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第1篇

一、高校危机事件的内涵

高校校园危机事件是指在高校中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可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事件。高校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等特性。校园危机事件大致归为以下几类:①意外伤害:火灾、校园学生践踏、食物中毒、传染疾病等;②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③威胁到学校形象和名誉:师生冲突,学生在校外聚众滋事等。因此,学校管理要注重和加强校园危机管理

二、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

校园危机事件管理是学校及其管理者为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的管理应对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在危机发生前、发生期间、发生后等不同时段,管理者所做的相应预防措施、组织处理、指导及控制的行动。

三、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阻碍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应对。辅导员担任着组织和实施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前预防、发生中处理和发生后的恢复工作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辅导员是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管理机构的组成者。辅导员是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者,参与整个事件管理机制、体制的制定和执行,承担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责任。辅导员工作在基层,直接与学生接触,非常了解学生的情况,应当参与到校园危机事件管理制度的编制中,这样制订出来的措施才能更加有效。

2.辅导员是校园危机事件的预防者。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识别危机的前期征兆,排除危机隐患。要做好校园危机事件预防者的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辅导员是校园危机事件的直接面对者。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许多人卷入了事件中,只是卷入程度不同。辅导员要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直接面对相关人员。辅导员对相关情况有直接了解与深入的认识,可以有效地参与应急管理。

4.辅导员是校园危机事件的决策者。校园危机事件爆发时,辅导员是危机事件的第一直接应对人,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处置的紧急性,需要辅导员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和现有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快速做出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快速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5.辅导员是校园危机事件的沟通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以非正规渠道在校园中蔓延,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夸大甚至形成不小的偏差,谣言四起,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任其发展将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辅导员要在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以科学、负责、严谨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6.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危机事件善后的安抚者。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安抚学生及家属的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此时,辅导员是相关人员的安抚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安抚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7.辅导员是校园危机事件的评估者。校园危机事件平息后,辅导员还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制度与实践作出评估。辅导员应当收集相关信息,总结、报告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校园危机事件的管理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危机;管理思路;经验

小学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小学学校校园生活的经历,小学学校校园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其对象具有年龄小校园,缺乏自身防护能力的特点。由于小学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小学学校产生的教育效果往往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小学校园与家长、学校师生、职工等社会人有密切关联,它的发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随着环境的恶化、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日益广泛,不安定因素与非创痛安全威胁的增多,许多社会问题折射到学校,学校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校园内的各类矛盾、各类安全隐患及安全问题也呈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我国长期粗放式管理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公共安全相对薄弱,基础较差。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在对河北、河南、辽宁、重庆等4省市的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的联合检查中发现,有的学校应急预案内容不全面或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极个别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甚至还没有建立应急预案,没有组织开展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递增,解决校园危机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校园是校园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场”所,校园除了由各种校内设施构成以外,还是由教职工以及学生组成。在校园内发生所有影响全校师生安全,对校园和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衍生出不良后果。当发生校园危机时候,如果能合理妥善处理好校园危机既可以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现今,除了自然因素产生校园危机以外,随着校园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各种人为或不安定因素导致的校园危机频发,教育行政机关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校园危机的时候,又准备好了吗?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国家对于校园危机非常重视,《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都提及到校园危机处理的方法,但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在目前校园危机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我国校园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可行办法,仅凭教育行政机关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零散的已有经验,来预防和处理校园危机往往存在缺陷。研究中小学校园危机处理的可行办法,对处理校园危机走行政化管理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校园危机管理的情况

校园危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自然灾害。突发于校园周围的自然灾害,因为无法预防或躲避而引起的危机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等。②人为灾害。目前学校危机事件大多由人为因素引起,师生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因为经济、感情、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矛盾,由此产生犯罪、伤害事件,如偷盗、杀害、斗殴、投毒等。③意外事故。学校运行中的意外事故,如建筑物突然倒塌、车祸、急性传染病等。④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受报复心理或不良风气的影响,师生员工可能在网络上一些不良的言论、照片或视频,给社会、他人造成巨大社会负面效应,产生危机。如艳照门、偷拍等。⑤国内外形势影响。学生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情绪不稳,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敌对势力的反动言论,都极易影响学生行为,产生危机事件。如游行示威、联合抵制家乐福事件等。依据校园危机的分类,选取以下关于国内小学校园危机事件概述:

