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载体;幼儿科学活动;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5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科学教学的目标:保护并发展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初步的科学体验、知识并有使用的倾向。在越来越重视幼儿启蒙教育的今天,科学教育已走向众多幼儿园。那些注重开发幼儿潜能、启迪幼儿心智、注重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幼儿园,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尝试性地进行以化学趣味实验为载体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但在重庆、万州等地,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还停留在保育式的教育上,还没有普及科学发现室,使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受到影响。反映出幼儿教师科学素质偏差,幼儿师范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是当代幼儿教师、幼儿师范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化学小实验是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幼师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人们一直认为化学实验与幼儿科学活动相距甚远,加之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中化学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部分幼儿教师化学知识欠缺,认为要创设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是一件较难的事情。其实不然,只要老师能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和预设,不追求一种标准的化学实验操作,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就能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幼儿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水平,化学游戏能让幼儿感到好奇、有趣,通过亲自感知、触摸、操作等方式,使之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如,在“我是小小调酒师”活动中,幼儿看见酒杯、滴瓶等,其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再让幼儿动手操作,其新奇、有趣、亲自动手、变化明显等都很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在幼儿师范化学教学、学生实验活动中,可有意识地增加一些与幼教、与幼儿园相关联的化学知识;增加适合幼儿园游戏的化学小实验、小魔术,把书本知识与幼儿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幼师生的科学素养。这样,幼师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会把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趣味化学实验案例,在充分考虑其可接收性、参与性、安全性的基础上,设计成为能让幼儿观赏或参与的有趣的游戏活动。适合于幼儿园的化学小实验很多,现部分举例以供参考。“找空气”,目的:感受物质燃烧现象――火,认识空气的存在;准备:生日小蜡烛、火柴、透明玻璃杯等。“看谁认得快”,目的:认识动物;准备:用稀碱液画有小动物的白纸、一杯神奇的药水――酚酞等(也可制作为“打狐狸”比赛等)。“我是小小调酒师”,目的:培养观察力,简单操作动手能力;准备:两个酒杯,装有稀氢氧化钠、稀盐酸、酚酞溶液的滴瓶。“玩水”,目的: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培养节约用水意识;准备:装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装有醋的瓶子,水盆等。“会自动充气的气球”,目的:培养动手能力,感受神奇的科学世界;准备:装有食用白醋的锥形瓶子,小苏打,气球等。“盐不见了”,目的:认识食用盐的性质,知道盐的作用;准备:食盐、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药匙等。“盐水浮蛋”,目的:幼儿初步接触密度现象;准备:食盐、水、水杯、鸡蛋、药匙。此外还可制作教室科技角“晴雨伞”,用硬纸制作一个小人,用吸水性好的纸制作一小伞(并用浓二氯化钴反复涂几遍),从伞的颜色变化预测晴雨变化。教师还可为幼儿表演: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水中生火、淀粉密信等魔术。

二、科学活动设计示例

1.大班科学活动方案设计――找空气,活动目的:认识常见现象――火;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帮助燃烧、帮助呼吸的性质。活动准备:生日小蜡烛、小平板玻璃、玻璃杯、火柴等。活动过程:①教师引入活动,说一说:你们见过火吗?火是什么样子的?蜡烛燃烧可产生火吗?(分别让幼儿自由回答)。试一试:谁能点燃老师面前的蜡烛呢(分别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操作)?②幼儿分组活动,下面请各组小朋友点燃蜡烛,置于玻璃板上(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用眼睛能看见什么?用手靠近火时有何感受(请小朋友们回答)?老师适当讲解并概括:手感到热,眼能看见火(光和热现象)。请小朋友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发生了什么现象?③结束活动,空气能帮助燃烧,还能帮助呼吸。结束后可教唱或猜谜语,如,空气歌:世上有一宝,谁都离不了;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要问它是谁,就在身边找。

2.游戏――小小运动会:看谁打得准,活动目的: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获得初步科学体验;充分激发幼儿积极尝试的欲望。活动准备:酚酞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板、棉花、竹剑、稍厚的白纸等。活动过程:①活动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投剑游戏吗?幼儿自由回答。并让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投一投,看能否击中小木板中画圈的位置。我们今天就来进行投剑能手选拔赛,看谁打得准!并进行决赛选出个人前六名、小组前三名,我们还要对获胜者发奖品哟!展示小小奖品。②分组并准备比赛,把小朋友们按课桌位置分为六组,各选出队长一名,每组选出三名运动员参赛。教师把事前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湿,并晾干的较厚的白纸固定在小木板上。并用黑色笔迹画出四个环,中间为十环,依次为九环、八环、七环(七环以内都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润过),可准备几张这样的纸,备用。在一定距离处,画一投掷线,若超过此线,视为犯规,不计成绩。并在教室黑板上列出比赛用的记录表。③开始比赛,教师先把棉花球固定在竹剑上,并用酚酞溶液浸湿棉花球。现在老师宣布第一轮比赛正式开始!每队派一名选手投打靶环,并记录成绩。白纸变红说明击中靶环,十环内记10分,其余记相应分数;投到环外,则无颜色变化,也记5分。老师简评第一轮比赛后,继续第二轮、第三轮比赛。分组比赛完后,根据剩余时间多少,每组再选出一个或二个小朋友参加运动,但不计入小组总分。④颁奖,竞赛活动结束后,根据得分多少,宣布本次运动会获奖名单,小组一、二、三名;个人前六名的选手名单,并发给相应奖品。⑤活动延伸,教师展示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红。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将科学活动具体化、幼儿化、趣味化,是幼儿师范学校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上教法和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化学(幼儿师范学校课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板社,1986.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为前提,探究为核心,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探究,在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氛围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其学习潜能,充分展示其聪明才智。

