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教师培训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师培训项目日趋增多,但很多培训的效果却是言人人殊,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学到很多知识,培训成为既重要又易流于形式的事项。在现实中,很多参与过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有一种“抱希望而去,带失望而归”的感受。当前,教师培训重点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培训,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二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注重观念更新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培训方式上,要么是按学科培训,要么是按岗位培训。

简而言之,教师培训就是进修提高,查漏补缺,检视修复,更新观念。但从实现来看,一些教师培训进入了为“培训”而“培训”的怪圈。其实,这都是当前教育中司空见惯的从“教育”到“教育”的思维定势所导致的,没有把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拿捏、思考、衡量、破解。笔者认为,教师培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破解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一方面,培训方式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定势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破解广大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是有益的、积极的,但随着学习、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消极性也就显露出来,成为阻碍学习、工作进步的因素。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被动应付、成效甚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思维定势而导致的,同时,这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僵化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培训要打破以往培训的方式方法,把学科与岗位培训为核心的培训课程设置,转变为以思维训练为培训向导的课程设置。即以思维训练作为抓手,打破原先教师培训以学科、岗位分野,知识、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中,构建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破解困扰教师教育教学的思维定势。首先,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社会人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就教师培训中的思维训练性质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具体实践中可以不受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的束缚,放飞想象,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进行深度思考。

其意义在于运用这种思维训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无限的想象力,生成无与伦比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思维穷尽训练,减少学校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思维的影响,而是置身于问题发生的综合情境之中,将教师从习惯性教育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其次,培训方式上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的定势思维,破解培训机构的一维目标。在实施创新思维训练中,要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发展的整体大背景下,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放在区域、社会、世界中去思考,用教育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培训,即运用规范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来审视教师培训。具体操作中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当地教育问题,使得培训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为“培训”而“培训”的形式化培训。突出“走出去”,充分利用当地培训资源,解决在教师培训中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与现实兼顾、理论与实用并济、校内与校外一体的培训模式。最后,通过培训破解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最重要的目标。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与先前比较的一种变化,所以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引领受训教师在思想意识、认知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

培训中要达成这一维目标,就得把培训课程设置作为抓手,以当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式滞后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指导———研读教学模式、提问———讨论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质疑———发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亟需什么,就培训教师什么;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当地教育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从而一扫过去盘踞已久的思维定势的阴霾,使受训教师真正达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目的。

作者:马希良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战略思维能力;高校党校;干部培训

一、高校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基本内涵

“战略”,是指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重大问题的谋划。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洞察全局、思考全局、谋划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能力,是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水平,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既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求高校各级干部必须具有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胸怀,具备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方向,驾驭全局,使高校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更大的发展。高校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主要特征是着眼于全局性、方向性、长远性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一)立足大局,兼顾各方

战略思维的内涵,首先是一种整体观或全局观,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处理问题。高校各级干部既要树立全局意识,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从整体利益出发,使自己负责的局部工作自觉服从学校大局,又要统筹兼顾,调动和协调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谋求本领域和部门的发展,做到善于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善于研究和解决局部的具体问题。

(二)科学预见、着眼长远

科学预见是战略运筹的前导。高校各级干部要保持前瞻性思维,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追踪了解,加强战略思考和可行性论证,科学预测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景,规划适合学校、部门实际的发展战略,并依据客观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和具体工作思路,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正确处理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对局部的工作做决策时,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有时为了学校全局的长远的利益,甚至要牺牲部门的眼前的利益。

(三)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战略思维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思维主体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与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夯实战略思维知识基础,高校各级干部必须要加强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不仅要学习与自己业务有关的知识,还要结合自身专业和具体领导职能,学习领导科学、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战略学等知识,切实转变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落后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和方式手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而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

(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战略思维能力与机遇意识密不可分。机遇在事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机遇不仅影响到事物发展速度,而且影响到事物在可能性空间中的发展方向和结局。高校干部要强化机遇意识,把握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及时主动地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困难和挑战,需要高校干部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处理问题,知难而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五)深入交流,扩大开放

战略思维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客观事物,从世界范围思考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与冲突、优势与不足;站在全国的高度思考本地区、本部门的位置与作用、长处与短处,为全局长远发展做出局部贡献。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高校干部要以更加开放的眼界、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在比较中认识本单位的优势和不足,实施高等教育“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