1.汶川地震中校舍安全

下图为部分学校震后建筑楼图片

汶川地震中,学校受到的冲击最厉害,倒塌校舍多,师生伤亡也多,引起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据《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结合官方有关统计,截至5月26日,在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4737人,伤者1.6万余人,在全四川67000死亡人口中,学生占到7%;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8万m2,倒塌房屋总面积为14889.3万m2,倒塌学校面积占总倒塌房舍面积的1.3%。

2.校园踩踏事件

2009年11月3日,衡阳常宁西江小学在准备做课间操时,由于人多拥挤,学生下楼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6人受伤。2007年8月28日,云南曲靖市马龙县一所小学发生踩踏事件,导致17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2名学生伤势严重。2006年12月22日,河北永年县第一实验学校中午放学时,位于三楼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蜂拥而出,拥向楼梯口,引发1名学生死亡,2人受伤的惨剧。2005年10月25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晚自习结束后,学生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8名学生死亡,27名学生受伤。

3.校车事故

2009年12月23日早8时许发生的梧州市藤县天平镇境内幼儿园校车事故,导致6死2伤。死者中除1名司机和1名女老师外,其余为3名男孩和1名女孩,另2名女孩受伤。2011年9月5日下午4时许,广东梅州市五华县郭田镇某小学放学,一辆限载半吨的小货车从县道疾驰而来,车厢围了铁栅栏,上面居然载了50多名学生。2012年12月12日18时许,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截至晚10时30分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据了解,该校车属于张后屯村中心小学,校车是为了避让一电动车发生侧翻。2011年9月13日,荆州市两名年龄不到4岁的幼儿,被幼儿园校车接到幼儿园门口后,竟被司机和接车老师遗忘在校车上。当日,荆州市的气温高达31℃,在校车内闷了8个小时后,两名幼儿的遗体才被发现。

4.意外小事故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校园危机管理,鉴于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学生容易在校园内发生碰撞而酿造意外流血小事故。在校园内发生的流血意外小事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突发性,意外小事故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发生的比较突然;紧急性,意外小事故发生通常伴有学生的流血受伤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对受害者有一定的生命危险;影响社会性较弱,意外小事故一般指的是个体发生的事故,对大范围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大范围的不安气氛,发展成公共危机事件;不确定性,意外小事故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发展的,其潜伏、爆发、发展、结束的规律与趋势不易为人所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意外小事故的开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如课间不能在走廊或楼道追逐,以免造成碰撞,这种类型的小事故在我校平均一个星期发生一次,每次都利用学校广播以及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特点,这类奔跑现象屡禁不止。

二、以学校的几个案例为依据进行简析

1.学校介绍

广州市海珠区梅园西路小学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北凤凰岗上,拥有41年办学历史,是广州市一级学校,是全日制公立小学,中午学生自愿在校午睡。现有27个教学班,其中一个特殊教育班。我校分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338.8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240平方米,学校用地生均面积8.5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4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8%,教职工总人数为68人,行政人员有7人,包括1名正校长,2名副校长,4名主任。

2.校园危机管理事件描述

案例1:2012年10月18日,中午一点三十分午休期间,四(4)班睡上铺的一个男学生突然口吐白沫,手脚抽筋,睡下铺的老师听到上床有声音,马上冲到上铺将被子塞进学生的嘴巴,然后通知值日行政和家长,同时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医治,幸亏老师和行政反应,学生平安无事。该事件发生后,我校的安全主管行政,为了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编制了学生健康情况调查表,通过摸查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个别身体具有隐性疾病的学生进行分类,如不适合进行剧烈体育运动的学生,将其名单交给科任体育老师,老师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有所顾及。

