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防安全战略

国防安全战略

国防安全战略

国防安全战略范文第1篇

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范围,并深刻影响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民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帮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制造 2025”战略、两化深度融合和多层面互联互通政策带来产业的大规模提档升级,工业控制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很快,但工控网络安全领域问题突出,防护薄弱,因此,电力、水利、石化、冶金、汽车、航空航天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工控网络安全威胁,民航、铁路、城市交通、水电燃气管网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同样安全防护严重滞后,面对工控网络威胁的防护能力几乎为零。

针对当前现状,何帮喜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将工控网络安全防护纳入国家战略,以建设国防事业的

标准和力度去投入发展工控安全产业,避免重蹈互联网安全产业起步晚、技术落后受制于人的覆辙。

网络战争逼近眼前

精确攻击工控系统漏洞代码能瘫痪一个国家

何帮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工控系统中的“漏洞”就像身体出现疾患,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病毒会利用这些漏洞入侵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工控网络安全领域的漏洞,如Havex、“方程式”组织攻击等,像“火星文”一样难以理解,但精确攻击工控系统“漏洞”,其破坏性超出想象。如2014 年出现的Havex 漏洞,有能力禁用水电大坝、使核电站过载,甚至可以做到按一下键盘就关闭一个国家的电网。所以,工控网络安全“漏洞”小则导致工厂瘫痪,大则造成核电站爆炸、地铁失控、全国停电等灾难性后果。

他说,“在工控网络安全领域,代码已经成为一种武器,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政府已将工控系统漏洞代码列为军备物资限制出口和交易,对一个国家重要设施的精确打击不再需要使用传统军事手段,通过网络战即可瘫痪一个国家。”

据悉,近年来,网络战争逼近眼前,各国间的网络“军备竞赛”继续加强,网络摩擦不断增多,大规模网络冲突爆发的风险进一步加剧。

何帮喜认为,工控网络安全领域因涉及国家的核心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辐射范围广泛,成为国家间对抗的全新手段,其威慑力和影响力不亚于传统战争。2016 年黑暗力量病毒攻击乌克兰电网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事件表明网络战争正在我国周边地区发生。

形势严峻 机遇难得

工控网络安全产业亟须快速崛起

何帮喜委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首先,当前工控网络安全行业缺乏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去年《网络安全法》出台,“网络强国战略”纳入“十三五”规划,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顶层设计明显加强。但工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尚未达成共识,顶层设计仍不明确,工控网络安全与传统信息安全存在较大差异,亟须进行专题研判,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其次,重要工业制造业领域大量使用国外工控设备。目前,国外工业生产设备提供商已在各领域垄断了工

业生产控制系统和设备市场。以我国工业PLC 市场为例,2015 年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施耐德等5家国外厂商占据超过80% 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不但不掌握这些设备的核心技术,更不掌握系统的安全设计,漏洞和后门的风险与日俱增。

不过,何帮喜委员补充说,严峻挑战也带来难得的后发机遇。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打破发达国家

对核心技术、工艺和标准的垄断,工控网络安全作为新兴产业迎来难得机遇。

“工控网络安全正在成长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国现代工业融合发展,在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将本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优势,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植入安全基因。”何帮喜说。

潜力巨大 前景可期

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工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何帮喜委员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工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一是从战略高度加强工控网络安全顶层设计,明确责任部门。该行业涉及工业控制、智能制造、能源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网络犯罪治理等多个领域,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强我国工控网络安全整体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进行专题研判,同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具体工作要落实到责任部门。

二是建立完备的工控网络安全体系,掌握芯片级核心技术。以自主安全工控芯片为基础,加快工控网络安

全体系建设、技术与产品研发,解决工控设备本体安全、结构安全、行为安全,为工控注入安全基因,实现本质安全,并在持续对抗中保持领先优势。

三是大力扶持新兴工控网络安全企业,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控网络安全是跨学科的技术融合,新兴

企业的颠覆性技术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如匡恩网络等具备深度科研能力的、有活力的工控网络安全企业。应大力引导和扶持该行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化落地。

