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运营推广

互联网运营推广

互联网运营推广

互联网运营推广范文第1篇

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很多人每天都已经离不开它了。拥有一个网站,也不再仅仅限于企业、机关,越来越多的个人也都拥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网络推广、网络营销、网站运营、搜索引擎优化等专业知识。笔者随处问了几个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过的人,其中有的人说不清什么是SEO、PR值,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网站如何进行网络推广、网站运营。

可见,我国的互联网基础知识的普及还存在这很大的问题,也许这看上去似乎不太影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互联网更深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关系到我国大部分网站生死存亡的网络推广知识的普及,将会影响到人们互联网的看法和对网站的态度。一个不懂得推广的网站运营者,不能从网站得到任何收获,便很可能就对网站丧失了信心,接着便会不在相信互联网。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出现了这种状况,那对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近日,互联网观察中心8U网络推广正式推出了网络推广知识库,知识库中收录了各种推广、营销知识和方法,对目前网络上一些零散、琐碎的有关网络推广、网络营销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将大量的内容,系统的分为网络推广基础知识、网络推广办法、网站如何赚钱、网站运营策略、搜索引擎优化、网站营销方法等六大板块,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研究平台。

据了解,知识库中的内容是经过中心的精心筛选过的,这也使得文章在质量上有了一定的保证。内容如此丰富、种类如此齐全的知识库,也必将成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推广知识库。

普及网络推广、网站运营等基础知识,将是网站建设,乃至我国互联网行业向更深入发展的必经之路。(文/庞文英)

互联网运营推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集中化 属地化

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7-0021-06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推动数字洪水时代扑面而来。从用户规模看,2013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9亿户,同比增长18.2%,其中3G上网用户1.9亿户。从智能终端看,2011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智能终端第一大国,2012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达到55%,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100%。从流量看,2012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77 571万G,同比增长40.8%;单用户移动数据流量1 096MB,同比增长14.3%。从收入看,2012年我国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1 214亿元,同比增长56.6%,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超过移动话音而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第一增长点。表1所示为2011-2012年我国电信业“四架马车”增长贡献情况。(数据来源:工信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2 研究综述

2012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领域分布较广: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江勇[1]认为推进上海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要充分体现出规模与速度、内涵与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从安全角度看,班晓芳[2]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并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从用户角度看,王君[3]研究了高校移动互联网用户碎片化时间的使用行为,认为用户使用行为与使用质量、社会认同等正相关,与成本负相关;刘旭峰[4]研究了运营商获取移动互联网用户价值的策略;谢雪梅[5]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让渡价值;刘嘉怡[6]认为将消费者偏好程度、产品种类、推广工具等作为推广要素,对于移动互联网商业价值的实现有着显著的影响。从业务角度看,叶敏[7]、李立奇[8]、程德杰[9]、姚群峰[10]、陈云海[11]、吕昌春[12]、邹乃峰[13]等分别对移动互联网手机浏览器业务建设、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方案、SoLoMo业务模式、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规划与设计、业务协同性策略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运营策略角度看,金永生和应江勇[14]、乔建葆[15]、刘仲儒[16]、张文彪[17]分别对移动互联网本质、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发展思路、营销策略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基于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互联网基地集中化和各省公司属地化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

3 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业务发展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对运营商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对运营商业务的影响是:

一是传统业务替代加剧。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商和以Google、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依靠良好的终端体验和应用服务,对客户的粘性和控制力越来越强;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的蚕食进一步加剧。受互联网业务替代影响,运营商的短彩信、传统内容型及功能型数据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增收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是业务结构变化显著。数据流量消费独立于语音消费,高ARPU不一定高流量,反之亦然。从南方某沿海移动公司的数据看,80%的GPRS中高流量用户语音ARPU值不足100元。流量不再是话音业务的附加,正逐步成为客户的核心需求。

三是流量业务结构失调。当前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主要集中于第三方业务,运营商自有业务占比小。从上述移动公司统计数据(图1)看,腾讯的访问次数和访问客户数以绝对优势列榜首,远高于该运营商所有自有业务访问次数和客户数。