案例2:我校有南北两个校区。其中,南校区是新校区;北校区是旧校区。北校区的教学楼已使用20多年,建筑结构老旧,多处外立面出现破损,部分墙体开裂。经相关安全鉴定机构检测,被认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校方在经过安全鉴定和风险评估后,将该情况上报区教育局,申请爆破拆除老教学楼,并在原址建设新的教学楼。

案例3:2012年10月30 日,正是起风时节,中午午饭时间位于三楼南北对流的一个课室里,一名坐在门口旁边的二年级女同学将手放在打开了门的门框上,突然一阵风刮来,金属材料的门呼啸而来,正好将那名同学的手夹住,当场该名同学的右手血肉模糊,班主任马上通知值日行政与家长,然后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理,所幸未伤及筋骨,但是该名学生的右手还是要一个多月才慢慢康复。在该案例中,诱因是偶然事件的巧合,为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我校行政为此给课室的每个门加上了一条铁链,每天学生一进课室就将门固定在墙上,防止再发生事故。

三、事件处置思路与经验

上述选取的案例是我校发生的真实案例,对于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希望通过对以上案例事件处置思路的分析反思,能获取一定的实践经验推广。

1.案例处置思路

案例1、3的处置思路:

案例2的处置思路:

2.从案例中获取的经验

(1)及时通知危机处理机构和校方应急人员,提升师生的危机应变能力。上述中的3个案例都做到这一点,及时地通知相应的危机处理机构或相关的校方应急人员,有效地将危机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甚至消弭危机。

(2)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在处理校园危机时,受害者家属是最难沟通的对象,而且小学校园危机涉及的对象都在一个社区里面,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处于紧张时期或人们的某种需要未能及时满足时,便容易导致流言的传播并加剧大众的恐慌心理,危机之后的心理阴影不仅危害程度大,而且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如果学校内发生了校园危机,如果学校没有对师生、家长做出沟通的话,可能会引起涉及的对象们恐惧、悲伤、烦躁、焦虑等情绪。

(3)建立完善的校园危机预警机制。在上述案例1中,由于学校没有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手材料,缺乏对学生突发性疾病的防范意识,没有引起相关老师的高度重视,幸亏当值老师反应迅速,才没有错过了解决危机的最好时机。而案例2则刚好相反,学校考虑到校舍的历史,及时对校舍进行了危房鉴定以及重建的计划,将危机消弭。

参考文献:

[1]许严.浅析校园危机管理[J].当代教育科学,2007,(7)

[2]田丹丹.大学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时代教育,2011,10: 115

[3]李晓明.高校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及归因剖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6): 8-10

[4]李永贤.高校危机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76- 80

[5]艾枫月.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大学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段一珂.高校校园危机管理探析[J].管理,2010,2:236-237

[7]徐亮,李晓梅.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模式研究――以一名精神分裂大学生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 110-113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危机 新型特征 归因 剖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6-01

校园危机,指的是校园内部发生的,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严重消极影响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当前的校园危机呈现出不少新的特征,其归因也不尽相同,高校要对这些危机进行分析,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1 高校校园危机的种类及新型特征

1.1 校@危机种类

高校中的校园危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公共卫生危机。这种危机时常发生于高校内部,比如严重的传染病、起因不明的群体疾病、食物中毒等。这类危机会对师生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政治敏感危机。这类危机通常带着浓厚政治色彩,比如校园内出现的集体游行示威、非法集会等活动,属于对社会上一些突发事件作出的反应,也会影响到校园的稳定。第三,群体治安危机。这类危机包含了群体斗殴事件、校园暴力、恐吓、挟持、人为造成的火灾、房屋坍塌,乃至于恐怖袭击等,容易引起人员伤亡。第四,管理危机。有的高校内部管理不到位,或是有的学生对学校管理抱有不满情绪,同时也包括了高校的财政危机、资源紧缺危机、公关危机、人才危机等。第五,自然灾害危机。包括了地震、台风、洪水等。