四是在各行业建设中同步进行工控网络安全规划和验收。“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规划及实施方案中,必须同步开展工控网络安全的规划工作;在交付运行前,要把网络安全验收作为必要条件;在电力、石油石化、交通、装备制造、冶金等重要行业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开展工控网络安全调研、检查、整改、专项试点、示范工作。

国防安全战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爱民固边公安边防理论基础

自2006年全面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在全国150余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域内,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1549个,救助困难儿童5308名,并派驻7123名边防民警在辖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实行爱民固边战略这四年给部队建设和辖区稳定带来的变化凸显。进一步探索爱民固边战略的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把握爱民固边战略的重大意义,对爱民固边战略的深入推进至关重要。

1 爱民固边战略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的核心和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一场最完全最彻底的人民战争。首先,公安边防部队性质和职能特点决定了公安边防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公安边防部队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是国家在边防、海防地区的一支执法队伍,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性、公安性于一身。孟宏伟副部长指出,边防海防地区是政治上的敏感地带、经济上的困难地带、治安上的复杂地带、环境上的恶劣地带,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职能任务日益重要和复杂,担负着繁重的反恐怖、反分裂、反偷渡、缉毒缉私和边境治安管理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当前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警力短缺的情况下,公安边防部队顺利完成这些任务职责,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依然是公安边防部队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依然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必须要全民参与才行。其次,公安边防爱民固边战略需要借鉴人民战争“三结合”的方式。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了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群众武装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方式。新时期,“三结合”思想对公安边防部队履行职责使命,积极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公安边防部队完成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也需要采取公安边防机关与地方公安机关相结合、公安边防部队与治安联防组织相结合、治安联防组织与自发的群治群防组织相结合,积极构建治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所以说,爱民固边战略无论是对保持公安边防部队人民军队的性质,加强部队自身建设,还是对履行职责使命而言,都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理论为指导。

2 爱民固边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建军思想

邓小平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和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的思想,对军队和国防建设重新定位,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把军队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这一指导思想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爱民固边战略是公安边防部队贯彻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大举措。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邓小平指出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军队和国防建设在一定时期要“忍耐”,为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让路”,军队要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保卫国家边海防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边海防地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为边海防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保驾护航,这是当前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的主要职能和根本任务,公安边防部队深入推进这一战略,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提出的军队和国防建设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建设大局这一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战略思想。

3 爱民固边战略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

3.1 爱民固边战略符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结合边防工作实际而提出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展开,是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世纪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爱民固边战略就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二十公提出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在深入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边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和开展“三访四见”活动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3.2 爱民固边战略的直接反应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

“爱民”,就是边防官兵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履行保护群众、打击犯罪的职责的过程中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在公安边防工作的具体体现;“固边”,就是公安边防部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治安屏障,是贯彻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公安边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同时爱民固边战略需要依靠先进的文化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更需要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爱民固边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边防工作的重大成果。

国防安全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9.11事件;美国全球战略;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断调整,经过里根和克林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以追求和稳定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为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而以9.11为分界点,美国的全球战略诸如了以些新的因素,这些因素连同继承前任的政策和原则,在新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形成了新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依据,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有助于整体把握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作出适当预测,借以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我们继续在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发展本国国力。

本文试以克林顿时期其提出的一系列战略和政策而形成的以“克林顿主义”为内容的全球战略同小布什任内标志着起主要战略形成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和原则做比较,重点分析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选取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上述两任总统任期内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分别是9.11前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代表性的战略。

克林顿在任期内一直致力于以内促外,以外助内,求取内外的平衡和良性互动,逐渐形成了以“三大支柱”和“扩展战略”为国家安全战略主要内容的“克林顿主义”。1994年《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报告出笼,1995年的《接触与扩大安全战略》报告1997年《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标志着“克林顿主义”正在成为世纪之交美国处理全球国际事务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而“9.11事件”使得克林顿的继任者小布什奉行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重新找到市场,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它不仅对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极大变化。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认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恐怖主义,决定在全球进行反恐战争,其战略目标是:政治和经济自由,与其他国家保持和平关系,尊重人类的尊严。2006年,小布什任内的第二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总结了美国反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阐明了美国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决定选择自信之路,即选择了领导地位,放弃了孤立主义;选择了追求自由公平贸易和市场开放,放弃了保护主义。形成了以先发制人问重要内容的新的美国全球战略。