4 现阶段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及

进展

经过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和努力,运营商在产品、运营、团队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以中国移动为例,其进展表现在:(1)逐步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体系;(2)摸索出一套协同作战的营销策略,如协同营销案例集、模板库等;(3)锻造出一支朝气蓬勃的互联网运营团队,如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跨省虚拟运营团队等。

运营商现阶段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总体策略,一是向成熟业务要收入。发掘本地化资源,增强业务吸引力,提升收入占比;二是向战略型业务要客户。营造战略型业务的发展声势,和成熟业务进行捆绑;三是向潜力业务要认知。以免费体验为主,加强用户体验,提升业务认知度。

运营商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及定位如图2所示:

5 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及

基础

(1)创新和差异化是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是入口和价值之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免费模式下的第三方手机应用商店的商业价值不断降低。从创新、差异化的角度,搭建包括应用内计费、后向广告等有价值的生态系统是手机应用商店的未来之路。

(2)理顺三大关系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一是理顺流量与话音的关系,从话务经营跨越到“话音+流量”双轮驱动,以合适的资费策略促进话音价值继续提升,将流量经营作为工作重点,逐渐提升流量价值的占比。二是理顺业务、平台、通道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紧密耦合跨越到以平台为核心的开放能力,聚合各方应用,提升通道流量,捆绑客户。三是理顺市场与网络的关系,从先后关系跨越到并发协同关系。建立市场驱动型的网络运营模式,以市场策略促进网络资源平衡使用。

6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集中化和属地化运

营策略

运营商当前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采取基地模式,如中国电信自2009年陆续成立基地,包括阅读基地(浙江)、爱游戏基地(江苏)、爱音乐基地(广东)等,中国移动2010年将互联网基地落户广州,中国联通2012年将互联网业务创新基地落户上海。基于工作实践,笔者提出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集中化(从基地层面)和属地化(从各省层面)运营方面的六个策略(集中化和属地化不是割裂的,在某个层面是既独立又衔接的):

6.1 构建生态系统

构建面向用户、开发者、运营商、产业链的移动应用商场的生态系统(如中国移动MM平台),如图3所示。

6.2 创新集中化运营

面向用户,主要从提升业务体验、强化运营能力等方面做好集中化运营支撑,打造好用、易用、管用的一站式销售平台。表2所示为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集中化运营的具体内容:

6.3 创新属地化推广

面向用户,各省运营商可将移动应用平台运营与品牌传播、流量经营、增值业务销售以及终端销售相结合,进行属地化推广,提升传统市场的运营成效。图4所示为运营商创新属地化推广策略。

6.4 创新开发者服务

面向开发者,从基地层面建立覆盖开发前、中、后的全闭环服务流程,形成以“最低门槛、最全面扶持、最广泛机会”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开发服务环境,吸引、拓展并服务好开发者。

(1)第一步:孵化培育。布局全国重点城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组建开发者俱乐部;校园培育常态化,在重点校园创建孵化基地,开展认证、孵化和培训。

(2)第二步:技术支撑。优化能力池,以应用内计费、公众云产品推广为重点,拓展合作企业;探索操作系统池开源运营。

(3)第三步:测试服务。缩短服务周期;扩大各应用的终端适配规模;提高重点机型、重点应用的自动适配率。

(4)第四步:上架运营。制定精品应用、品牌店选拔标准,实现运营资源投入透明化,吸引开发者主动提交精品;定期组织开展开发大赛。

(5)第五步:售后服务。建立开发者的售后服务指标体系;完善开发者的售后服务流程;建立专业的开发者关怀团队。

面向开发者,各省运营商可利用移动应用商城云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政企信息化运营和校园青年创业计划,开展属地化开发者扶持,实现开发者、企业和本地客户共赢。

(1)助力无线城市发展:给予开发者技术支持,大力拓展开发本地商家O2O应用,并通过移动应用商城本地专区频道、无线城市频道进行展示和销售。

(2)助力政企信息化:推动游戏、零售、媒体等传统行业的服务升级,推动服务的APP化。如协助某公司开发APP客户端,定期推送最新服务信息,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其服务。

(3)助力大学生创业:与团委合作举办校园创业大赛,使现有品牌(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品牌)在业务内涵、资费内涵的基础上增加创业内涵,助力学生市场的发展,增强品牌形象;以广大学子为重点,提供一系列免费的创业教育、培训,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对优秀校园开发者和应用进行宣传推广,撮合风投与开发者,帮助学生获得丰厚收益。