1.2 校园危机的新型特征

当前高校中经常发生的校园危机,呈现出一些新型的特征。第一,突然性特征。虽然现阶段有不少高校已经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若是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某种偶然的因素导致校园危机发生。第二,破坏性特征。多数大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时期,假如遇到危机事件,这些学生很可能会快速聚集起来,并在激动的情绪下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措施。而不管发生何种性质或规模的校园危机,都会给高校的声誉、财产、秩序、安全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敏感性特征。高校属于较为开放的文化组织,并拥有许多思维活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当前社会局势非常关注,如果某种社会矛盾被激化,则大学生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将这种影响扩散开来,导致其事态发展难以控制。第四,社会化特征。目前的校园危机逐步深化,高校需要面对的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不但会给社会造成负担,还会导致有的大学生自杀或是参加犯罪活动。第五,复杂化特征。目前的高校校园危机已经开始多样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形成因素也各不相同,这就给危机的处理带来了难题。

2 高校校园危机的归因剖析

2.1 社会因素

从社会角度看,当前我国虽然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享乐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逐渐蔓延开来,腐蚀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精神。社会风气在不知不觉间恶化,公众价值观也开始转变,导致不少消极现象抬头。当这些风气传进高校校园内部,就会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遭到严重影响。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其很多想法都还比较单纯,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被社会上这些歪风邪气误导,最终走上歧路。

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点,其管理情况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而在当前,有的高校出现了治安边缘化现象,并且保卫部门工作效率较低,难以保障学生安全。也有的高校盲目扩招,引进大量新生,而这些新生由于入校门槛放低,其素质不如以往,这也间接地导致高校内出现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现象。另外,还有些高校周遭环境条件不理想,存在许多KTV、电玩城、迪厅、娱乐会所等,这也容易让大学生接触到赌博、暴力、等不良因子。

2.3 个人因素

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完善的时期,而现在不少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个人意识比较明显,较少考虑到他人感受,因此容易和他人产生冲突与矛盾。有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而走出校园之后却发现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导致心理出现落差,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还有的学生家庭因素不稳定,父母感情不和,或是离异等,使得学生的心理也遭受影响,无心学习,乃至于叛逆、孤僻。

3 高校校园危机的应对措施

首先,人员管理方面,高校必须要重视对师生和员工的安全教育,要在校园内进行广泛宣传,让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观念深入师生心中。要逐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教师和学生掌握危机的应对方法。高校要开展师生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园内打造出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气氛,真正让师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禁止学生出入一些不正规娱乐场所等。

其次,环境方面,高校应当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起有秩序、有规则的管理机制,比如设置规范化的指示标志、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改进环境管理方法、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此外还要将管理重心放在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区域中,因为这部分区域较为容易隐藏危机。学校还可以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设置危机小组等,为师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最后,危机处理方面,一旦校园危机发生,高校要在维护人员安全的基本前提下,采取最快捷、最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要尽量抑制危机的蔓延与发展,把危机隔离起来,封锁现场。要把握事件的整体情况,判断危机的轻重缓急,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充分权衡利弊之后选出最为适宜的方式进行解决。

4 结语

当前高校校园中危机事件频发,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更是难以预料。各高校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找到危机的新型特征及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危机进行处理,以保障校内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冯润民.中外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及反思[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56-59.