对比克林顿和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可发现,小布什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在以新保守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同时,在各个层次、内容上对克林顿主义的扩张和发展。

一、“预防性防务”

克林顿政府时期积极推行“预防性防务”战略,全力建构美国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以确保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针对当时美国认识到的新型安全威胁,克林顿政府从确保攸关美国利益地区的稳定,遏阻侵略,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的目标出发,开始积极推行“预防性防务”战略。其基本方针是:预防威胁的出现;对已出现的威胁加强威慑;如果两者失败,即运用军事力量加以消除。这一方针落实到策略层次,就形成了其“预防性防务”战略的“三段论”式危机预防机制。

克林顿的“三段论”式危机预防机制包括和平时期的交往,包括军事交流、国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救援行动、反走私与反恐怖主义、维和行动等,以此既向盟国又向潜在的对手显示美国履行承诺、提振盟国总体军事实力、促进民主、推动灾难救助及加强区域稳定的决心;威慑与冲突的预防,具体措施包括核威慑、区域联盟、危机反应、军备管制(首重核、生化武器及其技术扩散的防制)、建立信心措施、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执行制裁及多边维和行动等,期望以此建立起完整的危机预防机制。这也是“预防性防务”的核心所在;一旦诉诸战争,则将全力以赴,直至取胜。要在兵力建制上充分落实,满足几乎同时应付“两场主要地区冲突”所需之外,还必须贯彻打击目标明确、确保力量投送、加强盟国协作、各兵种联合作战、掌握信息优势等八项原则,真正达到“战必胜,攻必克”的要求。

二、“先发制人”思想

小布什政府在继续强调了“美国领导作用”和“以我为主、先发制人”战略的同时,确立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了为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强调,对待和“无赖国家”,美国“要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要求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采取“反应”的姿态,要在威胁形成之前对它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能让敌人先发制人。

而2006美国安全战略认为,美国的潜在对手特别是非国家行为体,难以在对抗美国的常规军事行动中取胜,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非对称能力和方法向美国挑战。在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不断扩散的时代,如果让敌人先出手,就会给美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是不可接受的。由于这类威胁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它们可能在何时何地发生,美国主张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来确保美国领土和人口的安全,力求在远离本土的安全距离上尽早消除威胁,而不能等到敌人下手才采取行动。这种“先发制人”的思想是小布什政府安全战略的核心思想。

三、全球多边与平衡

克林顿的预防性防务的危机预防机制在实践中则力求形成一种以美国为主导、双边军事同盟为核心,多边合作为补充的全球安全体系。形成一种“美国主导强国合作”的格局。所谓“强国合作”,主要是指美国分别同欧、日、中、俄等诸强的双边合作,以利其“分而治之”。其中,与美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欧、日是重点依赖的对象,通过加强与这些盟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如推动北约东扩,强化美日安保体系,为落实其以“大西洋共同体”和“太平洋共同体”为架构的“两洋战略”构想提供可靠保证;对于中、俄,则既要加以“防范”,又要给予“安抚”,以减少其战略实施的“阻力”。

有条件的积极参与各种“和平行动”,如联合国、多国联盟及区域组织的和平维持、和平建立等行动,至于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要取决于利益判断、有效性、费用、国内支持度等条件。其四,推动并主导各项安全规则的实施与制定,包括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不扩散条约、禁止核试验条约、化学武器公约、生物武器公约、开放天空条约、保护环境公约、海上意外事故公约、反恐怖主义活动条约及反毒制度,等等,从而为美国在维护对美有利的国际安全秩序中扮演"仲裁者"和实施者的双重角色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在反恐战争中采取“非友即敌”的主张,迫使大多数国家站在美国一边,单边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首先,为了在反恐战争中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支持与配合,美国解除了自1998年两国进行核试验后对其进行的制裁,这等于承认两国为有核国家,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造成严重冲击。

其次,不顾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反对,我行我素,退出《反导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加速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破坏了国际核军控和裁军体制的重要基石。