《谁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观察,已经认识到液体是会流动的。本课中学生通过对水、洗洁精、油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加深“液体是流动的”这个基本属性的认识的同时,认识了液体流动的快慢与液体黏度有关。本课是学生上科学课以来第一次尝试自己进行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由于刚刚接触科学,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实验习惯、科学技能从此课探究活动开始逐步得以培养。

看起来较为简单的探究实验,如何让学生走好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呢?在经过与研究小组老师的一番磨课后,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教学思路:在设计流动比赛实验方案时,不需要学生写出完整的方案,只进行简图实验设计,并让他们对如何做实验、保证实验公平交流他们的看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实验方案,利用开放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果验证猜测,解决问题的完整科学实验探究过程的经历。

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他们自由、活泼、有探究的欲望,对事物的好奇心更强。由于年龄关系,学生想出的流动比赛的方法并不是很全面,有的甚至存在问题。此时,只要教师适当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就能很快提出质疑与建议。这样一步步,学生流动实验方案在自己小组的充分讨论和研究中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赛是否公平公正?让学生自行思考实验需要注意控制的干扰因素(变量的控制),最后对自己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并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结果。整个流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测--验证--结果--检验猜测是否与结果一致,最后教师小结这个科学学习的主要方法。相信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必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给他们日后开展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二、选择简单的身边材料开放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探究学习不是先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再加以验证。而是学生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建构起对科学的认识。创建开放式的探究,学生能以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去发现独特的问题,寻找独特的规律,获得对科学的独特理解。

在探究证明空气真的在我们周围时,教师提供给学生吸管、保鲜袋、抗病毒口服液的小空瓶、点心餐喝完的包装盒、烧杯、水槽等,这些材料简单随手可得,学生选择2至3种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想出许多不同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把实验中如何放小空瓶到水槽中能看到更多气泡的方法也画在笔记本上。在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研究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开放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并内化,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方法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围绕同一个中心,在活动中,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自由组织材料,表现出你追我赶的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创造性,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阳春三月,“2011年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海峡两岸百余名科学教育界的学者和科普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学传播领域的若干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2010年3月在台湾,中国科协和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了“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成功地为海峡两岸科技传播活动搭建了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海峡两岸在科技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今年,中国科协和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再次共同举办“2011年海峡两岸科技传播论坛”。

论坛于2011年3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主持,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资深顾问周景扬教授各自代表主办方致辞。论坛包括大会报告、分论坛、圆桌会谈等内容,其中分论坛议题分为三大板块: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和科学传播方式与能力提升;圆桌会谈包括五大议题:两岸科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两岸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交流,两岸科学传播人才培育合作,两岸科普研究合作和两岸科普场馆合作。两天时间里,海峡两岸学者近200人围绕三大板块、五大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现场氛围融洽,交流充分,这必将在推动海峡两岸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促进两岸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这次论坛为依托,海峡两岸科学传播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将不断扩大和深化,谱写出新的篇章。

论坛结束后台湾代表还在北京和昆明两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参访活动。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承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和云南省科协协办。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搭载方案评审结果揭晓

3月18~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探梦“天宫”――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评审活动在北京举行。“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油水相容太空实验”“不同语言同一种声音,不同的民族同样的根”“三原色粉混合试验”和“研究重力和气压对金属热胀冷缩影响”5个方案,从全国100多所中小学校的2956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搭载方案奖,并作为搭载的推荐方案报送相关部门。

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探索实践能力,推动青少年科普更快发展,此次探梦“天宫”――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评审活动是继2010年开展的“希望一号”搭载方案征集活动后,又一个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搭载征集活动。征集活动自2010年10月30日开始,至2011年2月28日截止,共征集到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山西、陕西、安徽、四川、海南、贵州、江苏、浙江、江西、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113所中小学校方案2956个,其中小学组1516个、初中组1193个、高中组247个,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植物、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科学实验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活动方案名称: 石门三中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评选活动的方案

活动方案目的 : 以提高广大师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五小”制作中得到更多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以提高广大师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提升全体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我校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活动方案所涵盖的学生人数:七年级、八年级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教兴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培养青年人的创造力的基础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根据石门县教育局关于《石门县教育系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 (石教通〔xx〕29号)和 《石门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研究、创新、发展”为工作思路,全面贯彻县教育局关于《石门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以提高广大师生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提升全体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为主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我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我校师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总体目标

通过这一次的《石门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的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地加以推进和实施。完善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全校师生支持、关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断丰富我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培育我校教育工作者和学校师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科技活动与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相结合,设计组织富有创新意义的科普创新活动,促使我校科普教育工作能上一个台阶,争创“县级科普特色学校”、“市级创新大赛优秀组织”、“省级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部级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对“五小”活动工作的领导

成立石门县第三中学“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评选活动”领导小组,校长袁黎明任组长,副校长冯仁炅任副组长,其他处室负责人,处室成员,班主任和全体物理、化学老师为成员。

(二)积极开展“五小”制作系列活动

1、 开展小实验创作活动。

全体物理教师、化学教师、生物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部分对实验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实验基础的学生要做到一对一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实验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已有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实验进行改造和创新,保证这一部分特长学生被辅导率达100%。学校将定期组织小实验创作比赛。小实验创作比赛将由物理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和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举行。

2、开展小发明创作活动。