(六)坚持实践,不断创新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来源,也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基础。高校各级干部必须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岗位,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带领广大师生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战略思维主要是对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高校干部的思维活动不能停留于既有的教育发展经验,而要不断提高理论思维素质,遵循战略思维的原则,掌握战略思维的科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强化战略思维的目的,取得创新性的实践成果。

二、高校党校在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校具有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的多重作用。高校党校要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自身职能定位,发挥教育培训职能,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特别是强化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发挥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职能

学好理论,是培养战略思维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党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基本职能,结合领导干部的工作需要,对各级干部分层次开展战略思维能力培训。围绕世情、国情、党情、校情等重大现实问题,宣传党和国家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的意义,使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出分析阐述,找到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围绕广大师生群众关心的问题,引导干部从全局上去研究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二)发挥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职能

掌握和运用战略思维,对思维主体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提出较高要求。党校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将战略思维融入理论教学中,要求干部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还要使广大干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练就卓越的胆识意志,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与非党员干部的学习交流和研讨,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促进学校形成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升学校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

(三)发挥理论研究的“思想库”职能

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建研究工作的重要主体。加强党校研究型建设,发挥理论研究的“思想库”作用,是高校党校又一重要工作职能。高校党校要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和开展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并将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凝练,形成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培训的案例教学文本,组织干部学员围绕研究项目的立意、选题、成果和结论,进行战略案例分析,引导干部学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认真谋划,针对学校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性思路、对策和建议,有效促进学员战略谋划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政策咨询的“新渠道”职能

高校党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为教育培训服务为基本出发点的,而政策咨询则是新时期高校党校职能定位的拓展与延伸。干部战略思维培训,除了进行战略思维的理论教学,还要把社会调查纳入教学计划,作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来安排。高校党校应集中一段培训时间,组织干部学员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基层作调查,对涉及的重大问题做出正确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和战略问题研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畅通高校党校政策咨询的渠道,深化干部培训所学,加强对现实问题进行战略思考的能力。

三、交大医学院党校强化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培训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按照中央、上海市委和市教卫党委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实施交大医学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着力强化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建设,增长其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才干,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一)根据培训对象,安排培训课程,开拓战略思维视野

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地、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需要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敏锐的眼光去认识世界,用科学的思维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交大医学院党校注重强化干部学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大局着眼设计和规划学院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各项工作,提升干部全方位、多角度观察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开拓战略思维视野。医学院党校将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建设设定为一项重要培训目标,列入年度干部教育工作计划,联合学院人事、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职能部门,根据不同层次干部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内容和重点各异的理论教学。针对学院、附属医院中层管理干部,设置战略规划、战略目标、战略定位等课程;针对基层教学、科研和医疗业务骨干,设置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等内涵建设课程;针对新任干部、基层党务干部及年轻后备干部,设置领导力与领导素质、基层工作知识和业务素养等课程。通过培训,将学院抽象的发展战略细化为系列具体工作目标,推动战略项目管理,促使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具备战略思维视野,站在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更好完成所肩负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

(二)注重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端正战略思维价值取向

战略思维作为理论思维的高级形式,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交大医学院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学习和领会,科学判断世界医学教育和国家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掌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学院面临的实际问题。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医学院各级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战略思维的正确价值方向,才能办好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担负起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根据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交大医学院党校发挥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的主要职能,加大政治理论学习在干部教育中的比重,加大党性锻炼与党史教育的力度,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把握国家教育卫生事业深化发展的趋势,围绕上海教育、卫生改革发展大局,坚定干部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更新知识结构,讲授思维方法,加强战略思维训练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以丰富全面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交大医学院党校强化干部学员更新知识储备,建立“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纵向知识与更广泛的横向知识相结合,融入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多种思维方法,促进干部学员知识、方法一并掌握。一方面,开设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相关课程,使干部学员具备胜任工作的业务知识,对分管专业领域有深刻了解、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借用外脑,扩展知识渠道和信息源,借助交大多学科平台优势,邀请各学科专家学者讲授领导能力与领导素质、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战略、医学科学与现代医院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举办战略决策学、战略人才学、战略宣传学等战略学理论讲座,完善干部学员的知识结构,激发和启迪战略思维。医学院党校还注重加强干部学员的战略思维训练,锻炼战略谋划能力,使理论培训的成效得以立竿见影地体现。通过学员交流、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干部围绕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国家和上海市教育卫生改革发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开展前瞻性的交流和研讨。精选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党的建设等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战略案例分析,引导干部学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并运用战略思想和战略学知识认真谋划,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组织开展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投身战略思维实践

