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德育管理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精选

校园德育管理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第1篇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轻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探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功能。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气。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色色的新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喜好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喜好、喜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熟悉水平有着十分重要功能。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喜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功能。老师在继续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功能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和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天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功能。

这是因为校园和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征。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重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重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奇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和不适宜新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征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重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功能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布置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兴奋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和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第2篇

聚焦云雾,表现为六“差”:

--单一招生制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反差”;--改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方法存在着“反差”;--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性存在着“反差”;--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存在着“反差”;--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的单一要求存在着“反差”;--学校德育的不变性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性存在着“落差”。

总之,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一日千里。我们教育的航船却慑于大潮冲击,蹒蹒跚跚前进,有的学校不思适应而遁入桃花园里,颇赞尝高打院墙。紧锁大门,有封闭式,所谓“桃花园里好教育”。

面对学校德育层层困惑,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与市场经济的潮汐共涌,与时代脉搏共振,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革招生制度的德育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升学考试是个“指挥棒”。现存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主要是凭文化考试成绩录取,至于德育素质却很少考虑。这种招生制度必须改革,增加德育考核成绩的录取比重,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1、可通过学生座谈,问卷了解,班主任的反映等途径,对考生进行品德考核,作为录取新生的第二大依据。

2、取消不切实际的“三好”生,“优干”生的优惠加分。

3、改革政治课考试办法,政治课成绩要与平时思想品德表现挂起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家长都来关心德育。

二、面向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改革教育内容。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要确立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点。这就要做到既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又必须剔除形式主义和“左”的影响;既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又必须借鉴外国的伦理道德教育;既要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消费教育等。

2、要压缩超越当代少年思想接受能力的部分德育内容,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的新知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是社会大环境中学生,脱离现实的德育,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3、要建设好一支有时代特点的德育队伍。搞好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的培训。

三、走向社会,建立基地,变学校德育封闭式为开放式。

改革开放的年代,学校封闭式的德育当然是行不通的。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从而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要以市尝商店为基地,进行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商品意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学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公安、文化和教育部门要共同整顿文化娱乐、书刊市场,清除“病菌”,净化育人大环境。

2、建立社会德育管理委员会。

可由当地政府、团组织、学校、家长等各界代表,吸收退休干部和教师组成。

3、建立家长学校。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第3篇

聚焦云雾,表现为六“差”:

--单一招生制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反差”;--改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方法存在着“反差”;--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性存在着“反差”;--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存在着“反差”;--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的单一要求存在着“反差”;--学校德育的不变性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性存在着“落差”。

总之,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一日千里。我们教育的航船却慑于大潮冲击,蹒蹒跚跚前进,有的学校不思适应而遁入桃花园里,颇赞尝高打院墙。紧锁大门,有封闭式,所谓“桃花园里好教育”。

面对学校德育层层困惑,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与市场经济的潮汐共涌,与时代脉搏共振,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革招生制度的德育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升学考试是个“指挥棒”。现存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主要是凭文化考试成绩录取,至于德育素质却很少考虑。这种招生制度必须改革,增加德育考核成绩的录取比重,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1、可通过学生座谈,问卷了解,班主任的反映等途径,对考生进行品德考核,作为录取新生的第二大依据。

2、取消不切实际的“三好”生,“优干”生的优惠加分。

3、改革政治课考试办法,政治课成绩要与平时思想品德表现挂起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家长都来关心德育。

二、面向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改革教育内容。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要确立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点。这就要做到既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又必须剔除形式主义和“左”的影响;既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又必须借鉴外国的伦理道德教育;既要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消费教育等。

2、要压缩超越当代少年思想接受能力的部分德育内容,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的新知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是社会大环境中学生,脱离现实的德育,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3、要建设好一支有时代特点的德育队伍。搞好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的培训。

三、走向社会,建立基地,变学校德育封闭式为开放式。

改革开放的年代,学校封闭式的德育当然是行不通的。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从而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要以市尝商店为基地,进行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商品意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学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公安、文化和教育部门要共同整顿文化娱乐、书刊市场,清除“病菌”,净化育人大环境。

2、建立社会德育管理委员会。

可由当地政府、团组织、学校、家长等各界代表,吸收退休干部和教师组成。

3、建立家长学校。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第4篇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院校要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需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更好地管理学生,并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确保学生在生活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品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同时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确保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展。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生管理,而且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人本理念特点

人本思想是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将这项思想融合到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思想优势,可以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一个主体,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并没有重视人本思想应用,即使应用了这项思想,也没有充分把握这项思想的内涵,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将学生看作院校发展的一个基础,院校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要遵循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学生置于一个首要位置,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现代学生的特点,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沿用制度管理的方法,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并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各项元素,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更好地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二、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采用新型的教育管理方式,将人本理念充分融入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教育对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硬性管理方式的弊端逐渐展现出来,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人本理念具备更多优势。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看作平等的交流对象,如果学生存在一些错误,不能一味批评学生,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耐心地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也应该以理服人。工作人员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关爱学生,而且要体现到实际活动中,在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对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各项特点和爱好进行深入了解,需要建立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并随时做好档案更新,选择更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一直是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内容,而且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因此应该及时改变这种教育管理思想,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明建设,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加顺利,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院校环境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院校环境,院校管理层应该密切关注时代变化,认识到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打破传统的工作格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策划各项活动。将学生至于所有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创新工作模式,改变管理内容,充分发挥这项管理工作的优越性,促进院校更好地发展。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人本管理思想,并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能力,在进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选用合适的管理方式,做好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在生活过程中,都够自我消除一些负面情绪,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作用。