6.5 创新助力大市场发展

各省运营商可面向学生客户、中高端客户、集团客户三大细分市场重点推广个性化、特色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客户服务、客户捆绑、政企信息化等工作结合,提升客户的活跃程度、捆绑粘度、拓展深度,助力大市场创新发展。以中国移动为例:

(1)动感地带/学生客户:结合校园生活场景,为校园用户提供五大专属权益(包括入网或缴费专享优惠、数据业务套餐专享优惠、动感地带俱乐部会员优惠、动感地带用户积分兑换权益、动感地带用户实习机会)

1)飞信、飞聊:以校园群组、拇指群等为特色功能点,聚合学生客户,形成学生圈子。

2)社区:丰富社区校园产品体验(校友录、班组主页、校园课程表等),为动感地带品牌提供支撑和传播平台,帮助各省公司开展校园市场拓展和维系。

(2)中高端群体:重视生活品位,凸显尊贵形象,追求服务质量

1)手机邮箱:通过手机邮箱服务投递和精品订阅等功能运营,服务中高端客户。

2)彩云: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存储、获取和分享功能,实现移动化办公,助力用户捆绑。

3)飞聊:为智能机客户提供最时尚、最便捷、最优质的富媒体通信工具。

(3)集团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沟通平台,助力企业信息化

1)企业微博:帮助商家开展会员维系和信息,形成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服务的O2O模式。

2)民生微博:结合政府和媒体需求打造民生微博,构建民生信息、民生服务的首选渠道。

3)手机邮箱:发挥邮箱投递和邮件提醒能力,推广水电煤气账单等政企民生信息的投递服务,打造移动体验最优的民生服务邮箱。

6.6 创新电子渠道服务功能

移动互联网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优质、精准的销售、传播和服务渠道。邮箱、微博等互联网产品可作为各省运营商企业品牌宣传、业务办理、客户服务的重要平台,助力企业实现全方位的运营发展。以中国移动为例:

一是优质的产品宣传渠道。移动邮箱,通过账单投递、置顶邮件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多维度传播;移动微博,通过加V认证、短信群发、广告位申请,实现即时分享和用户自传播;飞信,通过飞信弹窗、飞信官网活动专区、飞信群等传播。

二是优质的业务办理渠道。MM、飞信网上营业厅,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业务办理。

三是优质的客户服务渠道。邮箱,为用户提供生活账单投递,包括通信、水、电、煤气、银行等;移动微博,为各省运营商提供自有业务客户服务平台,如12580信息传播;飞信:通过飞信机器人进行全维度用户服务,如优惠信息、在线客服;MM,结合无线城市为用户提供商务出行、娱乐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勇. 上海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分析与思考[J]. 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2(2): 25-28.

[2] 班晓芳,佟鑫. 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J]. 电信技术, 2012(7): 77-78.

[3] 王君,闫强. 基于碎片时间的高校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行为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72-78.

[4] 刘旭峰,耿庆鹏,许立群. 运营商获取移动互联网用户价值的策略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2(8): 9-12.

[5] 谢雪梅,李子丰. 基于量化方法的移动互联网让渡价值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 39-45.

[6] 刘嘉怡,高云,杨静.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推广要素研究――消费者视角[J]. 中外企业家, 2012(12): 33-34.

[7] 叶敏. 移动互联网手机浏览器业务建设探讨[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2(11): 25-29.

[8] 李立奇,王智.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方案研究[J]. 移动通信, 2012(5): 21-25.

[9] 程德杰. 浅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J]. 移动通信, 2012(5): 21-25.

[10] 姚群峰,张玉莹,林航. 融合通信市场群雄逐鹿,翼聊或后发制人[J]. 移动通信, 2012(3): 61-63.

[11] 陈云海. 移动互联网SoLoMo应用模式分析[J]. 电信科学, 2012(3): 18-22.

[12] 吕昌春,李林园. 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协同性策略[J]. 邮电设计技术, 2012(8): 1-4.

[13] 邹乃峰,廖名华. 移动互联网门户运营平台规划与设计[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2(1): 16-19.