[2]金泰来.论高校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体系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7:129-132.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危机;成因;对策

近年来,药家鑫事件、复旦医学院投毒案等高校危机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和高校对高校危机管理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高校危机事件影响面广、危害大,如何提高高校危机管理的水平,防范危机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全社会和各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高校常见危机成因

高校是一个容纳着高密度、高知识群体的社会组织。依据系统论观点,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系统的影响与作用,任何公共性的危机事件都可能在高校群体中形成回应。从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发生的情况来看,除了社会因素外,还有高校危机管理、家庭等因素引发危机事件,并呈上升态势。下面笔者将通过社会因素、高校内部管理因素、家庭因素等几方面对高校常见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全面了解高校危机发生的原因,以便未雨绸缪,更好地做好高校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1.社会因素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

(1)信息的隐蔽性和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当今社会仍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有些学生甚至会采取偏激行为。这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一般都以QQ、微博、微信、短信、论坛发贴等多种形式传播,而高校作为一所学校,很难实际掌握这些信息,特别是微博、微信、短信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私密性。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使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加上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被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鼓动。这些都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

(2)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带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而广大师生又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在校园周边出现了很多网吧、超市、无证经营的摊点,饮食卫生安全、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周边安全形势严峻,刑事犯罪活动猖獗,为高校和谐稳定埋下了安全隐患。

(3)法制建设薄弱和职责不清带来的影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尚不完善,对学校内成员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和《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十分具体。也就是说,我国尚未建立高校危机管理的法律,一旦发生危机事件,执行的是学校的校纪校规,但学校规定没有法律效力,也往往成为当事双方争执的焦点,所以很难通过法律渠道正常解决。同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等处置原则,加上高校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生危机事件时,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很难界定,更多情况下仍是学校自己处理,但学校只是一个教育服务单位,且又往往是当事方,这在实践中给高校的危机管理和处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校因素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主体决定学校危机易发。目前大学生基本为90后,90后群体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需要家长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与倾向,是一个富有理智却行事冲动、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的群体。因此,这是一个追求个性释放却又很单纯的群体,由此造成了现代大学生种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和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建立了防火、食品安全、校园交通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但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危机应急预案,危机管理工作体系仍不完善,致使危机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高校扩招造成资源紧缺情况仍较突出。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校建设、管理不能同步发展。扩招之后,校舍面积普遍较小,学生住宿紧张,活动场地受限。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服务很难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校园危机事件急剧增加,如校园交通事故、同寝室成员的纠纷、因场地争夺引发的斗殴等。

(4)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薄弱。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要高校长治久安必须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但从现实看,很多高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跟不上学校危机管理需要,特别是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大部分高校缺乏危机教育课程,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危机常识和自救技能。

(5)日常管理缺乏监管。《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规定,重点部位要日检,部门要周检,学校要月检。由于高校部门多,人员多,面积大,监管仍较缺乏。各高校也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但校园交通事故频发。目前各高校安全工作制度比较完善,但可操作性不强,日常监管仍较缺乏。

3.家庭因素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马加爵、药家鑫等案件,很多都与家庭有关。在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中,在心理健康欠佳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数占比较高。还有家长对子女教育不正确,甚至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纠纷中,使得学校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念,因此家庭因素对高校危机有直接影响。

二、高校危机的对策

在高校危机管理中,只有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布局,才能做好危机事件的防范工作。在处置高校危机事件时要找准危机根源,对症下药,科学合理地解决危机事件的发生。

1.社会成因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健全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明确政府职能部门责任。面对高校危机日益频发,高校危机管理亟待创新,必须明确高校危机管理的法律责任,完善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法规,增强高校危机管理的有序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建立起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法律监督体系,使权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通过法律,完善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体系,明确要求,真正实现依法治校。设立履行法律职责高校危机事务机构,建立危机管理部门,制订权责明晰的危机反应机制,并将这些机构和职能以法制化的形式联系和固定下来。

(2)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减少产生危机的诱因。高校危机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校园安全问题引发的,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政府应在学校设立警务室,统筹协调公安、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工商等部门成立校园周边整治小组,确保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2.学校成因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制订高校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是预防高校危机事件的前提。大学生每天都有意无意间接受着海量的信息,如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敏感问题等,都可能成为校园危机事件的源头,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特别是责任要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且要加强日常检查、考核,使高校危机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同时,高校要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分类制订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且要保证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每年进行危机事件应急演练,确保危机事件发生时预案可迅速有效地得到落实。