第三,不顾联合国安理会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个国家的政权。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结果,是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伤亡惨重,消耗巨大,同时也给伊、阿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不仅遭到美国人民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坚决反对,而且也使美军在多个方面失去平衡。为了摆脱窘境,美国开始修正其安全战略。在2008年8月1日颁发的《国防战略》文件中,美国要求加强和拓展联盟与伙伴关系,强调要在反恐战争与应对不测事件之间、在帮助伙伴国建设军事能力与对其他国家军队保持传统优势之间、在保持先进文化与摆脱落后文化之间保持平衡。这标志着美国新安全战略开始回归多边主义和平衡战略。

四、结束语

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在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突破了克林顿时期的政策和措施,显示出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烈的扩张性和主导性。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思考:9.11事件对于美国全球战略而言是一个偶然的且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一个使得美国全球战略突破和发展的导火索。这一问题值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而起价值在于它可以明确我们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点和视角。从而能够做出对于我们有利的本国安全、外交等战略。

参考文献:

国防安全战略范文第4篇

冷战期间,苏联的太空计划更多地以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思想为出发点,与美国的太空武器化计划展开竞争,其特点是以发展太空武器作为计划导向,目的在于在同美国的太空军备竞赛中时刻保持自身战略核威慑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苏联曾一度处于领先地位,但美国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展开的太空军备竞赛最终拖垮了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取消了以武器研发为主导的太空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虽然接手了几乎全部的苏联空间力量和超过80%的空间基础设施,对太空的投资却极为有限,太空探索能力急剧萎缩。但是俄罗斯上层和精英阶层仍充分认识到外层空间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俄军方和智库在分析90年代诸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后,清楚认识到未来战争的重点将转移到外层空间,外空将是未来战争新的制高点,没有外空军事系统的支撑,地面、海上、空中武器系统将难于正常运作。叶利钦也曾首先提出“空天一体防御”构想,1993年他签署颁布《俄联邦组建防空组织》文件,标志着俄罗斯空天防御理论的规划启动,该理论旨在将空军、防空军、海军、陆军和空降兵防空武器装备纳入统一的“空天防御”系统。俄罗斯在百废待兴的叶利钦时期,虽然物质层面无力推动外层空间安全政略的实施,但是在理论和编制体制调整层面却对其十分重视。

普京从第一次总统任期便开始致力于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在经济恢复的同时开始加大对本国太空安全的投入,从其第一次执政起“空天一体防御”战略便开始得到不断发展。2003年俄罗斯颁布《俄组建空天防御系统》草案,同时启动“空天防御”系统建设;2006年颁布《俄联邦空天防御构想》;2011年12月成立俄罗斯空天防御部队;2015年8月俄宣布俄武装力量新军种空天部队组建完毕。空天部队由空天防御部队与空军合并而成,标志着俄罗斯“空天一体防御”战略的最终成型。

俄罗斯在外层空间领域安全的实现,主要基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太空硬实力、增进软实力,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以非对称性手段谋求太空安全的理念。这一思维贯穿于包括推动其外层空间安全的核心部分“空天一体防御”战略的实施等各个层面。

首先,俄罗斯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希望通过在联合国的积极运作,联合其他国家在联合国框架内以国际条约的形式限制美国的太空武器化进程。俄罗斯深知再也无法形成与美国在外层空间领域全面抗衡的局面,因此主要从非对称的思想出发以寻求对美国的制衡,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在国际社会积极作为,就是其中的体现。

其次,俄罗斯对其“空天一体”防御战略积极推进,依靠硬实力以实现自身外层空间安全。其“空天一体”防御体系主要由空天侦察预警系统、空天毁伤与压制系统以及空天防御指挥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只是其空天一体防御系统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非对称原则,主要依靠将力量集中于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的理念来发展空天一体防御系统。俄罗斯虽然也在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但其资金基础、研发力度、覆盖范围均无法与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相提并论。因此,在空天毁伤与压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更加倾向于研发可以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隐形轰炸机和战略导弹,通过非对称手段以达到在外层空间与美国的平衡。

最后,俄罗斯在外层空间安全领域做出的努力还包括调整航天计划,着手重振太空军事能力。这将作为俄罗斯外层空间安全战略发展的重点,但是目前战略的核心还在于“空天一体”防御,航天计划的调整主要在恢复和建设太空轨道卫星和地面设施,以达到重振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对手主要装备情况和太空动向的目的。而太空军事能力的复兴虽已提上日程开始推进,但是目前还没有产生突破性的进展。