[14] 金永生,应江勇.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移动通信, 2012(5): 7-13.

[15] 乔建葆.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策略思考[J]. 移动通信, 2012(19): 57-60.

互联网运营推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网融合 监管 现状 IPTV 法律保障

前言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1 国内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当前三网融合在我国呈现出多层面相互合作、探索发展的局面,IPTV、互动电视、移动电视等近年广受关注的业务竞相开展,但总体而言,国内三网融合工作主要在业务层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运营监管及网络建设层面的进展不大。

1.1 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当前我国电信及互联网的监管部门为工业信息化部,广电监管部门为国家广电总局。电信及互联网运营商主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企业,广电网络运营商则包括以地域板块划分的几百家有线电视运营商。

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已在电信及互联网两网实现,三家主要运营商均是电信、互联网全业务运营商,并且由工信部统一监管。但电信、互联网与广电的三网融合受国家体制决定,目前还没能实现融合。

1.2 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打造一张高品质的实现三网业务传送和接入的融合网络是电信、互联网及广电运营商的共同目标,近年各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积极朝三网融合方向努力。在传送网层面,广电部门正在积极开展NGB网络建设,电信方面也在积极研究部署软交换、NGN、IMS等新的网络融合技术。在接入网方面,“光进铜退”已是大势所趋,电信运营商加大了对宽带光纤接入网的投资力度,广电运营商也利用光纤接入及EoC技术加快实施有线网的双向改造。现阶段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主要体现在传送网和接入网打破三网分立状态,实现交叉连接方面,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VoIP和有线通业务。

VoIP通过互联网传送网连接电信接入网实现,在电信、互联网内部实现了融合,是最早出现的三网融合业务之一。“有线通”业务通过整合中国移动的光纤城域网以及广电的cable接入网,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较之VoIP更进一步,不仅实现了网络的交叉互联,也积极尝试了电信互联网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在网络层面的合作。

1.3 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目前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在我国发展最为活跃,新业务形式层出不穷。IPTV、互动电视、移动电视是这两年广受关注的三网融合新业务。

IPTV通过互联网接入网连接电视机实现电视节目广播、点播、时移等新业务。互动电视与IPTV实现功能基本相同,不同在于互动电视是通过广电接入网实现的。互动电视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区别在于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只能收看广播节目,互动电视增加了点播、时移、资讯等融合业务。互动电视业务是目前完成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的广电运营商积极推动的一项业务,华数、天威、东方有线、歌华有线等多家广电网络运营商都已开展互动电视业务。CMMB移动电视通过CMMB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与手机连接,实现移动广播电视业务。在2009年及以后上市的中国移动TD手机中均加载了CMMB功能,今后CMMB网络还将实现与台式机、笔记本、上网本的连接。

2 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障碍

目前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行的是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电信行业经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等多次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监管体制、企业治理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相比之下,广电行业在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网台分离、转企改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推进阶段。

由于双方所处的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管理思路、发展目标、监管体系等方面双方存在较大差异。在过去条块分割的时代,不同部门管理体制的差异并不会对对方有太大的影响,但现在两家共同推动一项事业,不同的管理办法必然会发生碰撞,衍生出很多问题。

2.2 运营企业发展思路有差异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上,广电和电信差异很大。在保证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工信部认为应该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允许并鼓励探索多种模式。广电总局则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快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广电部门对三网融合试点持消极态度,并通过行政手段对三网融合发展模式加以限制。一些地方的广电部门甚至按照广电总局要求,关闭原已开展的IPTV业务。

2.3 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还需在技术上创新突破

有线通业务仅仅是电信传送网与广电接入网的简单组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VoIP也只是在电信互联网内部通过有限的技术升级手段实现了融合。从网络架构层面看,距离实现高质量地全业务传送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无论是电信的NGN还是广电的NGB,目前在技术上都不够成熟,新一代网络架构是当前电信互联网与广电两方都在加紧探索、研究的重点问题。

3 发展建议

关于三网融合的建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从政策、管理、法律、制度、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走向三网融合还需要很长的道路,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3.1 三网融合目标的确定。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高度,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网络业务的规范,信息服务的提供,公民信息权利的保障,参与全球信息时代竞争等多层面,建立多层次的协调一致的融合架构,从而形成未来中国国家信息社会基础设施。