(2)构建网格化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及时畅通。在高校危机管理中做好了高校危机信息工作,就等于抓住了危机事件的牛鼻子,也就充分掌握了高校危机的主动权。高校要高度重视安全信息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的安全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和各类学生干部的信息员作用,搜集、掌握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对敏感时段、重点人员及重点事件适时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发现高校危机事件苗头,尽早掌握,尽快化解,避免事态升级和扩大。同时,要让学生安全信息员深入到学生中,加入各类学生QQ群、微博、微信,及时掌握隐蔽性危机事件,确保信息畅通。

(3)建立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日常监管机制。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化和数字化符合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化包括安全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安全责任体系、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设施设备、信息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等方面。同时,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专用软件系统,对校园安全实施数字化管理,对各级、各部门开展安全工作情况实施网络三色预警机制,实时监管,即正常开展工作为绿色,第一次未完成为黄色、第二次未完成为红色预警,对红色预警的部门立即组织人员专门检查,对多次发生红色预警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通过安全工作标准化和数字化监管机制的实施,可有效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4)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频发,但无论什么类型的危机事件,当事人向学校要求索赔已成为一种习惯,高校面对此类问题,有苦难言,学生也同样面临经济困难。因此,学校要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让社会保险制度惠及每位师生,使各类危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5)第一时间公开危机事件信息。随着传媒的高速发展,现今任何危机事件都会迅速在学校甚至社会扩散,而不明真相的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员经常会道听途说,添油加醋,以讹传讹,往往会损害师生及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处理危机事件的同时,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媒体公开事实真相,让外界或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危机相关信息,使别有用心者没有生存的土壤,同时引导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员采取理智态度,为学校妥善处置危机事件奠定舆论基础。

(6)危机后迅速修复。危机事件后,学校要立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危机后的修复。首先要尽快缓解师生情绪和紧张心理,尽快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害。特别是对于受危机事件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要多加关心,由专业人员对其采取心理干预、辅导等,帮助其尽快恢复。当危机事件平息后,学校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剖析危机预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不足及时采取有效弥补措施,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及时将有关文件整理归档,建立起完备的危机处理档案。

3.家庭成因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学校要树立“家长也可教育”的理念,利用好新生报到、家长会等机会,对家长进行危机教育,并建立家校联系信息库,定期、不定期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信息,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家校联动,提升教育合力,而对于发生危机征兆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经常与学生沟通,掌握信息,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家校联动,温暖学生身心,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结合以上分析,高校危机事件成因复杂,但任何一次危机事件,总有一定的前兆,只要机制建设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高校危机事件仍然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校园学生危机管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207-03

高校危机是指由于某种社会风险(包括国内外政治社会矛盾、学校管理运行、利益分配矛盾)的集聚,在某个不特定的时刻,以高校学生或教职员工为主的群体,为了表达情感或者维护利益,以临时聚众的方式给学校、政府或其他机构造成压力,并形成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事件。高校危机有着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和双重效果性、扩散性、舆论关注性和社会影响性等特点。高校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典型的公共领域,高校危机管理作为社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延伸已成为危机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内外各种突发性事件高发的大环境下,高校校园危机若处理不当则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

高校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窗口,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它是社会各种思潮和矛盾的汇集点,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搞和平演变、实行攻心战、渗透、策反的前沿阵地,政府和各级单位都高度警惕高校突发性事件和校园危机。因此,增强高校危机管理意识,构建高校危机预防处置体系,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应成为高校管理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保卫处作为专门从事校园安全保卫、维护校园稳定的工作部门,应当结合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校园危机预防处置体系。

一、校园内部上下协作配合密切的防控体系

高校危机防控应在校园内组建一个以学校党委领导为中心、保卫处为组织协调部门,相关部门、系(院)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危机防控系统。保卫处在学校党委和校长领导下,根据制定的危机预案、应急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制度,发挥学校各部门、系(院)组织的力量,形成上下协作、环环相扣的应对配合关系。这个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成立校园危机预防与处置工作组