总之,目前俄罗斯外层空间安全战略的实施仍然是以“空天一体”防御战略为核心制衡美国,同时在国际社会积极作为,联合中国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在联合国推动禁止太空武器化的进程防止美国试图在太空领域建立的“一超独霸”局面,并且积极调整航天计划将复兴太空军事化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俄罗斯外层空间战略的发展总体表现出一种递进性、防御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

俄罗斯一以贯之重视外层空间安全,这是俄罗斯外层空间战略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从叶利钦执政开始,虽然国内国外面临重重困境,但是俄高层明确且坚定了外层空间安全战略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虽然这一阶段由于实力缺乏对于战略的推动大多停留在文件和政策层面,但是对于之后的发展却有着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随后,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再到普京,外层空间安全战略始终被定位为关系俄罗斯核心利益的重点领域进行发展。从普京第一个总统任期开始,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开始得到全面地提升,于是“空天一体”防御系统作为外层空间安全战略的核心开始得到不断地发展,从部队体制编制到武器装备都有了较大提升,时至今日该系统已经基本得到完善,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发展航天能力的同时展开了太空军事化的计划,并将在未来继续发展下去。

作为俄罗斯外层空间安全战略的核心的“空天一体”防御系统,其三个组成部分均以防御为出发点。

国防安全战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时期 ; 积极防御 ; 军事战略方针; 指导

【中图分类号】 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16-1

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防御,不是单纯防御,而是攻势防御,是攻守结合。实行积极防御,一定要灵活机动。战略指导既要坚持战略上的防御和后发制人,又要重视在战役斗争上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和先机制敌;既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更要力争在战役战斗中快速反应、速战速决,特别是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当具备了战略速决条件时,就要力争战略上的速决。积极防御要求战略上后发制人,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后发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利于在政治上、外交上保持主动。制人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显示出自卫还击的决心和能力。中国既不会主动惹事,但也不会临事示弱。一旦国家的和安全遭到侵犯,中国将毫不犹豫地坚持正义自卫战争,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二)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人民面对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到 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三)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和巩固国防,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面对现代战争的新变化,中国坚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创造现代条件下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四)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力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二、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显著特点

(一)继承性。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继承了传统战略文化思想,与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脉相承。首先,继承了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特质。其次,继承了军事思想的精髓。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强调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是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防御战略思想。再次,继承了邓小平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主要精神。

(二)灵活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灵活性,首先是由防御类型的性质和本质决定。积极防御战略的性质是“防御”,本质是“积极”。防御,是指战略上处于防御地位,其目的是在政治、外交、法理上保持主动。积极,是指重视军事斗争准备和战役战斗上的攻势行动,通过强军慑止和局部战争战役战术上的进攻、反击达到战略防御的目的,其灵活性还包括把战略防御适时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

(三)积极性。传统积极防御战略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强军止武和后发制人两个方面,这仍然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性的精髓要义。新形势下,积极防御战略行动的主动性和攻势性将更加突出。

三、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的发展

(一)扩展积极防御战略的作用空间。维护国家利益是军事战略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职能。新形势下,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总体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军事战略视野,把积极防御战略的作用空间由传统的国土边疆扩展到国家利益边疆。

(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手段。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单纯依靠战争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因此,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确保战略机遇期的和平与稳定,必须着力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多样化战略手段,增大军事战略的选择空间,提高军事斗争的综合效益。

(三)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亦即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立足点,体现了积极防御战略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的基本要求或基本标准。未来一个时期,我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作战,将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作战,因而必须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基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四、结语

积极防御战略的性质是“防御”,本质是“积极”。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展,这是积极防御战略的“防御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军就可以止步不前,要维护国家利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还要充分发挥积极防御战略的“积极性”。随着世界的发展,未来维护国家利益的作战样式极其复杂,只有不断推进积极防御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加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战争形态下的战争规律,才能使我军有效履行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1]樊树军.新时期积极防御战略与国家利益拓展[J].决策与信息,2013,(02).

[2]骆德荣.论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科学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06).

[3]朱斌,郭奇清. 论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哲学底蕴[J].黑龙江史志,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