3.2 确立鼓励融合的原则。在网络建设、接入服务、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鼓励进入和退出,鼓励技术、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标准化、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规范;内容管理流程清晰、定位清楚、法律到位。

3.3 政策法律的准备。制定并出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保障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出台,为三网融合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互联网运营推广范文第4篇

一、互联时代业务传播呈现三大特点

长尾效应和小众传播的影响初现

“长尾效应与小众传播”对于互联网而言早已不在新鲜,亚马逊书店的销售结构清晰地展示了再冷僻的书籍都有受众,而无数的冷门书籍叠加而成的销售收入就成为一个惊人的数目。

这一规则原本并不适用于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因为曾经的数据业务主要以“短信”、“彩信”这些通道型、标准化的业务为主,但伴随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流量经营方向转型,各类内容平台、多样化业务开始涌现,例如: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无线音乐。该类内容承载为主的业务同样具有“长尾效应与小众传播”的特点,因此,大众媒体、普遍式传播等运营商惯用传播方式的效果大打折扣,该类业务的传播应探索面向小众化人群的传播方法。

蜂拥控制和意见领袖是互联传播的关键点

在网络的世界里,经常初现对某一热点事件出现“蜂拥”现象,其指只需要群体中很少一部分自主体具有引导的信息,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自主体就可以达到期望的群体行为。网络上蜂拥行为具有适应性、稳健性、分散性和自组织性,其核心特征表现为一个由大量自组织网友个体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通常在无集中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网友之间的局部感知作用和相应的反应行为,使蜂拥整体呈现一定的网络宏观传播行为。而其中的意见领袖往往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指向作用。对于运营商而言,如何把握蜂拥控制、合理引导意见领袖,掌握互联传播的关键节点就显得异常重要。

“微出版与自表达”成为互联传播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新浪微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成长,上亿的用户每天在微博上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点滴。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上,人们乐于分享、喜欢表达,而各门户的微博、SNS的记录组件为网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交流平台。从传播角度而言,这种“微出版与自表达”的新媒体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在第一时间让上亿用户获取最新消息,在这一传播体系下,平民与莎士比亚平等,网民可以通过关注,走入任何一个微博者的生活。

到目前为止,北京移动、广东电信等运营商纷纷推出官方微博,由此可见运营商已关注到这一新媒体,并尝试利用该平台与客户交流。

二、互联时代业务推广需遵守两大法则

“体验式营销”是新业务扩散的最好方法

在移动互联时代,体验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足为过。创新扩散理论认为,新事物在社会系统中扩散包括从不知晓、知晓、使用、持续使用几大阶段,“体验”是实现商品惊险一跳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客户从认知走向购买的纽带。

互联时代的移动业务,与传统商品的购买决策机制不同,其“低价、灵活、娱乐性强”等特点,造成该类型商品极易形成“冲动性购买”,买与不买往往就在瞬间决策,而激发这一决策的是能否为客户造成一种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的场景,这就是体验,是互联时代移动业务扩散的不二法则。

互联世界中业务口碑至关重要

“口口相传”原本形成于传统市场,是口碑营销最初的市场表现,而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口碑的力量得到新的体现,例如各种论坛、社区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意见分享和评论。在开放式的论坛中,舆论能在一个天然的环境中形成,其具有公信力、公益性,而且传播极为广泛。例如在淘宝上,客户在选购商品时他人的评价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信誉越好的商家越容易吸引更多的买家。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运营商,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真正的好业务才能形成好口碑,才是吸引更多客户使用的源泉。

三、新时代业务运营思路需顺应互联传播特征,遵循其推广规律

在这样一个崭新的互联时代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多带有典型互联网性质的移动业务(飞信、139说客等)和内容型业务(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运营商需要重新调整传播及推广思路,以互联网式思维应对互联网新形势的考验。即所谓的“以其矛攻其盾”,具体如下:

其一,业务传播可借助小众传播,实现“瞬间聚集、瞬间秒杀”

