风、祭神、消灾、除秽、开丧、走荐、求寿等七种道场,都要举行盛大的“东巴跳”。典礼时,人们头戴五色飘带佛冠或鸡冠帽,身披龙凤小旗,腰系黑红彩带,穿着各种彩色法衣或兽皮服饰,手执刀、剑、弓、弩、叉、矛、盾等武器,以及板铃、手鼓、大鼓、铜擦、铜锣、海螺、楞锤、魔样等民族器具进行演练。如果没有民族器具作为道具,“东巴跳”就不可能表达出应有的感彩。因此,民族器具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民族器具的认识。多数人对哈尼族、普米族的“磨秋”和阿昌族的“车秋”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是通过各个级别的少数民族竞赛或少数民族项目表演等,人们就会认识到,“磨秋”是“打磨秋”运动的器材。“车秋”是阿昌族的“车秋”运动项目的器材,“车秋”形状略似纺车,有四根木柱分立两边作为支架,中间横担着秋辊,左右各用两根木柱交叉的镶在秋辊上,类似车的辐条,在顶端左右相连,挂着秋千绳。每架“车秋”可同时坐4人或8人,节日期间,阿昌族青年都身着节日服装,悠荡秋千,尽情娱乐。

参考文献:

[1]杨津津,张雁飞.试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的共同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2,(3).

[2]林惠芬.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舞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感受范文第5篇

一、研究背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究已逐步成为民族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学者也从多学科角度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吴志平,钟宁,刘雪松等人认为竞技性和民族性是传统民族体育的鲜明特征;(2)陈青认为学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3)崔凤祥等分析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案,刘媛认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民族体育的继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赵苏慈衔民族传统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有机构成。(4)陈振勇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承和保护。

国外体育项目的发展主要以学校体育为平台。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与韩国传统民族舞蹈均列入相应国家高校必修课程,日本的柔道也是日本学校体育的重点项目。俄罗斯的高校教学大纲中,民族舞蹈、摔跤和滑雪占较大比重。日本将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强国、强民、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传统民族体育的研究,有很明显的与教育系统结合的趋势,而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这个金字塔的顶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以及科学研究的任务,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传承,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为高校体育发展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以及对河北省少数民族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均具有战略意义。

二、实证研究

研究教育系统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而体育文化正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这两大文件的政策文件的颁布,为高校系统更好的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本研究选取河北承德的高校系统为调研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系统中的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达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教育平台进行更好传承的目的。调查时间为2016年5月1日6月1日,共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本研究可以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为高校体育发展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河北省少数民族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样本分析

样本中,男生比重为27.27%,女生比重为72.73%;汉族学生占样本总数的79.09%;一年级学生比重为61.82%,二年级学生比重为21.82%,样本以低年级学生居多;为受调查者中12.73%的学生入学前的居住地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或少数民族自治区/县;56.36%的受访者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频次为1-3次/年;63.64%的受访者每次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时间为30 分钟以下;43.64%受访者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时段是课外活动,32.73%是体育课,高校体育课有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力度比较小;获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以书本杂志(56.36%)、传播媒体为主(49.09%)(图1);受访者关于“今后对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打算”一题,50.91%的人打算“增加时间和次数”,40%的人打算保持现状,1.82%的人打算“减少次数与时间或者停止活动”。受访者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最感兴趣的是“主要竞赛规则与竞赛方法”,其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再次是“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及民俗风情”;受访者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弘扬民族精神、增进交往、消遣娱乐、丰富生活。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消费内容主要是购买运动服装、观看比赛或表演的门票(图2)。

(二)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多种功能,休闲娱乐性、强身健体、知识传播等,是当代体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学生表示喜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图3),承德的高校中,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少数民族体育课程,但因为各种因素限制,开设的面不够广,层次不够深。下面分析限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开展的影响因素。

问卷中关于影响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共列出了12个选项,发现影响学生参与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无人指导(56.36%)”,其次是缺乏练习伙伴(36.36%)、学习任务重(36.36%)、缺乏民族体育知识(36.36%)(图4)。由此可见,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在体育课上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解决无人指导的问题,又可以解决缺乏练习伙伴、缺乏民族体育知识的问题,同时,一定的w育活动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对策

为了达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教育平台进行更好传承,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担负起应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成熟的特色民族体育项目加入日常教学,如浓郁蒙古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打布鲁,即了起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2.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库,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让学生可以真正了解到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由来及意义;同时在学校组织开展相关比赛和表演项目,调动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的群团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向更多的群体传播和发扬。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班容量的控制,尽量采取小班实践教学。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一般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教师示范后学生们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小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练习频率,也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和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加教学的实践性。

4.建立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组织部门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团,可以使更多的没有选这类体育课程的同学有一个了解和参与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机会。体育职能部门可以派有这方面专长的教师到社团去指导和辅导学生,水平高一点的项目还可以组织运动队,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也可以组织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级别的一些大型活动,为校园的特色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