学校“一把手”为负责人、分管安全稳定的领导任组长、保卫处、学生处等部门、院系负责人为成员。各机关、系(院)建立安全防范工作小组,主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负责本单位安全防范日常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专设或分别设治安、消防或政治稳定防范工作信息联络员。做到安全保卫处(科)长具体抓安全工作、相关负责人抓好部门、院系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直接负责本班级和学生安全工作,校园内所有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体系清晰明确,安全防范资源信息共享,沟通协调渠道畅通。

(二)制定完备的校园危机应急预案,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规范(包括门卫管理制度、要害部位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保卫组织内部管理规范(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规范、行政管理规范、档案管理规范等)。同时根据突发性事件的发展变化,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修订和补充,完善制度管理。定期对校园内部的重点要害部位进行检查回访,健全管理档案,落实守护力量,执行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安全稳定工作体系顺利运行、妥善应对各类危机突发事件。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校园危机预防能力

保卫处在校园内分期分批、分类、分层组织专题培训班,深化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开展学习“安全教育周”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法制安全知识进校园。同时加强对师生员工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每学期联合系(院)和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加强突发事件急救自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全体师生熟悉疏散线路和注意事项,做到遇事不乱、沉稳应对、安全有序、稳妥处理。

(四)建立群防群治与专防专治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信息网络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学校党政系统、学生工作系统、共青团系统、学生社团系统等子系统。通过学生工作处――院系党总支书记――政治辅导员――骨干学生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学生中的情况,发现收集异常动态;透过保卫处一一保卫干部――学生信息员深层次信息渠道,全面收集情报信息,重点掌握异常动态,以便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及时掌握群体性、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随时关注影响学校稳定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从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

(五)构建校、系(院)二级单位安全防范工作模式

以保卫处作为一级安全防范机构的基础上,采取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借助系(院)、科研所实体单位、校内企业实体单位等二级单位力量对其实施治安、消防、政治稳定方面的安全防范。每一学期保卫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卫处推动、落实与二级单位签订《治安综合治理安全责任书》,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保卫工作格局,让领导干部、全体师生都自觉接受安全教育,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做到出现安全隐患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确保学校平安稳定。

二、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科技一体化防控体系

保卫处应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技术标准,结合高校校区分散、地域广、学生人数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主体功能繁杂的特点,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物资投入,构建起以人防、物防为基础,技防为核心的校园科技一体化防控体系。

(一)人防建设

人防对于高校安全防范来说是主要的手段。保卫处应当建立由保安员、技防值守人员、报案巡逻人员,以及校园安全信息联络员组建安防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一是负责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培训、内部治安保卫等工作。学校门口设立警务室或保安室,由专职保安担任门卫,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填写出入人员登记表。二是巡逻守护,收集校园内部的动态信息工作,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校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及治安的情况;三是协助国家安全、公安机关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保护发案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校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四是加强保卫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煽动和破坏活动,能够及时处置各种不安定事端和突发性事件;五是管理在校园内务工、经商、从业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校园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物防建设

物防也叫实体防范,它是以建筑物及各种配套物防设施为主题构成的防范系统。保卫处要根据学生人数和治安形势需求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改善学校的安全基础设施设备,提请学校的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校园安防建设的完善。对学校的围墙、校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修复;校园内的重点部位(财务室、学生宿舍等)完善防火、防盗设施。对学校重点部位、重要区域、重点场所安装防护栏、防盗门和照明设施,加固、加高校园围墙,在校园内设置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安全设施。安全保卫人员配备专业治安保卫器械、器具和处突器材。在学校门口和校园交通干道上设置提示牌、减速带、斑马线、限速标识、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识。