前文提到,互联网时代业务传播具有“小众性”特点,如何能快速地搜寻到小众群体,并适宜地推送小众信息,至关重要。

当一个新的难题产生时,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会产生。正如互联网造就了小众群体,其必然也造就小众传播满足其需要。在互联网上,天然聚合成各色群体,他们聚合的动机往往是传播推广的切入点。例如:新浪微博的微群、豆瓣社区的小组,这些群体可以为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需求而聚在一起,包括目前火热的团购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小众群体可以实现“瞬间聚集、瞬间秒杀”,这是在传统营销中难以企及的特殊营销模式。

针对运营商而言:第一,要抓住小众特点,无论是手机阅读、手机游戏还是其他新型互联网业务,都要关注具有这些爱好的小众聚集区,更多采用互联网分享、评论的方式传播推广,而非使用大众媒体;第二,要关注小众群体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评论会对业务口碑产生重要影响。

其二,业务促销应更加“重创意、重分享、重体验”

为更好地促进冲动型购买的成功,建议运营商从传统的“折扣折让”、“打折促销”的促销方式向“重创意、重分享、重体验”转型。特别是在激发客户体验的时候,要更多地吸取互联网式营销经验。例如:“秒杀营销”、“SNS营销”,前者目前商家在节日促销或者新产品推广时已被广泛使用,后者最典型的例子是汉堡王在Facebook上的营销活动,称为“汉堡王的牺牲”活动,即通过删除10个好友(假删除)即可免费获得一个汉堡,而被删除者会被告知“因为1个汉堡,XX把你牺牲了”。这种利用人际网络、趣味性强的促销方式非常利于促进新产品的体验。

其三,可尝试开展后向收费模式,反哺客户,培育平台

互联网运营推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整合营销 推广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78-02

一、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现状概述

近年来,在网络营销实战中,网络营销方式早已从单一的条幅广告、网络推广等简单方式跳脱出来,过渡到了网络营销的组合拳阶段,即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阶段。然而,很多企业在网络营销实战中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更不用提充分的利用它来为自己实现市场价值,塑造企业竞争力了。

(一)我国网络营销互联网环境概述

1、网民规模世界第一,且仍有巨大增长潜力。截至2009年12月,美国、日本和韩国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74.1%、75.5%和77.3%,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虽已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但我国网络普及率差距还很大,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网民结构进一步优化,覆盖各类型消费人群。从年龄结构上讲,3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攀升,整体占到网民的38.5%。这部分人群更为成熟,消费能力较强,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用户群。

从学历结构上讲,中国网民群体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2009年。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增速,目前占到网民整体的8.8%,年增幅3.4个百分点。高中学历网民占比也略微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网民学历结构更为均衡。

从职业结构上讲,2009年,中国学生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下降,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同时,无业人员、农民群体等网民比重也小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开始使用互联网。

(二)我国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网络营销定位模糊,没有对受众进行细分。在传统的市场活动中,大部分企业都已经习惯于对市场进行细分,对受众进行分析,而网络营销则因为其受众的广泛性,使得大部分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计划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自己计划的针对群体,一刀切的执行,这样,不仅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也没有起到网络营销应有的作用。

2、网络营销手段单一,以Email营销为主要推广手段。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基本上都是运用电子邮件营销的,大量运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目标用户不明确,而好多人都对不适合自身需要的邮件非常反感。这样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有可能会给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应用的日新月异,企业在网络营销实践中很难精通于各类网络应用。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应用也成为网络营销的一个难题。

3、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一些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对网络营销的效果进行评估,或者不知道怎么评估。这样势必造成企业在网络营销活动中的盲目性,更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网络营销计划。而另外一些企业虽然有做网络营销效果评估,但是评估标准依然是早期的点击量、浏览量等数据,并不能契合当前逐渐以WEB2.0为主流的互联网。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科学的评估标准。

二、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基本理论概述

(一)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概念、内涵与优点

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特性和技术,更加有效、高性价比地完成整合营销计划,从而精准地实施营销策略,实现企业营销的高效率、低成本、大影响。它有三方面的含义:(1)传播资讯的统一性。即企业用一个声音说话,消费者无论从哪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统一的、一致的。(2)互动性,即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富有意义的交流,能够迅速、准确、个性化地获得信息和反馈信息。(3)目标营销,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