实践是认识源泉和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提高人们战略思维的能力,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可靠基础和根本途径。培养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属于能力开发的范畴,仅依靠书本或课堂的理论学习远远不够,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历练。交大医学院党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干部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接触大量的感性材料,利用所学的战略学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是交大医学院举办的干部教育常规班次。医学院党校采取与交大党校合作办学的模式,根据中青年干部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利用校、院两级的教育培训资源与学科特色,从理论素养、党史教育、世界眼光、国情教育、一流大学内涵建设等方面,拓宽学员战略视野,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定位,认清自身使命与责任,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广泛联系实际,开展各类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干部学员赴上海市徐汇区、金山区等区县结对共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各单位实施经济战略、社区发展战略、文化教育战略、民生保障优先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特色经验;同时,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的专业优势,赴井冈山等革命老区,为当地人民群众开展医疗咨询、义诊服务,并与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为老区医药卫生工作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摘 要 创造性思维融入体育教学训练可以促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以及促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必要的强化,并且要求学生训练过程中积极应用创造性思维,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创造性思维融入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促使教学水平提升以及教学质量提高。应用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积极性以及兴趣,本文主要探讨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训练 创造性思维

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以及领悟,创造新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更为灵活以及更加重视创新。灵活性可以促使教学内容充分应用,以及采取更加巧妙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创新性是指对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必要创新以及改进,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将创造性思维广泛应用在大学生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以及丰富,并且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通过融入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促使学生深刻明白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提生身体素质。

一、创造性思维应用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高度重视

很多大学校园体育课程没有对创造性思维引起高度重视,几乎没有体育教师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以及教学质量较差。要想在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当对创造性思维重要性形成认识,并且应用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促使创造性思维在大学校园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过于枯燥

创造性是否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长期实践才能证明。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对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引起重视,从而难以发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并且达不到理想训练效果。针对学生来讲,由于教师没有采取合适方式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在体育教学当中,导致教学十分枯燥以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采取有趣的方式融入创造性思维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使体育教学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训练的应用分析

(一)加强对思维的培养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创造新思维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应用在体育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思维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相互融合促使训练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个性以及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培养出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二)创设良好环境

创造性思维属于发散思维,只有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促使教学训练得到良好效果。创造新思维可否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教学环境相关,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良好教学氛围以及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以及良好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可以很容易找到学习的方式以及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构建教学环境过程中应当对环境进行控制以及活跃课堂氛围,促使训练效果大幅度提升。

(三)加强训练实践

创造性思维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以及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其中大学体育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实践以及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关键意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体育实践,在训练实践当中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活动以及体育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意义重大,不但可以促使学生体育成绩得到提高,而且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此外,创造性训练当中教师应当从旁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对学生鼓励、表扬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支持以及鼓励,鼓励以及支持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以及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增加班级凝聚力。体育教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体育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另一方面,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尽量避免批判,应当鼓励以及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建立自信以及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进而促使学生成绩的提升。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学训练当中应用创造性思维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提升教学训练的效果。在体育教学应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思维培养、创设良好环境、加强训练实践、积极表扬鼓励学生。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以及培养,而且可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试议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艺术科技.2016,04:385.

[2] 时光.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4-125.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思维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4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初中学生一般正处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阶段,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必要,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是数学思维启发点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教师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的多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其一,设计一些具有多个解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质疑可能解,探究可能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二,教师还可以故意引入一些迷惑型问题,迷惑学生惯性的犯错,在最后教师将正确答案指明出来,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从而在往后的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将更具逻辑性,更紧密,不断得到发展。其三,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研究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型问题具有提醒广泛,形式灵活的特点,十分适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利治教授曾指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的“导”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并“会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得到主体的智力发展。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只要细心大胆挖掘,这样的结合点随处可见。

(一)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题开放型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型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二)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一题多变,发展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创造思维品质的发展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各处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因此可提供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使学生在寻求各种结果中,表现思维的创造性。求异思维的本质是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让学生在变化中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题目由浅入深,并多采用一题多变,由只改变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和解题过程三者之一的封闭训练,逐步发展到改变三者之中的两者以上的开放型的变式训练。还通过题型的转换,力求通过填空、选择、判断、解答论证等形式的练习,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各种解题的方法。促进思维向着横向、纵向、逆向及发散等方面深入发展,从面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实践能力训练是思维的巩固

思维培训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 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 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 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三、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