(三)技防建设

技防建设主要包括在校门、学生公寓、教工住宅、财务室、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仓库、操场、楼道、重要出入口、周边复杂路段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安装电子门禁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报警系统以及其它电子管理系统等。为了提高防范精度,扩大防范范围,要完善防范技术设施,还要使用高科技的防范手段。对于学校的重点区域和事故多发区,要设置全面的监控系统,做到不留死角全面监控,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为了妥善处理突发事故,要建立事故快速处理小组,为了确保处理的及时性,要配备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

三、构建多方联动的安全保卫防控体系

保卫处负责高校安全稳定部门权力的有限性和资源相对缺乏,对于校园危机仅依靠自身是很难解决的,必须和主管部门协调配合才能解决。同时又因为校园周边环境的复杂性,管理上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保卫处必须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卫生、公安、交通、建设、工商、消防等政府部门协调配合组建危机预防和处置队伍,定期检查排查各种不安全因素,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保障高校及周边的安全稳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首先保卫处应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做到上情下达,全面地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工作领导,凡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工作部署、校园突发性事件、校园危机等具有重大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发生,某些重大活动等都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处置。还应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检查机制。定期提请主管部门召开会议,研究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及时通报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保卫工作情况的信息,随时报告敌情动态、治安状况和有关社会问题,使主管部门能够对保卫工作及时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其次应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协调和合作,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保卫处应定期与卫生、城管、消防等相关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对校园内部及周边开展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消防部门应加大校园巡查力度,加强校楼栋及各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消防监控和报警装置配备,防止发生纵火、失火等意外事故;卫生部门应加强校园内食品、药品和危险品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切实增强师生员工安全感;安监、建设部门应加强校内各单位及附属企业等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加强校内施工工地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交通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严禁机动车在校内违规行驶,避免校园内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应建立“警校共建”的联动机制,保卫处与公安、安全机关密切配合, 建立信息双向通报制度信息通报制、隐患排查。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法轮功和非法民族宗教组织等在校园内进行渗透;加强师生国家安全教育,提高警惕,进一步强化思想防线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管理,规范学生社团、国际合作项目及师生出国交流等管理,做好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境外非法组织渗透。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校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及治安的情况;对治安管理等相关问题及时通报,系统通报学校治安形势、社情动态和突出的治安问题,以此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涉及高校政治稳定、治安安全的问题。要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实现校园治安管理的规范化,争取公安机关在校园巡逻、查处案件、危机处置等方面的服务,及时依法处置危害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类案(事)件。

四、建立科学的保卫工作组织领导体制

科学的高校保卫组织领导体制对于顺利开展保卫领导管理活动,实现保卫领导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只有采用科学的组织领导制度,才能使保卫领导系统协调一致,在动态中发挥出最佳功能。高校保卫组织的一切工作设想、部署安排、决策指令等都是靠保卫队伍去完成、去实现的。如果没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队伍,做好各项工作是无从谈及的。因此,强化队伍建设是高校保卫组织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保卫组织的机构建设

高校党政领导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和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在机构设置、组织建设、装备设施、人员待遇等方面给予合理解决。保卫处担负着校园治安、消防、交通、边境出入、户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此应设置治安、户籍、消防等科室,组建校卫队、保安队和突发事件应急分队。学校应加大投入,根据保卫工作需要,改善办公环境,配备专门的交通、通信设备,加强校园情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保卫组织处置紧急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加强保卫组织队伍建设

保卫干部的配备,要注重年龄和知识结构,更要注重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身体健康,训练有素。注重选拨政治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适应能力快、热爱保卫工作的年轻干部,引进法律、公安、消防等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充实保卫队伍。学校要充分考虑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好保卫干部的工资、福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实际问题。大幅提高校卫队员和保安的工资待遇,逐步吸引文化素质高、身体素质好、机智敏捷、年富力强、能吃苦耐劳、热爱保卫工作的人员加入到学校的校卫队、保安队伍中来。通过提高待遇,使保卫干部、校卫队员、保安的劳动和报酬相适应,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保卫队伍的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