内涵:(1)营销即推广,通过深度沟通,达到与消费者共同利益的最高点,并最终成为消费者的朋友。如果企业仅仅重视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缺少与目标群体的良好沟通,营销的价值则难以实现。(2)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即充分利用一切消费者可接触的渠道实现营销传播,达到广告、公关、活动、终端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以及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介的交叉立体传播,力图全面覆盖并深刻影响目标消费者的思想及购买行为。(3)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

优点:(1)易获取客户行为资料。(2)推广渠道多样,容易与客户建立关系。(3)覆盖群体广,传播效率高。(4)营销对象易于传播,成本低廉。

三、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策略分析

(一)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与传统网络营销的区别

如果说传统网络营销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那么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便是以人为核心,旨在为受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二)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思路概述

(1)对目标消费者的整合,即细分消费者市场,分析总结消费者的心理特征,预测消费者的未来行为。(2)对执行主体内外职能部门的整合,即协调执行主体各职能部门在推广过程中的行动,保持步调一致。这里要注意的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在推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会极大地影响到推广的效果,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必须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3)对推广对象形象的整合,即在营销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消费者整合的结果,按照受众心理特征对推广主体进行恰当的定位,树立针对性的形象,并根据受众反馈做适当的调整。(4)对推广渠道的整合,即寻找合适的推广工具并充分发挥各种推广工具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推广。(5)营销核心的整合。即确定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核心方法,包括市场推广的口号、产品的整体特征等的统一,其整合核心必须明确、清晰和一致,并且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步骤探究

第一步,确定营销环境。宏观方面,主要是宏观环境、行业市场等宏观因素;微观方面,则以产品分析和消费者分析等微观因素为主要内容。在这些分析中,尤以消费者分析为重中之重,即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受众心理特点及其行为特征,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潜在价值,以便达到盈利的目标,如对Tianya的认识是“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区”,Tianya的推广策略就可以结合客户对它的原有认识,制定合适的转型宣传主题。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在分析客户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客户数据库的存在,客户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技术是精准定位消费者,准确制定营销策

略的科学依托。

第二步,确定整合思路,明确整合核心。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同一个阶段整合的核心只能为一个,过多的整合核心不但会使整合营销推广的目标不明晰,而且还会降低整体的营销效果,更会使下属部门和渠道商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传递过多的信息,未必能带来预期的好处,相反还不如只传递单一信息的效果。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要做到消费者对其传播信息印象深刻,确定单一的整合核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这里的整合核心,包括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口号、统一的产品特征等营销推广活动的总体属性。比如北京奥运会在整个过程的宣传中,始终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宣传口号,就是一个核心的典范。

第三步,选择推广渠道,制定执行方案。推广渠道的选择,既要根据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目标,也要根据各类推广渠道的特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力度大。如欲推广网络游戏的公司可以在网游门户网站上网络广告,因为这类门户网站聚集了相当多的网游玩家;又比如销售音乐光碟的公司可以在音乐时尚论坛、音乐人网站和音乐生活杂志上广告。这样做有几点好处:目标群体比较集中,推广成本比较小,推广效果也比较显著。最忌讳的是选择过多的推广渠道,拉长拉大推广的战线。

第四步,落实活动方案,获取客户反馈。在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形成积极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数据库,导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好接触管理的工作。比如通过E―mall或者免费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资料库;再比如通过论坛、SNS等虚拟社区同客户实时交流,建立进一步关系等等。

第五步,评估推广效果是否切合预期。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评估,不能仅仅以财务指标上的变化来衡量推广策略是否成功,因为财务指标定量分析了公司的财经营状况,却难以定性地分析传播的效果。同时也不能依靠传统的流量等数据来评估,因为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单一网络广告的时代,而是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要客观准确的评估推广效果,就必须结合活动数据和市场调研来进行,评估要从传播的周期和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入手,尽量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当一次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成功实施之后,很可能会很快就进入下一轮互联网整合营销推广活动的制定,应当指出的是以前所传播的信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完全抛弃过去的推广历史而随意制定不相关的传播策略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状况。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也体验了整合营销推广的历史传承性。

参考文献:

1.杨益.如何做好互联网营销.IT时代周刊.2009(16)

2.刘浩.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的困惑与对策商业营销,2009(11)

3.冯智杰.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实施战略浅析商业研究,2004(3)

4.张艳.基于web2.0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探析经济管理,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