(三)增加实践活动课程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增加实践活动课程,而且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院校需要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更好地教育。院校应该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活动拓宽院校的教育内容。需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为群众提供爱心服务,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调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认识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四)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团队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院校的管理层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好教育团队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教育团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因为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教师综合组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院校应该做好教师的岗前培训,通过定期考核,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且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还需要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合到教育管理工作中,避免教师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工作失误问题。

(五)建立能力强的学生队伍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建设一支高效的学生管理团队,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服务,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解,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因为大学生的独立性都比较强,无法进行自我管理。院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还能具备创新意识,并通过学习生活进行全面发展。院校在实行这种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并将权利交给学生。可以通过创设学生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各项行为活动进行评价。此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既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其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各项事务,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六)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

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也是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不应该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教育方式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配合教育管理的各项内容。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本专业的技能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存在不同,而且擅长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作为教育管理的突破口,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七)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而且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院校的管理目标,而且要关注市场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人格养成。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与其他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商,通过学生情商的提高带动学生其他技能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人本教育管理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而且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商,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三观”,帮助学生塑造自身的道德观,从而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技能知识,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本院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在面对一些机遇时,能够以更好的态度来赢取机会。这种教育管理模式更符合市场的人才需求,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应该做好每个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其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更好地学习,并锻炼自身的各项能力。

三、结语

校园德育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发;分类;整合;有效;使用灵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教育改革理念下,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展开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可以便捷地访问、有效地运用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库,成了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完成的现实任务。

一、转变理念,用技术学习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不仅是一种实施教学流程的手段,更应该是“教”与“学”中学生思维碰撞的源头和实施课外探究的纽带。上海大学社科学院李梁教授提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当从“向技术学习”转型为“用技术学习”,不能片面地将媒体技术视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而是让多媒体技术升华为一种“灵动”的具有生命力的传递桥梁,成为课堂教学的“左右手”。“向技术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被动接受的,教师被动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被动情境中只能是被动接受。而“用技术学习”充分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就是要“用技术学习”,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媒体技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展示教师教学的独特魅力。

二、概念呈现,理解整合

课程资源也可以说是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和与教学相关信息资源,包括“教”与“学”中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是校外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库,需要教师将教材知识资源和大量的非教材资源整合起来,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备条件,建设成立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库。教师要正确地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促使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达到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下,教师可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制作大量剪报、图文、图像、视频信息以及微课录制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整合这些材料就可组建一个小的资料库。逐步完善,使它成为容量大、内容充裕的语文教学资源库,这样既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又方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与学中交流、探究,为教师使用课程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

三、整合资源,建立成库

语文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从知识点到素材资料的捕捉、积累,再到素材资源整合过程。教师就某一类型或单元主题挖掘教材,寻找与这一类型或单元主题相关联的知识、素材,包含文本知识点、下载搜集的图片、PPT课件和Flash资料,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从而形成与语文教学相匹配的、主题突出、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大量素材、资源,建立这一知识类型或单元主题的课程资源库。不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水平不同,在建立语文某一类型或单元主题的资源库时,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决定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确立课程资源建立的深度和广度。低年级学生从兴趣着眼,建立以形象、直观为主的语文教学资源库。在素材收集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形象性思维的资源,确立选择富有“儿童化”的语文学习资源。高年级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建立课程资源库时相关知识的范围要广泛,注重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教学辅助素材更要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大拓展、延伸素材所占的比重。

四、梳理归纳,分类整合

针对语文课程资源容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类型和主题择取,对大量的文本文献类资源、超文本的教学资源、图片、音视频、微课等进行必要、合理的梳理和归纳,建设成立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延伸有度的课程资源,切实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搜索和择取,即为教师节约了大量时间,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反复使用。由于资源库中的资源充裕丰富,数量多、品种全、形式多样,教师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取舍资料,这样建立者再根据使用频率、与课程知识的关联程度、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分类成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进而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便于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运用,并进行深层的探究和体验。五、有效使用,促进教学媒体教学应以积极思想为导向,通过语文课堂上具体的教学案例,利用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分析,选择有用的教学素材建数据库,并把文本语言多媒体化,让课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资源内容的丰富多彩,呈现形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原创语文教学资源中优秀成果的不断涌现,教师将资源的使用和语文教学实际相整合,着重整理一些优质资源。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需求,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学需要,有效地使用资源,促使资源的使用既迎合教材特点,适合教师特色,又在学科性和实用性上有效地贴近和满足教学需求。总之,增强师生使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让教师研发的语文教学资源既能体现语文知识、文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又能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况,也使教师在使用课程资源时,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对资源进行取舍,巧妙设计运用,使语文课程资源库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有效教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允娟.浅析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3(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